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蛋鸭产蛋的主要因素
- 格式:ppt
- 大小:221.00 KB
- 文档页数:19
蛋鸭想要多产蛋的方法蛋鸭不下蛋怎么回事
养鸭主要有两种收入来源,一是卖鸭蛋,二是卖鸭子,那蛋鸭主要都是产蛋的,我们需要通过卖鸭蛋获取收益,鸭蛋产的越多,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也就越高,那么问题来了,有时候鸭子产蛋下降,数量不多是什么原因呢,莫北给大家讲下如何提高蛋鸭的产量,达龙蛋无忧快速刺激卵泡再生,明显提高产蛋率。
蛋鸭的心脏和卵巢,都在肚子下面,如果鸭舍地面潮湿,会影响蛋鸭产蛋。
且鸭的肠道短,如果生长环境潮湿,容易繁殖大量球虫、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疾病发生,从而影响蛋鸭产蛋量。
对于疾病因素造成的,应进行对症治疗。
鸭群发生病毒病、细菌病或者其它病后,要对症治疗,采取综合治疗措施,积极治疗。
淘汰绝产鸭。
每个鸭只的发病程度不一,有些鸭只在发病过程中生殖系统会造成严重破坏,致使失去产蛋性能。
因此,对于这类绝产鸭要及时挑出淘汰掉,避免饲料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蛋鸭产蛋规律和增产措施1. 引言1.1 蛋鸭产蛋规律和增产措施蛋鸭是一种重要的家禽,其产蛋规律和增产措施对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蛋鸭的产蛋规律一般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品种、饲料、环境等。
一般来说,蛋鸭的产蛋数量与其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有关,通常在养殖期间会有一个生产高峰期。
为了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蛋品质,养殖者需要采取一些增产措施,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科学的喂养配方、良好的环境条件等。
定期对蛋鸭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也是提高产蛋率的关键。
了解蛋鸭产蛋规律,并采取有效的增产措施,可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局面。
深入了解蛋鸭产蛋规律和采取科学的增产措施,对于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蛋鸭产蛋规律蛋鸭产蛋规律是指蛋鸭在不同生理阶段产蛋量的变化规律。
蛋鸭的产蛋规律一般分为初产期、高峰期和后产期三个阶段。
1. 初产期:蛋鸭的初次产蛋年龄一般在5-7个月左右,开始时产蛋量较少,逐渐增加。
初产期蛋鸭的卵重较轻,蛋壳薄而脆,产蛋间隔较长。
3. 后产期:高峰期后,蛋鸭的产蛋量逐渐减少,卵重也逐渐减轻,蛋壳变薄。
蛋鸭进入后产期后,需要适当调整饲养管理,延长产蛋寿命。
蛋鸭产蛋规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种、饲养管理、环境等。
了解蛋鸭产蛋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饲养管理,提高产蛋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2.2 蛋鸭增产措施蛋鸭增产措施包括饲料管理、环境控制、疾病预防和营养补充等方面。
在饲料管理方面,要保证蛋鸭的饲料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合理配比,以满足蛋鸭生长、产蛋的需要。
可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鸭,调整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支持。
在环境控制方面,要确保蛋鸭的生存环境舒适和卫生。
保持鸭舍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饮水源清洁,定期更换饮水器中的水;保持鸭舍卫生,定期清理鸭粪和鸭屎,防止疾病传播。
接着,在疾病预防方面,要加强疫苗接种,定期进行疫病检测和预防,确保蛋鸭健康生长。
蛋鸭养殖: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图:蛋鸭
蛋鸭是很受养殖户欢迎的,但是只有蛋鸭多产蛋才能使养殖户经济效益好,那么什么原因会使得蛋蛋鸭产蛋下降呢?
【常见问题】: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
【专家解答】:影响蛋鸭产蛋的主要因素就是外界温度,蛋鸭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成年蛋鸭适宜的环境温度是5~27℃。
由于禽类没有汗腺,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体热散发较慢,在高温的影响下,采食量减少,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就要影响蛋重、蛋壳质量,蛋白也稀薄,产蛋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会下降,严重时会引起中暑死亡;如环境温度过低,为了维持蛋鸭体的体温,就要多消耗能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当温度继续下降,在0℃以下时,蛋鸭的正常生活受阻,产蛋率明显下降。
产蛋蛋鸭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温度是13~20℃,此时期的饲料利用率、产蛋率都处于最佳状态。
总结:在夏季高温的季节,最好是让蛋鸭在阴凉的水田里游玩,避免高温地区,这样很容易使蛋鸭因高温懂啊只中暑。
蛋鸭产蛋规律和增产措施蛋鸭是指用于产蛋的鸭种,蛋鸭的蛋产量是饲养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蛋鸭的产蛋规律以及增产的措施。
一、蛋鸭的产蛋规律:1.年龄因素:蛋鸭从出壳后约5个月开始产蛋,一般到7个月产蛋率会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减少。
一般认为,12个月龄的蛋鸭进入“换羽适应期”,产蛋率会降低。
2.光照条件:蛋鸭对光照的要求较高。
合适的光照条件可以刺激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产蛋激素的分泌。
在正常季节里,每天光照时间应保持在12-16小时。
适当控制光照的时长,能够帮助蛋鸭维持较高的产蛋率。
3.饲养环境:蛋鸭的产蛋率与饲养环境密切相关。
蛋鸭需要适宜的舒适度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
热环境会影响蛋鸭的食欲、消化和产蛋能力,所以保持适宜的饲养温度对促进蛋鸭的产蛋至关重要。
4.营养摄入:蛋鸭的蛋产量与摄取到的营养素有直接关系。
蛋鸭需要均衡的饲料,特别是蛋白质和能量的供应。
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脂肪和脂肪溶性维生素,也能提高蛋鸭的产蛋率。
二、增产的措施:1.科学饲养管理:合理配置饲料的成分和比例,确保蛋鸭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定期清理鸭舍,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控制饲养密度,避免鸭只过度拥挤。
及时预防和控制鸭只的疾病,保持鸭只的健康状况。
2.合理光照控制:根据饲养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光照时间和强度,确保达到蛋鸭所需的光照条件。
3.适宜温度和湿度: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控制饲养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
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通风和换气,避免过度潮湿或闷热。
4.疫病预防与治疗:蛋鸭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产蛋能力,所以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疫病的防治工作。
保证饮水卫生,及时注射疫苗,定期进行驱虫以及使用合理的抗生素等。
5.合理繁殖管理:根据繁殖季节的需要,在适宜的时间对鸭群进行配种,控制配种的比例和次数。
采用合适的繁殖方法,如人工授精等,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从而增加蛋鸭的产蛋率。
蛋鸭的产蛋规律与年龄、光照、饲养环境和营养摄入等因素有关。
冬季如何提高蛋鸭产蛋量
北方冬季寒冷,蛋鸭的产蛋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此时鸭蛋的价格又相对较高,如何使自己的蛋鸭继续保持高产、稳产呢?我们今天就为您介绍冬季如何提高蛋鸭产蛋量。
一、产蛋鸭及其生理特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产蛋鸭及其生理特点。
母鸭从开始产蛋,到淘汰的整个过程称为产蛋鸭。
一般产蛋鸭的利用期为350天左右,也有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的,但产蛋性能逐年下降。
二、影响产蛋鸭产蛋的因素
对于产蛋鸭来说,影响产蛋的因素较多,其中品种是高产的先决条件,比如麻鸭就是一个较为优秀的品种。
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也是影响产蛋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由于连续产蛋,产蛋鸭对营养物质要求比较高,了解了产蛋鸭生理特点以及影响产蛋的因素,我们来看看提高冬季蛋鸭产量的具体措施。
三、冬季蛋鸭高产管理技术
1、调整鸭群
冬季到来之前,要先对鸭群进行调整,将老、弱、病、残鸭及时淘汰,同时还要淘汰低产鸭和停产鸭。
那么,低产鸭和停产鸭如何鉴别呢?一般低产鸭和停产鸭体羽显
著脱落,喙基部变黄,体弱;泄殖腔小而干燥,腹部容积小、较硬、耻骨间距小,产道内无蛋。
调整好鸭群后,把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的蛋鸭作为冬季产蛋的核心群,为提高鸭群产蛋率打好基础。
2、产蛋鸭需要的环境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而鸭子产蛋适宜的温度是13~20℃,温度过低、过高均会引起产蛋下降。
因此,保持环境温度的相对稳定是冬季蛋鸭高产稳产的关键。
主要措施是:鸭舍检修、深层垫草保温、架设挡风屏障。
鸭蛋在我国是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的,虽然比不过鸡蛋,但是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所以现在蛋鸭在我国的养殖面积还是比较大的。
在养殖蛋鸭的时候,产蛋率自然是养鸭户们最关心的一点。
那么在养殖时,有什么因素会影响蛋鸭的产蛋率呢?1、品种品种是影响蛋鸭产蛋的首要因素之一,也是蛋鸭是否可高产的先决条件。
不管是产蛋率、周期还是生产能力,甚至是蛋重等都会品种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养殖时,一个优良的品种是非常关键的,品种选择得当的话,那么产蛋率能够有着明显的提高。
养殖效益自然也可随之提高,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条件及技术,选择适合养殖的高产鸭种,也是保证蛋鸭产蛋率的关键措施。
2、营养在蛋鸭进入到产蛋期之后,蛋鸭对营养的需求将会直线上升,也是蛋鸭整个生育期内对营养需求最高的一个阶段。
不仅需要保证充足的日常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还应充分供应能量、蛋白质等产蛋必需的营养物质。
如果在蛋鸭产蛋期时,营养物质水平低的话,那么对蛋鸭的产蛋率将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没有满足营养平衡及数量时,是无法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的,因此大家要多多注意。
3、环境环境对蛋鸭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蛋鸭产蛋期时。
环境包括温度、光照等各个因素,蛋鸭对光照还是有一定需求的。
不可长期处于阴暗弱光的环境内,每天要保持十几个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间。
如果光照不足的话,那么会导致蛋鸭食欲下降,软弱无力,产蛋率自然也会因此下降。
然后要根据季节变化控制好温度,在夏季时要及时降温,冬季则要做好升温保暖工作。
温度不适的话,蛋鸭极易产生中暑、感冒等疾病,严重影响蛋鸭的生长。
4、健康如果蛋鸭体质过差,不健康的话,那么想要其高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一个健康的鸭体是保证蛋鸭高产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们在培育青年鸭的时候,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当蛋鸭进行到产蛋期之后,加强鸭舍管理,做好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定期对鸭舍进行消毒,保持一个良好的鸭舍环境。
增强蛋鸭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病率,才能够有效的提高蛋鸭产蛋率。
蛋鸭增蛋慢的原因蛋鸭产蛋上不去的原因
最近很多养殖户都在说蛋鸭不好养,用了很多的方法鸭蛋产量就是上不去,引起的产蛋下降的原因只有两点:即生殖系统受到破坏和生殖系统发育不良,达龙蛋无忧刺激卵泡再生,明显提高产蛋率。
蛋鸭增蛋慢的原因:
1、蛋鸭过肥,体内脂肪太多,不利于产蛋。
2、饲料营养浓度偏低,营养水平跟不上,也会影响蛋鸭产蛋速度。
3、霉菌毒素中毒,导致蛋鸭体质下降,不利于产蛋。
4、环境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蛋鸭产蛋。
5、环境应激因素。
(温度、声响、陌生物等)对蛋鸭的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特别是产蛋中期的蛋鸭对环境更敏感,遇到不同程度的应激,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紧张、内分泌失调,吃食、喝水、运动等行为反常。
并引起新陈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产蛋减少甚至停止产蛋。
蛋鸭产蛋下降综合症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蛋鸭产蛋下降综合症成为养殖户们经常面临的问题,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困扰。
造成蛋鸭产蛋下降综合症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饲料不合理:养殖户在饲料中往往会添加大量的蛋白质,但
是蛋鸭并不需要过多的蛋白质,这样反而会导致它们的卵巢功能下降。
2. 疫病传播:蛋鸭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特
别是感染了一些传染性疾病,会导致其产蛋量下降。
3. 环境因素:蛋鸭的繁殖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若环境湿度、
温度等不合适,也会导致其产蛋量下降。
面对蛋鸭产蛋下降综合症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合理饲料:合理调配蛋鸭饲料,保证其营养平衡,避免过量
添加蛋白质。
2. 疫苗接种:定期为蛋鸭接种必要的疫苗,防止其感染传染性
疾病。
3. 环境控制:保证蛋鸭生活的环境温度、湿度等适宜,避免造
成其产蛋量下降。
4. 适时更换母鸭:对于老母鸭,应及时更换,以保证产蛋量的
稳定。
总之,要想预防和治疗蛋鸭产蛋下降综合症,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养殖户还应该加强对蛋鸭的管理和养
护,以避免产蛋量下降的发生。
蛋鸭产蛋期如何管理才能有效增加产蛋率蛋鸭是我国饲养最多的家禽之一,其提供的蛋类产品,是人们的重要食品之一。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蛋鸭的产蛋期,提高其产蛋率,是蛋鸭养殖者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介绍蛋鸭产蛋期的管理方法,旨在帮助养殖者提高蛋鸭的产蛋率。
蛋鸭产蛋期介绍蛋鸭的产蛋期主要受节令、环境和个体因素的影响。
蛋鸭的产蛋期一般在9-12月之间。
其中,生长发育良好、食欲旺盛、体重合适的蛋鸭,其产蛋率会更高。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蛋鸭的产蛋率有着重要影响,如适宜的温度、适宜的光照时间等等,都会对其产蛋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孵化期管理蛋鸭孵化期的管理是影响其产蛋率的重要环节。
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些孵化期的管理要点。
温度控制温度是蛋鸭孵化期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因为适宜的温度能够使蛋鸭的饮食正常、身体发育良好并且成熟年龄提前,满足繁殖需求。
在孵化期的前21天内,鸭蛋的温度控制在37.2-37.5℃之间,第22-23天的孵化期鸭蛋的温度控制在37.5-37.8℃之间。
蛋鸭孵化期每天要进行3-4次通风换气,这样可以保证蛋鸭获得新鲜的氧气。
光照控制光照对于蛋鸭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年龄的提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孵化期,每天控制光照时间在23小时左右,光照强度在5~10LX之间,这样可以帮助孵化后的小鸭子清晰地辨认周围环境,增强其自然免疫力,有助于促进小鸭子身体的健康和食欲的旺盛。
饮食管理孵化后的蛋鸭需要合理的饮食来保证其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孵化期间,需要让蛋鸭充分饮水,多分给有营养的饲料。
蛋鸭避免在固体饲料上摄入过多沙粒,因为沙子易造成消化和生理障碍。
同时,还需要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磷、钙、蛋白质和维生素,使蛋鸭有足够的营养,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生长期管理蛋鸭孵化后进入了生长期,其生长期的管理是影响其最终产蛋率的关键。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生长期的管理要点。
饮食管理在蛋鸭的生长期,蛋鸭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满足其生长和体重的增长。
建议在蛋鸭生长期内给予高营养的饲料,常用的喂饲方式为长期喂饲,每日摄入量为生养鸭体重的2%~3%,同时,对于生长期的蛋鸭,其饮食的营养成分不宜过分单一,建议应该多样化饲料,以保证其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推迟衰老。
影响蛋鸭产蛋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核心提示: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遗传性能、营养、饲养环境、健康状况、应激、管理等。
这些复杂的因素经常困扰着许多养殖户,致使蛋鸭很难达到产蛋高峰或者高峰期维持时间短,给养鸭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蛋鸭的生活习性,对饲养管理、营养、育成条件、疾病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遗传性能、营养、饲养环境、健康状况、应激、管理等。
这些复杂的因素经常困扰着许多养殖户,致使蛋鸭很难达到产蛋高峰或者高峰期维持时间短,给养鸭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蛋鸭的生活习性,对饲养管理、营养、育成条件、疾病、药物、应激等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做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制措施。
1 蛋鸭的生活习性产蛋鸭胆子较大,不怕人;代谢旺盛,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性情温和,喜欢安静的环境;产蛋鸭生活很有规律,饲料原料的种类和光照时间应保持相对稳定,如果突然改变都会引起产蛋下降。
产蛋一般集中在深夜1∶00~5∶00,若此时环境有响动、人员进出、老鼠等乱窜等都会引起鸭子骚乱、惊群,影响产蛋。
2 饲养管理和环境对产蛋的影响2.1 鸭舍和运动场长期潮湿泥泞鸭是水禽,喜欢在水中游泳、觅食、嬉戏,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休息。
由于环境潮湿,尤其是鸭舍潮湿泥泞,极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同时,鸭在夜间休息时,腹部受寒湿侵袭,不仅休息不好,食欲下降,而且还会导致减蛋10%~20%,高的达30%。
防制措施:(1)选择地势较高,有一定坡度的场地作鸭场。
(2)当舍内潮湿时,可用石灰粉拌沙撒于鸭舍,这样既可消毒又可吸湿;同时及早更换垫草。
2.2 天气变化夏热冬寒,应做好防暑防寒工作:(1)夏天在运动场周围多栽树木,多搭瓜棚遮阴。
(2)冬天在北边搭围挡风,多加垫草。
(3)选择有利地形,鸭舍朝向要通风避寒。
2.3 水质不良蛋鸭多为鱼鸭混养,冬天池塘水少,流动差,很容易被病原体和毒物污染,使鸭容易发病。
即使不发病,往往也会出现食欲降低或饲料利用率下降,导致产蛋下降5%~10%。
影响鸭产蛋的原因分析与防制对策5.6蠕虫病包括线虫、绦虫、吸虫病等,其中对产蛋鸭危害较大的是绦虫病。
防制措施:在开产前和停产期进行预防性驱虫,药物可选用丙硫咪唑、硫双二氯酚或吡喹酮等。
5.7卵巢和输卵管炎产蛋鸭感染大肠杆菌或沙门氏杆菌等均可引起卵巢和输卵管的炎症,主要表现为产蛋率严重下降甚至停产,畸形蛋比例增高。
剖检可见卵泡充血、出血,呈红褐色或灰褐色;有的卵泡皱缩,形状不整齐,呈金黄色或褐色,无光泽;严重的卵泡掉入腹腔,表现为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壁变薄,内有异形蛋样物,表面不光滑,切面呈轮层状。
6注射疫苗和使用药物对产蛋的影响6.1疫苗的预防接种在产蛋期注射禽出败弱毒菌苗,会引起大幅度减蛋,甚至停产。
剖检可见卵巢破裂,甚至溶解,卵泡变形。
防制措施:避免在产蛋期接种疫苗;可在开产前和停产期接种,在产蛋期使用药物预防效果较好。
6.2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使用磺胺类药物常常引起减蛋,建议在产蛋期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物。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滥用或乱用药物问题,若鸭一旦发病,就应用抗生素,一种不行又换一种,这不仅花了钱治不了病,而且使耐药菌株大大增加,久治不愈,严重影响产蛋。
防制措施:(1)选用安全高效的药物治疗和预防疾病。
(2)用药时,剂量要计算准确,投药方法要适当。
(3)大群用药时应先做药敏试验。
7保证蛋鸭稳产高产的综合措施7.1消除产生应激的因素(1)改善鸭舍的通风透气性能,防止过分潮湿和氨气含量超标;(2)注意防寒、防暑和气候变化,防止忽冷忽热;(3)保持安静,防止噪声和骚扰;(4)保持合适的饲养密度,防止拥挤;(5)根据蛋鸭的不同产蛋时期,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满足产蛋期的营养需要,避免大幅度地调整饲料品种或降低营养水平,杜绝饲喂霉变或劣质饲料;(6)保证饲养人员和作息时间的相对稳定;(7)避免在鸭舍内追逐捕捉病鸭,尽量避免对全群鸭的注射治疗,免疫接种应在开产前完成。
7.2提高抗应激能力(1)提高日粮的粗蛋白或能量含量,增加蛋白质或能量饲料的用量;(2)在饲料中添加蛋氨酸、赖氨酸或石膏粉对提高抗应激能力也很有效;(3)多种维生素添加量比正常量高30%;日粮中添加0.02%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缓解由于高热时肾上腺激素释放引起的免疫抑制,提高抗病能力;(4)应激可引起蛋鸭对某些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增加或表现为相对缺乏,适当补充锌、碘、硒、锰等微量元素,可减轻应激反应;(5)在饮水或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氯化钾等电解质,可维持酸碱平衡,缓解应激反应。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目前我国蛋鸭养殖仍以农村散养为主,饲养管理不规范,生产效率较低。
本文仅对蛋鸭生产中影响产蛋的若干因素作以概述,供广大养殖者借鉴。
一、品种因素兼用品种年产蛋150个左右,蛋用品种年产蛋在220~260个,经选育的品种300个以上。
因此,为获高产,要选择优良品种,如绍兴鸭、金定鸭等。
二、环境因素受惊吓的鸭,产蛋量会下降10%~20%,有时产软壳蛋。
因此,平日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安静,非饲养人员不要随意进入舍内,特别注意防止狗猫等动物窜入,以免鸭群受惊。
1、温度:温度可影响鸭的产蛋量、蛋重、蛋壳厚度和饲料利用率。
产蛋鸭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3℃~20℃。
蛋鸭群的饲养密度一般为7只/平方米,公母比例为1∶50~1∶80。
2、光照:产蛋期光照的具体做法是:大约18平方米装1盏25瓦的灯泡(通常不使用60瓦以上灯泡或日光灯),平均每平方米1.3~1.5瓦,灯泡高度离地约2米,灯与灯之间的距离相等,高度一致。
灯泡必须加罩,使光线照到鸭的身上。
灯泡要经常擦拭,以防蒙上灰尘,影响亮度。
光照时间从17~19周龄开始逐渐延长,22周龄达到16~17小时,光照时间的延长要等时递加,即每天增加15~20分钟。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5~7天才能显示出来,故在产蛋期内不可突然增加光照时间或提高光照强度。
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只可逐渐延长,直至每昼夜16~17小时,不能缩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忽强忽暗,只许渐强。
三、季节因素1、春季气候转暖,日照增加,对产蛋极为有利。
此时饲料要充足,营养要全面,并且常备足清洁饮水;适当增加鸭的舍外活动,多接触阳光,根据天气情况决定鸭群下水时间;另外春季天气多变,应注意防寒保暖,搞好清洁卫生。
2、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早晚可用百毒杀或过氧乙酸带鸭喷雾消毒。
调整日粮,适当降低能量水平,增加蛋白质、钙、磷、复合维生素含量,添加速补、碳酸氢钠、维生素C等抗热应激药物;集中早晚凉爽时饲喂,中午要喂些块茎、瓜类等清凉饲料,适当喂些葱蒜刺激鸭的食欲,注意饲料新鲜度。
蛋鸭产蛋率低怎么办?请了解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在说蛋鸭不好养,用了很多的方法鸭蛋产量就是上不去。
那么,蛋鸭产蛋率低怎么办?请了解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并主动适应其规律,必能达到目的。
一、品种因素品种是取得高产的先决条件,产蛋率的高低,产蛋周期的长短,产蛋持续性的强弱以及蛋的大小,都与品种有密切的关系。
如能选择一个优良的品种饲养,产蛋量可以几成,甚至成倍提高,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
如何根据自已的饲养条件和管理技术,选择适于本地饲养的高产品种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
二、营养因素进入产蛋期以后,蛋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比以前任何阶段都高,除用于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大量由于产蛋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如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必须充分供应。
否则将影响产蛋率。
要达到持续高产的水平,除品种是先天因素外,日粮中营养物质是否全面和平衡,数量能否满足需要,这是保持高产稳产的必需条件。
三、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较复杂,对产蛋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和温度。
1、光照对蛋鸭来说光照时间的长短与产蛋关系也很大。
光照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滤泡的成熟排卵。
所以在培育期内,控制光照时间,目的是防止青年鸭过于早熟。
即将进入产蛋期时,要逐步增加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目的是促进卵巢的发育,达到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期后,要稳定光照制度(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目的是保持连续高产。
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如灯泡高度离地2米,一般每平方米鸭舍按1.3~1.5瓦特计算,大约18平方米的鸭舍装-盏25w的灯泡。
光照效果,一般需要7~10天才能显示出来,故在产蛋期内,不能因为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突然增加光照时数或提高光照强度。
一般每次增加量不超过1小时,增加后要稳定5~7天。
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17小时,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否则将使产蛋鸭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影响产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