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风波 语文阅读答案 (2011年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80 KB
- 文档页数:2
《风波》阅读答案《风波》阅读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风波》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波》阅读答案篇1《风波》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
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太家见了,都芙嘻嘻的招呼。
九斤老太早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
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了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30、“九斤老太…康健。
六斤…新近裹脚…一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31、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32、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方法?(2分)答案:30、“九斤老太康健”象征农村旧貌段有变化。
“六斤…新近裹脚”象征农村年轻的一代在走前辈走过的路。
“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象征人们仍然在贫穷落后之中,修补几千年来的传统旧习,沿袭传统。
31、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描写了辫于风渡过后,鲁镇临河土场上又恢复了往日宁静的场面。
作者通过上述描写暗示读者:辛亥革命终归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中国农村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事件还会上演.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唤醒民众,揭示旧思想仍然钳制着人们的灵魂。
【解题思路与技巧】七斤,原来是这场风渡的波及者,因在城里被革命军剪去了辫子.而辫子军复辟后,他心惊胆战,为自己的命运忧心忡忡。
后来辫子军失败了,七斤又重新被人尊敬。
一场沸拂扬扬的风波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
人们似乎也并没有难为七斤,七斤只是担忧了一场,思想上也没有真正受到触动,也无任何变化。
风波过后,“十八个铜钉的饭碗’’照常使用.九斤老太依然康健和不平。
农村的面貌没有什么变化。
舟山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共2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每题1分,共5分)(1)A. 潺潺(chán chán) B. 峥嵘(zhēng róng) C. 翩跹(piān xiān)(2)A. 箴言(zhēn yán) B. 饕餮(tāo tiè) C. 颔首(hàn shǒu)(3)A. 踌躇(chóu chú) B. 蹉跎(cuō tuó) C. 踯躅(zhí zhú)正确答案:B, A, A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书写形式。
(每题1分,共5分)(1)A. 鞠躬尽瘁 B. 鞠躬尽翠 C. 鞠躬尽粹(2)A. 一诺千金 B. 一诺千斤 C. 一诺千斤(3)A. 风华正茂 B. 风花正茂 C. 风华正茂正确答案:A, A, A3. 根据题目所给的句子,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
(每题2分,共10分)(1)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仍然________,精力充沛。
A. 老当益壮B. 老马识途C. 老态龙钟(2)面对困难,我们不能________,要勇敢面对。
A. 望而却步B. 望洋兴叹C. 望梅止渴(3)他________,对工作一丝不苟。
A. 一丝不苟B. 一丝不挂C. 一丝不紊正确答案:A, A, A二、阅读理解(共30分)1. 现代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1)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3分)(2)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阐述中心思想?(4分)(3)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分)(4)阅读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4分)2. 古诗文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古诗文内容略)(1)这首诗/文的作者是谁?(2分)(2)请解释诗/文中的关键词/句。
(4分)(3)诗/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4)你如何评价这首诗/文的艺术特色?(5分)三、作文(共50分)1. 根据题目所给的提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011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舟山卷)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试卷共6页,四大题,25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探险,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
从高(jùn)▲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hàn)▲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mì)▲,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
其间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的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遏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 yù )▲的脚步。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
迷人的田野▲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
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隐含彰显散发)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①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
②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15日,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一倍多。
④不仅醉驾数量大减,各地酒后驾车的数量也大大减少。
4.根据提示默写(共4题,⑴⑵⑶小题任选2题作答,第⑷小题必答)。
(6分)(1)山中风光,情趣无限。
高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一览众山小”;溪流滋润了蓬勃的生命,“阳春布德泽,▲”。
(2)诗人笔下,花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既有“▲,只有香如故”的风骨,又有“落红不是无情物,▲”的情怀。
(3)历史长河,人才辈出。
李白有“▲,中间小谢又清发”的感慨,赵翼有“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抒怀。
(4)5月26日是世界向人体条件挑战日,它旨在锤炼意志、挑战极限,这与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何其相似。
某某省某某市第一初级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题新人教版说明:本卷分值100分,用时10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huò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②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xuàn。
③每一朵盛开的花……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zhàn开似的。
④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liǎn了,身体微微颤抖,没有声响。
2.选择词语填入下面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夏夜,月光(),知了聒噪,更显出一片( )。
床脚洒满了清光,我就这样( )入梦。
梦里,月下的花儿芬芳四溢。
A.皎洁安宁香甜B.洁净安宁恬淡C.皎洁寂静香甜D.洁净寂静恬淡3.古诗词填空。
(6分)①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我们常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来比喻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④请写出两句带“月”的诗句:,。
4.下面这段话中划线的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2分)精彩纷呈的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①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自身的特长。
②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艺术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5.名著阅读。
(3分)坚固的棍子这一天,父亲把三个孩子叫到自己的跟前来,“你们各自把这根棍子折折看吧!”“这很容易嘛!”三个孩子立刻“啪”的一声,将棍子折断了。
“那么现在来折这个!”父亲将三根棍子捆起来,交给大儿子。
“折折看!”大儿子用尽力气,就是折不断这这捆棍子。
第二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也是,但都折不断。
“孩子们,你们看,一根棍子是很脆弱的,但把三根捆在—起就会变得坚固。
也就是说,。
”①在结尾横线处补写—句话,使之与全文意思相符并能揭示寓意。
(2分)②这则寓言出自古希腊的一部著名寓言故事集《》。
(1分)6.综合性学习。
比喻、对比、举例、引用等手法在不同文体中身份的确定比喻、对比、举例、引用等是历年中考试题常见的考点,但是这几种手法在不同文体中出现时,它们的身份又发生了变化,同学们易混淆。
下面我将一一举例说明它们在不同文体中的身份。
一、“比喻“身份的确定1、一个含有比喻的语句在记叙文中出现时,它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我们应该用赏析比喻句的方法解释其作用。
如:【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语文试题】《杂志风波》的阅读题: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参考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的话揭到短处时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2、一个含有比喻的语句在说明文中出现,它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我们应该用分析说明方法的形式解释其作用。
如:【2011年南昌市语文试题】《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的阅读题: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
3、如果议论文中讲道理时出现比喻句,我们一般称其为“比喻论证”,有时将其归入道理论证中去,我们应该用分析论证方法术语解释其作用。
如:【2011年河南省语文试卷】《坚持“一件事原则”》的阅读题: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的观点。
二、“对比”身份的确定1、当对比出现在记叙文中时,我们称之为对比的修辞手法,我们应该用分析修辞手法的形式解释其作用。
如:【2011年义乌语文试题】《父亲进城送梨》的阅读题: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同时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地表现了“我”因忽视父爱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杂志风波阅读理解在一个宁静的小镇上,有一家小小的书店。
这家书店虽然不大,但里面的书籍种类繁多,总是吸引着不少爱书之人前来光顾。
有一天,一本新的杂志上架了,它的封面设计独特,标题也十分吸引人,很快就引起了众多读者的注意。
这本杂志主要是关于旅行和探险的,里面有许多精美的图片和精彩的故事。
学生小明是这家书店的常客,他一看到这本杂志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他迫不及待地买了一本,准备回家好好阅读。
回到家后,小明如饥似渴地翻阅着杂志,完全沉浸在了其中的世界里。
然而,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小明却发现他的同桌小花也拿着同样的杂志。
小花兴奋地跟小明分享着她在杂志里看到的有趣内容。
小明心里突然有些不是滋味,他觉得这本杂志原本是他发现的宝贝,现在却被小花也拥有了,那种独特的感觉好像被冲淡了。
就在这时,班里的另一位同学小刚走了过来,看到他们手中的杂志,不屑地说:“这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一些图片和故事嘛,还不如去看专业的旅行书籍。
”小明和小花听了,心里都有些不舒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本杂志在班里引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
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讨论它,有人喜欢,有人觉得一般。
喜欢的同学觉得杂志打开了他们对世界的新认知,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那些遥远而神秘的地方;觉得一般的同学则认为杂志内容不够深入,只是表面的介绍,无法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而小明在这场风波中,也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对这本杂志的看法。
他发现,虽然一开始他因为别人也拥有了这本杂志而感到失落,但实际上,大家一起分享对杂志的感受和想法,也让他有了新的收获。
小花也有着类似的感受。
她原本只是因为杂志的外表而喜欢它,但在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她开始关注到杂志背后所传达的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勇敢探索未知的精神,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老师注意到了这场因杂志引发的风波,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在班会上组织一次讨论。
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说通过杂志激发了自己未来去旅行的愿望,有的同学则说从中学到了如何写好一篇生动的游记。
某某省某某地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温馨提示:1.试卷共5页,四大题,24小题。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天之蓝,蓝得如此纯净,无一丝纤尘,无半点杂念,那永héng()的圣洁之光,像清泉般把人jìn()透。
天之蓝,蓝得如此静穆,像无言的天书,谜一般激发我们创造和探索的渴望。
因为有蓝天的映衬,太阳才如此灿烂,月亮才如此jiǎo()洁。
因为有蓝天的bì()护,云之裳才如此华美,鸟之翔才如此浪漫。
2.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她可以变得①;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她可以变得②;如果说命运是那干涸的溪流,只要意志坚强,她可以变得③。
A、繁花似锦B、绵延不息C、星光灿烂3.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改正。
(4分)①对于民工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作为政府有关部门无疑是不应该坐视不管的。
②强制用人单位对民工防暑有效采取措施,实则是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③设立举报热线,对是否违反工作规X的单位及时进行查处,使规X不至于落空,成为摆设。
(1)(2)4.根据提示默写(共5题)(6分)(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3),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4),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5)请写出带“花”字的古诗句连续的两句:,。
5.名著阅读。
(4分)《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这部著作叙述了、和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6.新华社报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部门对辖区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执法和市场巡查的针对性、有效性。
2011嘉兴中考语⽂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2011年中考试题 语⽂ 语⽂知识积累与运⽤(28分) 根据拼⾳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探险,既是⼈类对未知的探寻,也是⼈类对⾃⾝的挑战。
从⾼jùn 的的⼭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hàn 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那⾥有奥mì ,哪⾥就有⼈类的⾜迹。
其中有成功的欣喜,也有失败的悲壮。
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截⽌不了⼈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类迈向全新领yù 的脚步。
根据下⾯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 ⾏⾛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化味⼉让你陶醉。
迷⼈的⽥野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息,宁静的乡村着耕读传家的⼈⽂精神,热闹的古镇着中华商业⽂明的辉煌。
在这⾥,⾃然与⽂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乡独特的神韵和魅⼒!(隐含彰显散发) 下⾯这段⽂字中画线句⼦各有⼀处语病,请在原名上改正。
(4分) ①5⽉1⽇起,《刑法修正案(⼋)》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
②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的震慑作⽤。
③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15⽇,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事件1100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倍多。
④不仅醉驾数量⼤减,各地酒后驾⻋的数量也⼤⼤减少。
根据提⽰默写(共4题,(1)(2)(3)⼩题任选2题作答,第(4)⼩题必答)(6分) ⼭中⻛光,情趣⽆限。
⾼⼭树⽴了远⼤的志向,“ ,⼀览众⼭⼩”;溪流滋润了蓬勃的⽣命,“阳春布得泽, ”。
诗⼈笔下,花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既有“ ,只有⾹如故”的⻛⾻,⼜有“落红不是⽆情物, ”的情怀。
历史⻓河,⼈才辈出。
李⽩有“ ,中间⼩谢⼜清发”的感慨,赵翼有“江⼭代有才⼈出, ”的抒怀。
5⽉26⽇是世界向⼈体条件挑战⽇,它旨在锤炼意志、挑战极限,这与孟⼦所说的“天将降⼤任于是⼈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何其相似。
名著阅读。
(3分) (甲)(⼄)两图是教材“名著导读”中的作品封⾯与插图,请你根据⾃⼰的阅读体验,写出它们的书名。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杭州市)一棵小桃树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
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儿在风雨里哆嗦。
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哦,我可怜的小桃树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儿的,黄黄儿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真是祸不单行,奶奶也去世了。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
大家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风波鲁迅太阳收尽了他最末的光线了,水面暗暗地回复过凉气来;土场上一片碗筷声响,人人的脊梁上又都吐出汗粒。
七斤嫂吃完三碗饭,偶然抬起头,心坎里便禁不住突突地发跳。
伊透过乌桕叶,看见又矮又胖的赵七爷正从独木桥上走来,而且穿着宝蓝色竹布的长衫。
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的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因为有学问,所以又有些遗老的臭味。
他有十多本金圣叹批评的《三国志》,时常坐着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他不但能说出五虎将姓名,甚而至于还知道黄忠表字汉升和马超表字孟起。
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
七斤嫂眼睛好,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而且七斤一定是非常危险。
因为赵七爷的这件竹布长衫,轻易是不常穿的,三年以来,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和他怄气的麻子阿四病了的时候,一次是曾经砸烂他酒店的鲁大爷死了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了,这一定又是于他有庆,于他的仇家有殃了。
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赵七爷一路走来,一径走到七斤家的桌旁。
“好香的菜干,——听到了风声了么?”赵七爷站在七斤的后面七斤嫂的对面说。
“皇帝坐了龙庭了。
”七斤说。
七斤嫂看着七爷的脸,竭力陪笑道,“皇帝已经坐了龙庭,几时皇恩大赦呢?”“皇恩大赦?——大赦是慢慢的总要大赦罢。
”七爷说到这里,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辫子?这倒是要紧的事。
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七斤和他的女人没有读过书,不很懂得这古典的奥妙,但觉得有学问的七爷这么说,事情自然非常重大,无可挽回,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似的,耳朵里嗡的一声,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七斤嫂站起身,自言自语的说,“这怎么好呢?这样的一班老小,都靠他养活的人,……”赵七爷摇头道,“那也没法。
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浙江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篇一」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3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27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10分)⑴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⑵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⑶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⑷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⑸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⑹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⑺ ,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⑻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⑼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⑽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玷污(zhān)肃穆(mù)巧妙绝伦(1ún)B、无垠(yín)畸形(qí)相形见绌(chù)C、迁徙(xǐ)干涸(hé)一丝不苟(gǒu)D、凋零(diāo)酝酿(niàng)参差不齐(cān)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称职气慨销声匿迹B、真谛阔绰妙手回春C、幅射荒谬略胜一筹D、仰慕淳朴心旷神贻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梅花装饰南京花神庙地铁站主题墙,这一别具匠心的设计,深受好评。
B、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京当之无愧地获得青奥会主办权。
C、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4【摘要】:考试临近,中考频道会在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了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卷,请考生敬请关注!11.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12.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作用。
(4分)(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13.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
(限60字以内)(4分)14.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4分)三、古诗文阅读(22分)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5 24题。
(一) 书院二小松(4分)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 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分)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新课标第一网(二)满井游记(节选)(9分)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2分)(1)风力虽尚劲 (2)呷浪之鳞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选文第一段是从哪三方面描绘满井早春气息的? (3分)20.文中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三)阮孝绪传(节选)(9分)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
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风波》阅读理解1.下列有关赵七爷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赵七爷在革命后常常叹息说,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表现了他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B.当七斤等与他有仇的人遭遇灾祸时,赵七爷便幸灾乐祸,穿上长衫以示庆贺,可见他心胸狭隘,报复心强。
C.赵七爷说北洋军阀张勋是张翼德的后代,还有一支丈八蛇矛,可见这位“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其实也是愚昧无知的。
D.赵七爷又将辫子盘在顶上,这说明他明白皇帝不可能再坐龙庭,因此也和村人一样尊敬七斤,开始安心过不要辫子的新生活。
2.文中写到的金圣叹对《三国志》的“批评”,指的是“批注”这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即用简洁而中肯的语言在文中空白处写上点评或注解的内容,表达自己阅读时的体会和思考。
有人对《风波》文末的画线句子,批注道:“变了,又不变。
”请你谈谈如此批注的依据。
(5分)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人认为是批判民众的极度愚昧与落后,还有人认为是批判守旧复古的思想。
你更认可哪一个?请结合本文,并联系你读过的鲁迅其他作品,对你认可的主旨予以说明。
(5分)答案:11.D12.示例:句中写六斤由“双丫角”变成“一支大辫子”以及“新近裹脚”,说明她长大了,这是“变”。
据此批注“变了”。
但依然捧着带铜钉的饭碗,六斤们的生活贫穷依旧,这是“不变”;“新近裹脚”表面是“变”,但实际上写的是这种陋习和守旧的思想依旧,六斤们的精神状态依旧,因此这还是“不变”。
因此又批注为“又不变”。
(5 分。
说明“变”的依据1 分,说明“不变”的依据4 分)13.示例一:我认为本篇的主旨是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
就本篇来看,辛亥革命带来的变化就是剪了七斤的辫子,并引发了一场风波。
但风波之后一切依旧,革命并没有改变村人们的生活。
再比如《阿Q 正传》中写到革命后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换了名目而已。
可见辛亥革命并没有对民众及社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是不彻底的。
示例二:我认为本篇的主旨是批判民众的极度愚昧与落后。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语文(浙江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题, 共计 15 分)1、(3分) CC项,“咋”应读zé。
2、(3分) DA项,“闲”为“娴”;B项,“肄”为“肆”,“百”为“佰”;C项,“粘”为“沾”。
3、(3分) DA项,“纵令”,表假设,与下文“也”搭配。
B项,“浓重”,(烟雾、气味、色彩等)很浓很重;C项,“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D项,“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不能用于对待自己。
4、(3分) BA项,缺介词,“得到”前加“以”;C项,成分残缺,在“药品”后加“的价格”;D项,“由于”与“所以”不能搭配,“事件”成分多余,应去掉。
5、(3分) C上文都在讲文白相济,并且两次提到白话中加入文言会产生好的效果,余光中的意思就是白话文为根本,文言文做辅助。
A项背离文段主旨,B项“见真求新”缺乏依据,D项缺乏对文言作用的概括。
二、其它 ( 本大题共 2 题, 共计 9 分)1、(4分) (1)心在,情去;情在,爱去;爱在,人去;人在,识他的心去。
(2)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3)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
(4)屋在,人去;人在,心去;心在,情去;情在,懂它的心去。
(5)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6)路在,亭去;亭在,人去;人在,情去;情在,想它的人去。
(7)云聚,风散;风聚,雨散;雨聚,虹散;虹聚,画它的人去。
解析:例句采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顶真即上句结尾的词语做下句的开头,或前文的末尾做下文的开头,这是完成该题的关键。
内容上通过几个相关联的几个事物,表达惆怅的感情。
2、(5分) (1)购买就等于杀戮,对象牙制品说“不”!(2)①人格化的表现方式使整个公益广告打动人心,小象的话以孩子的口吻说出,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同情,还能促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风波》阅读答案(含5篇)第一篇:《风波》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答案1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词,完成第14、15题。
【甲】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定**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B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甲词中加点的“婵娟”在词中指的是。
(1分)15.甲乙两词共同体现了苏轼哪种可贵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中划波浪线的A、B两句具体阐述。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4.(1分)月亮15.(3分)两词都表现了词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
A 句体现出词人感悟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
表现了词人达观超然的生活态度(1分)。
B句写词人在雨中潇洒徐行,不惧困难,表现了他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心态(1分)。
《**》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回答问题。
近日在全国出现碘盐抢购风潮,长沙的抢盐**从16日下午开始,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的碘盐基本被抢购一空,许多人是批量购买。
据了解,抢购原因有二:一是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可能污染海水,影响海盐生产,食盐要涨价;二是碘盐含碘,可以预防核辐射。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13分)冰湖陈彦斌(1)“爹,遛网吧?”儿子猫腰拎起大网漂子,扔到船上。
刚遛了几下就喊起:“大鱼!爹,上了一条大的!”“慢点儿,慢着点儿,别拽跑了!”他一别船桨,渔船贴过去,渔网紧挨在船的右舷边。
(2)大鱼一见亮,吓得惊慌乱挣,宽宽的鱼尾巴击打得湖水四溅。
他掂起抄罗子探过身去,连鱼带网一起抄到船上。
“爹,咱们掏到白鱼窝子啦。
”儿子说着,又把一条二三斤重的白鱼从网上摘下,扔进舱里。
(3)“打完这次鱼,回去,你就去上学,啊!”他看着儿子说。
“不!”儿子一直没回头,还在遛着网,“我和你一起打鱼。
”“我揍你……没出息的小兔崽子!”(4)下午的时候,一小团乌云从湖西面升起,越集越密,阴沉沉地移过来。
他忙招呼儿子起网。
他们刚把渔网拽到船上,铅灰色的乌云已低低地覆盖住了整个天空,整个湖面都陷入阴沉沉的风雪中。
翻起的湖浪骤然变得浑黄,像煮开锅的小米粥,变得稠糊糊的。
气温骤降,湖水拍溅在船帮上,立刻结成了冰,渔船变得沉重起来。
(5)不好!他心里暗暗叫了一声,使劲儿地扳起桨往回划。
可风浪太大了,他拼尽了全力,还是顶不动。
渔船上下颠簸着,四周涌动的大浪,一个接一个扑向船舷。
他不敢再硬顶着风划船了,便把两只船桨深深地插在水里,任凭风浪带着渔船往东南方向漂去。
(6)大雪是后半夜停的,风浪也渐渐小下来。
在风雪里挣扎了几个小时的爷儿俩累得话都懒得说了,脑子里一阵阵地犯糊涂,麻木的手也痛得发痒。
他真想躺在儿子身边睡一会儿,却不敢。
这么冷的天,湖随时都会封上。
(7)天快亮的时候,一阵可怕的寂静从四周围拢过来,涌动着的浪几乎瞬间就凝住了,滑行的渔船也冻结在冰里。
船浆抵在光滑的冰面上,打着滑拢到船尾,船仍是一动没动。
不好,封湖了,封湖了!他拿起船桨,疯狂地砸着冰。
儿子被砸冰声惊醒,昏昏沉沉地爬起,拿起另一只桨砸下去。
冰冻得还不太厚,一桨下去,冰碎了。
渔船挤进窄窄的冰缝,一点点挤过去,船身被锋利的冰碴儿刮得“沙沙”响。
杂志风波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正是我订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
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
说完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邮箱里是不是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没有。
郝奶奶仍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说完见客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巍巍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
结果当然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怪了,怎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
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我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
送走郝奶奶,我难过得要哭了。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
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
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挪下楼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有没有我的《家庭》?
我打开邮箱,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
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关心地问:怎么了?
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
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便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呆在一边,满脸胀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在母亲那儿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
晚上回来,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
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
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来源:]
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
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
那天郝奶奶翻过了,没有。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
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它塞到了哪个邮箱里。
从邮局出来,我的心情很坏,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
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
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能没有呢!说完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哗地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选自《第四届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作者梅贻涵)1.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4分)起因→经过→结果邮递员错送我订的《诗刊》,送丢郝奶奶订的杂志《家庭》。
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1)(刘爷爷)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便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2)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
3.下面句子话里有话,请根据语境,分别说出它们的潜台词。
(4分)(1)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2)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4.文中的故事令人叹息,发人深思。
读了本文,你会对文中的我或郝奶奶们说些什么?(不超过80字)(4分)答案:1.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
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更深。
2.(1)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刘爷爷看我和邮箱时异样的情状,从而表现刘爷爷对我的怀疑(不信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神态描写),逼真地描写出我突然被刘爷爷的话揭到短处时的神情,表现出我的伤心、痛苦、无奈。
3.(1)郝奶奶怀疑这本书不是我订的,她认为我是个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有这么高雅的爱好。
(2)你以前犯过错误进去过了,不能再犯错误了。
4.参考示例:对我: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被误解甚至伤害,我们应该学会冷静面对,正确处理,尤其不能自暴自弃,要相信别人最终会理解自己的。
对郝奶奶们:对待犯过错误的人,不要采取怀疑、鄙视的态度,要学会尊重、理解、宽容,要相信别人能改过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