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 新定义
- 格式:docx
- 大小:92.34 KB
- 文档页数:3
专题21 人教七下精选新定义题型(解析版)类型一 实数中的新定义题型1.(2022秋•辉县市校级月考)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 ,b 定义两种运算:aΔb =a(a ≥b)b(a <b),a∇b =b(a ≥b)a(a <b),并且定义运算顺序任然是先做括号内的,例如(﹣2)Δ3=3,(﹣2)∇3=2,[(﹣2)Δ3]∇2=2,那么A B .3C .6D 思路引领:直接利用已知运算规律分别化简,进而得出答案.解:原式=2Δ3=3.故选:B .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2.(2022•台山市校级一模)定义:求乘方运算中的指数运算叫做对数,如果N =a x ,则log a N =x .例如log 28=3,那么log 3127× .思路引领:根据已知新定义计算即可确定出结果;解:∵log 3127=log 33﹣3=﹣3,=3=3,∴log 3127×−3×3=﹣9.故答案为:﹣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2022•南京模拟)新定义一种运算@,其运算法则是x @y =2@(6@8)= .思路引领:先根据新定义求出6@8=7,然后计算2@7即可得到答案.解:由题意得:6@87,∴2@(6@8)=2@7=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新定义下的实数运算,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4.(2022秋•永兴县期末)定义[x ]为不大于x 的最大整数,如[2]=2,=1,[4.1]=4,则满足=5,则n 的最大整数为 .思路引领:由题意得:5≤6,然后利用平方运算,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56,∴25≤n<36,∴n的最大整数为35.故答案为:3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掌握夹逼法,用有理数夹逼无理数是关键.5.(2022秋•隆回县期末)对于正实数a,b作新定义:a⊙b=25⊙x2=4,则x的值为 .思路引领:直接利用已知得出关于x的方程,进而得出答案.解:由题意可得:=4,则10﹣|x|=4,解得:x=±6.故答案为:±6.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6.(2022秋•朝阳区校级期末)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和b,规定a⊗b=a2﹣ab+1.(1(2⊗⊗= .思路引领:(1)利用新运算的规定列式计算即可;(2)利用新运算的规定列式计算即可.解:(1)∵a⊗b=a2﹣ab+1,∴原式=2×1=2﹣1=3﹣(2)原式=[2+1]=(3﹣+1)=(4﹣=2×(4﹣+1=2﹣6+1=9﹣故答案为:9﹣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二次根式的性质,本题是新定义型,理解并熟练应用新定义的规定是解题的关键.7.(2022•苏州模拟)对实数a,b,定义运算“◆”:a◆b=a≥b,例如4◆3,因为4>3,所以4◆3=5,若x,y满足方程组4x−y=8x+2y=20,则x◆y= 32 .思路引领: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x与y的值,再利用新定义求出所求即可.解:4x−y=8①x+2y=20②,①×2+②得:9x=36,解得:x=4,把x=4代入②得:y=8,则x◆y=4◆8=4×8=32,故答案为:3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8.(2018秋•阳山县期末)对于实数x,y,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x★y=ax+by,其中a,b为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如果3★5=12,1★2=3= .思路引领: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到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得到a与b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求出值.解: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3a+5b=12①a+2b=3②,②×3﹣①得:b=﹣3,把b=﹣3代入①得:a=9,则原式==−3.故答案为:﹣3.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立方根以及实数的运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利用了消元的思想,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9.(2022秋•屯留区期末)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和b,我们定义新运算:a∗b=≥b)<b).如:27∗12=求:(5*2)×(18*45)的值.思路引领:根据定义确定好所用计算方法,再进行代入计算.解:∵5>2,18<45,∴(5*2)×(18*45)×(+=3=3[22]=3(5﹣2)=3×3=9,即(5*2)×(18*45)的值是9.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运用新定义进行实数运算的能力,关键是能准确理解并运用新定义,并进行正确地计算.类型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新定义题型10.(2022春•晋安区期末)定义:f(x,y)=(﹣x,﹣y),g(a,b)=(b,a),例如:f(1,2)=(﹣1,﹣2),g(2,3)=(3,2),则g(f(5,﹣2))=( )A.(2,﹣5)B.(﹣2,5)C.(﹣5,2)D.(﹣2,﹣5)思路引领:直接利用已知f(x,y)=(﹣x,﹣y),g(a,b)=(b,a),进而分析得出答案.解:由题意可得:g(f(5,﹣2))=g(﹣5,2)=(2,﹣5).故选:A.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正确运用已知条件分析是解题关键.11.(2022春•景县期中)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把从点P出发沿纵或横方向到达点Q(至多拐一次弯)的路径长称为P,Q的“实际距离”.如图,若P(2,﹣1),Q(﹣1,0),则P,Q的“实际距离”为4,即PS+SQ=4或PT+TQ=4.图中点A(3,2),B(5,﹣3)为共享单车停放点,嘉淇在点P处,则( )A.他与A处的“实际距离”更近B.他与B处的“实际距离”更近C.他与A处和B处的“实际距离”一样近D.无法判断思路引领:根据实际距离的概念得出距离解答即可.解:P到A处的“实际距离”=|3﹣2|+|2﹣(﹣1)|=1+3=4,P到B处的“实际距离”=|5﹣2|+|﹣3﹣(﹣1)|=3+2=5,故选:A.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正确理解实际距离的定义是解题关键.12.(2022春•思明区校级期末)给出一个新定义: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a,b)的横、纵坐标满足方程x﹣2y=4,则称点(a,b)是方程x﹣2y=4的坐标点,比如:点(6,1)就是方程x﹣2y=4的坐标点.(1)写出方程x﹣2y=4的另一个坐标点 ;(2)若有一个点(3a,a+2)是方程x﹣2y=4的坐标点,则a的值为 .思路引领:(1)给出x的一个值,代入求y的值;(2)把点的坐标代入方程求解.解:(1)当x=4时,y=0,故答案为:(4,0).(2)由题意得:3a﹣2(a+2)=4,解得:a=8.故答案为: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理解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2022春•天河区期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取任意两点A(x1,y1),B(x2,y2),定义新运算“*”,得到新的C的坐标为(x1y2,x2y1),即(x1,y1)*(x2,y2)=(x1y2,x2y1).若点A在第一象限,点B 在第四象限,根据上述规则计算得到的点C的坐标在第 象限.思路引领:根据每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点A (x 1,y 1)在第一象限,点B (x 2,y 2)在第四象限,∴x 1>0,y 1>0.x 2>0,y 2<0.∴x 1y 2<0,x 2y 1>0,∴点C 的坐标(x 1y 2,x 2y 1)位于第二象限.故选答案为:二.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解题的关键的理解新定义的运算法则以及每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符号特征.14.(2022春•海淀区校级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的“非常距离”给出如下定义: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y 1﹣y 2|,例如:点P 1(1,2),点P 2(3,5),因为|1﹣3|<|2﹣5|,所以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2﹣5|=3,也就是图中线段P 1Q 与线段P 2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P 1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P 2Q 的交点).已知点A(−12,0),B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1)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为2,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点B 的坐标 ;(2)直接写出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 .思路引领:(1)根据点B 位于y 轴上,可以设点B 的坐标为(0,y ).由“非常距离”的定义可以确定|0﹣y |=2,据此可以求得y 的值;(2)设点B 的坐标为(0,y ).因为|−12−0|≥|0﹣y |,所以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最小值为|−12−0|=12.解:(1)∵B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设点B 的坐标为(0,y ).∵|−12−0|=12≠4,∴|0﹣y |=2,解得y =2或y =﹣2;∴点B 的坐标是(0,2)或(0,﹣2);故答案为:(0,2)或(0,﹣2);(2)∵|−12−0|≥|0﹣y |,∴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最小值为|−12−0|=12;∴点A 与点B 的“非常距离”的最小值为12.故答案为:1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新定义问题,阅读并理解题意是解题关键.15.(2022春•青山区校级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三个不重合的点A ,B ,C 的“矩面积”,给出如下定义:“水平底”a 指任意两点横坐标差的最大值,“铅垂高”h 指任意两点纵坐标差的最大值,“矩面积”S =ah .例如:A (1,2),B (﹣3,1),C (2,﹣2)则“水平底”a =5,“铅垂高”h =4,“矩面积”S =ah =20.若D (1,2),E (﹣2,1),F (0,t )三点的“矩面积”为18,则t 的值为 .思路引领:根据“矩面积”的定义,得出若D (1,2),E (﹣2,1),F (0,t )三点的“矩面积”的“水平底”a =3,由矩面积”S =ah =18,得出“铅垂高”h =18÷3=6,则D 、E 、F 三点的纵坐标差的最大值为2﹣t =6或t ﹣1=6,从而求得t 的值.解:由题意知,D 、E 、F 三点的“矩面积”的“水平底”a =1﹣(﹣2)=3,∵D 、E 、F 三点的“矩面积”S =ah =18,∴D 、E 、F 三点的“铅垂直”h =18÷3=6,当点F 在点D 下方时,2﹣t =6,解得t =﹣4.当点F 在点D 上方时,t ﹣1=6解得:t =7,故答案为:﹣4或,7.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坐标确定位置,掌握“矩面积”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6.(2022秋•霍邱县校级月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点P 、Q 两点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 到x ,y 轴的距离的较大值等于点Q到x,y轴的距离的较大值,则称P、Q两点为“等距点”.如点P(﹣2,5)和点Q(﹣5,﹣1)就是等距点.(1)已知点B的坐标是(﹣4,2),点C的坐标是(m﹣1,m),若点B与点C是“等距点”,求点C 的坐标;(2)若点D(3,4+k)与点E(2k﹣5,6)是“等距点”,求k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等距点”的定义解答即可;(2)根据“等距点”的定义分情况讨论即可.解:(1)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①|m﹣1|=|﹣4|,解得m=﹣3或5(不合题意,舍去);②|m|=|﹣4|,解得m=﹣4(不合题意,舍去)或m=4,综上所述,点C的坐标为(﹣4,﹣3)或(3,4);(2)由题意,可分两种情况:①当|2k﹣5|≥6时,|4+k|=|2k﹣5|,∴4+k=2k﹣5或4+k=﹣(2k﹣5),解得k=9或k=13(不合题意,舍去);②当|2k﹣5|<6时,|4+k|=6,∴4+k=6或4+k=﹣6,解得k=2或k=﹣10(不合题意,舍去);综上所述,k=2或k=9.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掌握“等距点”的定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2022春•莆田期末)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M上的任意点P(x,y),给出如下定义:将点P (x,y)平移到P′(x+e,y﹣e)称为将点P进行“e型平移”,点P′称为将点P进行“e型平移”的对应点;将图形M上的所有点进行“e型平移”称为将图形M进行“e型平移”.例如,将点P(x,y)平移到P′(x+1,y﹣1)称为将点P进行“1型平移”.(1)已知点A(﹣1,2),B(2,3),将线段AB进行“1型平移”后得到对应线段A′B′.①画出线段A′B′,并直接写出A′,B′的坐标;②四边形ABB′A′的面积为 (平方单位);(2)若点A(2﹣a,a+1),B(a+1,a+2),将线段AB进行“2型平移”后得到对应线段A′B′,当四边形ABB′A′的面积为8平方单位,试确定a的值.思路引领:(1)①根据定义平移即可;②根据平移后的图形,写出坐标即可;(2)利用割补法求四边形的面积.解:(1)①A (﹣1,2)“1型平移”后得到A '(0,1),B (2,3)“1型平移”后得到B '(3,2);②S 四边形ABB ′A ′=S △ABB '+S △AB 'A '=12×4×1+12×4×1=4,故答案为:4;(2)A (2﹣a ,a +1)“2型平移”后得到A '(4﹣a ,a ﹣1),B (a +1,a +2)“2型平移”后得到B '(a +3,a ),如图,在四边形外作矩形CDEF ,∴C (2﹣a ,a +2),D (2﹣a ,a ﹣1),E (a +3,a ﹣1),F (a +3,a +2),∴BC =2a ﹣1,AC =1,BF =2,B 'F =2,AD =2,A 'D =2,AE =2a ﹣1,BE '=1,∴CF =2a +1,CD =3,∴S 四边形ABB ′A ′=3(2a +1)−12×(2a ﹣1)×1×2−12×2×2×2=4a ,∵四边形ABB ′A ′的面积为8平方单位,∴4a =8,∴a =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坐标与图形变化,熟练掌握平面内点的坐标特点,利用割补法求四边形的面积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新定义题型18.(2022春•梁山县期末)对于实数x,y,定义新运算x*y=ax+by+1.其中a,b为常数,等式右边为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若2*5=10,4*7=28,则3*6=( )A.18B.19C.20D.21思路引领: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求出a与b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2a+5b+1=10 4a+7b+1=28,解得a=12b=−3,∴3*6=3×12+6×(﹣3)+1=19.故选:B.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2022春•万州区校级期中)把y=ax+b(其中a、b是常数,x、y是未知数)这样的方程称为“雅系二元一次方程”.当y=x时,“雅系二元一次方程y=ax+b”中x的值称为“雅系二元一次方程”的“完美值”.例如:当y=x时,“雅系二元一次方程”y=3x﹣4化为x=3x﹣4,其“完美值”为x=2.(1)x=3是“雅系二元一次方程”y=3x+m的“完美值”,求m的值;(2)类比“雅系二元一次方程”y=kx+1(k≠0,k是常数)的定义,对于一个“雅系二元一次不等式”y>kx+1(k≠0,k是常数)的“完美解集”为x>2,请求出k的值.思路引领:(1)由已知可得x=3x+m,将x=3代入即可求m;(2)假设存在,得到x=kx+1,所以(1﹣k)x=1,当k=1时,不存在“完美值”,当k≠1,k≠0时,存在“完美值”x=11−k.解:(1)由已知得:x=3x+m,把x=3代入x=3x+m得:3=9+m,∴m=﹣6;(2)若“雅系二元一次方程”y=kx+1(k≠0,k是常数)存在“完美值”,则有x=kx+1,∴(1﹣k)x=1,当k=1时,不存在“完美值”,当k≠1,k≠0时,存在“完美值”,∵y>kx+1(k≠0,k是常数),则有x>kx+1,∴(1﹣k)x>1,∵完美解集为x>2,∴x>11−k=2,解得k=0.5.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新定义;能够理解题意,将所求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是关键.20.(2022春•如皋市期中)定义:数对(x,y)经过运算φ可以得到数对(x',y'),记作φ(x,y)=(x',y'),其中x′=ax+byy′=ax−by(a,b为常数).如,当a=1,b=1时,φ(﹣2,3)=(1,﹣5).(1)当a=2,b=1时,φ(1,0)= ;(2)若φ(2,1)=(0,4),则a= ,b= ;(3)如果组成数对(x,y)的两个数x,y满足x﹣2y=0,xy≠0,且数对(x,y)经过运算φ又得到数对(x,y),求a和b的值.思路引领:(1)当a=1且b=1时,分别求出x′和y′即可得出答案;(2)根据条件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a,b的值;(3)根据对任意数对(x,y)经过运算φ又得到数对(x,y),得到ax+by=xax−by=y,,根据x﹣2y=0,得到x=2y,代入方程组即可得到答案.解:(1)当a=2,b=1时,x′=2×1+1×0=2,y′=2×1﹣1×0=2,故答案为:(2,2);(2)根据题意得:2a+b=0 2a−b=4,解得:a=1b=−2,故答案为:1,﹣2;(3)∵对任意数对(x,y)经过运算φ又得到数对(x,y),∴ax+by=x ax−by=y,∵x﹣2y=0,∴x=2y,代入方程组解得:a=34 b=1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把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是解题的关键.21.(2022春•兴化市月考)对于有理数x,y,定义新运算:x&y=ax+by,x⊗y=ax﹣by,其中a,b是常数.已知1&1=1,3⊗2=8.(1)求a,b的值;(2)若关于x,y的方程组x&y=4−mx⊗y=5m的解也满足方程x+y=5,求m的值;(3)若关于x,y的方程组a1x&b1y=c1a2x⊗b2y=c2的解为x=4y=5,求关于x,y的方程组3a1(x+y)&4b1(x−y)=5c13a2(x+y)⊗4b2(x−y)=5c2的解.思路引领:(1)根据定义新运算得出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解方程组即可;(2)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再代入方程x+y=3求解即可;(3)根据定义新运算得出相关方程组,根据方程组的解的定义,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解答即可.解:(1)由题意得a+b=13a−2b=8,解得a=2b=−1;(2)依题意得2x−y=4−m2x+5=5m,解得x=m+1y=3m−2,∵x+y=5,∴m+1+3m﹣2=5,解得m=3 2;(3)由题意得2a1+b1y=c12a2+b2y=c2的解为x=4y=5,由方程组3a1(x+y)&4b1(x−y)=5c13a2(x+y)⊗4b2(x−y)=5c2得6a1(x+y)−4b1(x−y)=5c16a2(x+y)+4b2(x−y)=5c2,整理,得2a1⋅35(x+y)−b2⋅45(x−y)=c12a2⋅35(x+y)+b2⋅45(x−y)=c2,(x+y)=4 (x−y)=5,解得x=15524y=52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定义新运算、“整体思想”等知识;熟练掌握“整体思想”,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22.(2022春•江阴市期中)对整数x、y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T(x,y)=ax y﹣by x(其中a、b是常数),如:T(2,1)=a×21﹣b×12=2a﹣b.(1)填空:T(2,﹣1)=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2)若T(3,2)=10,T(8,﹣1)=−3 4.①求a与b的值;②若T(x,1)=T(1,x),求出此时x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新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即可;(2)①由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解方程组即可;②由题意得2x﹣1=2﹣x,解方程可得x的值.解:(1)由题意得,T(2,﹣1)=a×2﹣1﹣b×(﹣1)2=12a﹣b,故答案为:12a﹣b;(2)①=10a−b=−34,解得a=2,b=1答:a的值是2,b的值是1;(3)由题意得,2x﹣1=2﹣x,解得x=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熟练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解题关键.类型四一元一次不等式中的新定义问题23.(2022•南谯区开学)定义:对于实数a,符号[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例如:[5.7]=5,[5]=5,[﹣π]=﹣4,如果[x12]=3,则x的取值范围是( )A.5≤x<7B.5<x<7C.5<x≤7D.5≤x≤7思路引领:根据题意可得:3≤x12<4,然后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得:3≤x12<4,∴6≤x+1<8,∴5≤x<7,故选:A.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数大小比较,理解定义的新运算是解题的关键.24.定义一种法则“?”如下:a?b=a(a>b)b(a≤b),例如:1?2=2,若(﹣2m﹣5)?3=3,则m的取值范围是 .思路引领:根据题中新定义的运算可得出关于m的不等式﹣2m﹣5≤3;接下来求解即可得到m的取值范围.解:∵1⊕2=2,若(﹣2m﹣5)⊕3=3,∴﹣2m﹣5≤3,解得m≥﹣4.故答案为:m≥﹣4.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解和解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不等式的解及解集的意义.25.(2022秋•临湘市期末)现定义一种新的运算:a*b=a2﹣2b,例如:3*4=32﹣2×4=1,则不等式(﹣2)*x≥0的解集为 .思路引领:直接根据题意得出不等式,进而计算得出答案.解:∵a*b=a2﹣2b,例如:3*4=32﹣2×4=1,∴不等式(﹣2)*x≥0可变形为:4﹣2x≥0,解得:x≤2.故答案为:x≤2.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正确将原式变形是解题关键.26.(2022春•舒城县校级月考)在实数范围内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运算规则为:a⊕b=2a−32(a+b),如1⊕5=2×1−32(1+5)=﹣7.(1)若x⊕4=0,则x= ;(2)解不等式x⊕6>3;(3)求不等式x⊕2>(﹣2)⊕(x+4)的负整数解.思路引领:(1)根据所给的运算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2)根据所给的运算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3)根据所给的运算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1)∵a⊕b=2a−32(a+b),∴x⊕4=2x−32(x+4)=12x−6,∵x⊕4=0,∴12x−6=0,解得x=12,故答案为:12;(2)由x ⊕6>3,可得2x −32(x +6)>3,解得x >12.(3)∵a ⊕b =2a −32(a +b ),∴x ⊕2=2x −32(x +2)=12x−3,﹣2⊕(x +4)=2×(﹣2)−32(﹣2+x +4)=﹣4+3−32x ﹣6=−32x ﹣7∵x ⊕2>(﹣2)⊕(x +4),∴12x−3>−32x ﹣7,解得x >﹣2,∴不等式的负整数解为﹣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根据所给的新运算列出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2022秋•西湖区校级月考)我们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公共解(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那么称这两个不等式互为“云不等式”,其中一个不等式是另一个不等式的“云不等式”.(1)在不等式①3x ﹣5<0,②x ≥1,③x ﹣(3x ﹣1)<﹣5④3x 12>x 中,不等式x 12−1≥x 的“云不等式”是 .(填序号)(2)若a ≠﹣2,若关于x 的不等式x +2≥a 与不等式(a +2)x <a +2互为“云不等式”,求a 的取值范围.思路引领:(1)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再根据“云不等式”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不等式x +2≥a 的取值范围,再分a +2>0和a +2<0两种情况进行讨论.解:(1)①解不等式3x ﹣5<0得,x <53;②x ≥1;③不等式的解集为:x >3;④不等式的解集为x >﹣1.解不等式x 12−1≥x 得,x ≤﹣1.∵只有不等式3x ﹣5<0的解集与不等式x 12−1≥x 有公共部分,∴不等式x12−1≥x的“云不等式”是不等式3x﹣5<0.故答案为:①;(2)不等式x+2≥a的解集为x≥a﹣2,①当a+2>0时,即a>﹣2,可得x<1,根据题意a﹣2<1,即a<3,a的取值范围为a<3;②当a+2<0时,即a<﹣2,可得x>1,此时不论a为小于﹣2的何值均符合题意.故a<3且a≠﹣2.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出不等式、根据解集判断系数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28.(2022春•永春县期中)一个四位数,记千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x,十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和为y,如果x=y,那么称这个四位数为“对称数”.(1)最大的“对称数”为 ,最小的“对称数”为 .(2)若上述定义中的x满足不等式|x+1|<4,则这样的对称数有 个.(3)一个四位的“对称数”M,它的百位数字是千位数字a的3倍,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10,且个位数字b −1≤x−22b有3个整数解,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对称数”M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题意,可以写出最小的“对称数”和最大的“对称数”;(2)根据个位数字b −1≤x−22b有3个整数解,可以求得b的值,然后根据题意,可以得到所有满足条件的“对称数”M的值.解:(1)由题意可得,最大的“对称数”是9999,最小的“对称数”为1010,故答案为:9999;1010;(2)∵|x+1|<4,1≤x≤9,x为整数,∴x=1或2,∴当x=1时,对称数有1010,1100,当x=2时,对称数有1111,1201,1021,2110,2200,2020,故定义中的x满足不等式|x+1|<4,则这样的对称数有8个,故答案为:8;(3−1≤x−22b,得b18<x≤4,∵个位数字b −1≤x−22b有3个整数解,∴1≤b18<2,解得7≤b<15,∵b为个位数字,∴b=7,8,9,∵一个四位的“对称数”M,它的百位数字是千位数字a的3倍,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之和为10,∴百位数字为3a,十位数字是10﹣b,∴a+b=3a+(10﹣b),∴a=b﹣5,∴当b=7时,a=2,此时对称数”M的值是2637,当b=8时,a=3,此时对称数”M的值是3928,当b=9时,a=4,此时百位数字3a=12不存在,舍去,由上可得,对称数”M的值是2637,392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求出M的值.29.(2022春•如东县期中)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T(x,y)=(mx+ny)(x+2y)(其中m,n 均为非零常数).例如T(1,1)=3m+2n.(1)已知T(1,﹣1)=0,T(0,2)=8.①求m,n的值;②若关于P的不等式组T(2p,2−p)>4T(4p,3−2p)≤a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2)当x2≠y2时,T(x,y)=T(y,x)对于任何有理数x,y都成立,请直接写出m,n满足的关系式.思路引领:(1)①构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②根据不等式即可解决问题;(2)利用恒等式的性质,根据关系式即可解决问题;解:(1)①由题意,得−(m−n)=0 8n=8,∴m=1 n=1;②由题意,得(2p+2−p)(2p+4−2p)>4①(4p+3−2p)(4p+6−4p)≤a②,解不等式①,得p>﹣1.解不等式②,得p≤a−18 12.∴﹣1<p≤a−18 12.∵恰好有3个整数解,∴2≤a−1812<3.∴42≤a<54.(2)由题意得:(mx+ny)(x+2y)=(my+nx)(y+2x),∴mx2+(2m+n)xy+2ny2=2nx2+(2m+n)xy+my2,∵对任意有理数x,y都成立,∴m=2n.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恒等式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0.(2022春•长沙县期末)定义:对于任意实数a,b,如果满足a+b=ab,那么称a,b互为“朋友数”,点(a,b)为“朋友点”.(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命题在括号内打“√”,假命题在括号内打“×”;①1.5与3是互为“朋友数”的; ②若点(a,b)为“朋友点”,则点(b,a)也一定为“朋友点”; ③若点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一定不是“朋友点”; ④存在与1互为“朋友数”的实数. (2)填空:若(a,3)为“朋友点”,则a= .(3)已知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个点,且它的横、纵坐标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2y=m2−92x+y=2m2+7的解,请判断点P(x,y)是否为“朋友点”?若是,请求出m的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①由1.5+3=4.5,1.5×3=4.5,可得①是真命题;②若点(a,b)为“朋友点”,则a+b=ab,有b+a=ba,可知②是真命题;③若a=b=0,则a+b=ab,故③是假命题;④设1与x互为“朋友数”,则x+1=x×1,方程无解,可知④是假命题;(2)若(a,3)为“朋友点”,则a+3=a×3,解得a=3 2;(3)由x−2y=m2−92x+y=2m2+7得:x=m2+1y=5,若P(m2+1,5)是“朋友点”,则m2+1+5=(m2+1)×5,可解得m=±12,即可得答案.解:(1)①∵1.5+3=4.5,1.5×3=4.5,∴1.5与3是互为“朋友数”的,①是真命题,故答案为:√;②若点(a,b)为“朋友点”,则a+b=ab,∴b+a=ba,∴点(b,a)也一定为“朋友点”;②是真命题,故答案为:√;③若a=b=0,则a+b=ab,∴此时(a,b)是“朋友点”,③是假命题,故答案为:×;④设1与x互为“朋友数”,则x+1=x×1,方程无解,∴不存在与1互为“朋友数”的实数,④是假命题,故答案为:×;(2)若(a,3)为“朋友点”,则a+3=a×3,解得a=3 2,故答案为:3 2;(3)当m=±12时,P(m2+1,5)是“朋友点“,理由如下:由x−2y=m2−92x+y=2m2+7得:x=m2+1y=5,∴P(m2+1,5),若P(m2+1,5)是“朋友点”,则m2+1+5=(m2+1)×5,解得m=±1 2,∴当m=±12时,P(m2+1,5)是“朋友点”题意,理解“朋友数”和“朋友点”的定义.31.(2022春•灌云县期末)新定义: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范围内,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例如:方程x﹣1=3的解为x=4,而不等式组x−1>1x−2<3的解集为2<x<5,不难发现x=4在2<x<5的范围内,所以方程x﹣1=3是不等式组x−1>1x−2<3的“相依方程”.(1)在方程①x﹣3=0;②3x+2=x;③2x﹣10=0中,不等式组x>2x≤5的“相依方程”是 ① ;(填序号)(2)若关于x的方程2x+k=6>x2x13−1的“相依方程”,求k的取值范围.思路引领:(1)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以及各方程的解,判断即可;(2)求出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方程为不等式组的“相依方程”,确定出k的范围即可.解:(1)方程①x﹣3=0,解得:x=3;②3x+2=x,解得:x=﹣1;③2x﹣10=0,解得:x=5,不等式组x>2x≤5,解得:2<x≤5,则方程①x﹣3=0是不等式组x>2x≤5的“相依方程”;故答案为:①;(2>x2x13−1,解得:﹣1<x≤1,方程2x+k=6,解得:x=6−k 2,代入得:﹣1<6−k2≤1,解得:4≤k<8.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2.(2022春•蜀山区校级期中)阅读理解:我们把|a b c d |称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 b c d |=ad ﹣bc ,例如:|2345|=2×5﹣3×4=﹣2.(1)填空:若|−12x−10.5x |=0,则x = 14 ,|213−x x |>0,则x 的取值范围 ;(2)若对于正整数m ,n 满足,1<|1n m 4|<3,求m +n 的值;(3)若对于两个非负数x ,y ,|x−1y 23|=|x −y 2−1|=k ,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思路引领:(1)根据法则得到﹣x ﹣0.5(2x ﹣1)=0、2x ﹣(3﹣x )>0,然后解得即可.(2)根据法则得到1<4﹣mn <3,解不等式求得1<mn <3,由m 、n 是正整数,则可求得m +n =3;(3)根据法则得到3(x ﹣1)﹣2y =﹣x +2y =k ,解方程组求得x ,y 的值,然后根据题意得关于k 的不等式组,解得即可.解:(1)由题意可得﹣x ﹣0.5(2x ﹣1)=0,整理可得﹣x ﹣x +0.5=0,解得x =14;由题意可得2x ﹣(3﹣x )>0,解得x >1,故答案为14,x >1;(2)由题意可得,1<4﹣mn <3,∴1<mn <3,∵m 、n 是正整数,∴m =1,n =2,或m =2,n =1,∴m +n =3;(3)由题意可得3(x ﹣1)﹣2y =﹣x +2y =k ,∴3x−2y =k +3①−x +2y =k ②,①+②得:2x =2k +3,解得:x =2k 32,将x =2k 32代入②,得:−2k 32+2y =k ,解得y=4k3 4,∵x、均为非负数,≥0≥0,解得k≥−3 4.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组,关键是看懂题目所给的运算法则,根据题意列出等式或不等式.。
专题2.5 新定义问题【典例1】小聪是一个聪明而又富有想象力的孩子.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后,他就琢磨着使用“乘方”这一数学知识,脑洞大开地定义出“有理数的除方”概念.于是规定:若干个相同有理数(均不能为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5÷5÷5,(﹣2)÷(﹣2)÷(﹣2)÷(﹣2)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小聪把5÷5÷5记作f (3,5),(﹣2)÷(﹣2)÷(﹣2)÷(﹣2)记作f (4,﹣2).(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f (4,12)= ,f (5,3)= ;(2)关于“有理数的除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f (6,3)=f (3,6); ②f (2,a )=1(a ≠0);③对于任何正整数n ,都有f (n ,﹣1)=1; ④对于任何正整数n ,都有f (2n ,a )<0(a <0).(3)小明深入思考后发现:“除方”运算能够转化成乘方运算,且结果可以写成幂的形式,请推导出“除方”的运算公式f (n ,a )(n 为正整数,a ≠0,n ≥2),要求写出推导过程将结果写成幂的形式;(结果用含a ,n 的式子表示)(4)请利用(3)问的推导公式计算:f (5,3)×f (4,13)×f (5,﹣2)×f (6,12).【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①分别计算f (6,3)和f (3,6)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 ②根据题意计算即可判断;③分为n 为偶数和奇数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即可判断; ④2n 为偶数,偶数个a 相除,结果应为正;(3)推导f (n ,a )(n 为正整数,a ≠0,n ≥2),按照题目中的做法推到即可; (4)按照上题的推导式可以将算式中的每一部分表示出来再计算. 【解题过程】解:(1)f (4,12)=12÷12÷12÷12=4,f (5,3)=3÷3÷3÷3÷3=127;故答案为:4;127.(2)①f (6,3)=3÷3÷3÷3÷3÷3=181,f (3,6)=6÷6÷6=16, ∴f (6,3)≠f (3,6),故错误;②f (2,a )=a ÷a =1(a ≠0),故正确;③对于任何正整数n ,当n 为奇数时,f (n ,﹣1)=﹣1;当n 为偶数时,f (n ,﹣1)=1.故错误;④对于任何正整数n ,2n 为偶数,所以都有f (2n ,a )>0,而不是f (2n ,a )<0(a <0),故错误; 故答案为:②.(3)公式f (n ,a )=a ÷a ÷a ÷a ÷…÷a ÷a =1÷(a n ﹣2)=(1a)n ﹣2(n 为正整数,a ≠0,n ≥2).(4)f (5,3)×f (4,13)×f (5,﹣2)×f (6,12)=127×9×(−18)×16 =−23.1.(2022•长安区模拟)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何不为零的整数a 和b ,规定a ☆b =a b ﹣b 2.如(﹣1)☆2=(﹣1)2﹣22=﹣3,则(﹣2)☆(﹣1)的值为( ) A .﹣3B .1C .32D .−322.(2023秋•东港区期末)已知a 、b 皆为正有理数,定义运算符号为※:当a >b 时,a ※b =2a ;当a <b 时,a ※b =2b ﹣a ,则3※2﹣(﹣2※3)等于( ) A .﹣2B .5C .﹣6D .103.(2022•武威模拟)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都有a *b =b 3﹣1,则12*[3*(﹣1)]的值为( ) A .﹣1B .﹣9C .−12D .04.(2023秋•洪山区期末)定义:如果a 4=N (a >0,且a ≠1),那么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x =log a N .例如:因为72=49,所以log 749=2;因为53=125,所以log 5125=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①log 66=36;②log 381=4;③若log 4(a +14)=4,则a =50;④log 2128=log 216+log 28; A .4B .3C .2D .15.(2023秋•顺城区期末)观察下列两个等式:1−23=2×1×23−1,2−35=2×2×35−1,给出定义如下:我们称使等式a ﹣b =2ab ﹣1成立的一对有理数a ,b 为“同心有理数对”,记为(a ,b ),如:数对(1,23),(2,35)都是“同心有理数对”下列数对是“同心有理数对”的是( )A .(﹣3,47)B .(4,49)C .(﹣5,611) D .(6,713)6.(2023秋•旌阳区期末)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 的“F ”运算:①当n 为奇数时,结果为3n +5;②当n 为偶数时,结果为n 2k;(其中k 是使n2k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可以重复进行,例如,取n =26.则:若n =49,则第2021次“F ”运算的结果是( ) A .68B .78C .88D .987.(2023秋•大连月考)我们对任意四个有理数a ,b ,c ,d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abcd|=ad ﹣bc .则|−4−231|的值为 .8.(2023秋•郧西县月考)我们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图表示a ﹣b +c ,图形表示﹣x +y ﹣z ,则+的值为 .9.(2023秋•青浦区期中)若定义新的运算符号“*”为a *b =a+1b ,则(13*12)*2= . 10.(2023秋•西城区校级期中)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当a ≤b 时,都有a △b =a 2b ;当a >b 时,都有a △b =ab 2,那么,2△6= ;(−23)△(−3)= .11.(2023秋•绵阳期中)定义一种新的运算:x ⨂y ={x 2−2y ,x >y1,x =y−2xy ,x <y,例如2⨂1=22﹣2×1=2,2⨂3=﹣2×2×3=﹣12,1⨂1=1.计算:[(﹣3)⨂(﹣1)]+[4⨂(﹣2)]﹣(2021⨂2021)= .12.(2023•越秀区校级开学)定义两种新运算,观察下列式子:(1)x Θy =4x +y ,例如,1Θ3=4×1+3=7;3Θ(﹣1)=4×3+(﹣1)=11; (2)[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2.2]=2;[﹣3.24]=﹣4; 根据以上规则,计算[1Θ(−12)]+[(−2)Θ194]= .13.(2023秋•西城区校级期中)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 a+b+|a−b|2.(1)计算:(﹣6)☆5=.(2)从﹣9,﹣8,﹣7,﹣6,﹣5,﹣4,﹣3,﹣2,﹣1,0,1,2,3,4,5,6,7,8,9中任选两个有理数做a,b(a≠b)的值,并计算a☆b,那么所有运算结果中的最大值是.14.(2023秋•封丘县期末)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b=|a+b|﹣|a ﹣b|.如3⨂5=|3+5|﹣|3﹣5|=8﹣2=6.(1)计算3⨂(﹣5)的值.(2)若(a+2)2+|b﹣1|=0,求a⨂b.15.(2023秋•茂名期中)已知a、b均为有理数,现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a⨂b=a2+ab ﹣5,例如1⨂1=12+1×1﹣5.求:(1)(﹣3)⨂6的值;(2)[2⨂(−32)]﹣[(﹣5)⨂9]的值.16.(2023秋•沁阳市期中)同学们刚学完有理数相关运算后,老师又定义了一种新的“※(加乘)”运算,以下算式就是按照“※(加乘)”运算法则进行的运算:(+3)※(+4)=+7;(﹣6)※(﹣3)=+9;(+4)※(﹣3)=﹣7;(﹣1)※(+1)=﹣2;0※(+8)=+8;(﹣9)※0=+9;0※0=0.(1)综合以上情形,有如下有理数“※(加乘)”运算法则:两数进行“※(加乘)”运算,同号,异号,并把绝对值;特别地,一个数与0进行“※(加乘)”运算,都得.(2)计算:(﹣7)※(﹣4)=.(3)若(1﹣a)※(b﹣3)=0.计算:1a×b +1(a+2)×(b+2)+1(a+4)×(b+4)+1(a+6)×(b+6)+1(a+8)×(b+8)的值.17.(2023秋•晋江市期中)给出如下定义:如果两个不相等的有理数a ,b 满足等式a ﹣b =ab .那么称a ,b 是“关联有理数对”,记作(a ,b ).如:因为3−34=124−34=94,3×34=94.所以数对(3,34)是“关联有理数对”.(1)在数对①(1,12)、②(﹣1,0)、③(52,57)中,是“关联有理数对”的是 (只填序号);(2)若(m ,n )是“关联有理数对”,则(﹣m ,﹣n ) “关联有理数对”(填“是”或“不是”);(3)如果两个有理数是一对“关联有理数对”,其中一个有理数是5,求另一个有理数.18.(2022春•邗江区校级期中)阅读材料:如果10b =n ,那么b 为n 的“劳格数”,记为b =d (n ).由定义可知:10b =n 与b =d (n )表示b 、n 两个量之间的同一关系.如:102=100,则d (100)=2. 理解运用:(1)根据“劳格数”的定义,填空:d (10﹣3)= ,d (1)= ;(2)“劳格数”有如下运算性质:若m 、n 为正数,则d (mn )=d (m )+d (n ),d (mn )=d (m )﹣d (n );根据运算性质,填空:d(a 3)d(a)= ;(a 为正数)(3)若d (2)=0.3010,计算:d (4)、d (5);(4)若d (2)=2m +n ,d (4)=3m +2n +p ,d (8)=6m +2n +p ,请证明m =n =p .19.(2022春•衡阳县期末)定义:对于确定位置的三个数:a ,b ,c ,计算a ﹣b ,a−c 2,b−c 3,将这三个数的最小值称为a ,b ,c 的“分差”,例如,对于1,﹣2,3,因为1﹣(﹣2)=3,1−32=−1,−2−33=−53,所以1,﹣2,3的“分差”为−53.(1)﹣2,﹣4,1的“分差”为 ;(2)调整“﹣2,﹣4,1”这三个数的位置,得到不同的“分差”,那么这些不同“分差”中的最大值是 ;(3)调整﹣1,6,x 这三个数的位置,得到不同的“分差”,若其中的一个“分差”为2,求x 的值.20.(2022春•房山区期中)现将偶数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分成个数相同的两排,需满足第一排中的数越来越大,第二排中的数越来越小.例如,轩轩将“1,2,3,4”进行如下分组:第一列第二列第一排 1 2第二排4 3然后把每列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进行相加,定义为该分组方式的“M值”.例如,以上分组方式的“M值”为M=|1﹣4|+|2﹣3|=4.(1)另写出“1,2,3,4”的一种分组方式,并计算相应的“M值”;(2)将4个自然数“a,6,7,8”按照题目要求分为两排,使其“M值”为6,则a的值为.(3)已知有理数c,d满足c+d=2,且c<d.将6个有理数“c,d,﹣5,﹣2,2,4”按照题目要求分为两排,使其“M值”为18,求d的值.。
七年级新定义知识点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教材发生了不少变化。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将面临新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将给他们的学习带来新的挑战。
下面,本文将重点介绍七年级新定义的知识点。
1. 自然数自然数又称为正整数,是指从1开始的整数。
七年级的学生需要明确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和定义,以及自然数的相关性质,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此外,七年级的学生还需要了解自然数的历史和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自然数的知识。
2. 整数整数是指包括自然数、0和负整数在内的集合。
在实际问题中,经常会涉及到负数的概念,因此七年级的学生需要深刻理解整数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能够运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分数分数是指一个整体被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分数。
七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分数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分数的基本操作、分数的化简、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等等。
4. 小数小数是指有小数点的数,例如3.14、0.25。
小数的概念有助于七年级的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如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化简、小数的大小关系等。
5. 代数式代数式是指由数和代数对象(如未知数、方程式)以及加减乘除、指数、括号等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
七年级的学生需要了解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代数式与实数间的关系,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应用代数式解决问题。
6.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指有形的图形,如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四边形等,七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几何图形的种类、对称性、相似性、等比例分割等。
7. 初中数学语言初中数学语言是指数学中常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如倍数、单位、比例、正方形、等等。
学生需要完全理解这些语言的含义,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推导数学问题。
总之,以上七个知识点是七年级新定义的知识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这些知识点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都有重要的意义。
初一数学新定义运算方法
初一数学新定义运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正确理解新定义的算式含义,然后严格按照新定义的计算程序,将数值代入,转化为常规的四则运算算式进行计算。
2. 新定义的算式中有括号的,需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 注意运算的顺序,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4. 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5.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符号,如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
总的来说,初一数学新定义运算方法主要是对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需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多加练习,逐步掌握。
2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可以将x,y的系数和相应的常数项排成一个x+3y=36,数表⎧x=a,1336⎪⎭01b⎪⎭,求得的一次方程组的解⎨用数表可表示为y=b⎧T(4p,3-2p)≤a-2七年级新定义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a,b),若点P′的坐标为(a+kb,ka+b)(其中k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的“k属派生点”.例如:P(1,4)的“2属派生点”为P′(1+2×4,2×1+4),即P′(9,6).(1)点P(-1,6)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2)若点P的“3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6,),则点P的坐标;(3)若点P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P的“k属派生点”为P′点,且线段P P′的长度为线段OP长度的2倍,求K的值。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填空:⎧4x+3y=54,⎩⎛4354⎫⎛10a⎫⎝⎩⎝表达解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如下,请补全其中的空白:.用数表可以简化从而得到该方程组的解为⎨x=⎩y=,.3.对x,y定义一种新运算T,规定:T(x,y)=(mx+ny)(x+2y)(其中m,n均为非零常数).例如:T(1,1)=3m+3n.(1)已知T(1,1)=0,T(0,2)=8.①求m,n的值;⎧T(2p,-p)>4,②若关于p的不等式组⎨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2)当x2≠y2时,T(x,y)=T(y,x)对任意有理数x,y都成立,请直接写出m,n满足的关系式.4.一般情况下a b a+b+=不成立,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a=b=0.我们363+6a b a+b称使得+=成立的一对数a,b为“相伴数对”,记为(a,b).363+6(1)若(1,b)是“相伴数对”,求b的值;(2)写出一个“相伴数对”(a,b),其中a≠0,且a≠1;(3)若(m,n)是“相伴数对”,求代数式m-27n-[4m-2(3n-5)]的值. 45.阅读理解:善于思考的小聪在解方程组时,发现方程组①和②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他的解法如下:解:将方程②变形为:2x﹣3y﹣2y=5③.把方程①代入方程③得:3﹣2y=5,解得y=﹣1.把y=﹣1代入方程①得x=0.∴原方程组的解为.小聪的这种解法叫“整体换元”法.请用“整体换元”法完成下列问题:(1)解方程组:;①把方程①代入方程②,则方程②变为;②原方程组的解为.(2)解方程组:.- 2 3x - 1>-x + 2⎪ x - <1,(3)若方程 3 - x = 2 x , 3 + x = 2 x + ⎪ 都是关于 x 的不等式组 ⎨ 的关联6 .对于有理数 a ,b ,定义 min {a ,b }的含义为:当 a ≥b 时,min {a ,b }=b ;当 a <b时,min {a ,b }=a .例如:min {1,-2}=-2,min {-3 , 3}=-3.(1)min {-1,}=;(2)求 min{x 2+1,0};(3)已知 min{-2k +5,-1}=-1,求 k 的取值范围;(4)已知 min{ 5, 2m - 4n - m 2 - n 2 }=5.直接写出 m ,n 的值7.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1 ) 在 方 程 ① 3 x - 1 = 0 , ② 2x + 1 = 0 , ③ x - (3x + 1) = -5 中 , 不 等 式 组3⎧- x + 2>x - 5,⎨的关联方程是 ;(填序号)⎩⎧ 1 (2)若不等式组 ⎨ 2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 ⎪⎩1 + x >-3x + 2是;(写出一个即可)⎛ 1 ⎫ ⎧ x <2x - m , ⎝ 2 ⎭ ⎩ x - 2≤m方程,直接写出 m 的取值范围.。
初一数学新定义题型稿子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一数学里超有趣的新定义题型。
你知道吗,这些新定义题型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等着咱们去挖掘。
比如说,老师出了个这样的题:“对于给定的两个数 a 和b,定义一种新运算‘’,使得 ab = a + 2b ,若 3x = 15 ,求 x 的值。
” 刚看到的时候是不是有点懵?别慌,咱们慢慢分析。
按照这个新定义,3x 就等于 3 + 2x 呀,然后 3 + 2x = 15 ,这不就是一个简单的方程嘛!解出来 x = 6 ,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还有那种关于图形的新定义。
比如说定义一个新的三角形,它的边长有特殊的计算方式。
这时候就得开动咱们聪明的小脑袋,仔细琢磨新规则,然后找出解题的关键。
每次做这种新定义题型,就好像在探索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充满了惊喜和挑战。
有时候可能会被难住,但只要不放弃,多想想,多试试,总会找到答案的。
所以呀,小伙伴们别害怕新定义题型,它们其实是在帮助咱们变得更聪明,更厉害呢!加油,一起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吧!稿子二:哈喽呀,初一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好好唠唠初一数学的新定义题型。
新定义题型啊,就像是数学王国里突然冒出来的小精灵,调皮得很,专门来考验咱们的智慧。
比如说,有个新定义是这样的:“设 a、b 是两个有理数,若存在一个整数 c ,使得 b = a + c ,则称 a 和 b 是‘相邻的’。
” 然后题目就来了,让咱们判断 3 和 5 是不是相邻的。
这就得琢磨琢磨这个新定义啦。
3 + 2 = 5 ,2 是整数,所以 3 和 5 是相邻的。
是不是还挺好玩的?有时候新定义会和数轴结合起来,哎呀,那可就要更小心啦。
得看清数轴上的点,再根据新规则去判断。
不过别怕,虽然新定义题型一开始可能会让咱们有点头疼,但这也是锻炼咱们思维的好机会呀。
多做几道题,就会发现其实也没那么难,反而还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呢。
而且呀,当咱们成功解决一道新定义题型的时候,那种快乐简直无与伦比,就好像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小伙伴们,让我们鼓起勇气,勇敢地面对这些新定义题型,把它们统统拿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七年级期末数学分类汇编——新定义1.(2023秋•海淀区期末)在数轴上,把原点记作点O,点A和点B分别表示的数为a,b(a>b),我们称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ab为线段AB的相关方程,将方程ax+b=ab的解记为x=c,c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C,若点C在线段AB上,则称线段AB为美好线段,C为线段AB的美好点.(1)若a=2,b=﹣1,则线段AB的相关方程为;线段AB是否是美好线段:(填“是”或“否”);(2)已知a=0.5,若线段AB的美好点恰好是线段AB的中点,求点C表示的数;(3)已知数组,,…,0.,,,…,,一共有4047个数,数组N:﹣10,﹣1,0,1,2,3,4,5,6,7,一共有10个数.有理数a是数组M中的一个数,有理数b是数组N中的一个数,若线段AB为美好线段,且线段AB的美好点在数轴的正半轴上,则这样的美好点一共有个.2.(2023秋•西城区期末)已知∠MON=60°,对于射线OP,将的值定义为射线OP关于∠MON的特征值,记为r OP,即,其中0°<∠MOP≤180°,0°<∠NOP≤180°.特别地,当射线OP与射线OM或ON重合时,r OP=1(1)已知∠MOA=45°,则r OA的值是;(2)若r OB=2,求∠MOB的大小;(3)已知∠SOT=120°,∠SOT的平分线为OK,射线OC位于∠SOT内部或边上,将射线OC关于∠MON的所有可能的特征值r OC的最小值记为r m,当∠SOT在平面内运动时,直接写出r m的最大值及此时∠MOK的大小.3.(2023秋•东城区期末)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沿数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1,再把点P1表示的数乘以n,所得数对应的点为P2.若mn=k(m,n是正整数),则称点P2为点P的“k倍关联点”.已知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2,点N表示的数为﹣3.例如,当m=1,n=2时,若点A表示的数为﹣4,则它的“2倍关联点”对应点A2表示的数为﹣6.(1)当m=1,n=2时,已知点B的“2倍关联点”是点B2,若点B2表示的数是4,则点B表示的数为;(2)已知点C在点M右侧,点C的“6倍关联点”C2表示的数为11,则点C表示的数为;(3)若点P从M点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移动,同时点Q从N点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移动,且在任何一个时刻,点P始终为点Q的“k倍关联点”,直接写出k的值.4.(2023秋•朝阳区期末)对于数轴上的两条线段,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条线段的中点恰好是另一条线段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称这两条线段互为友好线段.(1)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4,点B表示的数为2,点C1表示的数为﹣,点C2表示的数为﹣2,点C3表示的数为4,在线段BC1,BC2,BC3中,与线段AB互为友好线段的是;(2)在数轴上,点A,B,C,D表示的数分别为x,﹣2﹣x,,且A,B不重合.若线段AB,CD互为友好线段,直接写出x的值.5.(2023秋•丰台区期末)数轴上有四个点P,Q,M,N.我们规定: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记为d,点P与点M或点N中某一个点的距离记为d1,点Q与点M或点N中另一个点的距离记为d2,若满足d =d1﹣d2,则称P和Q是M,N的“伴随点对”.例如:点P,Q,M,N分别表示的数为8,9,4,2.此时,PQ=1,PM=4,PN=6,QM=5,QN=7,其中存在PQ=PN﹣QM=1,满足d=d1﹣d2,则称P和Q是M,N的“伴随点对”.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的数为﹣2,4.(1)若点C1和D1分别表示的数为10和1,点C2和D2分别表示的数为3和﹣6,点C3和D3分别表示的数为﹣6和﹣9,则在①C1和D1,②C2和D2,③C3和D3中,是A,B的“伴随点对”的是(填序号即可);(2)若点C表示的数为1,点D表示的数为m,且C和D是A,B的“伴随点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3)若点C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同时点D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左运动,当点D到达点A时,点C和点D同时停止运动.设点D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C和D是A,B的“作随点对”时,直接写出t的值.6.(2023秋•石景山区期末)对于点M,N,给出如下定义:在直线MN上,若存在点P,使得MP=kNP (k>0),则称点P是“点M到点N的k倍分点”.例如:如图,点Q1,Q2,Q3在同一条直线上,Q1Q2=3,Q2Q3=6,则点Q1是点Q2到点Q3的倍分点,点Q1是点Q3到点Q2的3倍分点.已知:在数轴上,点A,B,C分别表示﹣4,﹣2,2.(1)点B是点A到点C的倍分点,点C是点B到点A的倍分点;(2)点B到点C的3倍分点表示的数是;(3)点D表示的数是x,线段BC上存在点A到点D的4倍分点,写出x的取值范围.7.(2023秋•通州区期末)已知有理数x、y满足方程3x﹣y=5①,2x+3y=7②,求x﹣4y和7x+5y的值.通过读题小凯发现题目中给出的方程是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我们没有学习过,求值的代数式也有两个未知数.小凯观察发现如果方程①,方程②的左侧对应着相减,即:(3x﹣y)﹣(2x+3y)化简后恰好出现代数式x﹣4y,方程①的左侧与方程②的左侧的2倍相加,即:(3x﹣y)+2(2x+3y)化简后恰好出现代数式7x+5y,依据所学知识可得:(3x﹣y)﹣(2x+3y)=5﹣7=﹣2;(3x﹣y)+2(2x+3y)=5+2×7=19.因此,小凯求出:x﹣4y=﹣2,7x+5y=19.请你按照小凯思路解决下列问题:(1)如果4x+3y=15,x+2y=10,那么x+y=,2x﹣y=;(2)小凯为班集体购买活动奖品,第一次他购买了15支铅笔、5块橡皮、4本日记本共花了75元,第二次他购买了29支铅笔、9块橡皮、7本日记本共花了140元,第三次老师让小凯购买6支铅笔、6块橡皮、6本日记本共需要多少元?(3)对于有理数x、y,我们定义一个新运算:x*y=ax+by+c,等式右边是我们学习过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其中a、b、c是常数,x,y是未知数.如果3*5=15,4*7=28,计算1*1的值.8.(2023秋•大兴区期末)点A,B,C在数轴上,对于线段AB和线段AB外一点C给出如下定义:若点C与线段AB上的点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AB,则称点C是线段AB的“半关联点”.(1)如图,点A表示的数是1,点B表示的数是2,点D,E,F在数轴上,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3,5,则在点D,E,F中,线段AB的“半关联点”是;(2)若点A表示的数是1,点B表示的数是2,且点C是线段AB的“半关联点”,则点C表示的数c 的取值范围是;(3)若点A表示的数是1,如点C表示的数是﹣1,点C是线段AB的“半关联点”,点B表示的数b 的取值范围是.9.(2023秋•顺义区期末)数轴上有M,N,P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它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3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它两个点的“三倍点”.例如,数轴上点M,N,P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4,5,此时点N是点M,P的“三倍点”.(1)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2,下列各数1,4,6,8所对应的点分别是C1,C2,C3,C4,其中是点A,B的“三倍点”的是;(2)点D表示的数是﹣10,点E表示的数是14,F为数轴上一个动点,若点F是点D,E的“三倍点”,求点F表示的数.10.(2023秋•门头沟区期末)已知数轴上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且b=a+2,点P在线段AB上,点M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m.我们规定:点M到点P的距离的最小值为点M到线段AB的“到达距离”.(1)如图1,当点M与数轴上原点重合时,①如果a=﹣3,那么点M到线段AB的“到达距离”是;②如果点M到线段AB的“到达距离”是2,那么a=;(2)当点A对应的数a在﹣2~3之间(包含﹣2,3)时,如果点M到线段AB的“到达距离”始终大于3,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11.(2023秋•昌平区期末)对于数轴上不同的三个点M,N,P,若满足PM=kPN+b(k≠0),则称点P 是点M关于点N的“隔序点”,其中“k是隔序系数”“b是隔序常数”.例如,如图,在数轴上,点M,N表示的数分别是﹣3,1,当“隔序常数b=0”时,原点O是点M关于点N的“隔序点”,可知“隔序系数k=3”,原点O也是点N关于点M的“隔序点”,可知“隔序系数”.在数轴上已知点A表示的数是﹣4,点B表示的数是3,(1)若点C在线段AB上,点C是点A关于B的“隔序点”,k=2,b=1时,点C表示的数是;(2)若点C在数轴上,OC=16,点C是点B关于A的“隔序点”,隔序常数b=﹣1,求k的值;(3)在A,B,C三点中,点C表示的数是m,点C是另一点关于第三个点的“隔序点”,若k和b满足|b﹣1|+|b﹣3|=k,当k取最小值时,b取最大值时,直接写出m的值.12.(2023秋•房山区期末)定义: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如果点C到A、B两个点的距离成三倍,则称点C是(A,B)的“三倍关联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5,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 的距离是6,点C到点B的距离是到点A距离的3倍,那么称点C是(A,B)的“三倍关联点”.(1)如图2,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2,点C1,C2分别表示数0,1,则两个点中是(A,B)的“三倍关联点”的是.(2)如图3,点A表示的数是﹣5,点B表示的数是3,点C是数轴上一动点,当其恰好是(A,B)的“三倍关联点”时,求C点表示的数.(3)点B表示的数是3,点A表示的数是x(x<3),点C表示的数的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2,若点C是(A,B)的“三倍关联点”,则x的最小值为,x的最大值为.13.(2023秋•延庆区期末)对于数轴上三个不同的点A,B,C,给出如下定义:在线段AB,BC,CA中,若其中有两条线段相等,则称A,B,C三点是“均衡点”.(1)点A表示的数是﹣2,点B表示的数是1,点C表示的数是3,①A,B,C三点(填“是”或“不是”)“均衡点”;②点M表示的数是m,且B,C,M三点是“均衡点”,则m=;(2)点D表示的数是x,点E表示的数是n,线段EF=a(a为正整数),线段DE=b,若D,E,F三点是“均衡点”,且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x=4b的解为整数,求n的最小值.。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新定义问题专题一、考什么?考点1.新定义问题例1.设a、b都表示有理数,规定一种新运算“Δ”:当a≥b时,aΔb=b2;当a<b时,aΔb=2a.例如:1Δ2=2×1=2;3Δ(-2)=(-2)2=4.(1)(-3)Δ(-4)=;(2)求(2Δ3)Δ(-5);(3)若有理数x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求(1Δx)Δx-(3Δx).例2.【定义新知】在数轴上,点M和点N分别表示数x1和x2,可以用绝对值表示点M、N两点间的距离d (M,N),即d (M,N)=|x1-x2|.【初步应用】(1)在数轴上,点A、B、C分别表示数-1、2、x,解答下列问题:①d (A,B)=;②若d(A,C)=2,则x的值为;③若d(A,C)+d(B,C)=d(A,B),且x为整数,则x的取值有个.【综合应用】(2)在数轴上,点D、E、F分别表示数-2、4、6.动点P沿数轴从点D开始运动,到达F点后立刻返回,再回到D点时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点P的运动速度始终保持每秒2个单位长度.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t=时,d(D,P)=3;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d(E,P).考点2.探究性问题例3.有一条长度为a的线段.(1)如图①,以该线段为直径画一个圆,该圆的周长C1=;如图②,分别以该线段的一半为直径画两个圆,这两个圆的周长的和.C2=.(都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结果保留π)(2)如图③,在该线段上任取一点,再分别以两条小线段为直径画两个圆,这两个圆的周长的和.为C3,探索C1和C3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④,当a=10时,以该线段为直径画一个大圆,再在大圆内画若干小圆,这些小圆的直径都和大圆的直径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小圆的直径的和等于大圆的直径,那么图中所有圆...的周长的和.为.(结果保留π)二、还可以这样考1.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的倒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平方为1.44的数是 .绝对值为1.44的数是 .2.下列说法:①0是自然数,其意义仅表示没有:②有理数可以用无限不循环小数表示;③分数是有理数;④无理数无法用数轴上的点表示;⑤两个有理致相加,其和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⑥两个无理数相加的结果只可能是无理数.其中正确的(填写序号)3.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各式的符号为负的是(填写序号)① a ;②-a ;③b ;④-b ;⑤﹣a +b;⑥﹣ab;⑦﹣a 2b ;⑧|2a ﹣b |4.若有理数a 满足=﹣1时,那么a 0(填写<、≤、=、>或≥);若有理数a ,b 为相反数,则a b = 5.直接写出结果: ①若n 为正整数,则(﹣1)2n +(﹣1)2n +1= .②(10﹣11)×(11﹣12)×…×(45﹣46)= ; ③(﹣0.125)2015×82016= .6.若a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最小的正整数,则a +b +c = .7.下图是计算机计算程序,若开始输入x =﹣2,则最后输出的结果是 .8.如果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用符号表示为,。
初中数学中的“新定义”问题,通常是指定义了一些初中数学中未涉及的新概念、新运算或新符号,要求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理解,并运用这些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或迁移。
这类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具体来说,初中数学中的“新定义”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定义新运算:例如绝对值运算、取整运算、取余运算和阶乘运算等。
定义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新知识”:例如将一些能与初中知识相衔接的高中数学知识,通过阅读材料呈现给初中学生,让他们将这些新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猜想、迁移来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定义新概念:例如将某个特征的图形或运算方式、代数式等数学元素赋予一个新的名字,形成新的概念。
解决这类问题时,学生需要将新定义的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新定义进行运算和推理。
七年级数学新定义知识点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实质在于通过符号、公式、等式等形式来表达和解决问题。
数学的核心是定义,因为定义是数学语言的基础,不同的定义会引导我们不同的思考方向和解题方法。
近年来,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概念和定义已经被引入,这些新定义涉及到数学的各个方面,且都是七年级数学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一、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正数、负数和零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但其定义却不止这样。
正数是大于零的实数,负数是小于零的实数,而零是没有方向的数。
这些定义看似简单,但却有着重要的数学意义。
掌握好这些定义便于理解数轴、绝对值以及加减法运算等概念。
二、比例的定义比例是指两个同类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等比例是指两个同类量在变化时维持原来的比例关系。
在数学中,比例的定义十分重要,它涉及到许多概念和定理,如比例的四重性质、比例的若干简单推论以及相似三角形等。
因此,在七年级数学中学习比例是必要的。
三、平方与平方根的定义平方是数的自乘,平方根是指数的正平方根。
平方和平方根是数学中常见的概念,学习它们可被应用于搞荷兰十字绣或者其他的工艺品。
在数学中,平方的定义涉及到乘法法则,而平方根的定义则涉及到开方,方程及不等式等。
四、二次根式的定义二次根式也是平方根的一个重要应用之一,是七年级数学中非常必需的定义。
二次根式是指较普遍的形如√a或者√a+b的形式。
在学习二次根式时,我们会涉及到二次根式的化简、互质因素、同类项的添加、减法的重音,以及如何解决代数方程中二次根式的问题。
五、函数的定义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运算,一种映射关系。
它将一个自变量的值域映射到一个因变量的值域,从而得到一个新的函数值。
在学习函数时,我们会涉及到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单调性以及函数的分段等定义,都是七年级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知识点。
总之,以上五个知识点都是七年级数学的新定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理解它们的数学意义,建立起正确的数学基础,把理论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家。
期末新定义题型复习(解析版)类型一有理数中的新定义1.(2022秋•尤溪县)七年级小莉同学在学习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后,对运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借助有理数的运算,定义了一种新运算“⊕”,规则如下:a⊕b=ab+2a.则(−3)⊕(−4⊕12)=()A.﹣13B.6C.24D.30思路引领:根据新定义先计算−4⊕12,再计算(﹣3)⊕(﹣10)即可求解.解:由题意得:(−3)⊕(−4⊕12)=(﹣3)⊕[﹣4×12+2×(﹣4)]=(﹣3)⊕(﹣2﹣8)=(﹣3)⊕(﹣10)=﹣3×(﹣10)+2×(﹣3)=30﹣6=24.故选:C.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2.(2022秋•新吴区期中)现定义新运算“※”,对任意有理数a、b,规定a※b=a b﹣ab,则﹣1※2022的值()A.2023B.2022C.﹣2023D.﹣2021思路引领:根据新运算得出﹣1※2022=﹣(12022﹣1×2022),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1※2022=(﹣1)2022﹣(﹣1)×2022=1+2022=2023,故选:A.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正确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3.(2022秋•海陵区校级期中)定义一种对正整数n的“F”运算:①当n为奇数时,结果为3n+5;②当n为偶数时,结果为n2k (其中k是使n2k为奇数的正整数),并且运算可以重复进行,例如,取n=26,则:若n=49,则第2022次“F运算”的结果是()A.31B.49C.62D.98思路引领:根据运行的框图依次计算,发现其运算结果的循环规律:6次一循环,再计算求解即可.解:本题提供的“F运算”,需要对正整数n分情况(奇数、偶数)循环计算,由于n=49为奇数应先进行F①运算,即3×49+5=152(偶数),需再进行F②运算,即152÷23=19(奇数),再进行F①运算,得到3×19+5=62(偶数),再进行F②运算,即62÷21=31(奇数),再进行F①运算,得到3×31+5=98(偶数),再进行F②运算,即98÷21=49,再进行F①运算,得到3×49+5=152(偶数),…,即第1次运算结果为152,…,第4次运算结果为31,第5次运算结果为98,…,可以发现第6次运算结果为49,第7次运算结果为152,则6次一循环,2022÷6=337,则第2022次“F运算”的结果是49.故选:B.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和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经过运算发现其数字的变化规律.4.(2022秋•越秀区校级月考)已知a、b皆为有理数,定义运算符号为※:当a>b时,a ※b=2a;当a<b时,a※b=2b﹣a,则3※2﹣[(﹣2)※3]等于()A.﹣2B.5C.﹣6D.10思路引领: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3※2=2×3=6,(﹣2)※3=2×3﹣(﹣2)=6+2=8,则原式=6﹣8=﹣2.故选:A.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5.(2022秋•靖江市校级月考)对于有理数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定a ⊙b =|a +b |+|a ﹣b |,则(﹣2)⊙3的值是( ) A .6B .5C .4D .2思路引领: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 原式=|﹣2+3|+|﹣2﹣3| =1+5 =6. 故选:A .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6.(2022秋•鄞州区校级期中)正整数中各位数字的立方和与其本身相等的数称为“水仙花数”.例如153,13+53+33=153,因此“153”为“水仙花数”,则下列各数中:①370,②371,③407,④502,“水仙花数”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思路引领:根据正整数中各位数字的立方和与其本身相等的数称为“水仙花数”,分别判断得出答案即可. 解:①∵33+73+03=370,∴370为“水仙花数”,故此选项正确; ②∵33+73+13=371,∴371为“水仙花数”,故此选项正确; ③∵43+03+73=407,∴407为“水仙花数”,故此选项正确; ④∵53+03+23≠502,∴546不是“水仙花数”,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总结提升: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乘方以及新定义,根据“水仙花数”的定义得出是解题关键.7.(2022秋•江阴市期中)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满足a *b ={2a −b ,a ≥b a −2b ,a <b .如5*3=2×5﹣3=7,12*1=12−2×1=−32,若x *3=5,则有理数x 的值为( ) A .4 B .11 C .4或11 D .1或11思路引领:分x ≥3与x <3两种情况求解. 解:当x ≥3,则x *3=2x ﹣3=5,x =4; 当x <3,则x *3=x ﹣2×3=5,x =11,但11>3,这与x<3矛盾,所以此种情况舍去.即:若x*3=5,则有理数x的值为4,故选:A.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目所给的定义中包含的运算及运算顺序.类型二整式加减中的新定义8.(2022秋•黄浦区期中)定义:对于一个数x,我们把[x]称作x的相伴数;若x≥0,则[x]=x﹣1;若x<0,则[x]=x+1.例[32]=12,[﹣2]=﹣1;已知当a>0,b<0时有[a]=[b]+1,则代数式(b﹣a)3﹣3a+3b的值为.思路引领:根据定义的新运算可得a﹣1=b+1+1,从而可得a﹣b=3,然后利用整体的思想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当a>0,b<0时,[a]=[b]+1,∴a﹣1=b+1+1,∴a﹣b=3,∴(b﹣a)3﹣3a+3b=﹣(a﹣b)3﹣3(a﹣b)=﹣33﹣3×3=﹣27﹣9=﹣36,故答案为:﹣3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求代数式值中的整体思想是解题的关键.9.(2022秋•浦东新区期中)定义a﹣b=0,则称a、b互容,若2x2﹣2与x+4互容,则6x2﹣3x﹣9=.思路引领:先根据新定义求出2x2﹣x=6,再把6x2﹣3x﹣9化为3(2x2﹣x)﹣9的形式,整体代入计算即可.解:∵2x2﹣2与x+4互容,∴2x2﹣2﹣(x+4)=0,∴2x2﹣x=6,∴6x2﹣3x﹣9=3(2x2﹣x)﹣9=3×6﹣9=9,故答案为: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掌握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把(2x2﹣x)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10.(2022秋•涪城区期中)定义如下运算程序,则输入a=4,b=﹣2时,输出的结果为.思路引领:由程序框图将a=4,b=﹣2代入a+b计算可得答案.解:∵a=4,b=﹣2,a>b,∴输出结果为代入a+b=4+(﹣2)=2.故答案为: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代数式的求值与有理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2022•三水区校级三模)定义:若a﹣b=0,则称a与b互为平衡数,若2x2﹣2与x+4互为平衡数,则代数式6x2﹣3x﹣9=.思路引领:根据题意,2x2﹣2与x+4互为平衡数,得2x2﹣2﹣x﹣4=0,得到2x2﹣x=6,即可求出答案.解:∵2x2﹣2与x+4互为平衡数,∴2x2﹣2﹣x﹣4=0,∴2x2﹣x=6,∴6x2﹣3x=18,∴6x2﹣3x﹣9=18﹣9=9.故答案为:9.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12.(2022秋•古田县期中)(1)先化简,后求值:−13x−2(x−13y2)+(−23x+13y2):(其中x=﹣2,y=2 3).(2)定义一种新运算:观察下列各式:1*2=1×3+2=5,4*(﹣2)=4×3﹣2=10,3*4=3×3+4=13,6*(﹣1)=6×3﹣1=17.①请你想想:a*b=;②若a≠b,那么a*b b*a(填“=”或“≠”);③先化简,再求值:(a﹣b)*(a+2b),其中a=1,b=﹣7.思路引领:(1)先利用去括号的法则去掉括号后,合并同类项,再将x,y值代入运算即可;(2)①利用题干中各式中的规律解答即可;②利用①中的规律解答即可;③利用①中的规律得到关于a,b的关系式,化简后将a,b的值代入运算即可.解:(1)原式=−13x﹣2x+23y2−23x+13y2=(−13−2−23)x+(23+13)y2=﹣3x+y2,当x=﹣2,y=23时,原式=﹣3×(﹣2)+(2 3 )2=6+4 9=589;(2)①a*b=3a+b,故答案为:3a+b;②∵a*b=3a+b,b*a=3b+a,又∵a≠b,∴3a+b≠3b+a,∴a*b≠b*a,故答案为:≠;③(a﹣b)*(a+2b)=3(a﹣b)+(a+2b)=3a﹣3b+a+2b=4a﹣b.当a=1,b=﹣7时,原式=4×1﹣(﹣7)=4+7=11.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本题是阅读型题目,寻找题干中各式的规律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四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新定义13.(2021秋•河口区期末)如果规定“*”的意义为:a*b=a+2b2(其中a,b为有理数),那么方程3*x =52的解是x = .思路引领:分析题意,运用定义的新运算法则,可得3*x =3+2x2;不难得出3+2x 2=52,解方程即可解答本题. 解:由题意得: 3*x =3+2x2, ∵3*x =52, ∴3+2x 2=52,解得x =1. 故答案为:1.总结提升:本题考查的是一道定义新运算的题目,需结合题中定义的新运算法则进行求解.14.(2021秋•如皋市期末)定义:如果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一次项系数与常数项的差刚好是这个方程的解的2倍,则称这个方程为妙解方程.如:方程3x +9=0中,3﹣9=﹣6,方程的解为x =﹣3,则方程3x +9=0为妙解方程.请根据上述定义解答: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x +a ﹣b =0是妙解方程,则b ﹣a = . 思路引领: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解答即可.解:解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x +a ﹣b =0,得x =b−a3,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x +a =0是妙解方程, 3﹣(a ﹣b )=2×b−a3, 9+3(b ﹣a )=2(b ﹣a ), ∴b ﹣a =﹣9. 故答案为:﹣9.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5.(2022秋•隆安县期中)我们将|a b c d |这样的式子称为二阶行列式,它的运算法则公式表示就是|a bc d|=ad ﹣bc ,例如|1234|=1×4﹣2×3=4﹣6=﹣2.(1)请你依此法则计算二阶行列式|3−243|.(2)请化简二阶行列式|2x −3x +224|,并求当x =4时二阶行列式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a bc d|=ad ﹣bc ,可以求得所求式子的值;(2)根据|a bc d|=ad ﹣bc ,可以将题目中的式子化简,然后将x =4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1)由题意可得, |3−243| =3×3﹣(﹣2)×4 =9+8 =17; (2)|2x −3x +224|=4(2x ﹣3)﹣2(x +2) =8x ﹣12﹣2x ﹣4 =6x ﹣16,当x =4时,原式=6×4﹣16=24﹣16=8.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整式的加减、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新定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新定义,会用新定义解答问题.16.(2022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定义如下:存在数a ,b ,使得等式a2+b 4=a+b 2+4成立,则称数a ,b 为一对“互助数”,记为(a ,b ).比如:(0,0)是一对“互助数”. (1)若(1,b )是一对“互助数”,则b 的值为 ;(2)若(﹣2,x )是一对“互助数”,求代数式(﹣x 2+3x ﹣1)−15(−52x 2+5x ﹣15)的值;(3)若(m ,n )是一对“互助数”,满足等式m −14n ﹣(6m +2n ﹣2)=0,求m 和n 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互助数”的定义即可求得b 的值;(2)根据“互助数”的定义求出x 的值,再对所求代数式进行去括号,合并同类项,最后把x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代数式中即可求解;(3)根据“互助数”的定义求得n =﹣4m ①,再将所求等式化简得−5m −94n +2=0②,将①代入②中即可求解.解:(1)∵(1,b )是一对“互助数”, ∴12+b 4=1+b 2+4,解得:b =﹣4, 故答案为:﹣4;(2)∵(﹣2,x )是一对“互助数”, ∴﹣1+x4=−2+x2+4,解得:x =8,(﹣x 2+3x ﹣1)−15(−52x 2+5x ﹣15) =−x 2+3x −1+12x 2−x +3 =−12x 2+2x +2, 当x =8时,原式=−12×64+16+2=﹣14; (3)∵(m ,n )是一对“互助数”, ∴m 2+n 4=m+n 2+4,化简得:n =﹣4m ①,由m −14n ﹣(6m +2n ﹣2)=0化简得, −5m −94n +2=0②, 把①代入②中得,−5m −94×(−4m)+2=0, 解得:m =−12, 则n =−4×(−12)=2, ∴m =−12,n =2.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7.(2022秋•邗江区期中)定义:若a +b =6,则称a 与b 是关于6的实验数.(1)4与 是关于6的实验数; 与5﹣2x 是关于6的实验数.(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2)若a =x 2﹣4x +2,b =x 2﹣2(x 2﹣2x ﹣2),判断a 与b 是否是关于6的实验数,并说明理由.(3)若c =6x 2﹣8x +4,d =﹣2(3x 2﹣4x +k ),且c 与d 是关于6的实验数,求k 的值. 思路引领:(1)由4+2=6,6﹣(5﹣2x )可得答案;(2)列出算式a +b =a +b =x 2﹣4x +2+x 2﹣2(x 2﹣2x ﹣2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出其结果,判断结果是否等于3即可;(3)由c 与d 是关于6的实验数知c +d =6,据此可得6x 2﹣8x +4﹣2(3x 2﹣4x +k )=6,进一步求解可得答案.解:(1)∵4+2=6,6﹣(5﹣2x )=1+2x ,∴4与2是关于6的实验数,1+2x 与5﹣2x 是关于6的实验数,故答案为:1+2x ;(2)a 与b 是关于6 的实验数,理由:∵a +b =x 2﹣4x +2+x 2﹣2(x 2﹣2x ﹣2 ) =x 2﹣4x +2+x 2﹣2x 2+4x +4 =6,∴a 与b 是关于6的实验数;(3)∵c 与d 是关于6的实验数,c =6x 2﹣8x +4,d =﹣2(3x 2﹣4x +k ), ∴c +d =6x 2﹣8x +4﹣2(3x 2﹣4x +k )=6, 解得k =﹣1. ∴k 的值为﹣1.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整式的加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实验数的定义及整式加减运算顺序和法则.18.(2022秋•丰泽区校级期中)定义:对于一个有理数x ,我们把[x ]称作x 的“⻘一值”.若x ≥0,则有理数x 的“⻘一值”[x ]=x ﹣2;若x <0,则有理数x 的“⻘一值”[x ]=x +2.例:[1]=1﹣2=﹣1;[﹣1]=﹣1+2=1. (1)求有理数﹣2和32的“⻘一值”;(2)已知有理数a >0,b <0,且它们的“⻘一值”相等,则[a ]=[b ],试求代数式(b ﹣a )2﹣2a +2b 的值;(3)对于一个有理数x ,满⻘⻘程:[2x ]+[x +1]=4,请直接写出满⻘⻘程的解x 的值. 思路引领:(1)根据定义:若x ≥0,则有理数x 的“青一值”[x ]=x +1;若x <0,则有理数x 的“青一值”[x ]=x ﹣1,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根据定义:若x ≥0,则有理数x 的“青一值”[x ]=x +1;若x <0,则有理数x 的“青一值”[x ]=x ﹣1,可得a ﹣b =﹣2,然后代入式子中,进行计算即可解答;(3)分三种情况:当x ≥0时,当﹣1≤x <0时,当x <﹣1时,然后分别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2]=﹣2﹣1=﹣3; [32]=32+1=52,∴[﹣2]=﹣3;[32]=52;(2)∵a >0,b <0, ∴[a ]=a +1, [b ]=b ﹣1, ∵[a ]=[b ],∴a+1=b﹣1,∴a﹣b=﹣2,∴(b﹣a)2﹣2a+2b=(a﹣b)2﹣2(a﹣b)=(﹣2)2﹣2×(﹣2)=4+4=8;(3)分三种情况:当x≥0时,[2x]=2x+1,[x+1]=x+1+1=x+2,∵[2x]+[x+1]=4,∴2x+1+x+2=4,解得:x=1 3;当﹣1≤x<0时,[2x]=2x﹣1,[x+1]=x+1+1=x+2,∵[2x]+[x+1]=4,∴2x﹣1+x+2=4,解得:x=1(舍去);当x<﹣1时,[2x]=2x﹣1,[x+1]=x+1﹣1=x,∵[2x]+[x+1]=4,∴2x﹣1+x=4,解得:x=53(舍去);综上所述:x=1 3.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解一元一次方程,理解定义中的[x]称作x的“青一值”是解题的关键.19.(2021秋•桃江县期末)阅读材料:在数轴上,如果把表示数1的点称为基准点,记作点P.对于两个不同的点M和N,若点M、N到点P的距离相等,则称点M与点N互为基准变换点.如图7中,点M表示数﹣1,点N表示数3,它们与表示数1的点P的距离都是2个单位长度,则点M与点N 互为基准变换点.解决问题:(1)若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且点A与点B互为基准变换点.利用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①画图说明,当a=0、4、﹣3时,b的值分别是多少?②利用(1)中的结论,探索a与b的关系,并用含a的式子表示b;③当a =2021时,求b 的值.(2)对点A 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A 表示的数乘以52,再把所得的数表示的点沿数轴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若点A 与点B 互为基准变换点,求点A 表示的数.思路引领:(1)①根据互为基准变换点的定义画图,即可得到答案; ②观察①可得a 与b 的关系; ③结合②,把a =2021代入即可;(2)表示出B 表示的数,再由点A 与点B 互为基准变换点列方程可得答案. 解:(1)①由图可得:a =0时,b =2,a =4时,b =﹣2,a =﹣3时,b =5; ②a 与b 的关系为a +b =2, ∴b =2﹣a ;③a =2021时,b =2﹣2021=﹣2019; (2)设点A 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52a ﹣3=2﹣x ,解得:x =107, ∴点A 表示的数是107.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数轴及列代数式,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解互为基准变换点的定义.20.(2022秋•西城区校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定义:已知点A ,B ,C 为数轴上任意三点,若CB =12CA ,则称点C 是[A ,B ]的相关点. 例如:如图1,点C 是[A ,B ]的相关点,点D 不是[A ,B ]的相关点,但点D 是[B ,A ]的相关点.根据这个定义解决下面问题:(1)如图2,M ,N 为数轴上两点,点M 表示的数是﹣2,点N 表示的数是4,若点G 是[M ,N ]的相关点,则点G 表示的数是 ;(2)数轴上点E 所表示的数为﹣10,点F 所表示的数为20.一动点P 从点F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运动,另一个动点Q 从点E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问当t 为何值时,P 为[F ,Q ]的相关点?思路引领:(1)根据新定义列方程可得答案;(2)表示出P 表示的数是20﹣2t ,Q 表示的数是﹣10+t ,再根据新定义列方程可得答案. 解:(1)设点G 表示的数是x ,根据题意得:GN =12GM ,即|x ﹣4|=12[x ﹣(﹣2)], 解得x =10或x =2, 故答案为:10或2;(2)P 表示的数是20﹣2t ,Q 表示的数是﹣10+t , ∵P 为[F ,Q ]的相关点,∴PQ =12PF ,即|(20﹣2t )﹣(﹣10+t )|=12×2t , 解得t =10或t =30,∴当t 为10或30时,P 为[F ,的相关点.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涉及新定义,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能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1.(2022秋•江都区期中)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和为1,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为“美好方程”.例如:方程2x ﹣1=3和x +1=0为“美好方程”.(1)方程4x ﹣(x +5)=1与方程﹣2y ﹣y =3是“美好方程”吗?请说明理由; (2)若关于x 的方程x2+m =0与方程3x ﹣2=x +4是“美好方程”,求m 的值;(3)若关于x 方程2x ﹣n +3=0与x +5n ﹣1=0是“美好方程”,求n 的值.思路引领:(1)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再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2)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m 的方程解答即可; (3)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n 的方程解答即可. 解:(1)方程4x ﹣(x +5)=1与方程﹣2y ﹣y =3是“美好方程”,理由如下: 由4x ﹣(x +5)=1,解得x =2; 由﹣2y ﹣y =3,解得y =﹣1.∵﹣1+2=1,∴方程4x ﹣(x +5)=1与方程﹣2y ﹣y =3是“美好方程”. (2)由3x ﹣2=x +4,解得x =3; 由x2+m =0解得x =﹣2m .∵方程3x ﹣2=x +4与方程x2+m =0是“美好方程”,∴﹣2m +3=1, 解得m =1.(3)由2x ﹣n +3=0,解得x =n−32; 由x +5n ﹣1=0,解得x =1﹣5n ;∵关于x 方程2x ﹣n +3=0与x +5n ﹣1=0是“美好方程”, ∴n−32+1﹣5n =1,解得n =−13.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同解方程的意义解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是新定义型,理解并熟练应用新定义解答也是解题的关键. 22.(2022秋•大丰区期中)在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B 表示的数为b .对点A 给出如下定义:当b ≥0时,将点A 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当b <0时,将点A 向左移动|b |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 .称点P 为点A 关于点B 的“伴侣点”.如图,点A 表示的数为﹣1.(1)在图中画出当b =6关于点B 的“伴侣点”P ;(2)当点P 表示的数为﹣6,若点P 为点A 关于点B 的“伴侣点”,则点B 表示的数 ; (3)点A 从数轴上表示﹣1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B 从数轴上表示8的位置同时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两个点运动的时间为t 秒.①点B 表示的数为 (用含t 的式子表示);②是否存在t ,使得此时点A 关于点B 的“伴侣点”P 恰好与原点重合?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求出P 表示的数,再画图即可; (2)根据已知可得B 运动后表示的数; (3)①根据左减右加即可解答;②分两种情况:当8﹣2t ≥0,P 表示的数是﹣1+t +2=t +1=0,当8﹣2t <0时,P 表示的数是:﹣1+t ﹣(2t ﹣8)=7﹣t =0,即可得到答案. 解:(1)∵b =6>0,∴将点A向右移动2个单位得到点p:﹣1+2=1,∴点P表示的数为1,数轴表示如图:;(2)∵点P表示的数为﹣6,点P为点A关于点B的“伴侣点”P在点A的左边5个单位,∴|b|=5,又∵b<0,∴b=﹣5,即点B表示的数为﹣5,故答案为:﹣5;(3)①点B表示的数为:8﹣2t,故答案为:8﹣2t;②存在,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得:点A表示的数为﹣1+t,当8﹣2t≥0时,解得t≤4,即将点A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表示的数为:t+1,此时t+1=0,解得:t=﹣1,与t>0不符,舍去;当8﹣2t<0时,解得t>4,即将A向左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点p为:﹣1+t﹣(2t﹣8)=7﹣t,与原点重合,∴7﹣t=0,解得:t=7,即当t=7时,点P与原点重合.总结提升:本题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点运动后所表示的数.23.(2022春•开福区校级月考)方程的解的定义: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如果一个方程的解都是整数,那么这个方程叫做“立信方程”.(1)若“立信方程”2x+1=1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1﹣2(x﹣m)=3的解,则m=;(2)若关于x的方程x2+3x﹣4=0的解也是“立信方程”6x+2x2﹣3﹣n=0的解,则n =;(3)若关于x的方程ax=2a3﹣3a2﹣5a+4的解也是关于x的方程9x﹣3=kx+14的解,且这两个方程都是“立信方程”,求符合要求的正整数a和正整数k的值.思路引领:(1)根据“立信方程”的定义解答即可;(2)先求出x2+3x﹣4=0的解,再把其中的解代入求解即可求n的解;(3)利用“立信方程”以及a和k为正整数求解.(1)∵2x+1=1,解得x=0;把x=0代入1﹣2(x﹣m)=3,得:1﹣2(0﹣m)=3,∴1+2m=3,解得:m=1;(2)解方程x2+3x﹣4=0,(x﹣1)(x+4)=0,解得:x1=1或x2=﹣4,把x1=1代入6x+2x2﹣3﹣n=0得:6×1+2×12﹣3﹣n=0,解得:n=5;把x2=﹣4代入6x+2x2﹣3﹣n=0得:6×(﹣4)+2×(﹣4)2﹣3﹣n=0,解得:n=5;故满足条件的n的值为5.(3)因a为正整数,则a≠0,又∵ax=2a3﹣3a2﹣5a+4,∴x=2a2−3a−5+4 a,∵两方程均为立信方程,∴x的值为整数,∴4a为整数,∴此时a可取1,4,2,﹣1,﹣4,﹣2,∴x=﹣2,16,﹣1,﹣4,38,7,同理9x﹣3=kx+14,∴(9﹣k)x=17,显然,此时k≠9,则x=179−k,∴9﹣k可取8,﹣810,26,∴此时x=17,1,﹣17,﹣1,∴两方程相同的解为x=﹣1,此时对应的a=2,k=26,故符合要求的正整数a的值为2,k的值为26.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应用,能理解立信方程的意义是解此题的关键.类型四几何图形初步中的新定义24.(2020秋•上城区期末)定义:当点C在线段AB上,AC=nAB时,我们称n为点C在线段AB上的点值,记作d C※AB=n.甲同学猜想:点C在线段AB上,若AC=2BC;则d C※AB=2 3.乙同学猜想:点C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d C※AB=1 3.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正确,乙不正确B.甲不正确,乙正确C.两人都正确D.两人都不正确思路引领:根据题意,由点C在线段AB上,若AC=2BC,可得AC=23AB,故可判断甲;点C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则AC=13AB或AC=23AB,故可判断乙.解:∵点C在线段AB上,若AC=2BC,∴AC=23AB,即n=23,∴d C※AB=23.故甲的猜想正确;∵点C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AC=13AB或AC=23AB,∴d C※AB=13或23.故乙的猜想不正确.故选:A.总结提升:25.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差的绝对值等于90°,就可以称这两个角互为垂角,例如:∠1=120°,∠2=30°,|∠1﹣∠2|=90°,则∠1和∠2互为垂角(本题所有角都是指大于0°且小于180°的角).如果有一个角的垂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45,那么这个角的度数为()A.150°B.130°C.30°或130°D.30°或150°思路引领:根据题意需分类讨论,根据题意中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解决此题.解:设这个角度数为x.当这个角大于它的垂角,则这个角的垂角为x﹣90°.∴x﹣90°=45(180°−x).∴x=130°.当这个角小于它的垂角,则这个角的垂角为90°+x.∴90°+x=45(180°−x).∴x=30°.综上:这个角的度数为130°或30°.故选:C.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绝对值,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6.(2021春•长宁区校级期末)同一直线上有A、B、C三点,若点C、A之间的距离与点C、B之间的距离之比是1:2,则称点C为点A和点B的牛点.如果点P是点M和点N的牛点,且PM=1,则MN=.思路引领: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分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1)如图,∵PM:PN=1:2,∴PM=MN,∵PM=1,∴MN=1;(2)如图,∵PM:PN=1:2且PM=1,∴PN=1×2=2,∴MN=PM+PN=2+1=3.故MN的长为3或1.故答案为:1或3.总结提升:此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7.(2021秋•兰山区期末)我们定义:若两个角差的绝对值等于60°,则称这两个角互为“正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正角”.如:∠1=110°,∠2=50°,|∠1﹣∠2|=60°,则∠1和∠2互为“正角”.如图,已知∠AOB=120°,射线OC平分∠AOB,∠EOF在∠AOB的内部,若∠EOF=60°,则图中互为“正角”的共有对.思路引领:根据“正角”的定义解答即可.解:∵∠AOB=120°,射线OC平分∠AOB,∴∠AOC =∠BOC =12∠AOB =60°,∴∠AOB ﹣∠AOC =60°,∠AOB ﹣∠BOC =60°, 又∵∠EOF =60°, ∴∠AOB ﹣∠EOF =60°, ∵∠EOF =∠AOC =60°,∴∠AOF ﹣∠AOE =60°,∠AOF ﹣∠COF =60°, ∠BOE ﹣∠EOC =60°,∠BOE ﹣∠BOF =60°,∴图中互为“正角”的共有∠AOB 与∠AOC ,∠AOB 与∠BOC ,∠AOB 与∠EOF ,∠AOF 与∠AOE ,∠AOF 与∠COF ,∠BOE 与∠EOC ,∠BOE 与∠BOF 共7对. 故答案为:7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理清题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8.(2019秋•莆田期末)定义:若α﹣β=90°,且90°<α<180°,则我们称β是α的差余角.例如:若α=110°,则α的差余角β=20°.(1)如图1,点O 在直线AB 上,射线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求∠BOE 的度数;(2)如图2,点O 在直线AB 上,若∠BOC 是∠AOE 的差余角,那么∠BOC 与∠BOE 有什么数量关系;(3)如图3,点O 在直线AB 上,若∠COE 是∠AOC 的差余角,且OE 与OC 在直线AB 的同侧,∠AOC−∠BOC∠COE请你探究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OE =∠BOE =12∠BOC ,根据题意得到∠AOC ﹣∠COE =∠AOC −12∠BOC =90°,于是得到结论;α (2)根据角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3)如图3,由∠COE 是∠AOC 的差余角,得到∠AOC =90°+∠COE ,∠BOC =90°﹣∠COE ,如图4,由∠COE 是∠AOC 的差余角,得到∠AOC =90°+∠COE ,于是得到结论.解:(1)∵OE 是∠BOC 的角平分线, ∴∠COE =∠BOE =12∠BOC , ∵∠COE 是∠AOC 的差余角,∴∠AOC ﹣∠COE =∠AOC −12∠BOC =90°, ∵∠AOC +∠BOC =180°, ∴∠BOC =60°, ∴∠BOE =30°;(2)∵∠BOC 是∠AOE 的差余角,∴∠AOE ﹣∠BOC =∠AOC +∠COE ﹣∠COE ﹣∠BOE =∠AOC ﹣∠BOE =90°, ∵∠AOC +∠BOC =180°, ∴∠BOC +∠BOE =90°;(3)答:是,理由:如图3,∵∠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COE =∠AOE =90°,∴∠AOC =90°+∠COE ,∠BOC =90°﹣∠COE , ∴∠AOC−∠BOC∠COE=90°+∠COE−90°+∠COE∠COE=2(定值);如图4,∵∠COE 是∠AOC 的差余角, ∴∠AOC ﹣∠COE =90°, ∴∠AOC =90°+∠COE ,∵∠BOC =180°﹣∠AOC =180°﹣(90°+∠COE )=90°﹣∠COE , ∴∠AOC−∠BOC∠COE=90°+∠COE−90°+∠COE∠COE=2(定值),综上所述,∠AOC−∠BOC∠COE为定值.总结提升: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角的和差的计算,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29.(2021秋•松滋市期末)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在角的内部引两条射线,如果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等于这个角的一半,那么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这个角的内半角.如图①所示,若∠COD=12∠AOB,则∠COD是∠AOB的内半角.(1)如图①所示,已知∠AOB=70°,∠AOC=15°,∠COD是∠AOB的内半角,则∠BOD=.(2)如图②,已知∠AOB=63°,将∠AOB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α(0<α<63°)至∠COD,当旋转的角度α为何值时,∠COB是∠AOD的内半角?(3)已知∠AOB=30°,把一块含有30°角的三角板如图③叠放,将三角板绕顶点O 以3°/秒的速度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④,问: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且射线OD始终在∠AOB的外部,射线OA,OB,OC,OD能否构成内半角?若能,请直接写出旋转的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思路引领:(1)根据“内半角”的定义,可求出∠COD的度数,再根据∠BOD=∠AOB ﹣∠AOC﹣∠COD,可得出结论;(2)由旋转可分别求出∠BOC和∠AOD的度数,再根据“内半角”的定义,可列出等式60−α=60+α2,即可求出α的值;(3)由旋转可知,分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根据“内半角”的定义,可求出对应的时间.解:(1)如图1,∵∠AOB=70°,∠COD是∠AOB的内半角,∴∠COD=12∠AOB=35°,∵∠AOC=15°,∴∠BOD=∠AOB﹣∠AOC﹣∠COD=70°﹣15°﹣35°=20°;故答案为:20°.(2)如图2,由旋转可知,∠AOC=∠BOD=α,∴∠BOC=63°﹣α,∠AOC=63°+α,∵∠COB是∠AOD的内半角,∴∠COB=12∠AOD,即63″﹣α=63°+α2,解得α=21°,当旋转的角度α为21°时,∠COB是∠AOD的内半角;(3)能,理由如下,由旋转可知,∠AOC =∠BOD =3°t ;根据题意可分以下四种情况: ①当射线OC 在∠AOB 内,如图4,此时,∠BOC =30°﹣3°t ,∠AOC =30°+3°t , 则∠COB 是∠AOD 的内半角,∴∠COB =12∠AOD ,即30°﹣3°t =12(30°+3°t ), 解得t =103(秒); ②当射线OC 在∠AOB 外部,有以下两种情况,如图5,图6, 如图5,此时,∠BOC =3°t ﹣30°,∠AOC =30°+3°t , 则∠COB 是∠AOD 的内半角,∴∠COB =12∠AOD ,即3°t ﹣30°=12(30°+3°t ), 解得t =30(秒);如图6,此时,∠BOC =360°﹣3°t +30°,∠AOC =360°﹣3°t ﹣30°, 则∠AOD 是∠BOC 的内半角,∴∠AOD =12∠BOC ,即360°﹣3°t ﹣30°=12(360°﹣3°t +30°), 解得t =90(秒);综上,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射线OA 、OB 、OC 、OD 构成内半角时,旋转的时间分别为:103秒;30秒;90秒.总结提升:本题属于新定义类问题,主要考查旋转中角度的表示,及角度的和差运算;由旋转正确表达对应的角是本题解题关键.30.(2021秋•武侯区期末)【阅读理解】定义:在一条直线同侧的三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之间若满足以下关系,其中一条射线分别与另外两条射线组成的角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射线是另外两条射线的“双倍和谐线”.如图1,点P在直线l上,射线PR,PS,PT位于直线l同侧,若PS平分∠RPT,则有∠RPT=2∠RPS,所以我们称射线PR是射线PS,PT的“双倍和谐线”.【迁移运用】(1)如图1,射线PS(选填“是”或“不是”)射线PR,PT的“双倍和谐线”;射线PT(选填“是”或“不是”)射线PS,PR的“双倍和谐线”;(2)如图2,点O在直线MN上,OA⊥MN,∠AOB=40°,射线OC从ON出发,绕点O以每秒4°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运动时间为t秒,当射线OC与射线OA重合时,运动停止.①当射线OA是射线OB,OC的“双倍和谐线”时,求t的值;②若在射线OC旋转的同时,∠AOB绕点O以每秒2°的速度逆时针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射线OD平分∠AOB.当射线OC位于射线OD左侧且射线OC是射线OM,OD 的“双倍和谐线”时,求∠CON的度数.思路引领:(1)利用“双倍和谐线”的意义结合图形进行判断即可;(2)①由题意得:∠AOC=90°﹣4°t,∠AOB=40°,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AOC=2∠AOB或∠AOB=2∠AOC两种情况讨论解答,依据上述等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结论;②由题意得:∠CON=4°t,∠AON=90°+2°t,∠AOD=20°,∠DON=∠AON﹣∠AOD=70°+2°t,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分∠COM=2∠COD或∠COD=2∠COM两种情况讨论解答,依据上述等式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得结论.解:(1)∵PS平分∠RPT,∴∠RPS=∠TPS,∴射线PS不是射线PR,PT的“双倍和谐线”;∵PS平分∠RPT,∴∠TPR=2∠TPS.∴射线PT 是射线PS ,PR 的“双倍和谐线”. 故答案为:不是;是;(2)①由题意得:∠AOC =90°﹣4°t ,∠AOB =40°. ∵射线OA 是射线OB ,OC 的“双倍和谐线”, ∴∠AOC =2∠AOB 或∠AOB =2∠AOC . 当∠AOC =2∠AOB 时,如图,则:90﹣4t =2×40. 解得:t =52.当∠AOB =2∠AOC 时,如图,则:40=2(90﹣4t ). 解得:t =352. 综上,当射线OA 是射线OB ,的“双倍和谐线”时,t 的值为52或352.②由题意得:∠CON =4°t ,∠AON =90°+2°t ,∠AOD =20°,∠DON =∠AON ﹣∠AOD =70°+2°t .∵当射线OC 与射线OA 重合时,运动停止, ∴此时∠AON =∠CON . ∴90+2t =4t . ∴t =45.∴当t =45秒时,运动停止,此时∠AON =180°.∵射线OC 位于射线OD 左侧且射线OC 是射线OM ,OD 的“双倍和谐线”, ∴∠COM =2∠COD 或∠COD =2∠COM . 当∠COM =2∠COD 时,如图,即:180°﹣∠CON=2(∠CON﹣∠DON),则:180﹣4t=2(4t﹣70﹣2t).解得:t=40.∴∠CON=4°×40=160°.当∠COD=2∠COM时,如图,即:∠CON﹣∠DON=2(180°﹣∠CON).则:4t﹣(70+2t)=2(180﹣4t).解得:t=43.∴∠CON=4°×43=172°.综上,当射线OC位于射线OD左侧且射线OC是射线OM,OD的“双倍和谐线”时,∠CON的度数为160°或172°.总结提升: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本题是新定义型,理解并熟练应用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配套作业1.(2022秋•西城区校级期中)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x和y,x☆y=a2x+ay﹣2(a为常数).例如:4☆3=a2×4+a•3﹣2=4a2+3a﹣2.若1☆2=3,则2☆4的值为()A.6B.10C.8D.12思路引领:根据x☆y=a2x+ay﹣2,1☆2=3,可以得到a2+2a的值,然后将所求式子变形,再将a2+2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解:∵x☆y=a2x+ay﹣2,1☆2=3,∴a2×1+a×2﹣2=3,∴a2+2a﹣2=3,∴a2+2a=5,∴2☆4。
阶段拔尖专训6 新定义概念运算思路【高分秘籍】新定义类试题大多通过定义相关新的概念、数、运算或图形,或抓住新定义数的本质特征或隐含的规律,或抓住新定义运算的法则或顺序,或抓住动点,动线的内涵与外延,或抓住新定义图形的性质,或抓住原始定义和新定义及有关性质,按照这种新的定义规则,方法,思想或思维进行运算或推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数学能力触类旁通,进行一定的拓展应用与创新.思路1 新定义数1.定义[x]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如[3.6]=3,[0.6]=0,[-3.6]=—4.对于任意数x,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 )A.[x]=x(x为整数)B.0≤x-[x]<1C.[x+y]≤[x]+[y]D.[n+x]=n+[x](n为整数)思路2 新定义运算2.[2024宜昌月考] 对于数a,b,定义运算“*”,a∗b={a2−ab(a⟩b),a−b2(a≤b),例如5*3,因为5>3,所以5* 3=5²−5×3=10 ,若x₁,x₂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到原点的距离相等,且两点间的距离为8,求x₁*x₂的值.思路3 新定义图形3.[2024 廊坊广阳区月考]在数轴上有A,B两点,点A表示的数为-1,点B 表示的数为b.对点A 给出如下定义:当b≥0时,将点A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当b<0时,将点A向左移动|b|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称点P 为点A 关于点B的“联动点”.当b=4时,点A 关于点B 的“联动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当b=--2时,点A关于点B 的“联动点”P 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思路4 新定义方程4. 新考法阅读类比法/阅读与探究:我们把绝对值符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作“含有绝对值的方程”.如:|x|=3,|-2x+1|=2,…都是含有绝对值的方程,怎样求含有绝对值的方程的解呢? 基本思路是:把“含有绝对值的方程”转化为“不含有绝对值的方程”.例如:解方程:x+3|x|=4.解: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3x=4,解得x=1,符合题意;当x<0时,原方程可化为x--3x=4,解得x=—2,符合题意.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1或x=-2.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若|2x-2|=2-2x,则x的取值范围是;(2)解方程:x+2|x-1|=4.思路5 新定义模型5.[2024 大连甘井子区月考] 把一根小木棒放在数轴上,木棒左端点与点A重合,右端点与点B重合,如图所示.(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移动,当木棒的左端点移动到点B处时,它的右端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0;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移动,当它的右端点移动到点A 处时,木棒左端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5,由此可得木棒的长为;我们把这个模型记为“木棒模型”;,若木棒在移动过程中,当木棒的左端点与点C相距3个单位长度时,求木棒的右端点(2)已知点C表示的数为−52与点A的距离;(3)请根据(1)的“木棒模型”解决下列问题.某一天,小宇问爷爷的年龄,爷爷说:“我若是你现在那么大,你还要45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有123岁了,世界级老寿星了,哈哈!”请你画出“木棒模型”示意图,求出爷爷现在的年龄.阶段拔尖专训6 新定义概念运算思路1. C 【点拨】不妨取x=-3.5,y=-3.2,那么[x+y]=[-3.5-3.2]=[-6.7]=-7,[x]+[y]=[-3.5]+[-3.2]=-4+(-4)=-8,此时[x+y]>[x]+[y].故选C.2.【解】由题意得x₁=−4,x₂=4或x₁=4,x₂=−4.①当x₁=−4,x₂=4时,x₁∗x₂=(−4)×4=−4−4²=—4-16=-20;②当. x₁=4,x₂=−4时,x₁∗x₂=4²−4×(−4)=16−(--16)=32.综上,x₁﹡x₂的值为-20或32.3.1;-3【点拨】因为当b≥0时,将点A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所以当b=4时,P表示的数为-1+2=1.因为当b<0时,将点A向左移动|b|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所以当b=-2时,P 表示的数为-1-|-2|=—3.4.【解】(1)x≤1(2)当x≥1时,原方程可化为x+2(x-1)=4,解得x=2,符合题意;当x<1时,原方程可化为x-2(x-1)=4,解得x=-2,符合题意.所以原方程的解为x=2或x=-2.5.【解】(1)5(2)易知点 A 表示的数为10.因为点C 表示的数为 −52,所以当木棒的左端点在点C 右边 3个单位长度时,木棒的左端点表示的数为 −52+3=12,右端点表示的数为 12+5=112. 故木棒的右端点与点 A 的距离为 10−112=92;当木棒的左端点在点 C 左边3个单位长度时,木棒的左端点表示的数为 −52−3=−112,右端点表示的数为 −112+5=−12. 故木棒的右端点与点A 的距离为 10−(−12)=212.综上所述,木棒的右端点与点A 的距离 92₂ 212(3)木棒模型如图,图中点 A 表示的数是小宇的年龄,点B 表示的数是爷爷的年龄.小宇与爷爷的年龄差为[123-(-45)]÷3=56(岁).所以爷爷现在的年龄为123—56=67(岁).。
新定义运算通常是指定义新的运算符号和规则,然后根据这些规则进行计算。
在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也可能会出现新定义运算的内容,比如定义新的运算符或者定义新的运算法则。
以一题为例,题目中定义了一种新的运算x⊗y=x﹣y²,然后要求解﹣2⊗3的值。
根据题目定义的运算规则,我们可以将﹣2⊗3转化为﹣2﹣3²,计算后得到结果为﹣11。
遇到这类新定义运算题目时,首先要理解题目中定义的运算符号和规则,然后根据这些规则进行计算。
在计算时要注意运算的优先级和运算顺序。
如果还有其他疑问,建议请教专业人士。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专题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新定义问题(解答题30题)1.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ab2+2ab+b,如:1△3=1×32+2×1×3+3=18.(1)求(﹣2)△3的值;(2)若x△(﹣3)=2x+2,求x的值.【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2)△3=(﹣2)×32+2×(﹣2)×3+3=﹣18+(﹣12)+3=﹣27;(2)由题意,得x×(﹣3)2+2×x×(﹣3)+(﹣3)=2x+2,整理,得:9x﹣6x﹣3=2x+2,解得:x=5.【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ab2﹣2ab,如:2*1=2×12﹣2×2×1=﹣2.(1)求:(﹣2)*3;(2)若(x+1)*12=3,求x的值.【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2×32﹣2×(﹣2)×3=﹣2×9+2×2×3=﹣18+12=﹣6;(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1 4(x+1)﹣2(x+1)×12=3,整理得:−34(x+1)=3,即x+1=﹣4,解得:x=﹣5.【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3.若规定这样一种新运算法则:a*b=a2﹣4ab,如3*(﹣2)=32﹣4×3×(﹣2)=33.(1)求4*(﹣5)的值;(2)若(﹣6)*y=﹣11﹣y,求y的值.【分析】(1)根据a*b=a2﹣4ab,求出4*(﹣5)的值是多少即可.(2)根据(﹣6)*y=﹣11﹣y,可得36+24y=﹣11﹣y,据此求出y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1)4*(﹣5)=42﹣4×4×(﹣5)=16+80=96;(2)∵(﹣6)*y=﹣11﹣y,∴36+24y=﹣11﹣y,24y+y=﹣11﹣36,25y=﹣47,y=−4725.【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解答(2)的关键.4.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和b,规定a※b=a(a+b).例如:1※2=1×(1+2)=1×3=3.(1)求(﹣3)※4的值;(2)若(﹣2)※(3x﹣2)=x+1,求x的值.【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3)×(﹣3+4)=﹣3×1=﹣3;(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2×(﹣2+3x﹣2)=x+1,即﹣2(3x﹣4)=x+1,去括号得:﹣6x+8=x+1,移项合并得:﹣7x=﹣7,解得:x=1.【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5.我们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b=a+ab﹣3b.例如:4⊗2=4+4×2﹣3×2=6,5⊗(﹣3)=5+5×(﹣3)﹣3×(﹣3)=﹣1.(1)(﹣1)⊗3=,(2x﹣1)⊗12=;(2)若4⊗(x+1)=(2x﹣1)⊗12,求x的值.【分析】(1)两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求出x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1)⊗3=﹣1﹣3﹣9=﹣13;(2x﹣1)⊗12=2x﹣1+12(2x﹣1)−32=3x﹣3;故答案为:﹣13,3x﹣3;(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4+4(x+1)﹣3(x+1)=3x﹣3,去括号得:4+4x+4﹣3x﹣3=3x﹣3,移项合并得:﹣2x=﹣8,解得:x=4.【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6.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规则为x※y=xy﹣x+y.例如6※5=6×5﹣6+5=29.再如:(2a)※3=(2a)×3﹣2a+3.(1)计算5※6值为.(2)若(2m)※3=2※m,求m的值.(3)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运算都满足交换律,即a+b=b+a,ab=ba,“※”运算是否满足交换律?若满足,请说明理由;若不满足,请举例说明.【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求出m的值;(3)“※”不满足交换律,举例即可.【解答】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5×6﹣5+6=30﹣5+6=31;故答案为:31;(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6m﹣2m+3=2m﹣2+m,解得:m=﹣5;(3例如:2※3=6﹣2+3=7,3※2=6﹣3+2=5,即2※3≠3※2.【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7.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b,c,d,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对(a,b)与(c,d).我们规定:(a,b)★(c,d)=bc﹣ad.例如:(1,2)★(3,4)=2×3﹣1×4=2.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1)有理数对(3,﹣2)★(1,﹣2)=.(2)若有理数对(2,2x+1)★(1,2x﹣1)=7,求x的值.【分析】(1)根据规定直接计算求值;(2)根据规定计算得方程,求解即可.【解答】解:(1)(3,﹣2)★(1,﹣2)=(﹣2)×1﹣3×(﹣2)=﹣2+6=4;故答案为:4;(2)由题意,得(2x +1)×1﹣2(2x ﹣1)=7,2x +1﹣4x +2=7﹣2x =4.x =﹣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 ⊕b =ab 2+2ab +a .如:1⊕3=1×32+2×1×3+1=16.(1)则(﹣2)⊕3的值为;(2)若�+12⊕(−3)=8,求a 的值.【分析】(1(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新定义化简,计算即可求出a 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中新定义得:(﹣2)⊕3=﹣2×32+2×(﹣2)×3+(﹣2)=﹣18﹣12﹣2=﹣32;故答案为:﹣32;(2)根据题中新定义得:�+12⊕(﹣3)=8,�+12×(﹣3)2+2×�+12×(﹣3)+�+12=8,整理得:4(a +1)=16,解得:a =3.【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9.定义新运算:a⊗b=a+b,a⊕b=ab,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运算.(1)求(﹣2)⊗3+4⊕(﹣2)的值;(2)化简:a2b⊗3ab+5a2b⊕4ab;(3)若2x⊗1=(﹣x+2)⊕4,求x的值.【分析】(1)根据题意中给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即可;(2)根据题意中给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即可;(3)根据题意中给出的信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2)⊗3+4⊕(﹣2)=﹣2+3+4×(﹣2)=1+(﹣8)=﹣7;(2)a2b⊗3ab+5a2b⊕4ab=a2b+3ab+5a2b⋅4ab=a2b+3ab+20a3b2;(3)∵2x⊗1=(﹣x+2)⊕4,∴2x+1=4(﹣x+2),解得:�=7 6,∴x的值为7 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整式混合运算的应用,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准确计算.10.现定义一种新运算“⊕”,规则如下:a⊕b=ab+2a.如2⊕3=2×3+2×2=10,且在运算过程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3⊕(﹣1)的值;(2)求(﹣2)⊕[(﹣4)⊕12]的值;(3)现改变上述运算规则:当a≥b时,a⊕b=ab+2a,当a<b时,a⊕b=ab﹣2a.若4⊕x=30,求x 的值.【分析】(1)根据a⊕b=ab+2a,进行计算即可解答;(2)根据a⊕b=ab+2a,进行计算即可解答;(3)分两种情况,当4≥x时,当4<x时.【解答】解:(1)3⊕(﹣1)=3×(﹣1)+2×3=﹣3+6=3;(2)(﹣2)⊕[(﹣4)⊕1 2 ]=(﹣2)⊕[(﹣4)×12+2×(﹣4)]=(﹣2)⊕(﹣10)=﹣2×(﹣10)+2×(﹣2)=20﹣4=16;(3)分两种情况:当4≥x时,4⊕x=30,4x+2×4=30,4x=22,x=112(舍去),当4<x时,4⊕x=30,4x﹣2×4=30,4x=38,x=192,综上所述:x的值为:19 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理解材料中定义的新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1.“*”是新规定的这样一种运算法则:a*b=a2+2ab.比如3*(﹣2)=32+2×3×(﹣2)=﹣3(1)试求2*(﹣1)的值;(2)若2*x=2,求x的值;(3)若(﹣2)*(1*x )=x +9,求x 的值.【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x 的值;(3)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x 的值.【解答】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4﹣4=0;(2)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4+4x =2,解得:x =−12;(3)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2)*(1+2x )=4﹣4(1+2x )=x +9,去括号得:4﹣4﹣8x =x +9,解得:x =﹣1.【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2.(2022秋•香坊区期末)已知m ,n 为有理数,且m ≠0,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mx ﹣n =0的解恰为x =2m +n ,则此方程称为“合并式方程”.例如:3x +9=0∵x =2×3+(﹣9)=﹣3,且x =﹣3是方程3x +9=0的解∴此方程3x +9=0为“合并式方程”,请根据上述定义解答下列问题:(1)一元一次方程14�−12=0是否是“合并式方程”?并说明理由;(2)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6x ﹣n =0是“合并式方程”,求n 的值.【分析】(1)根据“合并式方程”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2)根据“合并式方程”的定义可知x =12+n ,将x =12+n 代入方程6x ﹣n =0求解即可.【解答】解:(1)一元一次方程14�−12=0不是“合并式方程”,理由如下:∵x =2×14+12=1,且x =1不是一元一次方程14�−12=0的解,∴一元一次方程14�−12=0不是“合并式方程”;(2)∵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6x ﹣n =0是“合并式方程”,∴x =2×6+n =12+n ,且x =12+n 是方程6x ﹣n =0的解,∴6(12+n )﹣n =0,解得n =−725.【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新定义,理解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对任意4个有理数a ,b ,c ,d ,定义新运算:����=ad ﹣bc .(1)计算:已知1435=;(2)若3�2�1=35,求x 的值;(3)若�34�2=2�521,求x 的值.【分析】(1)根据题意计算即可;(2)将3�2�1=35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3)中将两边同时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然后通过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等过程,求得x 的值.【解答】解:(1)1435=1×5﹣3×4=5﹣12=﹣7,故答案为:﹣7;(2)∵3�2�1=35,∴1×3x ﹣2x =35,x =35;(3)∵�34�2=2�521,∴2x ﹣3×4x =1×2x ﹣2×5,∴2x ﹣12x =2x ﹣10,∴﹣12x =﹣10,∴x =−10−12=56.【点评】此题定义新运算,实际考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14.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互为相反数,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为“兄弟方程”.如:方程2x =4和3x +6=0为“兄弟方程”.(1)若关于x 的方程5x +m =0与方程2x ﹣4=6是“兄弟方程”,求m 的值;(2)若某“兄弟方程”的两个解的差为8,其中一个解为n ,求n 的值.【分析】(1)关于x的方程5x+m=0与方程2x﹣4=6是“兄弟方程”,方程5x+m=0的解为x=﹣5,x =﹣5满足方程5x+m=0;(2)n=4或﹣4.【解答】解:(1)2x﹣4=6,得x=5,∵关于x的方程5x+m=0与方程2x﹣4=6是“兄弟方程”,∴方程5x+m=0的解为x=﹣5,∴5×(﹣5)+m=0,﹣25+m=0,∴m=25.(2)“兄弟方程”的另一个解为﹣n.∵两个解的差为8,∴n﹣(﹣n)=8或﹣n﹣n=8,∴n=4或﹣4.【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15.我们规定,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为x=b﹣a,则称该方程为“定值方程”.例如:2x=4的解为x=2=4﹣2,则该方程2x=4是“定值方程”.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判断方程4x=6(回答“是”或“不是”)“定值方程”;(2)若a=3,有符合要求的“定值方程”吗?若有,求b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3)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mn+m和﹣2x=mn+n都是“定值方程”,求代数式5﹣3m+3n的值.【分析】(1)解方程,并计算对应b﹣a的值与方程的解不相等,所以不是“定值方程”;(2)根据“定值方程”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3)根据“定值方程”的定义得出m﹣n的值,再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即可.【解答】解:(1)4x=6,解得:x=3 2,∵32≠6−4,∴方程4x=6不是“定值方程”;故答案为:不是;(2)有,理由如下:由题意3x =b ,则x =�3=�−3,则�=92;(3)由2x =mn +m 是“定值方程”,可得mn +m =4①,设﹣2x =c ,则x =−�2=�+2,解得�=−43,푚 + =−34②,①﹣②,地:m ﹣n =163,∴5﹣3m +3n =5﹣3(m ﹣n )=5−3×163=−1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读懂题意,理解“定值方程”的概念并根据概念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6.规定: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的解为x =b +a ,则称该方程为“和解方程”.例如:方程2x =﹣4的解为x =﹣2,而﹣2=﹣4+2,则方程2x =﹣4为“和解方程”.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x =t 是“和解方程”,求t 的值;(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mn +n 是“和解方程”,并且它的解是x =n (n ≠0),求m ,n 的值.【分析】(1)根据和解方程的定义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和解方程的定义即可得出关于m 、n 的二元二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m 、n 的值.【解答】解:(1)∵﹣3x =t ,∴x =−�3.又∵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3x =t 是“和解方程”,∴x =t +(﹣3),即x =t ﹣3,−�3=t ﹣3,解得t =94.答:t 的值是94.(2)∵4x =nm +nx =n (n ≠0),∴把x=n(n≠0)代入4x=mn+n,得4n=mn+n,∵n≠0,∴两边都除以n,得4=m+1,∴解得m=3,把m=3代入n=mn+n+4,解得n=−4 3,答:m的值是3,n的值是−4 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和解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m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17.(2023春•浦东新区期末)我们规定,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为x=b﹣a,则称该方程为“奇异方程”.例如:2x=4的解为x=2=4﹣2,则该方程2x=4是“奇异方程”.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判断方程5x=﹣8(回答“是”或“不是”)“奇异方程”;(2)若a=3,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吗?若有,求b的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分析】(1)解方程,并计算对应b﹣a的值与方程的解不相等,所以不是奇异方程;(2)根据奇异方程的定义即可得出关于b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1)∵5x=﹣8,解得x=−8 5,∵﹣8﹣5=﹣13,﹣13≠−8 5,∴5x=﹣8不是奇异方程.故答案为:不是.(2)∵a=3,∴x=b﹣3,∴b﹣3=�3,∴b=9 2,即b=92时有符合要求的“奇异方程”.【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读懂题意,理解奇异方程的概念并根据概念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对于有理数a,b,定义两种新运算“※”与“◎”,规定:a※b=a2+2ab,a◎b=|a+b|﹣|a﹣b|,例如,2※(﹣1)=22+2×2×(﹣1)=0,(﹣2)※3=|﹣2+3|﹣|﹣2﹣3|=﹣4.(1)计算(﹣3)※2的值;(2)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b;(3)若(﹣2)※x=2◎(﹣4)+3x,求x的值;(4)对于任意有理数m,n,请你定义一种新运算“★”,使得(﹣3)★5=4,直接写出你定义的运算:m★n=(用含m,n的式子表示).【分析】(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求出值;(2)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得到结果即可;(3(4)根据题意只要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式子即可,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解答】解:(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原式=(﹣3)2+2×(﹣3)×2=9﹣12=﹣3;(2)由a,b在数轴上位置,可得a+b<0,a﹣b<0,则a◎b=|a+b|﹣|a﹣b|=﹣a﹣b+a﹣b=﹣2b;(3)∵(﹣2)※x=2◎(﹣4)+3x,∴22﹣4x=2﹣6+3x,解得:x=8 7;(4)∵(﹣3)★5=4,∴m★n=m2﹣n,故答案为:m2﹣n.【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9.阅读材料: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b ☆c =a +b ﹣ac .例如3☆2☆1=3+2﹣3×1=2.(1)按照这个规定,计算1☆2☆3的结果为;(2)按照这个规定,化简(x ﹣1)☆(x 2﹣2)☆3;(3)按照这个规定,当2☆x ☆3=4☆1☆x 时,x 的值为;(4)按照这个规定,若(1﹣x )☆(2x +1)☆(﹣2)=m ,12☆m ☆(m ﹣1)=2,则x 的值为2.【分析】(1)直接利用已知运算法则列式计算即可;(2)直接利用已知运算法则列式计算即可;(3)直接利用已知运算法则列方程解答即可;(4)直接利用已知运算法则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1☆2☆3=1+2﹣1×3=3﹣3=0,故答案为:0;(2)由题意可得:(x ﹣1)☆(x 2﹣2)☆3=(x ﹣1)+(x 2﹣2)﹣3(x ﹣1)=x ﹣1+x 2﹣2﹣3x +3=x 2﹣2x ;(3)由题意可得:2+x ﹣6=4+1x ,移项,得x +4x =4+1+6﹣2,合并同类项,得5x =9,系数化为1,得x =95;故答案为:95;(4)由题意可得:1﹣x +2x +1+2(1﹣x )=m ,解得m =4﹣x ,∴12☆m ☆(m ﹣1)=2可化为12☆(4﹣x )☆(3﹣x )=2,即12+4﹣x −12(3﹣x )=2,整理,得−12�=−1,解得x =2.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20.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差k ,且k 为正整数,则称解较大的方程为另一个方程的“k 的后移方程”.例如:方程x ﹣3=0的解是x =3,方程x ﹣1=0的解是x =1.所以:方程x ﹣3=0是方程x ﹣1=0的“2的后移方程”.(1)判断方程2x ﹣3=0是否为方程2x ﹣1=0的k 的后移方程(填“是”或“否”);(2)若关于x 的方程2x +m +n =0是关于x 的方程2x +m =0的“2的后移方程”,求n 的值;(3)若关于x 的方程5x +b =1是关于x 的方程5x +c =1的“3的后移方程”,求2b ﹣2(c +3)的值.【分析】(1)求出两个方程的解,利用“后移方程”的定义判断即可;(2)分别表示出两个方程的解,根据“后移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n 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n 的值;(3)分别表示出两个方程的解,根据“后移方程”的定义列出关系式即可.【解答】解:(1)解方程2x ﹣3=0,得x =32,解方程2x ﹣1=0,得x =12,∵32−12=1,∴方程2x ﹣3=0是方程2x ﹣1=0的k 的后移方程;故答案为:是;(2)解方程2x +m +n =0,x =−푚− 2,解方程2x +m =0,x =−푚2,∵关于x 的方程2x +m +n =0是关于x 的方程2x +m =0的“2的后移方程”,∴−푚− 2−−푚2=2,∴n =﹣4;(3)解方程5x +b =1得x =1−�5,解方程5x +c =1得x =1−�5,∵方程5x +b =1是方程5x +c =1的“3的后移方程”,∴1−�5−1−�5=3,∴b ﹣c =﹣15,∴2b ﹣2(c +3)=2b ﹣2c ﹣6=2(b ﹣c )﹣6=﹣30﹣6=﹣36.【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弄清题中“后移方程”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1.(2022秋•朔州月考)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和为0、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为“互补方程”.例如:方程2x +5=﹣1和�3=1为“互补方程”.(1)方程3x ﹣7=8与方程�−32+1=﹣3“互补方程”.(请填入“是”或“不是”)(2)若关于x 的方程�2+m =2与方程3x ﹣2=x +6是“互补方程”,求m 的值.(3)若关于x 的方程2x ﹣1=4k ﹣3与5�−34−�=32是“互补方程”,求k 的值.及关于y 的方程�2022=7k +3的解.【分析】(1)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再利用“互补方程”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2)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互补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m 的方程解答即可;(3)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互补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k 的方程,求得k 的值,代入方程�2022=7k +3,然后解关于y 的方程即可.【解答】解:(1)由3x ﹣7=8,解得x =5;由�−32+1=﹣3,解得x =﹣5.∵﹣5+5=0,∴方程3x ﹣7=8与方程�−32+1=﹣3是“互补方程”.故答案为:是;(2)由�2+m =2,解得x =4﹣2m ;由3x ﹣2=x +6解得x =4.∵关于x 的方程�2+m =2与方程3x ﹣2=x +6是“互补方程”,∴4﹣2m +4=0,解得m =4.(3)由2x ﹣1=4k ﹣3,解得x =2k ﹣1;由5�−34−�=32,解得x =4�+95;∵关于x 的方程2x ﹣1=4k ﹣3与5�−34−�=32是“互补方程”,∴2k ﹣1+4�+95=0,解得k =−27,∴关于y 的方程为�2022=−2+3,解得y =20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互补方程的意义解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是新定义型,理解并熟练应用新定义解答也是解题的关键.22.(2022秋•郴州期末)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和为1,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为“集团方程”,例如:方程4x =8和x +1=0为“集团方程”.(1)若关于x 的方程3x +m =0与方程4x ﹣1=x +8是“集团方程”,求m 的值;(2)若“集团方程”的两个解的差为6,其中一个较大的解为n ,求n 的值;(3)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2�+3=2�+�和12022�+1=0是“集团方程”,求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2(�+1)+3=2�+2+�的解.【分析】(1)先表示两个方程的解,再求值.(2)根据条件建立关于n 的方程,再求值.(3)先求k ,再解方程.【解答】解:(1)∵3x +m =0,∴�=−푚3.∵4x ﹣1=x +8,∴x =3.∵关于x的方程3x+m=0与方程4x﹣1=x+8是“集团方程”,∴−푚3+3=1,∴m=6;(2)∵“集团方程”的两个解和为1,∴另一个方程的解是1﹣n,∵两个解的差是6,且n为较大的解,∴n﹣(1﹣n)=6,∴ =7 2.(3)∵1 2022�+1=0,∴x=﹣2022.∵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2�+3=2�+�和12022�+1=0是“集团方程”,∴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2�+3=2�+�的解为:x=1﹣(﹣2022)=2023.∵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2(�+1)+3=2�+2+�可化为:12022(�+1)+3=2(�+1)+�,令y+1=x=2023,∴y=2022.23.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0(其中a≠0,a、b为常数),若这个方程的解恰好为x=a﹣b,则称这个方程为“恰解方程”,例如:方程2x+4=0的解为x=﹣2,恰好为x=2﹣4,则方程2x+4=0为“恰解方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x+k=0是“恰解方程”,则k的值为;(2)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2x=mn+n是“恰解方程”,且解为x=n(n≠0).求m,n的值;(3)已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3x=mn+n是“恰解方程”.求代数式3(mn+2m2﹣n)﹣(6m2+mn)+5n的值.【分析】(1)利用“恰解方程”的定义,得出关于k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k的值;(2)将x=n代入方程可得﹣2n=mn+n,由﹣2x=mn+n是“恰解方程”得出x=﹣2+mn+n,再结合x =n,即可求出m,n的值;(3)根据“恰解方程”的定义得出mn +n =−92,把3(mn +2m 2﹣n )﹣(6m 2+mn )+5n 化简后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1)解方程3x +k =0得:x =−�3,∵3x +k =0是“恰解方程”,∴x =3﹣k ,∴−�3=3﹣k ,解得:k =92,故答案为:92;(2)∵﹣2x =mn +n 是“恰解方程”,∴x =﹣2+mn +n ,∴n =2+mn +n ,∴mn =2,∵x =n ,∴﹣2n =mn +n ,解得:n =−23,把n =−23代入mn =2,解得:m =﹣3;(3)解方程3x =mn +n 得:x =푚 + 3,∵方程3x =mn +n 是“恰解方程”,∴x =3+mn +n ,∴푚 + 3=3+mn +n ,∴mn +n =−92,∴3(mn +2m 2﹣n )﹣(6m 2+mn )+5n=3mn +6m 2﹣3n ﹣6m 2﹣mn +5n=2mn+2n=2(mn+n)=2×(−9 2)=﹣9.【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理解“恰解方程”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4.(2023秋•东台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和为1,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为“美好方程”.例如:方程4x=8与方程y+1=0为“美好方程”.(1)请判断方程4x﹣(x+5)=1与方程﹣2y﹣y=3是否为“美好方程”,请说明理由;(2)若关于x的方程3x+m=0与方程4y﹣2=y+10是“关好方程”,求m的值;(3)若“美好方程”的两个解的差为8,其中一个解为n,求n的值.【分析】(1)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判断即可;(2)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m的方程,解答即可;(3)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n的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1)方程4x﹣(x+5)=1与方程﹣2y﹣y=3互为“美好方程”,理由如下:解方程4x﹣(x+5)=1得x=2解方程﹣2y﹣y=3得y=﹣1,∵x+y=2+(﹣1)=1,∴方程4x﹣(x+5)=1与方程﹣2y﹣y=3互为“美好方程”;(2)关于x的方程3x+m=0的解为:x=−푚3,方程4y﹣2=y+10的解为:y=4,∵关于x的方程3x+m=0与方程4y﹣2=y+10是“关好方程”,∴−푚3+4=1,∴m=9;(3)∵“美好方程”的两个解的和为1,∴另一个方程的解为:1﹣n,∵两个解的差为8,∴1﹣n﹣n=8或n﹣(1﹣n)=8,∴n=−72或92.【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找到方程解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5.(2023秋•南岗区校级期中)定义一种新运算“▲”,其运算方式如下:2▲1=4×2﹣3×1=51▲(﹣3)=4×1﹣3×(﹣3)=13(﹣5)▲(﹣2)=4×(﹣5)﹣3×(﹣2)=﹣14…观察式子的运算方式,请解决下列问题:(1)这种运算方式是:m▲n=(用含m,n的式子表示);(2)解方程3▲(2▲x)=2▲x;(3)若关于x的方程3▲(ax﹣1)=6的解为整数,求整数a的值;【分析】(1)根据给定的新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新运算的法则,列出方程进行求解即可;(3)根据新运算的法则,列出方程进行求解,根据解为整数,求出a的值即可.【解答】解:(1)由题意,得:m▲n=4m﹣3n;故答案为:4m﹣3n;(2)2▲x=4×2﹣3x=8﹣3x,∴3▲(2▲x)=3▲(8﹣3x)=4×3﹣3⋅(8﹣3x)=9x﹣12,∵3▲(2▲x)=2▲x,即:9x﹣12=8﹣3x,解得:�=5 3;(3)3▲(ax﹣1)=6,即:4×3﹣3(ax﹣1)=6,解得:�=3�,∵方程的解为整数,∴3�为整数,又a为整数,∴a=﹣3,﹣1,1,3.【点评】本题考查定义新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新运算的法则,正确的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6.新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互为相反数,就称这两个方程为“友好方程”,如:方程2x=6和3x+9=0为“友好方程”.(1)若关于x的方程3x+m=0与方程2x﹣6=4是“友好方程”,求m的值.(2)若某“友好方程”的两个解的差为6,其中一个解为n,求n的值.【分析】(1)求得方程2x﹣6=4解为x=5,利用“友好方程”的定义得到方程3x+m=0的解,利用方程解的定义解答即可;(2)利用“友好方程”的定义得到方程的另一个解为﹣n,再利用定义列出关于n的等式解答即可.【解答】解:(1)方程2x﹣6=4解为x=5,∵关于x的方程3x+m=0与方程2x﹣6=4是“友好方程”,∴关于x的方程3x+m=0的解为x=﹣5,∴3×(﹣5)+m=0,∴m=15;(2)∵某“友好方程”的一个解为n,∴“友好方程”的另一个解为﹣n,∴n﹣(﹣n)=6或﹣n﹣n=6,∴n=3或n=﹣3.∴n=±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本题是阅读型题目,理解新定义并熟练应用新定义解答是解题的关键.27.(2022秋•于都县期末)我们规定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为x=b﹣a,则称该方程是“差解方程”,例如:3x=4.5的解为x=4.5﹣3=1.5,则该方程3x=4.5就是“差解方程”,请根据上述规定解答下列问题:【定义理解】(1)判断:方程2x=4差解方程;(填“是”或“不是”)(2)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4x=m是“差解方程”,求m的值;【知识应用】(3)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4x =ab +a 是“差解方程”,则3(ab +a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4x =mn +m 和﹣2x =mn +m 都是“差解方程”,求代数式3(mn +m )﹣9(mn +n )2的值.【分析】(1)根据差解方程的定义判断即可;(2)根据差解方程的定义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3)根据差解方程的定义即可得出关于a 、b 的二元二次方程,整理即可得出;(4)根据差解方程的概念列式得到关于m 、n 的两个方程,联立求解得到m 、n 的关系,得出3(mn +m )=16,9(mn +n )2=16,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1)∵方程2x =4的解为x =2=4﹣2,∴方程2x =4是差解方程.故答案为:是;(2)由题意可知x =m ﹣4,由一元一次方程可知�=푚4,∴푚−4=푚4,解得푚=163;(3)∵方程4x =ab +a 是“差解方程”,∴x =ab +a ﹣4,解方程4x =ab +a ,得�=��+�4,∴��+�−4=��+�4,∴3ab +3a =16,即3(ab +a )=16.故答案为:16;(4)∵一元一次方程4x =mn +m 是“差解方程”,∴x =mn +m ﹣4,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4x =mn +m 得�=푚 +푚4∴푚 +푚−4=푚 +푚4,整理得3(mn +m )=16,∵一元一次方程﹣2x =mm +m 是“差解方程”,∴x =mn +m +2,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2x =mm +m 得�=−푚 +푚2∴푚 +푚+2=−푚 +푚2,整理得9(mn +n )2=16,∴3(mn +m )﹣9(mm +n )2=16﹣16=0.【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理解差解方程的概念并根据概念列出方程.28.定义:关于x 的方程ax +b =0的解为x =a +b ,则称这样的方程是“和合方程”.如:x −12=0的解x =12=1+(−12),3x −94=0的解x =34=3+(−94)都是“和合方程”.(1)判断方程﹣2x +4=0是不是“和合方程”?说明理由;(2)若关于x 的方程mx +n ﹣m =0是“和合方程”,求方程2(mn +n )y ﹣4=2(my +1)+3y 的解.【分析】(1)由“和合方程”定义即可判断;(2)根据“和合方程”定义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方程﹣2x +4=0是“和合方程”,理由如下:由﹣2x +4=0得x =2,而a +b =﹣2+4=2,∴x =a +b ,∴方程﹣2x +4=0是“和合方程”;(2)mx +n ﹣m =0,解得:x =푚− 푚,∵关于x 的方程mx +n ﹣m =0是“和合方程”,∴x =m +n ﹣m =n ,∴푚− 푚=n ,∴m ﹣n =mn ,2(mn +n )y ﹣4=2(my +1)+3y ,2(m ﹣n +n )y ﹣4=2my +2+3y ,3y =﹣6,∴y =﹣2.【点评】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合方程”的定义.29.(2022秋•雨花区校级月考)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差a ,a 为正整数,则称解较大的方程为另一个方程的“a ﹣稻香方程”,例如:方程x ﹣2=0是方程x +3=0的“5﹣稻香方程”.(1)若方程2x =5x ﹣12是方程3(x ﹣1)=x +1的“a ﹣稻香方程”,则a =;(2)若关于x 的方程x −�−2푚3=n ﹣1是关于x 的方程2(x ﹣2mn )﹣m =3n ﹣3的“m ﹣稻香方程”(m >0),求n 的值;(3)当a ≠0时,如果关于x 方程ax +b =1是方程ax +c ﹣1=0的“3﹣稻香方程”,求代数式6x +2b ﹣2(c +3)的值.【分析】(1)先分别解方程2x =5x ﹣12、3(x ﹣1)=x +1,再根据“a ﹣稻香方程”的定义即可求解;(2)解关于x 方程x −�−2푚3=n ﹣1,再根据“m ﹣稻香方程”的定义进行计算可以得解;(3)依据题意,先解方程ax +b =1和ax +c ﹣1=0,再根据“3﹣稻香方程”的定义,求出x ,b ,c ,即可求解.【解答】(1)解:2x =5x ﹣12,∴﹣3x =﹣12.∴x =4.又3(x ﹣1)=x +1,∴x =2.∵方程2x =5x ﹣12是方程3(x ﹣1)=x +1的“a ﹣稻香方程”,∴a =4﹣2=2.故答案为:2.(2)解:解关于x 方程x −�−2푚3=n ﹣1,得x =3 −3−2푚2,解关于x 的方程2(x ﹣2mn )﹣m =3n ﹣3,得x =4푚 +푚+3 −32,关于x 的方程x −�−2푚3=n ﹣1是关于x 的方程2(x ﹣2mn )﹣m =3n ﹣3的“m ﹣稻香方程”(m >0),∴3 −3−2푚2−4푚 +푚+3 −32=m .整理得﹣4mn =5m ,又m >0,∴﹣4n =5.∴n =−54.(3)解:∵a ≠0,∴关于x 方程ax +b =1的解是x =1−��,关于x 方程ax +c ﹣1=0的解是x =1−��,∵关于x 方程ax +b =1是方程ax +c ﹣1=0的“3﹣稻香方程”,∴1−��−1−��=3.∴3a +b =c .∴6a +2b ﹣2(c +3)=2(3a +b )﹣2c ﹣6=2c ﹣2c ﹣6=﹣6.【点评】本题为新定义问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理解新定义,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关键.30.(2023春•石狮市校级月考)定义:如果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之和为1,我们就称这两个方程为“美好方程”.例如:方程4x =8和+1=0为“美好方程”.(1)若关于x 的方程3x +m =0与方程4x ﹣2=x +10是“美好方程”,则m =;若“美好方程”的两个解的差为5,其中一个解为n ,则n =.(2)若关于x 的方程�2+푚=0与方程3�−25=�+푚2是“美好方程”,求m 的值;(3)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2�+3=2�+�和12022�+1=0是“美好方程”,求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12022(�+1)+3=2�+�+2的解.【分析】(1)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m 的方程和n 的方程解答即可;(2)分别求得两个方程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列出关于m 的方程解答即可;(3)求得方程12022�+1=0的解,利用“美好方程”的定义得到方程12022�+3=2�+�的解,将关于y 的方程12022(�+1)+3=2�+�+2变形,利用同解方程的定义即可得到y +1的值,从而求得方程的解.【解答】解:(1)∵方程4x ﹣2=x +10的解为x =4,方程3x +m =0的解为�=−푚3,而方程3x +m =0与方程4x ﹣2=x +10是互为“美好方程”,∴−푚3+4=1,∴m =9;∵“美好方程”的一个解为n ,则另一个解为1﹣n ,依题意得1﹣n ﹣n =5或n ﹣(1﹣n )=5,解得n =2或n =3.故答案为:9;2或3;(2)解:关于x 的方程�2+푚=0的解为x =﹣2m ,方程3�−25=�+푚2的解为x =5m +4,∵关于x 的方程�2+푚=0与方程3�−25=�+푚2是“美好方程”,∴﹣2m +5m +4=1,∴m =﹣1;(3)解:方程12022�+1=0的解为x =﹣2022,∵关于x 的方程12022�+3=2�+�和12022�+1=0是“美好方程”,∴关于x 的方程12022�+3=2�+�的解为x =2023.∵关于y 的方程12022(�+1)+3=2�+�+2就是12022(�+1)+3=2(�+1)+�,∴y +1=x =2023,∴y =2022.∴关于y 的方程12022(�+1)+3=2�+�+2的解为:y =202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同解方程的意义解答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是新定义型,理解并熟练应用新定义解答也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下---全新问题定义
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数学下课程中引入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定义。
这些问题定义将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问题定义一:排列组合问题
通过排列组合问题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组合计数和排列计数
的基本概念,并运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定义二:几何推理问题
几何推理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感知能力。
通过解答几何推理问题,学生能够加深对几何形状和关系的理解,掌握基本的证明方法,并培养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
问题定义三:函数关系问题
函数关系问题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通过研究函数关系问题,学生可以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解决与函数相关
的实际问题。
问题定义四:统计与概率问题
统计与概率问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并
能够应用统计和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研究统计与概率问题,学生能够分析数据、计算概率,并作出合理的推断与判断。
问题定义五:代数方程问题
代数方程问题培养学生的代数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解决
与代数方程相关的问题。
通过解答代数方程问题,学生能够运用代
数的基本知识,进行变量求解和方程转化,从而培养逻辑推理和问
题解决能力。
结论
通过引入以上全新的问题定义,我们可以为七年级数学下课程
增添更多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乐趣。
这些问题定义旨在培养学
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新定义
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a ,b ),若点P′的坐标为(a+kb ,ka+b )(其中k 为常数,且k≠0),则称点P′为点P 的“k 属派生点”.
例如:P (1,4)的“2属派生点”为P′(1+2×4,2×1+4),即P′(9,6).
(1)点P (-1,6)的“2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 ;
(2)若点P 的“3属派生点”P′的坐标为(6,2),则点P 的坐标 ;
(3)若点P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P 的“k 属派生点”为P′点,且线段P P′的长度为线段OP 长度的2倍,求K 的值。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填空: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4354,336,x y x y +=⎧⎨+=⎩
我们可以将x ,y 的系数和相应的常数项排成一个 数表 4 3 541 3 36⎛⎫ ⎪⎝⎭,求得的一次方程组的解,x a y b =⎧⎨=⎩用数表可表示为 1 0 0 1 a b ⎛⎫ ⎪⎝⎭
.用数表可以简化 表达解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如下,请补全其中的空白:
从而得到该方程组的解为 , .x y =⎧⎨=⎩
3.对x ,y 定义一种新运算T ,规定:)2)(()(y x ny mx y x T ++=,(其中m ,n 均为非零
常数).例如:n m T 33)11(+=,.
(1)已知8)20(0)11(==-,,,T T .
① 求m ,n 的值;
② 若关于p 的不等式组 ⎩
⎨⎧≤->-a p p T p p T )234(4)22(,,,恰好有3个整数解,求a 的取值范围; (2)当22y x ≠时,)()(x y T y x T ,,=对任意有理数x ,y 都成立,请直接写出
m ,n 满足的关系式.
4. 一般情况下
3636
a b a b ++=+不成立,但有些数可以使得它成立,例如:0a b ==.我们 称使得3636a b a b ++=+成立的一对数,a b 为“相伴数对”,记为(,a b ). (1)若(1,b )是“相伴数对”,求b 的值;
(2)写出一个“相伴数对”(,a b ),其中0a ≠,且1a ≠;
(3)若(,m n )是“相伴数对”,求代数式[]2742(35)4
m n m n ----的值.
5.阅读理解:
善于思考的小聪在解方程组
时,发现方程组①和②之间存在一定
关系,他的解法如下:
解:将方程②变形为:2x ﹣3y ﹣2y=5③.
把方程①代入方程③得:3﹣2y=5,
解得 y=﹣1.
把y=﹣1代入方程①得 x=0.
∴原方程组的解为. 小聪的这种解法叫“整体换元”法.请用“整体换元”法完成下列问题: (1)解方程组:;
①把方程①代入方程②,则方程②变为 ;
②原方程组的解为 .
(2)解方程组:
.
6 .对于有理数a ,b ,定义min {}a ,b 的含义为:当a ≥b 时,min {}a ,b =b ;当a <b 时,min {}a ,b =a .
例如:min {}1,-2=-2,min {}33--,
=-3. (1)min {}12-,
= ;
(2)求min{x 2+1,0};
(3)已知min{-2k +5,-1}=-1,求k 的取值范围;
(4)已知min{ 5,2224m n m n --- }=5.直接写出m ,n 的值
7. 如果一元一次方程的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关联方程.
(1)在方程①310x -=,②2103
x +=,③()315x x -+=-中,不等式组2531-2
x x x x -+-⎧⎨-+⎩>,> 的关联方程是 ;(填序号) (2)若不等式组1212
x x x ⎧-⎪⎨⎪++⎩<1,>-3的一个关联方程的根是整数,则这个关联方程可以是 ;(写出一个即可)
(3)若方程32x x -=,1322x x ⎛⎫+=+ ⎪⎝⎭都是关于x 的不等式组2x x m x m -⎧⎨-⎩
<2,≤的关联方程,直接写出m 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