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南采油厂稠油蒸汽驱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提高蒸汽驱纵向动用程度注采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油田开发是石油工业的重要环节之一。
当前石油资源的储量和开采难度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油田采收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了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油田以老油田居多,这些油田已经采出大量的易采储量,接下来的开采难度也会随之增大。
因此,提高采收率和注采比(水与油的比率)是老油田开发的关键问题之一。
该研究将针对蒸汽驱注采工艺开展研究,以提高蒸汽驱纵向动用程度,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注采比,优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石油工业竞争力。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蒸汽驱注采工艺原理研究:探究蒸汽驱注采工艺的工作原理,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为后期的工艺优化提供基础。
2. 纵向动用程度测算及分析:通过测算蒸汽驱注采的纵向动用程度,分析油层中的优势分布情况,从而制定适应性更强的开采方案。
3. 工艺优化设计和实验研究:根据纵向动用程度测算结果,设计、开发出一种改进的注采工艺,对其进行实验研究。
4. 结果分析及优化实施建议: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总结出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并提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方案所需注意的事项。
三、研究目的1. 提高注采比:通过工艺优化,实现在保证采收率的前提下优化水油比率,从而逐步减少注入水量,提高采收率和注采比。
2. 降低成本:优化工艺流程,减少浪费和损耗,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采收率:优化注采工艺,合理调配注采水量和蒸汽量,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采取以下方法:1. 理论分析:探究蒸汽驱注采工艺的工作原理和纵向动用程度,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
2. 实验研究:通过自主设计的注采工艺装置,对工艺进行实验研究,获取性能测试数据,并分析实验数据。
3. 经验总结:总结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些方案所需注意的事项,并将研究结果向实际工程管理人员推广与应用。
2010年3月断块油气田段塞蒸汽驱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技术及其应用李志强刘先勇孙宁宋洁娴张万才魏勇舟(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山东滨州256606)摘要目前超稠油开发以蒸汽吞吐为主,但单井吞吐的蒸汽波及范围较小,且随着注气吞吐周期轮次的增加,注入蒸汽对油井近井地带油层的冲刷溶蚀作用越来越明显,油层存水率逐渐升高,采出液也逐渐呈现高含水的特征,导致超稠油油藏开发效果逐渐变差。
为了提高超稠油油藏的最终采收率,通过对开发方式的模拟研究,确定了段塞汽驱开发试验,实现了对地层能量的补充,扩大了蒸汽波及范围,有效提高了蒸汽利用率,同时针对汽窜影响,开展专项治理。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56块油藏特点,对蒸汽速度、段塞长度及注采比参数进行了优化,合理调整生产参数,采用高温泡沫剂和注氮气混合高温发泡剂与蒸汽混注,对高渗层采用有效封堵等技术,现场应用获得成功,使边底水中厚层砂岩超稠油油藏蒸汽采油速度、累积油气比和最终采收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超稠油开发;采收率;开发方式;段塞汽驱;汽窜中图分类号:TE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907(2010)02-246-04EOR technology on ultra-heavy oil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 with slug steam driveLi Zhiqiang Liu Xianyong Sun Ning Song Jiexian Zhang Wancai Wei Yongzhou (Binnan Oil Production Plant,Shengli Oilfield Company,SINOPEC,Binzhou 256606,China)Abstract: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ultra-heavy oil is mainly steam stimulation,but single well steam stimulation only sweeps a small area.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steam injection cycle rounds,the denudation of injected steam to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wellbore of oil well is more and more obvious,with the water storage rate of reservoir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with the high water content presented in produced fluid,which results in a gradual deterioration of development effect in ultra-heavy oil reservoir.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ltimate recovery factor of ultra-heavy oil reservoir,the development test of slug steam drive is conducted and the supplement of producing energy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of development mode.The area of steam sweeping is expanded,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team utilization ratio.At the same time,special treatments are carried out for the impact of steam channeling.Aiming at the reservoir features of Shan56Block,steam velocity,slug length and the parameter of injection-production ratio are optimized and the production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rationally.The techniques of mixing the high-temperature foaming agent and nitrogen with high-temperature foamer and steam and the effective plugging for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 are adopted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key technology in field application,which improves the oil production rate of ultra -heavy oil reservoir with edge-bottom water in medium-thick sandstone,and the cumulative oil-gas ratio and ultimate recovery factor.Key words:development of ultra-heavy oil,recovery ratio,development mode,slug steam drive,steam channeling.引用格式:李志强,刘先勇,孙宁,等.段塞蒸汽驱提高超稠油油藏采收率技术及其应用[J ].断块油气田,2010,17(2):246-249.Li Zhiqiang ,Liu Xianyong ,Sun Ning ,et al.EOR technology on ultra-heavy oil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 with slug steam drive [J ].Fault-Block Oil &Gas Field ,2010,17(2):246-249.断块油气田FAULT-BLOCK OIL &GASFIELD 第17卷第2期目前稠油开采主要采用2种注蒸汽热采方式[1],一是蒸汽吞吐,蒸汽吞吐经济风险较小,通常初期采油速度可高达3%~8%,经济效益较高,但采收率仅有10%~20%。
W块东三段中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实践与认识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深层油藏中,特稠油层的开发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
传统的采油方法难以满足深层特稠油的开发需求,而特稠油蒸汽驱技术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有效的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实践经验可以为油田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借鉴,进一步推动特稠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通过对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和实践探索,可以更好地认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潜力,为深层特稠油的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动机。
【研究背景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是一种重要的油田开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采收率和延长油田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W 块东三段中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实践与认识的分析,深入了解该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实践经验,评估技术效果,并提出改进与优化策略,为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究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技术在不同油藏条件下的适用性,为油田开发提供更可靠的技术支持,为促进油田开发和利用深层特稠油资源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是目前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我国油田开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深层特稠油蒸汽驱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层特稠油是我国油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通过研究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技术,可以实现对这一类型油藏高效开发,提高油田的开采率和经济效益。
深层特稠油的开采存在一定的技术挑战,需要运用先进的蒸汽驱技术来解决。
研究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技术,可以为油田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高油藏的开采效率和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推动油田开发向深层、特稠油油藏方向转变。
深层特稠油的蒸汽驱技术具有一定的环保优势,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地表水资源的消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研究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技术,有助于推动油田开发向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我国油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蒸汽驱及化学辅助蒸汽驱提高稠油采收率实验
张淑霞;刘帆;沐宝泉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17(038)005
【摘要】蒸汽驱及化学辅助蒸汽驱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为了对比两种开发方式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效果,以新疆塔河油田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驱油模拟实验装置,对比评价了不同开发方式下注汽参数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汽驱提高稠油采收率与注汽温度正相关,对注入压力不敏感;与蒸汽驱相比,加入一定助剂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对提高稠油采收率有明显效果;同时发现,蒸汽驱稠油采收率随着注汽压力的增加而趋于降低,化学辅助蒸汽驱稠油采收率随着注汽压力的增大而有所增加.
【总页数】5页(P1000-1004)
【作者】张淑霞;刘帆;沐宝泉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特种油开发公司地质研究所,辽宁盘锦12400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45
【相关文献】
1.薄互层超稠油油藏高周期吞吐后化学辅助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以泌浅10断块Ⅳ9层为例 [J], 费永涛;李星;刘宁;王俊;刘士梦;贾玉亮
2.烟道气强化蒸汽驱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实验 [J], 明玉坤
3.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蒸汽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J], 高明;王京通;宋考平;陈涛平;战菲
4.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J], 李敬;张瑾;于剑飞
5.孤东油田九区稠油油藏化学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J], 刘广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稠油开采过程中蒸汽技术实践分析基于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我国石油行业迎来了飛速发展时期,面对当前具有较大开采难度的稠油,鉴于其相对比较大的密度,导致其内部有着比较高的胶质,相比较于稀油来讲,自然体现出了较大的困难性。
所谓的稀油,类似于能够持续流动的河水,而稠油就是流动比较困难的部分。
为了能够做好稠油的开采工作,蒸汽技术的出现,因为能够整合热处理油层形式,确保稠油开采过程更具便利性。
出于切实发挥出蒸汽技术应用价值的目标下,文章详细对其在稠油开采过程当中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标签:稠油;开采;热处理油层;蒸汽吞吐;蒸汽驱开采引言:在全球范围下来看,我国作为重要稠油生产国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海上重质稠油油田的开发技术,相对来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不仅如此,像SAGD采油技术我国也作出了相关的研究,这些技术都为稠油开采工作提供了巨大的方便。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目前在还没有进行开采的石油资源之中,稠油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但是从稠油的采收率方面进行分析,却远远的处于较低的现状。
为了能够促使稠油更高效的开采,有效降低开采的困难度,这是我国行业人士最为紧迫的任务。
1.稠油的特征(1)在稠油的构成中,其中轻质成分非常低,仅占10%左右,其余的全部是重质成分,重质成分的组成主要有胶质和沥青等,这两种成分的含量越低,那么稠油的粘度就会越低,相反,如果这两种成分的含量越高,那么稠油的密度也会越高,稠油比普通的油具有更高的黏度和密度,下表中是我国几个油区之中的油田特性。
(2)稠油具有非常顽固的特性,但是它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不喜高温,所以,在影响稠油的因素中,最主要的便是黏度与温度,当温度上升的时候,稠油的年度就会降低,如果温度降低,那么稠油的黏度就会升高。
(3)在稠油中含有很多的硫原子和氧原子以及氮原子等,这些元素的含量非常高,不仅如此,在稠油之中的稀油金属也相对较高,尤其是镍金属等元素[1]。
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4-16T14:43:55.507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5月作者:刘敏维吴秀玲张薇[导读] 三次采油工艺技术是在二次采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比二次采油技术采油效率更高,能耗更低。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滨南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山东滨州 256600 刘敏维吴秀玲张薇摘要:三次采油工艺技术是在二次采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比二次采油技术采油效率更高,能耗更低。
为促进三次采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基于三次采油技术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基本原理,分析了三次采油技术的具体发展应用过程,以期通过笔者对三次采油技术的应用分析,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三次采油技术,进而更好的推广应用三次采油技术。
关健词:三次采油技术;类型;原理;应用引言: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而石油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与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油田的开采规模也逐渐加大,从而导致能源逐步进入衰退阶段,新型采油技术的研发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三次采油技术被提出,它打破了当前的传统采油模式,实现了低产油井的深度挖掘,从而使能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并且能够为采油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保障。
一、述三次采油的概念与原理1、三次采油工程技术的概念三次采油技术也被人们叫作挖潜采收技术,其采油流程是比较复杂的,并且涉及较多的物理与化学因素,三次采油技术运行过程中,需要利用物理与化学微生物的原理为其提供驱油技术保障,传统的采油技术无法对深层油进行有效的开采,而三次采油技术则拥有更强大的驱油技术,能够深度开发潜藏的油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能源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还能够使采油的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
2、三次采油主要类型通常情况下,三次采油技术可被分为三类:第一,复合驱。
该技术的目的在于扩大油层注入水的体积、增强驱油的效率;第二、聚合物驱。
该技术是利用注入水与油之间粘度差的不断降低,从而提高注入水的牵涉范围,以实现驱油的目的。
滨南稠油郑364块热采驱油方式优化实验研究摘要:本文基于稠油油藏的基本地质参数,建立了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热水驱的油藏筛选标准,利用该标准对郑364块转热水驱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实验研究了单纯热水驱、单纯蒸汽驱及热水添加自扩散化学体系驱的驱油效率。
结果表明,郑364块热水驱的驱油效率为55.36%,热水添加自扩散体系的驱油效率达到63.78%,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达到71.83%,蒸汽驱比热水中添加自扩散化学体系仅高出8.07%;郑364块可实施热水添加化学体系的驱油方式而代替高成本的蒸汽驱开发方式。
关键词:稠油油藏热水驱筛选方法开发方式实验研究滨南油田郑364块稠油油藏由于油层薄、非均质程度高、原油粘度高等原因,蒸汽吞吐后转蒸汽驱开发的成本高,而且具有较大的风险性[1,2]。
该油藏蒸汽吞吐轮次普遍高于8个周期,随着采出程度增加,近井地带含油饱和度降低,蒸汽吞吐的加热半径扩大的程度有限。
因此,郑364块蒸汽吞吐的效果逐渐变差,部分单元日产油水平和油汽比已降至经济极限,急需转换开发方式[3-5]。
稠油油藏注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同样对油藏继续续热,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地层中的残余热,增大纵向波及系数,提高稠油油藏的最终开发效果[6-8]。
本文针对郑364块稠油油藏,分析了该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的可行性,并对该油藏的开发方式进行了优化。
一、油藏筛选与分析根据文献[9]所提出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转热水驱的筛选标准,建立不同有效厚度与渗透率组合时蒸汽吞吐转热水驱的极限剩余油可动储量丰度图版,形成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转热水驱的地质筛选标准图版,如图1所示。
当该油藏的有效厚度和渗透率对应值点位于筛选临界线左侧时,该油藏蒸汽吞吐后不适合转热水驱;当有效厚度和渗透率组合位于临界线右侧,同时剩余油可动储量丰度高于临界剩余油可动储量丰度时,适合于转热水驱,否则不适合于转热水驱。
二、实验装置及流程1、实验步骤三、实验结果分析为不同驱替方式的单位时间产油量及含水率变化曲线对比图。
W块东三段中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实践与认识“深层特稠油蒸汽驱”是一种用于开采特殊类型油田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特稠油资源开发。
本文将重点讨论在W块东三段中关于深层特稠油蒸汽驱的实践与认识。
W块东三段是一个特稠油资源富集的地区,因为油粘度高、流动性差而难以开采。
传统的开采方法无法充分利用这一区域的油田资源,深层特稠油蒸汽驱被引入是一个非常好的开采方式。
深层特稠油的蒸汽驱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加热阶段、蒸发阶段和推驱阶段。
在加热阶段,通过注入高温的蒸汽,使油层中的油温升高,从而降低油粘度,提高油的流动性。
在蒸发阶段,通过持续的加热蒸汽的注入,将油层中的油液蒸发为气体,通过蒸汽带动油气混合物向井口移动,减少剩余油在油层中的残留量。
在推驱阶段,通过注入高压蒸汽,将残余油推向井口,最终实现特稠油的开采。
在W块东三段中的实践中,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有效地提高油井的产量。
由于特稠油在常温下流动性差,无法自行流向井口,蒸汽的注入可以提高油的流动性,使得特稠油能够有效地被开采。
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可以降低开采成本。
由于特稠油难以流动,采油效率低,而蒸汽驱可以有效地降低油粘度,提高采油率,从而降低开采成本。
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可以改善油田的开采环境。
特稠油的开采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而蒸汽驱过程中废品的排放量较小,对环境污染较小。
深层特稠油蒸汽驱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蒸汽驱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成本较高。
获取足够的蒸汽能源需要大量的投入,可能会增加开采的成本。
蒸汽驱对岩石的热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导致岩石的矿物变化和膨胀,从而对油层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深层特稠油蒸汽驱在W块东三段的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通过蒸汽驱可以有效地开采特稠油资源,提高采油率,降低开采成本,改善环境。
我们仍然需要在实践中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进一步完善这一开采方法。
滨南采油厂稠油蒸汽驱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提高超稠油的采收率是油田采油技术的一个关键难题,滨南采油厂稠油油藏一直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产量递减幅度较大,制约了区块开发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滨南油田油藏的物性特点,对该区采用蒸汽驱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进行了一系列先导试验,试验中共注了四个轮次的蒸汽段塞,累积产油2.6336×104t,油汽比达0.283,采出程度15.6%,取得了较好的汽驱试验效果。
关键词:超稠油蒸汽驱先导实验小井距
滨南油田位于东营凹陷西北边缘,滨南-利津断裂带的西部,北依滨县凸起,南临利津洼陷。
主要为多油层、复杂断块低渗透油藏。
含油面积32.4km,地质储量7106万吨,可采储量1640万吨。
主要包括四套含油层系(沙一段、沙二段、沙三上、沙四下),其中沙二段、沙三下为主力油层,沙四上为高压低渗透油层,沙一段主要分布于滨一区东北部,面积较小。
油藏特征表现为:一,油层渗透率低,平均渗透率23.3×10um,非均质严重。
二,原油物性好(地下原油粘度12.4mps,地面原油相对密度为0.8972)。
三,油层天然能量不足,弹性产率低。
四,油藏水型以cacl2型为主,总矿化度65000mg/l。
一、蒸汽吞吐后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吞吐周期数高,采出程度高
该区两个老油田现有蒸汽吞吐井699口,平均单井吞吐高达7.8
个周期。
其中:1~5周期307口,占43.9%;6~9周期163口,占23.3%;10周期以上井229口,占32.8%。
特超稠油加密吞吐采出程度平均高达25.8%,已普遍进入蒸汽吞吐后期阶段。
2.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
蒸汽吞吐进入后期,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据吞吐井常规测试,超稠油吞吐区块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仅30.5~34.9%,相当于原始地层压力的三分之一。
3.排水期长,吞吐效果变差
目前高周期吞吐排水期一般长达60~90天,井口出油温度大于45℃的生产天数仅占周期生产时间的13.2%,产量占22%,78%的产量是在周期后期低温期采出。
4.产量递减幅度大
随着吞吐采出程度的提高和地层压力的大幅度下降,吞吐产量综合递减呈增大的趋势,01~04年期间蒸汽吞吐老井综合递减达19.4%。
表明只靠现有蒸汽吞吐开采方式,持继稳产的难度很大,稠油热采亟待开发方式的转换。
二、该区蒸汽驱可行性研究
1.蒸汽驱的开采条件
国外自1970年蒸汽驱开采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以来,许多学者、专家对稠油油藏的热采筛选标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有美国德士古公司朱杰博士等、美国壳牌公司的c.s.matthews、美国j.j.taber和f.d.martin及美国npc的报告(表1)。
由此可见,用现行稠油蒸汽驱筛选标准,对照滨南油田稠油资源,绝大部分油藏不适宜蒸汽驱开采,主要原因是“层薄、油稠”,蒸汽驱带有较大的风险性。
但是从蒸汽驱筛选标准的变迁,可以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油藏条件的变化,蒸汽驱开采标准在逐步放宽,诸如油层厚度降到20ft (6m),原油粘度(地下条件)提高到15000mpa.s,蒸汽驱开采领域在逐步扩大,在国内蒸汽驱技术将成为“十五”及以后稠油蒸汽吞吐的主要接替方式。
2.小井距汽驱的可行性研究
2.1加密吞吐后仍有较高的剩余油分布
该区油田稠油油藏加密吞吐后,加密井控制区域采收率可达到30%左右,但仍有约70%的剩余油残留地下,油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仍在50%左右,高于美国专家朱杰博士关于蒸汽驱起始含油饱和度的研究值(so≥40%),据该区断块ⅳ9层数模研究,加密吞吐后井间剩余油饱和度在60%以上的分布面积占70%以上,蒸汽驱有较好的潜力。
2.2加密吞吐后,地层压力下降幅度大,有利于提高蒸汽驱的波及体积
由吞吐转入蒸汽驱的油藏压力至关重要,它将制约着蒸汽带的扩大和蒸汽驱的效果。
据统计,国外蒸汽驱工程项目,埋深为200~700m的油藏,蒸驱前井底压力都比较低,大约在0.7~1.5mpa范围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汽驱效果,采收率为38~60%,油汽比达
0.18~0.37。
据该区10块数模研究,经过加密调整后,进一步缩小了井距,地层压力由原始压力的1.93~3.69mpa下降到1.22~1.9mpa,下降幅度明显增大,平均下降幅度达47.1%,接近原始地层压力的一半,为转驱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加密吞吐后,油层热连通程度明显变好
蒸汽驱开采重要的是在油藏中建立有效的蒸汽驱替前缘,并且达到较高的蒸汽波及体积,是蒸汽驱成功的关键。
对于流动性较好的普通稠油,经过1~2个周期的吞吐后转汽驱,就能形成正常的蒸汽驱替过程。
但对于粘度高的特超稠油油藏,由于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性很差,要实现正常的蒸汽驱替过程,最重要的是需要通过多轮吞吐,甚至是应用较小井距加密吞吐,使油层形成较好的热连通。
三、小井距蒸汽驱先导试验及现场试验结果
1.小井距蒸汽驱先导试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稠油资源的利用程度,在蒸汽驱可行性研究基础上,滨南油田10区开辟了三个反九点井组的小井距蒸汽驱试验区,试验目的层为ⅳ9层,注采井距70×100m,控制面积0.08km2,原始地质储量16.8×104t。
试验区油层平均有效厚度9.0m,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粘度54000mpa.s,属超稠油油藏。
转汽驱前,四个井组老井平均蒸汽吞吐8-9个周期,平均产量仅0.53t/d,含水率达89.7%,已无经济效益。
转驱后日产油水平由19.6t提高到40t,峰值产量达75t左右。
其汽驱段生产情况如表2。
矿场实施过程中为了抑制汽窜,四个井组转驱后均采取间歇汽驱,共注了四个轮次的蒸汽段塞,累积注汽9.2906×104t,累积产油2.6336×104t,油汽比达0.283,采出程度15.6%,取得了较好的汽驱试验效果。
2.现场试验结果
2.1汽驱低产期短,生产见效快。
汽驱试验投产两个月后,日产油由转驱前19.6t/d上升到75.5t/d,汽驱见效井出油温度由
38.5℃上升到57.3℃,表明转驱前热连通条件较好。
2.2据试验区先导试验生产特征分析,间歇汽驱停注2~3个月后,产油量产液量和出油温度开始明显降低,因此间歇时间不宜过长,适宜停注时间为2~3个月,一般不应超过3个月。
2.3蒸汽波及范围扩大,且推进较为均衡,大部分油井见到反应,受效差或不见效的井可采取吞吐引效措施,从而建立油层各个方向的热连通,改善汽驱效果。
2.4蒸汽驱现有集输干线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差,超过90℃时一般采取关井和限产的办法,与薄层稠油强注强采(浅层稠油蒸汽驱高峰产油期出油温度在120-150℃左右)的要求不相适应被迫,影响了蒸汽驱的开采效果。
四、结论
1.蒸汽驱是稠油油藏经过蒸汽吞吐开采以后,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热采阶段。
依靠蒸汽吞吐开采,只能采出各个油井井点附近油层中的原油,井间仍留有大量的剩余油富集区,采收率低,
一般为15-25%;
2.经过加密调整后,进一步缩小了井距,地层压力下降到1.22~1.9mpa,平均下降幅度达47.1%,有利于蒸汽带的扩大,为实现低压汽驱创造了有利条件。
3.浅层超稠油油藏,小井距加密吞吐后,使油层形成较好的热连通。
提高了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动能力,能够实现正常的蒸汽驱替过程。
参考文献
[1]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2]霍广荣.胜利油田稠油油藏热力开采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