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第一章_第二个十年的文学(史实)
- 格式:ppt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二个十年散文、诗歌(4月9日)第二个十年散文一、闲适小品林语堂编《论语》、《人间世》、《宇宙风》鲁迅的批驳:《<论语>一年》、《小品文的危机》(写于1933年,均收1934年《南腔北调集》)二、“左翼”散文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鲁迅风》”杂文:瞿秋白、唐弢、徐懋庸萧红散文:散文小说合集:《跋涉》(1933、萧军)、《桥》(1936)、《牛车上》(1937)散文集:《商市街》(1936)、《萧红散文》(1940)、《回忆鲁迅先生》(1940)散文名篇:《蹲在洋车上》、《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回忆鲁迅先生》……三、京派散文:《画梦录》:李广田:《画廊集》、《银狐集》、《雀蓑集》丽尼:《黄昏之献》、《鹰之歌》陆蠡:《海星》、《竹刀》开明同人散文:报告文学:夏衍《包身工》(1936)宋之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萧乾《人生采访》《小品文的危机》:“而小品文的生存,也只仗着挣扎和战斗的。
晋朝的清言,早和它的朝代一同消歇了。
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但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皮日休和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而看他们在《皮子文薮》和《竖泽丛书》中的小品文,并没有忘记天下,正是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明末的小品虽然比较的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坏。
……”“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最寂寞的人往往是最倔强的人。
有的忍不住寂寞,投到人海说话,有的把寂寞看做安全,筑好篱笆供他的伟大徘徊。
哈姆雷特就爱独语,所有莎士比亚重要的人物全是了不得的独语者。
寂寞是他们的智慧;于是上天惩罚这群自私的人,缩小他们的脚,放大他们的脑袋,而这群人:顶着一个过大的脑袋,好象患了一种大头瓮的怪病,只能思维,只好思维,永久思维。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7-1937 )第一章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与运动1927 年大革命失败至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是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一方面,适应着现实政治斗争的社会革命的需要,一批赞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张的作家集结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旗帜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左翼文学运动,将五四开始的“文学革命”推向“革命文学”的新阶段。
左翼作家们一般都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和观点来剖析中国社会和世态人生,着力反映劳动大众备受压迫的生活现状和他们的觉醒与反抗,描绘了时代的风云。
另一方面倾向自由主义的作家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为核心的《新月》创刊是,公开表明自己的文学态度,即维护“独立”“健康的原则”与尊严的原则“ 这互相对立的两种刊物出版及理论宣言的公布,标志现代文学进入到新的历史发展期,通常称之为“第二个十年”。
这个时期显着的特征有: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在左翼文学兴起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它多种倾向文学彼此竞争,共同丰富30 年代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生在1928 年初,但其渊源可追溯到1923 年前后,那时,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蒋光慈等就提出过无产阶级文学的主张,1924 年还出现过有明显倾向的文学社团春雷社。
1925 年五卅运动后,沈雁冰等人已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论来解释文学现象。
革命文学运动的发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结果,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一种规模浩大的文学运动在1928 年崛起,主要是由政治形式突变所推动的。
一九二七年春夏,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
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动摇妥协倾向已经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不敢依靠蓬勃展开的工农群众运动,无力组织人民有效地回击这突然的反革命袭击,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