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地膜的应用及前景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Vegetables2019.7业界观察沏编者按: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
”这是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清洁生产引人农业之后,再一次强调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业清洁生产可以说由“思考”阶段进入了“行动”阶段,农业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设计与服务中,管理和技术不断进步,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新型液态地膜不断推陈出新,针对已有污染治理的微生物降解技术迅速发展。
本期业界观察就液态地膜能否替代塑料地膜和微生物降解技术能否作为治理农药有力“武器”展开讨论,以期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提供参考。
_主持人:刘艳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壬匚国耕地面积广大,农业人口众多,农耕历史悠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传统农业生产寸戈生活方式比较粗放,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已经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建设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相悖。
农业清洁生产包括农业生产环境和投入品的清洁生产、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清洁生产,贯穿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
它是一种实用型农业技术和科学生产管理方式,既可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又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就农业清洁生产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各级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纷纷加大投入,各类产品和技术不断推出。
简单来讲,农业清洁生产就是产前“控”投入、产中“减”用量、产后“治”污染。
关于产中“减”用量已有大量国家政策法规和地方标准,相关技术也不断完善和应用,但产前“控”投入、产后“治”污染环节亟待快速发展,那么,液态地膜能否替代塑料薄膜?微生物降解技术能否成为治理农药残留的“主力军”呢?-------◎◎液态地膜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文/刘艳鹏本刊编辑液态地膜又称液体地膜(liquid mulching film,简称LMF),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材收稿日期:2019-05-25・1・竊隔I业界观察Vegetables2019.7料合成的一种乳状悬浮液。
义县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应用效果分析摘要为探索全降解液态地膜在作物上的保温保墒及增产效果,寻求解决“白色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在省市推广站的部署下,引进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在花生上应用,以验证其产品特性与利用价值,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液态地膜;生态环境;栽培技术义县地处中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平均气温7.8℃,平均降水530mm,平均日照2 848小时,无霜期149天,年均气温7.9℃,≥10℃有效积温3 400.0℃,平原地区沙壤土占较大比例,适合花生生长。
几年来,花生面积不断扩大,2010年,花生面积达到22万亩,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200公斤左右,为了提高花生产量,增加收入,广大农民已经自发的进行覆膜栽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亩产提高100kg以上,随之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却困扰着广大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群众,为探索全降解液态地膜在作物上的保温保墒及增产效果,寻求解决“白色污染”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0年在省市推广站的部署下,引进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在花生上应用,以验证其产品特性与利用价值,完善配套栽培技术。
1 试验地点及作物1)试验地点: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范场;2)试验作物:花生品种:花育20。
2 试验内容1)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对花生产量的影响;2)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对土壤墒情、土壤温度的影响;3)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的降解性能。
3 试验设计1)试材:浙江博龙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用量为原粉10kg/亩)、常规地膜。
对照为全膜覆盖、常规覆膜与裸地种植;2)试验环境:义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内适合地膜覆盖的普通耕地;3)试验设计:设置多功能全降解液态地膜、全膜覆盖、常规覆膜和裸地种植4个处理,实行大区对比试验,常规覆膜为对照,每个处理2亩。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我国液体地膜覆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张璐我国液体覆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始于1986年。
科研人员首先将比利时BIT产品用于应用研究。
但由于受到市场环境适应性差、价格高、交通不便等原因影响,最终,研究方向纷纷转向国内,从自然生态、市场经济和生产力条件等方面进行研发。
在吸收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在国内开始大量开发液体地膜。
一、液体地膜材料的现状及问题1、液体地膜材料研究现状液膜材料主要分为石油和副产品,化学聚合物降解材料和天然聚合物降解材料。
石油及其副产品覆盖物是最早的,使用最广泛的。
近年来,由于原材料种类繁多和降解严重,后两者逐渐成为热点。
石油和副产品主要是渣油,沥青和乳液。
这种材料直接喷在土壤表面上,形成不连续的固结层。
蒸发后逐渐硬化。
由于石油沥青材料可以在光和生物效应的作用下被腐殖酸分解,因此将其保持在高温下,在提高作物产量或草皮质量方面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乳化沥青的成膜速度慢,相对于塑料膜而言,膜的厚度相对较大,膜的孔隙率较大,并且水分保持性能相对较差。
另外,化学高分子降解材料分子量大,易与水形成胶体。
一般来说,分子链越长,附着力越大,与土壤的附着力越强。
可利用分子链形成巨大的网状结构,使散布的非结构化砂具有一定的刚度。
然而,高分子材料的使用通常更昂贵,覆盖固体覆盖物的形成较少,并且绝热效果是平均的。
当前,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多糖及其衍生物淀粉和纤维素都是通过糖苷键形成的天然均聚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天然大分子。
这些材料来源比较丰富,水溶性好,溶解力强且无污染。
它们易于与化学聚合物材料交联,以增强薄膜的机械强度。
薄膜失效后,它们能够填充土壤的有机质浓度,改善土壤的团聚体结构,固定表层土壤,这种降解液膜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可降低液膜制品的生产成本的优势。
2、液体地膜材料存在的问题虽然液体覆盖技术已经研究了几十年,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新型液态地膜生产厂家液体地膜有那些优缺点旺财理财液体地膜有那些优缺点金旺新型液体地膜:目前金旺新型液体地膜是国内唯一在越冬植物上能够用的产品。
它克服了目前市场上普通液体地膜成膜差,韧性小,保温保湿查等缺点。
金旺新型液体地膜敬告广大投资者:由于液体地膜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新生产品。
为了利益好多不法企业在根本不具备真正的液体地膜技术的情况下。
大肆宣扬有着高科技的技术来让广大投资者加盟。
要什么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技术加盟费。
其实是一些很简单的技术。
在此我们公开发布一条液体地膜生产技术供大家使用。
AA生产工艺液体地膜主要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剂直接液化的方式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液化处理,选用高压釜作为液化设备,液化后的产物作为液体地膜原料。
分离后的。
主要看成模性剂保温性能!有人知道液体地膜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吗金旺液体地膜生产工艺液体地膜主要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剂直接液化的方式对农作物秸秆进行液化处理,选用高压釜作为液化设备,液化后的产物作为液体地膜原料。
分离后的液化产物分析,主要是指理化特性分析农产品,包括密度、粘度、溶解度、挥发性、灰分、pH值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等特性的分析以及液化产物各组成成分的分析。
其中液化产物组分利用红外吸收光谱仪、核磁共振进行分析,其它的特性分析采用国标和常规的检测分析方法。
1,液化产物成膜及膜的性能分析选择不同的乳化剂、增塑剂以及它们之间不同的配比作为因素,以膜的乳化性能、膜的各种力学性能以及膜的相态结构作为指标进行研究(1)乳化性能的测定:将制得的。
你想知道我公司的车间有工艺师傅吹膜的什么膜工艺都有怎样联系您这个代理啊陕西宝鸡有生产液态地膜的吗?是那个厂家?忘了有。
cctv7科技两周前播放的液态地膜肥我想了解厂家 - 已回答 - 搜。
直接百度金河液态地膜厂什么是禾美特液态地膜禾美特.多功能全降解黑色液态地膜具有多种功效:具有塑料地膜的吸热增温、保墒、保苗作用,又有强效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提高土壤微粒的毛管作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成为土壤改良剂。
地膜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地膜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的覆盖材料,它能够保护农作物,并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近年来,地膜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但随着农业产业的变革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地膜市场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对地膜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地膜市场的发展趋势。
2. 地膜市场的现状地膜市场目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2.1 市场规模扩大随着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地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地膜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农民的青睐。
因此,地膜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2.2 地膜品种丰富地膜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地膜,如普通地膜、微孔地膜、光滑地膜等。
不同的地膜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农作物的需求。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地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3 地膜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地膜市场规模的扩大,地膜生产企业也日益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之间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来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一些企业还通过创新地膜的功能和性能来增强竞争力。
3. 地膜市场的需求分析3.1 农民需求农民是地膜市场的主要需求方,他们对于地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作物产量:农民希望通过使用地膜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减少劳动量:地膜可以减少除草和翻土的工作量,农民可以更加轻松地进行农业生产。
•保护土壤质量:地膜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保护土壤质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节约资源:地膜可以节约水资源,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2 农业政策导向地膜市场的需求还受到农业政策的影响。
在一些地方,政府鼓励农民使用地膜,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贴。
这些政策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地膜市场的发展,并增加地膜的需求。
3.3 环保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地膜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一些环保组织和专家认为,地膜使用后,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液态地膜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简述喇晓萍;曾有韬;魏添梅;覃志春;苏月琴;房涛【摘要】简述了液态地膜的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3页(P90-92)【关键词】液态地膜;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作者】喇晓萍;曾有韬;魏添梅;覃志春;苏月琴;房涛【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甘肃临夏 73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6.2执笔人:曾有韬干旱是全世界农林生产普遍面临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一直在寻找抗旱、节水、保水的生产技术和措施[1],而提高水的利用率是应对干旱,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首要途径[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为提高旱地农作物产量的栽培方式,历来倍受重视。
我国的地膜覆盖栽培始于1979年,由于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推广面积迅速增加[3],但其引发的白色污染问题也备受关注[4 -6]。
液态地膜又称土面液膜,是将液态地膜的水溶液用喷雾器施于地表,干燥后即可形成多分子层化学保护膜。
既具有地膜吸热增温、保墒、提高农作物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又有强效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提高土壤微粒的毛管作用,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成为土壤改良剂[7-8]。
液态地膜在风吹日晒、浇水、雨淋以及土壤微生物等作用下,可降解转化为对作物有利的腐殖酸,不会产生白色污染,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为生产无公害产品提供了较好的途径。
可用在粮油、经济作物、果蔬生产和设施农业,以及干旱、寒冷、丘陵地区农作物早期地膜覆盖,还可用于坡地、滩涂、沙漠、风口等塑料地膜不易使用的地区。
082023.1甲壳素生物降解液态地膜在金普新区花生上的应用试验王振宇(大连市金普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100)甲壳素液体地膜是利用海洋生物虾、蟹体外壁通过生化工艺提取制成。
本产品为多糖生物材料,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可以聚合连接土壤颗粒,提高土壤黏结度,在土壤表层聚合形成不同于传统化学地膜的封闭地膜,该地膜具备塑料薄膜同样的保湿保温作用,在经80~120天后降解为脱乙酰基几丁质酶,可为植物、作物提供优良的营养物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植物免疫功能,抑制有害微生物,诱导根系产生多抗性物质。
通过多茬喷铺应用,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和调整土壤微环境。
本产品有提温、保温、保湿、固土作用。
持效期80~120天,之后降解于土壤颗粒中,有利于作物抗病,促进作物发根,改善土壤微环境的作用。
本试验将以甲壳素为原料,针对农业喷施膜的应用性能需要高强度、保温保水、生物周期降解和生理活性,在充分了解甲壳素溶胶的特性与功能材料制备、成膜特性和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设计和优化工艺合成多功能农业喷施膜产品,并进一步评估农业应用效果。
1 试验目的为验证甲壳素降解液态地膜的应用效果,具备在不影响收入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环境,可完全替代化学塑料地膜的作用。
2 供试作物及试验地点供试作物:花生(花育23号)。
试验地点:大连市金普新区向应街道关家村示范基地。
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块土质属于沙壤土,土壤质地疏松、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地力均匀,排灌条件良好。
3 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随机排列,设3个处理,不设重复。
处理1:甲壳素降解液态地膜。
处理2:地膜覆盖区(透明塑料地膜)。
处理3:裸地种植。
4 试验过程与管理4月份对土壤进行深翻作业,5月14日进行复式播种(一次性完成耕整地、起垄、施肥、播种、覆土、喷施苗前除草剂),其中施用佐田式生物菌肥10公斤/亩、撒可富花生专用费40公斤/亩,喷施苗前除草剂乙草胺200克/亩(稀释100倍)。
液态地膜对苗木生长的影响作者:管恩艳来源:《现代园艺》2011年第10期摘要:液态地膜喷施后,可在地面形成一层黑色薄膜,具有保墒、增温、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的作用。
为解决林木成活率低和生长缓慢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液态地膜在造林上的田间试验。
通过试验研究发现,使用液态地膜后,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和保湿作用,在干旱的环境条件下,苗木生长良好,可有效的解决干旱地区黄绵土质苗木种植缺水问题。
关键词:液态地膜;试验;研究;苗木;成活率陕西省横山县地处中温带地区,具有大陆性气团控制的低温、寒冷、降水少的气候特点,在这种气候影响下,林木生长缓慢,造林成活率低,森林覆盖率较低。
液态地膜富含植物生长的各种养分,并在阳光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自动降解成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苗木成活率;液态地膜还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的温度,防止水土流失等。
因此,液态地膜的广泛应用,对林业生态环境恢复和林木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于2006年开始在高镇乡李家洼村、砖梁村等地结合生态建设工程在造林中进行了液态地膜技术的试验,根据试验发现:液态地膜具有非常明显的抗旱保水功能,液态地膜的胶粒作用使分散的单个土粒结成一个大的团粒,可有效减少风对土壤的侵蚀。
因而,液态地膜可明显改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提高苗木成活率,增加苗木的生长量。
1试验地自然概况试验地位于陕西省横山县高镇乡李家洼和砖梁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带,地形是山地梯田地形,土壤以为黄绵土。
气候属温带典型的冬季干燥寒冷、夏季干旱炎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区域。
年均气温6. 8℃,1月均温-10.5℃,7月均温23.4℃,年降水量为386~400mm,且集中在8、9月份,占全年降水60~75%,尤以8月为多。
降水年际变率大,多雨年为少雨年2~4倍,常发生旱灾和涝灾,特别在春季干旱灾情十分严重,并伴有霜冻、冰雹、大风等其它灾害。
2试验地的选择根据试验要求,试验地选择在高镇乡李家洼村的山神楼和砖梁村的马家梁、王家梁等地,山地地形(表1),土壤属于黄绵土,试验地共计6.7万m2,试验区和对照区各占3.3万m2。
土伯植物液体地膜植物用液态地膜生物降解剂主要用于替代PE薄膜消除白色污染,是一种安全、无毒、生物降解无残留的高科技产品。
植物液体地膜主要是由有机物、植物蛋白等在生物菌的作用下形成交联剂,喷洒与各种作物土壤表面起到保水、防冻、除草等作用。
适用范围:植物用液态地膜适用于花生、大蒜、玉米、马铃薯、甘薯、棉花树木防冻等作物种植。
也可用于坡地、风口、不规则地块植物等塑料地膜无法适用的地区。
用法与用量:植物液态地膜每亩用5公斤(5袋)兑水60公斤,用喷雾器或机械均匀喷施1-2mm于土壤表面,12小时遇雨后重新喷施即可,8个小时与土壤表层结合形成保护膜,植物液态地膜可与除草剂混合使用,液态地膜形成的保护膜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且抑制杂草生长,使土壤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比较湿润的状态,土壤表层含水量可提高20%以上。
植物液态地膜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土壤热量散失,可使土壤增温2-4℃。
由于植物液态地膜具有粘合土壤团粒结构的特性,使土壤的稳固性得到增加,因此使用植物液态地膜可以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起到保墒并防止土壤沙化的作用。
植物液态地膜在防风固沙保湿方面也具有突出表现。
与PE塑料地膜相比,植物液态地膜具有使用方便省工省时等特点。
植物液态地膜使用时,只需将原液按标准比例稀释搅拌并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到土壤表面即可,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快捷单人可操作完成。
植物液态地膜喷施后,作物幼苗可直接破膜而出,无需人工破膜省工省时。
注意事项;植物液态地膜在春夏季使用降解时间为60天,秋冬季使用降解时间为90天。
在完成保湿、抑草、苗木养护、增温、保墒、固砂、护苗等功效后,液态地膜可在自身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降解,降解后继续与土壤反应改良土壤,所以植物液态地膜还可减缓土壤板结盐碱的作用。
液态地膜的应用及前景侯有信一、地膜覆盖技术的历史回顾20世纪中叶,随着高分子化合物的发展,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将塑料薄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用极薄的聚乙烯薄膜取代了传统的稻草、马粪、篙草、沙石等覆盖材料盖于地面,以达到保水、保肥、增温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塑料薄膜地面覆盖技术。
由于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水、防虫、防草等功能,该项技术的使用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
我国1978年冬通过技术交流自日本引进地面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并在应用实践中,开展了地面覆盖栽培高产机理的研究及覆盖技术适应性观察:表明塑料地膜覆盖技术,能起到保温护根、防冻、保墒、调节光照、节水、除草,以及控制土壤盐碱度的作用,进而促进作物早熟,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面积越来越大。
2004年地膜覆盖面积己达1500万公顷。
塑料地膜的广泛应用给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带来了一次技术性变革,为农业大幅度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功不可没。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石油资源的日渐匮乏,以及塑料薄膜给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塑料薄膜散落在土壤和自然环境中的降解时间长达200-300年,破坏了土壤结构,造成对土壤和环境的白色污染。
当年的“白色革命”变成了今天的“白色污染”。
因此,尽快研制出易降解、无污染的新型地膜换代产品己成为全球农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可降解农膜的研发历程目前世界上解决塑料薄膜白色污染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回收塑料薄膜,二是开发可降解农膜。
但由于我国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大,企业生产的薄膜厚度太薄,回收起来异常困难,经济上得不偿失,因此,对降解地膜的产品开发与应用,一直是近二十年来农用地膜研究的重要课题。
国内、外对可降解农用薄膜的研究,主要经历有生物降解、光降解、植物纤维和液态喷洒等薄膜产品。
简介如下:1. 生物降解地膜:分为化学合成高分子基地膜和天然高分子基地膜两大类。
天然高分子基地膜主要有淀粉基地膜,由于其降解性仅限于其中的淀粉部分,而不能降解其中的塑料成分;国内外也曾有采用纤维素来制膜、或用纤维素与甲壳素水溶液采用直链淀粉或高直链淀粉及其它天然高分子材料制膜。
但是,尽管这些薄膜能够降解,但都存在加工困难、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差等问题,均难以推广应用。
生物降解淀粉薄膜:是采用“共混型”技术路线,主要原材料是以60%淀粉、10%PV A 及其它交联剂、偶联剂、软化剂、润滑剂等一系列助剂组成的配方体系。
生物降解地膜根据不同农作物生长期、不同降解诱导期的要求,利用然料配方的比例实现对降解地膜的可控性。
在微生物、氧、光等自然条件作用下,在完成了对农作物的保温、保墒、除草等功能后,逐步分解成为细微粉末,直至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实现对农田环境的无害化。
2. 光降解地膜:目前虽已能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水平,但由于光降解地膜降解速度很难控制,降解速度快,再加上这种地膜只有在光下才能降解,而埋在土壤里的部分因见不到阳光而不能分解,降解后碎片不易继续粉化或被土壤同化,污染土壤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成本也比普通膜高。
因此它的使用很受限制。
3. 植物纤维基地膜:是日本利用植物纤维如针叶木、阔叶木、麻、苇等多种天然原料,采用造纸工艺制成一种纸地膜,它是一种可在土壤中完全降解的环保型地膜。
但由于抗风雨能力差、易破碎,不宜机械铺膜,亦未能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
4. 液态喷洒式可降解地膜由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高分子化学与技术研究所开发。
这种新型地膜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制成,使用前是液体,使用时均匀喷洒在地表就能形成地膜,可以在很多领域替代农业和园艺业中普遍使用的塑料地膜,并可有效解决地膜污染土壤问题。
这种地膜强度可以根据具体用途而定,地膜也可以被制成黑色,以抑制地面杂草的生长。
此外,还可以在喷洒地膜前,向其中加入化肥或农药。
庄稼收获后,这些地膜就可以在耕地时被混入土壤,并随之降解,不会造成污染。
目前,这种产品已经开始在瑞典、德国和意大利试用,主要用于西红柿、芦笋、草莓、马铃薯和花卉种植。
但成本较高。
5. 环保型麻地膜:是“十五”期间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研制成功的高新技术成果,它是以麻类纤维为主要原料,在不改变麻类纤维特性的情况下,采用无纺布制造工艺制成的植物纤维地膜。
产品具有强度较高,适宜机械铺膜,保温、保湿效果好,能有效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
使用后在土壤中降解性能良好,无污染,并有培肥土壤作用。
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能更优、成本更低,具有很大推广应用价值。
6. 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由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研制成功,这种多功能可降解液态地膜是以褐煤、风化煤或泥炭为主要原料,通过活化抽提,生产土壤所需的有机肥,腐殖酸、木质素、纤维素和多糖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与各种添加剂、硅肥、微量元素、农药和除草剂混合制取的第四代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
该产品的技术创新点是:以腐殖酸和生物质为主要原料,具有复合高效性、生态清洁性和遗传安全性等特点。
这一技术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消除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难题,达到了农业增产增收、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
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不仅有塑料地膜的吸热增温、保墒、保苗作用,还有较强的黏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
采用植物秸秆可腐化分解为腐殖酸,彻底解决了地膜对土地和环境污染,同时又增加了集农药、肥料和农膜于一身的特点,用后翻压入土,可成为土壤改良剂。
现己在原有液膜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技术,提高了液膜的成膜性和显色周期,并通过真空喷雾干燥,成功研制了多功能可降解黑色地膜粉剂,从而解决了液体地膜储存和运输不便的缺陷,为液体地膜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液态地膜的应用效果目前市场推出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是一种新型的农资产品,是以腐殖酸和植物秸秆等生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活化抽提,在交联剂的作用下形成高分子,制成的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具有增温保墒作用,可替代塑料地膜用于覆盖栽培。
经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检测,液态地膜属无毒产品,不危害人畜健康;对土壤、地下水质和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有极好的浸润性,能把所有的土壤表面全部覆盖,通过喷施液态地膜,可在地表面形成一层黑褐色土膜,这层胶状土膜既可使土壤表层温度上升.又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20%~50%;液态地膜还有较强的粘附能力,可将土粒联结成理想的团聚体,喷施后经过2-3个月全降解为腐植酸类肥料,不会造成土壤和环境污染。
长期使用翻压入土后,可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腐殖质,最终达到作物增产和土壤改良的目的。
据调查.使用液体地膜比使用传统塑料地膜覆盖每亩要节省费用在10%以上。
此外,喷施液体地膜比人工覆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劳动效率,又可防止凤吹揭膜。
在农作物幼苗出土后,可自行将膜顶破,不需人工放苗。
喷施液体地膜比不覆膜相比土表0~15厘米提高温度1~4 0C,土壤含水量提高20%以上,水稳性团粒(>0.25毫米)数量增加10%以上,作物生育期提前3~10天,盐碱地施用后0~50厘米土体含盐量降低50%,农作物增产幅度一般在20%左右。
2010年我省阜新县花生使用液体地膜的对比试验田中,调查显示:喷施液体地膜的比裸地种植的花生出苗早、根系发达,茎粗叶厚,抗旱能力较强,叶斑病、根腐病、烂根、烂果等现象发生较轻,在八月二十六日进行的初步测产结果表明:喷施液体地膜的比裸地种植的花生增产20%。
四、液态地膜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 多功能可降解黑色液态地膜的适用范围:目前主要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部分代替塑料薄膜覆盖,可用在粮油、经济作物、果蔬生产和设施农业,以及干旱、寒冷、丘陵地区农作物早期地膜覆盖。
还可用于坡地、滩涂、沙漠、风口等塑料地膜不易使用的地区。
通过配方改制和产品更新并可用于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道路护坡、固沙种草造林、绿化树木防冻等领域。
现已在进行广泛试验示范,将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国土整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和措施。
2. 液态地膜的使用方法:应注意播种前遇干旱要灌溉,平整地面后再播种喷膜。
播种后做到表土细碎压平,消除大坷垃,才能确保液态地膜的喷施效果。
配制液态膜喷施液要先将液态地膜原粉用1-1.5倍的清水化开成面团状,再继续搅拌成细腻的糊状母液,然后加4.5倍左右的清水搅拌稀释均匀。
经滤网过滤后,小面积可用喷雾器或高压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地面。
大面积使用机器喷施时,机车行走时用2~3档(0.6~1m/s),喷施压力3~5kg/cm²。
大田用量建议每亩使用原粉15公斤。
将配制好的液体地膜用纱布或细筛网过滤后,用喷雾器均匀地喷洒地面。
(土地最好湿润)如果使用面积较小,可过滤兑水5倍,用喷壶均匀喷洒地面即可。
3. 使用液态地膜的注意事项⑴.液态地膜配制所用清水最好晒置到20 O C左右使用,先往原粉中加1~1.5倍清水,边加水边搅拌,搅拌成面团状,再继续搅拌成细腻的糊状母液(这时用手指捻一捻母液,感觉有一定粘度而且没有颗粒);这时再加4~4.5倍的清水搅拌稀释均匀(即每10公斤原粉共兑60公斤清水)。
过滤后即可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地面成膜。
⑵.喷施前,注意收听当地天气预报,最好在2~3天内无雨的情况下进行喷施。
使用时间宜掌握喷施液膜与作物播种同时进行,或播种后即时喷施。
⑶.喷施前,喷雾器要用清水清洗干净,防止残留在喷雾器里的农药或除草剂对作物有伤害。
在倒入喷雾器时,入口处要加上过滤网,以防颗粒状东西进入喷管堵塞喷头。
⑷.液态地膜喷施前垄面要整平耧细、并保证出苗需要的土壤水分,以提高成膜效果和保苗率。
⑸.喷施后40天内垄面不能践踏和铲趟,否则会损坏液态地膜的整体性,而失去增温、保墒效果。
4. 液态地膜成膜性简易检测方法液态地膜成膜后的抗水性是液态地膜最关键的性能,它直接影响液态地膜的使用效果。
如果喷施后的液态地膜遇到下雨发生溶解,将起不到保温保墒的作用。
简易检测可将液态地膜或液态地膜粉按产品使用说明书上的要求用热水或冷水配制成合格的喷施液产品后,用干净的平板玻璃片或灯泡浸泡在盛放该液态地膜产品的容器中,两分钟后提出并晾干形成一层胶状黑膜。
晾干后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如液态地膜仍能保持完好的为合格产品,若被水溶解或冲掉的液态地膜是伪劣产品。
五、液态地膜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民购买力和科学种田意识的增强,我国每年塑料地膜使用量以5%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长,残膜危害性的日益显现,决定未来地膜市场必然由降解地膜主宰。
但可降解塑料地膜虽然喊了几十年,而真正被认可的全降解塑料薄膜产品还很鲜见,而且目前降解塑料技术和工艺路线尚不完全成熟,真正实现规模化生产的降解塑料企业很少,加之原材料涨价成本过高、企业不景气,国家又缺乏具体的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