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62.50 KB
- 文档页数:3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运动的快与缓》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2. 理解不同运动速度对身体的好处和坏处;3. 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方法。
导学内容:1. 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2. 不同运动速度的好处和坏处;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导学重点:1. 运动速度的影响;2. 运动速度的选择。
导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速度。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你们平时喜欢进行什么样的运动?是快速运动还是缓跑呢?”2. 让学生讨论快速运动和缓跑对身体的影响。
二、进修(20分钟)1.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快速运动和缓跑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两者对身体的影响。
2. 讲解快速运动和缓跑对身体的好处和坏处,引导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分析不同运动速度对身体的影响,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四、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进修的内容,强调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运动速度的选择,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五、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心得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描述。
2. 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速度,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运动的快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速度,学会计算速度的大小。
2.掌握速度和时间的干系,理解速度的快缓对运动的影响。
3.通过实例分析,探讨速度的变化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二、导学重点:1.速度的观点及计算方法。
2.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干系。
3.速度的快缓对运动的影响。
三、导学难点:1.掌握速度计算公式。
2.理解速度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四、导学内容:1.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速度的快缓与运动的干系:速度快的物体在同样时间内可以运动更遥的距离,速度缓的物体则相反。
4.速度与时间的干系:速度和时间是密切相关的,速度的大小取决于时间的长短。
5.速度变化对运动轨迹的影响:速度的变化会导致物体运动轨迹的改变,速度越快,运动轨迹越遥;速度越缓,运动轨迹越短。
五、导学案例: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他用时30分钟骑了10公里,求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
解答:速度=位移/时间=10公里/0.5小时=20公里/小时。
六、导学讨论:1.速度的大小对运动有什么影响?2.速度的快缓会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轨迹?3.在平时生活中,速度的快缓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七、导学延伸:1.请同砚们自行寻找一些平时生活中的例子,探讨速度的快缓对运动的影响。
2.尝试计算不同物体的速度,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别。
3.观察身边的运动,分析速度变化对其轨迹的影响。
八、导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速度的观点及计算方法,掌握了速度和时间的干系,理解了速度的快缓对运动的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深入理解速度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进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重点速度的计算难点速度单位的计算二、自主学习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步行人和骑车人同时由同地出发,没有钟表,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看谁在前面----即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远的人运动得快同为百米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同时跑,看谁先到终点----即通过相等的路程,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远的快;2、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的快;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一)运动的快慢——速度(重点)想一想,练一练1 m/s 和1 km/h 那个大?它们之间怎么换算? 1m/s= 3.6km/h72m/s= km/h 108 km /h =______m/s例1.由速度公式V=S/t ,可得正确的说法是( B )A 、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B 、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C 、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D 、物体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例2.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0S ,则他的速度是________m/s ,合________km/h 。
解:v= = =10m/s10m/s=36km/h即他的速度为10m/s ,合36km/h例3.火车提速后,在杭州和上海之间的运营速度约为200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为227000m,火车从杭州到上海大约要用多少时间?解:S=227000m=227kmt= = =1.135h 即该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1.135hs m 10100t s v s hkm km /200227想想议议,回答下面问题:注意:同一照片中两个球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哪个小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哪个小球运动的速度(即运动快慢)基本保持不变?哪个小球的运动越来越快?汽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呢?(二)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物体沿着直线且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时间:5分钟1. 引入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运动的快慢。
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项运动。
2. 导入问题: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什么是速度?如何衡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不同运动员在同一项目中的速度会有所不同?二、学习探究时间:30分钟1. 复习速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探究运动的快慢:分组讨论不同运动项目中速度异同的原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实验,比较不同运动员在同一项目中的速度差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拓展应用时间:20分钟1. 运动的快慢影响因素探究:讨论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因素对运动速度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这些影响。
2. 运动员速度训练案例分享:请学生选择一个运动员进行研究,了解其速度训练方法,分享给全班同学。
3. 运动的快慢与日常生活联系: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需要注意速度,如何利用速度概念提高效率。
四、归纳总结时间:10分钟1. 总结讨论: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对运动的快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小结速度概念:重点强调速度的定义及衡量方法,并强调速度对于运动的重要性。
3. 完成导学案任务:让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五、布置作业时间:5分钟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并撰写一篇关于速度的文章,结合实际例子说明速度在运动中的应用。
2. 课后辅导:提供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课外联系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第二课时一、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运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
而在进行运动时,我们需要注意运动的快慢,因为不同的运动节奏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探讨《运动的快慢》,深入了解不同节奏运动的特点和适用性。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运动的分类和运动快慢的判断方法。
3.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导入: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特点?一、运动的定义和特点1. 运动的定义:运动是人体有意识地运用身体各部分进行的活动。
它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人的身心得到锻炼和发展。
2. 运动的特点:a. 劳动性特点:运动需要人们主动付出体力和精力。
b. 必要性和普遍性特点:运动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无论是工作中的劳动,还是平时的锻炼,都是运动的表现。
c. 性质多样性特点:运动可以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室内运动、室外运动等多种形式。
二、运动的分类和运动快慢的判断方法1. 运动的分类:a. 劳动运动:如劳动、工作等。
b. 锻炼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c. 娱乐运动:如足球、篮球等。
d. 竞技运动:如田径、乒乓球等。
2. 运动快慢的判断方法:运动的快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判断:a. 肌肉的收缩速度:例如短跑、羽毛球等快速运动属于快运动,而太极拳、慢跑等缓慢运动则属于慢运动。
b. 消耗的热量:快运动会更快地消耗身体热量,如高强度有氧运动,而慢运动会较为缓慢地消耗热量,如散步。
c. 运动强度:快运动需要人们更大的力量和速度,如举重,而慢运动则较为轻松,如瑜伽。
三、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1. 强身健体: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延缓疾病的发生。
2. 塑造身材:适当的运动可以调节体型,塑造身材,帮助减肥和增加肌肉的力量。
3. 改善心理健康:运动可以释放压力,促进身体和心理的放松,提高自信心和积极的情绪。
4. 增进社交:参加一些团队运动或者加入运动社群,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增进人际关系。
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我们了解到了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运动的分类和运动快慢的判断方法,并了解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重运动,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运动的快缓》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运动的快缓”观点;2. 掌握“运动的快缓”在运动中的应用;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运动的快缓”对运动的影响。
导学内容:1. 运动的快缓观点;2. 运动的快缓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3. 运动的快缓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运动中的快缓是我们在平时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观点,你们能说出运动中的快缓是什么吗?快缓在不同运动项目中有何不同的应用呢?第二步:观点解析1. 运动的快缓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所展现出来的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快缓的掌握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的关键之一。
2. 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运动的快缓表现形式各异。
比如在田径比赛中,短跑强调爆发力和速度,而长跑则更注重耐力和节奏。
第三步:应用实例1. 举例说明运动的快缓在具体运动项目中的应用。
比如在篮球比赛中,快速的冲破和传球可以打乱对手的防守节奏,从而取得得分。
2. 分析不同运动员对于运动的快缓的掌握水平比照赛结果的影响。
快速的反应和灵活的动作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第四步:总结反思1. 运动的快缓在运动中的重要性;2. 如何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快缓掌握能力;3. 你在平时训练中如何应用“运动的快缓”观点来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
导学案作业:1. 思考并总结一下你在平时运动中的快缓掌握能力;2.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运动项目,分析其中快缓的应用;3. 设计一个训练计划,以提高自己在运动中的快缓掌握能力为目标。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大家对于“运动的快缓”这一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灵活运用,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
八年级物理上册 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3《运动的快慢》统编课时:NO 上课时间: 月日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重点)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难点)学习环节预习一、独学: 仔细阅读教材用笔勾画出重点内容、关键语句,关上书后独立完成下列各空1、学生自学教材p19-p20面思考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等。
[定义] 叫做速度。
[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用符号表示为。
[单位]路程的单位是(m),时间的单位是(s),则速度的单位就是,即 m/s或m、s-1 ;常用单位是km/h或km、h-1 。
单位换算:1m/s= km/h二、互学:完成下列填空:1、如何比较百米赛跑谁快谁慢?(找出两种方法) (1)(2)2、什么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展示三、质疑:(你看完书后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四、点拨:根据学生存在问题适时点拨反馈五、小结:(见板书)六、拓展:1、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路程长,速度就越大B、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中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A、一日千里B、大步流星C、风驰电掣D、迅雷不及掩耳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20m,则他是速度是,其物理意义是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板书设计1、3运动的快慢一、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二、速度三、匀速直线运动四、小结教学反思链接资源《运动的快慢》相关动画和视频。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缓》导学案
一、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课文是《运动的快缓》。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将了解到关于运动的一些知识,以及如何根据运动的快缓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二、课文理解
1. 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文主要讲述了运动的快缓对人体的影响。
作者通过比较快速运动和缓速运动的不同,告诉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2. 你认为快速运动和缓速运动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快速运动可以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力和耐力,但也容易导致受伤和疲劳。
缓速运动则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但对体能的提升效果较缓。
3. 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样的运动?为什么?
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运动偏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三、进修任务
1. 根据课文内容,你认为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应该思量哪些因素?
2. 请列举出至少三种适合快速运动和缓速运动的运动项目,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制定一个训练计划,包括每周训练次数、时长和内容等。
四、拓展延伸
1. 你知道有哪些其他的运动方式?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运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好处?你平时如何保持运动习惯?
3. 除了身体的运动,你认为心理上的运动也很重要吗?为什么?
五、总结反思
通过进修《运动的快缓》,我们了解到了运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希望同砚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感谢大家的参与,我们下节课再见!。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2.理解速度和速度单位的物理意义。
3.掌握速度的数学表达式及变形式。
正确利用速度的表达式解初步的物理问题。
[教学重、难点]速度、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1.通过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析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方法。
2.导入速度、速度的数学表达式、速度的单位及意义。
3.掌握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初步计算。
[教学过程]一、引言生活中我们看到,物体的运动是有快有慢的。
人们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生活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在体育运动会上的百米赛中,如何比较各参赛选手的成绩呢?生活中又是如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如图1所示: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如图甲所示;二是物体在运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得越快,如图乙所示。
【速度】如图1所示,观察百米赛跑,在起跑后的某一瞬间,运动员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是最快的,因为“时间相同时比路程”;而运动员都跑到终点时,运动员所跑的路程是相同,我们只要比较时间,就能知道谁跑得最快,因为“路程相同时,只要比时间”。
可见,物体运动的快慢跟“时间”和“路程”两个因素有关。
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比较运动的快慢呢?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速度常用字母“V”来表示。
【速度的数学式及单位】根据速度的定义,则: V=式中:S――路程――单位:米(m)t――时间――单位:秒( S)V――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另有:km/h1m/s =3.6km/h注意速度计算的两个变形式。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了解何为运动的快慢;
2.学习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特点和例子;
3.能够区分不同运动的快慢,理解其对身体的影响。
二、课前预习
1.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定义;
2.身体需要运动的原因;
3.了解不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三、课堂导学
1.简要介绍什么是运动的快慢,为什么要了解这个概念;
2.讨论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特点和例子;
3.学习不同运动对身体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4.实际操作体验不同运动速度的差异,感受身体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
1.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写一份50-100字的学习笔记;
2.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快速运动和慢速运动的视频观看,并记录感想;
3.每天坚持做30分钟以上的运动,比较快速和慢速运动的效果,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拓展延伸
1.邀请专业运动教练做一次运动速度的讲解和实践指导;
2.组织学生进行快速和慢速运动比赛,以体验不同运动方式的乐趣;
3.开展关于快慢运动不同类型的健身课程,让学生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主备人: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一、复习提问1、机械运动是指。
2、我们要想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我们以哪个物体做_____ __,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_________.3、研究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所选的不同,结论也不同。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二、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三、自主学习、挑战自我生活中我们常说“跑比走快,乘坐火车比汽车快,坐飞机比坐火车快”,这表明了一个客观事实,物体运动有快有慢,讨论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有哪些方法,例如:百米赛跑归纳:(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两个物体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通过什么方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归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速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4)单位:,,1m/s=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练习: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2、运动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①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①变速运动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均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__③注意: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理解《运动的快慢》的主题和意义。
2.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及其心理变化。
3.研究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
4.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5.能够阅读理解文本,提炼主题思想。
学习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学老师出示《运动的快慢》一文,让学生观察文章标题和封面插图,通过图片和标题猜测文章的内容及主题。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第二步:课文理解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故事大意。
2.在理解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总结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文章的情节发展如何。
3.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第三步:人物分析1.学生对文章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包括老人、小孩和狗。
2.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变化,揭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内心世界。
3.学生就人物形象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手法。
第四步:语言特点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中作者巧妙运用的语言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讨论作者通过语言描写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3.举例讲解文中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学语言的表现力和魅力。
第五步:思考分享1.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文章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2.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分享个人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第六步:课后拓展1.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2.组织学生撰写读后感或扩展写作,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文学活动,拓展文学视野,丰富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运动的快慢》的主题和意义,分析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掌握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愿同学们在学习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享受阅读的快乐!第二课时一、导语本次导学案将针对《运动的快慢》这一话题展开探讨,通过分析运动的快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适量运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运动观念和生活习惯。
课型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理解速度概念、速度公式及变形式的含义。
2、会灵活应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式进行相关计算。
重难点重点:会灵活应用速度公式及变形式进行相关计算。
难点:能结合匀速直线运动s—t图像、v—t图像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过程课前延1、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S - t图像、V - t图像L L伸S - t图像V - t图像2、能从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
情景创设知识回顾:1、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1)定义:。
(2)公式:。
变形式、。
(3)速度的国际单位:,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的单位和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lm/s=km/h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0m/s,它表示(4)单位换算:10m/s二km/h 54km/h= m/s(5)10m/s 与30km/h 谁快?答;2、通常用公式v=s/t计算出的速度(是或不是)平均速度。
互动展示试做与精讲:1、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
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A.速度B.时间C.路程D.质量2、由速度公式V=S/t,可得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而与时间成反比1. 3运动的快慢(第二课时) 导学案A.B物体的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B.物体的速度只与路程有关,路程越大,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只与时间有关,时间越小,速度越大3、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4、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导学目标:1. 理解运动快慢的概念2. 掌握描述运动快慢的词汇3. 了解运动的快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导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 引入话题:大家平时都喜欢参加什么样的运动呢?有没有尝试过不同快慢的运动?2. 激发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样的运动是快的?什么样的运动是慢的?二、概念解释1. 运动的快慢:指的是运动的速度。
快速的运动称为快运动,慢速的运动称为慢运动。
2. 举例说明:例如,跑步是一种快运动,慢跑是一种慢运动。
三、词汇学习1. 学习描述运动快慢的词汇:迅猛的、急速的、快速的、敏捷的(描述快运动);缓慢的、慢速的、慢悠悠的、不紧不慢的(描述慢运动)2. 练习:请同学们用上述词汇描述你们最喜欢的快运动和慢运动。
四、引导思考1. 运动的快慢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影响呢?2.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快运动,而有些人喜欢慢运动?五、运动快慢与身体健康的关系1. 快运动的好处:快运动可以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肺功能、加强肌肉力量、促进新陈代谢等。
2. 慢运动的好处:慢运动有助于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等。
3. 注意事项:无论是快运动还是慢运动,都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六、拓展思考1. 除了快运动和慢运动,还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2. 不同的年龄段适合进行哪种速度的运动?3. 有哪些运动可以既快又慢地进行?导学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案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运动的快慢的概念,并学习了描述运动快慢的词汇。
我们还探究了运动的快慢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明确了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保持身心健康。
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概念。
4、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感知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5、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重点、难点、考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三、预习过程:预习任务一:速度1.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越长,它的速度就越;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越短,速度越。
2.由此可以知道,速度等于,可用公式:表示。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s t v3.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千米每小时做单位,符号是km/h。
1m/s= km/h4.阅读课文第2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5、速度计算:一位百米赛跑运动员跑完全程用了11 s,而一辆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40km/h,通过计算比较哪一个的速度比较快?预习任务二:匀速直线运动1、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第20、21页的内容:(1) 匀速直线运动:(2) 变速运动:(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2、计算你在上学途中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写出方法。
四、预习诊断: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B、10 m/sC、5 m/sD、无法判断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5、甲、乙两汽车,通过路程之比6:5,运动时间之比4:3,则两汽车的速度之比是6、一列全长200米的列车以15米/秒的速度匀速经过长为1000米的大桥,求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第二部分引入课题:小故事引入。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速度概念的建立;
学习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景视频
一、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生活中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方法1:在相同时比较;方法2、在相同时比较;
方法3、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要求;
2、速度的定义:是和的比值;即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计算公式:,变形公式:(1)s= ;(2)t= ;
4、速度的单位:(1),(2);换算关系:1m/s= Km/h
V=10m/s表示物体;
[小试牛刀]
1、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 50cm/s= m/s
2、下列物体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百米运动员速度10m/s B.蚂蚁运动速度1cm/s
C.某学生骑车速度20km/h D.城区汽车行驶速度40km/h
[自主阅读]阅读第20面小资料,填写空格:
3、人的步行速度是 m/s , 子弹的出膛速度是 m/s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我们把物体沿且速度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
3、平均速度表示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三、速度的计算
1、物体在速度是3m/s,通过的路程为1.5Km,求它的速度。
2、某人驾驶摩托车的速度是72Km/h,经过2min,通过路程为多少米
3、(拔高)一列长150m的火车用5min时间匀速通过一座长度为7350m的大桥,求火车通过大桥时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四:小结(略)
达标检测:
( )1、如图所示是路程—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2、如图所示是速度—时间的图像,其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4、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5、小彤家到学校有一条500m长的平直马路,一次他从学校回家,开始以1m/s的速度匀速行走,当走了一半路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他马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跑回家。
小彤在前一半路程行走中所用的时间是s,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s,他从学校到家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是m/s。
6、导火索的长度是3m,燃烧速度是3cm/s,施工人员在点燃导火索后要安全撤离到100m外,请问他的撤离速度最少应该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