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

工程测量名词解释

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平均海平面或大地水准面的夹角
水平角:地面上一点至两目标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夹角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用来衡量导线测量精度的物理量,导线全长闭合差和导线全长的比值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
望远镜视准轴:望远镜中心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
方位角:以直线断点的子午线北端起算,顺时针方向直至直线的夹角
龙门桩:在建筑物四角和中间隔墙的两端基槽之外1~2cm处竖直钉设的木桩
复合水准线:从一高度水准点出发,经过测设沿线其他各点的高程,最后符合到另一高级水准点的高程
象限角:以直线断点的子午线北端或南端起算,量至直线的锐角
误差传播定律:阐明直接观测值与函数之间误差关系的规律
大地水准面:通过平均海平面并延伸穿过陆地所形成闭合的水准面
闭合水准线:从一高度水准点出发,经过沿线其他各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原水准点上的环形路线
距离指标桩:在厂房控制网中,为了便于桩列定位,沿控制网边每隔几个桩子的间距还需设置控制桩,称为距离指标桩,供测设之用
相对高程: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锤距离
高差闭合差:在水准测量中,由于误差的存在,使得实测高差和其理论值不相符,其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
比例尺精度:相对于地形图上0.1mm的地上实际的水平距离
水准点: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的高程控制点
直线定向:确定直线与一基本方面线之间的水平夹角,以表达直线的方位
地物:凡在地上自然形成物和人工构筑物统称为地物
地形图:既能表示地物的平面位置,又能表示地貌变化的平面图
照准部偏心角:指照准部旋转中心与水平度盘分划中心不重合,指标在度盘上读书时产生的误差
地貌:地面高低起伏的自然形高
高差: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程
图根控制点:直接用于测图的控制点
视距间距:望远镜上下丝在标尺上的读数的差值
视差:由于物镜调焦不完善,导致目标实像于十字丝平面不完全出现相对移动现象,称为视差
始读数MO:水平线读数。即视线水平时的竖直读数,又称为零位读数
轴北方向:坐标纵轴正向多表示的方向称为轴北方向
迟长改正数:钢尺在标准拉力和标准温度时是实际长度与钢尺刻度的名义长之差,称为迟段的尺长改正数
导线:由直线连续相邻控制点所形成的连续折线称为导线
测设:就是在研究如何运用测量仪器的方法,并按照的设计要求,将图纸上已经设计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给出施工标志的工作
整桩:由起点开始,按规定桩距20m或50m设置的里程桩
小三角测量:控制范围较小,三

角形的变成较短,测量精度低于国家等级,不顾及地球曲率的影响,采用近似平差方法计算的三角测量
建筑物定位点:建筑物外廊轴线交点
回灌紧点:是在降水井点与需要保护的建筑物等之间设置一排回灌井点,在降水的同时,从回灌井点向土层内灌入适量的水,形成一道隔水水幕,使建筑物下的地下水位基本保持不变
台模:由面板和支架两部分并装而成,以一个房间的楼板为一块模板,施工中不需要重复装拆,用起重机将其整体吊运到上一楼层即可
普通轻型钢结构:是由钢筋,小角钢(一般在56mm*4mm以下)和薄钢板(厚度一般在4mm以下)等材料组成的轻型钢结构
外房内贴法:是在地下结构的底板未做以前,先在混凝土垫层四周砌筑保护墙,然后将卷材防水层铺贴在垫层与保护墙上,最后在进行地下需防水结构的混凝土底板与墙体施工
施工流向:是说明各分部,分项工程在平面或竖向上施工开始部位与进展的方向
皮数干:指在砖墙砌筑中用来控制每皮砖水平,控制墙埋设件,门窗洞,楼板过梁等标高的杆件
自然保护:指在浇筑混凝土的当时当地条件下且平均气温高于5摄氏度时,采取虚润,防风,防晒,防冻,保温等措施的养护方法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是由厚度在2~6mm的钢板成带钢经冷弯或冷拔等方式弯曲而形成的型钢组成的结构
抹灰标筋:是指在抹灰前事先在墙面上用砂浆涂抹的一条70~80mm宽,用以控制墙面抹灰的厚度及平整度的垂直灰埂
吊脚柱:指桩尖末与土体接触而悬空,成桩低混进泥沙而形成软弱松散层的桩脚
篸盐砂浆法:在砂浆中襂入一定量的碌化物
后张法:指在构建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直接在构件上张拉预应力筋的方法
自粘法:采用带有自粘胶的防水材料进行粘结的施工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