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技术基础 最终版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63
3D打印技术概述第一篇:3D打印技术的介绍及基本原理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堆叠材料来制造实物产品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制造技术,3D打印技术具有制造周期短、减少原材料浪费、便于定制等优点,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
3D打印技术最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将数字模型分解成多层截面,逐层构建物体。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待制造的物体模型进行分层,然后逐层加工。
每一层材料会根据特定的规则逐渐堆叠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物体。
打印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陶瓷等各种材料,不同的打印材料也会影响到物体的成型效果。
除了原材料外,还需要一台3D打印机和一些辅助设备。
值得一提的是,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制造出各种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物品。
从日常生活中的小饰品、模型、玩具等到大型工程中需要的汽车零部件、飞机零件、建筑模型等都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来实现。
总的来说,3D打印技术的出现为制造业注入了更多可能性和创新思路,它将与越来越多的领域相结合,成为未来的核心技术之一。
第二篇:3D打印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3D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关注,并逐渐应用于各大领域。
但是,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3D打印技术也不例外。
首先,3D打印技术具有快速制造的优势。
传统的制造技术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组装等工序,制作过程比较繁琐,而3D打印技术可以直接从 CAD 设计模型中打印出产品,避免了传统制造技术中较为繁琐、时间长的制造环节。
其次,3D打印技术具有低成本的优势。
在传统制造技术中进行小批量或个性化制造时,成本比较高,而3D打印技术可以通过直接生产所需单个物品,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过多的生产工序。
再者,3D打印技术具有高定制的优势。
相比传统制造工艺,3D 打印技术可以实现更多的样式、形状等的个性化设置,可依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定制物品,适应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这也为零售商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营销可能。
三d打印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三维打印(3D打印)是一种新兴的制造技术,它可以根据预先设计好的三维模型,以逐层堆积的方式将材料加工成所需的物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三维打印的基本概念及其工作原理。
一、三维打印的基本概念1. 三维打印的定义:三维打印是一种由数字模型到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
通过这项技术,我们可以将数字设计转化为真实的物体,实现从虚拟到实体的转化。
2. 三维打印的重要性:三维打印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传统制造业的模式,它具有快速、定制化、成本低等优点,在医疗、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3. 三维打印的应用领域:从汽车零部件到医疗器械,从航空发动机到建筑模型,三维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三维打印的工作原理1. 数字建模:三维打印的第一步是数字建模,即将所需制作的物品设计成数字模型,一般使用CAD软件进行设计。
2. 切片处理:将数字模型切割成薄层,以便于打印机逐层堆积。
3. 打印:将切片后的数字模型发送到三维打印机,由打印机将材料逐层堆积,最终形成实体物体。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可以实现物品的个性化定制。
然而,三维打印技术还面临着材料选择、打印精度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改进。
总结及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三维打印的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通过数字建模、切片处理和打印这三个步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三维打印技术的实现过程。
三维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创新,将为制造业和科技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们可以通过序号标注的方式呈现出文章的结构,并多次提及三维打印这一主题。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三维打印技术,并对其前景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三维打印技术正在逐渐成为制造业的新宠。
它不仅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金属3D打印引言金属3D打印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利用数字模型将金属粉末逐层熔化残留并逐层堆积,最终形成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金属制品。
这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领域等诸多行业。
本文将介绍金属3D打印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
1. 基本原理金属3D打印基于增材制造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创建数字模型:首先,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创建所需的三维模型。
2. 切片:将三维模型切割成薄层横截面,每个横截面代表一个制造层次。
3. 打印:将金属粉末逐层喷粉到制造台面上,并使用激光束或电子束局部熔化粉末,使其与之前堆积的金属横截面粘合在一起。
4. 叠层堆积:重复上述步骤,逐层将金属粉末熔化和堆积,最终形成完整的金属制品。
5. 后处理:经过3D打印后,需要进行去除支撑结构、表面光洁和热处理等后处理步骤,以获得最终的金属产品。
2. 工艺流程金属3D打印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 数字模型设计在使用金属3D打印之前,首先需要使用CAD软件创建所需的数字模型。
这个数字模型将成为3D打印的蓝本。
步骤2: 材料准备根据所需金属材料的要求,准备相应的金属粉末。
这些金属粉末的粒径应该符合打印设备的要求。
步骤3: 打印参数设置根据所用设备和材料的要求,设置打印参数,如打印层厚、激光功率、扫描速度等。
步骤4: 3D打印将金属粉末逐层喷粉到制造台面上,并使用激光束或电子束局部熔化金属粉末,逐层堆积金属制品。
步骤5: 后处理将打印完成的金属制品进行去除支撑结构、表面光洁和热处理等后处理步骤,以获得最终的金属产品。
3. 应用领域金属3D打印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以下是金属3D打印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3.1 航空航天金属3D打印可以制造复杂的航空发动机部件和飞机结构。
其优势在于可以减少部件数量并提高性能,同时降低整体重量。
3.2 汽车制造金属3D打印可以制造汽车发动机部件、制动系统和排气系统等。
3d打印技术基础知识3D打印技术基础知识3D打印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三维模型转化为一系列二维切片,再通过3D打印机逐层堆叠材料,最终制造出实体物体的一种制造技术。
它不仅可以打印出具有复杂形状的物体,还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和批量生产,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1. 原理和工艺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层层叠加,即将物体分解为一层层薄片,通过打印机逐层堆叠材料形成实体。
常见的3D打印工艺包括熔融沉积、光固化、粉末烧结等。
其中,熔融沉积是最常用的工艺,通过加热和熔化塑料线或金属线,通过喷嘴逐层堆积形成物体。
而光固化则是利用紫外线或激光束照射光敏树脂,使其逐层固化形成物体。
2. 3D打印材料常见的3D打印材料包括塑料、金属、陶瓷等。
塑料是最常用的材料,包括ABS、PLA等,其具有成本低、加工性能好的特点。
金属材料如钛合金、铝合金等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陶瓷材料则常用于制造耐高温、耐腐蚀的零部件。
3. 3D建模软件3D打印前需要使用3D建模软件进行设计。
常见的3D建模软件包括SolidWorks、AutoCAD、Fusion 360等。
这些软件可以绘制出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编辑、修复和优化,以满足打印需求。
4. 3D打印机3D打印机是实现3D打印的关键设备。
根据不同的工艺和需求,可选用的3D打印机种类繁多。
常见的有桌面式3D打印机、SLA光固化打印机、SLS粉末烧结打印机等。
桌面式3D打印机适合个人和小批量打印,而工业级3D打印机则可以实现更高精度和更大尺寸的打印。
5. 应用领域3D打印技术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应用。
在工业制造领域,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出复杂的零部件、模具等。
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个性化医疗器械的制造,如义肢、种植体等。
在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轻量化的零部件,提高飞行器的性能。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建筑、艺术、教育等领域。
3d打印技术的理解和认识一、技术原理3D打印技术,又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为基础、通过逐层堆积材料制造实物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数字模型分解成数个薄层,通过逐层堆积或逐层烧结材料,最终形成三维物体。
3D 打印技术的核心是3D打印机,它通过控制喷头或激光束的移动,将材料逐层加工成所需形状。
二、应用范围3D打印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制造领域,它可以用于制造原型、模具和零部件等,极大地提高了制造效率和灵活性。
在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人工关节、义肢和牙齿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解决方案。
在建筑领域,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建造房屋和桥梁等大型建筑物,具有节约材料和时间的优势。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食品、服装、艺术品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
三、优势与挑战3D打印技术相比传统制造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根据不同需求制造不同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3D打印技术可以减少材料浪费,因为只需要使用所需的材料,而不需要额外的加工和切割过程。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加工复杂的结构和中空物体,传统工艺难以达到的效果。
然而,3D打印技术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打印速度相对较慢,制约了大规模生产的应用。
其次,材料种类有限,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塑料和金属等材料,还需要开发更多种类的材料以满足各行业的需求。
此外,3D打印技术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大众市场上的推广。
3D打印技术是一项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3D打印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减少材料浪费和加工复杂结构等优势。
然而,目前仍存在着打印速度慢、材料种类有限和成本较高等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3D打印技术将会在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改变。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3D打印是一种“自下而上”分层添加材料实现快速产品制造的技术,具有制造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明显优势,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最具标志性的生产工具”。
一、3D打印基本概念传统的切割加工是利用刀具进行材料的切削去除,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
这种加工方式是从已有的零件毛坯开始,逐渐去除材料实现成型,因此受到刀具能够达到的空间限制,一般很难制造出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
3D打印技术的成型原理与上述传统方法截然不同,采用材料逐层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相对于传统切割加工技术,该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3D打印的实质是增量制造:“通过增材制造,从零件的电子、数字化描述直接到最终产品的过程”。
因此3D打印技术具备两个本质特征:一是数字化模型直接驱动,将产品的数字化模型输入3D打印机,就能直接“输出”最终产品,实现快速制造,不需要制模或铸造;二是基于离散-堆积成型原理的逐层材料添加方式,可成型任意复杂空间结构,具有很高的柔性。
-1-二、3D打印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①不需要机械加工或任何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从而极大地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率;②通过摒弃传统的生产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减少材料浪费;③可以制造出传统生产技术无法制造出的外形,让产品设计更加随心所欲;④可以简化生产制造过程,快速有效又廉价地生产出单个物品,与机器制造出的零件相比,打印出来的产品的重量要轻60%,并且同样坚固。
缺点:可打印的原材料少、打印精度低、速度较慢、打印成本高。
(3D打印原材料:工程塑料、光敏树脂、橡胶、金属、陶瓷等)三、3D打印军事应用现状(1)2012年,美国Sciaky公司的新型电子束3D打印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具备大型金属部件加工能力,美国国防部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准备将其用于生产F-35战斗机的钛、钽、铬镍铁合金等高价值材料的高品质零部件,前期检测全部达到要求。
3D打印技术的基本概念
3D打印技术跟传统的加工不一样,传统为减材加工和模具加工,3D打印是通过增材快速成形的加工方式。
3D打印加工方式比减材加工方式和模具加工方式更节省原材料和更节省时间和成本。
3D打印技术在3D数据模型文件的基础上,把可粘合粉末状金属材料或可粘合粉末状塑料材料,一层一层地打印增加构造物体。
3D打印是根据3D数据模型用分层加工和叠加成型的方式来进行分层切片操作,对每层切片再进行加工,最终叠加成实体的3D产品。
1核心技术
(1)3D建模技术:3D建模是在计算机上操作3D软件设计出新产品,其中包括其外形、结构、色彩、质感等;
(2)3D扫描技术:对3D物体扫描采集,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形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光电控制系统等一系列工具来获得准确的3D建模数据;
(3)3D打印成型技术:在3D模型数据的基础上,用3D打印机将物体材料进行一层一层的打印,最终成型。
前两项技术3D建模和3D扫描,获取物体前期的3D建模数据,数据的电脑存储格式为ST1格式,ST1格式是CAD/CAM的一种标准文件格式;第三项技术则是运用前两项技术获取的3D建模数据来进行物体的打印成型。
2基本原理
3D打印的主要思路是先物体离散再物体堆积,首先我们对零部件进行数据建模,其次用计算机3D软件把模型切分,进而得到物体每个切面的轮廓形状,最后3D打印机将物体材料进行一层一层的打印,最终成型,这就是3D打印的基本原理在3D打印过程中,由于3D打印成型的方法很多,不同材料和不同生产有着不同成型原理和要求,这是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生产部分和维修部分所使用和研究的内容[划。
如图所示,物体3D打印成型基本流程:
图1物体3D打印成型基本流程。
3d打印的基本原理3D打印是一种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体物体的技术。
它通过逐层添加材料的方式将物体逐渐打印出来,与传统的减材料加工方式不同,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数字建模、切片处理、打印控制和材料添加。
首先,进行数字建模。
数字建模是将需要打印的对象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三维模型。
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进行建模,也可以通过3D扫描等技术获取现实世界中的物体模型。
数字建模是3D打印的基础,它决定了最终打印出来的物体的形状。
接下来,进行切片处理。
在切片处理中,将三维模型切割成一层层的薄片,每一层都表示物体在实际打印中的一层,这些薄片通常称为“切片”。
切片的厚度取决于打印机的精度和所需物体的细节。
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一些打印参数,如打印材料、填充物密度等。
然后,进行打印控制。
打印控制是将切片的信息转化为实际打印机可以识别和执行的指令,控制打印机按照设定的路径和顺序逐层添加材料。
主要包括层间移动路径、填充物方式和固化方式等参数的设置。
通过这些参数,可以控制打印机的运动和打印材料的喷射,实现物体的精确打印。
最后,进行材料添加。
在打印过程中,打印机通过加热或其他方式使打印材料熔化或黏合,再将其喷射到打印平台或前一层打印材料上。
细节区域通常会利用支撑材料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
打印材料可以是塑料、金属、陶瓷、生物材料等,不同的打印技术和材料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总体来说,3D打印的基本原理是将数字模型切割成一层层的薄片,然后通过打印控制将这些薄片逐层打印出来,最终形成实体物体。
它具有自由度高、制造速度快、设计灵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材料的创新,3D打印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3D打印技术的制造流程详解3D打印技术,也被称为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来构建物体的先进制造过程。
这项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制造业到医疗保健,从航空航天到建筑设计。
本文将详细解释3D打印技术的制造流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令人兴奋的制造方法。
1. 设计模型任何一个3D打印制造过程的第一步都是设计模型。
设计师使用3D建模软件将所需物体的三维模型制作出来。
这可以通过CAD软件、计算机图形学工具或3D扫描技术完成。
设计模型是确定3D打印过程中每一层的形状和结构的基础。
2. 切片设计模型完成后,需要将其转换成一系列水平切片的形式。
这个过程被称为切片,切片软件会将三维模型分解成多层二维切片图像。
每个切片都代表了物体在打印时的一层。
3. 准备打印一旦切片完成,它们就会被导入到3D打印机的控制软件中。
在此步骤中,用户可以选择打印材料的类型、打印精度和支撑结构等参数。
此外,还需要确定适当的打印速度和温度,以确保最佳打印效果。
4. 打印准备工作完成后,3D打印机就可以开始打印了。
打印过程中,打印头会按照切片图像的指示,逐层将打印材料加热或固化。
这些层逐渐叠加在一起,直到最终的三维物体被构建出来。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或几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
5. 去除支撑结构在打印完成后,需要将物体从打印床上取出。
一些物体可能需要额外的后处理步骤,如去除支撑结构,以提高制造品质。
支撑结构是在打印过程中添加的额外材料,以支持物体的悬空部分和过挂出来的部分。
这些支撑结构通常是可溶解的或易于去除的,可以使用剪刀、剥离器或水浸泡来清除。
6. 表面处理除了去除支撑结构,一些3D打印的物体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
这可能包括砂磨、抛光或上漆等步骤,以增强物体的光滑度、外观和触感。
表面处理可以改善产品的质感,让其更符合设计要求。
7. 检查和测试在最后阶段,打印出来的物体需要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尺寸和功能符合预期。
3d打印技术基本原理
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离散-堆积原理,即将复杂的三维实体的不同层面进行离散化,得到一系列的小单元或微小堆积体,然后按照三维实体的几何信息将这些小单元或微小堆积体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形成三维实体。
具体来说,3D 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得到一系列的层片,每个层片的高度和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将每个层片进行打印,得到一系列的小单元或微小堆积体。
这些小单元或微小堆积体可以是实心体、空心体或复合体等不同形式。
将这些小单元或微小堆积体按照三维实体的几何信息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形成三维实体。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层的小单元或微小堆积体的形状和位置都需要根据三维实体的几何信息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最终形成的三维实体的形状和尺寸精度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复杂的三维实体离散化,然后通过逐层堆积黏结的方式重新构建出三维实体。
这种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准确地制造出复杂的三维实体,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定制和生产。
目录一.码盘接线电缆型号 (3)1.电缆型号: (3)二.五个码盘的接线图示 (4)1.:测速辊码盘接线: (4)2 :旋转驱动码盘接线: (5)3 :水平框架驱动码盘接线: (6)4 字符库驱动码盘接线 (7)5 打印头驱动码盘接线: (8)6 快速换号码盘接线: (9)三.焊接码盘接线头. (10)1 旋转驱动接法 (10)2 快速换号驱动接法 (10)3 字符库驱动接法 (10)4 打印头驱动接法 (11)5 激光测距的接线 (11)6 水平框架的接线 (11)7 测速辊小车的接线 (12)四.送电过程: (13)1. 开关柜照明及风机送电 (13)2. 操作电源24V送电 (13)3. 动力电源380V送电: (13)4 PLC输出24V送电 (13)五测速辊小车 (14)1 工艺描述: (14)2 工作原理: (14)六模拟打印 (15)1 电压送电: (15)2 液压送电: (15)3 模式选择: (15)4. ECP机旁操作箱简易操作: (15)七码盘接线方式表览: (16)八寻找参考点 (22)1. 工作说明: (22)2. 位置说明: (22)九0.20参数的整定 (23)1 工作说明: (23)3 校准的动作 (23)4 调试过程及经验总结 (23)九UD73程序的下载 (26)1 目的: (26)2.下载方式: (26)3.电缆接线图 (26)十伺服阀的程序下载 (29)1.目的: (29)2.下载步骤: (29)2. 硬件接线: (30)3. 硬件接线表: (30)一.码盘接线电缆型号1.电缆型号:旋转驱动码盘:A30.1,A30.2: 4*2*0.25mm²(单屏蔽层)水平框架码盘:A31.1,A31.2: 4*2*0.25mm²(单屏蔽层)字符库码盘:A32.1,A32.2: 8*2*0.25mm²(单屏蔽层)快速换号码盘:A33.1,A33.2: 4*2*0.25mm²(双屏蔽层)打印头码盘:A34.1,A34.2: 8*2*0.25mm²(单屏蔽层)2.分析:为何电缆型号不同?原因:a)由于我们使用的是英国统一公司生产的CT变频器,针对其特性,再结合打印机的各个动作机械部分需求高精度的控制效果,即采用闭环矢量控制和闭环伺服电机随动控制,这就要求电机码盘的实际返回值的精度要高,另外,基于变频器的自诊断能力,给整个控制系统的运行和执行机构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对于整个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要求也是相当苛刻。
3D打印技术主要的工艺流程解析大家对3D打印这个热门概念应该都或有耳闻,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3D打印的主流技术及其工艺,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一步了解3D打印的工作原理和其工作特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3D打印的主流工艺流程。
1、熔融沉积造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FDM)FDM 可能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艺,很多消费级3D 打印机都是采用的这种工艺,因为它实现起来相对容易:FDM加热头把热熔性材料(ABS树脂、尼龙、蜡等)加热到临界状态,使其呈现半流体状态,然后加热头会在软件控制下沿CAD 确定的二维几何轨迹运动,同时喷头将半流动状态的材料挤压出来,材料瞬时凝固形成有轮廓形状的薄层。
这个过程与二维打印机的打印过程很相似,只不过从打印头出来的不是油墨,而是ABS树脂等材料的熔融物。
同时由于3D 打印机的打印头或底座能够在垂直方向移动,所以它能让材料逐层进行快速累积,并且每层都是CAD 模型确定的轨迹打印出确定的形状,所以最终能够打印出设计好的三维物体。
2、光固化立体造型(Stereolithography,SLA)据维基百科记载,1984年的第一台快速成形设备采用的就是光固化立体造型工艺,现在的快速成型设备中,以SLA的研究最为深入,运用也最为广泛。
平时我们通常将这种工艺简称“光固化”,该工艺的基础是能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聚合反应的光敏树脂。
与其它3D 打印工艺一样,SLA 光固化设备也会在开始“打印”物体前,将物体的三维数字模型切片。
然后电脑控制下,紫外激光会沿着零件各分层截面轮廓,对液态树脂进行逐点扫描。
被扫描到的树脂薄层会产生聚合反应,由点逐渐形成线,最终形成零件的一个薄层的固化截面,而未被扫描到的树脂保持原来的液态。
当一层固化完毕,升降工作台移动一个层片厚度的距离,在上一层已经固化的树脂表面再覆盖一层新的液态树脂,用以进行再一次的扫描固化。
新固化的一层牢固地粘合在前一层上,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整个零件原型制造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