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二年级语文《树》教学设计板书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2
【精品】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一、教学内容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识字2《树之歌》(自主学习)。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全文共四句话,分别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等方面概括出不同树木的特点。
在学习韵文中让学生认识杨树、榕树等树木并了解这些树木的不同特点,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规律。
全文注音配以插图,旨在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借助插图认识事物。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学会了常用的识字方法。
本文是一首归类识字儿歌,15个会认的生字中,其中8个生字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并掌握这种识字方法。
通过结合图文认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方法发现形声字的规律。
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归类识字法、换一换、加一加等方法正确认读15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木字旁的生字,重点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
3.通过接读、问读、拍手读等多种形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
2.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规律并运用。
六、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PPT课件。
七、教学时间:1课时。
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树之歌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叶儿红松柏披绿装木棉喜暖桦树耐寒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满院香十、教学反思(设计特色)《树之歌》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
这一单元是本册的一个识字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
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怎么才能在一节课内教会孩子们识记这么多生字呢?我仔细地研读了教材,发现本课的生字是有规律可循的,会认的生字中有8个都是与树木名称有关,而且都是形声字。
二上语文树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引言语文教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语文作为学生跟语言打交道的工具,不仅仅是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而二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是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二. 该教学设计的背景和目的二上语文树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的语文学习中真正掌握与运用语言知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以树为主题的教学设计,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写作等语文技能,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 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1 文字教学:通过教授文言文、现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字,帮助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1.2 词汇学习:通过教授生字词的发音、意义及用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应用能力。
1.3 阅读与写作: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1.4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演讲、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2.1 文字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现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字,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2 词汇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生字词的发音、意义及用法,积累丰富的词汇量。
2.3 阅读与写作目标:学生能够熟练阅读课本及其他阅读材料,并能够准确理解文意;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包括记叙文、说明文等。
2.4 口语表达目标:学生能够自信、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包括个人演讲、小组讨论等。
四. 教学设计与具体实施1. 教学设计1.1 了解学生的先前知识和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1.2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学习、课外阅读、写作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1.3 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课本、课外阅读材料、多媒体教具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展学习渠道。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树之歌》,这是本册书的第一篇文章。
我们将学习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意义,并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意义,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文章的朗读和背诵。
难点:理解文章的意义,能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文章的朗读。
2. 新课导入:学习文章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意义。
3. 讲解文章:讲解文章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朗读练习:分段朗读,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掌握情况。
5. 背诵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的背诵,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树之歌》生字词:杨树、壮、柏、挺秀、松、垂、直、桦、挺、橡、壮、丁香、金桂、绽、 Weiss。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朗读和背诵文章。
3. 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朗读和背诵方面,学生们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文章中的词语进行表达方面,还需要加强。
在下一节课中,我会加强对学生运用词语进行表达的训练。
拓展延伸:除了《树之歌》,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关于树木的诗歌或文章,增加学生对树木的认识和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生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生字词是理解文章意义的前提。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段朗读、集体朗读和个人朗读的方式,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树之歌课题树之歌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学前准备课时安排学习目标学习要点教课环节一、展现成果,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本课介绍了各种树的名称和特色,学生在朗诵儿歌的过程中学习树的名称和不一样树种的不一样特色,学会划分树的种类,认识它们的特色。
本课导教案在设计时环绕课文内容,着重学生识字能力,帮助学生疏辨树的种类,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建立保护树木的意识。
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教课图片。
(教师)2.收集不一样种类的树叶,与同学们沟通分享;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学生)1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 10 个生字;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2.学习树的名称和特色,建立保护树木的意识。
识字、写字和学习树的名称和特色,建立保护树木的意识。
导案教案达标检测1.让学生自由沟通自己的成就,邀请几位学生登台展现自己收集到的树自由沟通自己带来的树叶,发问:你们知道这都叶,展现自己的成就。
是哪些树的叶子么?2.板书课题:树之歌1. 出示图片,学习图片上树的名称。
2. 学习生字词,指导书写。
1. 学习树的名称,识记树1. 树木名称我会拼。
二、图片引3. 检测生字状况。
木的名称。
梧桐( )导,学习生(1)指认生字,沟通2. 认读生字、词语,察看松柏( )字。
(用时:识字方法。
老师范写,写准生字词。
银杏( )15 分钟)( 2 )开火车认读生3. 学生比赛。
枫树()字。
(3)树名比赛,看谁认得多。
1. 细读课文,频频诵2. 树木特色我知道。
读,指引学生总结不一样树 1. 总结树的不一样特色,学( 1)杨树的特色是 ______。
三、品读课的不一样特色。
会鉴别不一样树的种类。
(2)梧桐树的叶子像文,延长拓 2. 拓展树木在生活中2. 感悟树木在生活环境展。
(用时: ______。
的作用,指引学生认识树 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懂得保护15 分钟)( 3)木棉喜 ______,生活木的利处,建立保护树木 树木的重要性。
桂花开放幸福来”,人们把桂花看作吉祥之兆。
2.熟字换一换,识记“银”和“化”。
(1)“很、跟、眼”的右半部和“银”相同,金字旁表示和金属有关。
(2)“花”去掉草字头就是“化”,“华”去掉“十”也是“化”。
(3)“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3.树木和名称“对对碰”。
你能看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树吗?学生联系儿歌、生活经验说一说。
(白桦),(银杏)(水杉)(木棉)(金桂)预设:桦树皮是白色的,银杏的叶子像小扇子,水杉的叶子细小,木棉开红花,开着金黄色花的就是桂树,秋天桂树开花可香啦!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通过出示图片、观察交流、趣味诵读、片、句式、词语等资料,引导学生创编儿歌,体验语言实践的快乐。
1.指导写字。
指导写“壮、棉、杉、化、桂”。
(1)观察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2)注意笔画顺序:“壮”的左边是点、提、竖。
“化”的右边先写撇再写竖弯钩。
2.抄写词语: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3.请给下面的树写上名字。
(水杉)(木棉)(桂树)重视书写,把书写在课堂上落实到实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是“培养”的意思,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ɡēn)。
意思是说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
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
多指客居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故乡。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zhì)不立。
意思是说人要有志向,人没有志向就像树没有根。
(3)熟读成诵,试着背一背。
2.推荐阅读《树之歌》。
读读下面这首《树之歌》,你一定会对树木有更多的了解。
树之歌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
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
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3.总结:课文中介绍了11种树木,它们是我国各个地区有代表性的树木,大自然中树木的种类十分丰富,希望你们能到生活中认识更多的树木,并记住它们的名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学习《树之歌》,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诗歌的理解和朗读,以及生字的认读和书写。
我们将深入理解诗中对不同树木的描绘,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流利地朗读诗歌,正确地认读和书写生字,理解诗歌的意境,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生字的认读和书写,以及诗歌的理解。
难点则是理解诗歌中抽象的意象,以及如何通过朗读表达出诗歌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包含了诗歌的全文、生字的动画演示和朗读的示范。
学生们需要准备好课本和笔,以便于朗读和书写。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突出诗歌的主题和生字的重点。
在黑板上,我会写下诗歌的《树之歌》,并在旁边标注“诗歌的理解和朗读”。
然后,我会将每个生字的重要部分用彩色粉笔突出,方便学生们观察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我会给出五个生字,要求学生们正确地认读和书写。
第二部分是诗歌的朗读和理解,我会给出三个问题,要求学生们用自己的话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和诗歌的理解程度,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自己写一首关于自然的诗歌,或者观察身边的树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就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树之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分享。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一、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本节课中,生字的认读和书写是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汉字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一些复杂的汉字,他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困难。
二、诗歌的理解和朗读诗歌的理解和朗读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和难点。
《树之歌》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主要介绍树的名称以及树的特点。
在积存自然百科学问的同时,又能学习到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擅长积存、细心观看。
【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二年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乐观性高。
但由于年龄较小,对学问的理解有限。
本课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主要通过儿歌和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不同品种的大树以及大树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加深对大树的了解。
【教学目标】1.会认“梧、桐、掌、装”等 15 个生字,会写“杨、壮、棉”等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生疏树木并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预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儿歌,激趣导入1.播放儿歌《大树妈妈》,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认真听,听完后告知教师儿歌中讲了谁啊?〔指生自由答复:大树妈妈。
〕2.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谁来告知教师你见过哪些大树?〔预设:柳树、杨树〕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树的课文,看看小作者给我们描述了哪些大树。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相机指导“树”的写法:左中右构造,“木”字旁,最终一笔肯定不要写成捺。
〕二、趣味学文,图片识字〔一〕初读儿歌,认读生字1.播放动画课文《树之歌》,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边看边把自己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自读,留意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句子,指导读准字音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金桂〔课件中红色突出本课要认的字〕4.全班齐读,再次正音。
〔二〕再读儿歌,整体感知1.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树?圈出树名。
2.【师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请同学们四人为小组活动,猜一猜这是什么树?〔生依据课文内容答复〕3.词卡认读。
识字2 树
教学目标:
1. 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桐掌枫松
柏装桦耐守
疆银杉化桂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指名读树之歌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教学反思: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
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