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比较法 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25
因素比较法与要素比较法因素比较法和要素比较法是两种常用的经济分析方法,用于比较不同因素或要素之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
一、因素比较法因素比较法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因素对于某个问题或决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方法。
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关键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或决策,哪些因素是重要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
2. 评价因素的重要性:对于每个选择的因素,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价,判断其对于问题或决策的重要性程度。
评价可以通过专家意见、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3. 比较不同因素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不同因素对于问题或决策的相对重要性顺序。
因素比较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清晰地比较不同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和制定决策。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依赖于主观评价和专家经验,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二、要素比较法要素比较法是一种用于比较不同要素之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方法,常用于经济学领域的比较优势分析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它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关键要素:首先,需要确定对于所研究的问题或决策,哪些要素是重要的、具有决定性影响的。
要素可以是生产要素、资源要素、人力资本等。
2. 评价要素的重要性:对于每个选择的要素,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价,判断其对于问题或决策的重要性程度。
评价可以通过专家意见、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3. 比较不同要素的重要性:通过对不同要素进行比较,可以得出不同要素的相对重要性顺序。
要素比较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帮助理解和分析不同要素对于问题或决策的影响力,为经济学与市场中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然而,要素比较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依赖于主观评价和专家意见,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三、因素比较法与要素比较法的比较1. 研究对象不同:因素比较法主要用于比较不同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而要素比较法则主要用于比较不同要素之间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因素比较法因素比较法最初是评分法的一个分支。
1926年由高速交通股份公司的E.J.本奇和他的助手们最先提出,他们是在试图完善评分法时创立了因素比较法的最初形式。
因此,因素比较法仍然体现了评分法的一些原则,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因素的配分形式和工作等级转换成工资结构的方法不同。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方法是一种混合方法,兼有排列法和评分法的特征。
因素比较法是按决定的评价因素对选定的标准岗位进行评分定级,制定出标准岗位分级表,把非标准岗位与标准岗位分级表对比并评价相对位置的方法。
因素比较法中因素的数量通常比评分法少。
本奇坚持认为,只要根据工作的性质作些修改,仅仅几个基本因素就能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工作。
(一)本奇对因素选择示例1、对体力劳动,他采取下列因素:(1)智力;(2)技能;(3)体力;(4)责任;(5)工作条件。
2、对职员、技术和管理人员,他采用下列因素:(1)智力;(2)技能;(3)身体因素,包括工作条件;(4)监督管理的责任;(5)其他责任。
(二)因素比较法的运用步骤1、选择标准岗位。
在因素比较法中,标准岗位的选择是一项既困难又重要的操作。
因为评价结果的的可靠性是以所选择的标准岗位为依据的。
选择标准岗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这些岗位必须具有代表性。
这些岗位能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等级,并充分显示每一因素重要程度的不同等级;同时在确定的范围内能够准确的给予定义。
2、根据这个标准岗位建立起来的等级必须能被大家所接受。
即能成为建立全新的工作等级工资制的标准,并且其工资同当地劳动力市场上相同工作的工资不能差别太大。
在实际采用因素比较法时,标准岗位数量的选取要恰当。
如果太多,通过该方法对工作岗位进行排列所耗费的时间会很多;如果太少,测评结果的误差就会相对高些。
一些专家认为,实行因素比较法至少要选择30个标准工作岗位。
3、将标准岗位按照选定的因素进行排列。
标准岗位被确定后,按照所选定的因素按相对重要程度依次排列,制定出标准工作分级表。
德茨威格特认为比较法一方面以法律为其对象,另一方面以比较为其内容的一种思维活动。
沈宗灵(1)对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及体系的比较研究(2)同一国家不同法律及体系的比较研究(3)包括本国法与外国法或外国法与外国法之间的比较(4)应在深层次上对法律体系赖以存在的和作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日本比较法学家大木雅夫的概括比较全面:比较法是这样一种法学部门或方法:在最一般的意义上,它在各种法律秩序的精神与样式的联系上,揭示各法律秩序的形态学上的特征以及它们相互间在类型上的亲缘性;作为其特殊性,比较法主要研究各种法律秩序中可比较的各种法律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认识和完善法制为课题。
2 比较法的范围属于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法律的比较研究,对不同法律体系的法或拥有不同管辖权的法律体系的法的比较。
国内法的各学科中都广泛应用了比较的方法,不能算作比较法。
对一国内不同历史时期的法律制度的比较,是否属于比较法的研究范围?对一国内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的比较,是否属于比较法的范围?二比较法的本质和研究对象比较法的本质是研究方法还是一门独立学科?是否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功能?各个部门法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关系作为调整对象,有其具体的法律规则。
比较法既没有调整的社会关系,也没有相应的具体法律规则。
其主要特征和方法在于比较。
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言,“就像因自我观察而受折磨的人多数是病人一样,有理由去为本身的方法论费心忙碌的科学,也常常成为病态的科学,健康的人和健康的科学并不如此操心去知晓自己。
三比较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1)比较法与法理学:法理学,研究法律现象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
这些也是比较法中必不可少的。
法理学的基本原理是比较法的基础,比较法的研究丰富和发展法理学(2)比较法与法制史:法制史内容丰富,可以对各国法律制度进行纵向比较,有助于比较法的研究(3)比较法与国际公法:国际公法的法律渊源得益于比较法(4)比较法与国内部门法(5)与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国际私法的研究和适用有赖于比较法Schleisiger.Docxschleisiger.docx第二节比较法的历史发展一相关学说1 自然法和比较法--自然法对普适性法律的追求—格老秀斯自然法与自然、神以及理性一样,是普遍合理的、为任何时代的任何民族所共通的东西。
□要素比较法要素比较法(Factor Comparison)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作评价数量方法,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种评价方法。
具体办法和步骤如下:第一步,提供工作信息。
该方法需要细致和完备的工作分析。
包括:对评估委员会进行评估的各要素进行描述和说明,这些要素可以称之为要素指标。
通常包括:智力要求、体力要求、技能要求、责任和工作条件等方面。
第二步:选择标准工作。
有工作评定委员会选择15~25个关键的、有代表性的工作(工种)。
以这些工作作为工作分级和排序的依据。
第三步:把工作要素指标排序。
例如,把选择出来的5个要素指标排序。
排列的依据是对工作的描述和工作种类。
实施中,每个评为单独对工作要素进行评分和排序,然后将所有评委的结果综合起来。
(见下表)工作要素评价各工种对各要素指标的要求不同,权数也不同。
例如,一般操作工的体力要求较高,但智力要求较低;而一些工作人员的责任重大,体力要求相对较低。
第四步:分要素的配置工资率。
工资率确定是依据5个要素值确定的,一般来讲,一些关键性工作,要素值高,工资率相对也高,下表是西方国家一般性劳动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要素小时工资率:工作要素与小时工资率第五步:按照配置给每个要素的工资值进行工作分级,见下表:不同工种工资率及其要素构成单位:美元第六步:将所有的步骤综合在一起,就构建成一张工资要素级别比较表。
该表显示不同种类工作,因为工作要素的地位不同,或者说要素值和价格相同,会有同样的工资率,如下表所示:工资要素级别比较表□评分法评分法也称点数法,是目前大多数国家最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预先选定若干因素,并采用一定分值表示某一因素。
然后按事先规定的衡量标准,对现有岗位的每个因素逐一评比、估价、求得分值,经过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各个岗位的总分值。
在实际实施中,大多数评分法方案都是借鉴几个著名的传统方案,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调整来制定的。
其中一个方案曾在30年代末,在美国两个有影响的行业委员会“全国电气制造协会”(NEMA)和“全国金属贸易协会”(NMTA)中实行,而至今经过某些修改仍在很多企业使用。
要素比较法的案例要素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商业评估方法,用于确定一项投资或资产的价值。
该方法通过对可比较的项目或资产进行多个要素的比较分析,来推断被评估项目或资产的价值。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要素比较法对一家公司进行评估。
假设有一家名为ABC电子有限公司的公司,主要经营电子产品制造和销售业务。
我们希望评估该公司的价值,以便确定是否应该投资于该公司。
为了进行评估,我们将使用要素比较法,并比较ABC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的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我们选择了三家同行业公司作为比较对象,它们分别是XYZ电子有限公司、DEF电子有限公司和GHI电子有限公司。
这些公司都是在同一行业、类似规模和经营模式的公司。
接下来,我们选择了一些关键要素进行比较。
这些要素包括收入、利润、资产和市场份额。
我们将分析这些要素的差异,并将其应用于ABC电子有限公司的数据,从而得出评估结论。
首先,我们比较了这四家公司的收入情况。
XYZ公司的年收入为5000万美元,DEF公司为4500万美元,GHI公司为4000万美元,而ABC公司为3500万美元。
从收入角度来看,ABC公司的收入较低,可能意味着其市场占有率较小或市场竞争较激烈。
然后,我们比较了利润率。
XYZ公司的利润率为10%,DEF公司为8%,GHI公司为6%,而ABC公司为5%。
由此可见,ABC公司的利润率相对较低,可能表明其运营效率较低或成本较高。
接着,我们比较了公司的资产情况。
XYZ公司的总资产为1亿美元,DEF公司为9000万美元,GHI公司为8000万美元,而ABC公司为7000万美元。
由此可见,ABC公司的资产规模相对较小,可能意味着其发展潜力较小。
最后,我们比较了市场份额。
XYZ公司占据市场份额的20%,DEF公司占据15%,GHI公司占据10%,而ABC公司占据5%。
从市场份额来看,ABC公司的份额相对较小,可能需要加大市场推广和竞争力提升的力度。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简述因素比较法的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因素比较法的那些事儿。
你看啊,这因素比较法就好比是你要去挑一件最合身的衣服。
咱得先把各种因素都摆出来,就像衣服的颜色、款式、尺码啥的。
第一步呢,就是得明确咱要比较的那些因素。
这就好比你知道了自己喜欢啥颜色的衣服,是鲜艳的红啊,还是沉稳的黑呀。
这些因素可重要啦,不能瞎选,得根据实际情况来。
你想想,要是你挑衣服不考虑自己的身材,那能买到合适的吗?然后呢,给这些因素定个重要程度。
这就像有些衣服的颜色你特别在意,有些款式稍微差点也能接受。
你得心里有个数,哪些因素是绝对不能让步的,哪些是可以稍微妥协一下的。
接下来,就是针对每个因素去给不同的选项打分啦。
这就好像给每件衣服在各个方面打分一样。
比如说这件衣服颜色超棒,那就给高分,款式一般,就给个中等分数。
打完分可不算完事儿哦,还得把这些分数综合起来看。
这时候就考验你的判断力啦,就跟你综合考虑一件衣服是不是真的适合你一样。
不能光看某个方面得分高就选它,得整体来看。
你说这因素比较法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跟咱生活中做各种选择一样。
比如你选工作,不也得考虑工资、工作环境、发展前景这些因素嘛。
再比如说你找对象,那性格、长相、价值观不也都是要考虑的因素嘛。
你总不能只看脸,其他都不管不顾了吧,那能长久吗?你看这世界上的事情啊,很多都能用因素比较法来分析分析。
咱得学会这一招,让自己在各种选择面前更清醒,更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
反正我觉得啊,因素比较法真的是超级实用的一个方法。
不管是大事小事,都能派上用场。
咱可不能小瞧了它,得好好琢磨琢磨,把它用得溜溜的。
这样咱的生活才能过得更有条理,更有方向呀!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因素比较法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因素比较法它是按要素对岗位进行分析和排序。
先选定岗位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将工资额合理分解,使之与各个影响因素相匹配,最后再根据工资数额的多少决定岗位的高低。
具体步骤:
1.先从全部岗位中选出15-20个主要岗位,其所得到的劳动报酬(薪酬总额)应是公平合理的(必须是大多数人公认的);
2.选定各岗位共有的影响因素,作为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
一般包括:
(1)智力条件: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所受的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基础常识等;
(2)技能:包括工作技能和本岗位所需要的特殊技能;
(3)责任:包括对人的安全,对财物、现金、资料、档案、技术情报保管和保守机密的责任,对别人的监督或别人对自己的监督;
(4)身体条件:包括体质、体力、运动能力,如持久性、变动性、运动速度等;
(5)劳动环境条件:如工作地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线、噪音等。
3.将每一个主要岗位的每个影响因素分别加以比较,按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
4.岗位评定小组应对每一岗位的工资总额,经过认真协调,按上述一种影响因素进行分解,找出对应的工资份额,其结果如下表:
5.找企事业单位中尚未进行评定的其他岗位,与现有的已评定完毕的重要岗位对比,某岗位的某要素与哪一主要岗位的某要素相近,就按相近条件的岗位工资分配计算工资,累计后就是本岗位的工资。
C岗位经过比较后,得到以下结果,如下表:
最后将各项结果相加,得210+230+360+150+140=1090(元),则岗位C的评价结果为1090元,视为其相对价值,同理可
计算出其他岗位的相对价值量,并按其相对价值归级列等,编制出岗位等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