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4
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
一、成立以护士长、责护组长的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新生
儿的安全进行检查及评价,找出安全隐患,制定安全管
理措施
二、加强护理人员安全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律意识及安全意
识,增强责任心。
三、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安全健康教育,加强对产妇及家属
的安全宣教
1、宣教新生儿意外坠床、窒息、烫伤等情况的防范方法
2、告知产妇及家属减少探视人员,避免交叉感染
3、有口头及书面的安全告知,制作安全告知书及提示卡,
病区护士随时宣教
四、严格新生儿核对制度,保存好手腕带,严格执行交接班
制度,每班必须床边交接新生儿情况
五、因医疗和护理需要,新生儿需与母亲暂时分离时,家属
必需跟随。
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新生儿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
理
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无菌操作规程,做好空气、物
品的消毒处理,注意手卫生,防止院内感染。
八、加强物业管理,严格管理各种进出通道,严禁外来宣传
人员的进入。
新生儿护理中易出现的护理安全隐患
1、体温过高或过低
防范措施:
⑴监测体温变化,每1-2小时一次。
⑵体温过低时给予复温、保温措施,必要时置患儿于暖箱中,注意正确调节暖箱的温湿度,提升箱温时要逐步上升,切忌提升过快,暖箱水槽及时加水,保持箱内湿度。
⑶注意及时调节室内环境的温湿度。
⑷体温过高时切忌用药物降温,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如开仓散热,必要时温水擦浴。
2、新生儿感染
防范措施:
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每日紫外线消毒1次。
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洗手。
⑶做好基础护理,尤其是脐部护理和皮肤护理。
3、臀红
防范措施:
⑴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大便后温水洗臀并拭干。
⑵应用透气度良好的尿布,切忌尿布包裹过严。
⑶每日为婴儿洗澡。
⑷合理喂养,防止腹泻,以免排便次数过多刺激臀部引起臀红。
⑸如已发生臀红,每次清洗后涂氧化锌软膏,并经湿化氧气吹干。
4、早产儿呼吸困难
防范措施:
⑴注意观察早产儿呼吸变化,如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等。
⑵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⑶如发现呼吸暂停时,给予拍背或拍打足底刺激患儿,必要时应用氨茶碱刺激呼吸。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乳头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隐患分析防范对策母婴同室可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母乳喂养,利于产妇恢复等优点,但由于新生儿的调节中枢及脏器功能不健全、生活能力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客观原因,导致母婴同室中的新生儿存在着一些医疗安全隐患。
笔者通过分析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潜在的安全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管理对策,通过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确保了新生儿安全,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共有10253例新生儿实施母婴同室,住院时间最长21天,最短18h,平均6.5±3.1天,均为母乳喂养;入母婴同室条件:胎龄37周,体重2500g,出生后新生儿无窒息,Apgar评分7分,家属自愿要求照顾新生儿者。
1.2 新生儿安全问题 10253例新生儿中共80例(7.8‰)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新生儿院内感染26例(32.5%),新生儿呛奶窒息18例(22.5%),新生儿低血糖12例(15.0%),新生儿暑热综合征8例(10.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5例(6.3%),新生儿烫伤4例(5.0%),新生儿压伤2例(2.5%),新生儿摔伤1例(1.2%),其他损害4例(5%)。
1.3 处理与预后 80例新生儿经过积极处理,及时好转者28例(35.0%);52例(65.0%)转入重症新生儿室进行治疗,经专科治疗后治愈50例(62.5%),死亡2例(2.5%),分别为新生儿呛奶窒息1例,不明原因1例。
2 安全隐患原因分析2.1 院内感染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消毒不严格;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探视人员过多易造成交叉感染;家属无菌护理观念不强,未做到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均需仔细洗手,易发生新生儿皮肤、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新生儿是家庭中最为脆弱的一环,护理工作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新生儿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目前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因为呼吸道发育不完善,易受到窒息的影响。
为防止新生儿窒息,应做好以下措施:1.睡眠姿势:新生儿应该平躺,双手放在两侧,避免采用侧睡和脸朝下睡的姿势。
2.床垫选择:床垫应该使用透气性好的床垫,不能使用过软、不透气的床垫。
3.枕头选择:新生儿不需要枕头,如果需要枕头建议使用空心棉制品。
4.玩具选择:新生儿的玩具不可过大,不可过硬。
二、新生儿烫伤新生儿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容易受到烫伤的影响。
为了防止新生儿烫伤,应做好以下措施:1.水温:新生儿洗澡的水温应低于38℃。
2.沐浴时长:新生儿洗澡时间不应过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
3.洗澡前检查:洗澡前应检查水温和沐浴产品是否适用于新生儿。
4.衣物选择:睡衣应该使用棉质透气性好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合成材料制作的衣物。
三、新生儿误吸新生儿的消化道发育不完善,误吸易造成胃肠反应。
为了避免新生儿误吸,应做好以下措施:1.喂奶选择:新生儿应该使用母乳或者婴儿奶粉喂养,不得使用其他奶制品。
2.喂奶姿势:喂奶时,应将新生儿抱起,使头部高于胸部,避免奶液流入呼吸道。
3.吐奶及时处理:如果新生儿出现吐奶情况,应及时清理。
4.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卡着气管的物品拔出,应紧急送往医院。
四、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抵抗力弱,在一些人多、空气不流通、清洗不彻底的地方容易感染,为了避免新生儿感染,应做好以下措施:1.饮食卫生:母乳和奶粉应该选择品质优良、清洁卫生的产品。
2.室内环境: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
3.外部访客:新生儿只能让父母及亲近的家人抱,要注意控制外部访客人数及时间。
4.个人清洁:护理人员要保持手部的清洁,避免对新生儿造成污染。
综上,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很多,但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儿科患者是医院中重要的患者群体之一,因为他们年龄小、免疫力相对较弱、对疾病的反应明显,因此,儿科护理的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在不注意的情况下,会存在一些潜在安全隐患。
对此,本文将从儿科护理工作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进行论述。
一、儿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存在的原因1. 护理人员技术不足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技术过低,不能快速有效地护理,容易发生护理错误,加重孩子的病情。
2. 儿童自身生理特点儿童生理特点比较特殊,他们的免疫功能比成人差,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
特别是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来说,由于他们抵抗力差,很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
3.设备不足护理儿童时使用的设备比较特殊,例如小针头、小夹子等。
所以要求护士能够使用这些设备,然而,如果医院设备不足,则会影响到护士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出现事故风险。
二、儿科护理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针对因护理人员技术不足引起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在平时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服务,对需要补充的知识要及时查询,避免因技术不足导致病人出现不必要的风险。
2. 建立科学的儿科护理流程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儿科护理流程,对护理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护理人员要按照科学的护理流程操作,正确分类区分儿童的护理需求,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监测。
3. 强化设备的投入医院应加强设备的投入,提高设备水平。
护士要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备操作,并且需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功能性,避免设备故障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4. 发布安全宣传应建立起包括家庭在内的全站安全宣传系列活动,由专业人员对儿童的护理与健康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大家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摘要:新生儿护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应当时刻保证安全,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然而,由于护理人员、患者和医疗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对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
本篇文章将针对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类型以及防范措施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探讨,以期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1引言新生儿是家庭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然而,由于生命力脆弱、免疫系统尚未发育、生理机能不完善、储备不足等原因,新生儿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各种不良影响。
为了保证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全,新生儿护理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虽然有着大量的安全措施和规定,但是仍然难以完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如何识别和防范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成为了医院护士、家庭保育员、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需要面对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类型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为新生儿护理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2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2.1对新生儿的认知不足,存在误区或谣言在新生儿护理中,往往存在着普遍的误解和谣言,如抱婴不得用力、洗澡要用沙发油等,这些错误的认识有可能导致实际操作中产生安全隐患。
2.2医疗机构的资源不足、人员培训不足由于医疗机构的差异,有些机构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新生儿护理中某些操作的安全性无法保证。
此外,新生儿护理人员的培训、技能和经验也可能存在差异,会影响实际操作效果。
2.3家庭护理知识短缺,存在诸多问题家庭护理知识对新生儿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家长或家庭保育员对新生儿护理存在一定的欠缺或误解,可能导致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出现隐患。
3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的类型3.1感染性问题感染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
其主要包括母婴传播感染和医院内感染两种类型。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一、引言新生儿是人类最脆弱的群体之一,因其生理特点和行为表现与成年人不同,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安全隐患。
因此,对于新生儿护理,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以确保他们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主要讨论新生儿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二、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分析1、意外伤害新生儿由于肢体细小,外部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且对环境适应能力低,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意外伤害。
此外,家庭因素也是导致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
2、窒息窒息是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意外事件。
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发育尚不完全,往往因异物阻塞或窒息而危及生命。
3、感染病原体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易受外界病原体侵袭,导致各种感染病发生。
4、溺水新生儿因运动能力差,尤其是头部较大,脖子较短,意外落水后不易掌握自救方法,容易引发溺水事件。
5、其他如新生儿尿布没换及时、餐具未消毒等也可能给新生儿带来安全隐患。
三、新生儿护理安全防护措施1、预防意外伤害家长应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抱握和喂养方法,小心把握新生儿运动范围,对外出活动要注意妥善保管儿童车,避免使用不安全的家具等。
此外,家中应设置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2、预防窒息新生儿在喂奶或哭闹时,家长应采取左右侧卧位喂奶和细心照看等防护措施,避免误吸奶汁或呕吐物。
同时,加强家庭环境卫生,避免让新生儿接触有毒物质和粉尘等。
3、预防感染病原体首先要做好母体环境的卫生,保证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降低胎儿接受到的病原体数量。
在新生儿产生后,应定期给新生儿进行洗澡以及衣物清洗,保证家庭卫生。
4、预防溺水家中有婴儿的家庭应将水桶、水盆等放置高处,避免小孩误入深水中。
当然在游泳等户外活动中,家长更要注意照看新生儿的行动。
在这些场景中,父母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流程。
5、其他要对新生儿的床单、衣服和餐具进行定期更换和消毒,确保新生儿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
龙源期刊网
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作者:郭建敏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 要】新生儿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保障新生儿的安全和有效护理是护理人员的责任。
但在新生儿护理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减少隐患给新生儿带来的伤害,应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
本文主要对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130-02
1 新生儿护理的安全隐患分析
1.1人员因素
就护理人员来说,因对新进人员的培训时间不长,使得护理人员存在着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新生儿护理区一般实行封闭式管理,再加上新生儿只能通过哭闹来表达不适,使得家长产生不安全感。
就新生儿基础护理来说,主要包括配奶、喂奶、婴儿沐浴、换尿布等内容,但这些均是由护理人员完成,在这些护理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坠床、皮肤压疮、针刺伤、光疗箱温的骤变、发生胃食管返流而窒息等等意外事故。
1.2环境因素
对于新生儿来说,对外界的抵抗力比较差,再加上病区对感染与非感染病房没有严格的区分,当对病区环境消毒不及时,可能会给新生儿健康带来影响。
尤其是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季节,因患儿增多,可能会出现恢复期与急性期患儿在同一区域的情况。
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新生儿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因此应重视环境隐患,做好消毒隔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