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5.03 MB
- 文档页数:50
抗菌整理剂ATB9800适用于处理与皮肤直接接触的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及含有胺基纤维的纺织品,如棉、毛、丝、麻、腈纶等织物。
是一种具有良好安全性的非溶出型持久抗菌整理剂。
它可以高效完全去除织物上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霉菌,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从而防止运动装、内衣、袜子、鞋衬里、毛巾、地毯、过滤材料、装饰用布、家纺用纺织品等的霉变和臭味。
SGS、Intertek等全球多家权威检测机构一致证明: ATB9800符合美国AATCC100标准及日本JIS L 1902-2002标准等。
赫特公司提供世界著名的HERST吊牌,并免费提供织物抗菌性能测试。
韩笑医用棉/涤纺织物耐久性抗菌整理烟台北方装饰布有限公司马英华王健栾景玺陈义忠【摘要】本文介绍了棉/涤混纺织物耐久性抗菌整理及增白整理,并就抗菌剂的用量、工艺配方,工艺条件、交联剂、轧液率、焙烘条件等因素对织物抗菌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表明,该抗菌整理工艺大大改善了织物的抗菌性能。
【关键词】抗菌荧光增白剂棉/涤混纺织物0.前言众所周知,纺织品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如果细菌附着在织物表面,则所有纤维素纤维可被细菌分泌的外细胞酶降解生成可溶性葡萄糖而被吸入到细胞壁。
这样菌类在纤维的表面由表向里使纤维降解,即细菌可在纺织上繁殖进而传播。
公共场所中的纺织品成了细菌传播的途径,在医院中病菌的传播危害的后果更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卫生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抗菌纺织品的问世格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人们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改善是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的,第一种方法是将抗菌剂用于合成纤维的混融纺丝中的掺混法。
用这种方法合成的抗菌产品的特长,在于它是纤维内部混入抗菌剂,故其耐洗涤性能良好,但另一方面它产生抗菌效果所需的时间长。
第二种方法将有机抗菌剂用交联剂涂敷于织物上,而使之固着的方法。
根据坯布的状态,大多采用涂层、浸渍、喷雾等方法进行包覆。
1.摘要棉织物为大多数消费者所喜爱,但是棉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特别容易被细菌侵蚀,不仅会影响织物的强力,而且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当今人们对环境卫生与自我健康日益重视,抗菌卫生纺织品正逐渐受到消费者喜爱。
由此可见,抗菌织物的研究与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棉织物的抗菌处理主要是通过后整理方法达到,例如用硅氧烷季铵盐类,有机卤素类和壳聚糖类等后整理。
本文研究的是壳聚糖整理棉织物的抗菌性能。
关键字:棉织物细菌抗菌壳聚糖1.摘要 (1)2.绪论 (4)3.理论部分 (5)3.1国内抗菌整理剂的发展状况 (5)3.2壳聚糖抗菌整理剂 (5)3.2.1壳聚糖的结构特征 (5)3.2.2整理剂的溶解 (5)3.2.3整理剂的制备 (6)3.3壳聚糖抗菌整理技术的作用原理 (6)4.实验部分 (6)4.1整理工艺 (6)4.2抗菌率的测定 (7)5.结果与讨论 (7)5.1抗菌性能的影响因素 (7)5.1.1壳聚糖浓度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7)5.1.2壳聚糖脱乙酰度对抗菌性的影响 (7)5.1.3壳聚糖分子量对抗菌效率的影响 (8)5.1.4有机酸对壳聚糖溶解性的影响 (8)5.2 抗菌性试验 (9)5.3耐洗涤实验 (9)6.结论 (9)7.参考文献 (10)2.绪论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过程中,细菌无处不在,人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纺织品,如被褥、内衣裤、鞋袜、衣服、毛巾等都是细菌滋生繁衍和传播的适宜场所。
各种细菌在条件适宜时会迅速繁殖,不仅会使纤维制品变色、发霉、降解等,还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并诱发各种皮肤病,形成对人类生活的种种危害。
因此,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1]。
壳聚糖具有优异的广谱抗菌性,同时具有吸湿性、透气性、降解性、生物活性、螯合性以及酶固定化作用等特性,其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非常适合作抗菌剂,已广泛应用于天然纤维织物的抗菌整理中,是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型抗菌整理剂国内外均有一些关于壳聚糖在织物功能整理中的应用及其用于棉织物抗菌整理的报道[2]。
纺织品物理抗菌整理方法说实话纺织品物理抗菌整理方法这事,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想啊,这纺织品老有细菌滋生可不行,得想办法让它抗菌。
我最先尝试的就是高温处理。
我寻思着高温能杀菌啊,就像咱们把食物加热煮熟了就不容易坏一样。
我就把纺织品放在高温环境里,可是你猜怎么着,效果很不明显。
后来我才明白,纺织品可不比食物,它的结构复杂,单靠高温,很多细菌隐藏在纤维深处根本就杀不死。
而且高温还可能把纺织品的一些好的性能给破坏了,像面料可能会变色变形,这就属于好心办坏事了。
然后我又试过紫外线照射。
我见过医院用紫外线消毒,我就拿纺织品来试。
我把纺织品摊得平平的,像晒太阳晒被子那样,放在紫外线下照了老长时间。
照射的时候我还挺得意,觉得这次肯定行。
结果呢,还是不理想。
有些细菌确实被杀死了,但是不均匀啊,有褶皱或者多层重叠的地方就没处理好。
这就好比你给园子浇水,总有一些角落浇不着。
后来我了解到等离子体处理法。
这个方法可有点意思。
这就像给纺织品的纤维做“美容”一样。
等离子体可以在微观上改变纤维表面的结构,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让细菌不容易附着生长。
但这个操作起来可不容易,需要专门的设备,而且这个设备还挺复杂的,我也是费了好大劲儿去研究设备的操作参数,什么功率啊流量啊,刚开始根本搞不明白。
我瞎调一通后发现大部分时候都是浪费精力,因为这些参数不合适就达不到抗菌的效果。
不过后来逐渐摸到门道了,就比如功率调到多少,处理多长时间,是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抗菌整理效果的。
还有一个就是纳米技术的应用。
这纳米就像是特别特别小的小精灵。
我尝试在纺织品上添加含有纳米粒子的涂层。
这些纳米粒子可以像小卫士一样,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细菌接近纤维。
但要小心的是,纳米粒子的添加量很关键。
我一开始没掌握好,不是多了就是少了。
多了会影响纺织品的透气和手感,少了抗菌效果又不好。
要是你们也想尝试纺织品物理抗菌整理,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不过一定要做好记录,每次处理的时候参数啊条件啊都记清楚,这样才能对比分析,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抗菌整理知识生物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乳酸链球菌)、真菌(如霉菌、酵母菌)和病菌。
微生物在自然界和物质消长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些微生物是对人类有益的,有些则是对人类有害的。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到处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甚至变异。
如在一般人的上半身,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有益或有害的微生物约50~5000个,人体分泌的汗水和皮脂等排泄物附在皮肤上,容易导致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在人们日常使用的衣被、室内装饰品以及医疗纺织品上也都可能有微生物寄生着,在贮存过程中,当温度适宜时,也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如霉菌的繁殖形成霉斑,使纺织品局部着色,甚至使天然纤维降解发生脆损,影响衣被等纺织品的使用价值,并使卫生性能受到影响。
纺织品特别是合成纤维制品如袜子等,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吸湿性较差,在纺织品和皮肤、汗水之间形成了一个高湿和适宜温度的环境,为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霉菌和细菌极易繁殖。
如在贴身内衣、鞋和袜子上,人体分泌的汗水中的糖类、脂肪酸、皮脂以及表皮屑,特别是皮鞋中的裂解物等被活细菌分解后就会生成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物质而产生恶臭,使脚诱发脚癣,婴幼儿尿布引起斑癣。
微生物还会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纺织品是其重要的传播媒介。
如果纺织品粘上致病菌就会导致各种疾病,如皮肤丝状菌会引起湿疹、脚癣,大肠杆菌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等。
即使是非病原菌的繁殖、传播,也会使皮肤产生异常的刺激而引起不愉快的感觉。
纺织品抗菌整理的目的就是使纺织品具有杀灭致病菌的功能,保护纺织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不被霉菌等降解,并防止微生物通过纺织品传播,保护使用者免受微生物的侵害,并能治愈人体上的某些皮肤病,还可以阻止细菌在织物上不断繁殖而产生的臭气,改善服用环境。
抗菌整理主要是抑制被整理纺织品及与纺织品接触的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一、抗菌整理剂和抗菌整理工艺1、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有机硅季铵盐抗菌整理剂以美国道康宁化学公司生产的DC-5700为代表。
与人类共生存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有被人类熟知的细菌、真菌,还有病毒,也有未被人类发现,或者已经对人类开始发起攻击,但还没有研制出有效对抗办法的微生物。
这些有害微生物会在一定条件下侵入人体,引发疾病。
人类的着装是除了食物以外,与人体本身接触最密切的一层屏障。
对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可以在织物的使用和储存过程中阻碍和抑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繁殖,从而起到保护人体健康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害。
粘胶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透气性,粘胶织物手感柔软,具有丝绸感。
使织物具有充足的循氧量,可以锁住水分,拥有相当好的调湿效果。
因此粘胶纤维织物做内衣面料,可以给人带来良好的服用感受。
而内衣又是与人体皮肤亲密接触的第一层屏障,对面料进行抗菌处理,保护人体肌肤是十分有必要的。
壳聚糖作为甲壳素脱乙酰基后的产物,是一种天然抗菌剂。
然而它只能抑制细菌的生长[1],并且难以对已感染的皮肤或非接触部分进行杀菌[2]。
银离子抗菌性能很好,当银离子的浓度极低时便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了,但是银离子抗菌剂是溶出性的[3],当有害微生物被银离子杀死后,银离子又从细菌尸体中游离出来,不具有持久性。
本文尝试把两者结合起来,制备壳聚糖-银复合抗菌剂,推测这种复合抗菌剂具有这两种抗菌剂各自的优点,两者互补[4],使处理后的织物获得更加良好的抗菌性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1 试验部分1.1 试验材料试验材料:壳聚糖粉末、柠檬酸颗粒、硝酸银粉末、氢氧化钠(固体)、营养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沙氏琼脂培养基、磷酸盐缓冲液、生理盐水、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 6538)、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 11229)、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
1.2 试验仪器分光光度计、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锅、恒温冷冻振荡器(摇床)、高压灭菌锅、旋涡式振动器、白度仪、织物透湿仪、织物透气仪、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日本轧车、瑞比焙烘机、小型家用双桶洗衣机。
关于纺织品的抗菌剂及抗菌整理加工工艺简介纽卡莱NEWCOLOUR一般的纺织品对菌体没有抑制和灭杀作用,常被认为是滋养微生物的良好媒介。
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养分下,微生物能够迅速生长并繁殖,而多孔性纺织品极易吸收人体汗腺和脾腺分泌的排泄物,恰好为微生物提供了所需的养分,因而某种程度上,纺织品可以说是微生物的支持者。
微生物在纺织品上的生长引起的主要问题是卫生和对织物的损坏。
会使织物产生污点和褪色(如窗帘和帐篷上的霉斑);或通过织物本身的降解 (某些细菌靠纺织品上的整理剂生存,某些真菌食用棉或胶乳 ) ,而引起织物的损坏。
此外,微生物分解人体分泌物所产生的氨等异味物质,给人体造成了极大地不适感。
因此,对织物进行抗菌整理非常必要。
一、抗菌整理的机理经过处理的织物能抗致病菌、真菌、霉烂真菌等。
抗菌整理基于三种机理: 有控制的释放; 再生原则; 障碍或阻塞作用。
1有控制的释放经过整理的织物在足够的湿度下有控制地释放出抗菌剂来, 其速率足以杀死或抑制细菌或真菌的生长速度。
除了化学方法来产生有控制的释放抑菌剂或杀菌剂外, 也可使用物理化学的微胶囊技术。
2再生模式Gagliardi 设计的这种模式就是在织物上加一层化学整理剂, 它将不断地再生杀菌剂, 其再生作用是在洗涤或射线照射下使化学处理过的织物中的共价键断裂而引起的。
3障碍或阻塞作用惰性的物理障碍层或涂层, 它是一层阻止微生物穿过织物的膜。
膜或涂层有直接表面接触活性, 能抵抗细菌的生长。
二、抗菌整理剂的类型常用的纺织品抗菌整理剂主要有几大类。
已经研制了许多抗细菌、抗真菌及广谱抗菌的试剂,它们能赋予纺织品杀灭微生物及抑制微生物活性的功能。
1金属及金属盐类大部分重金属,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对微生物都有破坏作用。
最有效的金属是汞、银和铜。
重金属及它们的化合物,通过与细菌中的细胞蛋白结合,使其变性或失活。
琥珀酸酐可将铜或铜盐固着在纤维上。
棉纤维用琥珀酸酐预处理,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更加有效。
抗菌整理剂的分类和特点
1. 天然抗菌整理剂,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呀!比如植物提取物制成的抗菌整理剂,那效果可真是不错。
想想看,用在纺织品上,就像给它们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多棒啊!
2. 有机抗菌整理剂呢,那可是科技的小成果呀!像一些经过特别合成的有机化合物,用起来效果杠杠的。
比如在医疗领域使用,不就大大减少了细菌感染的风险嘛,这多厉害呀!
3. 无机抗菌整理剂也有它的厉害之处呢!像银离子、氧化锌这类的,它们就如同抗菌战场上的勇士。
在一些日用品中使用它们,不就等于给我们的生活加了一道安全锁吗?
4. 复合型抗菌整理剂呀,不就是各种优势的结合嘛!就好比是一个团队,各展所长。
比如在一些高端产品中,它们的表现那可真是让人惊喜呀!
5. 季铵盐类抗菌整理剂,哇哦,它可是很常见的呢!就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朋友一样常见又好用。
在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给我们带来安心。
6. 胍类抗菌整理剂也不甘示弱呀!可以想象它像一个坚定的卫士,坚守自己的岗位。
用在一些特定场合,简直就是大功臣呀!
7. 酚类抗菌整理剂,听起来就很厉害吧!类比一下,它就像是一个秘密武器。
当它发挥作用时,那抗菌效果真是没得说呀!
8. 壳聚糖类抗菌整理剂呢,也是很特别的哟!就如同大海给我们的礼物。
在一些环保产品中运用它,那真的是太合适啦!
我觉得呀,这些抗菌整理剂都各有千秋,在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呢!。
Related44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20.12抗菌整理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化学技术,使织物具有抑制菌类生长,保护织物不受细菌侵袭,保护消费者不传播病原体细菌的技术。
抗菌整理抗菌整理可阻止细菌在织物表面的繁殖,赋予织物卫生、清新性,防止产生臭气,控制细菌污物的产生,改善大多数织物的手感,防止对皮肤造成刺激。
评价抗菌整理效果不能单纯停留在抑菌数据上,更重要的是对人体安全性的威胁,尤其是长期潜在的危害。
主要技术第一种分类1.共混纺丝法:先将抗菌剂加入纺丝材料中制成抗菌纤维,然后制成抗菌纺织品。
该法抗菌效果持久,耐洗性好,但技术含量高,难度大,涉及领域广,抗菌剂要求高,常用来生产合成类纤维产品。
2.后整理法:在织物印染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菌剂(常被称为抗菌整理剂),然后制成各种抗菌纺织品。
该法加工处理较为简单,而耐洗性及抗菌效果持久性较差。
3.复合整理法:先将抗菌剂加入到纺丝材料中制成抗菌纤维,在织物印染后整理过程中加入抗菌整理剂,然后制成抗菌纺织品,这种方法仅在具有高抗菌性能要求的特殊产品中使用,限制了使用范围。
第二种分类1.表面处理技术:也叫涂层整理,在织物表面均匀地涂布一层或多层高聚物等物质赋予织物以某种功能的一项表面整理技术。
涂层整理是在织物表面涂敷,不渗入织物内部,所以能保持纤维本身柔软的特点。
2.化学功能整理技术:织物化学整理是指特定的化学品(或称整理剂)与纤维作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共价键结合,也可能是离子键、配位键、氢键或范德华力(色散力、诱导力、偶力)结合,甚至是用粘合剂将整理剂固着在纤维表面。
3.羊毛功能性整理技术:羊毛织物的功能性抗菌整理技术浅析Related45网印工业Screen Printing Industry2020.12后整理是通过整理赋予羊毛织物原来并不具备的一些功能。
羊毛织物的功能性整理主要有:防毡缩整理、弹性整理、三防整理、抗静电整理、阻燃整理、抗菌整理、远红外整理、抗紫外整理等。
抗菌整理原理
抗菌整理原理指的是通过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对织物表面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杀菌、抑菌、防菌等功能的过程。
这种处理方式具有可持续性,可在织物加工、整理、印染等过程中进行。
抗菌整理原理的实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抗菌剂:根据织物应用领域和目标菌种,选择适合的抗菌剂。
常用的抗菌剂有银离子、氧化锌、氯化铵、季铵盐等。
2. 抗菌剂的固定:将抗菌剂添加到织物表面或纤维内部,并利用特定的固定剂或化学反应的方式使其紧密结合,提高抗菌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3. 抗菌效果检测: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对抗菌整理的织物进行抗菌效果的检测和评价。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菌落计数法、筛选法、荧光标记法等。
抗菌整理原理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家居、医疗、运动休闲等领域,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 1 -。
纺织服装抗菌整理方案纺织品和服装的抗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
以下是一个纺织服装抗菌整理方案,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选择合适的抗菌整理剂1. 可选择银离子抗菌剂:银离子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的生长。
可以使用银离子抗菌剂在纺织品和服装上进行整理。
2. 选择天然植物抗菌剂: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如茶树油、薰衣草精油等具有天然的抗菌作用,可以选择具有天然植物抗菌剂进行纺织品整理。
二、整理方法1. 浸泡法:将纺织品和服装放入抗菌剂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经过清洗和干燥,这样可以将抗菌剂均匀地分布在纺织品表面。
2. 喷雾法:将抗菌剂喷雾在纺织品和服装表面,然后待干燥后进行清洗。
三、控制抗菌剂用量和浓度1. 根据纺织品和服装的具体情况,控制抗菌剂的用量和浓度,以防止用量过多或过少,影响抗菌效果。
2. 根据抗菌剂的说明书或生产商提供的指导,选择合适的用量和浓度。
四、注意抗菌时间和效果1. 根据纺织品和服装的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时间,例如经常暴露在外界环境中的纺织品可能需要更长的抗菌时间。
2. 定期检测纺织品和服装的抗菌效果,以确保抗菌效果符合要求。
五、注意整理后的纺织品和服装的保养1. 抗菌整理后的纺织品和服装应注意正确的清洗和保养,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或方法,以免影响抗菌效果。
2. 定期清洗纺织品和服装,并遵循正确的洗涤和保养方法,以延长纺织品的使用寿命和抗菌效果。
以上是一个纺织服装抗菌整理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你在纺织服装的抗菌整理方面有所帮助。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抗菌效果。
纺织品抗菌整理过程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利用现代科技将抗菌剂整合到纺织品中,从而提高纺织品的抗菌性和持久性,成为了纺织品抗菌整理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目前,针对纺织品抗菌整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可以从材料的选择、整理工艺、功能技术和环保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材料的选择方面:纺织品抗菌整理的材料,主要包括抗菌剂、纳米材料、功能性聚合物和植物提取物等。
其中,抗菌剂是纺织品抗菌整理中最常使用的材料。
但是,由于化学合成抗菌剂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均产生一定的危害,因此,如何在实现强抗菌效果的同时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成为了抗菌整理材料选择的新方向。
近年来,植物提取物的应用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具有广泛的活性成分,可有效抑制不同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生长,同时具有较低的污染性和环保性能。
2. 整理工艺方面:传统的纺织品抗菌整理工艺主要采用浸泡、喷涂、涂覆和印花等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抗菌效果不稳定、纺织品表面处理的不均匀性、雾化粒度不可控等问题。
因此,将新型整理技术引入到纺织品抗菌整理中,成为了另一重点研究的方向。
比如,将物理技术如等离子体技术、纳米技术和超声波技术等应用到纺织品抗菌整理中,可以强化整理效果,提高纺织品的功能性能。
3. 功能技术方面:除了抗菌功能,纺织品整理还可以具有其它多种功能,如防水、防静电、抗紫外线、吸波、保暖、保湿等。
如何将这些多种功能整合到单一的纺织品整理过程中,成为抗菌整理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
比如同时应用抗菌剂和防紫外线剂进行整理,既能够起到抗菌的作用,又能够防止紫外线的伤害。
这样能够提高纺织品的实用价值和功能性,大幅提高客户市场对纺织品的认可度。
4. 环保要求方面:在纺织品整理中,环保要求是社会对于整个行业的普遍要求。
由于一些传统的抗菌整理工艺及材料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污染,因此,以环保为出发点的绿色抗菌整理技术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抗菌整理剂ADK ABDO-103
用于纺织品的抗菌整理剂
应用范围:ADK ABDO-103是具有高性价比的抗菌整理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广谱高效的抗菌性能和优异的耐洗涤性能。
本产品适用于包括纬编织物、经编织物在内的所有家用纺织品,可用于所有常规
的纤维及织物,尤其适用于涤纶、涤棉、锦纶等织物的抗菌卫生整理,如具有
抗菌、防臭、防霉等功能的床单、内衣、毛巾、袜子、地毯、无纺布、鞋用布、
室内装饰用品、空气过滤材料等。
产品性能:外观:无色透明液体;PH:6.0~8.0
离子性:非离子;溶解性:可溶解在水中;
相容性:能与一般的纺织化学品(如树脂、粘合剂、抗静电剂、柔软剂、阻燃剂
等)一起使用,但建议在使用前做预实验,以确认相容性;
密度(20℃):1.00~1.05g/cm3
高温稳定性:为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建议对所处理的面料进行两次定型,本整理放在第二次定型进行,一般温度在130℃~150℃,不得超过150℃。
应用方法:用量为3.0%-5.0%(对织物的干重)。
可以用浸轧法、浸渍法,涂层法和泡沫施加法等多种方法来使用本产品。
浸轧:未经稀释的抗菌整理剂需边搅拌边加入到处理液中,并调节到需要的PH
值,同时可加入必要的润湿剂来提高轧余率。
测试方法:抗菌性能的测试,建议采用AA TCC 100、AATCC 147或JIS L 1902等测试标准进行。
包装:25kg塑料桶包装;或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
抗生物功能整理抗生物功能整理包括两部分,即抗菌、防臭、防霉等微生物的抗菌整理和防蛀虫、蚊、螨虫等生物的防虫整理。
第一节抗菌整理一、概述抗菌整理又称卫生整理、抗微生物整理,是防菌、防霉、防臭、防腐整理的总称。
是指在不使纺织制品原有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的前提下,提高其抗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能力,杜绝病菌传播媒介和损伤纤维的途径,最终使纺织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有效的卫生状态,即使纺织品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整理加工过程。
1.微生物的危害性(1)日常生活(2)人体分泌物(3)纺织品贮藏2.纺织品抗菌整理的必要性(1)由于环境的恶化、地球变暖和大气污染,促进了细菌的繁殖,各种疾病的增加。
因此,迫切需要解决高效的抗菌材料问题。
(2)细菌和病毒生存在空气、水与固体的表面,并进行繁殖,几个小时内繁殖速度高达1亿倍。
(3)健康人的皮肤可以抗菌,有抵抗力,但是,儿童、病人、老人及疲惫的人对各种病毒、细菌的抵抗力较弱。
对各种疾病都应以预防为主,以促进健康。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卫生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织物的抗菌整理机理和作用抗菌剂作用机理铜化合物铜离子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与细胞内酶的巯基结合,使酶活性降低,阻碍其代谢机能,抑制其成长,从而杀灭微生物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可引起微生物细胞膜、细胞壁的损伤,酶蛋白质的变性有机硅季胺盐类季铵盐分子中阳离子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吸附微生物细胞表面的阴离子部位,以疏水性相互作用,使细胞内物质漏泄出来,从而使微生物呼吸机能停止而将其杀灭卤素类可引起微生物酶蛋白、核蛋白的氧化、破坏银化合物银离子可阻碍电子传导系统,还可与DNA反应,破坏细胞内蛋白质的构造而产生代谢阻碍。
甲醛衍生物可引起微生物酶蛋白与其他活性基的还原反应而凝固变性环氧衍生物类可与微生物的核酸反应醇类引起蛋白质变性,溶菌,阻碍代谢机能胍类破坏细胞膜4.织物抗菌整理的方法(1)先制得抗菌纤维,然后再制成各类抗菌织物;(2)将织物用抗菌整理剂进行后处理加工或对纤维进行变性,以使其获得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