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期末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4.02 MB
- 文档页数:59
章末复习课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必须掌握构成集合的两个必要条件:研究对象是具体的,其属性是确定的.2.在判定给定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时,特别要注意它的“确定性”;在表示一个集合时,要特别注意它的“互异性”.3.在集合运算中必须注意组成集合的元素应具备的性质.4.若集合中的元素是用坐标形式给出的,要注意满足条件的点构成的图形是什么,用数形结合法解之.5.若集合中含有参数,须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讨论时要不重不漏.6.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1)定义域相同;(2)对应关系相同(两点必须同时具备).7.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式,求解即可求得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的依据为:(1)分母不为0;(2)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3)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4)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等.8.函数值域的求法:(1)配方法(二次或四次);(2)数形结合;(3)函数的单调性法等.9.单调性的判断步骤:(1)设x1,x2是所研究区间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且x1<x2;(2)作差比较或作商比较判定f(x1)与f(x2)的大小;(3)得出结论.10.奇偶性的判断步骤:(1)先求函数的定义域,若定义域关于坐标原点对称,继续以下步骤,若不对称,则为非奇非偶函数;(2)计算f (-x )的值;(3)判断f (-x )与±f (x )中的哪一个相等;(4)下结论.一、集合中空集的特殊性及特殊作用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它不含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在解决集合之间的关系问题时,它往往易被忽视而引起解题失误.例1 已知A ={x |x 2-3x +2=0},B ={x |ax -2=0},且A ∪B =A ,求实数a 组成的集合C分析 B ⊆A 包括两种情况,即B =∅和B ≠∅. 解 (1)当B ≠∅时,由x 2-3x +2=0,得x =1或2. 当x =1时,a =2;当x =2时,a =1.(2)当B =∅时,即当a =0时,B =∅,符合题设,故实数a 组成的集合C ={0,1,2}.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是集合中元素的重要属性,这一属性在解题过程中常被忽略而造成错误.因此在涉及集合中元素的有关性质时,要有问题被解决后作检验这一意识.例2 已知集合A ={a ,a +b ,a +2b },B ={a ,ac ,ac 2},若A =B ,求c 的值.分析 要求c 的值,根据集合相等,转化为解方程问题来解决.集合A ,B 有公共元素a ,所以使余下的元素相等即可.解 若a +b =ac ,且a +2b =ac 2, 消去b ,则有a -2ac +ac 2=0. 显然a ≠0,否则集合B 的元素均为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所以1-2c +c 2=0,得c =1,这时B ={a ,a ,a },仍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若a +b =ac 2,且a +2b =ac ,消去b ,则有2ac 2-ac -a =0,又a ≠0, 则有2c 2-c -1=0,即(c -1)(2c +1)=0,又c ≠1,所以c =-12.三、函数的性质及应用研究函数往往从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及解析式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函数性质的应用使问题得以解决.例3 已知函数f (x )=mx 2+23x +n 是奇函数,且f (2)=53.(1)求实数m 和n 的值;(2)判断函数f (x )在(-∞,0)上的单调性,并加以证明.解 (1)∵f (x )是奇函数,∴f (-x )=-f (x ), ∴mx 2+2-3x +n =-mx 2+23x +n =mx 2+2-3x -n . 比较得n =-n ,n =0.又f (2)=53,∴4m +26=53,解得m =2.即实数m 和n 的值分别是2和0.(2)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在(-1,0)上为减函数.证明如下:由(1)可知f (x )=2x 2+23x =2x 3+23x .设x 1<x 2<0,则f (x 1)-f (x 2)=23(x 1-x 2)⎝ ⎛⎭⎪⎫1-1x 1x 2=23(x 1-x 2)·x 1x 2-1x 1x 2. 当x 1<x 2≤-1时,x 1-x 2<0,x 1x 2>0,x 1x 2-1>0, ∴f (x 1)-f (x 2)<0,即f (x 1)<f (x 2),∴函数f (x )在(-∞,-1]上为增函数; 当-1<x 1<x 2<0时,x 1-x 2<0,x 1x 2>0,x 1x 2-1<0, ∴f (x 1)-f (x 2)>0,即f (x 1)>f (x 2), ∴函数f (x )在(-1,0)上为减函数.四、函数图象及应用函数的图象是函数的重要表示方法,它具有明显的直观性,通过函数的图象能够掌握函数重要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反之,掌握好函数的性质,有助于图象正确的画出.函数图象广泛应用于解题过程中,利用数形结合解题具有直观、明了、易懂的优点,在历届高考试题中,常出现有关函数图象和利用图象解题的试题.例4 设函数f (x )=x 2-2|x |-1 (-3≤x ≤3), (1)证明f (x )是偶函数; (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3)指出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并说明在各个单调区间上f (x )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4)求函数的值域.(1)证明 f (-x )=(-x )2-2|-x |-1 =x 2-2|x |-1=f (x ),即f (-x )=f (x ),∴f (x )是偶函数.(2)解 当x ≥0时,f (x )=x 2-2x -1=(x -1)2-2,当x<0时,f(x)=x2+2x-1=(x+1)2-2,即f(x)=()()()()⎪⎩⎪⎨⎧<≤--+≤≤--03,2130,2122x x x x根据二次函数的作图方法,可得函数图象如图. (3)解 函数f(x)的单调区间为 [-3,-1),[-1,0),[0,1),[1,3]. f(x)在区间[-3,-1)和[0,1)上为减函数,在[-1,0),[1,3]上为增函数.(4)解 当x ≥0时,函数f(x)=(x-1)2-2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f(3)=2;当x<0时,函数f(x)=(x+1)2-2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f(-3)=2.故函数f(x)的值域为[-2,2].一、选择题1.若偶函数f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则( )A .f ⎝ ⎛⎭⎪⎫-32<f (-1)<f (2)B .f (-1)<f ⎝ ⎛⎭⎪⎫-32<f (2)C .f (2)<f (-1)<f ⎝ ⎛⎭⎪⎫-32D .f (2)<f ⎝ ⎛⎭⎪⎫-32<f (-1)答案 D解析 由f (x )是偶函数,得f (2)=f (-2), 又f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且-2<-32<-1,则f (2)<f ⎝ ⎛⎭⎪⎫-32<f (-1).二、填空题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函数f (x )=|x ||x -2|为偶函数;②函数y =x -1的值域为{y |y ≥0};③已知集合A ={-1,3},B ={x |ax -1=0,a ∈R },若A ∪B =A ,则a 的取值集合为⎩⎪⎨⎪⎧⎭⎪⎬⎪⎫-1,13;④集合A ={非负实数},B ={实数},对应法则f :“求平方根”,则f 是A 到B 的映射.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答案 ②④解析 函数f (x )=|x ||x -2|的定义域为(-∞,2)∪(2,+∞),它关于坐标原点不对称,所以函数f (x )=|x ||x -2|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即命题①不正确;函数y =x -1的定义域为{x |x ≥1},当x ≥1时,y ≥0,即命题②正确; 因为A ∪B =A ,所以B ⊆A ,若B =∅,满足B ⊆A ,这时a =0;若B ≠∅,由B ⊆A ,得a =-1或a =13.因此,满足题设的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1,0,13,即命题③不正确.依据映射的定义知,命题④正确.三、解答题3.已知集合A ={x |-2<x <-1或x >0},B ={x |a ≤x ≤b },满足A ∩B ={x |0<x ≤2},A ∪B ={x |x >-2}.求a 、b 的值.解 将集合A 、A ∩B ,A ∪B 分别在数轴上表示, 如图所示由A ∩B ={x |0<x ≤2},知b =2且-1≤a ≤0. 由A ∪B ={x |x >-2}知-2<a ≤-1. 综上可知:a =-1,b =2.4.设全集U =R ,A ={x |x >1};B ={x |x +a <0},且B ∁U A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U=R ,A={x|x>1}, ∴∁UA={x|x ≤1}.∵x+a<0,x<-a ,∴B={x|x<-a}. 又∵B ∁UA ,∴-a ≤1,∴a ≥-1.5.已知集合A ={x |ax 2+2x +1=0,a ∈R }至多有一个真子集,求a 的取值范围.解 集合A 是关于x 的方程的解集.至多有一个真子集的集合有两种情况:一是恰有一个真子集,二是没有真子集,即集合A 为空集.若A =∅,则集合A 无真子集,这时关于x 的方程ax 2+2x +1=0无实数解,则a ≠0,且Δ=4-4a <0,解得a >1.若集合A 恰有一个真子集,这时集合A 必为单元素集. 可分为两种情况:(1)a =0时,方程为2x +1=0,x =-12;(2)a ≠0时,则Δ=4-4a =0,a =1.综上,当集合A 至多有一个真子集时,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 ≥1或a =0.6.已知f (x )=⎩⎨⎧x 2-2x +4, x <-1,-2x +5, -1≤x <1,3, x ≥1,(1)求:f (-2),f (0),f (1),f (4);(2)画出函数图象;(3)指出函数的值域.解2x,x≠0,x∈R;=-2包含在区间(-∞,-1)中, ∴f (-2)=(-2)2-2(-2)+4=12.x =0包含在区间[-1,1)中,∴f (0)=5. x =1包含在区间[1,+∞)中,∴f (1)=3. x =4包含在区间[1,+∞)中,∴f (4)=3. (2)如图所示(3)由图象知,函数的值域为[3,+∞). 7.已知函数f (x )=x +m x,且f (1)=2, (1)判断f (x )的奇偶性;(2)判断f (x )在(1,+∞)上的增减性,并证明; (3)若f (a )>2,求a 的取值范围.解 (1)∵f (1)=2,∴f (1)=1+m =2,∴m =1,∴f (x )=x +1x,则f (-x )=-x +1-x =-⎝ ⎛⎭⎪⎫x +1x =-f (x ),又f (x )的定义域为{x |x ≠0},关于原点对称,∴函数f (x )是奇函数. (2)设1<x 1<x 2,则f (x 1)-f (x 2)=x 1+1x 1-x 2-1x 2=x 1-x 2+1x 1-1x 2=x 1-x 2+x 2-x 1x 1x 2=(x 2-x 1)⎝ ⎛⎭⎪⎫1x 1x 2-1=(x 2-x 1)(1-x 1x 2)x 1x 2.∵1<x 1<x 2,∴x 2-x 1>0,x 1x 2>0,x 1x 2>1, ∴1-x 1x 2<0,∴f (x 1)-f (x 2)<0,即f (x 1)<f (x 2),∴f (x )在(1,+∞)上是增函数.(3)同理可证f(x)在(0,1)上是减函数,由于函数是奇函数,可得简图. ∵f(a.)>2,即f(a.)>f(1), ∴a.>1或0<a.<1,∴a 的取值范围是(0,1)∪(1,+∞).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设集合U ={1,2,3,4,5},M ={1,2,3},N ={2,5},则M ∩(∁U N )等于( ) A .{2} B .{2,3} C .{3} D .{1,3} 答案 D解析 ∁U N ={1,3,4},M ∩(∁U N )={1,2,3}∩{1,3,4}={1,3}. 2.下列集合不同于其他三个集合的是( ) A .{x |x =1} B .{y |(y -1)2=0} C .{x =1} D .{1} 答案 C解析 A 、B 、D 都表示元素是1的集合,C 表示元素为“x =1”的集合. 3.下列集合不能用区间形式表示的是( ) ①A ={1,2,3,4};②{x |x 是三角形}; ③{x |x >1,且x ∈Q };④∅;⑤{x |x ≤0,或x ≥3};⑥{x |2<x ≤5,x ∈N }.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答案 D解析 根据区间的意义知只有⑤能用区间表示,其余均不能用区间表示. 4.下列各图中,可表示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只可能是图中的( )答案 A解析 根据函数的概念知,只有“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才能构成函数关系. 5.下列函数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 A .f (x )=|x |,g (x )=xB .f (x )=|x |,g (x )=⎩⎨⎧x ,x ≥0-x ,x <0C .f (x )=x ,g (x )=x 2xD .f (x )=x (x -1),g (x )=x 2-x (x >1)答案 B解析 选项A 中两函数的对应关系不同,选项C 、D 中两函数的定义域不同. 6.函数f (x )=|x -1|的图象是( )答案 B解析 f(x)=|x-1|=⎩⎨⎧<-≥-1,11,1x x x x ,由分段函数的作图方法可知选项B 正确.7.设f (x )=2x +3,g (x +2)=f (x ),则g (x )等于( ) A .2x +1 B .2x -1 C .2x -3 D .2x +7 答案 B解析 g (x +2)=f (x )=2x +3=2(x +2)-1. ∴g (x )=2x -1.8.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y =3-x B .y =x 2+1C .y =1xD .y =-|x |答案 B解析 y =3-x 在(0,2)上为减函数,y =1x在(0,2)上为减函数,y =-|x |在(0,2)上亦为减函数.9.已知函数f (x )=⎩⎨⎧x (x ≥0)x 2 (x <0),则f (f (-2))的值是( )A .2B .-2C .4D .-4答案 C解析 ∵x =-2<0,∴f (-2)=(-2)2=4, 又4>0,∴f (f (-2))=f (4)=4.10.设A ={x |1<x <2},B ={x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a ≥2}B .{a |a ≤1}C .{a |a ≥1}D .{a .|a ≤2} 答案 A解析 如图所示,∴a ≥2.11.已知集合M =⎩⎪⎨⎪⎧⎭⎪⎬⎪⎫x |x =m +16,m ∈Z ,N =⎩⎪⎨⎪⎧⎭⎪⎬⎪⎫x |x =n 2-13,n ∈Z ,P =⎩⎪⎨⎪⎧⎭⎪⎬⎪⎫x |x =p 2+16,p ∈Z ,则M 、N 、P 的关系是( )A.M=N P B.M N=P C.M N P D.N P M答案 B解析 m +16=6m +16,n 2-13=3n -26, p 2+16=3p +16, ∵m ,n ,p ∈Z ,∴3n -2、3p +1都是3的倍数加1,6m +1是6的倍数加1. ∴M N =P .12.设f (x )=11-x,则f {f [f (x )]}的解析式为( ) A.11-x B.1(1-x )3C .-xD .x答案 D解析 f [f (x )]=11-f (x )=x -1x∴f {f [f (x )]}=11-x -1x=x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函数y =x +1+12-x的定义域为________. 答案 [-1,2)∪(2,+∞)解析 由题意知⎩⎨⎧x +1≥02-x ≠0,∴x ≥-1且x ≠2. 1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M =⎩⎪⎨⎪⎧⎭⎪⎬⎪⎫m |10m +1∈Z ,m ∈Z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6,-3,-2,0,1,4,9}解析 由10m +1∈Z ,且m ∈Z ,知m +1是10的约数,故|m +1|=1,2,5,10,从而m 的值为-11,-6,-3,-2,0,1,4,9.15.已知集合{2x ,x +y }={7,4},则整数x =________,y =________.答案 2 5解析 由集合相等的定义知,⎩⎨⎧ 2x =7x +y =4或⎩⎨⎧ 2x =4x +y =7,解得⎩⎪⎨⎪⎧ x =72y =12或⎩⎨⎧x =2y =5, 又x ,y 是整数,所以x =2,y =5.16.若函数f (x )=kx 2+(k -1)x +2是偶函数,则f (x )的递减区间是________. 答案 (-∞,0]解析 ∵f (x )是偶函数,∴f (-x )=kx 2-(k -1)x +2=kx2+(k-1)x+2=f(x),∴k=1,∴f(x)=x2+2,其递减区间为(-∞,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17.(12分)已知集合A={x|2≤x≤8},B={x|1<x<6},C={x|x>a},U=R.(1)求A∪B,(∁U A)∩B;(2)若A∩C≠∅,求a的取值范围.解(1)A∪B={x|2≤x≤8}∪{x|1<x<6}={x|1<x≤8}.∵∁U A ={x |x <2或x >8}.∴(∁U A )∩B ={x |1<x <2}.(2)∵A ∩C ≠∅,∴a <8.18.(12分)若A ={x |-3≤x ≤4},B ={x |2m -1≤x ≤m +1},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 ∵B ⊆A ,当B =∅时,得2m -1>m +1,m >2,当B ≠∅时,得⎩⎨⎧ 2m -1≤m +1,2m -1≥-3,m +1≤4.解得-1≤m ≤2.综上所述,m 的取值范围为m ≥-1.19.(12分)已知函数f (x )=ax 2+bx +3a +b 为偶函数,其定义域为[a -1,2a ],求f (x )的值域.解 ∵f (x )是偶函数,∴定义域[a -1,2a ]关于原点对称.∴⎪⎩⎪⎨⎧≤+-≥-+≥-a a a a a 1,312,112∴a =13,b =0. ∴f (x )=13x 2+1,x ∈⎣⎢⎡⎦⎥⎤-23,23. ∴f (x )的值域为⎣⎢⎡⎦⎥⎤1,3127. 20.(12分)判断并证明f (x )=11+x 2在(-∞,0)上的增减性. 解 在(-∞,0)上单调递增.证明如下:设x 1<x 2<0,f (x 1)-f (x 2)=11+x 21-11+x 22=x 22-x 21(1+x 21)(1+x 22)=(x 2-x 1)(x 2+x 1)(1+x 21)(1+x 22)∵x 2-x 1>0,x 1+x 2<0,1+x 21>0,1+x 22>0,∴f (x 1)-f (x 2)<0,∴f (x 1)<f (x 2),∴f (x )在(-∞,0)上单调递增.21.(12分)定义在实数集R 上的函数y =f (x )是偶函数,当x ≥0时,f (x )=-4x 2+8x -3.(1)求f (x )在R 上的表达式;(2)求y =f (x )的最大值,并写出f (x )在R 上的单调区间(不必证明).解 (1)设x <0,则-x >0,f (-x )=-4(-x )2+8(-x )-3=-4x 2-8x -3.∵f (x )是R 上的偶函数,∴f (-x )=f (x ),∴当x <0时,f (x )=-4x 2-8x -3.∴f (x )=⎩⎨⎧ -4x 2+8x -3 (x ≥0)-4x 2-8x -3 (x <0), 即f (x )=⎩⎨⎧-4(x -1)2+1 (x ≥0)-4(x +1)2+1 (x <0). (2)∵y =f (x )开口向下,∴y =f (x )有最大值,f (x )max =f (-1)=f (1)=1.函数y =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和[0,1],单调递减区间是[-1,0]和[1,+∞).22.(14分)已知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2,2),函数g (x )=f (x -1)+f (3-2x ).(1)求函数g (x )的定义域;(2)若f (x )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求不等式g (x )≤0的解集.解 (1)由题意可知⎩⎨⎧-2<x -1<2,-2<3-2x <2, ∴⎩⎨⎧ -1<x <3,12<x <52. 解得12<x <52. 故函数g (x )的定义域为⎝ ⎛⎭⎪⎫12,52. (2)由g (x )≤0,得f (x -1)+f (3-2x )≤0,∴f (x -1)≤-f (3-2x ).∵f (x )为奇函数,∴f (x -1)≤f (2x -3).而f (x )在(-2,2)上单调递减.∴⎩⎨⎧ x -1≥2x -3,12<x <52. 解得12<x ≤2. ∴g (x )≤0的解集为⎝ ⎛⎦⎥⎤12,2.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课――――幂的运算(第1课时)银川十四中乔青周一、课时安排说明:复习课共分3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复习幂的运算,第二课时,简单的整式乘除法练习;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灵活运用乘法公式,稍复杂的整式乘除法及综合应用.二、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这一章中了解了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经历了探索整式乘除法法则的过程,理解了整式乘除的算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但这一章的运算法则较多,公式也容易混淆,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缺乏整体认知,还没形成体系.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学习整式乘除法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许多数学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综合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经验,需要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任务分析根据整式乘除的知识体系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制定了复习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梳理全章内容,建立知识体系;熟练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进行运算;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梳理全章内容,建立知识体系;熟练运用幂的运算法则、整式乘除法进行运算.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应用意识,提高应用代数意识及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回顾:幂的运算法则:1、a m ·a n =a m+n (m 、n 为正整数)2、(a m )n =a mn (m 、n 为正整数)3、(a· b )n =a n · b n (n 为正整数)4、a m ÷a n =a m-n (a ≠ 0,m 、n 为正整数)5、a 0=1 (a ≠ 0)6、pp a a 1=- (a ≠ 0 , p 正整数) (二)知识点回顾及运用:知识点一:同底数幂的乘法:即 a m ·a n =a m+n (m 、n 为正整数)※ 例题:计算: (1) - C 2·C 11 = _____________(2) 52·57 = ____________变式:(- C)2·C 11 =________※练习一:1、-x2.x32、7×73×723、4、104×102×105、(-b)3.(-b)26、x m-1.x m+1注意:(-c)3.(-c)m的运算结果的符号和括号。
第一章财务分析理论本章重点与难点一、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一)财务分析预会计技术发展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财务分析信息的需求与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
会计技术预会计报表的发展为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会计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利用会计凭证记录交易事项;第二是利用会计分类账记录交易事项;第三是编制财务报表;第四是财务报表解释。
财务报表解释的目的是给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信息。
财务报表解释要求进行财务分析。
(二)财务分析应用领域的发展对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在早期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贷款人和投资者,正是他们对财务报表信息的需要影响着财务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在近代与现代,企业经理、银行家和其他人对财务信息的需要进一步影响着财务分析的发展进程。
1.财务分析开始于银行家2.投资领域的财务分析3.现代财务分析的领域不断扩展,早已不限于初期的银行信贷分析和普通投资分析(三)财务分析技术的发展1.比率分析的发展比率分析的体系于 1919 年由亚历山大建立。
他指出,为了取得全面的认识,必须考虑财务报表间的各种关系,而不仅仅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
2.标准比率在广泛接受比率分析方法的同时,人们感觉需要一种类似成本会计中标准成本的比率分析标准,即标准比率。
3.比率分析的问题与趋势分析的浮现对照率分析的批评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点:第一,比率的变动可能仅仅被解释为两个相关因素之间的变动;第二,某一比率很难综合反映与其计算相关的某一报表(资产负债表)的联系;第三,比率给人们不保险的最终印象;第四,比率不能给人们财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关系的综合观点。
为了解决比率分析的问题,人们提出了替代比率技术的方法,即趋势分析。
4.现代财务分析技术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是在传统分析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如预测分析技术、实证分析技术、价值评估技术、电算化分析技术等等。
(四)财务分析形式发展1.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2.内部份析与外部份析二、财务分析学科发展现状(一)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与基于会计学的财务分析1.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会计学中的财务分析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对更进一步的会计分析(包括会计政策变更等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 介绍得较少;第二,主要介绍几个重要的财务比率,没有对财务比率体系进行论证与分析,也不进行财务比率的因素分析;第三,会计学中的财务报表分析不研究财务比率分析的应用。
第一章计数原理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原理及乘法原理,并能运用这两个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 理解排列、组合的意义,掌握排列数、组合数的计算公式和组合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 掌握二项式定理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并能用它们计算和论证一些简单问题. 二、课前回顾1.分类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可以有n 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在第n 类办法中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么完成这件事共有 12n N m m m =+++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计数原理:做一件事情,完成它需要分成n 个步骤,做第一步有1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2m 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 步有n m 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有12n N m m m =⨯⨯⨯ 种不同的方法 3.排列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这里的被取元素各不相同)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4.排列数的定义:从n 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 (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n A 表示5.排列数公式:(1)(2)(1)mn A n n n n m =---+(,,m n N m n *∈≤)6乘:!n 表示正整数1到n 的连乘积,叫做n 的阶乘定0!1=.7.排列数的另一个计算公式:mn A =!()!n n m -8合的概念: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9.组合数的概念: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m n ≤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m n C 表示. 10.组合数公式:(1)(2)(1)!m m n nm m A n n n n m C A m ---+==或)!(!!m n m n C mn -=),,(n m N m n ≤∈*且组合数的性质1:m n n m n C C -=.规定:10=n C ;12.组合数的性质2:m n C 1+=m n C +1-m nC1.二项式定理及其特例:(1)01()()n n nr n r r n n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2)1(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r n r rr n T C a b -+= 3.求常数项、有理项和系数最大的项时,要根据通项公式讨论对r 的限制;求有理项时要注意到指数及项数的整数性4项式系数表(杨辉三角)()n a b +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当n 依次取1,2,3…时,二项式系数表,表中每行两端都是1,除15.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个二项式系数相等(∵m n mn n C C -=).直线2nr =是图象的对称轴. (2)增减性与最大值:当n 是偶数时,中间一项2n nC 取得最大值;当n 是奇数时,中间两项12n nC-,12n nC+取得最大值.(3)各二项式系数和:∵1(1)1n r r n n n x C x C x x +=+++++,令1x =,则0122n r nn n n n n C C C C C =++++++ 三、课堂学习与探究例1(1)6台原装计算机和5台组装计算机中任意选取5台,其中至少有原装与组装计算机各两台,则不同的取法有 种.(2)在一次运动会上有四项比赛的冠军在甲、乙、丙三人中产生,那么不同的夺冠情况共有______种.【解析】 (1) +⋅3526C C 3502536=⋅C C 种方法. (2) 433333=⨯⨯⨯种. 例2.(1)有大小形状相同的3个红色小球和5个白色小球,排成一排,有__种不同排法 (2) 5本不同的书全部分给4个学生,每个学生至少一本,不同的分法种数为______ (3).某交通岗共有3人,从周一到周日的七天中,每天安排一人值班,每人至少值2天,其不同的排法共有( )种.(A )5040 (B )1260 (C )210 (D )630【解析】(1) 8个小球排好后对应着8个位置,题中的排法相当于在8个位置中选出3个位置给红球,剩下的位置给白球,由于这3个红球完全相同,所以没有顺序,是组合问题.这样共有:5638=C 排法. (2)首先把5本书转化成4本书,然后分给4个人.第一步:从5本书中任意取出2本捆绑成一本书,有25C 种方法;第二步:再把4本书分给4个学生,有44A 种方法.由乘法原理,共有⋅25C 24044=A 种方法,故选B. (3) 6302332527=A C C例3.(1)用数字0,1,2,3,4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比1000大的奇数共有_____个 .(2)已知02=-b a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 、}4,3,2,1{∈b ,求解集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个数.(3) 高三年级的三个班到甲、乙、丙、丁四个工厂进行社会实践,其中工厂甲必须有班级去,每班去何工厂可自由选择,则不同的分配方案有________种.【解析】(1)任一个五位的奇数都符合要求,共有363233=⨯⨯A 个;四位数时如图,最后一位只能是1或3有两种取法,又因为第1位不能是0,在最后一位取定后只有3种取法,剩下3个数排中间两个位置有23A 种排法,共有363223=⨯⨯A 个.共有72个,选D.(2)共有11213=-个解集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3)用间接法.先计算3个班自由选择去何工厂的总数,再扣除甲工厂无人去的情况,即:37333444=⨯⨯-⨯⨯种方案.例4(1)现有8个人排成一排照相,其中有甲、乙、丙三人不能相邻的排法有( )种.(A )5536A A ⋅ (B )336688A A A ⋅- (C )3335A A ⋅ (D )4688A A -(2)(全国高考题)如图,一个地区分为5个行政区域,现给地图着色, 要求相邻区域不得使用同一颜色,现有4种颜色可供选择 ,则不同的着色方法共有 种.(以数字作答)【解析】(1)在8个人全排列的方法数中减去甲、乙、丙全相邻的方法数,就得到甲、乙、丙三人不相邻的方法数,即336688A A A ⋅-,故选B.(2)当使用四种颜色时,由前面的误解知有48种着色方法;当仅使用三种颜色时:从4种颜色中选取3种有34C 种方法,先着色第一区域,有3种方法,剩下2种颜色涂四个区域,只能是一种颜色涂第2、4区域,另一种颜色涂第3、5区域,有2种着色方法,由乘法原理有242334=⨯⨯C 种.综上共有:722448=+种. 例5.已知n2)x 2x (-的展开式中,第五项与第三项的二项式系数之比为14;3,求展开式的常数项.【解析】依题意2n 4n 2n 4n C 14C 33:14C :C =⇒= ∴3n(n -1)(n -2)(n -3)/4!=4n(n -1)/2!⇒n=10设第r+1项为常数项,又 2r 510r10r r 2r 10r 101r xC )2()x2()x (C T --+-=-=令2r 02r 510=⇒=-,.180)2(C T 221012=-=∴+此所求常数项为180 例6 已知n x x 223)(+的展开式的系数和比n x )13(-的展开式的系数和大992,求n xx 2)12(-的展开式中:①二项式系数最大的项;②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项.【解析】由题意992222=-n n ,解得5=n . ①101(2)x x-的展开式中第6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13254即8064)1()2(55510156-=-⋅⋅==+xx C T T .②设第1+r 项的系数的绝对值最大,则r r rr r r r r x C xx C T 2101010101012)1()1()2(---+⋅⋅⋅-=-⋅⋅=∴⎪⎩⎪⎨⎧⋅≥⋅⋅≥⋅--+-+---110110101011011010102222r r r r r r r r C C C C ,得⎪⎩⎪⎨⎧≥≥+-110101101022r r r r C C C C ,即⎩⎨⎧-≥+≥-r r r r 10)1(2211∴31138≤≤r ,∴3=r ,故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是第4项四、课后提升与拓展 1.(2014广东理)设集合(){}12345=,,,,{1,0,1},1,2,3,4,5i A x x x x x x i ∈-=,那么集合A 中满足条件 “1234513x x x x x ≤++++≤”的元素个数为( )A.60B.90C.120D.1301234511122252551311225254:1,2,31:C 10;:C 40;:C C C 80.104080130, D.x x x x x C C A C C ++++=+=+=++=提示可取和为的元素个数为和为2的元素个数为和为3的元素个数为故满足条件的元素总的个数为选2.(2014广东理)从0,1,2,3,4,5,6,7,8,9中任取七个不同的数,则这七个数的中位数是6的概率为3671016:67,36,136,.6C C =【答案】提示要使为取出的个数中的中位数则取出的数中必有个不大于另外个不小于故所求概率为3.写出n 33)x21x (-的展开式的第r+1项.【解析】2311(2rn rr n rrr r nn T C C x--+⎛⎫==- ⎪⎝⎭4.求()732x x+的展开式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并求第4项的系数.【解析】展开式的第4项的二项式系数3735C =,第4项的系数3372280C =5. 求42)43(-+x x 的展开式中x 的系数【解析】(法一)42)43(-+x x 42]4)3[(-+=x x02412344(3)(3)4C x x C x x =+-+⋅22224(3)4C x x ++⋅3234444(3)44C x x C -+⋅+⋅,显然,上式中只有第四项中含x 的项,∴展开式中含x 的项的系数是76843334-=⋅⋅-C(法二):42)43(-+x x 4)]4)(1[(+-=x x 44)4()1(+-=x x)(4434224314404C x C x C x C x C +-+-=0413222334444444(4444)C x C x C x C x C +⋅+⋅+⋅+⋅∴展开式中含x 的项的系数是34C -334444C +768-=.五、课堂小结1注意区别“恰好”与“至少”从6双不同颜色的手套中任取4只,其中恰好有一双同色的手套的不同取法共有多少种 2特殊元素(或位置)优先安排将5列车停在5条不同的轨道上,其中a 列车不停在第一轨道上,b 列车不停在第二轨道上,那么不同的停放方法有种 3“相邻”用“捆绑”,“不邻”就“插空”七人排成一排,甲、乙两人必须相邻,且甲、乙都不与丙相邻,则不同的排法有多少种 4、混合问题,先“组”后“排”对某种产品的6件不同的正品和4件不同的次品,一一进行测试,至区分出所有次品为止,若所有次品恰好在第5次测试时全部发现,则这样的测试方法有种可能?5. 二项式定理体现了二项式的正整数幂的展开式的指数、项数、二项式系数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涉及到二项展开式中的项和系数的综合问题,只需运用通项公式和二项式系数的性质对条件进行逐个节破,对于与组合数有关的和的问题,赋值法是常用且重要的方法,同时注意二项式定理的逆用.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后记:。
期末考试复习课(第三课时)----从实验学习化学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知识类型分析)1.懂的用“一题联想技术”复习。
2.熟练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3.熟练掌握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4.熟练掌握粗盐提纯的反应和操作。
知识要点分布1、第一章化学实验基础(共25分)物质的量(15分):概念辨析、公式定理运用、计算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含粗盐提纯)(10分):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萃取、分液、蒸馏教学过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例.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已学方法有:A.萃取 B.分液 C.过滤 D.加热分解 E.蒸发 F.蒸馏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上述哪种方法最合适?(把选用方法的标号填入括号内)(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OH)2颗粒()(2)把饱和食盐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3)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4)用自来水制取医用蒸馏水()(5)把溴水中的溴提取出来()(6)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7)分离柴油和水的混合物()【巩固】1. (2014·全国卷Ⅰ改编)已知乙酸异戊酯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液体。
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的操作是(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2.关于蒸馏的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实现分离B.蒸馏烧瓶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C.开始蒸馏时,应该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该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D.苯和水的混合物最好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3.(2016·三明高一检测)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 _____,B__ ______。
西安丰初中九年级化学期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水变油;2、认识碳酸氢铵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水资源;2、环境保护二、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3、能量变化。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四、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仪器与药品;实验基本操作:药品取用、连接仪器、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加热、蒸发、过滤、洗涤。
五、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过程;镁的性质探究。
六、学习化学要使用化学符号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重、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活动过程】一、复习诊断反馈的问题二、知识归纳三、考点透析考点1: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开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在水中的上下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如图),暂停反应.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克/毫升。
(2)步骤四中,控制集气瓶内、外液面保持相平的目的是。
(3)如果实验中装置气密性不良,将对测得的密度值有何影响?请说明理由:(拓展)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将样品与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根据体积换算为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下图(Ⅰ)为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装置,图(Ⅱ)用于测量CO2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