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格式:ppt
- 大小:2.41 MB
- 文档页数:63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A卷基础训练1、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乗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2、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
其设厂的依据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3、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银元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D。
清政府沦为列强工具5、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8、《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甲午战争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世界形势: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而对外扩张背景(2)中国形势: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微;地广人多,资源丰富。
(3)根本原因:列强要开辟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①时间:1840—1842年,英国发动(1)鸦片战争②结果:《南京条约》内容、危害③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发动,战争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Km2一、(3)中法战争:1883—1885年,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列①时间:1894-1895年,强概况(4)中日甲午战争②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入③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侵(5)列强加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瓜分狂潮”:19世纪末①时间: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1)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①政治:影响(2)对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破坏②经济:③文化:(3)客观上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经济、思想等方面时间:鸦片战争时期(1)三元里人民抗英经过:牛兰岗之战;两次包围四方炮台意义:第一次人民自发的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二、19世纪军民(2)黄海海战: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抗日英雄:的反抗斗争背景: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定,日本强占台湾(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经过:邱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
意义:(4)义和团运动反帝运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军事南京大屠杀进行细菌战、毒气战日本侵华史实政治:“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经济:经济掠夺,把沦陷区经济沦为日本的附庸经济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根本原因:灭亡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1931一八事变原因直接原因:日本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1931年)国内形势: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方全力剿共三、影响:日本侵占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局部抗战 A中共:发表抗日宣言、“八一宣言”、瓦窑堡会日 B东北军民:抗日义勇军、抗日联军战②抗日救淞沪抗战:1932年,蔡廷锴、蒋光鼐争亡运动 C爱国官兵山海关之战:1933年,安德馨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玉祥、吉鸿昌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影响D关内人民: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背景、特点抗日战争A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华①抗日民族统 B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一战线建立 C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的主要领导人D正式建立: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太原会战:国共军队合作抗日,平型关大捷全民族抗战②正面战场抗战 C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大捷D武汉会战;武汉失守,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E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殉国A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②后战场抗战 B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年9月C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地点:华北。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场景(“致远舰”撞向敌舰)发生在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片反映了该信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A. 50周年B. 60周年C. 70周年D. 80周年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胜利的,2015-1945=70,所以是70周年。
故选C。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①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③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②。
故选C。
4.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归纳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1840至1900 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一)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原因:英国的侵略,请政府卑躬屈膝.2、意义:是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的反侵略精神.(二)、黄海海战1、性质: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2、概况:1894年9月;致远号管带邓世昌英勇抵抗,壮烈殉国。
3、结果:因李鸿章“避战自保”而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三)、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背景:甲午战争惨败,《马关条约》签订,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
2、概况:①1895年5月台湾军民同爱国志士邱蓬甲、徐骧、徐永福并肩作战,抗击日军;②清政府严密封锁沿海地区,不准接济台湾抗日军民,10月,台湾全部沦陷。
3、意义:台湾保卫战表现了台湾军民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荣的篇章。
在此后50年时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停止过。
(四)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背景: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面对列强侵略,义和团运动爆发。
2、概况:①1899年底,清政府派袁世凯至山东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向津京地区转移;②在北京城里,义和团战士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并发动猛攻,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③清政府迫于列强压力,向帝国主义乞降,从背后攻击义和团,这样,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知识点: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一)、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1、背景:外因----①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减衰,内部危机严重。
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进行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线索1近代的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线索2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农民阶级提出建立“人间天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最终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线索3近代后期的反抗斗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考纲要求] 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背景(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2.概况(1)发动战争战争名称条约内容影响两次鸦片战争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②之后条约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疑难问答从鸦片战争的结果中我们能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还是“落后就该挨打”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专题评估检测(二)(专题二)(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泰州模拟)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斗争时说:“导致该场斗争的缘由是叩头!——傲慢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同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
”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A.否认斗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B.揭示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傲慢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解析】选D。
这段话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抹杀了鸦片斗争的实质,其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D;材料说明鸦片斗争爆发的缘由,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的信息,解除A;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材料无法体现,解除B;C不是其真实目的,解除。
2.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变更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起先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减弱。
”签订该条约的斗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
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符合材料意思,B正确。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信息强调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的信息不符,解除A。
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国战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C。
中日甲午斗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
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众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避开衅端。
”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A.意图解决华夷纷争B.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C.避开英国再起衅端D.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解析】选D。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2017·某某课改联盟评估)“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 A解析材料信息体现了中国国门初被打开,清朝统治者仍然没能认清形势,应指鸦片战争,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开始,不符合“继续沉睡”的意思,故B项错误;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开始“新政”,不符合材料主旨,故C、D两项错误。
2.(2017·慈溪选考评估)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某某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C.扩大资本输出D.割占中国某某答案 B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进行商品输出。
由于自然经济的抵制等多方面原因,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外国商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并没有特别大的增长。
西方国家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开放的程度不够,因此出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中国进一步对西方开放。
3.(2017·兰溪选考评估)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某某省荆州府沙市;二、某某省某某府;三、某某省某某府;四、某某省某某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中开放“沙市、某某、某某、某某”关键信息,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
4.(2017·滨江选考满分练)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最可能是( )A.近代海军的出场与角逐B.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C.清廷的宣战与媾和D.维新变法与海军角逐答案 A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清朝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故A项正确;士子群体的关注与震撼并不能代表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清廷的宣战与媾和不能体现近代化色彩,只能体现清廷的对外政策,故C项错误;维新变法发生于甲午战争后,故D项错误。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目的: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维护本国在华人士的权益,趁机剥削、掠夺中国权益。
2、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圆明园再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
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1)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巨额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凋敝。
(2)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便于外国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5)改设外务部,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了。
从此,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三、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c.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d.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2、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抗日战争(一)、侵华日军的罪行1、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1)根本原因: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地区2)直接原因:为摆脱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要求3)有利时机: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红军2、日本的侵华史实: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上升);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7月7日开始全面侵华;八一三事变,上海失守;12月,南京失陷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打通津浦路。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的总体比较国别中国英国二、鸦片战争1、鸦战争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中国禁运动沉重打击英国的鸦走私。
(2)根本原因:英国为开拓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
2、中国战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三、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项目《南京条约》(1842年)《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香港岛割九龙司一区俄国抢占大面积领土赔款2100万银元赔偿英法巨额白银英法各800万两开埠五口通商增开十口通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增开天津其他权利的丧失协定关税;《五口商章程》、《虎门条约》(司法)允许外国公使进京、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影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中外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四、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社会性质的变化:政治上,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到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经济上由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由反对本国封建统治开始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五、太平天国运动1、起因:A、阶级矛盾的激化(根本原因)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自然灾害严重堂教学(直接原因)D、西方基督教的影响2、进程:金田起义(兴起标志)——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北伐、西征(军事全盛时期)—-天京事变(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天京陷落)3、革命纲领:A、《天朝田亩制度》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