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型以太网与全双工以太网组网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33
一.单选题:1.在计算机局域网的构件中,本质上与中继器相同的是(集线器)2.IEEE 802工程标准中的802.5协议是(局域网的令牌环网标准)3.以太网帧首定界符是(10101011)4.下列属于10Base-T中网卡与集线器之间双绞线接法的是(1—1,2-2,3—3,6—6)5.10Mb/s和100Mb/s自适应系统是指(端口之间10Mb /s和100Mb/s传输率的自动匹配功能)6.在双绞线媒体情况下,跨距可达(205m)8.交换型以太网(各独立网段是被隔离的)9.IEEE802.5协议定义的帧格式中,64bit源地址字段中的第二个bit置成“1”表示(一组地址)10.FDDI中副环的主要功能是 (主环发生故障,主环和副环构成一个新环)11.路由就是网间互联,其功能是发生在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12.在RIP中有三个重要的时钟,其中路由无效时钟一般设为 (90秒)13.3Com公司的FastlP实现了主机到主机模式的NHRP 协议,这样可以 (减少中间的路由环节,从而提高网络性能)14.FastIP的技术设计思想是把路由功能转换成基于端口的转发功能15.VLAN互联,基本上有边界路由、“独臂”路由器、路由服务器/路由客户机、ATM上的多协议(MPOA)路由和(第三层交换)16.下列不属于第三层交换技术和协议的是(ICMP) 17.ATM的物理层功能相当于OSI七层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19.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是(加密狗)20.下列不属于设备间应防止气体的是(C02)21.在以下传输介质中,抗电磁干扰最高的是(光纤) 23.在以太网中,通过双绞线联接站点的方式,称为(10Base-T)24.局域网中的站点完成接收后,首先判断是否为帧碎片,若是则(丢弃)25.在千兆位以太网中采用了帧扩展技术,其目的是(为扩展碰撞域)26.快速以太网的通信协议是(CSMA/CD)27.以太网交换器存的结构有(4种)。
网络与组网技术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网络中使用光缆的优点是(D)A 便宜B 容易安装C 是一个工业标准,在任何电气商店都能买到D 传输速率比同轴电缆或双绞线高,不受外界电磁干扰与噪声的影响,误码率低2. 网络接口卡位于OSI模型的(C)A 数据链路层B 传输层C 物理层D 表示层3. 路由选择协议位于(C)A. 物理层B. 数据链路层C. 网络层D. 应用层4. 下列选项中不是静态VLAN的优点的是(B)A 配置容易B 安全性C 接入新的节点后它们会自动配置端口D 容易管理5. 企业Intranet要与Internet互联,必需的互联设备是(B、C)A 中继器B路由器 C 交换器 D 调制解调器6. RIP路由算法所支持的最大HOP数为(C)A. 8B. 10C. 15D. 167. 局域网的协议结构不包括(A)A.网络层B.介质访问控制层C.物理层D.数据链路层8. ATM支持Web浏览器查询信息的业务类型是(B)A. UBRB.ABRC. VBRD.CBR9. 下列不属于电子邮件协议的是(D)A. POP3B. SMTPC. IMAP4D. SNMP10. 局域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功能属于(A)A. MAC子层B. LLC子层C. 物理层D. 高层11. 在网络互联设备中,不仅能用来互联同构型网络,而且还能连接LAN与W AN的是(C)A. 网关B. 中继器C. 路由器D. 桥接器12. A TM网络中用于局域网仿真的AAL协议是(D)A. AAL3/4B. AAL1C. AAL2D. AAL513. 局域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功能属于(B)A. LLC子层B. MAC子层C. 物理层D. 高层14. 在采用光纤作媒体的千兆位以太网中,配置一个中继器后网络跨距将(B)A. 扩大B. 缩小C. 不变D. 为零15. 在网络环境下,每个用户除了可以访问本地机器上本地存储之外,还可以访问磁盘服务器上的一些外存,同过磁盘服务器可以( D )A. 能使网上所有网络用户,共享磁盘服务器只读数据.B. 配置不带本地磁盘的用户机器的网络价格便宜,即无磁盘工作站C. 提高贵重磁盘的利用率,并充分发挥主机集中控制与客户机本地存储特点D. 以上都正确16. 在OSI参考模型中,网桥实现互联的层次为(D)A. 网络层B. 高层C.物理层D. 数据链路层高层17. 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的机制是(A)A. 争用带宽B. 循环使用带宽C.预约带宽D. 按优先级分配带宽18. 下列局域网标准中,在采用了全双工技术后能扩展网段距离的是(C)A. 100BASETXB. 10BASETC. 100BASEFXD. 10BASEFL19. 能完成VLAN之间数据传递的设备是(C)A. 中继器B. 网桥C. 路由器D. L2交换器20. 全双工以太网传输技术的特点是(B)A. 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受CSMA/CD限制B. 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不受CSMA/CD限制制-C. 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受CSMA/CD限制D. 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不受CSMA/CD限21.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收发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下列传输介质中,具有很高的传输速率、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B)A. 电话线B. 光缆C. 同轴电缆D.双绞线22. 快速以太网的帧结构与传统以太网(10BASET) 的帧结构(D)A. 仅校验方式相同B. 完全不同C. 仅头部相同D. 完全相同23. 具有隔离广播信息能力的网络互联设备是(C)A. 网桥B. 中继器C. 路由器D. L2交换24. 采用“一次路由,随后交换”方式的第三层交换技术是(B)A. FIREB. FastIPC. Tag SwitchingD. NetFlow25. 令牌环网中某个站点能发送帧是因为(A)A. 令牌到达B. 可随机发送C. 最先提出申请D. 优先级最高二.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网络互联时,中继器是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
交换式以太网工作原理
交换式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中的局域网技术。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数据包交换和MAC地址的。
下面是交换
式以太网的工作过程:
1. 数据包传输:当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数据被分成较小的数据包,并添加上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信息。
2. 交换机的接收: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包后,会检查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
3. 寻址表:交换机维护一个寻址表,记录着网络中各个设备的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
4. 学习过程: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查找寻址表,以确定目的MAC地址所对应的接口。
如果目的MAC地址不
在寻址表中,交换机会将数据包发送到所有的接口(广播)。
5. 数据包转发:交换机根据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正
确的接口上,并学习到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和对应的接口。
6. 冲突域分割:由于交换式以太网采用全双工通信,交换机将每个接口分割成一个独立的冲突域,因此可以同时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避免了数据冲突。
7. 数据包交换:交换机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设备,而不会广播到整个网络。
总的来说,交换式以太网通过学习MAC地址和使用交换机进行数据包转发,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冲突域分割,提高了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第二次在线作业单选题 (共40道题)收起1.(2.5分)EIA-232协议定义了引脚20为DTE就绪信号引脚,这属于物理层协议()••••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2.(2.5分)在下列传输介质中,( )抗电磁干扰能力最好。
••••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3.(2.5分)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的方法称为()••••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4.(2.5分)当通过调制解调器发送数据时,发送的数据和线路上信号之间的关系是()••••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5.(2.5分)100Mbps交换式以太网的全双工端口带宽为(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6.(2.5分)PPP协议是( )协议••••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7.(2.5分)分组交换方式是将长的报文分成若干较短的\有固定长度的分组.与报文的交换不同的是,分组交换方式有(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8.(2.5分)WDM的作用是••••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9.(2.5分)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 )••••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0.(2.5分)下列产品中( )是在OSI模型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互连的••••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1.(2.5分)以太网的协议标准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2.(2.5分)HDLC帧格式中标识序列(F)是()••••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3.(2.5分)下面()协议包括CSMA/CD,,令牌总线和令牌环.••••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4.(2.5分)采用星型拓扑结构的10Mbps基带双绞线以太网可以表示为()••••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5.(2.5分)为了避免传输中帧的丢失,数据链路层采用的是()。
••••我的答案:A 此题得分:2.5分16.(2.5分)下列协议中不属于TCP/IP协议族中的是()••••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17.(2.5分)以太网采用的发送策略是( )••••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18.(2.5分)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功能不包括()••••我的答案:C 此题得分:2.5分19.(2.5分)VLAN在现代组网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同一个VLAN中的两台主机()••••我的答案:B 此题得分:2.5分20.(2.5分)在不同网络之间实现数据帧的存储转发,并在数据链路层进行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联器称为()••••我的答案:D 此题得分:2.5分21.(2.5分)通信双方之间只有一个信道,却可以互相发送数据,这种方向性结构是()。
西南科技大学2014-2015年《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期末复习题一、填空题1。
按照地理分布距离和覆盖范围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2. 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类型,其传输原理都是基于光的全反射。
3. 工业自动化网络控制系统不单单是一个完成数据传输的通信系统,还是一个借助网络完成控制功能的自控系统.4.工厂自动化网络的分层结构为_现场设备层、车间监控层和工厂管理层三个层次.5. 参照ISO/OSI标准模型,CAN通信模型包括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
6. CAN的报文帧有以下四种类型:数据帧、远程帧、出错帧和超载帧。
7。
同步是数据传输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报文帧的传送过程中有三种同步方式:位同步、字同步和帧同步。
8.工业控制系统经历了基地式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等主要阶段。
9。
CAN总线是有效支持分布式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从定位时的同步方式考虑,它属于异步通信。
10.现场总线是用于过程自动化和制造自动化最底层的现场设备或现场仪表互连的通信网络,是现场通信网络与控制系统的集成。
11.CAN总线支持位仲裁的介质访问方式,是多主工作方式.12。
CAN通信协议规定了4种不同类型的帧:数据帧,远程帧,错误帧,过载帧。
13。
CAN总线上用显性和隐性两个互不的逻辑值表示0和1。
14.CAN协议可以检测到位错误,填充错误,CRC错误,格式错误,应答错误.15。
CAN总线是多主工作方式,任意节点可以主动发送信息。
通过非破坏性总线仲裁机制解决多节点同时发送时的冲突问题.16.CAN的ISO/OSI参考模型包括两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7。
CAN空闲时网络电平保持隐性1位。
18.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
19。
RS—422接口通信需要4根线,它是全双工的,RS—485接口通信需要2根线,它是半双工的。
高速以太网定义: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一、高速以太网的特点高速以太网系统分两类:由共享型集线器组成的共享型高速以太网系统和有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构成的交换性高速以太网系统。
100Base-FX因使用光缆作为媒体充分发挥了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优势。
100Base-T的网卡有很强的自适应性,他能够自动识别能够自动识别10Mb/s和100Mb/s。
10Mb/s和100Mb/s的自适应系统是指端口之间10Mb/s和100Mb/s传输率的自动匹配功能。
自适应处理过程具有以下两种情况:(1)原有10Base-T网卡具备自动协商功能,即具有10Mb/s和100Mb/s自动适应功能,则双方通过FLP信号进行协商和处理,最后协商结果在网卡和100Base-TX集线器的相应端口上均形成100Base-TX的工作模式。
(2)原有10Base-T网卡不具备自动协商功能的,当网卡与具备10Mb/s和100Mb/s自动协商功能的集线器端口连接后,集线器端口向网卡端口发出FLP信号,而网卡端口不能发出快速链路脉冲(FLP)信号,但由于在以往的10Base-T系统中,非屏蔽型双绞线(UTP)媒体的链路正常工作时,始终存在正常链路脉冲(NLP)以检测链路的完整性。
所以在新系统的自动协调过程中,集线器的10Mb/s和100Mb/s自适应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是NLP信号;由于NLP信号在自动协调协议中也有说明,FLP向下兼容NLP,这样集线器的端口就自动形成了10Base-T工作模式与网卡相匹配。
二、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从OSI层次模型看,与10Mb/s以太网相同,仍有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和物理媒体。
从IEEE802模型看,它具有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三、高速以太网的类型(1)、共享型快速以太网系统:使用共享型集线器。
(2)、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使用快速以太网交换器。
四、高速以太网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较远距离的传输五、高速以太网使用的介质光纤:作为网络的物理介质,提供基本带宽。
. 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三种有线媒体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
. 局域网与主机的连接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电话线,另一种是通过路由器与主机相连。
. 欧姆同轴电缆主要用于传输数字信号信号,此类同轴电缆叫做基带同轴电缆。
. 域名采取层次结构,其格式可表示为:机器名.网络名.机构名.最高域名。
. 中的用户远程登录,是指用户使用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仿真终端的过程。
. 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超文本传输协议是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传输协议。
. 网络操作系统是利用局域网低层所提供的数据传输功能,为高层网络用户提供局域网共享资源管理服务和其他网络服务功能的局域网系统软件。
. 网关一般用于不同类型、差别较大的网络系统之间的互连。
. 电子邮件系统采用存储转发工作方式。
. 网桥和交换机或路由器能够划分冲突域。
. 路由器和虚拟局域网()能够划分广播域。
. “”(简称)中文名称是万维网。
. 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的三要素为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
. 地址的主机部分如果全为,则表示广播地址,地址的主机部分若全为,则表示网络地址,被称做回波测试地址。
. 计算机网络按作用范围(距离)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 脉冲编码调制的过程简单的说可分为三个过程,它们是采样、量化和编码。
.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的原理可以概括为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 在一个网络中负责主机地址与主机名称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地址解析协议,负责地址与地址之间的转换协议称为。
. 通过协议将世界各地的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
. 采用的工作模式为客户机服务器。
. 是由美国国防部的演变而来的,这个网络上运行的通信协议统称协议簇。
. 中,地址表示形式是彼此之间用圆点分隔的四个十进制数,每个十进制数的取值范围为. 中使用计算模式。
计算机个人实习总结5篇计算机主要用于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档编辑、信息查询和综合分析等许多工作,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计算机个人实习总结5篇,希望大家喜欢。
计算机个人实习总结1认识实习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实践性环节,目的在于通过接触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流程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作好准备。
一、实习任务认识实习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激发今后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为使同学们具体而有目的的实习,现提出具体实习任务1、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体情况。
2、如何学习专业知识。
3、了解计算机软件设计与开发。
4、了解计算机在大型企业中的应用情况。
5、通过实习,你有哪些收获,体会。
二、实习时间20__年x月x日-x月x日三、实习心得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__件园一行,我看到了先进的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第一次如此近的接触社会工作,本来感觉很遥远的东西,就在自己面前,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学习的东西远远不够。
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需要积累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了解到公司和企业的情况,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确定努力方向。
在青岛软件园讲座中,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当前世界的形势,以《世界是平的》(TheWorldIsFlat),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计算机在中国的优势及贸易方面的优势,为我们以后就业奠定了基础。
回来后,听完讲座,我对计算机专业有了更深的理解,软件,网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需要学习的知识,就有哪些就业方面,哪个方面有哪些就业动向,听完讲座,我受益匪浅,从最起码的徘徊,到现在,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我的就业起到了指路灯的作用。
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于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
基本信息一、解释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于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IEEE802.3标准IEEE802.3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
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常见的802.3应用为:10M: 10base-T (铜线UTP模式)100M: 100base-TX (铜线UTP模式)100base-FX(光纤线)1000M: 1000base-T(铜线UTP模式二、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7年底,梅特卡夫和他的合作者获得了“具有冲突检测的多点数据通信系统”的专利。
多点传输系统被称为CSMA/CD(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从此标志以太网的诞生。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类型如今无线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那么你知道局域网常见类型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类型,一起来看看吧!局域网的几种常见类型局域网常见类型1、以太网EthernetEthernet是Xerox、Digital Equipment和Intel三家公司开发的局域网组网规范,并于80年代初首次出版,称为DIX1.0。
1982年修改后的版本为DIX2.0。
这三家公司将此规范提交给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802委员会,经过IEEE成员的修改并通过,变成了IEEE 的正式标准,并编号为IEEE802.3。
Ethernet和IEEE802.3虽然有很多规定不同,但术语Ethernet通常认为与802.3是兼容的。
IEEE 将802.3标准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再次经过修订变成了国际标准ISO8802.3。
早期局域网技术的关键是如何解决连接在同一总线上的多个网络节点有秩序的共享一个信道的问题,而以太网络正是利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CSMA/CD)技术成功的提高了局域网络共享信道的传输利用率,从而得以发展和流行的。
交换式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先进的网络技术,使以太网络成为当今局域网应用较为广泛的主流技术之一。
随着电子邮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多媒体应用的不断普及,迫切需要高速高带宽的网络技术。
交换式快速以太网技术便应运而生。
快速以太网及千兆以太网从根本上讲还是以太网,只是速度快。
它基于现有的标准和技术(IEEE802.3标准,CSMA/CD介质存取协议,总线性或星型拓扑结构,支持细缆、UTP、光纤介质,支持全双工传输),可以使用现有的电缆和软件,因此它是一种简单、经济、安全的选择。
然而,以太网络在发展早期所提出的共享带宽、信道争用机制极大的限制了网络后来的发展,即使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链路层交换技术(即交换式以太网技术)和提高收发时钟频率(即快速以太网技术)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在:1、以太网提供是一种所谓“无连接”的网络服务,网络本身对所传输的信息包无法进行诸如交付时间、包间延迟、占用带宽等等关于服务质量的控制。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试题(五)一、填空题。
1、10Base-T以太网不使用中继器的最大传输距离为2、10Base-F是一种使用作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技术3、10Base-FL如采用多模光纤,网段最大长度可达4、快速以太网使用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是5、快速以太网标准中,继承了10Base-FL的多模光纤的布线环境6、集线器按结构分类,可分为共享型和7、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挂接在上8、交换机可以学习地址,并把它存放在内部地址表中9、按照设备结构分类,将局域网交换机分为、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不带扩展槽固定配置式交换机、10、千兆位以太网络是由、千兆网卡、布线系统等构成11、IEEE802。
3ab主要制定了千兆位以太网物理层标准12、1000Base-SX是一种在收发器上使用作为信号源的媒体技术13、1000Base-CX使用的传输介质是一种短距离,最长距离25米14、万兆位以太网标准的物理层分为LAN物理层和15、虚拟网络是建立在基础上的二、选择题。
1、10Base-5以太网不使用中继器的最大传输距离为()A、100mB、200mC、500mD、185m2、下列关于10Base-2以太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称为粗缆以太网B、使用阴抗50欧母的同轴电缆C、采用基带传输D、使用总线型结构3、10Base-T以太网使用权用的传输介质是()A、粗同轴电缆B、非屏蔽双绞线C、细同轴电缆D、光纤4、被称为现代以太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的是()A、10Base-5B、10Base-2C、10Base-FD、10Base-T5、组建10Mbps以太网的5-4-3-2-1中继规则中的5表示()A、全信道上最多可连五个中继器B、五个网段可连节点C、局域网最多可有五个网段D、有五个网段只用来扩长而不连接任何节点6、快速以太网与传统的10Mbps以太网的不同点是()A、帧格式B、介质访问控制方法C、组网方法D、比特发送时间7、快速以太网标准100Base-T中,不能进行全双工操作的是()A、100Base-TXB、100Base-T4C、100Base-T2D、100Base-FX8、在100Mps快速以太网中使用的两种传输介质是()A、双绞线与同轴电缆B、同轴电缆与光缆C、双绞线与光缆D、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9、集线器按设备分类,可分为()A、共享型和交换型B、使用双绞线的和使用光缆的C、无源、有源和智能型D、独立型、堆叠式和厢体式10、按照应用规模分类,常将局域网交换机分为()A、以太网交换机、快速以太网交换机、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B、FDDI交换和ATM交换机C、企业级交换机、部门级交换机和工作组级交换机D、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第四层交换机11、广播帧是指()A、源IP地址的32位全部为“1”的帧B、目的IP地址的32位全部为“1”的帧C、源MAC地址的48位全部为“1”的帧D、目的MAC地址的48全部为“1”的帧12、利用交换机的()功能可以把将广播包限制在一定范围内A、存储转发B、快速转发C、源MACF地址学习D、虚拟局域网13千兆位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传统以太网的不同点是()A、数据帧格式 B数据帧大小C、CSMA/CD协议D、数据传输速率14、IEEE802。
计算机软考网络管理员考试大纲一、考试说明1、考试要求(1)熟悉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2)熟悉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3)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了解TCP/IP协议的基本知识;(4)熟悉常用计算机网络互连设备和通信传输介质的性能、特点;(5)熟悉Internet的基本知识和应用;(6)掌握局域网体系结构和局域网技术基础;(7)掌握以太网的性能、特点、组网方法及简单管理;(8)掌握主流操作系统的安装、设置和管理方法;(9)熟悉DNS、WWW、MAIL、FTP和代理服务器的配置和管理;(10)掌握Web网站的建立、管理与维护方法,熟悉网页制作技术;(11)熟悉综合布线基础技术;(12)熟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问题和防范技术;(13)了解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信息化的基础知识;(14)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新发展;(15)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
2、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够进行小型网络系统的设计、构建、安装和调试,中小型局域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根据应用部门的需求,构建和维护Web网站,进行网页制作;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1)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2)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
二、考试范围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科学基础1.1 数制及其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等常用数制及其相互转换1.2 数据的表示数的表示(原码、反码、补码表示,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非数值表示(字符和汉字表示、声音表示、图像表示)校验方法和校验码(奇偶校验)1.3 算术运算计算机中的二进制数运算方法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2.1 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CPU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存储器的结构、特征分类及发展I/O接口、I/O设备和通信设备2.2 软件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类型、配置操作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应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管理软件的功能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3.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数据信号、信道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模型的构成数据传输基础知识数据编码的分类和基本原理多路复用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数据交换技术的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3.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分类和构成协议的概念,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结构及各层的功能TCP/IP协议的概念及IP数据报的格式、IP地址、子网掩码和域名3.3 局域网技术基础IEEE802参考模型局域网拓扑结构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技术CSMA/CD以太网的发展历程以太网的分类及各种以太网的性能特点以太网技术基础、IEEE802.3帧结构、以太网跨距交换型以太网、全双工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特点4.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知识4.1 因特网应用基础知识因特网的概念、起源和提供的基本服务,以及我国的因特网现状通过PSTN、ISDN、ADSL和局域网拉入因特网的基本原理和特性WWW、主页、超级链接、HTML的概念及应用电子邮件、FTP、Telnet、BBS、ICQ、网络新闻组、网络传真、网络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应用4.2 网络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的概念、结构和特点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应用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基本应用、KDE环境和Linux操作命令4.3 应用服务器基础知识DNS服务的基本原理WWW服务的基本原理FTP服务的基本原理电子邮件服务的基本原理5.网络管理基础知识5.1 网络管理基本概念网络管理的概念、功能、网络管理标准和网络管理模型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概述、管理信息库、SNMP操作5.2 网络管理系统基础知识网络管理系统概念Sniffer的功能和特点6.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网络安全漏洞网络安全控制技术防火墙基本原理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漏洞扫描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网络防病毒系统的功能和基本原理CA中心建设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容灾系统应急处理常用方法和技术7.标准化基础知识标准化机构常用的国内外IT标准8.信息化基本知识信息化概念有关的法律、法规9.与网络系统有关的新技术、新方法的概念无线个人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和无线广域网的标准无线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和扩频技术,IEEE802.11 新一代网络管理系统新一代网络技术(Ipv6,3G)网络10.专业英语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英文词汇能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简单英文资料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1.小型计算机局域网的构建组网设计组网技术选择组网设备选择及部署设备配置和管理划分VLAN2.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概念、组成、设计及依据的标准综合布线基础环境准备线缆及相关硬件的选择与安装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流程3.小型计算机局域网服务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的规划配置DNS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电子邮件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FTP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代理服务器的规划、设置和维护(Linux环境和Windows环境)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4.Web网站的建立、管理维护以及网页制作Web网络的规划、建设、管理与维护使用HTML和相关软件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如选用Photoshop、Flash、Fireworks 或Dreamweaver等)JSP、ASP、XML等动态网页编程技术的基本概念5.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使用网络管理软件对网络的配置、安全、性能、故障、计费进行监督和管理简单网络故障的分析、定位、诊断和排除小型网络的维护策略、计划和实施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系统性能分析,系统潜在问题分析6.防火墙技术网络病毒防护策略防火墙的配置策略入侵处理策略漏洞处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