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协调。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诱,引导。⑥上:通“尚”,还。

1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 B.子之.教我御(无实意)

C.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1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1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46.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43.C

144.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146.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106.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但当.涉猎卿今当.涂掌事

B.永乃.发愤读书蒙乃.始就学

C.唯.闻女叹息唯.傅修期耳

D.但当涉猎

..经史

..涉猎

107.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B.蒙辞以.军中多务以.我酌油知之

C.结友而.别而.钱不湿

D.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自.钱孔入

108.下面朗读节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

C.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D.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109.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110.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答案】

106.A

107.D

108.B

109.(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2)洪仲严厉的责备他,不帮他回信。

110.①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仲淹掌学

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①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②:“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以为法。由是四方从者辐凑③,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释)①诇(xiònɡ):看。②绐(dài):欺骗。③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50.《孙权劝学》选自______该书是宋(朝代)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5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欲.知其难易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②勤劳恭谨,以.身先之

C.①蒙乃.始就学②其人不能对,乃.罚之

D.①及.鲁肃过寻阳②及.所当用意

5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但当涉猎

..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

(3)见有先寝者,诘.之______

(4)适疲倦,暂就.枕耳______

5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

54.(甲)文中提倡的读书方法和(乙)文中提到的学习写作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试加以概括。

【答案】

50.《资治通鉴》司马光

51.D

52.(1)粗略的阅读(2)擦拭(3)责问(4)靠近

53.(1)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2)(范仲淹)出题目让学生作赋,一定自己先作一篇。

54.广泛阅读;仿写

(四)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①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4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2)权从.之(________)(3)闻.城已拔(________)(4)还屯.寻阳(________)50.翻译下面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51.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吕蒙的形象,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

A.甲文:鲁肃的惊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有所成;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B.乙文:孙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侧面表现出吕蒙的才略过人。

C.乙文:“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印证了吕蒙“外援必至”、“不移时可拔”的论断,侧面衬托出他的战略眼光,料事如神。

D.乙文:吕蒙推荐的甘宁身先士卒,从正面表现出吕蒙的善荐人才。

【答案】

49.(1)另外(2)听从(3)听说(4)驻扎

50.(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敌人城防已经修好,援兵必定到来,我们将不能夺取(皖城)。

51.D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课文《孙权劝学》)(乙)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竞效苏氏为文章。

(选自《宋史·苏洵传》)6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三十二篇

D.岁余/举进士

6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锐不可当

B.大有所益开卷有益

C.见往事耳往事依旧

D.刮目相待刮骨疗毒

6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悉.焚常所为文(_________)

②闭户益.读书(__________)

③既.出(______)

64.翻译句子

①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

②一时学者竞效苏轼为文章。

65.通过对(甲)(乙)两文的阅读,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61.B

62.B

63.悉:全、都益:更加既:副词,已经,表示“出”动作的完成

64.①翰林学士欧阳修将他们父子三人所做的二十二篇文章上呈给朝廷②一时间,学者们写文章都仿效苏氏文风。65.①不能因为事务繁忙就放弃学习,多学习是有帮助的。

②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学习。不要放弃学习。

(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项籍弃书捐剑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②。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

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③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的叔父。怒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对他很生气)。③略:大概。

35.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1)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

(2)见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足.学(____________________)

(4)剑,一人敌.(____________________)

3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

穷也

38.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

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答案】

35.(1)粗略地阅读(2)历史(3)值得(4)对敌

36.(1)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2)学习写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3)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37.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38.学习一定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

(七)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晩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①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

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节选自《傅永列传》)(注释)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2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隔断一处)

永乃发愤读书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权谓.吕蒙曰

②即更.刮目相待

③涉猎

..经史,兼有才干

④唯.傅修期耳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6.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

23.永 / 乃发愤读书

24.①对……说(告诉);②另,另外;③粗略、广泛地阅读;④只有。

25.①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已经不再是那个吴下的阿蒙了。②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

26.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也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7.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夫);他们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后来他们二人都有了惊人长进。(答到两点即可)

(八)对比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吕蒙入吴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尝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

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⑧政:只,仅仅。5.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子的爱称)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大臣的谦称)

C.乃.博览群籍(于是,就)

D.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刚才)

6.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7.乙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8.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

5.B

6.(1)你说军务繁多,这方面怎能和我相比呢?(2)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做梦的时候在背诵《易经》。

7.(1)博览群书;(2)梦中诵书。

8.相同点:都写了有关吕蒙学习的故事。不同点:甲文主要写孙权的劝学;乙文主要写吕蒙勤奋学习。

(九)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欧阳修四岁苦读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②。太夫人③以荻④(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⑤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②资:财务,钱财。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⑤书:写。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唯读书是务:即“唯务读书”1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蒙辞以军中多务

1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

(3)及其稍长(_______)(4)抄录未毕(_______)12.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13.甲文和乙文都是谈论学习的,读完后,说说你分别受到什么样的启发或明白了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10.蒙/辞以军中多务。

11.推辞;研究,专攻;到了,等到;完毕

12.(1)与读书人分别几天后,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长兄为什么这么晚才认清这个道理呢?

(2)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13.甲文:受到的启发是读书学习可以增强学识、提高素养、改变命运。(或:读书学习可以获得前人的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

乙文:只要有着远大志向和吃苦精神,就一定会成功。欧阳修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家长的善于教育,严格要求。

(十)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0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治经为博士

..邪(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看见)

C.寻.复南奔(不久)

D.涉猎

..经史,兼有才干(粗略地阅读)

10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B.结友而.别/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C.蒙乃.始就学/永乃.发愤读书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107.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108.请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109.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110.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

105.B

106.C

107.(1)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

(2)洪仲严厉地责备他但是不帮他回信。

108.年二十余 /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请洪仲109.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110.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十一)阅读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注)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得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

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0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但当涉猎

..

⑵及.鲁肃过寻阳

⑶然今遣.汝者

⑷力改故.习

10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