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科医学论文范文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

口腔科医学论文范文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

口腔科医学论文范文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
口腔科医学论文范文 优秀医学论文范文

复合性生物活性陶瓷在颌骨囊肿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4c14270584.html,/

作者:陆涛作者单位:锦州市友谊医院口腔科,辽宁锦州121000

【关键词】活性陶瓷

〔作者简介〕陆涛(1973-),男,辽宁省锦州市人,主治医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腔科外科。辽宁医学院学报J Liaoning Med University2007 Feb.,28(1)

1 资料和方法

1.1 材料

复合生物活性陶瓷由生物活性陶瓷(HA)/磷酸三钙(TCP)——55:45组成,其中HA为倍各生美国生物材料公司生产,TCP为美国欧司海司公司销售。

计算机一台,MCROTEKsm-5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 4.0。

1.2 病例选择

颌骨囊肿患者,上下颌骨不限,包括比较大的根尖囊肿和含牙囊肿,作为实验组自1997年至今40例患者用复合生物活性陶瓷充填骨缺损,其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同样选取常规手术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

实验组及对照组体积情况见表1。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颌骨囊肿体积对照表(略)

1.3 手术方法

实验组行常规颌骨囊肿摘除术,囊肿摘除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骨腔,用生理盐水充满骨腔来记录囊腔体积,然后用HA/TCP适量用生理盐水调拌后充分充填入骨腔轻轻挤压,将多余的生理盐水吸干,以确保充填材质充分与骨面接触,继而将粘骨膜复位,严密缝合,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应用适量地塞米松以减轻组织水肿。

对照组常规手术后应用羟基磷灰石微粒用生理盐水混合后充填骨腔,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1.4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12周的X线片进行分析,以确定颌骨缺损区骨修复情况。常规X线片用扫MCROTEKsm-5描仪扫描,并用Adobe Photoshop 4.0软件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分别各取10个点进行测量,以组织灰度值(软件系统灰度值分辨率分为100级,0为最黑,100为最白)为对比数据测定骨组织恢复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40例实验组和28例对照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复合生物活性陶瓷无排异反应,无脱出。

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12周X线片灰度值测量数据及对比结果见表2。表2 不同组患者各期灰度测量值(略)

由于两种材料都具有阻射性,在用充填材料充填骨腔后病变区灰度值都出现下降,而术后12周对照组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而实验组的灰度值已经接近正常组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AS V6.12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灰度值在术后12周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X线片某一点的灰度值与骨密度的高低相关,故以上结果提示实验组的材料在促进骨组织再

生方面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颌骨缺损达到一定体积(临界骨缺损CDS)后,结缔组织可能长入骨缺损而使骨缺损得不到完全修复,所以在临床上这样的骨缺损区域通常充填一些物质来引导骨再生。

HA/TCP混合材质及羟基磷灰石的物理作用就是将缺损骨腔分隔成不同的空间,提供骨再生空间,阻挡周围结缔组织长入缺损区,增加成骨前体细胞密度及增加BMP(骨成形蛋白)浓度,保护血凝块的稳定并使之成为骨细胞长入的桥梁结构。同时他们还具备各自的生物作用,羟基磷灰石(HAP)是近年来临床上最常用的充填骨缺损材料之一,HA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能与骨形成功能性结合而无纤维包裹分隔,不影响正常骨矿化过程,但其缺乏骨诱导作用,骨生长缓慢,致材料吸收速度与骨生长速度不匹配,不能有效阻止结缔组织长入,导致骨修复不良。而HA/TCP材料则补充了这点不足。HA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是目前最有希望的骨替代材料,但其脆性较高,并缺乏内在骨诱导活性,TCP的加入不但增加了HA硬度,而且其降解后可与HA形成双相钙磷(BCP)材料,诱导骨形成。Manjubala等在实验中使用HA/TCP混合材料充填入犬股骨缺损中,4周后开始出现成骨效应,而12周后缺损处由新生骨充

满,Kurashina等将HA/TCP复合材料充填入兔背部竖肌内6个月,植入体内形成的新骨组织几乎充满了材料的所有孔隙,表明这种材料除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骨诱导性能。在应用中我们还发现HA/TCP与液体接触后,可吸附在骨壁上,克服了HAP颗粒易于移动的不足。

ProTaper手用镍钛锉行一次法或两次法磨牙直根管治疗后疼痛情况

的比较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4c14270584.html,/

作者:尼加提·吐尔逊,魏曦生,吴佩玲,郑雪飞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28; 新疆哈密市魏氏口腔门诊,新疆哈密839000

【摘要】目的:评价ProTaper手用镍钛锉行一次法或两次法磨牙直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可靠性。方法:选择患有牙髓炎磨牙直根管患牙184例,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锉逐步深入技术预备根管后,随机分为2组:一次法根管治疗组行牙胶尖加碧兰根管糊剂侧方加压技术充填根管,2次法根管治疗组根管内封入樟脑酚棉球,待无症状后再行根充,比较2组治疗后1、7、30 d患者疼痛反应情况。结果:184

例中有159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其中一次法根管治疗组为82例,2次法根管治疗组为77例。一次法、两次法根管治疗组术后1 d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79%,之后逐渐下降,但2组间1、7、30 d的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好适应证,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较两次法可减少复诊次数,疼痛无明显差异,值得推广。

【关键词】一次法根管治疗; 磨牙直根管; 术后疼痛; ProTaper 手用镍钛锉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single visit endodonic treatment with ProTaper for hand use in molors

Nijiati·Tuerxun, WEI Xi sheng, WU Pei li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2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ostoperative pain of 1 or 2 visit root canal treatment (RCT) with ProTaper for hand use in the molors. Methods: In 184 patients with pulpitis root canal was prepared with hand use ProTaper using crown down technique, the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1 visit RCT and 2 visit RCT group. The teeth in 1 visit group were at the first appointment obturated by means of cold lateral condensation and those in the 2 visit group before obturated were medicated with camphor carbol one week.1 d, 7 d and 30 d after the initial appointment, asked about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pain. The level of discomfort was rated as no pain, mild pain, moderate pain, or severe pain (flare ups). Dated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159 patients of 184 completed follow up: 82 in 1 visit RCT and 77 in 2 visit RCT. The rate of moderate pain or severe pain is 9.76% and 7.79% at postoperative 1 d of 1 visit group and 2 visit group, then gradualy declined, but the pain occurrence happened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t 1, 7 and 30 d (P<0.05).Conclusions: If chosen proper patients, 1 visit RCT is worth of popularize for only one visit and the postoperative pain has no difference.

Key words: 1 visit RCT; canals of molors; postoperative pain; ProTaper for hand use

根管治疗术(root canal therapy,简称RCT)是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手段[1],常规根管治疗术分为3步,即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因就诊次数多、疗程长,部分患者往往不能完成治疗。一次法根管治疗能减少复诊次数和治疗周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

性。本文研究ProTaper手用镍钛锉逐步深入技术预备根管后,分别采用一次法与两次法进行根管充填,观察患者治疗后疼痛反应情况,从而评价ProTaper手用镍钛锉在磨牙根管治疗术中的作用[2],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2月~2006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各型牙髓炎及慢性根尖周炎但无疼痛等自觉症状的患者184例(184颗恒磨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4例,女性90例,年龄21~58岁,平均42岁。入选标准:患者仅有一颗患牙需行根管治疗;为磨牙直根管;无根管钙化、无牙周病;无急性根尖周炎;术前显示根尖暗影直径小于5 mm;1周内未服用消炎和止痛药。

1.2方法常规开髓,8﹟、10﹟K锉通畅和建立根管通道,用根尖定位仪(Dentsply,瑞士)和X线根尖片结合手感确定根管工作长度,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锉(Dentsply Maillefer,瑞士)、冠根深入法预备根管,每次更换器械号前均用3%双氧水和0.9%生理盐水交替冲洗根管,完成根管预备后随机将184例患者分为2组:一次法根管治疗组(92例)在上述操作完成后立即以牙胶尖蘸碧兰糊剂(法国)充填根管;两次法根管治疗组(92例)则在上述根管预备后用小棉球蘸取樟脑酚合剂置于根管口,用氧化锌糊剂暂封患牙窝洞,1周复诊,完成根管

治疗,分别记录根管治疗完成后1、7、30 d患者的疼痛反应。术后疼痛的评价标准为:(1)无;(2)轻微疼痛:可以耐受,不需服用止痛药;(3)中度疼痛:需用止痛药才能控制;(4)重度疼痛:疼痛剧烈用止痛药不能控制或伴面肿。

1.3统计学处理2组术后疼痛发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184例中有159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其中一次法根管治疗组为82例,2次法根管治疗组为77例。一次法、两次法根管治疗组术后1 d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9.76%和7.79%,之后逐渐下降,但2组间1、7、30 d的疼痛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2组术后1、7、30 d疼痛反应情况的比较(略)

3讨论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病根尖周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根管治疗术最常见术后反应为疼痛,一般为轻、中度的术后疼痛或伴有肿胀,据统计发生率在10%[3]。患牙疼痛、肿胀可能与术前患牙条件、根管预备

器械、预备方法的选择以及根管充填的时机、材料等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根管预备方法不当,根管器械在根管内的“活塞”作用将坏死物质推出根尖孔。ProTaper器械的横断面为圆弧性的三角形,其切割锋刃上持续变化的螺旋角和沟槽可使器械切割牙本质时直接带出碎屑,尽可能减少预备过程中根尖孔的碎屑和坏死组织进入根尖孔[4]。而且其尖端为半引导尖,既具有一定的切削功能,又能顺着根管形态和走向前进。采用冠根向预备技术将根管冠部敞开后再进行根尖段的预备,提供根管大锥度的预备形态,预备后的根管锥度流畅,利于充填,并避免将根管内的感染物质推至根尖孔,有效减少术后反应。既往强调根管治疗分次法,即第一次拔髓、根管预备,为保证根管达到“无菌”状态,应用各种药物如氢氧化钙、樟脑酚合剂、抗生素等封入根管内,待3~5 d后无症状再行根管充填,强调两次复诊之间根管内封药消毒是根管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证实目前根管消毒药物难以使根管内达到完全无菌,而且,根管内完全无菌也不是根管充填的必要前提。而现代根管治疗理论认为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消毒虽有一定的作用,但经过彻底清理、广大成形和冲洗后,大部分感染物已被清除,而根管充填材料仍有继续消毒作用,加之机体自身的防御修复能力,因此,只要把髓腔预备和根管充填作好,根管消毒这个步骤可以省略[5]。本研究选择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的病例,是为了排除急性根尖周炎的本身疼痛症状对研究的干扰;而选择磨牙直根管是因为磨牙弯曲根管的预备在临床上是一难点,影响因素较多。

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具有诸多优点:(1)根管预备后立即充填时,由于对根管解剖形态熟悉便于充填;(2)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数据不会因为丢失给再次复诊带来困难;(3)根管预备后的清洁根管不会因为封药不严密造成的微渗漏引起再次污染或感染;(4)避免暂时封药的微渗漏引起激惹痛;(5)充填后短时间内即做冠修复减少约诊期间冠折的可能性;(6)减少了患者术前、术后充填不适的可能;(7)一次法完成根管治疗为患者和医生节约时间。但是也有学者不主张一次法根管治疗,其理由有[6]:(1)根管治疗立即充填,根管不能彻底干燥;(2)长时间的操作增加患者颞颌关节的张力,并增加医生或患者的心理压力。而两次法根管治疗术后待反应减轻再行根管充填可有效降低充填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本研究中两实验组均选用镍钛根管预备器械预备根管后,一组立即行根管充填即一次法,而另一组先行根管封药,临床观察后完成治疗,结果表明一次法根管治疗与两次法根管治疗术后1、7、30 d疼痛发生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总之,有效减轻根管治疗术后疼痛反应的重点之一是确保在根管预备过程中避免根管内碎屑推出根尖孔,而在术中采用切削能力强的镊钛根管预备器械和有效的化学根管冲洗液,能够避免之。同时若能掌握好适应证,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较两次法因具有减少复诊次数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仪. 现代根管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9.

[2]史俊南.根管治疗术一次法[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12(9):518.

[3]樊明文,周学东. 牙体牙髓病学[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4]王均慧,周泽渊. ProTaper手动镍钛锉临床应用体会[J].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16(2):101 102.

[5]Reddy SA, Hicks ML. Apical extrusion of debris using two hand and rotary instrumentation techniques[J]. J Endod,1998,24(3):108 113.

[6]Albashaireh ZS, Alnegrish AS. Postobturation pain after single and multiple visit endodontic therapy[J]. J Dent,1998,26(3):227 232.

三叉神经痛——三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创新医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4c14270584.html,/

作者:陈勇军1, 何玉泉2, 沈云霞2, 王翔1,邢元龙1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口腔科,2影像科,南通226001)

【摘要】目的:比较三叉神经痛三种不同治疗方式疗效。方法:采用周围神经撕脱术(A组)25例,周围支高位撕脱术加电热凝(B组)25例,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C组)30例,对其术后近期疗效及随访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三组病例近期疗效均为100%,随访3~6个月三组均无复发病例;随访12个月,有效:A组18例(72.00%)、B组20例(80.00%),C组30例(100.00%);随访24个月,有效:A组13例(52.00%)、B组15例(60.00%)、C组29例(96.67%)。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重复治疗,尤其对神经撕脱术等治疗后又复发的病例仍然有效。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周围神经撕脱术;周围支高位撕脱术加电热凝术;射频温控热凝术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治疗极易复发,治疗手段也不确定,方法多种多样。此病一旦确诊常先给予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应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发生毒

副作用的患者,本文三组治疗方法近期治疗效果都较理想。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远期效果更有优势,且对高龄或有重要脏器疾患不宜手术者仍然适用,对其他方法治疗复发的病例仍然有效。现将我院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住院患者80例三种方法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神经周围支撕脱术组(A组)25例中男12 例,女13例,年龄46~77岁,平均65 岁。左侧10 例,右侧15例,病程1~15 年。第Ⅱ支10 例,第Ⅲ支11例,第Ⅱ、Ⅲ支3例,第Ⅰ~Ⅲ支1例;(2)周围支高位撕脱术加电热凝组(B组)25例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45~82岁,年龄61 岁。左侧9例,右侧16例,病程7个月~15年。第Ⅱ支8例,第Ⅲ支14 例,第Ⅱ、Ⅲ支2 例,第Ⅰ~Ⅲ支1 例;(3)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组(C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49~84岁,平均66.16岁。左侧20例,右侧10例,病程0.5~20年。第Ⅱ支7例,第Ⅲ支11例,第Ⅱ、Ⅲ支10例,第Ⅰ~Ⅲ支2例。三组病例均为单侧发作,病例选择标准为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曾经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有效,但效果逐渐减弱、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的患者。患者分组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进入不同的治疗组。术前均行头颅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所有患者治疗后3~24个月随访。

1.2 手术方法

1.2.1 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按照poppen术式进行。先确定神经分支,在相应部位显露血管神经束,分离出神经。用两把血管钳将两断端神经慢慢缠绕其上。在撕脱第Ⅰ支时,伴行的额支及内侧滑车上神经一并撕脱,神经撕脱后在骨孔内填塞碎骨渣或骨蜡,并缝合骨膜封闭骨孔。

1.2.2 周围支高位撕脱术加电热凝术王翔等已详细报道上颌神经(Ⅱ支)撕脱+电热凝术。通常局麻下眶下缘或口内龈颊切口,找到眶下孔后将眶下神经从孔内撕脱,面部各分支尽量游离并切除,然后用自制0.6 mm不锈钢丝插入眶下管深处4~5 cm至有阻力为止。要尽量插到靠近翼凹处行电热凝,直至患者疼痛消失为止。上牙槽后神经和腭神经痛患者可在5号黏膜针引导下将电热凝针插入腭大孔,进入翼腭管4~5 cm到有阻力感,开始电凝到无痛为止。下颌神经(Ⅲ支)撕脱+电热凝通常在全麻下进行,从口内翼下颌韧带外侧垂直切口,选择性撕脱下齿槽神经和舌神经。再用电钻开大颏孔,电凝针插入颏孔向下颌管磨牙和切牙方向行电热凝。再将电凝针插入下颌孔向下颌管磨牙方向行电热凝到无痛为止。

1.2.3 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Sweet (1974年)采

用Hartel前入路法,患者取仰卧位,约在患侧口角外侧2.5~3.0 cm处作为穿刺点,在X线下穿刺卵圆孔。穿刺成功抽出针芯后(部分病例有脑脊液流出)行方波刺激试验。根据电刺激诱发的感觉和运动反应调节射频电极尖端到位,直至相应区域产生麻胀和口角肌肉跳动,证实对应区域准确。继而进行射频治疗,温度控制在60°至80°毁损,每次持续时间30~60秒。然后检查面部感觉改变情况,并进一步调整电极尖端位置。重复上述治疗过程,共3~5 分钟,直至三叉神经痛对应区域的感觉完全消失,触摸板机点不疼痛为止。

1.2.4 疗效分析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三级[2] ,优良:疼痛消失;良好:症状改善;无改善:症状无明显变化。优良和良好统称为有效,无改善称复发。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作统计处理,随访12个月三组有效率的比较用精确概率法,随访24个月三组有效率的比较用检验,率的两两比较用α’法进行校正,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C三组术后优良率均达100%,随访3~6个月三个组均无复发,有效率100%,12、24个月,随访情况见表1。12个月和24个月,A、B、C三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比较(α’

法,α’=0.05/3=0.017)发现,随访12个月A组与B组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508>0.017),A组与 C 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269,P=0.007<0.017),B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36>0.017)。随访24个月,A组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325,P=0.569>0.017),A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3,P=0.000<0.017),B组与C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8,P=0.001<0.017)。

3 讨论

3.1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此术方法简便、止痛效果确切[3],比较适合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但对高位病变时效果不佳。在撕脱Ⅰ支时,伴行的额支及内侧滑车上神经必须一并撕脱,否则因解剖关系较近,术后易产生转支复发。神经撕脱后在骨孔内填塞碎骨渣或骨蜡,并缝合骨膜封闭骨孔可对神经生长再通起阻碍作用,但却不能完全阻断神经的再通,只能对再通时间有延迟作用。缺点:破坏了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分布区域感觉麻木,知觉丧失,失去自我保护的能力,特别是眼睑及角膜溃疡以至失明。且患者1年复发率较高,有报道周围支撕脱术1年疼痛缓解率在64%~75%,4年则降至26%[4] , 本组病例1年有效率72%与报道相似,两年有效率52%,逐年下降。对于复发的病例,由于瘢痕的发生重复治疗虽然有效,但困难渐增疗效递减。尚可应用其他治疗方法补救。

3.2 周围支高位撕脱术加电热凝术单纯周围支撕脱术往往撕脱出来只是一部分,不可能完整从骨管内撕脱。上颌神经从颅内出圆孔后分支多,终末支细,多在骨组织内穿行,撕出多少长度很难定量,很难达到高位撕脱术后复发率高。姜晓钟等[5]研究发现打开上颌窦前后壁进入翼腭窝在圆孔外高位切断上颌神经,比单纯撕脱效果好、复发率低。本组1例行单纯眶下神经撕脱后效果不佳,上磨牙区扳机点仍然疼痛。受射频热凝启发,我们采用自制电凝针插入腭大孔行翼腭管深部电热凝术再次治疗此病例,直至电凝疼痛消失为止。术后随访复发率比单纯周围支撕脱明显降低,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此术的缺点是电热凝量及热凝中心治疗范围不能象射频那样控制。翼腭管(19%)和眶下管也有一定比例的弯曲,穿刺不能达到理想的高位,也会影响疗效。

3.3 经皮选择性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射频热凝术操作简单、安全、经济,副作用小,疗效肯定,复发后再次射频有效。孙为群等[6]报道随访285例复发率,1年5.6%,2年8.8%,5年10.2%。本组30例追踪3~12个月,无1例疼痛复发,2年复发1例,对于复发病例绝大多数仍愿接受射频治疗。该术尤其适用年老体弱不宜开颅手术者,不良反应为局部感觉减退或麻木。我院在CR透视引导下穿刺定位手术成功率高且疗效好,可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王翔,束薇薇,陈冬雷,等.三叉神经高位撕脱加电热凝[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3):212-213.

[2] 吴承远,孟凡刚,王宏伟,等.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1):55-58.

[3] 曹放云,唐西清,范晓升,等. 136例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止痛不全与复发因素分析及处理[J] .上海口腔医学, 2008.17(2):136-139.

[4] Nurmikko TJ ,Eldridge PR. Trigeminal neuralgia-pathop hysiology, diagnosis and current[J]. Br J Anaesth,2007,87(1):117-132.

[5] 姜晓钟. 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原因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3,12(5):388-390.

[6] 孙为群,王国栋,韩韬,等. 半月节穿刺温控热凝射频术治疗顽固三叉神经痛358例临床分析[J]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5):764-766.

护理论文范文大全3000字

护理论文范文大全3000字 篇一: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学院 护理专业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毕业论文年5月2011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

关于护士护理方面的论文范文

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心理研究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护理需求总量不断增加,其内容和形式都不断发生重大的变化,促使护理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本文转自映辉论文网你最优秀的论文服务专家。 现阶段护理队伍缺编,严重影响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超负荷的护理工作威胁着护士的身心健康,使护士对护理工作和医院的认同度下降,流失率增加,进一步加重护士短缺的问题。国外众多学者认为职业价值观受到员工投入组织管理倾向性的影响,与组织承诺具有一显著正相关性。目前,国内有关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国内有关组织承诺的研究对象多为企业员工,以护士为研究主体的并不多见,而关于护士职业价值观和组织承诺相互关系的研究尚属于空白,不利于护理管理者对人力资源管理做出全面的分析和评估。 关键词: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离职倾向 引言 护理人员高流动率问题一直存在于各医院中。池文海(2008)指出,过高的护理人员流动率,不仅增加医疗机构本身的训练成本,渐而影响护理业务的运作、团体凝聚力、工作士气与病人照护品质,更是提升护理品质的一大障碍。池文海同时表示,在医院以护理人员为主要的人力资源条件下,护理人员的高流动率将导致医院整体成本上升,护理人员士气及护理质量下降;而员工因个别的差异性,其在层次需求的重视程度与满意度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一举不同护理人员各个需求层次上的重视度,藉由非经济面的因素满足其不同的需求,使其提升工作满足,可以降低护理人员离职倾向。 在医疗环境与制度不断变动的条件下,如何招募并留住人才,是身处现今医疗环境下医疗系统人力资源部需要解决的主导的、重要的课题。主管人员若能了解护理人员的不同成长背景、生活经验、行为模式和各种价值观的差异,提供符合护理人员个别期待的正向激励;善于发挥每个护理人员的能力与特质,降低人员心理间隔与距离,尽力在人员留任及降低离职率上努力,不但能降低机构人员训练成本,凝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 美国的医学教育是成功医学教育典范,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文通过对中美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医学教育历史、入学条件、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几点值得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中国美国临床医学教育比较启示 1 中国和美国医学教育的差异 1.1 医学院校医学史 我国的中医文化源远流长,自文献记载距今有2000 多年历史,而西医发展不到200 年。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创始于1866年,名为博济医学堂(现中山大学医学院)。50年间,相继成立了几所医学院校。1912 年成立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京大学医学部)。1914 年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1917年创办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现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1927年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自改革开放后,各大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西医起源也有2000 多年的历史,1722 年美国第一家军队医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美国医学教育也有 250年历史,1765年第一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校成立,1910 年,教育学家弗莱克斯勒展开了一场教育革新。经过百年发展,现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典范。 1.2 入学条件 1.3 医学教育学制 培养一个美国医师需要很长的时间,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进入医学院校完成四年学习,最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取普通医师执照。想成为一名专科医师,还需要不少于八年的专科医生培训。也就是

说,在美国想要成为一名专科医生至少需要12 年。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种类较多。1988年,我国开始实施7 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将学制进一步规范为3、5、7、8 年制。[2] 本科生毕业后一年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如果不继续深造, 5 年学习就可以培养一名医生。 1.4 课程学习 1.4.1 教材美国的医学教材相比中国的教材厚很多,我们不是说书越厚越好,厚书是内容和逻辑的结合,是为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更偏向过程与结果,体现故事性。而中国的医学教材与美国相比较薄,只偏向结果,让学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更注重的是记忆而不是理解。 1.4.2 课程一方面,美国课程更重视实验教学,他们认为单纯的实验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通常可以在实验课上见到顶尖老师、教授的身影。中国医学院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比例正好相反,①实验课大部分都是资历较轻的老师授课; ②实验课课时数少于理论课; ③实验课课时费也低于理论课。一方面,美国医学课程更加注重医学人文教育,每学年都开设有人文医学系列课程,如医患关系、医学社会学等。从多学科多角度,让学生掌握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为将来成为一名有担当有正确价值观的医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国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基础课程与实践实习课程相综合,将一、二学年的基础学科教学同临床联系起来,并在三、四学年的临床见习、实习中继续强化基础学科教育。 1.5 培养目标 美国的医学人才培养分两部分,一是培养临床医生, 4 年的医学博士全面学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学习过程中,他们不需要做科研工作,也不用完成科研论文; 二是对医学科学研究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科研类博士。美国允许学生在修完两年医学博士课程,转修科研类课程,完成学位论文后,可以继续完成医学博士课程[3] 。而中国的培养目标相对 一致,硕士、博士、各级医生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科学研究。 2 美国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的启示

医学论文范文三篇

医学论文范文三篇 医学论文范文三篇 地在临床工作中接受锻炼。这样就造成临床医学研究生用于实验的时间偏少,科研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为了使科学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能踏实地进行科研工作,国家也出台了科学型研究生不能以该学历报考执业医师的规定,然而这一规定并不能限制具有本科临床医学学位的研究生报考,反而会使科学型研究生更加不重视研究生期间的教育,从而将研究生学习作为跳板,而不是踏踏实实地专心于科学研究。研究生的培养要建立一套有针对性的考核制度,加强培养过程中的科研管理,这就需要一些科学严谨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可有很多项目,例如文献阅读和综述、外文水平、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科研能力和工作量是考核研究生的主要内容,它表现形式有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由于毕业论文的弹性很大,所以目前各院校往往制定一些政策,要求学生必须发表1~2篇论文,甚或必须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才能毕业并拿到毕业证书。发表论文是经过期刊编辑部、审稿专家审阅,同时要面对广大读者和科研工作者的评判,故而这一指标较毕业论文更为客观。这一考核指标无疑对导师和研究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提高了导师和学生对科研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中,尤其是临床科室的导师忙于临床工作,能直接参与实验的时间有限,研究生是实验研究的主力军,对研究生毕业设立这样的硬指标,无疑会提高导师的科研成绩和产出量。同时,科研实力是高校之间的评比和竞争的重要一项。很多院校也乐此不疲,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制度,通过对研究生毕业发表的论文增加砝码,来增加学校总体的

科研产量,进而提高学校的软实力。科研活动有其严谨性和科学性,不能搞急功近利和浮夸。尤其是医学科学研究,临床观察和随访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基础研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进行选题、实施。如果不能科学地制定研究生质量的评判指标,单纯地以发表论文作为毕业的条件,反而会出现不利影响。研究生为了毕业,把精力放在写论文上,而不能专注于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上。临床医学研究生由于需要临床实习,实验时间多在一年左右,时间较短,难以完成高水平的课题。要么采取短平快的办法,寻找一些较小的、先进性不足的课题;要么只能拼凑一些数据,难以形成深入、重要的医学成果,写出的论文质量也不高,只好找一些质量低劣的期刊来发表文章滥竽充数,实际上造成国家财力和人力的浪费。最初大学生的扩招,有很大成分是为了缓解高中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将高等教育作为“就业蓄水池”;研究生扩招,也有将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本科生“就业蓄水池”的考量。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从1999年的31.9万人上升到201X年的140万,录取人数从1999年的6.5万人扩充到201X年的46.5万人,十二年期间翻了七倍多。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一方面促进了整个国家科研水平的提高,为国家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也对研究生教育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但面对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仍显不足,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报考研究生的考生数量随之增加,很多毕业生攻读硕士学位甚至博士学位不是因为他们喜爱科学研究,而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国家教育资源。有高素质的生源,才能有好的研究成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一】: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三篇 【一】 【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1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特殊用药护理、产前护理、产时护理及产后护理的经验。结果运用护理手段,采取有效措施,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的死亡率,并使心脏病孕妇顺利渡过孕产期。结论加强心脏病孕产妇妊娠、分娩及产褥期护理,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护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尤其是出现心力衰竭时,对母婴危害极大[1]。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妊娠及产生的影响,其预后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护理,使母婴安全渡过孕产期,降低母婴危险系数及围产期病死率,是医护人员和孕产妇最关心的问题[2]。本院4年多共收治了93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现将临床分析和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产科住院分娩总数为20241例,其中妊娠合并心脏病93例,年龄21~39岁,平均29岁;孕周30~41周,平均35周;初产妇57例、经产妇36例;初中以下文化76例;外来流动人口61例;心功能Ⅰ~Ⅱ级66例、Ⅲ~Ⅳ级27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18例、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原发性心肌病3例、围生期心肌病2例、心律失常45例、妊娠合并其他心脏病8例;78例行剖宫产结束分娩、12例阴道自然分娩、3例行产钳助产;发生心力衰竭18例,其中孕期15例、分娩期1例、产褥期2例;90例产妇均于6~14d出院,3例因心衰控制不佳转内科进一步诊治,无死亡病例。 护理 1 密切观察病情自患者入院开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并做好记录。注意宫缩、胎心、阴道流血等情况。及时发现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并通知医生,以便采取预防和急救措施。急症时采用心电监护仪24 h检测生命体征的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1 早期识别心衰症状 尽早识别心衰早期症状,对心衰的诊治和转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护士除收集一般产

临床医学护理论文.doc

临床医学护理论文 ,,xx医学临床护理课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为主,且受条件限制理论课教学无法与临床实习同步,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理 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范文一:实习带教临床护理教育论文1加强入科宣教,制定实习带教计划1.1护生进入烧伤科前都是是充满好奇、渴望、兴奋的心情但是当进入病情,看到烧伤病人毁容、疤痕增生、功能障碍等,闻着创面产生的异味,心理会感觉恐惧、陌生、紧张,茫然失措。对此,带教老师应当对每一个新护生热情主动的接待,进行入科宣教。对于病情环境、规章制度、医疗设施、各种烧伤等进行详细介绍,使其能够消除紧张恐惧心理。1.2由于学校学习基本是理论实践的机会很少,许多护生对技术操作非常不熟悉,在进入烧伤科时会担心自己无法胜任此工作,造成自身失去信心,为此为新护生制定实习带教计划是必须的:①结合烧伤专科护理内容,制定基础护理带教,如流体悬浮床、翻身床的使用等。②在巩固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制定烧伤科专科护理带教计划,逐步提高与人沟通意见病情观察的能力。③学习正确的护理程序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并组织新护生参与危重病人的抢救。在为护生制定带教计划的时候需要从态度、知识、技能方面做出具体要求:①态度:要求护生树立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实习中,主动关心每一位病人,尽量满足病人需求。②知识:掌握烧伤病人的入院处理措施,能正确掌握烧伤原因、面积、深度的估计和分类及健康

状况评估,并能够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进行护理。③技能:能准确的进行晨晚间、口腔以及会阴的护理方法。在带教过程中,由于烧伤科的特殊性,带教老师应当尽可能多的提供护生实践机会,做到放手不放眼,对操作失败的护生,要为其讲解正确方法,并进行开导、安慰。2加强操作训练,实施系统整体带教2.1烧伤科的护理相对其他科是很特殊的应当尽快使护生掌握护理技能。为此,在带教过程中要制定操作流程表,供护生查阅。同时,在每次操作前,为护生做操作示范,再指导护生进行操作。2.2系统连贯性整体带教指的是带教老师指导护生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进行护理操作的全部操作流程,带教老师应当将这种连贯性带教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到思想中。同时,对于本科常见症状、体征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病情变化,紧急处理措施,带教老师需对护生详细讲解。在护生对病人进行观察后提出的病情及应当使用的护理措施后,带教老师应当对护生提出的给予补充和指导。在每周的查房过程中,应当采取教学查房,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由此来提高护生的知识水平。2.3带教老师指导护生对病人做好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并可与手术室当班老师联系进入手术室,全程陪伴手术,回病室后有针对的制定护理措施,全面提升护生对烧伤专科知识的全面系统的认识。3加强沟通能力,全面培养沟通技巧3.1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病区内的一切护理均是与病 人有关,故需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耐心细致的与病人进行沟通,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病人能真正从思想上接受治疗。同时为病人进行引导,使其明白生活的目标,树立战胜

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

临床医学论文的范文 下面是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临床医学方面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效果【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两组,护理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早期营养护理加以干预,两小组采取相同的?o理时间,护理前后对两组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总数(TLC)以及上臂肌围(AMC)。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且护理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护理组患者满意率为97.44%(38/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5%(32/39),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胃癌是发生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症状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相似,因此早期诊断率较低,一般发现时均为中期或晚期[1]。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暖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2]。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对于己选择手术治疗的胃癌术后患者,其身体处于初步恢复时期,应采取适当的护理方案对其进行术后护理,以避免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满意度[3,4]。本文针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营养评估指标,总结并归纳早期营养护理对于胃癌术后患者各类营养评估指标的改善情况。现将详细信息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胃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我院被诊断为胃癌且已经手术治疗者;(2)预计生存期>3个月者;(3)本人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有其他恶性肿瘤或严重的系统性疾病者;(2)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性疾病者;(3)临床信息不全者;(4)有代谢性疾病者;(5)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者。将78例胃癌术后患

医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 题目: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关系及机制探讨

目录 摘要 (1) 1材料与方法 (2) 2结果 (3) 3讨论 (5)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8) 成绩评定表 (9)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患者发生糖尿病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在联系及机制。 方法回顾分析2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分为糖尿病心律失常组66例,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173例,另外选取70例单纯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对以上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血糖、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7.6%。以房性期前收缩最多见;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冠心病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P<0.01或P<0.05;心律失常组的年龄、体重,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冠心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胰岛素、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组和单纯心律失常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93.9%、52.9%,其中窦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其他心血管疾病与单纯糖尿病无心律失常患者及单纯心血管疾病无糖尿病患者相比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疾病病程长、胰岛素抵抗程度重、伴其他疾病而造成心脏血管、心肌、神经病变有关。

关键词:糖尿病;心律失常;心血管疾病

. . . . 糖尿病与心率失常的关系及机制探讨 随着我国稳步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及患病人数正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种重要疾患。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5年全球将有3.8亿人口患糖尿病。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性正在为临床所重视,但目前研究主要侧重于糖尿病与心肌、心脏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对患者发生糖尿病与心律失常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的报道不多。本文2010-01—2012-06入住我院分泌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选取70例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对照,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律失常类型及相关因素,并比较糖尿病对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住院患者309例,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WH01999年诊断标准。排除其他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患者。高血压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指南诊断标准。冠心病诊断是患者曾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其中男209例,女100例,年龄26~91岁,糖尿病病程>5年82例,伴高血压97例,伴冠心病11例。根据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将309例患者分为3组:①糖尿病心律失常组:共66例,男48例,女18例,糖尿病病程>5年34例。②糖尿病无心律失常组:共173例,男109例,女64例,糖尿病病程>5年48例。③心律失常无糖尿病组:共70例,男52,女18收集307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信息,生化指标等。 1.2方法 详细记录病史,每日心脏听诊2次以上.每次>3min,发现心律失常者及时记录床边心电图;心律失常检查方法,常规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美高仪动态心电图检测系统,导联选用cm1、cm3、cm5,患者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保持正常生活起居,记录生活日志。记录239例患者的心律和心率资料。2.3血糖测定氧化酶法,所有患者均测空腹血糖值。 1.3观察指标 309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平均心率为75士8.5bpm,围52~111bpm,最高心率175 bpm,最低心率35 bpm。 1.4统计学分析

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学校名称 姓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育层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入学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提纲 一、 临床资料 1、 糖尿病患者150例 2、 并发症 二、 护理 1、 心理护理 2、 饮食护理 3、 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 4、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 5、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 6、 局部护理 7、 皮肤护理 三、 药物指导及护理 1、降糖药 2、胰岛素 中央广播电视大 学开放教育护理 专业本科毕业论 文(设计)

四、注意事项 1、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 2、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 3、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 4、保持皮肤完整 五、讨论 六、小结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 , DM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 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本组为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 年WHO!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 空腹血糖(10 ? 8 4-3 . 61)mmol/L,餐后血糖(16 . 6 4-2 . 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

护理医学论文:高血压临床护理医学论文

高血压临床护理医学论文 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高血压患者,该85例患者均与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其中有45例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年龄38~85岁,平均年龄63岁。该85例患者经治疗及有效的护理均好转出院。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或处于嘈杂的环境以及视觉刺激下均能够引起高血压。据有关资料报道,在暴怒及激动时人的血液能够急剧上升30mmHg左右。给予患者药物治疗以及行之有效的心理行为的干预,能够使患者不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从而对治疗效果进行改善。在对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中加入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干预,能够通过对患者人格、应对方式、认知模式和情绪的影响,进一步使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得到增加。 2.2诊疗护理 2.2.1急症高血压的护理 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及恶性高血压均属于急症高血压,其具有变化极快、病情凶险的特点,若没有及时有效的对该病症进行控制,最终可能导肺水肿、脑出血、致脑梗塞、心衰、甚至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使用硝普钠对此类病人进行快速降压,由于速度过快可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需要对患者病情变化尤其是血压、意识状态的变化要进行密切观察,若患者有恶心、呕吐、抽搐、头痛加剧、燥动不安、意识障碍等情况的发生,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及时的给予患者氧气吸入、镇静等处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①根据降压疗效调整硝酱钠或其它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用药期间注意药物浓度、滴注速度、持续血压监测。 ②对患者血压、意识状态、尿量、尿液颜色、心率及心律的改变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记录,做到尽早发现早治疗。 2.2.2高血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护理 高血压病属于代谢疾病的一种,其多合并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高血糖、血脂、高尿酸,其核心是胰岛素抵抗。故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应当对血糖、血脂、血尿酸、血胰岛素进行检查,对胰岛素抵抗程度进行评价,在选用药物时应当选用可使胰岛素敏感性提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医学留学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医院多年的留学生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介绍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要求,总结分析了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和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提高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临床医学;留学研究生;培养;管理 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文化、历史、语言和宗教信仰的留学生,如何培养出国际认可的、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新课题[1]。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大力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改革留学生教育模式,提升留学生教育师资建设水平,完善留学生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和机制,营造有利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等几方面的要求[2]。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是教育部直属教学医院,每年接收来自各国的各种类型的留学生,在留学生培养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培养是培养高层次、高学历的医学人才,笔者主要讨论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以及在培养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提高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水平。 1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培养要求 1.1课程学习及论文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三年学制期间,课程学习为半年,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汉语、中国概况)、视各学科不同的专业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程、专业必修学位课程、实践教学系列课程)、限选课(循证医学)以及必修环节。必修环节指的是人文和科学素养系列讲座、参加学术活动及学术论文撰写。全日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留学研究生在校期间总学分最低要求20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要求18学分;还应完成必修环节2学分。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是在临床科研能力训练中学会文献检索、收集资料、数据处理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结合临床实际,完成一篇临床研究的学位论文,包括病例报道、临床观察性研究、临床试验等,字数不少于2万字。 1.2临床能力培养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必须按二级学科进行培养,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科室。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通过临床能力训练,掌握本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接待病人、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医德。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其中导师所在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不少于12个月。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的具体情况,经导师研究后,其他科室的临床实践时间,最低不少于3个科室,每科轮转至少1个月。其中内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必须轮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3个科室;外科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必须轮转普通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3个科室;其他二级学科轮转科室是具体情况而定。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应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转科规定,完成其工作量和质量要求,管理床位数2~4张,出科时必须进行转科考核,考核不合格需延长转科时间直至考核通过。 2培养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留学研究生存在语言交流障碍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研究生主要来自国内应届毕业医学本科留学生和在外国完成医学本科学业后到中国攻读研究生的人员[3]。国内毕业的本科留学生又分为全英文教学的MBBS 留学生和与中国临床专业五年制学生一起上课的留学生,他们都有至少5年以上的中国学习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2篇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2篇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一:促进儿科护理人才培养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从儿科护理现状、儿科发展前景以及儿科护理教学的改进三个方面来探讨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提升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速度,有效地缓解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才培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构成国家的细胞。因此,儿童的健康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强,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护理服务也日渐增高,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儿科护理事业也在逐步发展。 1儿科护理现状 1.1儿科护理人才需求量大 综合性的医院中儿科对于医院整体经济增长作用不大,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某些综合性的医院中的儿科逐渐成为边缘科室,甚至有些医院取消了儿科病房,仅仅留下儿科门诊。在2000年后,很多医院的儿科发展都处于低谷状态,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儿科医护人员的大量流失和儿科床位的迅速缩减。低年资、高学历、合同制儿科护士流失较多。

1.2护理操作压力大 儿科护理操作较成人护理操作动作更精细,难度更高,如常规的静脉穿刺,头皮静脉输液等操作都对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暴力事件高发、收入与付出不相符以及儿科护士缺乏安全感和尊重,导致巨大的工作压力,也是出现儿科护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1.3床护比不合理 目前儿科医院的床护比为1∶0.4,国内多项调查研究表明,此配置远不能满足患儿和临床实际护理操作的需求。中华护理学会的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马秀芝在2012年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会议上传达了目前儿童医院护理协作组达成的共识:目前儿童医院床位与护士的比例≥1:0.5,新生儿病房床护比≥1:0.6。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显示:实际开放的床位数与医院的护士总数比例不能低于1∶0.8,实际开放的床位数与病房的护士总数比不能低于1∶0.6。“十二五”期间将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 2儿科护理发展的前景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对我国儿科护理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出生率,儿童人口迅速减少,这段时期也是儿科发展的低谷萎靡时期。而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目前儿科医护人员极度短缺的现状,我们

临床护理医学论文参考范文.doc

临床护理医学论文参考范文 ,,xx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临床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医学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析医学临床心理科护理模式【摘要】目的开展新型护理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方法对病房环境、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理念等进行改善。结果各项护理质量有所提高,保证了医疗安全,得到了患者和院方的一致好评。结论注重以人为本的心理护理模式,保证了医疗的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关键词】心理科;护理;心理障碍;精神障碍心理科作为我疗养院的特色专科,主要接收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和轻度精神障碍的患者。精神科患者具有其特殊性,精神疾病的临床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异于常人,意识障碍、缺乏自知力,甚至可呈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特殊行为危及社会[1]。作为开放式护理的科室,研究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对科室的发展至关重要。自1999年建科以来,我院心理科参照医院精神专科的护理模式,结合自身疗养院护理模式的特点,通过工作实践积累,摸索出一套规 范的护理模式,并且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1.1改进病房管理环境要求保持安静、整洁、安全,同时在病区出及附近摆置一些绿色植物及热带鱼、乌龟等小动物,让患者感受到自然的亲近和温暖,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每间病室设2张床位,只收住一

位患者及其陪员,以减少患者之间的相互不良影响。我科病房为全开放式病房,患者进出比较频繁,我们要求护士在出不间断值守,对患者去向做到完全把握,并且我们也要求家人陪同,鼓励其尽量让患者多与家庭、社会保持联系,增强互动。1.2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心理科有床位32张、护士4人、护工2人、护士长1人。以往护理上总感人手紧、任务重,有时连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都需陪员代劳。目前则主要强化日班护理力量,在工作量大时,灵活调整班次,并且培训出固定的2名护工,使其充分了解疗区的各项功能,承担起卫生工作之外力所能及的事务,减少了护士外出取药、陪同结账等杂务,让护士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患者。即使现在科室不断发展壮大,患者不断增多,护士仍普遍感到工作较前更为有序、有效。1.3改善护理理念1.3.1重塑护理文化,规范护士行为礼仪护士礼仪不仅体现在统一洁净的服装、整齐的发式和独具特色的燕尾帽,也体现在其语音语调的温婉和礼貌,举手投足的端庄和优雅,迎来送往的亲切和温馨上。护士不仅要有高水平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做到懂礼节,知仪式,有修养,真正成为美的化身、美的天使。我科通过组织多次礼仪培训、护理技能培训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树立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加强护理文化建设,为打造新的护理服务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进一步通过树立护理服务品牌,为患者提供了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服务。长久以来,我科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护理文化,树立了和谐的护理服务品牌形象,从而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内增强了凝聚力,对外树立了科室的良好形

医学论文范文格式

医学论文范文格式 浮躁的社会风气、功利的学术心理、便捷的网络环境助长了学术不良风气。学术道德失范之外,格式规范非常混乱,论文撰写方面存在很多格式错误,有不少学者曾大声疾呼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撰写亟待规范。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论文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医学综述,是查阅医学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下面lw54为大家总结了医学综述论文的格式及一些写法,以供大家参考。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正文、 ___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包括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综述问题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主体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点及其理论根据,从而反映作者的见解。

为把问题说得明白透彻,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述。这部分应包括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和趋向预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历史发展:要按时间顺序,简要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 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各派观点,包括作者本人的观点。将归纳、的科学事实和资料进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对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要详细介绍,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介绍各家观点或学说,进行比较,指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陈旧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对一般读者熟知的问题只要提及即可。 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这部分内容要写得客观、准确,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径,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铺路。主体部分没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问题年代顺序介绍,也有按问题的现状加以阐述的。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比较各家学说及论据,阐明有关问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 (1) 纵式写法。“纵”是“历史发展纵观”。它主要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 护理管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综合儿科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我院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1 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管理也不例外,护理管理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 11 关心和尊重护士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1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突〔1〕。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 临床医学论文范文两篇篇一【论文关键词】中医药科技成果数据库;发展状况笔者深入调研了建国以来我国有关中医药科技成果4个重要数据来源,分别是国家科技部研制发布的“国家科技成果 网”(NAST)、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编撰的《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奖项目集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开发的“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以及最近开发的建国以来“全国中医药科技成果平台”。这4个数据库的建立发展情况如下。1 国家科技成果网1.1 国家科技成果网概况 NAST是由国家科技部创建的以科技成果查询为主的大型权威性科技网,已收录1978-201X年全国各地区、各行业经省、市、部委等一级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所认定的科技成果约12万项,库容量以每年3~5万项的数量增加,充分保证了成果的时效性。同时提供方便、快捷的免费上网查询,还可进行全国科研单位、上网科技网站查询,发布科技成果供求信息等。此网站登记在案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共有近万项。1.2 国家科技成果网的板块设置 NAST网的成果总库中,分为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成熟应用阶段、科技人才库和单位库等板块。各板块所能搜索到的字段包括: 成果名称、所属年份、成果类别、所属高新技术领域、成果应用行业、转让范围、推广形式、成果水平、计划类别、所处阶段、成果体现形式等32个字段,较完备地体现了成果各类项目的基本信息属性,从外部和内部对成果信息进行描述,是我国收录信息完备数据量

丰富的权威性最高的成果收集单位。2 《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奖项目集锦》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储数据资料的《中国中医药科技成果获奖项目集锦》收编了1978-1999年获得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708项。其收编范围涵盖了国家及各部、委、局;收编奖别网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及卫生部、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后卫生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铁道部等设立的中医药科技奖励,是中医药类成果获奖信息最全的一本获奖项目集成。3 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3.1 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基本概况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于1999年研制而成,由于各种问题而未公开发行。该成果数据库光盘将1949-1999年在医药领域获得重大国家级奖项的4 033项科技成果收录在案。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根据检索浏览需要,共设置了顺序号、中文项目名、单位邮编、协作单位、任务来源、性质分类、行业分类、申报单位、鉴定部门、鉴定形式、获奖等级、水平、特征词、主题词、类型、关键词、分类号、获奖名称、摘要等23个字段。3.2 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的缺点3.2.1 系统落后由于该数据光盘开发于1999年,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语言相对落后,导致系统开发的界面不够友好,系统的稳定性也不稳定。另外,操作和浏览功能设计的也不够人性化,检索界面所展示的信息含量少而单调,因此交互性比较差,不能被用户便利地使用。3.2.2 字段属性设置针对性不强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记录的内容侧重于科研课题项目的介绍,未以科技成果为主线设计结构,对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科技成果数、产生的科技成果名称以及大量与科技成果相关的字段属性均未明确设置。3.2.3 数据范围不合理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