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95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第一节城市规划的任务和原则一、城市规划的任务1、是“空间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2、作用3、任务二、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第二节中国的城市规划体系一、城市规划法规体系1、法规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地方城市规划法规体系2、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1、城镇体系规划: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和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3、城市详细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4、城市设计三、城市规划行政体系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1、国家2、省、自治区、直辖市3、城市四、城市规划的组织编制(一)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分区规划。
具体工作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承担。
(二)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制定近期建设规划。
(三)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已经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组织编制。
(四)修建性详细规划可以由有关单位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建设主管部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条件,委托城市规划编制单位编制。
五、城市规划的审批(一)城市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二)城市总体规划(三)人防规划(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五)城市分区规划(六)城市详细规划第三节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特点一、基本内容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2、论证、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及技术经济指标3、合理选择用地、确定功能布局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5、拟定新区开发、旧区改造的原则、步骤及方法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设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8、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9、提出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二、工作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5、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实践性——要付之实现三、城市规划的成果1、规划文件A文本B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各专题规划等2、图件第四节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与基础资料一、调查研究的方法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调查4、文献资料的运用二、调查研究的工作阶段1、现场踏勘2、资料收集及整理3、分析研究三、基础资料的内容1.城市勘察资料2.城市测量资料3.气象资料4.水文资料5.城市历史资料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7.城市人口资料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10.工矿企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11.交通运输资料12.各类仓储资料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14.建筑物现状资料15.工程设施(指市政工程、公用设施)资料16.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资料17.城市人防资料及底下建筑物、构筑物的资料18.城市环境资料第五节城市规划的层面及其主要内容一、城市规划的层面和阶段层面:1、战略层面2、建设控制引导层阶段:1、总体规划纲要2、城市总体规划3、分区规划(大中城市)4、详细规划二、城市总体规划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中心城区规划3、分区规划(大中城市)(一)总体规划的内容1、纲要的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
七、有机疏散理论1、并不是⼀个具体的或技术性的指导⽅案,⽽是对城市的发展带有哲理性的思考2、把贫民窟⽐喻称“瘤”,城市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机体,城市建设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动态的。
他认为对待城市的各种“病”,就像对⼈体⼀样,要动⼤⼿术,要从城市的结构和形态做起。
3、他从⽣物的“细胞”成长现象中得到启⽰,认为有机疏散就是把扩⼤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可分成不同活动所需要的地段。
4、他认为应该把联系城市主要部分的快车道设在带状绿地系统中,避免穿越和⼲扰住宅区等需要安静的场所5、 196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提出尖锐的质疑。
⼋、理性主义规划理论及其批判1960~1970年代西⽅城市规划操作的指导理论可以⽤三个词来概括:系统、理性和控制论1、1952年,刘易斯凯博1952年出版《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全⾯阐述了当时被普遍接受的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的对象还主要局限在物质⽅⾯。
2、1970年代初,在城市规划中导⼊系统⼯程和数理分析,规划⽅案是对城市现状问题的理性分析和推导的必然结果。
但在理性主义使规划变得越来越严密的时候,城市规划专业也变得越来越让⼈看不懂,⼤堆复杂的数理模型对城市发展的实际意义让⼈⽆法理解。
3、理性主义理论对决策者的⽴场缺乏充分的认识,忙于细部的综合性总体规划往往放弃了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
九、城市设计研究1、 1952年吉伯特《市镇设计》和凯⽂林奇的《城市意向》,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2、《城市意向》认为,城市空间景观中界⾯、路径、节点、场地、地标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并有基本规律可以把握,在塑造城市空间景观的时候,应从这些要素的形态把握⼊⼿,发现其中是有规律可循的。
3、 70年代吉伯特和林奇的有关物质形态的分析不仅被冷落,还受到众多攻击,城市规划为谁创造美成为规划师的根本⽴场4、 80年代中期,城市设计⼜⼀次在规划理论的论坛中被提起,重新出现关于城市物质形态设计的研究成果。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
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
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
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
特别是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城市规划是指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布局规划,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合理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内容1.城市总体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城市空间结构规划2.详细规划–城市片区规划–城市细部规划3.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分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4.交通规划–道路网络规划–公共交通规划–自行车交通规划5.生态环境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水域保护规划6.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产业集聚规划7.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程序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规划编制准备阶段–需求分析和调研–规划范围确定–规划编制机构和团队组建2.规划编制阶段–立项申报–规划编制方案设计–公众参与与听证–规划正式备案3.规划实施阶段–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划实施方案设计–规划实施监督4.规划评估和修编阶段–规划实施效果评估–规划修编5.规划更新和完善阶段–城市发展变化调整规划–规划完善和更新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的工作内容涵盖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生态环境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不同方面,编制程序包括规划编制准备阶段、规划编制阶段、规划实施阶段、规划评估和修编阶段以及规划更新和完善阶段。
城市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规划的编制过程规划的编制过程是指在制定城市、区域或者项目规划时所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步骤和程序。
它是为了实现城市、区域或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下面将详细介绍规划的编制过程。
1. 问题识别和目标确定:规划编制的第一步是对所要规划的城市、区域或者项目进行问题识别,并确定规划的目标。
问题识别阶段需要对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和分析,包括人口、经济、环境、交通等方面的情况,以确定存在的问题和亟需解决的难题。
目标确定阶段需要明确规划的目标和愿景,即规划的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
2.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问题识别和目标确定的基础上,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这包括对人口、经济、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以便于对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同时,还需要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 方案设计和评估:在完成数据采集和分析后,规划编制工作需要进行方案设计和评估。
方案设计是指根据问题识别和目标确定的结果,制定出一系列可行的规划方案。
这些方案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实现规划目标。
方案评估是指对各个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和比较,确定最佳的规划方案。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社会效益等因素。
4. 公众参预和意见征集:规划编制过程中,公众参预和意见征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可行性,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同感和参预度。
公众参预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听证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以便于采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5. 规划编制和报批:在完成方案设计和评估以及公众参预和意见征集后,规划编制工作进入最后的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包括对规划文本的编制和报批。
规划文本是规划编制的核心成果,包括规划的目标、原则、政策、措施等内容。
规划文本需要经过层层审查和评审,最终由相关部门进行批准和颁布。
城市规划工作内容和编制程序1. 前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城市规划工作的内容及编制程序是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 城市规划工作内容2.1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未来长期发展的科学规划,包括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空间范围、功能布局等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需求等因素,并形成一套可行的发展策略和规划方案。
2.2 分区规划分区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等内容。
通过对城市不同区域的规划,可以有效实现城市功能的分工和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和生活品质。
2.3 绿化规划绿化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化植被规划等内容。
通过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4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是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遗产和优秀文化资源,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而进行的规划工作。
通过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可以有效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2.5 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关键内容,主要包括水利、供电、供热、供气、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规划。
通过科学的基础设施规划,可以保障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有效布局和协调发展,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3. 城市规划编制程序3.1 调研分析阶段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城市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口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潜力。
3.2 规划编制阶段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进入到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在此阶段,城市规划师会制定针对性的城市规划方案,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绿化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内容,并形成可行的规划方案。
城市规划工作实用指南第1章城市规划概述 (3)1.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作用 (3)1.2 城市规划的历史与发展 (3)1.3 城市规划的层次与类型 (4)第2章城市规划法律法规体系 (4)2.1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框架 (4)2.1.1 法律层面 (5)2.1.2 法规层面 (5)2.1.3 规范性文件层面 (5)2.2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5)2.2.1 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原则 (5)2.2.2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批 (5)2.2.3 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管理 (5)2.3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适用与实施 (5)2.3.1 法律法规的适用 (5)2.3.2 法律法规的实施 (6)第3章城市规划编制与审批 (6)3.1 城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6)3.2 城市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程序 (6)3.3 城市规划审批的流程与要求 (7)第4章城市发展战略与规划 (7)4.1 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 (8)4.1.1 发展战略的背景分析 (8)4.1.2 发展战略的目标确定 (8)4.1.3 发展战略的途径选择 (8)4.1.4 发展战略的政策措施 (8)4.2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8)4.2.1 总体规划的目标与原则 (8)4.2.2 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8)4.2.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4.2.4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8)4.3 城市分区规划与详细规划 (8)4.3.1 城市分区规划 (8)4.3.2 城市详细规划 (9)4.3.3 控制性详细规划 (9)4.3.4 指导性详细规划 (9)第5章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9)5.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9)5.1.1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原则 (9)5.1.2 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内容 (9)5.2 城市交通规划 (9)5.2.1 城市交通规划原则 (9)5.2.2 城市交通规划内容 (10)5.3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10)5.3.1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原则 (10)5.3.2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内容 (10)第6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 (10)6.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与目标 (10)6.1.1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10)6.1.2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11)6.2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1)6.2.1 生态空间规划 (11)6.2.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6.2.3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11)6.3 生态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摸索 (12)6.3.1 生态城市建设案例 (12)6.3.2 生态城市建设策略 (12)第7章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规划 (12)7.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性 (12)7.1.1 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价值 (12)7.1.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社会意义 (12)7.1.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据 (12)7.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 (13)7.2.1 保护范围与目标 (13)7.2.2 保护原则与策略 (13)7.2.3 保护措施与实施 (13)7.3 历史文化街区与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13)7.3.1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 (13)7.3.2 历史建筑的认定与保护 (13)7.3.3 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案例 (13)第8章城市灾害防治与应急规划 (13)8.1 城市灾害类型与特点 (13)8.2 城市灾害防治规划 (14)8.3 城市应急预案与应急体系建设 (14)第9章城市规划实施与管理 (15)9.1 城市规划实施的政策与措施 (15)9.1.1 政策制定 (15)9.1.2 措施落实 (15)9.2 城市规划管理的组织与职责 (15)9.2.1 管理组织架构 (15)9.2.2 职责分工 (15)9.3 城市规划实施评估与调整 (16)9.3.1 评估内容 (16)9.3.2 评估方法 (16)9.3.3 调整原则 (16)第10章现代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1 国际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16)10.1.1 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16)10.1.2 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趋势 (16)10.1.3 公共参与城市规划成为常态 (16)10.2 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现状与挑战 (17)10.2.1 发展现状 (17)10.2.2 挑战 (17)10.3 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17)10.3.1 推进城市规划法治化 (17)10.3.2 创新城市规划技术方法 (17)10.3.3 强化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协同 (17)10.3.4 提高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度 (17)10.3.5 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监测与评估 (17)10.3.6 推动城市规划国际合作 (17)第1章城市规划概述1.1 城市规划的定义与作用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规划与设计,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