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歌诀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9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一:胃病分类及治疗1. 脾虚型:健脾益气,消食导滞。
2. 阳明亢实型:清利肠道,降火解毒。
3. 气血两虚型:养阴生津,调理营养。
二:心脏病的辨证施治1. 心阳不足类型:- 行经络活血化淤坎;- 温通冲任暖宫寒。
2. 灼伤神志类别:- 安抑安眠镇静定;- 开窍醒脑散迷恋。
三:呼吸系统常见疾患处理方法1. 太白湿浊邪入肺,寓温开郁逐水分。
2.金刚木棱喉部堵,甜苦润泛止干喘。
四:急性传染性非特异性下呼吸道感染(URTI)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均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 手卫生和正确使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打喷嚏;- 加强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人群密集场所。
五:肝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肝郁脾虚型:舒肝解郁,健脾和胃。
2. 湿热壅盛型:清利湿火,祛除湿邪。
3. 血淤化饮型:活血化淤,消散积聚。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行经络活血化淤坎: 通过调理身体经络系统来促进血液循环,并分解或排出堆积在其中的阻塞物质。
2.温通冲任暖宫寒: 使用草药等方式提高子宫部位温度以改善寒凉引起的不适感。
3.安抑安眠镇静定: 缓解焦虑紧张情绪并帮助入睡,在心理上产生平静与放松状态。
4.开窍醒脑散迷恋: 刺激大脑功能以增强警觉性和认知能力, 解除意识模糊状态.5. 寓温开郁逐水分 : 运用具有辛温性质的草药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淤滞,并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6. 甜苦润泛止干喘: 使用具有清热化湿、宣肺平喘作用的中药以缓解喉部不适和呼吸困难。
7.舒肝解郁健脾和胃:通过调理身体气机,改善情绪压力引起的脏器功能紊乱并增强消化系统能力。
8.清利湿火祛除湿邪:使用寒凉或辛散类别中医治疗方法以去除潮湿与积聚在人体内部导致发炎等问题9. 活血化淤消散积聚 : 运用活络通经法配合行气活血之品, 分解阻塞物质及驱动毒素.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相关文件。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1、中医要办得好,上边一门先知道;老庄金匮考古活,本草述宗拟诊治。
2、伤寒论与犀牛书,针灸与推拿郎办;难病解毒要在头,小儿科保平安把。
3、无脉象看胃肾气,内因外治六经法;五气六脏定诊断,别用劳神必大放。
4、神农本草要仔细,方药有配和生长;汤剂膏丹服务多,煎服熬丸爲主旋。
5、辩证分项自全解,总论针刺推拿实;经络断指治百病,吐纳拔罐礼非常。
6、梅花集录风痹病,临床金匮把凌云;晚清医家有实践,宋朝一统大治言。
7、急救医略不可少,金针贴敷通神明;肠炎肠胃淡去苦,病症来源自全判。
8、心肝脾胃和肾脏,腑脉隐在细看情;内伤外感把内毒,虚实寒热二十字。
9、诊疗办理体贴查,病因未知无脉诊;心主精神定内科,经络虚实分确定。
10、气虚血瘀表内病,虚热湿热即外患;肝主疝气宾阳亏,肾主阳虚脾气软。
11、腑脏脉实分象多,内服是医此得着;饮食分析要查配,调节比例才有良。
12、发热高热赶快降,血压低血看及时;痨病及疗体温度,细判细把比比看。
13、脑血管病看维护,哮喘支气当助气;免疫抑制望解毒,适当药物休养身。
14、痔疮赘肉要解决,咳嗽咳痰有生药;耳鼻喉病一统治,健脾益气不受影。
15、肾炎肾病解之法,输液疗法先加以;免疫应用疗效快,经血灌注更健康。
中医内科歌诀速记
以下是中医内科歌诀速记的例子:
1. 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2. 咳嗽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
清金方。
3. 风热感冒新加香薷饮用清暑祛湿解表。
4. 气虚感冒参苏饮用益气解表。
5.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用滋阴解表。
6. 表寒里热(寒包火)双解汤用解表清里。
7. 风寒袭肺荆防败毒散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8. 风热犯肺银翘散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9. 暑湿感冒新加香薷饮用清暑祛湿解表。
10. 气虚感冒参苏饮用益气解表。
11. 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用滋阴解表。
12. 寒痰咳嗽三拗汤合止嗽散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13. 热痰咳嗽桑菊饮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4. 肝火犯肺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用清肝泻肺、顺气降火。
15. 肺阴亏耗沙参麦冬汤用养阴润燥、化痰止咳。
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中医内科学速记歌诀: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
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
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七、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
八、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正虚肾气丸。
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
十、血证:鼻(玉龙归山),齿(清水),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弟归),尿(小白要归),紫斑(十茜归)。
十一、心悸:悸怯定志虚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淤桃痰火黄连温。
十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括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十三、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食保虚火黄阿汤,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
十四、厥证,厥实气五虚四物,血实通淤虚人参,痰厥导痰食保神。
十五、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气滞痰郁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火地黄。
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十七、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
十八、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
十九、噎膈,痰启津沙淤通优,气虚阳微补运脾。
二十、呕吐。
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
二十一、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
二十二、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
二十三、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
二十四、腹痛。
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
二十五、便秘。
热秘调承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
二十六、胁痛:胁痛郁柴淤复元,湿龙肝阴亏一贯。
二十七、黄疸:黄疸湿表麻甘露,热菌湿五胆柴胡,寒湿术附脾建中,热盛黄解陷犀角。
湿四脾柴。
二十八、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淤血膈。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一、肺系1.感冒●感冒寒热暑气阴阳血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平素易感玉屏风,阳虚再麻血物葱2.咳嗽●咳嗽寒热燥,痰湿热肝阴三嗽桑菊桑杏苏,二三清黛白沙参3.哮病●哮冷热包痰,虚脱肺脾肾射青定越小石厚,三子固本脉急救,君子生地金六煎,苏降七都上下肾。
4.喘证●风寒|热|喘|痰浊|热,肺郁|肺|肾|正虚遏麻盖|麻石|二亲|桑,五|脉肺|金参|锡丹5.肺痈●肺痈初期痈脓复银翘苇茎如解毒,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煎6.肺痨月阴百合秦鳖火,气阴保参阴阳造7.肺胀●肺胀浊热神阳肾痰浊苏三|热越桑,痰蒙涤痰安宝丹,肺肾平补|真五阳,(痰瘀阻肺桂苓葶,脾肺六君合玉屏,外寒里饮小青龙)8.肺痿虚热清麦寒姜草二、心系1.心悸●心悸怯|血|阴|阳虚,邪毒|水饮|痰|和瘀安定|归脾气血足,参附桂牡|阴天朱银翘生脉|苓桂术,黄连温胆|红桃阻2.胸痹心痛●胸痹气血|瘀|痰|寒,气阴两虚|肾阴|阳柴胡血府瓜薤痰,当归四逆枳桂寒养荣生脉益气阴,天王甘草右参阳3.心衰●心衰瘀|阴|水|痰|脱气血保桃,气阴血脉阳真痰饮苓桂葶,阴阳参附四逆参。
4.不寐●不寐肝火|痰热扰,心脾|心胆|心肾交龙胆|黄连|归脾汤,六交心肾|胆安酸阴虚火旺黄胶朱,阴虚血少天王补阳浮酸枣珀肝热5.癫狂●癫痰|心|气虚,狂阴|痰火|瘀痰气逍涤心养越,二琥伤阴生痰火癫狂梦醒痰热瘀。
6.痫病●阳黄定,阴二五,肝脾肝肾瘀,龙涤六大通7.痴呆●七髓洗痰少脾肾,气血归脾通窍瘀,热毒黄连心肝天。
8.厥证●气虚生参四实五,血羚通瘀虚养荣,食保神术导痰厥三、脾胃1.胃痛●寒凉食保肝胃化,湿热清中血笑丹,胃阴益胃柴胡肝,黄芪建中脾虚寒2.痞满●外香食保痰二平,湿热连心痰热半,越鞠枳术和肝胃,虚弱补中阴益胃3.呕吐●呕吐食保外藿香,小苓痰饮半金肝,脾胃气虚香六君,胃阴麦冬理中寒4.呃逆●寒热气阴阳,丁竹五橘中5.噎膈●痰气瘀血津阳气,启膈通幽沙运脾6.腹痛●肝郁柴胡寒良正,大承湿热枳食胀,少腹逐瘀建中寒7.泄泻●食滞湿寒湿热泻,保和|藿香|葛芩连,久泻肝气肾脾虚,痛泻|四神\参白术8.痢疾●湿芍胃寒白芍毒,连休驻阴真桃虚,补脾瘀少寒热乌,实噤开虚六石姜9.便秘●实冷热气秘,虚气血阴阳麻子热六气,温硫大冷秘血虚润肠气黄芪,济川阳虚增液阴四、肝胆1.1、胁痛●柴胡疏肝瘀阻络,旋覆逐瘀跟复活,肝胆湿热龙胆泻,少阳小柴络一贯。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病症多且杂,为助大家记,歌诀来归纳。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加香薷饮,气虚参苏饮可痊。
阴虚加减葳蕤汤,阳虚再造散可选。
咳嗽外感分寒热,风寒三拗止嗽散。
风热桑菊饮加减,风燥桑杏汤为伴。
内伤咳嗽痰热清,清金化痰汤可安。
肝火犯肺用黛蛤,肺阴亏虚沙参添。
哮证发作寒哮证,射干麻黄汤可行。
热哮定喘汤加减,寒包热哮小青龙。
风痰哮证三子养,虚哮平喘固本从。
缓解期肺脾气虚,六君子汤来调中。
肺肾两虚生脉地,金水六君也有功。
喘证风寒麻黄汤,表寒肺热麻杏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阻肺二陈专。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治阴阳伤。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金汤。
溃脓加味桔梗汤,恢复沙参麦冬尝。
肺痨肺阴亏损用月华,虚火灼肺百合佳。
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
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定,心血不足归脾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阳不振参附当。
水饮凌心苓桂术,瘀阻心脉桃仁香。
胸痹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柴胡疏。
痰浊闭阻栝蒌薤,寒凝心脉枳薤附。
气阴两虚生脉散,心肾阴虚天王珠。
心肾阳虚参附汤,右归饮把阳虚扶。
不寐肝火扰心龙胆泻,痰热内扰温胆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不交交泰尝。
心胆气虚安神定,酸枣仁汤效亦彰。
癫狂癫证痰气逍遥顺,心脾两虚养心汤。
狂证痰火生铁落,阴虚火旺二阴煎。
痫证风痰闭阻定痫丸,痰火扰神龙胆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两虚六君全。
心肾亏虚左归丸,天王补心丹也安。
痴呆髓海不足七福饮,脾肾两虚还少丹。
痰浊蒙窍涤痰汤,瘀血内阻通窍缓。
厥证气厥实证五磨饮,虚证四味回阳煎。
血厥实证羚角钩,虚证独参汤可援。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胃痛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安。
肝气犯胃柴胡疏,湿热中阻清中汤。
瘀血停胃失笑散,胃阴亏耗一贯煎。
脾胃虚寒黄芪建。
痞满饮食内停保和丸,痰湿中阻二陈平。
湿热阻胃连朴饮,肝胃不和越鞠丸。
脾胃虚弱补中气,胃阴不足益胃煎。
呕吐外邪犯胃藿香正,饮食停滞保和当。
中医内科学歌诀总汇
中医内科学,有很多养生保健的经验,下面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医内
科学歌诀,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医内科的相关知识。
1、心虚神不守,枸杞当先补。
枸杞子既具有滋阴补肾、明目的功效,
适合心虚、失眠、肾虚等人群食用。
2、肺虚喘不停,防风加桂心。
防风、桂心都可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痛,适合肺虚喘患者。
3、脾虚食不消,陈皮炒草果。
陈皮可以健脾开胃、理气化痰,草果可
以温阳祛寒、杀虫除湿。
4、肝火头重病,薏米白术汤。
薏米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白术可
以健脾胃、益气养血,适合肝火病人食用。
5、肾虚补肾石斛汤,何首乌补骨丹。
石斛可以补肾养阴、益精壮阳,
何首乌可以补肾填髓、固精根。
6、忘记东西快,黄连烤姜开。
黄连可以清热燥湿、疏通肝胆,烤姜可
以温阳祛寒、解毒开汗。
7、内热口渴欲喝水,百合芡实银耳汤。
百合可以润肺止燥、清心安神,芡实可以健脾益肾、利二便,银耳可以滋阴润肺、养颜美容。
8、痰湿重,橘皮枳壳茯苓汤。
橘皮可以燥湿化痰、健脾降脂,枳壳可以疏风解热、清湿化痰,茯苓可以渗湿利水、健脾祛湿。
9、肺燥咳嗽胸闷痛,沙参麦冬汤。
沙参可以滋阴润肺、补气安神,麦冬可以生津润燥、清心润肺。
10、心火旺,菊花蜜茶。
菊花可以清热泻火、平肝明目,加上蜂蜜,更有润肺护嗓的功效。
以上就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些经典歌诀,希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食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生保健,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一、病因篇⒈外感病:罗盘捺金,云气就追寻。
⒉内伤病:七情捺火,五脏就会有。
⒊其他病:饮食不节,久坐伤脾肝。
二、病机篇⒈风寒邪:头痛身疼,鼻塞咳嗽胸闷。
⒉风热邪:头痛出汗,咽痛口渴便溏。
⒊湿邪:关节肿痛重,腹泻小便黄。
⒋寒邪:四肢冰冷,腹痛大便稀。
⒌热邪:口渴多汗,大便干燥稀。
⒍虚邪: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酸。
三、病症篇⒈内风证:头面疼痛,口干舌红晕。
⒉热毒证:口疮牙痛,目赤喉痛红。
⒊寒湿证: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减。
⒋气虚证:倦怠无力,心慌气短无力。
⒌血虚证:面色萎黄,舌红少血尖。
⒍脾胃虚弱: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气。
四、治法篇⒈解表法:喝汤煮姜,汗出邪退藏。
⒉泻下法:冲洗稀粪,通便下湿邪。
⒊清热法:毒咽舌红瘀,华蟾清热药。
⒋祛湿法:湿气身体重,痉挛扬脚心。
⒌益气法:神疲身虚弱,草果强肾脾。
⒍滋补法:面色萎黄,血虚肾亏草。
五、药物篇⒈银翘解毒:热毒咽喉红,银翘草治愈。
⒉防风通圣:外感风寒身疼,防风马齿苋。
⒊桂枝加附子:汗出风邪可,气虚寒痛用。
⒋茯苓四逆汤:面黄肢冷凉,四逆汤温暖。
⒌四君子汤:脾胃虚弱症,四君子治标准。
⒍当归四逆散:血虚头晕眩,当归四逆散。
附件:⒈药物配方表⒉中医内科常用诊断录音⒊内科学教学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保健食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供给营养所需、保持健康的食品。
⒉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条之规定,医疗器械是指专供医疗机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缓解疾病和使人体结构重建或生理过程的调整。
⒊中药: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条之规定,中药是指原植物性、动物性或矿物性,经加工而成的或者未经加工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品。
⒋中药饮片: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条之规定,中药饮片是指以中草药为材料,按照本草学的原则,采取炮制和分装等工艺制成的片剂,无论是整片用或分红结扎用,以及能够直接入舌的颗粒剂或口服液体剂。
肺系统疾病歌诀:
1、感冒:
证型,感冒风寒热,暑湿气阴阳(血)
分型,外感-感冒风寒荆防麻,风热银翘葱桔汤,暑湿新香六鸡霍。
内伤-气虚参苏玉屏风,阳虚再造麻附辛,阴虚加减葳蕤汤,血虚葱白四物汤。
2、咳嗽
证型,咳嗽外感热燥,内伤肝火痰热包,痰湿蕴肺肺阴耗。
风型,外感-咳嗽寒三止麻小,风热桑菊六一散,风燥桑杏杏苏散。
内伤-痰热清金白黛肝,痰湿二三杏二六,肺阴亏耗沙麦汤。
3、喘证:
证型,寒热痰热浊,气水肺肾脱。
分型,实喘-风寒麻华小青加,得汗喘甚桂朴杏,痰热桑皮寒热麻,痰浊二三气五六,水凌心肺真葶皮。
虚喘-肺虚生脉补肺补,玉屏益气六肺来,肾虚金匮参蛤散,七味生脉苏真武,喘脱参附蛤锡服。
4、哮证:
证型,哮发冷热寒包火,风痰虚哮并喘脱,哮缓肺脾肺肾弱。
分型,发作期-冷射小,苏紫金,热定越,寒包热,小石厚,风三子,控涎丹。
虚平喘-脱回生,黑锡丹。
延缓期-肺脾气虚六君子,肺肾金生肾气丸。
5、肺痈:
证型,肺痈初成溃恢复
分型,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千金如金散,热毒瘀结犀黄丸,溃脓加桔排脓毒,胸满便秘桔白散,
恢复沙参桔杏煎/恢复沙参竹石汤。
6、肺痨:
证型,肺痨阴亏虚火灼,气阴耗并阴阳损。
分型,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甲,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7、肺胀:
证型,肺胀痰浊热痰蒙,外寒内饮痰瘀阻,肺肾肺脾阳水泛。
分型,痰浊苏三小青龙,小石涤痰六君用,痰热越夏桑白汤,痰蒙涤痰至宝安,外寒内饮小青龙,
痰瘀葶苈桂茯苓,肺肾平喘补肺补,参附蛤锡皱肺九,肺脾六君和云屏,阳虚水泛真五苓。
中医内科歌诀集锦中医内科歌诀集锦
一、中医内科基础理论歌诀:
1. 阴阳九候核心法,五行相生相克诀。
2. 脏腑六腑功能差,里外相应须了解。
3. 气血津液五脏养,三焦通调失则伤。
4. 腑气生化四动态,生病病变暗藏着。
二、中医内科疾病歌诀:
1. 脉证辨治术先细,脉象多变病名识。
2. 心脑血管风中风,阳盛阴虚表现症。
3. 脾胃病证太过强,饮食不调多为常。
4. 肝病表现情绪变,郁火肝湿常难安。
5. 肾虚阴亏衰老病,腰膝骨疼大便常。
三、中医内科常用方药歌诀:
1. 四君子调元气,健脾益气肉桂记。
2. 清热解毒用黄连,痰湿壅滞用陈皮。
3. 补血活血当三七,润肺滋阴用麦门冬。
4. 散寒药用肉桂花,降脂降压用钩藤。
四、中医内科养生保健歌诀:
1. 调节饮食才健康,五谷杂粮营养多。
2. 定时运动身体棒,保持体态心情靓。
3. 养生保健要禁烟,酒精多饮慎开颜。
4. 心情舒畅笑容开,人际关系要和谐。
五、中医内科预防疾病歌诀:
1. 常用疫苗防流感,避免交叉感染传。
2. 饮食卫生须注意,饭前洗手勤又利。
3. 维生素补充增免疫,睡眠充足体健康。
4. 空气清新房间宽,勤开窗户常通风。
总结: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掌握中医内科的理论和疾病特点对于临床医生以及个人养生都非常重要。
以上歌诀集锦为中医内科提供了基础理论、常见疾病、常用方药、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中医内科知识,提高诊疗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
2017 中医内科学方歌1 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头痛闭塞流鼻涕,发热恶寒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歧,若有气虚参苏用。
加减葳蕤疗阴虚。
2 咳嗽咳嗽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具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痰热郁肺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散,阴虚沙参麦冬尝。
3 肺胀胸肺胀满气不敛,喘咳上息病缠绵,痰饮血瘀缘气虚,标实本虚治当辫。
苏子三子小青龙,痰浊蕴肺宜精选,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先。
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验。
4哮哮证发作痰鸣喘,邪触宿痰气不宣,发时攻邪宁时补,邪实本虚标本辫。
寒哮射干青龙专,定喘越婢热哮主,风痰胸满三子用,苏子平喘虚哮足。
肺脾气虚用六君,生脉地黄金水枯。
5喘喘证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久喘碍心喘脱危,心肾阳衰肺气短。
风寒三拗华盖散,表寒里热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
痰热郁肺用桑白,肺虚补肺生脉散,肾虚肾气都气选,喘脱参附黑锡丹。
6 痰饮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衰标本明。
痰饮:饮留胃肠痰饮名,甘遂半夏已椒寻,脾阳虚弱心悸眩,苓桂术甘半夏苓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饮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用香附,阴虚沙参泻白尝溢饮:饮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证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能清。
支饮:支饮寒症青龙先,姜辛葶苈防已辫,脾肾阳虚诸不适,苓桂术甘肾气选。
7 血证血证病机归热虚,上溢下泻渗肌肤,辨清部位明脏腑,三大治则血火气。
鼻衄:鼻衄热迫肺胃肝,桑菊玉女龙胆安,归脾汤疗气血亏,外部用药效更赞。
齿衄:齿衄胃火循经冲,清胃泻心合方攻,肝肾阴亏相火浮,滋水清肝茜根终。
咳血:咳血总由肺中来,燥热桑杏汤化裁,肝火泻白黛蛤合,阴虚百合固金塞。
吐血:吐血由胃呕吐出,十灰泻心胃热著,肝火犯胃龙胆泻,气虚血溢归脾主。
便血:便血肠道湿热滞,地榆散或槐花施,若有脾胃虚寒生,黄土汤方温而止。
尿血:尿血湿热小蓟饮,阴虚知柏地黄斟,脾虚归脾总堪用,肾虚山药方中肯。
紫斑:紫斑血热妄行伤,十灰加减效最良,虚火茜根散增损,气不摄血归脾汤。
8 心悸心虚胆怯安神丹,心血不足归脾参,阴虚天王朱砂合,阳虚参附龙牡安。
苓桂真武水凌心,桃仁红花瘀阻烦,痰火扰心用温胆,心悸怔仲虚实勘9 胸痹寒凝气滞痰血瘀,本属阴阳气血瘀,实证宜通虚宜补,宣痹通阳活法立。
心脉瘀阻逐瘀启,气滞心胸疏肝依,薤白半夏或桂枝,痰阻寒凝治有异。
若逢寒盛心痛剧,苏和乌头能救急,阳虚参附右归饮,阴虚甘草合补心。
气阴两虚胸隐痛,生脉人参养荣齐,血不养心脉结代,炙甘草汤复脉益。
10 不寐不寐虚实道理深,总归阴虚与阳盛,肝火痰热证扰心,泻肝温胆治法分心脾两虚归脾主,心胆气虚枣安神,心肾不交虚火旺,地黄交泰总对证11 郁证情志不舒郁滞生,六郁总由气郁成,疏通气机为治则,临床辩证虚实分。
肝郁逍遥疏肝顺,化火丹栀逍遥冷,痰气郁结如物梗,半夏厚朴汤对症。
心脾两虚归脾斟,甘麦大枣养心神,心肾阴虚宜滋养,天王补心六味纯12 癫狂癫狂多见青壮年,精神失常证易辫,肝肾心脾关系紧,气郁痰火阴阳偏。
癫:癫证沉默痴呆齐,语无伦次多欢喜,痰郁逍遥合顺气,养心越鞠调心脾。
狂:狂证燥妄多喧扰,好动易怒打骂嚣,痰火扰神生铁落,痰热瘀结梦醒消久狂火旺阴血伤,琥珀养心二阴交。
13 痫证痫证由来多先天,正虚痰郁气逆变,突发昏仆吐沫涎,两目上视四肢颠。
风痰闭阻用定痫,瘀阻脑络通窍选,痰火龙胆涤痰用,若有便闭竹沥兼。
脾虚归脾六君足,肾虚天王左归全。
14 胃痛寒火瘀食胃痛因,不荣不通痛不停。
柴胡疏肝气滞型,香苏良附散寒凝。
湿热中阻用清中,保和丸消食积停,失笑丹参化瘀血,一贯芍甘滋胃阴。
黄芪健中健脾胃,理气和胃诸证平。
15 痞满心下痞塞胸膈满,无形无痛按之软,气机不利升降乱,临床首将虚实看。
饮食内停保和丸,痰湿二陈平胃散,湿热泻心连朴饮,气滞越鞠枳术丹,补中益气脾胃弱,阴虚嘈杂益胃安。
16 呕吐胃失和降气上逆,虚实详辫定缓急,食滞外感伤胃府,保和丸施香正气痰饮半夏合苓桂,肝气犯胃用四七,理中脾胃虚寒盛,麦门冬疗阴虚亟。
脾胃气虚食欲差,香砂六君最相宜。
泄泻便稀更衣勤,脾虚湿盛最是因,临床先将暴久定,再变寒热虚实形藿香正气寒湿兴,湿热伤中葛连芩,保和丸消食积停,肝气乘脾痛泻应。
久泄脾弱用参苓,五更泄泻四神宁。
18 痢疾痢疾多生夏秋季,便下脓血腹痛急,虚实赤白因细辫,治疗首当顾胃气。
芍药汤治湿热痢,白头翁消热毒疫。
寒湿不换金正气,阴虚阿胶驻车济桃花真人温肾脾,连理加味疗休息,下痢不食曰噤口,开噤散用效无比寒热错杂久不愈,伤寒乌梅丸可医。
19 腹痛腹痛脏腑气血分,寒热虚实因细审,寒盛良附正气温,湿热大承气汤斟。
枳实导滞消食困,肝郁柴胡疏肝顺,瘀血内停用少腹,小建中汤中虚冷。
20 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疮,风火痰热瘀毒伤,咳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起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减桔梗施,恢复沙参杏仁尝。
21 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证咳吐浊涎唾,痿若草木枯不容,日炽津枯叶萎弱。
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热多,虚热麦冬救肺施,草姜互配虚寒卓22 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咳血行羸弱,潮热盗汗特征齐。
月华丸滋肺阴虚,百合秦艽火亢亟,保真白术气阴耗,阴阳两虚补天医。
23 自汗盗汗自汗盗汗汗失控,营卫失和腠理松,气虚桂枝玉屏风,湿热龙胆四妙攻,阴虚麦味归地黄,心血不足归脾充噎即噎塞膈为拒,酒食所伤忧思郁,虚实气血痰当查,标实本虚治法区启膈增液利痰气,沙参麦冬疗阴虚,补气运脾阳衰微,通幽养血化血瘀。
25 厥证厥证昏仆四肢寒,阴阳失常气逆乱,明辨气血痰湿因,虚实厥证不一般。
气厥:气厥实证拳紧撰,五磨饮子通关散,虚证息弱汗出寒,参附生脉四味缓血厥:血厥实证闭牙关,羚角钩藤通瘀专,虚证无华肢冷颤,补养气血独参灌。
痰厥:痰厥涤痰汤加减,热重礞石滚痰丸,26 呃逆胃气上逆呃呃呃,食乖正亏气不和,实证胃寒或胃火,丁香竹叶石膏酌若有气机郁滞生,五磨饮子无蹉跎,更有阳虚理中施,阴虚益胃竹茹合。
27 便秘便秘脾肾关系秘,胃肠传导论病机,不通不畅便时长,辨清虚实通下医热用麻丸冷温脾,气滞六磨能解急,黄芪汤擅气不运,一丸润肠疗血虚阴虚增液能通便,阳虚济川效无比。
28 胁痛肝络不和胁痛传,虚实气血当细看,肝郁气滞疏肝散,肝胆湿热用龙胆复元血府逐瘀血,阴虚失养煎一贯。
29 黄疸身目溺黄黄疸名,肝胆脾胃湿邪浸,阴阳虚实当细审,疫毒炽盛急黄病。
阳黄热重茵陈清,湿多甘露合五苓,胆腑郁热大柴胡,急黄犀角出千金阴黄术附寒湿凝,脾虚黄芪健中饮,黄疸退后需调治,湿热留恋用四苓疏肝六君调肝脾,逍遥鳖甲气血停。
30 积聚腹内结块胀或痛,积聚病形各不同聚:气郁逍遥顺气冲,六磨食滞痰阻通。
积:初起失笑疏肝合,日久六君膈下攻,正虚八珍化积施,重症切记图缓攻。
31 鼓胀鼓胀气血水交凝,肝脾肾脏常具病,气滞柴胡合胃苓,水湿困脾实脾饮茵陈中满水热结,瘀结水留用调营,阳虚肾气附子苓,阴虚地黄一贯行。
32 头痛头痛外感内伤亟,寒热虚实需辨析,外感风为诸邪倚,内伤病损肝肾脾川芎羌活与白芷,风寒风热风湿岐,痰浊昏蒙用半夏,肝火胀痛天麻熄血虚隐隐填四物,肾虚空眩补元济,痛如锥刺煎通窍,或添引经效更奇。
33 眩晕逐风调选肝风荡,髓亏血乏痰火伤,晕眩呕恶汗自泻,补虚泻实调阴阳天麻钩藤肝阳亢,气血亏虚归脾汤,痰用半夏瘀通窍,肾亏填精左归方34 中风中风卒起证多端,气血虚火及风痰,肝肾阴虚为根本,真中类中外感勘中经络:络脉空虚风邪袭,真方白丸祛风急,肝阳上扰天麻潜,阴虚风动镇肝熄。
中脏腑:中脏闭脱需细分,猝然昏扑不知人,闭若口噤二便闭,脱则手撒汗涔涔闭证痰热桃核承,火盛羚角汤钩藤,痰蒙瘀闭涤痰斟,戴阳参附白通神阴竭阳亡是脱证,参附生脉能救人。
恢复期:中风愈后需调治,风痰失语解语丹,气虚络瘀还五安,左归地黄补肾肝35 痉证痉证身强四肢颠,外感内伤虚实辫,外感羌活胜湿先,风寒瓜蒌葛根研肝经阳明心营热,钩藤白虎清营选,血虚四物定风珠,有无汗出刚柔验36 瘿病瘿病主证脖子粗,理气化痰消瘿主,气郁痰阻四海舒,痰结血瘀藻玉壶肝火清肝消瘰泻,阴虚天王一贯足。
37 疟疾疟疾寒热往来苦,治则驱邪截疟主,正疟七宝合柴胡,温疟参桂入白虎寒疟姜桂七宝暖,劳疟日久何人扶,冷用正气热清瘴,瘴疟发作药到除38 水肿水肿缘于水湿起,越婢加术风邪袭,五味消毒麻连豆,湿毒浸淫用之宜。
五皮胃苓水湿证,湿热壅盛凿疏立,肾气真武肾阳微,脾阳衰惫用实脾,瘀水互结久不愈,桃仁四物五苓医。
39 淋证小便涩痛是淋证,湿热蕴结膀胱肾,热淋清利用八正,石淋石韦加减成气淋虚则补中气,实证理气沉香珍,血淋需用小蓟饮,知柏地黄虚实分膏淋汤治虚膏淋,实用萆薢分清能,劳淋无比山药丸,六淋转化详辩证40 癃闭癃闭似淋闭不通,上焦不外肺热壅,中清不升浊弗降,下属湿热肾不充清肺补中上中施,八正肾气下治用,更用沉香疏肝气,代抵当丸瘀血攻41 腰痛腰痛悠悠酸无力,肾著沉沉无转移,诺还湿重伴热感,痛如锥刺属血瘀左右归丸治肾虚,甘姜苓术独活立,四妙身痛逐瘀施,综合治疗勿劳欲42 消渴消渴三多消瘦常,肺胃肾病津液伤,食乖情志劳欲过,阴虚为本燥标彰上消肺热消渴方,津亏玉泉二冬汤,中消胃火玉女煎,七味白术治便溏下消地黄肾阴亏,金匮肾气益阴阳43 遗精遗精梦遗滑精探,心肾失调最相关,君相火旺多梦遗,黄连清心封髓丹湿热萆薢分清饮,劳伤心脾妙香散,肾虚滑脱精稀冷,常备金锁固精丸44 痹证痹症风寒湿热乘,闭而为痛故此称,风盛游走防风镇,寒侵庝剧乌头温重着麻木薏苡仁,久痹蠲痹治随证,风湿热痹肿赤痛,白虎加桂宣痹能痰瘀痹阻用双合,补血荣筋养肝肾,痹病久虚独寄生,针灸推拿佐功成45 痿证痿证肢体无力弱,脏腑虚实当细酌,清燥救肺肺虚火,加味二妙湿热裹参苓益气中虚损,肝肾亏损虎潜卓。
久痿瘀阻手足麻,圣愈还五最是妥46 内伤发热内伤发热病缠绵,气血精亏脏腑偏,阴虚潮热清骨选,阳虚假热肾气全丹栀逍遥治热郁,补中归脾气血研,血府逐瘀化瘀热,痰湿中阻加黄连47 虚劳五脏虚损立为目,阴阳气血大纲辫,虚劳病势多缠绵,内因外因先后天气虚主病肺脾先,补肺加味四君填,心悸气短用七福,神疲膝软补元煎血虚先将心肝研,养血四物疗效验阴虚在肺沙麦擅,天王补心心悸烦,脾胃阴虚汤益胃,滋补肾阴左归丸肝阴亏损用补肝,心阳衰微保元安,附子理中中虚冷,肾阳不足右归专48 颤证颤证肢体乱抖动,标本虚实须看重,天麻镇肝风阳攻,羚角导痰痰火冲气血亏虚参养荣,龟鹿定风髓海空,阳气虚损地黄饮,补益肝肾治本功49 痴呆髓健脑消神失用,标实本虚证不同,髓海不足七福荣,脾肾两虚还少充痰浊蒙窍涤痰化,通窍活血瘀阻通50 耳鸣耳聋:耳窍闭塞起鸣聋,鸣聋有别机理通。
肝火痰火风热火,龙胆温胆银翘宗,肾精亏虚左慈滋,脾虚益气聪明崇,新久虚实标本辨,肝胆脾肾分补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