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 格式:pdf
- 大小:245.32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A卷基础训练1、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乗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D。
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2、1896年英国商人在杭州开设工厂也是合法的。
其设厂的依据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A。
①②③B。
①③C。
②④D。
②③④3、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银元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C。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
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A.阶级矛盾激化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民族矛盾缓和D。
清政府沦为列强工具5、有人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
”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7、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片。
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B.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C.达到禁绝鸦片的目的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8、《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甲午战争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英国的鸦片商人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获得了“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基辛格《论中国》)的权利。
这项权利严重破坏了中国的( )A.关税主权B.司法主权C.领土主权D.贸易主权解析依据材料“今后只服从本国的法律和规章,而不必受中国管辖”可知,反映的是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在中国获得的“领事裁判权”,这一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B项正确。
答案B2.1844年,英国怡和洋行的一支满载棉纱的船队来到中国,它可以在下列哪些城市进行合法通商贸易( )A.南京、上海B.苏州、杭州C.广州、厦门D.福州、天津解析由题干时间“1844年”可知,题干事件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前。
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故选C项。
答案C3.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
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解析从材料中领事官“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可知,他们干涉中国的司法活动,这说明近代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列强取得这一特权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 项不正确。
B、C两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
故选D项。
答案D4.英国人赫德曾对一次战争发表了一番议论:“中国没有得罪任何人,她只是一位老者,经过了若干岁月,渐渐变形消失了活力,现在,当她正慢慢苏醒过来时,却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被这短小精悍的日本扑到身上”说明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关战争是1894年发生的甲午战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选择题,自学自测(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分)1.近代史上,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图场景(“致远舰”撞向敌舰)发生在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图片反映了该信息,排除ABD三项。
故选C。
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A. 50周年B. 60周年C. 70周年D. 80周年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
抗日战争是在1945年胜利的,2015-1945=70,所以是70周年。
故选C。
3.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①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②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③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在这次斗争中,中国人民取得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故①③④正确。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基本完成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故排除②。
故选C。
4.以下是某位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到的图片,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A. 近代中国维护主权的斗争B. 近代中国的制度革新C.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D.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A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刘永福领导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这三位历史人物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抗争,故A正确;BCD均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联系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2019・江西上烧开学考)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时要求外商交出所有鸦片,时任英国商务监督的义律却要求所有英商把鸦片交给他,然后由他把鸦片交给林则徐。
义律的决定被大鸦片贩子马地臣誉为“颇具政治家风范的大手笔”,“中国人已经落入了使他们自己直接面对女王陛下的圈套”。
可见,义律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为侵略中国制造借口C.制造中英贸易争端D.实现中英两国平等贸易2,(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南京条约)签订以后,当时负责与英国交涉的中国官员经计算,发现协定后的关税率平均达到了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要略高,他们洋洋得意,认为这是他们外交的成功。
这说明()A.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性有限B.清政府愚味不谙熟国际公法C.清政府积极争取国家主权D.协定关税提高中国关税收入3.(2019・哈尔滨六中段考)马勇在《百年变局:乱世晚清与民国乱象》一书中说,根据《江宁条约》《虎门条约》形成了所谓的“治外法权”,之所以如此,从中国方面看,怎样管理这些在中国的西洋人,中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想好,他们不是愿意让渡自己的司法权,而是不知道怎样运用这项权利。
从中可以看出“治外法权”A.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B表明了中国人以夷制夷心态C.集中反映了中国政府的软D.全面体现了中外势力勾结的事实4.(2019・四川溪月考)第二次将片故争后・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利、因此,可以全免关税,让列强放年公使驻京、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这表明,当时清政府部分官员A.平夷观念正在转变B.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C.已具有国际法意识D).主张自由贸易以求自强5.(2019·林月考)1860年,外国公使驻京,恭亲王交诉请设“总理各国事务面门”,威丰帝只同意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但交诉认为如此洋人”饶舌必多”,奏请掉“通商”二字。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导学案第一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高一()班姓名:上课时间:一基础知识梳理1.国门洞开(1)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随着发展,急需和。
②国内形势:中国,内部危机严重,处于巨变的前夜。
(2)经过①1840年英国发动,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
②1894年日本挑起,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③1900年列强发动,第二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3)危害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无视中国人民的。
②破坏了中国、和等方面的主权完整。
③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同时通过、、等手段,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瓜分狂潮的背景:。
(2)瓜分狂潮的经过:1895年的成为开端。
1897年11月,德国派军队占领了。
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随后,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划分。
(3)瓜分狂潮的危害:(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目的:。
②实质:。
③影响:。
二、选择题1.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不包括()A.资本主义迅猛发展B.西方列强急需市场原料C.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D.中国完全半殖民化2.《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分布在()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B.长江两岸地区C.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3.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A.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4.在《马关条约》中,最能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等地给日本B.开放苏杭等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5.列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中,对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是()A.关税自主权B.领事裁判权C.巡查贸易权D.传教权6.近代前期列强的侵略战争最能体现无视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权的是()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五口通商口岸C.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协定D.赔款2100万银元3、《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影响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的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5、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是A.外国列强的入侵B.中国封建制度腐朽C.中国缺少外援D.列强相互勾结6、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下列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为资本主义间接统治B.政治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7、某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在向同学们解说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
”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史实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8、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的,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一列前入侵与民族危机
填空
⒈国门洞开
(1)背景①西方资本主义原料产地商品市场②国力衰退
(2)经过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②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③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
《辛丑条约》
⑶危害①国家主权基本生存权②领土领海司法③政治赔款勒索贷款在中
国设厂投资
2.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⑴《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
⑵三国干涉还辽胶州湾租借地势力范围
⑶中华民族陷入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⑷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①满足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②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③有利于列强进一步在华扩张,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选择题⒈D ⒉D ⒊A ⒋A ⒌A ⒍C ⒎B ⒏B
材料题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⑵: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在对华政策上不再追随西方列强,而有了自己独立的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步骤。
⑶:使列强在中国空前激烈的争夺中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中华民族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专题评估检测(二)(专题二)(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4·泰州模拟)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斗争时说:“导致该场斗争的缘由是叩头!——傲慢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同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
”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A.否认斗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B.揭示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傲慢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解析】选D。
这段话假借争取外交同等为英国辩解,抹杀了鸦片斗争的实质,其实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D;材料说明鸦片斗争爆发的缘由,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的信息,解除A;鸦片斗争爆发的真正根源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材料无法体现,解除B;C不是其真实目的,解除。
2.中国近代某一条约“变更了明清以来朝贡贸易,起先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减弱。
”签订该条约的斗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B.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D.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解析】选B。
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可知,鸦片斗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符合材料意思,B正确。
《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与材料信息强调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的信息不符,解除A。
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国战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C。
中日甲午斗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材料信息不符,解除D。
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议和大臣耆英就如何处理通商口岸的华夷纠纷向璞鼎查发出照会:“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众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人由内地惩办,避开衅端。
”此照会实质上反映出清廷( )A.意图解决华夷纷争B.主动放弃对英人的审判权C.避开英国再起衅端D.缺乏近代国际法则的意识【解析】选D。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
”此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旅顺大屠杀解析: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
1841年三元里抗英群众曾围困英军。
B、C、D三项发生在光绪年间。
答案:A2.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左宗棠在历史上最杰出的贡献是()A.主X向西方学习B.编练新式军队C.率兵收复某某D.兴办洋务企业解析:四个选项都符合左宗棠的个人作为,关键是要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来讲”,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得出答案为C项。
答案:C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
”“它”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
答案:C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
“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 D.“4.5亿两,中国的慷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
答案:A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致远”号撞向敌舰X永福与某某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某某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中国的军民抗日,第三幅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
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第二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教案)本课的重难点①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②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二课的学习,《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我们首先就要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很显然当然国家主权遭到了侵略破坏对不对?师:列强发动了哪几次主要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师:随着列强侵华的步步紧逼,我们中国的主权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一步步的沦陷、丧失了。
我们主要签订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生:《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军民并没有因为列强的侵略轻易的放弃,而是同仇敌忾,中华民族掀起了一个维护国家主权的浪潮。
师:下面,大家看黑板上的表格,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个表格填充完整。
师:板书:1、三元里抗英2、左宗棠收复新疆3、黄海海战4、反割台斗争5、义和团运动师:在抗争的力量中,既有军,又有民(教师展示表格内容)师:这当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能不能来说说理由。
(一个组机会)生:师:像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为了国家主权,为了国家利益,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国捐躯。
那么,类似的事件,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不断的上演。
所以,正是这么一次次的抗争,改变了列强对中国的态度。
师:所以列强一直都没有以殖民地的身份,而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样的状态在中国一直延续。
比如,英国外交大臣,他说对待中国人,不能像对待印度人那样,印度当时已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了。
中国军民不断的抗争,使列强不能把中国完全变成他的殖民地。
师:刚才我们用简短的时间,先从宏观的、粗略的角度对维护主权的斗争做了初步的认识。
下面,让我们根据时间的顺序,来了解一次次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信息。
列强侵华事迹列举:一、三元里抗英斗争师:三元里这个地方是在哪里?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会发生三元里人民抗英事件?一、原因:1、根本原因:英军入侵2、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侵入与民族危机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过程: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c.甲午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半殖民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d.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
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直接目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义和团运动)3、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造成什么影响?A、政治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大量割地赔款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B、经济上,他们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依赖列强丧失独立性。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直接原因:受日本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刺激。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需要抢夺更多的殖民地作为资本输出的场所5、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的开端。
(也反映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既相互勾结,又互相斗争)6、瓜分中国的表现: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影响: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7、1899年9月,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标志着美国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背景:A、当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时候,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B、美国当时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C、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内容: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中“利益均沾”实质:是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小米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列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概念阐述】一、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背景:①自鸦片战争以来,美国多次参与侵华活动;但是,由于当时美国实力比英国等国弱,难以单独对中国进行侵略活动。
②南北战争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到19世纪9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一工业强国,但军事力量还较弱。
③1898年美西战争之时,列强已在中国强占了租借地,划分了“势力范围”。
为改变这种局面,为了分享西方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2)目的:①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要把中国的“门户”向一切帝国主义国家开放:其目的是害怕中国由其他几个国家控制,使美国丧失在中国的利益。
②通过“门户开放”,美国可以插足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范围”,从而分享其他国家的侵略权益,达到“利益均沾”。
③企图用自己的经济实力逐渐占领中国市场。
因此,力求缓和各国争夺的矛盾,在竞争中逐渐排斥其他国家,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
(3)结果:①由于西方列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独占中国的地位,而且英国实力下降。
同时,“门户开放”政策并不损害其他列强的利益,这就使帝国主义对华的争夺暂时取得了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②美国利用“门户开放”政策加紧和扩大了侵华的步伐,影响越来越大。
③“门户开放”政策并没有减少中国被瓜分的危险,中国的民族危机更加严重了。
二、中国近代民众自发反侵略斗争的特点和地位(1)特点:发生在中外民族战争中或之后;缺乏正确的领导和严密的组织;往往呈自发性、分散性,旋起旋灭,无法取得反侵略斗争的最后胜利。
(2)地位:这些自发的反抗斗争反映出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和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浩然正气:正是民众大规模的自发斗争,迫使帝国主义放弃瓜分中国的计划。
但也要看到,由于缺乏先进的理论指导和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这些反抗斗争有时表现出明显的落后性,如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和封建迷信。
因此,评价中国近代的民众自发斗争,在肯定其正义性和历史作用的同时还要指出其缺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