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为大补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养生的第一大补是睡眠
睡眠被认为是养生的第一大补,因为它对身体和心理健康
至关重要。
适当的睡眠可以帮助人体修复和恢复,增强免
疫力,提高大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以及调节情绪。
良好的睡眠质量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关注:
1. 定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晚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
睡觉,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2. 环境:睡眠环境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并尽量避免
噪音、光线和电磁辐射的干扰。
3. 饮食:避免晚餐过饱和进食过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等,避免影响入睡和睡眠质量。
4. 睡前放松:在睡前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澡、听音乐、阅读等,帮助身心放松,有助于入睡。
5.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在床上使用手机、平板电脑
等带有蓝光的电子设备,以免干扰睡眠。
总的来说,养生的第一大补是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身体健康和养生十分重要。
改善睡眠质量的最佳中医方法有哪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困扰着许多人。
良好的睡眠对于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至关重要,而中医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认为,睡眠质量不佳常常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以下为您介绍一些常见且有效的中医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首先,中药调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归脾汤往往能发挥良好的作用。
归脾汤中包含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等药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而对于肝郁化火引起的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头胀等,龙胆泻肝汤可能是良方。
它包含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等,能够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除了中药方剂,食疗也是中医改善睡眠的常用方法。
例如,百合莲子粥就是不错的选择。
百合具有清心安神的作用,莲子能养心益肾,两者搭配煮粥,可作为日常的调理食品。
还有酸枣仁粥,酸枣仁能养肝、宁心、安神,对于失眠者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的按摩和推拿也能对睡眠起到改善作用。
比如,睡前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用拇指按揉这个穴位,每次约 5 分钟,可以交通心肾,促进睡眠。
另外,按摩头部的穴位,如百会穴、神庭穴、风池穴等,能够缓解头部的紧张,放松神经,有助于入睡。
按摩时,力度适中,以感到微微酸胀为宜。
艾灸也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
可以艾灸神阙穴,也就是肚脐。
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改善睡眠。
但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在中医理论中,运动对于睡眠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像太极拳、八段锦这类传统的运动,动作舒缓,能调节呼吸,使身心得到放松。
每天坚持练习,可以增强体质,调和气血,进而改善睡眠。
再者,中医强调情志的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焦虑、紧张和压力,对于睡眠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舒缓情绪。
在日常生活习惯方面,中医也有相应的建议。
中医的睡眠养生睡眠,本属“起居作息”范畴,由于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显得特别重要,而且睡眠养生的内容又十分丰富,故单立一章,予以讨论。
所谓睡眠养生就是根据宇宙与人体阴阳变化的规律,采用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恢复机体疲劳,养蓄精神,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益寿的目的。
阴阳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也是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
可以说睡眠与生存有着同等的意义。
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都很重视,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
睡眠的生理睡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很长一段历史中,人们对睡眠的机制认识并不清楚。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古代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睡眠的各种问题有了越清晰的认识,并在实验基础上给予了科学的证实。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
昼属阳,夜属阴。
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
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中医养生之道:睡眠的重要性 [图片]养生讲“三分调,七分养”,是指人体脏腑失调的时候,虽然用特别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进行调养,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还有七分,是要通过在日常睡眠、饮食、情志、运动等诸方面养成良好习惯,使人体尽快恢复平衡并保持平衡。
如果您想脏腑平衡、身心安康,就必须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做到“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而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一、睡眠的重要性1、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能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
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2、清代医家李渔曾指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3、老百姓常讲:“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人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不要跟太阳对着干。
二、现代人对睡眠有哪些认识误区?大部分人之所以难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除了一些人本身不良的睡眠习惯以外,主要是对睡眠存在着许多误区:1、有些人认为每天只要睡足七八个小时就行,因此觉得晚上熬夜也不要紧,白天补睡就行了。
2、很多人晚睡或者睡眠不好,只知道第二天会感到精神疲倦,而不知道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3、许多人认为失眠、入睡难只是小问题,吃几片安眠药就行了,不会想到是由于体内脏腑失衡造成的。
4、有些人喜欢夜间看书、写文章等,觉得过了23点后安静,人也很精神,效率高。
要想走出以上几种对睡眠的认识误区,首先必须知道不良睡眠习惯对人体的伤害以及何时睡眠有利于养生。
三、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足对身体有哪些伤害?晚上9点到凌晨3点是养肝护胆的最佳时间。
人如果长时间过子时(23点-1点)不睡,就会伤胆伤肝。
初期表现为眼圈黑,眼睛干涩、疲倦、内凹,头晕、头痛,精神疲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还会出现脏腑失衡和各种病症。
睡眠与养生一、睡眠的规则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点到凌晨点为有效睡眠时间。
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点到晚上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点到凌晨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干"累。
二、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丑时肝经最旺,丑时(:—:)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产生新鲜血液,因藏血不利,面呈青色,久之易患各类肝病,现在有些人肝不太好,特别在欧洲平均个人就有一个大三阳或是小三阳,大都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过了子时不睡觉造成的。
甲肝比较好治,乙肝就很难治。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由于晚上经常不睡觉,人太虚弱了,也就是说秩序太乱了,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了。
也就是说乙肝的病毒已经到了细胞里面,但是现在它还没有能力造成肝炎,当人身体处于最薄弱的时候就形成成肝炎,乙型肝炎就意味着将来%——%的肝硬化。
聪明的人是应该了解天、地、人之间的关系,不聪明的人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人。
肝主疏泄,过子时不睡,可引起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可见易怒,头痛头晕,眼红,眼痛,耳鸣,耳聋,胸肋胀痛,女性月经不调,便秘,也可引起肝气升发不足,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失眠,惊悸,精神恍惚,重则会晕倒在大街上,不省人事。
肝有藏血、调节血液的功能,过子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还会引起吐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龈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证状。
症。
病、不育、骨病、牙病、脱发、糖尿病、肾衰竭等疾病。
y6v3A。
三、睡眠的方法种病症。
在欧洲地区,平均四个人就有一个肝炎病毒携带者,这就叫不懂规则。
睡前半小时最好不要讲话,睡觉的时候更不要说话,如一说话,肺经动,然后心经又动,(因为心肺共为上焦)人就容易进入兴奋状态,所以就很难入睡。
保证良好睡眠讲求五要素
保证良好睡眠讲求五要素
中医的养生之道里也曾提到:“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
”另外,睡眠能帮助脾胃消化食物,作为养生的第一大补,睡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引发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物质身体得失平衡。
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睡前需要做到“五不”:
1.不过饱:晚上人要休息,脾胃也需要休息,吃的过饱会加重脾胃负担,因此,晚餐宜吃七八分饱,并且尽量清淡。
2.不过动:睡前不宜做剧烈运动,包括看电视、长时间说话聊天等活动。
并且,电视、音响等电器本身的辐射也会干扰人体的自律神经。
3.不过思:脾主思,多思伤脾且容易扰动心神。
因此,睡前应当静养心神,做到“先睡心后睡眼”。
4.不过点:晚上11点后人容易精神兴奋而睡不着,所以最好在21点、最晚不要超过22点半睡觉。
5.不受风:晚上睡觉开窗、开空调等会吹散保护身体表面的阳气,吹散后阳气再生,再生后又被吹散,这样一夜过去就会把人的阳气掏干,第二天反而更加疲惫。
因此睡前应关门窗和空调,以保护体表的阳气。
男人掌握一种睡法,躺着就能补肾“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
如果说白天消亡100 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50 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
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
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
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两种睡觉姿势有补肾奇效一.还阳卧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最好直对着会阴(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
两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
仰卧由于着床面积大,压迫力较小,身体更容易放松,身体的放松加上一定的姿势,可以很快地使阳气和肾气充盈起来。
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一个生命力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
摆这个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因此补肾的作用非常明显。
网友效果反馈:我前段时间发过帖子,讲到我每天做还阳卧时与外劳宫补肾法有机结合,也就是就将两种功法合在一起做,即仰卧,身子平躺在床上双脚掌心合十对齐,脚指与脚跟均要对齐,将双脚缓缓尽力靠近肛门,将双手手背紧贴腰部(与上边图片有所不同,是将双手放在腰下,手背紧贴腰部,最好直接接触皮肤),既做了还阳卧功,又进行了外劳宫补肾。
没想到,我运用这些功法又解除了我腿部受凉引发的疼痛。
原先光知道资料上讲:“还阳卧每天坚持至少练3次左右,不出一星期,练的时间久啦,保证您的腰不再痛啦,也不再肾虚啦。
华佗留下睡觉4条戒律,第一条让熬夜的人吓一跳!古代名医华陀的养生术,就是从睡觉开始。
一代神医华陀流传下来的睡觉4条戒律,拥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不老的容颜。
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第一条:子时胆要更换胆汁,子时之前一定要睡觉睡觉是人生第一件大事。
子时(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要睡觉,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晚上11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
子时胆要更换胆汁,胆经渐旺人如不卧,胆汁更替不利,过浓而结晶成石,久之即得胆结石,如果把胆给摘了,一摘就胆怯了,全身的免疫力下降了50%以上,所以不能摘,要用它本系统的巨大潜能把它化掉。
如果每天子时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医生就会说:〝不给你治了。
〞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
这时候就算你天天保养品、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
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
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
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第二条:睡时宜一切不思〝视此身如无物,或如糖入于水,先融化大脚趾,然后是其他脚趾,接着脚、小腿、大腿逐渐融化,最后化为乌有,自然睡着〞。
睡眠为第一大补怎么睡觉最补人导读:睡眠为第一大补,告诉你怎么睡觉最补。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怎么睡觉最补呢?睡眠为第一大补——告诉你怎么睡觉最补?老子讲“一阴一阳谓之道”。
通俗来讲,睡觉是人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过程,是收藏、吸收能量的过程;白天工作、学习则是释放能量的过程。
阴阳各半,缺一不可。
切记:夜里睡得晚易伤胆,还会患抑郁症由于人的细胞100天左右更新一次,故古代养生家讲:“睡觉为养生之首,一夜不睡,百日补不回来”。
另外,经常夜里睡得过晚会伤胆气,严重者会患抑郁症。
《皇帝内经》云:“气以壮胆。
”“十一脏腑取决于胆”人体五脏六腑之气都取决于胆,取决于胆气的生发,如果胆气能够生发起来,身体就不会受到影响。
23点至凌晨一点是子时,胆京最旺。
人在睡眠中蓄养胆气,不睡觉就会消耗胆气,严重者出现“抑郁症”做事也会缺乏胆量。
子时不睡,除造成胆汁新陈代谢不利外,还可造成贫血、供血不足。
胆虚上不明目,血虚下不养筋,形成目倦神疲、腰膝酸软之症。
肝胆在无形中为青色,子时不睡面色易返青、丑时未睡面色则易铁青。
肺在无形中为白色,寅时末睡面色就易青灰。
起床对了才“补人”:最好“顺天时”凌晨3点是一天的“立春”,6点是一天的“春分”。
天地在3点醒了,人体的细胞在这个时空感应下也醒了。
在每天3点到5点之间醒了无须再睡,有时侯反而越睡越累。
天醒人不起床,也如同“拔河”,人是拔不过天地的。
5点前还没有起床,6点“春分”人的神就出不来,使人精神不足。
如果晚上睡得过晚会耗杀阳气,早上起得过晚会封杀阳气。
这叫“双杀”。
因此,既使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中午补个觉,防止“双杀”。
百岁老人都有个“共同的睡觉时间”最佳睡觉时间应该是亥时(21-23点)至寅时(3-5点)末,也就是在晚上21点睡下,早晨5点起床。
华佗教的睡眠法保你长命百岁熬夜是很正常的事,但经常熬夜对身体会产生很坏的影响,无意中看到这篇文章,转载过来,或许对经常熬夜的亲友同行们会有所帮助。
睡觉的诀窍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
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
夜晚则要在正子时睡着,五分钟等于六个钟头。
就这个时间的学问又大了,同宇宙法则、地球法则、易经阴阳的道理有关系,而且你会感觉到,心脏下面硬是有一股力量降下来,与丹田(肾上)的力量融合,所谓“ 水火既济” ,豁然一下,那你睡眠够了,精神百倍。
所以失眠或真要夜里熬夜的人,正子时的时刻,哪怕二十分钟也一定要睡,睡不着也要训练自己睡着。
过了正子时大约十二点半以后,你不会想睡了,这很糟糕。
更严重的,到了天快亮,四、五点钟,五、六点卯时的时候,你又困得想睡,这时如果一睡,一天都会昏头。
所以想从事熬夜工作的人,正子时,即使有天大的事也要摆下来,睡它半小时,到了卯时想睡觉千万不要睡,那一天精神就够了。
不过失眠的人都挨过十二点,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快天亮睡着了,到第二天下午都昏头昏脑,因此你会感觉失眠、睡眠不足,实际上是你没有经验。
睡眠与养生一、睡眠的规则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 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
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
失眠多梦的中医养生精神调整方法失眠和多梦是当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中医养生学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精神调整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失眠和多梦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养生精神调整方法,帮助我们重新找回安宁与平衡。
1.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作息习惯对于睡眠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医养生强调“四时五养”,即根据四季的变化调整自己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秋冬季节昼短夜长,人们应当适当延长自己的休息时间,提前调整晚上的起居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尽量避免在晚上过多饮食、饮用咖啡和浓茶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都会影响睡眠质量。
2. 调理情绪,保持内心平静失眠和多梦常常与情绪无法得到有效调节有关。
中医养生重视情绪的调理,认为内心平静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内心平静,如冥想、放松训练、瑜伽等。
此外,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帮助减轻焦虑和压力,进而提高睡眠质量。
3. 饮食调理,选择合适的食物中医养生认为,饮食是调整身体和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
失眠和多梦可以通过饮食的调理来进行缓解。
平时可以多摄入一些具有安神镇静功效的食物,如莲子、山药、枸杞等。
此外,尽量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会给胃肠带来负担,进而影响睡眠。
4. 中医按摩和针灸疗法中医养生中,按摩和针灸被广泛应用于调节身体和精神状态。
对于失眠和多梦的患者来说,通过按摩头部、颈部和腹部等部位,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舒缓紧张情绪,进而改善睡眠。
针灸疗法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睡眠问题。
5. 草药调养,温养身心中医草药在调节身体和精神状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对于失眠和多梦的患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安神效果的中药进行调理。
常见的草药包括枸杞、百合、酸枣仁等。
饮用这些草药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平衡阴阳,从而缓解失眠和多梦的问题。
在进行中医养生精神调整时,我们需要保持持之以恒的信念和耐心。
睡眠与养生一、睡眠的规则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
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
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能,养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细胞去取代腐败的细胞,如一夜睡不着就换不了新细胞。
如果说白天消亡一百万个细胞,一晚上只补回来五十万个细胞,这时你的身体就会出现亏空,时间长了,人就糠了,像糠萝卜似的。
为什么世上有百岁老人呢?因为他们每晚都在21点钟准时睡觉。
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夜里生长,所以夜晚在农村的庄稼地里可听到拔节的声音。
人类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细胞分裂的时间段大致相同,错过夜里睡觉的良辰,细胞的新生远赶不上消亡,人就会过早的衰老或患病,人要顺其自然,就应跟着太阳走,即天醒我醒,天睡我睡。
人在太阳面前小如微尘,“与太阳对着干”是愚蠢的选择,迟早会被太阳巨大的引力催垮。
这是客观真理。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有入睡难,睡眠质量不高的毛病。
睡眠不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如肝火过盛,睡觉警觉;胃火过剩,睡觉不安;肝阴不足,睡觉劳累。
二、睡眠与疾病现代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形成“四大病”:水果病、冰箱病、电视电脑病、熬夜病。
肝脏有一特点: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
子时(23:00—1:00),其实23点就是新的一天的开始,并不是0点开始的,这是我们犯的误识。
肝胆相表里,互为一家,23点胆经开了,如若不睡,大伤胆气,由于十一脏腑皆取决于胆也,胆气一虚,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人体机能大大降低,胆气支持中枢神经,胆气受伤易患各种精神疾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躁动症等。
健康睡眠睡眠是生物维持生命、维护健康所必需的生理活动,人体的组织器官只有在睡眠状态下才能修复耗损、充蓄能量。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医养生睡眠健康知识,希望大家喜欢!中医睡眠养生保健1、阴阳消长与睡眠人类在夜间入睡天明醒寐的这一规律与生俱来,是健康人共有的起居规律。
此现象象源于“天人合一”的生命本质,即人类作为自然界中的生灵,与天地同纪、与日月同行,是人体受自然规津影响的最直观表现。
自然界在白昼之时阳气盛,夜晚之时阴气盛,人体阴阳之气也随之消长变化,进而出现了《灵枢·口问》所云之“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寐矣”,以及〈寒问·生气通天论》中“故阳气者,一日而主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的现象。
2、营卫运行与睡眠《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这里所说的“常”是指《灵枢·卫气行》中“卫气之行,一日一夜周于千身,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周于五脏”的规律。
卫气白天行于体表经络。
夜晚入于体内与营气合充养内脏,营卫之气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周行不休。
《营业生会》曰:“气至阳面起,气至阴而止”。
卫气这种行阳入阴的规律与自然界阳气的昼夜变化相一致,行于阳时使人神清气爽、振奋而动,行于阴时使人安然入睡、抑制而静,即“昼精而夜瞑”。
当这一运行规律受阻时,睡眠就会受到影响,例如《灵枢·营卫生会》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眠”。
因此,调和营卫、保证其在人体内外运行顺畅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方法3、脏腑与睡眠营卫之气的化生与运行依赖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灵枢·营卫生会》云:“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
” 营卫之源在于人体所受纳之水谷,而水谷首先入于胃,经腐熟后其气传于朝百脉、主治节的肺,进而布散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灵枢·卫气行》中论述了卫气平旦之时“出于目” 、“上于头”、“下足太阳”,并行手足三阳经的过程,及其在夜间“始入于阴,常从足少阴住于肾。
论睡眠与养生的关系
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其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晚21点到凌晨5点为有效睡眠时间。
人是动物,和植物同属于生物,白天(凌晨5点到晚上21点)活动产生能量,晚上(21点到凌晨5点)开始进行细胞分裂,把能量转化为新生的细胞,是人体细胞休养生息、推陈出新的时间,也是人随着地球旋转到背向太阳的一面。
阴主静,是人睡眠的良辰,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这和睡觉多的婴儿长得胖、长得快,而爱闹觉的孩子发育不良是一样的道理。
睡觉是养生的一大功臣。
我国医学历来重视睡眠养生,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清朝李渔《笠翁文集》中有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
睡能还精、养气、健脾益胃、壮骨强筋。
”美国有两位学者,对7000人进行了长达5年半的研究,认为有7种原因可影响人的寿命,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睡眠。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过睡眠可以重新积聚起能量,把一天活动所消耗的能量补偿回来,为次日活动储备新的能量。
良好的睡眠能消除全身疲劳,使脑神经、内分泌、物质代谢、心血管活动、消化功能、呼吸功能等能得到休整,促使身体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这对养生至关重要。
子时入睡最养阴建议在每晚亥时(9点~11点)休息,子时(11点~1点)入睡。
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入眠),阳气盛则寤(醒来)。
而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
早晨最好5点起床,有助于生发阳气。
如果前一晚睡晚了,早5点前也要起,可以在白天增加一个午睡。
身睡如弓效果好“睡如弓”能够减少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让人感觉轻松舒适。
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
睡觉时爱打鼾的人也适合弓形睡姿,因为打鼾时容易出现呼吸暂停,如果采用仰卧的姿势,小舌头会后坠,很容易引起气道塌陷,从而导致气道流通不畅,加重打鼾症状。
卧室小能聚阳气在选择居住房屋的朝向时,应尽量挑选南向的房屋居住,房屋的阳光不被前方楼宇遮挡,尽量避免阴冷潮湿的房间,利于关节健康。
另外,对老年人来说,建议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
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因为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夜间通风容易把阳气吹散。
建议睡前冲凉,或提前开空调将卧室吹凉,但睡觉时要关上窗子,并穿睡衣。
睡觉方位有讲究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到:“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
即认为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睡觉是天下第一大补亥时入睡最能养阴展开全文健康没有快车,养生全在细节。
顺应自然规律,不跟身体唱反调,把握好生活的细节,这就是最好的不生病的智慧!前不久,和几个企业家朋友一起吃饭,聊天中一个朋友问我:“你懂得多,那你说天底下什么东西最养人,我得去买着吃,趁早动手,好让自己多活几年。
”我不禁哑然失笑,打趣道:“什么东西最养人,你老婆每天给你做的家常便饭就最养人了,它比什么鱼翅鲍鱼、人参虫草都好,因为鱼翅鲍鱼、人参虫草再好,你也不能天天吃呀?再说老婆做的饭那是真情加美味,养神又养身呀,还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见没理可辩,他便改口道:“那咱不说吃的,除了吃喝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或者什么办法最养人,最补?”“当然有!”我非常肯定。
随即又反问道:“你想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两件事除了吃喝之外还有什么?”“睡觉!”没等他说话,旁边的一位朋友抢先答道。
“没错,就是睡觉!睡觉是天下第一大补,世界上没有第二种东西可以代替它的作用。
不论你吃喝再好,保健措施再到位,睡眠如果不好,那都是白费劲;相反,只要能吃饱,即便是你吃的差点儿,但你每天睡得很好、很香,那你的身体就不会差。
”我对睡眠的作用是赞不绝口!其实这都是实话,绝非夸张之言,相对于睡眠对人体健康的伟大作用来说,我觉得自己说的还过于吝惜。
睡觉,本来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人当然也不例外,人不睡觉或睡眠不足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没劲儿,没精神,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它的重要性还用说吗?可问题在于,现在的人有多少“会”睡觉,能真正按时睡觉,睡好最重要的“子午觉”呢?人们宁愿花钱去买各种各样昂贵的补药、保健品来吃,却忽视了这种自然天成、无可替代的最佳补益之品。
睡觉要睡“子午觉”,这我们在前面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但因为中午的午觉往往只是“忙里偷闲”睡那么半个来小时,所以睡觉的重头戏还是晚上。
中医讲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白天属阳,是活动工作、消耗精力的时间;晚上属阴,主要的任务就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睡眠为大补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
熬夜已成为现代人的一大通病,然而中医却指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睡眠不好,就等于燃烧生命!中医重视睡眠,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教你如何睡得好!
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
谈到健康,中国人不得不提养生,“养生无他、眠食二要”,可见睡眠的重要。
古人云:“不觅仙方觅睡方”,这也是许多长寿者的养生秘诀。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
”可见,睡眠为第一大补。
俗话说“一夜好睡,精神百倍;彻夜难睡,浑身疲惫。
”因此,睡觉质量好坏与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为您介绍中医睡眠的养生之道。
1、按时睡觉
不少人不困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是应该睡觉的信号,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
养成按时就寝的好习惯,不仅可以保护大脑,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2、睡足觉
中医理论认为,“眠食二者,乃养生之要务”。
良好的睡眠能补充机体能量、恢复精力、缓解疲劳,有“养阴培元”之效。
中医有云“卧则血归于肝”,晚上11点至次日凌晨3点是肝脏活动能力最强的时候,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是养肝的一个重要环节。
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让精神更加饱满,让心情愉快起来。
3、睡个“子午觉”
中医养生非常强调“子午觉”的作用,也就是说晚上(子时)要熟睡,白天(午时)要稍微休息一段时间。
每天午时阳气正盛,休憩一会儿可以养阳。
午睡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时间过长容易进入深睡眠,醒来后反而让人感觉没有精神。
4、睡前调呼吸
所谓“静则生阴,阴盛则寐”,缓慢均匀的呼吸对进入睡眠很有帮助。
这是因为人体呼吸的节奏慢了,心跳就会随之自然减慢,气血运行、生命活动也会慢慢缓和下来,这样的状态下,人才能安然入睡。
一般来说,临睡之前不宜做大剂量的运动,也不宜有大喜大悲的情绪波动,可以适当静坐、散步,或听点舒缓的音乐等,使身体渐入佳“静”。
5、静卧放松法
对临睡焦虑、难以入眠的人特别有效。
方法是自然仰卧,双手重叠轻置肚脐上,呼吸均匀,排除杂念并全身放松。
默念“天地悠悠,身心俱松,杂念不起,酣然入梦……”也可采用数息法,以帮助入睡。
6、睡姿有讲究
相传,宋代道士陈抟被称为睡仙,他独创了卧式睡功修炼法。
他晚年隐居华山,活了118岁。
他的秘诀是,若左侧睡,就将左腿和左臂弯曲,用手上接头部,同时,把右腿伸直,将右手放在右大腿上;右侧卧时,则相反,它对安睡非常有效。
中医学认为,正确的睡觉姿势应该是向右侧卧,微曲双腿。
这样,心脏处于高位,不受压迫;肝脏处于低位,供血较好,有利新陈代谢;胃内食物借重力作用,朝十二指肠推进,可促进消化吸收。
同时,全身处于放松状态,呼吸匀和,心跳减慢,大脑、心、肺、胃肠、肌肉、骨骼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氧气供给。
7、晚上养心阴
人睡觉之时,五脏仍在不停地工作,特别是心脏最为辛苦,需要有意识地“犒劳”一下它。
睡前吃一点养心阴的食物,可帮助精神内守,安神助眠。
冰糖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桂圆肉、百合,或一杯牛奶等,都可较好地补益心脏。
8、常“蹬腿”助睡眠
中医理论认为:诸病因寒起,寒从足下生。
脚为诸阴所聚,最易发冷。
因此,许多女性及老年人一到冬季便手脚冰凉,怎么揉搓都无法温暖。
这时可选择睡前练习一下“蹬腿操”,既可暖足,又能助眠。
“蹬腿操”的方法很简单:入睡前,在床上平躺,双手抱头,由慢到快做蹬腿运动,每腿可做3分钟,然后再换另一条腿,反复进行,至腿脚发酸为止,具体时间和次数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逐渐增加。
9、每天泡搓脚
睡前,用温水泡泡脚,再辅以足部按摩,比如涌泉穴(第二、三脚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对于促进睡眠效果非常好。
因为这样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可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平衡阴阳状态的作用。
在搓脚同时可以活动一下脚趾,比如第一脚趾是肝、脾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可以舒肝健胃、增进食欲。
10、营养运动助睡眠
合理的营养、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睡眠是密不可分的,这三个要素和身体健康也是非常相关的,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有助于公众改善睡眠。
规律饮食,定时作息,适度锻炼;晚餐宜清淡,易消化,勿油腻辛辣;蔬菜丰富多样,冷热均匀,
勿五味混杂;三餐比例为4∶4∶2,不宜过饱;晚餐在入睡前4小时,杜绝夜宵;睡前不喝兴奋饮料,少饮酒吸烟;睡前1小时排尽小便,勿过量饮水。
11、药枕助眠
在选择药枕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药枕。
一般应选质地柔软、清心安神的药枕,比如菊花、蚕沙、竹叶等材质的药枕。
如果是质地较硬的药物,可通过碾磨成粉等加工处理方法,改变其质地后做成药枕。
12、睡觉房间不宜过大
睡觉的房间不宜太大,主要是为聚集阳气。
传统养生讲究睡觉时一定要关好门窗,夏天再热也不要开电扇和空调睡觉,人睡着了身体表面会形成阳气保护层。
卧室的温度、湿度等都对睡眠产生影响。
室温可用空调来控制,一般舒适的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50%-70%为佳。
20℃以下会使人有寒冷的感觉,表现为屈着身躯并裹紧棉被,而超过23℃,会使人有热的感觉,表现为难以入睡,甚至掀开被子。
卧室的通气性要好,床和被子软硬适当,枕头别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