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了怎么办》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2.25 KB
- 文档页数:2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一、引言流鼻血是儿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很多时候大人很难判断流血情况的严重性,家长和老师应该知道如何应对孩子流鼻血的情况,提供相应的急救和卫生措施,以确保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判断孩子流鼻血的病情严重性。
2.能够给孩子正确应对流鼻血的手段和卫生措施。
3.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流鼻血的发生。
三、教学准备1.讲师需要事先准备流鼻血的卫生用品和急救药品(如:纱布、抑菌棉片、生理盐水等)。
2.了解流鼻血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方法。
四、教学步骤1. 了解孩子流鼻血的原因让孩子对流鼻血的原因进行一个简单的讲解。
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种:1.突然受到外力撞击;2.头部、颈部受到强烈的刺激;3.稍微扭转或者弯曲鼻子;4.空气干燥引起的粘膜破裂等。
2. 判断孩子流鼻血的情况严重性当孩子发现自己的鼻子流血了,首先要判断流鼻血的情况严重性。
有些流鼻血的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有些情况需要孩子家长或者老师现场处理或者送孩子去医院处理。
常见的判断流鼻血严重程度的方法有:1.流血的总量多少2.血淋淋的程度3.流鼻血时间的长短3. 指导孩子正确的流鼻血卫生处理步骤正确的卫生处理可以避免流血部位感染,从而防止发生一些疫情。
在流鼻血的情况下,一些基本的处理措施包括:1.让孩子放下身体,头略微向前倾斜;2.让孩子用干净的袖子或纸巾捏住鼻孔,连续捏住一段时间,使血止住;3.再用冷敷包敷上鼻部,降低鼻黏膜的温度,缩小血管,减少出血;4.在流鼻血部位敷上消毒纱布,避免感染。
4. 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们充分认识到流鼻血的危害和重要性,如何通过健康的休息和饮食习惯来避免流鼻血的发生,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比如:1.避免房间内过于干燥,保持空气湿润;2.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水果和蔬菜等,预防因身体缺氧造成的流鼻血;3.避免摔跤、碰撞或者剧烈运动等,避免因外力撞击引起的流鼻血。
2024年《鼻子出血了怎么办》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卫生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小秘密》,详细内容围绕“鼻子出血了怎么办”这一主题进行。
主要涉及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当鼻子出血时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认识到保护鼻子的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当鼻子出血时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关心同伴,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鼻子的结构和功能,鼻子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遇到鼻子出血时能迅速、正确地进行自我处理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模型鼻、卫生纸、冰袋、急救箱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一个小朋友,模拟鼻子出血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如何处理。
2. 讲解鼻子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通过PPT课件和模型鼻,讲解鼻子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鼻子的作用。
3. 讲解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鼻子出血处理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急救技巧。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果你的好朋友小明鼻子出血了,你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鼻子出血的情景,让学生互相练习急救技巧。
六、板书设计1. 鼻子的结构和功能2. 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1)保持冷静2)仰头,捏住鼻子3)用卫生纸塞住鼻子4)冰敷额头或颈部5)及时就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当你的鼻子出血时,你应该怎么做?答案:保持冷静,仰头捏住鼻子,用卫生纸塞住鼻子,冰敷额头或颈部,及时就医。
2. 画一幅关于保护鼻子的画,展示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对急救技巧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开展“关心同伴,乐于助人”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所学知识。
大班健康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识别流鼻血的症状;
2.学生能够正确应对流鼻血出现的情况;
3.学生能够学会自我保护和预防鼻出血。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正确应对流鼻血出现的情况;
2.学生能够学会自我保护和预防鼻出血。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应对流鼻血出现的情况;
2.学生能够学会自我保护和预防鼻出血。
教学内容及步骤
知识准备
1.引导学生描绘流鼻血出现的场景;
2.让学生说出他们对流鼻血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流鼻血
1.流鼻血是什么现象?
–就是指鼻腔内的血管突然破裂,血液流出鼻孔的现象。
2.什么时候会出现流鼻血?
–运动后、打喷嚏、擤鼻涕等。
第二步:如何正确应对流鼻血?
1.先保持镇定,让孩子坐下来,稍稍向前倾斜身体。
2.用干净的纸巾或手帕,压在鼻孔上,向前轻轻擦拭,不要猛力擦拭鼻腔。
3.纸巾吸不干净血液的时候,换成新的纸巾,继续压住。
第三步:预防鼻出血
1.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2.不宜剧烈运动,也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间内;
3.注意饮食卫生,保护鼻腔。
总结
学生对于流鼻血相关概念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采取应对措施,并且掌握了预防鼻出血的方法。
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科学锻炼身体,加强鼻部锻炼,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流鼻血的原因和发生情况;•学会正确应对流鼻血的紧急处理方法;•培养大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流鼻血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流鼻血的急救方法;•流鼻血的预防措施。
1.3 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流鼻血急救教学视频。
1.4 教学时间本教案设计为一节教学时间,预计耗时45分钟。
二、教学步骤2.1 导入环节•利用PPT展示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如发烧、感冒、流鼻血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健康问题是否经历过,以及如何解决。
2.2 流鼻血原因与发生情况讲解•使用PPT讲解流鼻血的原因,如外伤、过于干燥的环境、鼻腔疾病等;•分享流鼻血发生的常见情况,如天气变化、运动或剧烈活动后、长时间低头等。
2.3 流鼻血急救方法演示•播放流鼻血急救教学视频,介绍正确的应对流鼻血的方法;•强调清鼻孔、用毛巾包裹冰块敷在鼻梁上、保持正坐或稍微前倾的姿势等方法;•引导学生模仿演示,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2.4 流鼻血的预防措施讲解•使用PPT讲解流鼻血的预防措施,如鼻腔定期保湿、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健康等;•强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挖鼻子等。
2.5 总结与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提问,澄清疑惑;•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以《流鼻血了怎么办》为主题,旨在提高大班学生对流鼻血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视频演示等方式,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活跃,踊跃发言,思维活跃。
他们对于流鼻血的原因和发生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学会了正确的应对方法。
部分学生能够流利地复述教学内容,证明了他们的学习成果。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教学时间较短,难以详细展开每个教学环节。
其次,因为没有实际流鼻血情景的模拟演练,学生对流鼻血的应对能力缺乏实际操作的锻炼。
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流鼻血了怎么办》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知道流鼻血时正确的处理方法。
2.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幼儿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应变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流鼻血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
三、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道具等。
2.环境创设:模拟流鼻血场景。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是否遇到过流鼻血的情况。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流鼻血时的经历。
2.教学活动(1)观看视频播放流鼻血的处理方法视频,让幼儿了解正确的处理流程。
(2)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图片和道具,讲解流鼻血时的正确处理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互动游戏组织幼儿进行互动游戏,模拟流鼻血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正确处理流鼻血的方法。
3.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流鼻血时的处理方法,并选出代表进行分享。
(2)情景模拟让幼儿扮演医生、病人等角色,进行流鼻血情景模拟,提高幼儿的应变能力。
(2)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掌握流鼻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2.评价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关注幼儿的应变能力。
3.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一、流鼻血的原因1.鼻子受到撞击或挤压。
2.气候干燥,鼻腔内水分不足。
3.过敏或感冒。
二、流鼻血的正确处理方法1.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2.用食指和拇指捏住鼻梁,轻轻向上推,使鼻孔闭合。
3.用冰块或湿毛巾敷在鼻梁上,帮助止血。
4.如出血不止,及时就医。
三、预防流鼻血的方法1.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鼻腔干燥。
2.避免过度用力擤鼻涕。
3.注意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鼻腔湿润。
4.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幼儿掌握了流鼻血的正确处理方法,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状况提供了应对策略。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一、教学目标1.了解鼻出血的原因和流程2.学生能够自我预防避免出现鼻出血的情况3.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在出现鼻出血的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二、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与学生们见面后,首先向学生们打招呼,向他们介绍这节课的主题——《流鼻血了怎么办》,并问一下有的学生是否出现过流鼻血的情况。
如果有的话,可以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当时的情况。
2. 引入话题在导入环节中,老师可以向同学们诉说自己的经历或讲一些相关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鼻出血的关注。
同时,老师也可以用易于理解的文字、图片等手段让学生们了解到鼻出血的原因和流程。
3. 重点讲授鼻出血的出现,可能会造成孩子们的惊慌和恐惧,所以老师要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为学生们解释。
老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或者模拟化的图片,让学生们知道鼻子出血是因为鼻孔里的血管爆裂导致血液外泄。
同时,老师要再次强调自我预防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哪些事情会引起流鼻血的情况,引导他们形成自我防护的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如果一个孩子不小心用力修鼻子弄出了必然程度的出血,而另一个周围的宝宝想帮他揉一下,你觉得这样做对吗?这样可以发掘出学生们身边的生活情况,同时让他们了解到一些日常行为是不安全的,可以避免这种不安全行为的出现。
4. 情境模拟老师可以利用模拟化场景课程,让学生们在模拟中了解到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引导学生们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模拟造成鼻出血的情境,例如,两个学生玩的时候,玩具不小心碰到了一个人一导致鼻出血的情况。
然后问一下学生该怎么处理,带着学生们一起讨论并寻找解决方案。
在模拟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们发放纸巾,同时引导他们采取正确的上述方式。
5. 总结归纳老师和同学们再一次回顾本节的内容,强调预防和救治的重要性,并巩固学生们的知识点。
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小测验等形式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帮助他们巩固相关知识。
三、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切实的运用了模拟操作帮助学生们提高应对鼻出血的能力,同时还利用小讨论、小测验等形式来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对之前内容的掌握情况。
幼儿园大班健康优质课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一、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原因及正确的止血方法。
2.培养幼儿在遇到流鼻血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3.提高幼儿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二、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视频、止血用品(纸巾、干净的布等)。
2.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三、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让幼儿充分活动身体。
2.老师引导幼儿:“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本领,就是流鼻血了怎么办。
在我们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活动一下身体吧!”(二)主题活动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了解流鼻血的原因。
老师:“你们有没有流过鼻血呢?流鼻血的原因是什么呢?”幼儿回答:“挖鼻孔、天气干燥、撞到鼻子等。
”2.讲解流鼻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老师:“那我们来学习一下,流鼻血了怎么办?”(1)用纸巾或干净的布堵住鼻孔,捏住鼻梁。
(2)头部稍微前倾,不要仰头,以免血液流入喉咙。
(3)用口呼吸,不要用鼻呼吸。
(4)轻轻拍打鼻梁,促进止血。
3.观看视频,巩固止血方法。
老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流鼻血的处理方法,现在我们来看一个视频,看看小朋友在流鼻血时是怎么做的。
”4.分组讨论,交流经验。
老师:“现在我们分成几个小组,一起讨论一下,如果在幼儿园里或者家里,遇到小朋友流鼻血了,你们会怎么帮助他们呢?”老师:“刚才大家说得都很好,我们在遇到流鼻血的情况时,一定要冷静,用正确的方法处理。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要挖鼻孔,避免撞到鼻子。
”(三)实践活动1.老师组织幼儿进行模拟流鼻血的实践活动。
2.幼儿轮流扮演流鼻血者和救助者,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止血。
3.老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的地方。
1.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流鼻血的处理方法,希望大家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能够勇敢、冷静地处理。
”2.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回家后,向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止血方法。
流鼻血了怎么办教案
教案:急救流鼻血
目标: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处理流鼻血的急救方法。
时长:20分钟。
教学步骤:
1. 引入(2分钟):教师用简单直接的语言引入流鼻血的话题,并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流鼻血的情况。
2. 了解流鼻血(3分钟):简要介绍流鼻血的常见原因,如鼻
腔内血管破裂、外伤、高血压等。
解释为什么流鼻血有时会很多,但通常不会造成危险。
3. 急救步骤(10分钟):详细介绍流鼻血的急救步骤:
a. 维持姿势:让患者保持坐姿,稍微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
喉咙。
b. 压力止血: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的骨头部分,并向鼻子
方向用力捏压,坚持约10分钟。
c. 冷敷:将冰块包裹在干净的纱布中,敷在鼻子上。
d. 鼻塞:塞一小片纸巾或干净的绷带在流血的鼻孔处,帮助
止血。
4. 模拟演练(5分钟):分成小组,让学生模拟流鼻血的急救
步骤。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其他小组成员扮演急
救者,按照之前教授的步骤来处理。
5. 总结(2分钟):教师概述流鼻血的急救步骤,并再次强调保持冷静、正确地处理流鼻血的重要性。
6. 问题解答(3分钟):学生提问或向教师请教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并逐一解答。
7. 结束(1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提醒学生掌握流鼻血的急救方法,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所学知识。
注:教案中不含有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鼻子出血了怎么办》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鼻子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2. 培养幼儿遇到鼻子出血时能够冷静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视频、纸巾、生理盐水、棉签等。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幼儿鼻子出血的视频,引发幼儿对鼻子出血的关注,引导幼儿思考:鼻子为什么会出血?出血了怎么办?2. 知识讲解(5分钟)利用PPT展示鼻子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讲解正确的处理步骤,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互动环节(5分钟)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或身边人鼻子出血的经历,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引导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4. 实践操作(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正确处理鼻子出血,幼儿跟随操作,确保掌握要领。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再次巩固鼻子出血的处理方法。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鼻子出血的原因、预防方法、处理步骤。
七、作业设计1. 画一画:请幼儿画出鼻子出血的处理步骤。
答案:幼儿可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处理步骤进行绘画。
2. 写一写:请幼儿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鼻子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答案:幼儿可根据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书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细节补充1. 鼻子出血的原因:了解幼儿常见的鼻子出血原因,如挖鼻孔、气候变化、感冒等。
2. 预防方法:学习如何预防鼻子出血,如避免用力挖鼻孔、保持室内湿度等。
3. 处理步骤:掌握正确的鼻子出血处理步骤,如轻轻按压鼻翼、用温水清洗鼻腔等。
二、教学目标的细节补充1. 让幼儿知道鼻子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幼儿了解并掌握鼻子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2. 培养幼儿遇到鼻子出血时能够冷静处理的能力:通过情境模拟、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幼儿在遇到鼻子出血时能够冷静处理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鼻子流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2.改变幼儿因流鼻血而产生的惊恐和焦虑情绪,培养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安慰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4.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互相帮助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教学内容1.鼻子为什么会流血;2.如何急救流鼻血的方法;3.鼻出血时如何自我安慰;4.互相帮助,给同学提供流鼻血时的支持。
教学过程活动一:流鼻血的原因1.设计多个问题,以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鼻子流血的原因,如:“你们觉得为什么会流鼻血?”、“季节变化的时候,我们的鼻子很容易流血,为什么?”2.通过幼儿的讨论,引导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原因,如:“鼻腔受损伤、鼻腔过于干燥或者在太阳底下暴晒太久等都会导致鼻子流血。
”活动二:急救流鼻血的方法1.通过讲解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介绍急救流鼻血的方法,如:“严格卫生措施,医护人员用纳米棉球或药棉条直接塞住鼻腔,或者让患者低头、嘴里含冰块,这些方法都可以通过切断鼻腔的血流使流血得到控制。
”2.引导幼儿模拟急救流鼻血的过程,分散幼儿紧绷的情绪,提高幼儿安全自救的能力。
活动三:自我安慰技巧1.通过引导幼儿自我安慰,帮助幼儿走出恐惧的心理境地,如:“自己慢慢地数1~10,又或者可以坐下喝口水或吃些甜食。
”2.引导同学共同讨论和分享各自的自我安慰方法,促进彼此互相理解、支持和帮助,增强幼儿的人际交往和情感发展能力。
活动四:互助支持1.设计小游戏,让幼儿轮流扮演流鼻血患者和急救人员,通过模拟和操作继续加深知识的掌握和应用;2.鼓励幼儿学会与同学分享经验,给予流鼻血时的支持,帮助幼儿树立共同关注、相互支持的意识和习惯。
总结本次活动针对日常生活常见的情况,给幼儿介绍了流鼻血的产生原因,并通过具体的急救措施和自我安慰技巧,帮助幼儿意识到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保持冷静,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多注意自身保护。
小班教案鼻子出血了怎么办教案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到教育而准备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鼻子出血了怎么办,欢迎阅读。
小班教案鼻子出血了怎么办【一】 1. 知道一些流鼻血时的处理方法。
2. 教育幼儿自我保护的常识。
1. 说说鼻子,引出课题:流鼻血怎么办?
2. 出示课本,让幼儿打开课本14---15页。
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画面,并说说。
帮助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3. 说说哪些行为会引发流鼻血:不让鼻子受撞击,不用手抠鼻子,要多喝水多吃蔬菜。
4. 小结:教育幼儿要有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小班教案鼻子出血了怎么办【二】1、知道在鼻子出血时不要慌乱,不害怕。
2、学用正确的方法自我救护或帮助
知识经验:已认识过鼻子的特点和功用
教育挂图:《鼻子剖面图》
1、猜谜语:左一孔,右一孔,是香是臭它最懂
2、小实验:介绍鼻子的作用
请小朋友用手捏住鼻子,闭紧嘴唇。
提问:有什么感觉?
鼻子还有什么用?
3、师小结:鼻子可以帮助我们呼吸,可以闻出各种气
味
4、学习鼻子出血的急救方法
出示鼻子剖面图,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知道鼻腔内有许多细细的血管,如果经常挖鼻孔或被撞,鼻子会出血。
5、请幼儿模拟操作
观察并讨论鼻子出血了怎么办?用手捏住鼻子上方,用冷毛巾敷,用棉签填塞,严重的要到医院治疗
6、请幼儿说说:“怎样保护我们的鼻子?”。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活动背景这是一堂针对大班儿童的健康教育活动,主题是《流鼻血了怎么办》,旨在引导儿童掌握遇到流鼻血时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活动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鼻腔的组成和结构;2.能够正确地熟悉识别鼻腔结构上的关键部位;3.能够知道流鼻血的原因;4.能够掌握处理流鼻血的具体方法;5.能够掌握预防流鼻血的方法。
能力目标1.培养儿童观察、分析、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2.培养儿童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儿童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情感目标1.培养儿童保持身体健康的意识和习惯;2.培养儿童对身体、对健康的关注和热爱;3.培养儿童自信、坚强、勇敢的品质。
活动流程第一环节:引入1.问候语;2.活动主题介绍:《流鼻血了怎么办》。
第二环节:知识传授1.展示鼻模;2.鼻腔组成和结构介绍;3.流鼻血的原因;4.处理流鼻血的具体方法;5.预防流鼻血的方法。
第三环节:示范操作教师示范口、鼻、手法的正确操作。
第四环节:小组练习1.学生分组,两人一组,一人演示流鼻血情景,另一人进行应急处理;2.轮流练习。
第五环节:小结1.总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2.总结今天练习的收获;3.强调今天学习的重点。
第六环节:巩固作业口头复述流鼻血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
教学反思本次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儿童了解鼻腔结构、流鼻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有效增强了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方面:1.让儿童了解鼻腔结构:在介绍鼻腔结构时,我让儿童通过触摸、看图、描述等方式来学习,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鼻腔的组成和结构。
2.展示鼻模:通过鼻模的展示,让儿童更形象地了解鼻腔的结构,这让他们很感兴趣。
3.多次示范:在教授流鼻血应急处理方面,我给出了多种正确的方法,并让大家练习,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4.鼓励互相帮助:在小组练习环节,我鼓励儿童互相协作、互相帮助,既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又让他们更好地掌握了应急处理方法。
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幼儿园大班健康活动教案一、活动介绍这是一个关于如何处理流鼻血的健康活动,旨在帮助大班儿童正确处理流鼻血。
它将提供有关流鼻血迹象、原因和正确控制方法的资料,旨在帮助孩子们熟悉并正确处理流鼻血的知识。
二、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流鼻血的迹象,通过对流鼻血的了解,及时提出咨询或就医请求。
2. 让孩子们明白流鼻血的原因,避免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3. 学习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护理方法,如何有效的控制流鼻血。
三、内容提要1. 首先,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流鼻血的迹象,要注意头晕、心悸、皮肤发绀等症状,同时也可以观察孩子们是否有流鼻血。
2. 然后,老师给孩子们讲解流鼻血的原因,可能是感冒、缺氧等。
如果是感冒,可以多喝热水,多锻炼等。
3. 接下来,老师会让孩子们学习正确的用药方法。
如果孩子出现流鼻血,可以用局部内服阿司匹林和甲钴胺,这些都是治疗流鼻血的常见药物。
4. 最后,老师会教孩子们正确的护理方法,一是吃些开口湿敷的药物,可以温和的治疗流鼻血;二是改变生活习惯,加强营养,减少过度劳累等。
四、活动安排1. 活动地点:幼儿园大班教室2. 活动时间:45分钟3. 活动人员:幼儿园大班全班4. 活动步骤A、准备工作:a)老师准备相关的资料,如PPT课件,图文资料等;b) 对学生们进行唤醒、放松等活动;B、活动阶段:a)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流鼻血症状;b)老师讲解流鼻血的原因;c)老师教孩子们正确的用药方法;d)老师教孩子们正确的护理方法;C、总结阶段:a)老师总结当天的活动,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流鼻血。
b)让孩子们分享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孩子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看法,做家庭作业。
五、活动评价1. 活动反馈:让孩子们参与活动,让他们有框架可以循,提高他们对流鼻血的正确认知。
2. 评估指标:考察孩子们对流鼻血的正确认识,并能看到孩子们能够正确处理流鼻血的行为。
六、安全提醒1. 在活动中,活动中的孩子要注意安全,以免发生意外。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流鼻血了怎么办》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鼻出血的基本概念,知道流血时应该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
2.带领学生了解血液循环、血管结构及鼻子相关的知识。
3.引导学生了解血液的颜色和常见的流血部位。
4.参与角色扮演和讨论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情绪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鼻出血的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鼻出血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
2.血液循环和血管结构–为学生讲授简单的血液循环和血管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血液在人体中的运行。
3.鼻子的结构–介绍鼻子的内部结构,使学生了解鼻子内部的血管,以及与流鼻血有关的部位。
4.常见的流血部位–教授学生常见的流血部位,使他们能够辨别鼻出血和其他小创伤的区别。
5.处理流鼻血的方法–通过演示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一些处理流鼻血的方法,如使用面纸等。
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实际情况,让他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鼻出血的情况。
2.讲解法:通过定制化的课程设计,以大班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3.互动法:通过讨论、问题回答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为他们今后面对类似情况做好准备。
四、教学反思这次单元的教学以鼻出血为主题,旨在让大班小组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通过互动、实践和倾听教学等方式深度学习。
在老师团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成功。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按照课程目标进行了逐一探究,在从容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了热情洋溢、积极向上的教学。
在掌握鼻出血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我们的教学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图像演示、小组活动等。
同时,我们强调了互动性和参与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氛围,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这次单元的带教工作积极、有效、具有现实意义,使全体同学更加深入了解鼻出血相关知识,为保障身体健康打下基础。
我们将继续不断探索优异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教案教案主题:大班健康活动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教学目标:1.学习学生流鼻血时正确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1.什么是流鼻血2.流鼻血的原因3.如何正确处理流鼻血教学准备:1.流鼻血图片、视频或模型2.纸巾或干净的布3.鼻子图片或模型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a.师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有过流鼻血的经历,了解学生对流鼻血的认知。
b.展示流鼻血的图片、视频或模型,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15分钟)a.介绍流鼻血的概念:当鼻腔内的血管破裂或受到刺激时,会引起鼻子流血的现象叫做流鼻血。
b.介绍流鼻血的原因:过度擤鼻涕、受伤、鼻腔内干燥、鼻腔感染等。
c.讲解如何正确处理流鼻血:i.给流鼻血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不要倒头。
ii. 用纸巾或干净的布轻轻捏住流血的鼻孔,同时让流鼻血者向前倾斜,避免血液进入喉咙。
iii. 维持压迫流血的时间约5-10分钟,如果流血仍未停止,应进一步保持压迫并及时向医生或家长求助。
3.操练(15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模拟流鼻血的情景。
b.每个小组中选择一名学生扮演流鼻血者,其他学生扮演旁观者或急救者。
c.流鼻血者按照学习到的知识正确处理流鼻血,其他学生观察并提供反馈。
d.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践。
4.总结(10分钟)a.回顾学习内容:流鼻血的概念、原因和正确处理方法。
b.强调流鼻血时需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寻求帮助。
c.提醒学生们将学到的知识与家人分享,以便发生类似情况时能够正确处理。
5.展示(5分钟)a.学生选自愿者进行流鼻血的表演,展示正确处理流鼻血的过程。
b.其他同学观察,提出建议和改进建议。
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请学生整理一份关于流鼻血的小册子,包括流鼻血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预防流鼻血。
《鼻子出血了怎么办》中班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班上册第四单元“保护自己”,具体内容为“鼻子出血了怎么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鼻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鼻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 学会正确的鼻出血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同伴、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鼻出血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难点:正确处理鼻出血的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卡通图片、视频。
2. 学具:纸巾、湿巾、冰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卡通图片,讲述小熊因抠鼻子导致鼻出血的故事,引导幼儿关注鼻出血的现象。
2. 讲解鼻出血的原因(3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鼻出血的常见原因,如抠鼻子、感冒、空气干燥等。
3. 学习预防鼻出血的方法(3分钟)4. 学习处理鼻出血的方法(5分钟)观看视频,学习正确的鼻出血处理步骤:保持冷静、头略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用纸巾堵住鼻孔、用冰袋敷鼻梁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鼻出血的场景,让幼儿互相帮助,正确处理鼻出血。
强调鼻出血的处理方法,提醒幼儿遇到鼻出血不要慌张,要互相帮助。
六、板书设计1. 鼻出血的原因抠鼻子感冒空气干燥2. 鼻出血的处理方法保持冷静头略低捏住鼻翼堵住鼻孔敷冰袋七、作业设计回家后,向家长讲述鼻出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家长协助幼儿模拟鼻出血的处理过程。
2. 答案:鼻出血的原因:抠鼻子、感冒、空气干燥等。
鼻出血的处理方法:保持冷静、头略低、捏住鼻翼、堵住鼻孔、敷冰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鼻出血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开展“保护自己”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其他自我保护方法。
家园共育,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健康教育内容,共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中班健康保健《流鼻血了怎么办?》教案
以下是一份适合幼儿园中班的健康保健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
一、活动名称:流鼻血了怎么办?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流鼻血图片、纸巾、湿毛巾等。
2. 儿歌《流鼻血了不要怕》。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通过儿歌《流鼻血了不要怕》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观察与讨论:展示流鼻血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流鼻血的原因,如碰撞、挖鼻孔、干燥等。
3. 处理方法:让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处理方法,如坐下来或站立,头部稍微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持续压紧5 至7 分钟。
4. 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实践,让幼儿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5. 游戏:让幼儿扮演流鼻血的小朋友和帮助他的小朋友,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6. 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鼓励幼儿在遇到流鼻血时不要害怕,要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五、注意事项:
1. 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鼻子出血了怎么办》中班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健康教育教材第四章《身体的小秘密》第三节《保护我们的身体》。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鼻子出血的原因,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了解如何预防鼻子出血。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鼻子出血的原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遇到鼻子出血时,能够冷静、正确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鼻子出血的原因,学会正确的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纸巾、湿巾、手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的鼻子出血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鼻子出血的原因(5分钟)通过视频、图片和模型,讲解鼻子出血的原因,如:天气干燥、挖鼻孔、撞击等。
3. 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10分钟)(1)教师示范正确的处理方法,如:保持头部略低,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捏住鼻翼,保持呼吸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模拟鼻子出血的情景,进行角色扮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5. 互动环节(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鼻子出血的经历,以及学会的正确处理方法。
7. 作业布置(5分钟)设计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鼻子出血的原因天气干燥挖鼻孔撞击等2. 正确的处理方法保持头部略低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捏住鼻翼保持呼吸3. 预防鼻子出血的方法保持室内湿度不要挖鼻孔避免撞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预防鼻子出血的方法,并写一段话描述如何正确处理鼻子出血。
2. 答案示例:画出保持室内湿度、不挖鼻孔、避免撞击等预防方法。
描述正确处理鼻子出血的方法:保持头部略低,用纸巾轻轻堵住鼻孔,捏住鼻翼,保持呼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运用所学知识,预防和处理鼻子出血,提高生活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流鼻血了怎么办》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原因和怎样避免流鼻血的发生。
2.培养幼儿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学会正确处理流鼻血的方法。
3.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流鼻血的现象和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2.纸巾、湿纸巾、干毛巾等备用。
3.记录幼儿对于流鼻血的认知和解决方法。
4.教师应熟悉流鼻血的处理方法,做到应对自如。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前一周社交活动中的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流鼻血了怎么办”。
2. 了解幼儿对流鼻血的认知通过与幼儿讨论,了解幼儿对流鼻血的认知程度,纠正可能存在的误解,引导幼儿正确了解流鼻血。
3. 展示流鼻血的现象和处理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图片来展示流鼻血的现象和处理方法,向幼儿介绍流鼻血的原因,引导幼儿了解流鼻血的处理方法。
4. 教授正确处理流鼻血的方法教师针对幼儿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分别介绍正确的处理方法。
如:情况一:幼儿自己流鼻血•让幼儿用手指捏住下巴两侧的柔软部位,向前倾斜头。
•让幼儿用鼻孔中最极端的一侧塞住纸巾或手帕,用另一手按住它,这样可以很快地止住血。
•如果止住血后,纸巾上仍有渗透的血迹,可以再换一张。
情况二:别的幼儿流鼻血•先命令其他幼儿远离幼儿流鼻血的区域,确保安全。
•让幼儿先向前倾斜头,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塞住纸巾或手帕。
•如果幼儿无法处理流鼻血,立即通知老师,并让幼儿就近找玄关或者卫生间等安全地点休息,等待老师处理。
5. 实施练习教师针对不同情况,分别让幼儿进行实施练习,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并时刻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6. 总结最后老师可以向幼儿再次强调流鼻血的原因和应对方法,确保幼儿坚固的掌握了处理流鼻血的方法。
备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督促幼儿注意安全,确保每个幼儿都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处理流鼻血的方法。
在活动后,还要及时记录幼儿思考和感受的成果,并总结活动效果。
《流鼻血了怎么办》教学设计
《流鼻血了怎么办》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会流鼻血时的简单处理方法。
2.知道遇到事情不慌张,沉着、冷静的对待。
3.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知道应该去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1.卫生纸、毛巾
2.幼儿有过流鼻血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流过鼻血吗?小朋友为什么流鼻血?
幼儿根据在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回答:不喝水、抠鼻孔、和别的小朋友打架碰到鼻子了。
教师小结:引起流鼻血的原因有很多,夏天天气非常的'热,非常干燥,这个小朋友是因为没喝上水上火了所以就会流鼻血。
你平时抠鼻孔、有时和小朋友打闹不小心碰到鼻子都会发生流鼻血,还有一些身体上的疾病也会引起流鼻血。
(二)流鼻血时该怎么办呢?
1.幼儿自由讨论办法,教师听取幼儿已有的经验。
教师小结:流鼻血时不要慌张,不要哭闹,哭闹时鼻血会流的更
快,应该沉着冷静找到毛巾和卫生纸去洗手间进行自救。
2.教师讲解自救方法示范:首先用拇指和食指按住鼻翼,身体稍微向前倾斜,防止血流到身上。
接着把毛巾用凉水浸湿放在额头上,最后抬起一只胳膊。
毛巾热了后继续浸湿放在额头上,等血不流了,然后用卫生纸卷好塞到鼻子里,擦干净脸。
(三)幼儿练习操作流鼻血自救的方法,教师给予指导。
(四)讨论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流鼻血时,你应该怎么办?让幼儿知道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
1.首先告诉他不要慌张、害怕,帮助小朋友找到洗手间,给他找好毛巾和卫生纸,帮助他控制住流血。
2.也可以快速地找到老师或家长,让老师或家长来帮助小朋友进行处理。
(五)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流鼻血?
通过讨论让幼儿懂得,要多喝水,防止身体缺水上火。
小朋友在一起活动时要注意不要碰撞引起流鼻血。
如果经常的流鼻血应让大人带着去医院检查,是不是有各种疾病。
【活动延伸】
1.课下进行流鼻血自救的方法练习。
2.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些有关发生意外自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