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段落的作用
- 格式:ppt
- 大小:128.50 KB
- 文档页数:17
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单位,它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
首先,段落可以帮助文章实现逻辑分段,使得文章结构
清晰,内容条理分明。
其次,段落可以帮助作者进行观点阐述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
最后,段落可以帮助读者
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使得文章具有更好的可读性。
在文章的内容上,段落承载着特定的主题和意义。
每一个段落
都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通过主题句和支持句来展现作者的
观点和论证。
段落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得读
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同时,段落之间的过渡也是非常重
要的,它可以帮助文章内容更加连贯,避免出现断裂和跳跃的情况。
在文章的结构上,段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每一个段落都应
该与上一个段落有所联系,同时也要为下一个段落做好铺垫。
段落
之间的过渡和连接非常重要,它可以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内容
更加紧凑。
同时,段落的结构也应该丰富多样,既有主题句和支持句,也要有例证和论证,以及总结和展望,使得文章结构更加灵活
多变。
总的来说,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它可以
帮助文章实现逻辑分段,使得文章内容更加清晰和有条理;它可以
帮助作者进行观点阐述和论证,使得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使得文章具有更好
的可读性。
因此,我们在写作文章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段落的内容
和结构,做到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阅读的体验。
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段落是文章中的基本单位,它在内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段落可以帮助读者理清思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其次,段落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流畅感。
最后,段落可以突出重点,强调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首先,段落有助于理清思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可以通过合理分段来组织文章内容,使得每个段落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从而使得整篇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通过段落的划分,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逻辑关系更加明确,不会出现观点混乱、逻辑跳跃的情况。
其次,段落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流畅感。
长篇大论的文章如果没有段落划分,读者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持续阅读。
而通过合理的段落划分,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时有明显的停顿和转折,使得阅读更加轻松愉快。
此外,段落的划分也有助于增加文章的版面美感,让整篇文章看起来更加整洁美观。
最后,段落可以突出重点,强调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在每个段落中,作者可以通过开头句或者结尾句来表达自己的核心观点,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加明确地抓住文章的重点。
同时,段落的划分也有利于作者进行论证和举例,使得论据更加有力,观点更加突出,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综上所述,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有助于理清思路,使文章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还可以使文章更易读,增加阅读的舒适度和流畅感,更可以突出重点,强调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段落的划分,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段落啊,就像建筑里的大梁,要是少了它,整篇文章就像没了骨架的软脚虾,直接瘫成一团。
2. 段落好似火车的车厢,一节一节的连接着思想的旅程,没了段落,文章就像脱缰的野马,跑得乱七八糟。
3. 段落在文章里就像拼图的小块,少了一块,整个画面就像缺了门牙的嘴,怎么看怎么别扭。
4. 段落是文章的台阶,要是没有段落,读文章就像爬山没台阶,累得人直翻白眼,还不知道要往哪儿踩。
5. 段落如同项链上的珠子,要是缺了一段落,文章就像断了线的珠子,“哗啦”一下散得满地都是,乱得没谱。
6. 段落就像三明治里的夹层,少了它,文章就像干巴巴的两片面包,咬起来没滋没味,毫无层次感。
7. 段落仿佛是音乐里的小节,没了段落的文章就像疯狂敲打的鼓,毫无节奏,吵得人脑仁疼。
8. 段落像一个个小盒子,把文章的宝贝分类装起来,要是没了段落,文章就像被打翻的百宝袋,啥都混在一起。
9. 段落是文章的红绿灯,要是没有段落,阅读就像在没交通规则的马路上开车,横冲直撞,晕头转向。
10. 段落宛如厨师做菜时的分隔盘,没了段落的文章就像大杂烩,各种食材混在一起,简直是一场味觉灾难。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作用
首先,段落在记叙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段落的开始通常会对前
文进行回顾,引出新的观点或者主题,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通过段
落的开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前文的内容,并预期即将阅读到的内容,
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其次,段落在记叙文中起着整合信息的作用。
段落一般围绕一个主题
展开叙述,并通过事实、细节、描写等手法来支持主题。
段落内部的信息
组织有其规律和逻辑,通过统一的主题句、层次分明的细节和合理的连接词,将相关信息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总之,段落是记叙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整合信息、
表达思想和情感、引导思考和理解、提高可读性等多种作用。
了解并掌握
段落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和分析记叙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
写作水平。
同时,段落的写作也是我们写作记叙文时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划分和组织段落,能够使文章更加有条理、连贯和易读。
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分隔内容:段落的最基本作用就是将文本分隔成一段一段的内容。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看到每个部分的主题和要点。
段落的分隔可以根据时间、地点、主题等进行,提高阅读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突出重点:段落可以将重点内容放到各个段落的首句,通过段落的开头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读者迅速抓住文章的重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内容。
3.整体结构:段落可以为整篇文章提供良好的结构。
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主题句,并且围绕主题句展开其他内容。
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整篇文章变得有条理,有层次感。
4.提高可读性:段落可以帮助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长篇幅的文字如果没有段落分隔,读起来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和吃力。
而有了段落之后,读者可以更轻松地阅读和理解文本,节省时间和精力。
5.引导理解:每个段落都有一个主题句,主题句通常位于段落的开头。
这样的设定可以帮助读者在开始阅读之前,大概了解下一个段落的主题内容和思路。
主题句还可以在段落内部引导读者理解重要论点和观点。
6.展示逻辑关系:段落可以通过逻辑词汇和连接句子来展示不同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一个段落可能包含并列、因果、对比、转折等关系。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逻辑关系,段落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联和推理。
7.强调结论:段落可以用来强调重要结论或总结观点。
在段落的末尾,可以加入总结性的句子或小结,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文章的重点和要点。
总之,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本。
一个好的段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句、清晰的逻辑关系、合理的结构和分隔。
合理运用段落,可以使文章更具层次和逻辑性,提高阅读的效果和理解的质量。
现代文阅读的解题钥匙——浅谈现代文阅读之段落的作用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考查段落作用的题越来越多,究其原因是因为考查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诸如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等都离不了阅读段落,段落理解是最能解决这些题目的关键,甚至一些文章的主旨也常常隐含在其中,笔者就此谈谈现代文阅读中段落的作用这种题型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技巧。
1、注重整体阅读意识不管考查的段落是在文章的哪个位置,都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因为每个段落都是文章有条理的组织者,阅读时空缺一个段落都容易造成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失误。
注重整体阅读是解答段落作用的前提。
2、把握段落在文中结构中的作用段落在文章不同的位置主要是从结构上讲,它在文章不同的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也往往是不同的,但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可从以下“六”看中入手:一看在文章开头是不是总起全文,引出下文;二看是不是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三看是不是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展成为必然;四看是不是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五看是不是前后照应,使结构严谨;六看是不是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例1、(内江市2008 年)《静悄悄的昆仑山》王宗仁……这天清晨,我看见高天下,一对翅膀在晨曦中闪亮,那是兵的黎明在飞翔。
我祝愿:昆仑山永远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第15题:文章结尾‚我祝愿:昆仑山永远静下去,昆仑军营永远美下去!‛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结尾段落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可采用整体感悟法,整体阅读全文后,明确最后一段与前文记叙的关系:前文的记叙是这段抒情的基础,本段的抒情是对前文内容的深化。
(参考答案:收束全文,揭示中心。
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与自然永远和谐、世界永远和平宁静的美好心愿。
)3、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解答段落的作用题除了把握段落在文中的结构作用,还必须把握段落在文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文章中段落内容的作用文章中段落内容的作用: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文章中结构的作用:开头:1,开篇点题。
2 ,设置悬念。
3,引起下文;。
4,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
中间:1,承上启下。
2,照应开头。
3,做铺垫。
4,埋伏笔。
5,对比。
结尾:1,照应题目。
2,首尾呼应。
3,是文章结构更严谨完整。
4,照应前文。
5,总领全文。
扩展资料分析文章结构的注意事项:(1)注意不同文体的结构思路。
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
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
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2)注意文章常用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是文章最常见的一种结构方式。
还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
(3)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
1)文章中的关键的标志词包括:a, 衔接上下文的:如“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
b ,表递进关系的:如“更、而且”c 表转折的:如“但是、相反、与此不同”。
c,表总结的:如“因此、总之、由此可见” e 表态度的:如“我认为、我觉得、应该”。
2)文中的关键句:如过渡句;前后照应句。
3)文段的首、尾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
4)注意文中的标点,特别是分号。
(5)注意文中表达方式的变换。
(6)注意语句间的联系,看其是否围绕同一中心话题。
常用的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法:1)时间推移分段法:注意抓住时间词。
(记叙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2)空间转换分段法:注意文中空间方位、地点的变换。
(记叙性说明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3)内容性质分段法:主要根据文中所写人、物、事等内容的不同划分。
(记叙性文(包括散文)的结构)。
4)情节过程分段法:按情节的展开过程分段。
重要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话题:作用选文教育学习一、开头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举例:例:05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6题: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答案: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现主题,总领全文。
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
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举例:20007山东卷《灯火的温情》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
05山东卷《溯源》第18题: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好处:通过比较引出下文。
或回答“与下文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也可。
05重庆卷《阳台上的遗憾》第18题: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案:(1)铺垫作用(2)对照作用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1.段落在篇首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与后文或结尾形成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直接表明文章的写作对象(2)开篇点题(暗含主旨/点明主旨)(3)设置悬念,为后文的某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感情,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以上四点为常见作用,以下四点为特殊作用)(5)如以故事开头,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6)如开篇发问,可引发读者思考(7)如以诗词开篇,可呈现美好的意境,增加文采(8)如开篇环境描写,还需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2.段落在篇中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上启下(2)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前后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承接了(上文)......,引出了(下文)......(2)插叙句段补充说明某内容(3)写景句段、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3.段落在篇尾的作用:【在结构上的作用】(1)总结全文(2)首尾照应【在内容上的作用】(1)交代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2)篇末点题(暗含、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等)(3)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4)卒章显志,寄托感情(5)揭示真相,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练习三你的善良可以救你陈永林①是个雨夜。
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
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
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
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
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
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
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
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
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压人了!压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
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
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段落是文章中最基本的单位,内容上它具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段落相关内容,欢迎查看!段落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篇1角度一:段落位置思考(一)开篇段1.开篇点题2.统领全文3.交代:人、起因、结果4.交代背景(环境)5.引出下文6.设置悬念7.做铺垫8.埋设伏笔9.奠定感情基调10.渲染气氛营造氛围11.激发阅读兴趣(二)中间段1.承上启下(过渡)2.交代:人、事、因、经过、结果3.交代背景(环境)4.设置悬念5.做铺垫6.埋设伏笔7.对比/衬托/烘托8.渲染气氛/营造氛围9.揭示中心10.烘托人物心情11.照应(三)结尾段1.总结全文2.点明中心3.深化主题4.升华情感5.引发思考、引人深思6.照应前文或题目7.首尾呼应角度二:从阅读理解四个方面来解答(一)内容1.统领全文2.总结全文3.渲染气氛4.营造氛围5.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二)结构1.承上启下(过渡)2.承接上文3.引出下文4.照应前文/题目5前呼后应6.点名具体内容(三)表达1.设置悬念2.做铺垫3.埋设伏笔4.对比5.衬托(正衬、反衬)(四)情感主题1.奠定感情基调2.生化情感3.点名中心4.深化主题5.引人深思6.烘托人物心情例题引路:一、开头段的作用1统领全篇“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夏感》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泠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记叙文阅读重要段落的作用三篇记叙文阅读重要段落的作用1题型展示1. 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3. 分析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4. 某段内容好像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支配的把握能力。
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
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内容上:1. 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比方义、象征义、引申义)。
2. 分析其如何起到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或表达思想感情等的作用。
(注:语段的比方义、象征义、引申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的思想意义等,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说明。
)结构上:1. 首段:(1)开门见山,开篇点题;(2)统摄全篇,领起下文;(3)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或思索;(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等。
2. 尾段:(1)总结全文,深化、升华主旨,含蓄深刻;(2)呼应前文或文章标题,使结构严谨;(3)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4)承接上文,启发联想,示意、点明或揭示主旨等;(5)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启迪,发人深思等。
3. 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 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气氛),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示意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进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添文章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