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考语文试题版
- 格式:docx
- 大小:638.06 KB
- 文档页数:10
200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语文(海南、宁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 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 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 http://www.ql 所谓“变形”,是相对于“常形”而言。
“常形”是指显示生活中客观物象的正常自然形态;“变形”是指客观五香反映带艺术中的形态的改变。
在显示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物象的形态有时会出现变异,例如两头蛇、三脚鸡等,这种“变形”虽然怪异,但不是艺术美学研究的对象。
艺术美学所研究的,是正常的自然形态在艺术边县中的变化及其美学意义艺术上的“变形”氛围广义和狭义两种。
从广义上说,任何种类和流派的艺术,不论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多么不同,它所塑造的形象较之原形都会有某些强调、选择、集中乃至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变形乃是不是艺术反映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
不过一般地说,艺术上关于“变形”的观念是指狭义的“变形”,它表现为客观物象的几何图形所发生的改变。
例如杜甫的《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宋代科学家沈括(字存中)分析道:“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此亦文章病也。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海南解析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⑴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
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
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
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
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
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
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
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
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
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
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
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
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
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⑶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
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
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
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
宁夏高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1.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古诗文内容略)(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请解释“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客”一词的含义。
答案:1.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2)“异客”指的是身处他乡的客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数学试题2. 解下列方程:\[ 3x^2 - 5x + 2 = 0 \]答案:2. 方程的解为:\[ x = \frac{5 \pm \sqrt{5^2 - 4 \cdot 3 \cdot 2}}{2 \cdot 3} = \frac{5 \pm \sqrt{25 - 24}}{6} = \frac{5 \pm 1}{6} \] 因此,\( x_1 = 1 \) 和 \( x_2 = \frac{2}{3} \)。
三、英语试题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1)他每天早晨都去公园跑步。
(2)我昨天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
答案:3. (1)He goes for a run in the park every morning.(2)I borrowed a book from the library yesterday.四、综合试题4. 请列举宁夏的三个主要旅游景点,并简要介绍它们。
答案:4. 宁夏的三个主要旅游景点包括:(1)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市,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公园,以壮观的沙漠景观和丰富的沙漠文化活动著称。
(2)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西郊,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园,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贺兰山:位于宁夏北部,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以其雄伟的山景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闻名。
五、结束语宁夏高考试题涵盖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备考,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预祝大家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的宁夏高考试题及答案会根据教育部门的安排而有所不同。
)。
n g t i me an dAl l t hi n gs in 12B-YW-0000011/- 1 -- 2 -学校: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全国II 卷(适用地区: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海南)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
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
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
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
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学号:-- - - - - - - - 密封线-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n g 12B-YW-0000011/- 3 -- 4 -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详细)绝密启用前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参考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题答案】【答案】1. B 2. D 3. 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6题答案】【答案】4. A 5. B6. ①一种行为是任凭宇宙和地球自然衰亡而什么也不做;②另一种行为是反思我们和地球、万物的关系,思考我们能为后代留下些什么,从而在现实世界中采取行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9题答案】【答案】7. A 8. ①内容上,“人”“牛”和“犁”的组合,构成了一幅温馨的农耕田园图画。
②形式上,句式整齐,具有音韵和谐统一的节奏感。
③手法上,“人”“牛”和“犁”的形象相互映衬,彼此相依,浑然一体;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个完整和谐的农耕世界,反映出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景和情相谐相生,融为一体。
9. ①牛和犁没有回答德贵的提问,显示出其内心的孤独;②德贵不怕失败,坚持耕种,显示出他的执着和坚定,也体现出农民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13题答案】【答案】10. BFG 11. A 12. D13. (1)他如果返回祖国,必会声讨对他无礼的人,那曹就是第一个了。
(2)就在壶里盛上黄金,用饭把它装满,用璧盖上,晚上派人送给晋公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15题答案】【答案】14. D 15. ①看破虚幻的世界,放弃过往的无谓名利。
2023宁夏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2023宁夏高考语文作文试题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
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开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开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
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将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考虑。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 1 页共 1 页。
2023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诗词?A.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A2. 以下哪个选项是《西游记》中的故事?A. 火焰山B. 红楼梦C. 桃花源记D. 封神演义答案:A3. 《水浒传》中的林教头在哪个章节中误入白虎堂?A. 第五回B. 第七回C. 第十二回D. 第十六回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三国演义》中的成语?A. 草船借箭B. 画蛇添足C. 亡羊补牢D. 推陈出新答案:A5. 《诗经》中的《关雎》是以下哪一种诗歌形式?A. 赋B. 比C. 兴D. 讽答案:C6. 以下哪个选项是《论语》中的句子?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富而不骄,贫而不谄。
”答案:B7. 以下哪个选项是《离骚》的作者?A. 屈原B. 杜甫C. 白居易D. 韩愈答案:A8. 《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是以下哪个朝代的史书?A. 汉书B. 晋书C. 唐书D. 明史答案:A9. 以下哪个选项是《庄子》中的寓言故事?A. 鹏程万里B. 沧海一声笑C. 狗尾续貂D. 悬梁刺股答案:A10. 以下哪个选项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薛宝钗D. 王熙凤答案:A二、文言文阅读(共40分)《六国论》臣闻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故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昔者六国之地,非不广也;六国之民,非不众也。
然终至于破灭者,何也?盖由于六国之间,相率为乱,而不能自振。
故秦人得乘其弊,而并吞之。
夫六国者,齐、楚、燕、韩、赵、魏也。
齐有孟尝、平原,楚有春申,燕有乐毅,韩有申不害,赵有廉颇,魏有吴起。
此六国者,皆一时之选也。
然六国之间,各怀异心,不能相辅。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以至昼夜忘寝室,惟读书是务。
及举进士时,学者方为四六,号时文,公已独步其间。
天圣七年,补国子..,皆为第一人,由是名重当世。
先公..监生。
是秋取解,明年省试平生文章擅天下,未尝以矜人。
初奉敕撰《唐书》,而《列传》则宋公祁所撰。
书成奏御,旧制惟列官最高者一人,公官高,当书。
公曰:“宋公于传’功深而日久,岂可掩其名,夺其功?于是《列传》书宋公。
先公平生以奖进贤材为己任。
今湖州孙正言觉为合肥主簿,未与公相识。
郡守怒之,欲捃拾以罪。
时胡侍讲在太学书与其寮佐,令保全之,遂获免。
福州处士陈烈,素不与公相识。
公闻其名,知其行义,屡荐于朝,乞赐召用,朝廷即召烈为国子监直讲。
先公天性劲正,不顾仇怨。
虽以此屡被谗谤,至于贬逐。
及居大位,毅然不少顾惜,尤务直道而行,横身当事,不恤浮议。
是时,今司徒弗魏公当国,每诸公聚议,事有未可,公未尝不力争,或奏事上前,众议未合,公亦往返折难,无所顾避。
(《文忠..集•附录二•先公事迹》,有删节)(乙)呜呼哀哉!公之生于世,六十有六年。
民有父母,国有著龟;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誓如大川乔岳,不见其运动,而功利之及于物者,盖不可以数计而周知。
今公之没也,赤子无所仰范,朝廷无所稽疑。
昔我先君怀宝遁世非公则莫能致而不肖无状因缘出入受教于门下闻公之丧义当匍匐往吊而怀录不去愧古人以忸怩。
缄词千里,以寓一哀而已实!盖上以为天下恸,而下以哭其私。
呜呼哀哉!尚享!(苏轼《祭欧阳文忠公》。
有删节)(丙)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如公器质之深厚,知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概述在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显著的变化。
首先,试卷的整体结构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五大题型变为现在的六大题型,包括阅读理解、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写作和附加题。
其次,试卷的题目数量也有所增加,由30道题目增加至36道,以进一步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阅读理解部分在阅读理解部分,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选用了多篇涵盖不同文体的文章,包括小说、散文、科普文等。
其中,现代文阅读部分共设置了9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结构、语言以及细节信息的理解能力。
文言文阅读部分则选取了一篇史传文,设置了6道题目,重点考查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古诗鉴赏部分古诗鉴赏部分选择了多首古代诗歌,包括唐诗、宋词等。
这部分共设置了4道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意象、艺术手法以及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语言文字应用部分语言文字应用部分是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的一大亮点。
这一部分包括了12道题目,涉及字音、字形、词语搭配、语法、修辞等多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写作部分写作部分是试卷的重头戏,分值占比最大。
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的写作题目为“我的梦想”,旨在通过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以记叙文或议论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附加题部分附加题部分是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的新增部分,共设置了9道题目,主要涉及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名著阅读等方面。
这部分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积累。
总的来说,202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较大调整,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需要全面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古诗鉴赏、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能力,同时还要注重积累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备战高考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选择题: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
A. 《子夜》
B. 《骆驼祥子》
C. 《呐喊》(正确答案)
D. 《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哪位诗人的诗句?
A. 杜甫
B. 陆游(正确答案)
C. 李白
D. 王维
下列哪个成语与“刻舟求剑”结构相同,都表示方法错误或行为愚蠢?
A. 画蛇添足(正确答案)
B. 亡羊补牢
C. 掩耳盗铃
D. 买椟还珠(虽然也表示行为愚蠢,但结构与“刻舟求剑”不完全相同)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四大名著”?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聊斋志异》(正确答案)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描绘的是哪种情境?
A. 落榜后的失意
B. 中榜后的喜悦(正确答案)
C. 离别时的伤感
D. 游子归乡的急切
下列哪个词语与“慷慨激昂”意思相近?
A. 慷慨解囊
B. 慷慨陈词(正确答案)
C. 慷慨大方
D. 慷慨就义
“桃花源记”是哪位文学家的作品?
A. 陶渊明(正确答案)
B. 欧阳修
C. 王安石
D. 苏东坡
下列哪个成语与“破釜沉舟”意思相近,都表示下定决心,不留退路?
A. 背水一战(正确答案)
B. 卧薪尝胆
C. 闻鸡起舞
D. 指鹿为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这句话出自哪篇古文?
A. 《岳阳楼记》
B. 《醉翁亭记》
C. 《陋室铭》(正确答案)
D. 《爱莲说》。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其实,今天看见的敦煌、吐鲁番等地出土的文书、写经等,其水平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
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2015年高考语文课标全国卷1(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高三2015-06-10 11:24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课标全国卷1)及答案适用地区:宁夏吉林黑龙江陕西海南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本是指文字符号,现在提到的“书”不是从文字符号讲,也不是从文字学“六书”来讲,而是从书法艺术讲。
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与“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
中国的汉字刚一出现,写字的人就有“写得好看”的要求和欲望。
如甲骨文就是如此,虽然字形繁难复杂,但是不论单个的字还是全篇的字,结构章法都要好看。
可见,自从有写字的行动以来,就伴随着艺术的要求,美观的要求。
不论是秦隶还是汉隶,都是刚从篆书演变过来的,写起来单调而且费事。
所以到了晋朝后,真书(又叫楷书、正书)开始出现并逐渐定型。
真书虽然各家写法不同、风格不同,但字形的结构是一致的。
在历史上篆书、隶书等使用的时间都不如真书时间长久,真书至今仍在运用,就是因为它字形比较固定,笔画转折自然,并且可以连写,多写一笔少写一笔也容易被人发现。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从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真书的书写很方便,所以千姿百态的作品不断涌现,艺术风格多样,出现了各种字体,比如颜体、柳体、欧体、褚体等。
在这以前没有人专门写字并靠书法出名的,就连王羲之也不是专门写字的人,古代也没有“书法家”这个称呼。
当时许多碑都是刻碑的工匠写的,到了唐朝开始文人写碑成风。
唐太宗爱写字,写了《晋词铭》《温泉铭》两个碑,还把这两个碑的拓本送外国使臣。
当时的文人和名臣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以及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等都写碑,这样书法的流派也逐渐增多,他们的碑帖一直流传至今。
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质量检测卷四川、河南、陕西、山西、云南、内蒙古、宁夏、青海(九省联考)语文2024.10.23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白居易有大量反映现实、表现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但由于讽喻诗的创作旨在“为君、为臣、为事而作”,其“干政”的理性意义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故而闻一多认为它们只是“在朝居官任内写的一些宣扬政教的政治文献而已”,是有意的创作而非感情的自然流露,虽不乏尖锐深刻,却毕竟隔靴搔痒,总缺乏一种有血有肉的感人的力量。
而“孟郊并没有做过成套的‘新乐府’,他如果哭,还是为他自身的穷愁而哭的次数多,然而他的态度,沉着而有锋棱,却最合于一个伟大的理想的条件”。
如用白居易本人所拟的“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定义,其讽喻诗固以义见长,却终乏感同身受之情;而孟郊一生穷愁潦倒,历尽酸辛,他的诗歌却是穷愁生活的实录。
如《答友人赠炭》:“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锒。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欧阳修评之曰:“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
”(《六一诗话》)极确。
又如《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写自己毕生奔波仕途的失意遭遇和晚境的穷愁困苦,极为凄凉哀怨。
其他如“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0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
《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
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
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
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
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
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
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
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