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一 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一》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既有民间故事、又有科普知识,既有古代诗歌、又有现代散文。
这些文章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语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
但是,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强,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交流平台”——学会从语句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本单元的课文谈自己的体会。
“词句段运用”——能用指定的词语描绘乡村和城市生活的不同,练习遣词造句的能力;看图照样子写话,合理展开想象。
“日积月累”——积累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熟读成诵。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情感或想法,但准确性和完整性稍有欠缺,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补充。
学生发挥想象,构设场景的能力稍有不足,教师可用训练的方法,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总结并交流借助关键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2.积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能够仿照例句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
(重点)3.朗读并背诵《卜算子•咏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关于词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回顾单元内容:教师导入:同学们,第一单元的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谁来说一说,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课文?(1)教师引导:这个单元以《乡村生活》为主题,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我们来回忆一下第2课《乡下人家》和第3课《天窗》这两篇课文,它们的关键语句分别是哪一句?(2)读完这两句话,你又什么感受?(3)师小结:一般来说,文章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想法,尤其是最后一句阅读时要重点体会,来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抓关键语句理解课文是学习文章、领悟作者思想的重要方法。
2.引发思考:师引导:在第四课中,你认为哪些语句也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呢?请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样的文章,可以先阅读全文,通过一些关键句大体把握每段的内容;再把每段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课文主要表达什么;然后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看看结尾、过渡段等是否有相关语句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第一单元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进行课文阅读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语文园地》课本2.教学PPT3.单词卡片4.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呈现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师生呈现单词“园地”,让学生猜测意思。
第二步:学习词语1.教师通过PPT和单词卡片依次教授本单元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意思。
2.让学生跟读词语,并进行词语操练。
第三步:课文朗读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步:课文讲解1.教师解释课文生词和重点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第五步:课文串讲1.学生自愿进行课文串讲,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课堂练习与作业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背诵本单元所学词语并造句。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词语教学和课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本单元的内容。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和复习。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教师们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补充。
实验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教材中的重点词语及词句;2.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准确表达; 3. 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2.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3.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一》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板书、教学录音机;3.学生备课:导读课文内容,预习课文内容,熟记重点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本节课的标题;2.通过提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第二步:听读(15分钟)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2.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
第三步:课文解析(20分钟)1.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和难句;2.分析课文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五步:练习(20分钟)1.设计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课文相关的练习;2.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使用课文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表达;2.提醒学生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进一步指导。
下节课需要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朗读、写作或小组互动等形式,进一步拓展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七、课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夸奖表现好的学生,指出有待改进的地方;2.学生可以反馈对本节课的感受和理解,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或意见。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名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背景:该教案适用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
该单元主要涉及语文知识与技能,其中包括汉字、词语的拼音与意思,诗歌鉴赏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园地”课本内容的学习,包括《石锅陀》,《三个和尚》,《诚实的孩子》,《一只小小的鸟》,《小夫妻和小和尚》等内容。
2.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如查字典、理解文章大意、鉴赏诗歌等。
3.启发与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4.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时序安排:1.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图片、提问等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并对学生进行概括性的介绍。
2.学生自主学习(45分钟)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课外阅读以及讨论小组等方式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讲解与讨论(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4.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一些需要加强的内容进行再次讲解,以保证学生理解清晰。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分享、讨论,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创新性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手段,如视频播放、图片展示、课件演示等,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和创新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活跃、生动。
同时,注重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交流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能表达作者情感或想法的句子,并摘抄下来。
2.运用一些写乡村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一读描写不同景物的句子,仿照图画写话。
4.朗读背诵并积累《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点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方法,引导体会课内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背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感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运用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1.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同学们品读感悟。
2.积累一些反映乡下和城市生活的词语。
3.读句子,看图写话。
1.充分利用摘抄来引导学生交流方法,丰富积累。
2.朗读辨析、分类识记,写看图小作文。
一、交流平台1.出示“语文园地”,检查学生的摘抄本,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大家还记得老师在每课的作业设计里都有一项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
现在,就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摘抄本,老师要看看你们谁把它“打扮”得最漂亮!(教师巡回检查,同桌也可以互相借阅)真不错!我在同学们的本子上发现了不少“宝藏”呢。
现在,我们就把有些“藏品”拿出来晒晒,同学们交流一下,分享一下心得。
2.教师出示“交流平台”的句子,学生朗读并各抒己见。
过渡: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①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②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天窗》)讨论交流:生1:我从句①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还理解了作者要表达的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的生活的向往。
生2:我从句②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教师点评,拓展交流。
过渡:这些句子和一般的写景句子不一样,它们很有特点,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在文中起到很好的点缀,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类句子也是我们去摘抄和积累的对象,以后同学们要多多地收藏这些“宝藏”。
若同学们有兴趣,在所学的课文中还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大家不妨再试一试。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掌握诗词《悯农》的内容和背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诗词《悯农》的背诵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悯农》的感情理解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课文标题所能联想到的内容。
2. 学习课文•听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正确发音。
•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感情表达,讨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粮食的依赖。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段落,巩固课文内容。
•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 学习诗词《悯农》•教学诗词《悯农》的背诵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组朗诵《悯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诗词《悯农》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增强了对粮食和农民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下一步教学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语文园地一
课题语文园地一课型语文园地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3.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4.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学
重点词句段运用(积累词语,了解乡村和城市的区别,仿照例段写片段)
教学
难点理解并积累毛主席的《卜算子
·咏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想法或情感。
2.学习和积累词语,了解城市和乡下的不同。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分钟
一、交流平台【出示课件2】
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有些语句特别能表达作者的情
感或想法,读读下面的几位同学的交流,想一想这些语句
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或想法?(板书:抓住关键
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1.小刚:我发现有些语句能够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小兰:我从《乡下人家》的最后一句“乡下人家,不
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美。
小明:学习《天窗》时,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
一的慰藉”这句话中,体会到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请同学们把上面表示作者情感或想法的部分用
“”画出来。
3.学生交流。
出示文字让学生
感知抓住关键词句体
会作者想法或情感的
方法。
学生反馈练习情况,教师评价指导。
4.教师总结评价,点拨指导:【出示课件3】
(1)《乡下人家》表达了作者的想法是“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天窗》表达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4. 小练习:【出示课件4】
请同学们从本单元其余的文章中找最能表达作者感
情或想法的句子,看看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想法。
示例:
从《宿新市徐公店》中“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表达了诗人喜爱儿童及乡间美景的思想感情。
从《三月桃花水》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词句段运用
(一)读一读,并选两三个词语,说说你体会到的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板书: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1. 出示:【出示课件5】
cuǐ càn
繁华璀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wò niǎo
肥沃静谧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读一读,借助拼音读一读这些词语
注意读准平舌音“璀、璨”,鼻音“袅”。
3.说一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
教师小结,指导:
第一行词语都是描写城市生活的词语,第二行词语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词语。
4.选一选,说一说。
【出示课件5】
(1)描写城市生活:
这是个繁华都市。
到处高楼林立
....,到处车水马龙
....。
商通过读词语,了解乡下和城市生活的不同。
利用词语说话,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场里陈列着各色价值不匪的世界名牌服装,酒店里的奢侈
盛宴一桌连着一桌,一局跟着一局,大街小巷
....里无处不是霓虹闪烁、欢歌劲舞,空气中到处充斥着前卫时尚的气息……
(2)描写乡村生活:
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群山
上,坐落着依山傍水
....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
炊烟袅袅
....。
(3)说一说,你体会到的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不同。
【出示课件5】
学生交流,展示如下:
城市生活很繁华、热闹、时尚、快捷、方便;
乡村生活很自然、恬适、静谧、美好。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出示课件6】
城市生活:霓虹闪烁灯红酒绿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欢马叫
乡村生活:万紫千红花香鸟语春色满园雨后春笋
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繁花似锦湖光山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看图写一段话,根据例句仿写。
2.积累和理解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新课
教学()
分钟一、词句段运用
(二)读一读,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出示课
件8】
✧天空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
儿,都是他们的好友。
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
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构
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1.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两个片段分别描绘出了什
么地方的风景画?
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选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总结:第一个片段写了一幅傍晚时田园风景
画。
第二个片段写了一幅海边风景图。
(板书: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2.选择其中一幅图,照样子写写。
【出示课件9】
示例: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
一片片晚霞,倒
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盛开的一大朵一大朵鸡冠
花。
不知谁往河里丢进一粒小石子,激起的浪追逐着
夕阳的余辉。
河两岸的柳条像一丝丝的绿绸,在春风
的吹动下轻轻摇曳,好像怕惊动了静静的河水似的。
柳树下洗衣姑娘的影子倒映在水里……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卜算子.咏梅》,学生尝试读一读。
出示:【出示课件10】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出示描写城市生
活和乡村生活的词语,
并选择两三个词语造
句,既可以让学生积累
了词语,又可以培养学
生的运用词语遣词造
句的能力,一举两得。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2.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3.教师讲解:
(板书:卜算子.咏梅)【出示课件11】
(1)“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句意思: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2)“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意思是说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3)“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写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3.简介毛泽东【出示课件12】
毛泽东(1893—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4.把这些诗句再来读一读,相互交流,看谁读得最好。
5.自己练习背一背,再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讲解诗词的大意,为学生理解诗词的含义提供直接的帮助。
理解大意有助于学生积累诗句,同时也为学生正确运用打下了基础。
课堂小结
以及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3】通过本学习园地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积累了一些描写城市和乡下的词语,并学会运用,积累了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学会积累和利用词语、诗句。
课下请同学们多积累一些本单元有关的词语,诗句。
板书设计一、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情感
三、城市生活农村生活
四、田园风景画海边风景图
五、《卜算子.咏梅》
教学反思
“交流平台”介绍了根据关键词句理解作者想法或情感的方法。
教学中先出示了文中交流片段,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词句段运用”栏目提供了两部分内容,其一通过一些词语比较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其二是根据片段写片段;让学生先感知,最后学生练习,这样学生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切实感受到这些词语或片段的精妙。
“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先感知诗词《卜算子.咏梅》,再听老师的详细讲解,这样记忆就深刻一些。
趁此机会,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的成效就会更鲜明。
学生通过学习,基本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美中不足的是只注意了部分优秀生的表现,忽略了学困生的困难,结果少数同学因时间太短而没有什么感知,今后一定注意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