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23
中医妇科特色诊疗项目开展工作记录1、针灸+耳穴+拔罐:简介: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灸具有治疗范围广、收效快、疗效高、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耳穴是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拔罐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挤压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而达到防病治病,强壮身体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开展时间:2000-7门诊量:30人次/日主要治疗疾病:月经病,产后保健(产后诸痛),产后催乳,盆腔炎。
2、中药外敷+神灯理疗:简介:中药外敷疗法是中医的特色疗法,是用中药材捣碎用纱布包扎外敷腹部或切口等患处,有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恢复和切口愈合,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特点。
神灯理疗:接通电源后,照射头上的加热器发热,使覆盖于上的治疗板受热而产生特定波长的电磁波,对患者病患部位进行照射后使其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从而使其病患部位的病情得到治疗或缓解。
照射治疗时,照射部位皮肤应裸露,距离约30厘米,皮肤感觉温度40摄氏度治疗效果最好。
或以患者自感舒适为宜,温度过低疗效差,温度太高易灼伤皮肤。
开展时间:2001-6门诊量:30人次/日主要治疗疾病:盆腔炎输卵管堵,宫外孕,切口愈合不良,痛经,月经不调。
3、妇科中药保留灌肠:简介:又称肛门纳药法。
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即中药可通过直肠粘膜静脉丛的吸收,使盆腔血循环得到改善,促使增生粘连的结缔组织软化,清除局部充血水肿,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达到消除炎症的作用。
主要是通过肠壁的吸收,可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而引起全身的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盆腔、腹腔等作用更为显著。
操纵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少,而且中药灌肠方法简便,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
妇科护理心得体会8篇妇科护理心得体会1以落实基础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我院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这是一项民心工程,人心所向。
因此,我们坚持创优的步伐从未停止过,我们提供优质服务的时间是无限期的。
自创优以来,我科在护理部的领导及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并结合科室实际特点不断改进护理工作,创优体现在我们平时的日常工作中,创优护理,我们在行动。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当你走进病房时你会感到点点滴滴的变化:我们将病房整理的舒适整洁,为患者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护士们精神饱满、笑容可掬地穿梭于各个病房,细心的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重患者的病情,及时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多疏导、安慰、解释,所有的一切换来的是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和信任。
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积极探索临床管理新模式。
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实行分组责任制护理,贴近患者,贴近临床,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换给了患者,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巡视液体及健康教育工作中,想在病人想之前,说在病人问之前,走在病人呼叫之前。
每人分管床位,各个床位分配到人,全面落实所管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及健康指导、护理文件书写等工作,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实行护士的层级管理框架。
护士分层使用后,护理人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得到了真正体现,护理组长对本组病人全面负责,除了落实危重病人的护理以外,还要全面评估该组患者的病情,健康教育,质控及临床带教等。
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提供亲情服务。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一个亲切的微笑,一声真诚的问候,一个清洁的环境,一张舒适的床铺,一次细心的入院介绍,一次及时的电话回访。
为患者提供尽可能人性化的服务。
春节刚过,我们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病人,更是将我们的创优质护理服务现的淋漓尽致。
妇产科十项中医诊断操作规范目录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20二、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30三、拔火罐技术操作规程四、推拿技术操作规程30,40,50五、耳穴埋籽技术操作规程20六、刮痧技术操作规程30七、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30八、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九、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十、穴位敷贴操作规程10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旳】采用不同样型号旳金属毫针刺激人体一定旳腧穴, 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抵达扶正祛邪、防治疾病旳目旳。
合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
【适应症及选穴】参照针灸国标《针灸技术操作规范》一般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医妇科学》制定。
1.痛经: ①气滞血瘀: 太冲曲泉三阴交②寒凝血瘀: 中极三阴交地机③湿热瘀阻: 太冲次髎中极三阴交④气血亏虚: 气海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子宫2.崩漏: ①血热内扰: 三阴交血海隐白曲池②气不摄血: 气海脾俞百会足三里隐白③肾气亏虚: 肾俞关元子宫三阴交④瘀滞胞宫: 中极气冲隐白三阴交血海膈俞3.带下: ①脾虚湿困: 气海带脉白环俞脾俞三阴交②肾阴亏虚: 肾俞太溪次髎三阴交③肾阳亏虚: 关元命门肾俞带脉次髎足三里④湿热下注: 中极阴陵泉带脉次髎4.阴挺: ①气虚: 百会关元气海维道足三里②肾虚: 关元大赫照海子宫5.滞产: ①气血虚弱: 足三里三阴交复溜至阴②气滞血瘀: 合谷三阴交独阴6.胞衣不下: ①气虚: 关元三阴交独阴②血瘀: 中极气海合谷三阴交肩井独阴7.产后腹痛: ①血虚腹痛: 关元气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②寒凝腹痛: 关元肾俞气海三阴交③血瘀腹痛: 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用物准备】治疗盘, 毫针盒(内备多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旳毫针, 0.5%碘伏, 棉签棉球, 镊子, 弯盘, 必要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获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松开衣着, 按针刺部位, 取合理体位。
3.选好腧穴后, 先用拇指按压穴位, 并问询患者有无感觉。
---------------------------------------------------------------最新资料推荐------------------------------------------------------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穴位妇产科中医特色治疗穴位足三里: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
是足阳明胃姨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情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情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情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情、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情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情邪的作用。
古话说,一针足情三里,三支老母鸡。
情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情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
足情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情经常按摩该穴,对于抗衰老情延年益寿大有裨益。
情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情下。
胃处在肚腹的上部,胃情胀、胃脘疼痛的时候就要情理上,按足三里的时候要情同时往上方使劲;腹部正中情出现不适,就需要理中情,只用往内按就行了;小腹情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1 / 10的病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时情往下方使劲,这叫理下情。
足三里穴是情情情情情足阳情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情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情、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情正祛邪之功能。
现代医学研情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情,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情,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情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情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情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情情情情情大情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情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情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情,增加情情情情情红细胞、情情情情情白情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情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 情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情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情防御疾病的能力。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妇科检查双合诊双合诊是检查者用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的方法,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用以检查子宫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有否压痛。
附件区有无增厚、肿块或压痛,如有肿块尤需注意其位置、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与子宫的关系及有无压痛等。
一般情况下输卵管不能扪及。
若扪及索状物,提示输卵管有病变。
三合诊三合诊即腹部、阴道、直肠联合检查。
三合诊的目的是弥补双合诊的不足。
能更清楚地了解极度后位的子宫大小,发现子宫后壁、直肠子宫凹陷、骶韧带、骨盆腔内侧壁及后部病变。
凡疑有生殖器结核、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包块等,三合诊尤显重要。
妇科特殊诊断技术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BBT)是指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的体温。
临床应用:检查不孕原因,指导避孕和受孕,协助诊断妊娠,协助诊断月经失调。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应用了解体内性激素水平,可用于闭经、功血诊断。
涂片种类及标本采集(1)阴道涂片了解卵巢功能。
①阴道壁刮片法:阴道前壁上三分之一处轻轻刮取分泌物及细胞作涂片,固定、镜检。
②棉签采取法:未婚女子用无菌棉签蘸生理药水湿润,然后伸入阴道,在侧壁的上三分之一处轻擦后作涂片,固定,检测。
(2)宫颈刮片(防癌涂片) 早期发现宫颈癌。
宫颈黏液检查宫颈黏液结晶检查(1)宫颈黏液结晶的分类与周期变化Ⅰ型:典型羊齿状结晶,主梗直而粗硬,分支密而长。
Ⅱ型:类似Ⅰ型,但主梗弯曲较软,分支少而短,似树枝着雪后的形态。
Ⅲ型:不典型结晶,其特点为树枝形象较模糊,分支少而稀疏,呈离散状态。
Ⅳ型:主要为椭圆体或梭形物体,顺同一方向排列成行,比白细胞长2~3倍,但稍窄,透光度大。
(2)临床应用预测排卵期,借以指导避孕与受孕。
宫颈黏液拉丝试验与宫颈黏液结晶检查结合,作为了解卵巢功能的简便方法。
常用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妇产科中医特色技术操作规范XXX妇科在2014年推出了10种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符合XXX的要求。
这些项目包括中药熏洗法、中药灌肠法、拔罐法、塞药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中药外敷法、穴位敷贴法、毫针刺法和平衡针灸疗法。
这些项目的具体细则详见附录。
其中,中药熏洗法是一种外治方法,通过将药物煎煮后在患处进行熏蒸和淋洗,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目的。
适用于阴痒、带下等症状。
但高热、出血疾患、活动性结核、妊娠、月经期以及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不宜使用。
在操作前需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水温计等物品,并遵照操作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核对、评估正确,全面。
术前一定要清点物品。
其他项目如中药灌肠法、拔罐法、塞药法、穴位注射法、艾灸法、中药外敷法、穴位敷贴法、毫针刺法和平衡针灸疗法也各有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操作前同样需要准备好必要的物品,并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带好口罩、帽子,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卫生。
1.确认医嘱和患者信息,并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和药物过敏史、患者体质和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经期或妊娠。
2.洗手并戴口罩,备齐所需用物。
按医嘱配制药液,保持水温在50-70℃之间。
3.携带用物到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床号和姓名。
解释熏洗过程并获得患者的配合。
4.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暴露熏洗部位。
5.对于坐浴,将药液倒入盆中并协助患者脱下内裤,然后让患者坐在木盖上进行熏蒸。
待药液不烫手时,拿掉木盖,让患者坐入盆中泡洗。
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
在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6.熏洗完毕后,用小毛巾擦干皮肤,协助患者穿衣并安置在舒适的体位。
清理用物并记录并签名。
注意事项:1.熏洗药液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冬季需注意保暖。
2.对于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应按无菌技术操作。
威县中医院妇科2014年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妇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要求,二级中医医院外科应至少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10种,我科实际开展10种。
开展项目如下表:编号项目名称主要适应症1 中药熏洗法适用于阴痒、带下等。
2 中药灌肠法妇科炎性包快、异位妊娠包快等,预防术后并发症。
3 拔罐法妊娠而致的腰背酸痛、局部胀痛,下腹部炎性包块等。
4 塞药法用于治疗宫颈、阴道疾病。
5 穴位注射法痛经、更年期综合症、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
6 艾灸法痛经,胎位不正,胞衣不下,产后腹痛。
7 中药外敷法慢性盆腔炎、盆腔内炎性包快,产后乳房胀痛,回乳8 穴位敷贴法痛经等。
9 毫针刺法痛经,崩漏,滞产,胞衣不下,产后腹痛10 平衡针灸疗法妇科各类疼痛性疾病,术后消化不良等合并症。
注: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细则详见附录目录一.中药熏洗法 (3)二.中药灌肠法 (5)三.拔罐法 (7)四.塞药法 (9)五.穴位注射法 (10)六.艾灸法 (12)七.中药外敷法 (14)八.穴位敷贴法 (15)九.毫针刺法 (16)十.平衡针灸疗法 (18)注意:所有操作前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遵照操作规范要求,对患者进行核对、评估正确,全面。
均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带好口罩、帽子。
术前一定要清点物品。
一、中药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煮,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包括熏蒸、洗法。
(一)适应症适用于阴痒、带下等。
(二)禁忌症高热、出血疾患、活动性结核、妊娠、月经期,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三)物品准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水温计、必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等。
(四)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患者信息,做好评估。
评估内容:①.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②.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况。
③.患者是否经期、妊娠。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遵医嘱配制药液,水温控制在50—700C。
3.携至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熏洗部位,5.坐浴时,将药液趁热倒入盆内,协助患者脱去内裤,坐在木盖上熏蒸。
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坐入盆中泡洗。
药液偏凉时,应更换药液,每次熏洗15-20分钟。
注意保暖及隐私保护。
熏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若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协助患者卧床休息。
5.熏洗完毕,用小毛巾擦干皮肤,协助衣着,安置舒适体位。
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五)注意事项1. 熏洗药液温度适宜,以防烫伤。
冬季注意保暖。
2.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3.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操作完毕更换消毒敷料。
4.所用物品需清洁消毒,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我科自拟中药熏洗方:苦参30克百部20克地肤子20克土茯苓20克黄柏20克白鲜皮20克白花蛇草20克水煎2000ml,先熏后洗,每晚1次,日一剂。
后附流程图熏洗法操作流程评估患者主要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体质、熏洗部位的皮肤情况、女性月经、妊娠 物品准备再次核对,协助取合适体位 携用物到床旁治疗盘、药液、熏洗盆、水温计,手消剂,遵医嘱配制药液,定 位遵医嘱确定熏洗部位,并暴露熏洗部位,保暖熏 洗整 理观察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清洁局部皮肤、擦干,协助着衣,安置舒适卧位 熏 毕 将药液趁热倒入容器,根据不同部位按要求熏蒸。
药液偏凉时,随时更换或加温 观 察核对医嘱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病历与治疗单核对患者信息床号、姓名等洗手、记录二、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保留灌肠法是将中药汤剂,自肛门灌入直肠至结肠,使药液保留在肠道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治疗多种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直肠注入法和直肠滴注法。
(一)适用症妇科炎性包快、异位妊娠包快等,也可高温降热等。
术后中药保留灌肠促进肛门排气,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二)禁忌症急腹症、肠道手术、下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脑疾患、妊娠妇女等。
(三)物品准备治疗盘:灌肠筒或一次性灌肠器、消毒肛管(14-16号)、温度计、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止血钳、输液架等,按医嘱准备中药汤剂,量杯或量桶。
(四)操作程序1.灌肠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前,核对医嘱及患者各项信息,做好评估,向其解释目的、方法。
测量药液温度,39—410C,倒入灌肠筒或灌肠袋内,挂在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约30—40cm。
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橡胶单和治疗巾,并用小枕抬高臀部10厘米左右,暴露肛门,注意保暖。
润滑肛门前端,与灌肠器连接,排气后加紧灌肠器,轻轻插入肛门约10—15cm,调节滴数,每分钟60—80滴。
4.待药液滴完时夹紧灌肠筒的连接,拔出肛管放入弯盘中。
用卫生纸轻柔肛门部。
一次性灌肠用品,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理。
5.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液一小时以上,臀部小枕可一小时以后再撤去。
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五)注意事项1.中药灌肠前应先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插入的深度。
2.灌肠前让病人排空大便,必要时可先行清洁灌肠。
3.肛管要细,插入要深,压力要低,药量要少。
药液一次不应超过200毫升。
4.药液温度要保持在39—410C,过低可使肠蠕动加强,腹痛加剧,过高则引起肠黏膜烫伤或肠管扩张,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短、吸收少、效果差。
盆腔炎自拟中药灌肠方:丹参20克 赤芍15克 桃仁15克 三棱10克 莪术10克 公英15克 透骨草15克水煎100ml ,保留灌肠,每晚1次,日一剂。
后附流程图中药保留灌肠操作流程核对医嘱 病历与治疗单核对患者信息床号、姓名等 评估患者 主要症状、临床表现,肛门部位皮肤黏膜状态(有无肛裂、痔疮),病人自理程度,心理反应 物品准备中药灌肠液,一次性灌肠袋1个,治疗盘,弯盘,肛管,纱布,石蜡油,,棉签,止血钳,纸,橡皮单,治疗巾,输液架,水温计 病人准备 嘱病人排二便,查对解释,取适宜体位,抬高臀部,脱裤,垫橡皮单,治疗巾,遮挡,保暖插管前准备 取去渣中药灌肠药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袋内,挂在输液架上,移至病人床边(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厘米) 插 管 弯盘置于臀沿,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关止血钳,分开臀部,插入肛门15-20厘米,稍停片刻,固定灌滴药液松开止血钳,滴入通畅后调整60-80滴/分 观 察 病人反应,药液滴入情况拔 管 药液滴完,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慢拔出,置于弯盘内,分离肛管,用纸轻按压肛门。
操作完毕 协助病人平卧,抬高臀部,整理床整理用物洗手记录三、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皮肤充血的一种技术,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的目的。
(一)适应症缓解妊娠而致的腰背酸痛、局部胀痛,下腹部炎性包块等。
(二)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肿瘤。
孕妇腹部、腰骶部、乳头、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三)物品准备治疗盘:玻璃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手消毒剂等。
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六)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拔罐处的皮肤情况。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并做好解释。
3.协助取合理体位,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并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
4.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防止火罐脱落,留罐15分钟。
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口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
右手扶住罐体,左手以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下,待空气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七)注意事项1.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水疱,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
6.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后附流程图拔罐法操作流程核对医嘱病历与治疗单核对患者信息床号、姓名评估患者 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过敏史,局部皮肤情况,女性月经情况 物品准备治疗盘:玻璃罐、95%酒精棉球、打火机、止血钳、小口瓶、手消剂。
检查罐口有无缺损裂缝。
患者准备携用物到床旁,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
定 位根据医嘱选择拔罐部位,暴露拔罐部位,保暖拔 罐一手拿火罐,另一手持止血钳夹95%酒精棉球点燃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扣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灭火,留罐15分钟观 察 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起 罐一手持罐体,另一手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利起罐,用敷料擦干局部。
操作完毕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盖好盖被整理用物 洗手、记录四、塞药法塞药法亦称为坐药法,是指将药物塞入阴道穹窿或宫颈外口等体腔内,以治疗局部疾病,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效果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一)适应症适用于宫颈、阴道疾病,如慢性宫颈糜烂、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等外阴疾病等。
(二)禁忌症孕妇禁用塞药。
(三)物品准备治疗盘:按医嘱准备的药物栓剂、手套、石蜡油、橡胶单、治疗巾、棉签等。
(四)操作程序1.治疗前嘱病人排空大便。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前,核对医嘱及患者各项信息,做好评估,向其解释目的、方法。
3.摆好体位,根据病变部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臀下垫橡胶单和治疗巾,暴露外阴,注意保暖。
4.润滑前端,将药物轻轻插入约6—10cm。
用卫生纸轻柔局部。
一次性用品,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理。
5.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嘱咐病人尽量保留药物四小时以上。
6.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五)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避风,暴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室温宜在20-22℃。
2.应选择便后换药或临睡前塞药。
3.在伤口部位进行塞药时,按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4.操作时戴上手套,用完即按照医疗废物处理。
5.塞药时动作要轻柔,药物推进应缓慢。
6.操作中严密观察病人,病人如有特殊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
五、穴位注射法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它是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故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
(一)适应症痛经、更年期综合症、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
(二)禁忌症病人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痛的部位,有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三)物品准备治疗盘:按医嘱准备的药物、消毒用品、棉签、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