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 格式:pdf
- 大小:215.89 KB
- 文档页数:1
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尊重孩子,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可以促进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教育的氛围中,幼儿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只有深深地爱孩子才能取得信赖,使孩子乐于接受教育。
教师的爱比父母的爱更加广阔,更加高尚。
她必须无选择地、无例外地爱孩子,给他们一点温暖,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此作为他们进步的起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孩子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
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孩子全面进步。
一、因循善导,循循渐进。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
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就更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的人才。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他对自己有了自信,对未来有了希望。
在这时,教师再提高点要求,他会乐于接受,并且愿意努力。
比如,我班的雨叶小朋友,很主动地参加创编,但由于她的节奏感较差及长的较肥胖,她每次表演唱时,都会节奏不稳有时还走调,且动作不协调,效果较不理想。
针对这样孩子,我首先采取接纳的态度,不拿她来与别的小朋友们相比,而是主动接近她,并针对她那认真学习的态度的闪光点进行表扬。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深信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的,他们自己所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们自己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爱好,更多地给幼儿以自由,让他们有进行创造活动的权利和机会,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自信阳光,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活动效果及体会
自信阳光,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健康的心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效果和体会:
1. 提升学生自信心:通过演讲、分享、互动等形式,让学生展
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
2. 增强学生积极心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积极、正面的事物,
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抗挫折能力。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
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方向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4. 提高学生沟通能力:通过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学会沟通、倾听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5. 促进学生身体健康:通过体育活动、健康知识宣传等形式,
让学生了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 增强学生集体凝聚力:通过互动、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感受
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这种主题班会的活动效果和体会是多方面的,能够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培养自信心,激励学生成长
自信心是人们在自身价值信念、能力、才智等方面的自信和肯定感,是一种人格特质
和心理状态。
自信心能够激励人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坚忍不拔、自尊自爱、与人和睦
相处,是人们追求成功的重要基石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培养自信心,激励学生成长是非
常重要的事情。
一方面,学校应该注意开展多元化的教育,通过提供多种发展平台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
方式。
例如,安排各种文体活动、校内外赛事、参观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体验,
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成就感。
同时,学校还应该注意让学生重视自己的成长过程,鼓励学生
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地迎接挑战与改变,让学生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建立自信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
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新兴的教育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加强学习兴趣,从而提
高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索道道中利用PPT等工具制作多样化、趣味性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进行互动探讨,为学生构建友好、平等、充分交流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
自己的才智和天赋,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总之,培养自信心,激励学生成长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让学生
有充分的机会实现自身价值,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是推动学生创造幸福人生的必要步骤。
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激励学生成长,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
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柏城小学徐桂芹一个人的自信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孩子在生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并因此希望“我来”、“我自己做”,相信自己“我会”等等,这就是自信心,同时也是将来有所作为的上进心的启始、萌芽,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培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使之真正学会读书、操作,学会与人沟通、交往,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举一反三,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李慧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面对激烈的竞争,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失。
通过了解得知李慧在家里是独生女,家长也期待自己的孩子跟她们一样优秀,总拿优秀的例子跟她说教。
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孩子,导致孩子肩负重担。
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没有能力指导,过重的压力在孩子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学困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丧失自信心。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李慧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慧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教育·随笔以微笑教育引领学生自信成长文|唐永超微笑教育是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和教育艺术感染学生,用发自心底的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充满师爱的激励中经常保持满足、快乐、积极、稳定的情绪,从而帮助他们找到自尊,增强自信。
微笑是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外在表现。
微笑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启迪学生心灵的法宝,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增强学生成长动力的源泉。
自信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重要元素,自信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加愉快,工作更加顺利。
萧伯纳曾经说过:“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苏格拉底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
”我们也经常说:“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
”为解决学生的自信问题,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以微笑教育引领学生自信成长的策略,并用之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快乐成长,养成良好习惯,取得了可喜成果。
以微笑教育引领学生自信成长,笔者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形成立体式影响和培育学生自信的教育系统。
一、以微笑管理营造和谐的氛围,唤醒自信微笑管理的核心是人文关怀和民主管理,充分尊重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切实把人文关怀和民主管理融入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中,通过一系列微笑管理举措唤醒师生自信,凝聚师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一)在学校层面推进微笑管理一是引导教师共同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个人发展规划,把个人发展融入学校发展,同心同向。
制订的过程是一次集体交心、谈心的“座谈会”,也是一次共同绘制蓝图的“同谋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誓师会”,有了共同愿景,大家就有了奋斗的动力。
二是切实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立足实际,与教师共同制订和规范一系列管理制度,商讨和约定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使落实过程有序、有效。
办学过程中若发现制约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较大问题,就召集教师共聚一堂,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通过民主共商、倾情建议,真正把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来,把有效措施找出来。
培养孩子四个自信,是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加坚韧、自信、积极、乐观的一种能力。
因为,拥有自信心的孩子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更加容易成功,更加容易获得朋友和亲人的喜爱和支持。
下面是四个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一、鼓励孩子做事情1.1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失败或挫折的时候,这时作为父母应该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
1.2 另也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去做决定、独立思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在孩子成功的时候,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二、让孩子参与体育活动2.1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毅力。
2.2 参与体育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3 通过体育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3.1 与人交流可以拓展孩子们的交际圈子,增加他们的社交经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2 孩子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也可以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3 通过交流,孩子可以得到他人的支持和鼓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力量。
四、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4.1 父母应该向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告诉他们,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困难,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就一定可以克服困难。
4.2 孩子应该学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而不是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短处上面。
4.3 父母可以通过身教的方式,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积极、正能量的东西,帮助他们树立起乐观的人生观。
通过以上四个方法的培养,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长为一个自信、坚韧、积极、乐观的人。
当孩子们具备了这四种能力之后,也就意味着他们在面对社会和生活的各种挑战时,都会有足够的能力去克服困难,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自信伴我成长》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认识自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信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自信的概念,讨论自信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
1.4 教学活动:1.4.1 引导学生思考自信的定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1.4.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自信例子。
第二章:培养自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培养自信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内容:介绍培养自信的方法,如积极思考、自我肯定等。
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2.4 教学活动:2.4.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自信,让学生举例说明。
2.4.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培养自信的方法。
第三章:面对挑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并保持自信。
3.2 教学内容:介绍面对挑战时如何保持自信,如制定计划、积极应对等。
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4 教学活动:3.4.1 引导学生思考面对挑战时如何保持自信,让学生举例说明。
3.4.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面对挑战时的经验。
第四章:自信的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
4.2 教学内容:介绍自信表达的技巧,如坚定语气、身体语言等。
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4.4 教学活动:4.4.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信地表达自己,让学生举例说明。
4.4.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自信表达方面的经验。
第五章:自信与团队合作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信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5.2 教学内容:介绍自信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如积极沟通、协调合作等。
5.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团队游戏。
5.4 教学活动:5.4.1 引导学生思考自信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举例说明。
5.4.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自信经验。
第六章:自信与决策6.2 教学内容:介绍自信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如分析问题、权衡选项等。
培养自信心,激励学生成长
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
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让他们获得认证与尊重,
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和经历,让他们塑造自信心,都是我们老师紧贴的事。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激励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掘自身的潜力,建立自信心。
我们可以多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对他们取得的成绩多一点表扬,多一些指导,用积极的
态度去鼓励学生去不断探索,时刻不断进步,努力追求事业。
其次,应该使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以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可以带领学生参
加各种比赛,以满足他们的渴望,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学会了解社会,提高自身能力。
最后,我们要做到多倾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帮助孩子愉快的和他们的同学一
起学习和玩耍,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与社会的关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氛围,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自信心的环境,及时对他们的发展给予关注和引导,一定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成功的人生。
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发表时间:2018-11-07T16:00:26.1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7期作者:邱闪[导读] 一个充满学习自信心的孩子会勇于探索、勇于进取,在不断地探索和进取中,他们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有更大的收获!
安徽省蚌埠市沫河口中心小学233316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同时又是班主任,我觉得精心呵护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极为重要的,要让孩子们在自信中快乐地学习,并成长为一个健康自信的人。
一个充满学习自信心的孩子会勇于探索、勇于进取,在不断地探索和进取中,他们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而有更大的收获!
在现实生活中,大人们往往不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家长常因为孩子一件事没做好或一道题不会做就说他脑子笨;一次作业没按时完成就批评他学习态度不端正;偶尔考试不够理想,就说他不争气,丢了大人的脸。
有些孩子为此自尊心受到伤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失去了追求进步的动力。
对教师而言,无论何时何地,不论在怎样的情况下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意味着自己相信自己,它是人们对自己力量充分估价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一种反映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以鼓励为主,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要善于抓住生活和学习中的机遇,全身心投入,使原本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学生充满自信。
教师要抓住生活、学习上的每一次机会向学生传达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
从接班起,我便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起“我能做到”的信念,并且把这句话作为学困生、性格内向学生激励的口号。
让他们每做一件事都要告诉自己“我能做到”。
同时让学生在班级中开展活动,并设立“我能做到奖”,谈体会和收获,会让学生充满自信。
我在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当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的时候,一位朗读能力极差的男同学要求读更羸的话,全班同学顿时哗然。
马上,这位同学的脸红了,汗流了下来,我也感到吃惊。
这是极少发言、基本功极不扎实的同学,总之,他不适宜读更羸的对白。
我感到很为难,怕他闹笑话,好不容易营造的课堂气氛就会被破坏;不让他读,这可是他第一次这么积极。
我首先制止住同学们的笑声,然后表扬了这位同学的积极性和勇气,并鼓励他说“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大声说:“我会读好的。
”果然,在接下来的朗读中他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也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后来,听这位同学的家长讲,这位同学前一天晚上,一个人憋在屋里,读了两个小时。
然后又读给妈妈听,让妈妈帮他找出错误。
妈妈说虽然他读得一般,但她看到了儿子的付出,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她感到很欣慰。
在以后的教学中,上课我多让他朗读,让他当小老师,慢慢地他变了,变得爱表达了,我想这就是进步!
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渴望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喝彩。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允许失败、宽容学生,他们一旦取得成功、成功的体验就会激发他们更高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走向更高一级的成功。
所以,要让学生增强自信,就要增加学生成功的体验。
人是有自尊心的,孩子也不例外。
即使是自卑心理很重的孩子也是如此,而且自卑心理严重的孩子的自尊心是十分脆弱的,极容易受到伤害。
建立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他健全的人格,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有时侯,比单纯地传授给他知识还要重要。
由此可见,我们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明白自己具有“教书”的职责,而且要更清楚自己还肩负着“育人”的神圣职责,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不可忽视。
当我们在教学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决不能盲目地武断处理,而应该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时机,运用好教学机智来保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让他们在自信中茁壮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