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教师用书:专题14 变异和育种 PDF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7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1.(2018海南卷,14)杂合体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答案】A【解析】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位于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重组,其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2.(2018江苏卷,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3.(2018全国Ⅰ卷,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答案】C【解析】突变体M需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可以说明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可能丧失,从而不能自身合成氨基酸甲,而导致必须添加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才能生长,A正确;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B正确;M和N的混合培养,致使两者间发生了DNA的转移,即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突变体M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是由于细菌间DNA的转移实现的,而不是突变体M的RNA,C错误,D正确。
4.(2018海南卷,17)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
高考生物二轮习题: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14 生物的变异与育种挖命题【考情探究】分析解读本专题是高考的命题热点,在考纲的要求都为Ⅱ,命题角度有基因重组的来源、基因突变的产生和结果分析、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染色体变异类型的判断、染色体组数的判断、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和育种等。
生物的变异常常结合遗传定律、细胞分裂和基因表达等内容进行考查;育种的考查多以当前热点作为材料背景,综合考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多种育种方式的原理、过程和特点。
在复习中宜采用归纳比较法,掌握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等难点。
预计2020年高考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的试题还将会出现。
【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一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考点集训】考向1 基因重组1.(2019届湖南永州一模,19,1分)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是( )A.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B.基因突变频率高C.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D.产生许多新的基因答案 A2.(2019届湖南衡阳八中第二次月考,30,2分)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B.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易位均可导致基因重组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对等位基因D.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答案 A3.(2019届福建三明一中第二次校考,39,1分)下列各生物技术或成果中,与基因重组无关的是( )A.矮秆抗病小麦B.烟草—海南烟草植株C.抗冻番茄D.杂交水稻答案 B考向2 基因突变4.(2018湖北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28,1分)某人染色体上的基因E突变为e导致编码的蛋白质中段的一个氨基酸改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基因突变为e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或替换B.E基因突变为e基因,e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不会改变C.e基因转录时所需的tRNA数量发生改变D.E、e基因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答案 B5.(2019届安徽皖中名校联盟第一次月考,22,2分)动态突变是指基因中的3个相邻核苷酸重复序列的拷贝数发生倍增而产生的变异,这类变异会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且重复拷贝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1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
Aa和Rr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今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内培育出矮秆抗病新类型。
应该采取的步骤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考查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杂交育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能够有目的地把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培育出合乎要求的新品种,这样从开始杂交到选育出新品种至少需3年的时间,一般还需1~2年的纯化,共需4~5年的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1)让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的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2)F1自交得到F2(3)在F2群体中选出矮秆抗病的植株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 )A.216B.416C.616D.816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后代会出现四种纯合子(两对基因均纯合),即AABB、AAbb、aaBB和aabb,每种纯合子均占F2的116。
答案:B3在育种上既要得到更多的变异,又要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地稳定,最好采用( ) 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由题意很容易就可排除B与C两选项。
而单倍体育种只能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系植株,但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变异。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的(辐射诱变或激光诱变)或化学的(如秋水仙素)因素来处理植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创造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所以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的频率,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地稳定。
答案:D4、科研人员利用γ射线辐射种子使其产生变异,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机理是( )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 D.基因互换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1某作物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感病(R)对抗病(r)为显性。
Aa和Rr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今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纯种,人们希望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在最少的世代内培育出矮秆抗病新类型。
应该采取的步骤是:(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考查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进行杂交育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能够有目的地把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培育出合乎要求的新品种,这样从开始杂交到选育出新品种至少需3年的时间,一般还需1~2年的纯化,共需4~5年的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
(1)让高秆抗病和矮秆感病的两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2)F1自交得到F2(3)在F2群体中选出矮秆抗病的植株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自交后代中两对基因都是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A.216 B.416 C.616 D.816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aBb×AaBb后代会出现四种纯合子(两对基因均纯合),即AABB、AAbb、aaBB和aabb,每种纯合子均占F2的1 16。
答案:B3在育种上既要得到更多的变异,又要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地稳定,最好采用()A.单倍体育种B.多倍体育种C.杂交育种D.诱变育种由题意很容易就可排除B与C两选项。
而单倍体育种只能缩短育种年限,迅速获得纯系植株,但不可能得到更多的变异。
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的(辐射诱变或激光诱变)或化学的(如秋水仙素)因素来处理植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创造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品种,所以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的频率,使后代的变异性状较快地稳定。
答案:D4、科研人员利用γ射线辐射种子使其产生变异,用这种方法培育新品种的机理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基因互换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从而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育种,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基因重组和基因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及生物育种1.(2019安徽宣城调研)下列有关生物体的倍性及育种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单倍体、二倍体及多倍体的判断依据是细胞内染色体组的数量B.多倍体育种需要用到秋水仙素,而单倍体育种则可以不需要C.经染色体变异途径得到的单倍体及多倍体均为有遗传缺陷的个体D.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可培育出生物新品种,促进生物的进化2.(2019湖南常德期末)如图甲是人体正常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用虚线表示)和一对性染色体(用实线表示),其中A、a表示基因,突变体Ⅰ、Ⅱ、Ⅲ是甲的几种突变细胞。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从正常细胞到突变体Ⅰ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B.突变体Ⅱ的形成可能是染色体缺失所致C.突变体Ⅲ形成的类型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甲所示的一个精原细胞经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为aX配子的概率是0或1/23.(2019安徽合肥一模)下列有关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发育来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或多倍体C.生物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或卵细胞,最有可能是单倍体D.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弱小且高度不育4.(2019福建三明质检)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B.染色体上不含致病基因的个体不可能患遗传病C.染色体倒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没有影响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解决植物远缘杂交所得杂种不育的问题5.(2019山东日照期末)如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①~⑥是细胞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组成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⑥中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②③④⑥B.①②③的变异方式分别为基因重组、易位、倒位C.①~⑥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甲→⑤过程可通过自交或花药离体培养后再加倍来实现6.(2019山东日照一中模拟)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从而加速育种进程B.单倍体育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C.为了解决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的问题,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D.马铃薯、红薯等用营养器官繁殖的作物只要杂交后代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7.(2019河南洛阳联考)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正确的是()A.用相同材料做该实验,低温诱导的时间长短可以不同B.视野中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比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C.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着丝点不能分裂D.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体积较小8.(2019江苏常州期末)果蝇的有眼(E)对无眼(e)为显性,E、e基因位于Ⅳ号常染色体上,Ⅳ号染色体多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减数分裂时,Ⅳ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联会后正常分离,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同。
变异和育种(第一课时) 导学案1、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2、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特点和实例。
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4、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概念、类型。
5、不同变异类型的比较和辨析6、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复习难点】1、不同变异类型的比较和辨析。
2、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过程方法】一. 一级导学,夯实基础(课前预习,独立完成)1.阅读必修2课本P 80—P 107,梳理知识脉络。
2.记录易错易混点二.二级导学,内化提升(一)扣概念,扣特点,区分变异类型例1.下列有关可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哪些:(1)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3)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片段交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均可导致基因重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产生。
(4)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5)右图显示了染色体及其部分基因,对①和②过程最恰当的表述分别是重复和交叉互换。
(6)染色体倒位会导致基因种类和数目都发生变化。
(7)单倍体一般由配子发育而来,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8)同源八倍体生物的配子形成的个体叫单倍体。
这个单倍体继续产生配子,配子又形成的个体,这个个体依然叫单倍体。
规律总结:变式训练 1.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某些生物的变异现象过程,绘制如下几种变异的示意图,并对其中某些具体变异类型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表示__________,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而图②表示________。
(2)图③和④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异类型。
(3)分别列举属于图⑤⑥所示变异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生物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两条染色体相互交换片段都属于染色体变异C.猫叫综合征的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A对。
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错。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C对。
染色体上的一段发生颠倒,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染色体上的一段重复,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发生改变,D对。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2.用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得到的子代是A.单倍体B.二倍体C.四倍体D.八倍体【答案】C【解析】六倍体含有6个染色体组产生的配子有3个染色体组,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配子中有1个染色体组,它们杂交受精后含有4个染色体组,属于四倍体,故C正确。
单倍体是直接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故A错误。
二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故B 错误。
八倍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含有8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3.某农科所通过如图的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育种方法I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B.a和c过程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C.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一定是二倍体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I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其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故A正确;III过程是多倍体育种,a和c过程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运用的遗传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故B正确;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是单倍体,故C错误;杂合子自交可以提高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故D正确。
高考总复习 变异与育种专题【考纲要求】1.了解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知道3种可遗传变异的类型。
2.掌握基因突变的特点及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3.掌握基因重组的原因及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4. 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与其相关的概念及其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5. 掌握各种常见育种方式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
【考点梳理】考点一、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及联系 1.区别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是否变化遗传物质(或基因)发生改变 遗传物质(或基因)不发生改变 遗传情况 变异能遗传给后代,在后代中再次出现 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仅在当代表现 类型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鉴别原理变异类型的后代中,能产生一定的表现型; 可遗传变异中的染色体变异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与原类型在同一环境中仍表现性状差异;变异类型的子代与原来未发生变异的个体生活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不表现性状差异应用价值 能从中选育出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类型或新品种;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无育种价值,但在生产上可应用优良环境条件而获得高产优质产品。
2. 联系考点二、基因突变概念 由于由于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时期 多发生于DNA 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原因外因 环境因素(如辐射、某些化学物质等)内因DNA 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使基因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 结果 产生了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特点 普遍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向性)、随机性、多害少利性、可逆性 类型自发突变(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来源诱因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表现型 = 基因型 + 环境条件(改变) (改变) (改变)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意义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可利用人工诱变培育新品种;要点诠释:(1)基因突变可发生于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生物一般为有性生殖,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但其可通过无性生殖传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