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讲座一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25
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我国现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开创性事业,需要一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教育思想的革命.新课程改革理念研究的凸现,既是对新课程改革实践理性的呼唤和回归,又是对新课程改革科学理性的反思、建构与价值整合.今天就围绕“新课改基本理念”、“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和“如何做到新课改、新理念、新视角”这三方面和各位同仁进行共同学习。
一、新课改基本理念: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通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达到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助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内容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问题一、经验+反思=?学习不仅仅意味着掌握教育理论,学习就是“掌握经验和改造经验”。
认为“专家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获得了怎样做的知识和缄默知识”。
杜威认为,经验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连续不断的作用。
教师要从经验中学习,首先要有丰富的经验。
什么叫反思?杜威认为反思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
他说:“思维中某种事物作为诱因而发生。
但是,思维还未必就是反思的---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省的思维。
”所谓的反思,实际上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性认识的再认识,就教育工作而言,是对本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
教学反思,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以达到对不良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不断加深对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与理解,以提高自身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因此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首先要有一种开放的心态,以及求真务实的精神;其次要有一种自我批判的心态,以及批判性思考的习惯;第三要实现在反思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还应掌握正确的反思方法、策略,要学会在自我分析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过程中提升自我认识的水平。
教师反思的内容和策略反思什么:1. 课堂教学的生活、社会化 2. 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多元化3. 师生互动的有效化 4.教学内容的结构化 5.教学过程的动态化 6.教学策略的综合化7.教学资源的优化8. 教学对象个别化9.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10.学科教学的整合化也可以按教学大纲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一对照着反思。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2)优化教学过程(备课、课堂教学、学生自学、讨论、实验探究、练习、评价)(3)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观察、实验、自学、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4)加强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5)组织好研宄性课题的教学反思策略:提倡每一位教师从“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个角度进行3种教学反思。
一、培训时间:2022年3月10日二、培训地点:学校会议室三、培训主题: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四、培训对象:全体数学教师五、培训内容:1. 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3. 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4. 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5. 教学合作与交流六、培训过程:1. 主持人介绍本次培训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2.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1)讲座一: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讲座内容:阐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强调了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2)讲座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讲座内容:介绍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并分析了各种教学策略的适用范围。
(3)讲座三: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讲座内容:讲解了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4)讲座四:教学资源与信息技术讲座内容:介绍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资源、教材资源、教学软件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5)讲座五:教学合作与交流讲座内容:强调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3. 教师分组讨论。
(1)分组讨论一:如何将讲座中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应用于实际教学中?(2)分组讨论二: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3)分组讨论三:如何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教师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主持人总结本次培训,并对教师提出希望和要求。
七、培训效果:1. 教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教师掌握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3. 教师认识到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4. 教师了解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5. 教师明确了教学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教研活动奠定了基础。
八、培训反思:1. 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2. 教师参与度高,互动性强,培训效果显著。
师德师风校本培训课件及讲稿第一部分:导言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育未来的重任,师德师风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本课程将围绕师德师风进行校本培训,旨在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1. 师德的内涵和重要性•什么是师德,为何师德至关重要?•师德对学生、家长和整个社会的影响。
2. 师德师风的标准和要求•探讨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遵守的师德标准。
•分析师风在教师教学和师生关系中的作用。
3. 师德师风的实践与反思•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教师反思自身师德师风的表现。
•提出具体改进和提升师德师风的建议。
第三部分:课程创新1.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提高课程实效性。
2. 评估与反馈针对课程内容,设置反馈机制,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
第四部分:讲稿示例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师德师风这一重要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神圣使命,师德师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形象。
师德不仅仅是一种规则,更是一种品质。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师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激励学生成为更好的人。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深入探讨师德师风的内涵和要求,希望每位老师都能够从中受益,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
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致力于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氛围,为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结语通过本校本培训课程,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够对师德师风有更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念,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以上为师德师风校本培训课件及讲稿,希。
专题讲座校本培训记录10篇_校本培训自查报告2篇校本培训自查报告2篇本文目录1.校本培训自查报告2.望城一中校本培训工作自查报告校本培训自查报告青岛九联小学座落于莱西市区西行六公里处,美丽的大沽河西畔。
这是一所现代化的农村小学。
学校占地2646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190平方米,全校绿化面积13398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班13个,在校学生523人,教职工40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10人,本科学历15人,专科学历16人,学历达标率100%,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一线教师的45%。
学校不仅有漂亮优美的外部环境,内部功能教室也一应俱全:设有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综合实践室、队室、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书法室、天文观测台等十几个专用教室,各功能教室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有专人负责,教育氛围良好,使用率高,器材配备均达到省定农村小学一类标准。
我校始终把教师的校本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努力使学校成为专业化教师发展的基地、名优教师成长的摇篮。
学校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即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把教师的全员培训与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有机结合,着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框架,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业务基础坚实、实践经验丰富、整体结构合理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1.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校本培训副组长,其他中层以上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学校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校长决策调控—副校长具体负责—中层以上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
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
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专题讲座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刘永胜(北京市光明小学,校长)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校本培训正如专家所讲,是 1999 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关于学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里明确提出来的。
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以学校为基础,并且同时提出,各个中小学都要注明自己的教师培训规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这个词汇,教育部在 1999 年已经提出来了。
之后好多专家进行了研究,对校本培训进行了界定,最简洁的界定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
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培训有四个含义,一是这个培训不是上级布置的,也不是教育部门布置的,完全是学校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发起组织规划的;第二,是以学校自己的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科研活动融为一体的;第三,是以提高自己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促进学校本身发展为目标的;第四,是对校内教师的暂时培训。
总结起来,校本培训界定为这样一句话,基于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需要,伴随教研教学过程的校内学习培训。
基于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的需要,伴随与教研教学过程的校内学习培训。
下面我就从四方面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校本培训适应了四个需要。
第一个,它是新时期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
1995 年以来,继续教育是从 1985 年提出来的,到 1995 年一直在搞积极教育。
我认为学校在 1985 和 1995 年期间主要是完成一个任务,实际上是补偿教育,当时中小学许多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训练,在专业知识上需要进行补偿。
进入十五以后,这个补偿任务已经完成了,接着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发展的任务,也就是说十五期间,继续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根据职业的需要进行补充。
而是根据职业发展的需要,变成了每个老师的个人发展。
另外进入十五期间,继续教育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培训变为我要培训。
再者,给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从学校来讲,对教师不再是外在的负担,而应该看成是一种使教师自己和学校发展的一种激励和机制。
校本培训专题讲座材料尊敬的教师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次校本培训专题讲座。
作为教育事业的从业者,我们都深知教师是培养人才、传播文化的重要角色。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本次讲座将围绕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展开探讨。
一、校本培训的重要性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中心,针对教师的岗位需求、学科特点和课堂实际,进行的针对性培训。
那么,为什么校本培训如此重要呢?首先,校本培训能够精准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
每个学校的教师队伍都具有自身特点和需求,而校本培训能够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提供最符合教师需求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其次,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通过校本培训,学校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从而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最后,校本培训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培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化,教师们可以在不同的培训活动中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这些新理念和方法将成为教师创新教学的源泉,推动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校本培训的方法校本培训的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因学校和教师的需求而异。
然而,以下几种方法在校本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可供教师们参考。
首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相互借鉴经验,分享教学资源,并共同研究教育教学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教研组织,定期举行研讨会,推动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其次,搭建在线学习平台。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在线学习成为可能,学校可以借助在线平台建设一个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参与课程学习和讨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再次,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或培训。
请专家来学校讲座或开展培训,是一种常见的校本培训方式。
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产生积极影响,并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
三、校本培训的策略除了培训方法,校本培训的策略也是推动其有效实施的关键。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代表全体参加校本培训讲座的老师,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发言。
此次校本培训讲座,我们紧紧围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主题,通过专家授课、互动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受益匪浅。
在此,我谨代表全体参加培训的老师,向精心组织此次培训的校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一、培训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此次校本培训讲座,我们邀请了多位教育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授课。
专家们结合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从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改革、学生心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受益匪浅。
1. 教育教学理念方面:专家们强调了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方法方面:专家们结合具体案例,介绍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使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3. 课程改革方面:专家们详细解读了新课改的相关政策,分析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重点,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4. 学生心理方面:专家们针对学生心理特点,提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爱学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二、培训形式多样,互动交流深入此次培训,我们采取了专家授课、互动交流、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使培训内容更加丰富,效果更加显著。
1. 专家授课:通过专家们的精彩授课,我们不仅学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拓宽了视野,了解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态。
2. 互动交流: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实践体验:培训结束后,我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考语文专题讲座校本培训记录【篇1】一、本年度专业进展目标1、通过集体培训、个人研修,使自己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铸就良好的师德师风;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把握现代教育思想,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更新专业学问,提高学历层次,进一步优化学问和能力结构;进一步把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把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二、研修主要措施1、仔细参与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记好听课笔记,完成各类作业。
2、结合集体培训,强化个人学习,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提高。
【篇2】根据我自己的工作特点,秉着努力提高我的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的目的,我对自己严格要求,主动主动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学问,下面对我在这一学期的研修状况做一下汇报:一、研读小学数学新课标(2021年4月)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进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欢乐数学'。
1、变备教材为备学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依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育。
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学问的传授,更主要表如今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育。
2、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当师生的主动性、主动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打算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敏捷的教学机灵,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
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
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好玩,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小学英语校本培训讲座稿范文Good morning everyone. Today, we are gathered here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in-service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As we all know, the English language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t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in our globalized world. It is crucial that ou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ceive a strong foundation in English to prepare them for future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In-service train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ensuring that our English teachers are equipped with the necessary knowledge, skills, and strategies to deliver effective lessons. Through these training sessions, teachers can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explore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develop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techniques. By investing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our teachers, we can ultimat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outcomes of our students.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in-service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s the focus on language proficiency. Many teachers,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may struggle with certain aspects of the language, such as grammar, pronunciation, or vocabulary. In-service training can provide them with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their own language skills, which will in turn enable them to become more confident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ors in the classroom.Additionally, in-service training can help teachers stay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trends and best practices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he field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evolving, with new teaching methodologies, technologies, and resources being introduced regularly. By participating in in-service training, teachers can learn about these developments and incorporate them into their teaching practices, ensuring that their students receive a high-quality and engaging learning experience.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in-service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s the focus on developing effective lesson planning and delivery skills. Teachers need to be able to design lessons that are tailored to the specific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their students, and in-service training can provide them with the tools and strategies to do so. This may include training on lesson planning, classroom management, assessment techniques, and th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aids and resources.Furthermore, in-service training can also help teachers to foster a positiv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ir classrooms. This may involve training on topics such as cultural sensitivity,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and the use of technology to support diverse learners. By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eachers can help their students develop a love for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a desire to continue learning and improving their skills.One of the key benefits of in-service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s the opportunity for collaboration and shared learning. During these training sessions, teachers can connect with their colleagues, share best practices,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s experiences. This can be particularly valuable for teachers who may be working in isolation or facing unique challenges in their classrooms. By foster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ollaboration, in-service training can help to reduce teacher burnout and improve job satisfaction.In conclusion, in-service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is a crucial component of ensuring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By investing i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our teachers, we can help them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proficiency, stay up-to-date with the latest teaching methodologies, and create engaging and inclusive learningenvironments for their students. Ultimately, this investment in our teachers will pay dividends in the form of better learning outcomes for our students and a stronger foundation for their future success.。
校本培训主题讲座:教师角色的转变曾听到过这么一个真实发生在课堂的故事:"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有些学生的答案是"春天",老师却宣布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勿庸讳言,上例中体现的是一个旧的教师角色观,即教师知道的总比学生多,师生接触的目的只是进行知识的转移,当学生知道的东西与教师"不对应"时,就应征服学生、维持秩序。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成了管孩子,教师就是权威,就是课堂上的绝对统治者。
这种角色观是与新课程相抵触的,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应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必须学会倾听、学会对话,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我们的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话探寻真理的天堂。
我们的课堂应该创造一种使大家愉快、有强烈求知欲、积极地探求知识的心理气氛。
这种心理气氛是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果被动地接受,愉快、求知欲从何而言。
在教学中,如果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就意味着合作,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
对学生而言,意味着是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活动、成长和自我表现实现的过程。
在这个共同体中师生在享受着各自交往中快乐的同时,也在共享着彼此带来的快乐。
在此,请允许我向同行们转述在新课程改革后发生在课堂上,发生在我们师生身上的感人案例。
【教例1】教学生学生字"种",师让孩子用"种"说句话。
多数孩子在种花种草上说来说去。
冷不防一个摇动羊角小辫的八岁小女孩神气十足地站起来说:"孙中山种了中华民国。
"师把她这个一鸣惊人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在下面打了破折号又署上她的名字,最后带领全班孩子郑重其事地齐读两遍。
她激动不已,两腮绯红。
只有师生相互欣赏,互相接纳,教育之树才能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民主之果。
【教例2】教学"凿壁偷光"一词,一个男孩子站起来发问:老师,为什么用"偷",而不用"借"呢?另一个男孩子起来解难:"'借'是要还的,所以不能用'借',不过,用'偷'也不太文明,不如用'引'或'透'。
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校本培训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主题: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四、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主讲人:李教授(知名教育专家)讲座题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讲座内容:(1)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2)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目标设定(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4)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2. 教学观摩观摩课程: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加减法》授课教师:张老师观摩内容:(1)张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2)张老师的课堂组织与实施(3)张老师的互动与评价策略3. 经验分享分享教师:王老师(资深教师)分享题目:《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分享内容:(1)王老师的教学实践经验(2)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具体应用(3)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五、活动过程1. 上午9:00,活动正式开始。
首先由李教授进行专题讲座。
李教授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课堂教学。
2. 上午10:00,进行教学观摩。
张老师以《分数的加减法》为例,展示了如何将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组织有序,互动环节丰富,赢得了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
3. 上午11:00,王老师进行经验分享。
王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日常教学的宝贵经验。
她的分享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在座的教师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4. 上午12:00,活动圆满结束。
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收获颇丰,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总结本次校本培训讲座的收获与体会。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参加培训的教职工,向组织本次培训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次校本培训讲座的主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为期几天的讲座,我们不仅学习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探讨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以下是我对本次培训的几点总结和体会:一、深刻认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次培训讲座中,专家们从国家教育政策、教育发展趋势、教育改革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要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政策,立足学校实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次培训讲座邀请了多位教育专家和一线优秀教师,他们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1. 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相长。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需求。
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德育为先。
我们要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三、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1. 深化课程改革。
我们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实际情况,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
2. 改革教学方法。
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校本培训讲座一吴桥小学校本培训讲座课程改革的目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孙其萍课堂教学能力属于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
它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许多单项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板书板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影响能力等。
夸大一点说~课堂上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一、教学能力的分类:1 教学设计能力 --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2 开放性教学能力--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3 整合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4 教会学生“愿意学”“会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能力形成的理论基础:1 在教学目的方面: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现在的真正目的早已转移到了为了各级各类升学、为了各种形式的考试方面。
几乎课堂上的全部教学行为都是为生学、为考试服务的,因此培养的学生是“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育不仅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文明幸福的人。
2.在教学任务方面: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是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布鲁纳认为:对学生来说知道如何学习要比知道学习什么更重要。
赞可夫提出了“教会儿童学习”,“教会儿童使用一个终身都靠它来掌握知识的那种工具”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的主张。
3. 在教学过程方面:我们现在沿用的是凯洛夫的“五大环节”教学程式。
现代教育论主张,教学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乃至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课堂教学的理论绝非单一,教学模式也不能公式化。
4.在教学方法方面:现代教育论认为,不仅包括教的方法,而且包括学的方法。
教师的方法并非“填鸭式”,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要教给学生独立摄取的能力,为学生的“无师自通”做准备,由单向型变成多向性,由单一型讲授变成复合研讨性,由学生静听型变成学生参与型。
三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1借鉴中感悟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
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绝不是“东施效颦”(见《庄子,天运》,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
同村的丑女人看见了觉得姿态很美,也学着他的样子,却丑的可怕。
后人把这个丑女称作东施,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2 实践中探索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
每一位教师都要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主动出击,胸有成竹地笑迎改革。
在未来的社会中,凭智慧生存、凭质量发展,凭水平竞争。
教师要“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
3 学习中升华教师普遍有一种错误的认识,那就是认为学习理论太难,太费劲,得不偿失,不如学点“现成的”经验,学一点,用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成功。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学习方式,但它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那样容易再现和可持续发展。
4 反思中前进(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与提高的渠道是否畅通----“开源助流”。
反思的目的在于:分析教学能力形成的障碍,通过排除而“开源”;分析渠道梗阻的原因,通过打通而“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经过分析、努力~让强得更强~弱的不弱。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经过分析、努力~让教学效用高的继续高~教学效用低的不再低。
总之~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靠的是教师的基本功~靠的是教师不断地钻研~靠的是教师的敬业精神。
2013.10.16吴桥小学校本培训讲座课程改革与教材的改革---------《与学生一起成长》徐艳“教学相长”的思想是我国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进入新的世纪,人们在继承这一宝贵遗产的同时,又赋予这一思想新的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广泛,获取知识的手段更便捷。
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
因此,与时俱进,“向孩子学习”、“与学生一起成长”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一、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学会角色转换,建立与学生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是学生纪律的管理者,是真理的代言人。
教师高高在上,是权威,师道尊严不可动摇。
然而,这种传统的角色定位,已经不适应新时期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新时期,教师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怎样才能做一个优秀的教师,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呢,我们在学校内展开“教师角色转换”的大讨论。
经过讨论,教师们一致认为:新形势下,不转换角色,就不会做教师,更做不了好教师,教师要学会“蹲下来跟孩子说话”。
于是转换角色,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成为全体教师自觉的行动。
角色的转换,带来了师生关系的新变化:教师以师长自居的现象不见了,学生也不再对老师敬而远之。
老师和学生平等相处,相互信赖,建立起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使课堂一改过去那种被动的、灌输式的说教,演化为一种新型的师生主动参与的合作。
在合作中,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主动探求解决;教师关爱学生,用自身的体验,给学生以人生的参照;学生尊敬老师,亲近老师,向老师袒露自己的胸怀使师生的心灵得到沟通。
高二学生商清华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过去,我敬畏老师,总感到与老师之间有一堵看不见的高墙。
现在,我们和老师成了好朋友,达成了默契,老师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我们都能心领神会。
我们的悄悄话,都愿意告诉老师。
”这是多么惬意、多么愉快的合作啊。
人们常说: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这种触动,正是来自教师角色的转换,来自民主平等、相互信赖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二、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师德修养。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才能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个教师如果仍抱有落后的、陈旧的教育理念,用传统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学生,其教育肯定会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很难收到满意的效果,有时甚至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此时如果再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恐怕很难得到学生的共鸣,再号召“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刻苦,学生背后只会笑教师迂腐。
因此,更新教育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历史地、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教师的肩上。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提高人的素质。
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因此,我们特别强调: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要求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在教他们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身心健康的人。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修养,自己必须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和修养。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教师需要用高尚的人格来影响学生。
教师只有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学生才会听你的、服你的,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最出成绩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首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
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全校教职工中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激励、榜样激励、活动激励、人格激励等多种方式,激发全体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育人观,激励全体教师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做教书育人的模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个乐于献身教育的教师,他是用“心”而不是用“口”去讲课,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自觉地用高尚的思想、健康的情感去影响学生,用真诚的心去呼唤学生,用自己的热情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热情之火,让他们在融洽的情感共鸣中获取知识,在高尚的情感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三、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
说现在的学生难教,有其客观原因:过去,课堂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各种知识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要听老师的话,按老师说的去做就行了。
现在则不同,除了课堂外,学生从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接受五花八门的知识。
有许多知识,老师们都不知道,而他们知道;甚至是老师不让知道的,他们偏偏要知道。
因此,我们说不是现在的学生难教,而是我们有的教师知识陈旧,落伍于时代了。
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做一个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必须抛弃陈旧的知识,不断吸收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新知识,做一个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教研能力。
有的人说:“我们的老师都是师范毕业,有一定的学历,有一定的知识,应付中学教学绰绰有余,还用搞什么教研呢,”其实不然,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现代科技,增强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创造性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组织与实施能力。
同时,我们强调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会提问。
任何创造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不出问题,就不会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快问题,就需要对教学有一定的研究。
四、与学生一起成长,教师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始终保持一颗年轻向上的心。
生活环境影响着人的思想、心理的变化。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衣食无忧,但普遍缺乏分辨能力,不加辨别的吸收从社会和各种传媒中涌来的各种复杂信息,造成现在的中学生思想变得越来越复杂,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干什么都怕辛苦,不愿多付出;受不了挫折,听不得批评,缺少理想和追求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有的甚至排斥学校的教育,迷恋网吧、游戏厅,表现出忧郁、颓废、厌学情绪。
他们对老师的批评表面上接受,背后却当耳旁风,甚至嘲笑老师:老夫子,落伍时代。
然而,静下心来细细地分析一下,我们确实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
时代不同了,学生的思想、心理也与过去不一样了。
如果我们仍以过去的思想观念来对待学生,仍以过去的经验教育学生,认为“听话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确实是落伍了。
正确的方法是融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到“三个一”、“五个一样对待”,即“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男生女生一样对待,相貌美丑一样对待,家庭贫富一样对待,成绩孬好一样对待,是否顶撞过老师一样对待”,为学生发展创造和谐、愉快的成长环境,我们多次聘请专家来校举办教育学、心理学讲座,更新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引导老师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