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时期:北京人
- 格式:doc
- 大小:637.0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填空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距今约 年的 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距今约 —— 年的 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使用石器(旧石器),学会用 。
3.距今约3万年的 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 技术,懂得 取火,有爱美意识。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北方)黄河中游的遗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地方,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住 的房屋。
2.(南方)长江下游的 遗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的地方,烧制陶器,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住 的房屋。
3.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的出现以及、 、 的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1. 之战是指炎黄部落联盟和蚩尤之间的战争。
2.后人尊崇 和 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黄帝以后,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依次是 、 、 。
当时实行 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约公元前2070年, 建立 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禹的儿子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从此, 代替禅让制。
3.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商朝。
4.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 时迁到 ,此后保持了相对稳定。
5.公元前1046年, 伐 ,在 决战,商朝灭亡。
建立周朝,定都 ,史称 。
6.西周确立了社会等级制度: 制。
7.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 族所灭。
后来, 东迁洛邑,史称 。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 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 、 、 等先后称霸中原。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 国和 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初一历史填空题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 人,生活在距今约 年。
2、遗留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图1所示的 人,生活在 ,距今约 年。
他们已经会使用 石器,叫作 时代。
3、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 。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粮食作物)的国家。
6、图2是 房屋,建造者是生活在 流域的 原始居民,他们的粮食作物是 。
7、图3是 房屋,建造者是生活在 流域的 原始居民,他们的粮食作物是 。
制作出 石器,称为时代。
第3课 远古的传说8、炎帝和黄帝在 一战中打败蚩尤,后来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 。
9、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
海内外华人常自豪的称自己为“ ”。
10、原始社会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作“ ”。
、、 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1、公元前 年, 建立 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原始社会结束, 社会开始。
12、禹死后, 继承父位,从此, 制代替了“禅让制”,“ ”代替了“公天下”。
13、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者分别是 、 、 。
14、夏、商、西周三朝的末代君主分别是 、 、 。
15、商朝时,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 ,从此国力日益强盛,商朝又称 。
16、公元前 年,周武王在 之战打败商军,商朝灭亡。
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史称“ ”。
图1 图2 图317、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这种制度叫作 。
形成了周代的贵族等级 、 、 、 。
18、周厉王时统治暴虐,引发 ,西周开始衰落。
周幽王时,社会各种矛盾激化。
公元前 年,西周灭亡。
19、从夏、商、西周的兴亡得到的启示是 。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20、我国的青铜器最早出现于 时期。
部编版历史《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发现的科学意义;了解山顶洞人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思考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其特征。
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歌曲《大中国》]同学们,这首歌中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
”长江和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在这里诞生了我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北京人,你知道他是怎样被发现的吗?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内容探究】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师: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多媒体展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师:阅读课本第2页第二段文字,说一说中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人。
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生:元谋人。
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等。
师:中国地质科学院通过使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同时,元谋人会制造工具,表明他们已经进化成人了。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多媒体展示《人类进化示意图》]师:古猿在劳动中进化为人类,所以劳动创造了人类。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穿越时空隧道,回到了远古时代,见证了从猿到人的过程,使我们对人类的产生有了初步的认识。
第十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改善了生存条件。
4.意义: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知识点二: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一)河姆渡居民1.时间;距今约7000年2.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3.地位: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4.生产生活:房屋:干栏式建筑;农业:生产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主要种植水稻;畜牧业:以饲养猪、狗和水牛为主;手工业:会制作陶器。
(二)半坡居民1.时间:距今约6000年2.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3.地位: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4.生产生活: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农业: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手工业:制作陶器等生活用具,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知识点三:炎帝、黄帝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概况: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大败蚩尤。
2.影响:炎黄部落结成联盟,经发展,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二)炎帝和黄帝1.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尊称:“人文初祖”,至今,海内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考点追踪〗一、选择题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课时教学设计学段:_七年级__ 学科:__历史__ 备课教师: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1.思考一下什么是历史?你认为如何学习历史?2.查找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
学习策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小组活动、课堂展示)设计意图落实目标导入新课有关人类起源,有很多的传说故事,西方有上帝创世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除了这些传说故事,还有一种科学的观点,那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呢?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起来探究一下。
讲述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女娲造人、上帝创世)材料: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者絙人也。
——《风俗通义·佚文》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活动一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找出我国哪些地方发现了古人类遗址。
2.出示《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观察历史地图。
1.自主阅读教材,找出我国发现古人类遗址的地点。
2.观察地图,分析古人类遗址分布的特点,概括出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激发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活动二1.列出元谋人相关的问题,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答案。
并引导学生思考元谋人的生存年代、生存技能等是通过什么判断出来?2.播放关于发现北京人过程的视频,引导学生简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用分析元谋人的方法梳理北京人的基本史实。
4.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概括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材料1:人类历史的发展大题经历1.自主阅读教材,查找元谋人的相关基础知识,并通过思考认识化石是研究古人类的重要证据。
2.观看视频,简述北京人发现的过程。
3.阅读教材,先概括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存技能、生活年代等基本史实,之后再找出能够反映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生存技能、生活年代等的历史依据。
近三年中国古代史分类真题(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内容标准(2011版)】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湖南考试标准(2019版)】了解: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与发现的意义。
一、选择题1.(2019•常德)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上映时获得不错票房,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
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期去体验我国最早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最好选择去()A.云南B.北京C.浙江D.陕西2.(2019•云南)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如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
这一远古人类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2019•益阳)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2019•怀化)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生活在我国北京周口店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5.(2019•青岛)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90周年,2019年5月18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
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B.干栏式建筑C.打制石器D.骨耜6.(2018•北京)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图)的主要依据()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7.(2018•绥化)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8.(2018•海南)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A.学会磨制石器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C.懂得采集果实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9.(2018•东营)与“距今约七十万年到二十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10.(2018•烟台)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5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案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发现,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因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是怎样被发现的,再根据出土的北京人遗址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最后总结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其中,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与现代人最为相近的是山顶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他们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但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多采用形象直观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元谋人和北京人所用工具的基本特征以及他们获取生活资料的主要方式,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2.识读《中国原始人类主要遗址分布图》等,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比大猩猩、北京人和现代人头骨的变化,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比较、分析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生活,培养独立思考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内容主旨】早在170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了原始人类的足迹。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以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是早期人类的代表,从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我们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
山顶洞人样貌已经极为现代人,他们已懂得人工取火并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在人类进化的慢慢长路上,早期人类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不断发展着自己。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生活特点等基础知识;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意义;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远古历史的主要方式。
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初步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地图或实物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感知“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形成民族自豪感和珍视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的发现及其特征难点:如何从考古发掘,遗址遗迹来合理推断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初步培养证据意识。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人的起源要学习人类历史,我们首先要知道人从何而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自身产生了兴趣,关于人类的起源,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许多神话传说,比如在我们国家的神话里,就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在西方国家,是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当然也包括了人。
你知道人类的起源是怎样的吗?人是由某种古猿进化而来,出示达尔文和《从猿到人的演进图》由于气候变化,森林面积减少,古猿经常到地上寻找食物,逐渐习惯用两脚直立行走,并开始使用天然的石块,木棒等工具,手、脚开始分工。
经过数十万年的劳动,古猿的手脚更加灵活了,特别是能够制造工具,最终从动物界分离出来。
设计意图:从神话传说到人的进化论,知道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制造工具使之成为“完全形成的人”。
环节二: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史前时期:北京人
(时间:45分钟总分:60分)
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哪一古代人类遗址,把我国的人类历史推进到大约170万年前(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聚落遗址
2.根据片段联想:①发现于周口店的龙骨山②能够直立行走③已经使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上古人类的外貌跟现代人没有差别
4.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
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6.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7.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D.半坡人
8.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
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
这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9.“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④河姆渡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炎帝 B.大禹
C.黄帝 D.舜
11.“涿鹿,中华大地令人神往的地方!涿鹿,中华民族诞生的英雄山冈!涿鹿,中华民族从这里文明启航!涿鹿,中华民族灵魂的桑梓故乡!涿鹿,中华民族朝拜三祖的殿堂!”下列人物被称为“中华民族三祖”的是( )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大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每年固定在炎帝诞辰农历四月廿六举办,该节已成为海峡两岸同胞乃
至全球华人华侨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
下列传说中的发明创造与炎帝无关
..的一项是( ) A.首创耒耜,种植五谷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D.学会煮盐,教民通商
13.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之父”,下列关于黄帝时期的发明正确的一组是( )
A.仓颉——缫丝 B.隶首——文字
C.嫘祖——算盘 D.伶伦——乐谱
14.舜当上部落首领的方式是( )
A.通过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B.凭借家族特权,继承首领位置
C.治水建立功业,人民拥戴上台 D.通过禅让制度,大家推荐继位
15.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组合列举
16.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3分)
(1)会不会________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________石器。
(3)半坡人和河姆渡居民都使用________石器。
17.远古时代,英雄辈出。
(3分)
(1)传说________部落和________部落联合在涿鹿打败了蚩尤部落,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的妻子________发明养蚕缫丝。
(3)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三、辨析改错
18.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6分) 【】(1)山顶洞人生活的氏族是按照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姆渡居民制作的彩陶上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治水有功的禹做部落联盟的首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见右图北京人复原头像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但他们已经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上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
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
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
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1)依据上面的图片材料,指出北京人的头部与现代人有何区别。
(5分)
(2)概括材料,指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5分)
(3)北京人体质的进化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20.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图一
图二(1)他们分别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的房屋?(4分)
(2)这两种房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分析一下产生差异的原因。
(6分)
(3)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2分)
五、开放探究
21.近年来,名人故里争抢频频发生:抢完了李白,抢赵云;抢完了赵云,抢武松;抢完了武松,抢西门;抢完了西门,抢黄帝;抢完了黄帝,抢炎帝。
名人故里遭争抢,名人究竟惹了谁?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问题,成为当下人们的热点话题之一。
让我们一起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9分)
(1)任务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内外华人为什么称自己为“炎黄子孙”?(2分)
(2)任务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时代有哪些重大的发明和神话故事?(5分)
(3)任务三:你如何看待各地争抢名人故里的现象?(2分)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1.A 2.B 3.D 4.D 5.B 6.D7.C8.D9.D10.C11.A12.B
13.D14.D15.D16.(1)制造工具(2)打制(3)磨制17.(1)黄帝炎帝(2)嫘祖(3)夏禹18.(1)【×】改正:地域改为血缘。
(2)【×】改正:河姆渡改为半坡。
(3)【×】改正:尧改为舜。
19.(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
(2)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的腿骨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0.(1)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建筑;主要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北方的气候相对寒冷干燥,半地穴式建筑可以用来保暖;南方比较潮湿和炎热,干栏式建筑可以防潮、通风,而且可以避免一些动物对人的危害。
(3)走出洞穴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和束缚,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21.(1)黄帝和炎帝结成炎黄部落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2)炎帝:传说中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传说中他还会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相传在黄帝时期已经能够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学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3)争夺名人故里反映了各地政府对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视。
但是名人故里之争也反映了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忽视了对名人与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