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总热量:Unit:kcal/h

1RT=3.5kw

1P=2.324kw

1kw=860kcal/h

1k=4.27J

1.QT=QS+QL

空气冷却:QT=0.24*&*L*(h1-h2)

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L -----室内总送风量M3/H h1 -----空气的初焓值kJ/kg

H2 -----空气的终焓值kJ/kg

2,显热量: Unit:kcal/h

QS=Cp*&*L*(T1-T2)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

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3,潜热量: Unit:kcal/h

QL=600*&*L*(W1-W2)

W1 ----空气最初水分含量kg/ kg

W2 ----空气最终水分含量kg/ kg

4,冷冻水量: Unit:L/S

V1=Q1/4.187*(T1-T2)

Q 1-----主机制冷量(KW), T1-T2 -----主机进出水温差

5,冷却水量: Unit:L/S

V2=Q2/4.187*(T1-T2)

Q2=Q1+N

Q2-----冷却热量KW T1-T2 -----主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N -----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6,电机满载电流计算: Unit:A

FAL=N/1.732*U*COS@

7,新风量: Unit:M3/H

L0 =n*V

n -----房间换气次数V -----房间体积

8,送风量: Unit:M3/H

空气冷却:L= QS/ Cp*&*(T1-T2)

QS -----显热量kcal/h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9,风机功率: Unit:KW

N1=L1*H1/102*n1*n2

L1 -----风机风量(L/S) H1 -----风机风压(mH2O)

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联传动取1;皮带传动取0.9 10,水泵功率: Unit:KW

N2=L2*H2*r/102*n3*n4

L2 -----水流速(L/S) H2 -----水泵压头(mH2O)

n3 -----水泵效率=0.7~0.85 n4 -----传动效率=0.9~1.0

r -----液体比重(水的比重为1kg/l)

11,水管管径: Unit:mm

D=35.68*根号L2/ v

L2 -----水流速(L/S) v -----水设计流速(m/s)

12,空气加湿量: Unit:g

R=LX*1.3*(h1-h2)

LX -----新风量(m3/h) h1 -----室内设计温度下的焓值

h2 -----室外最低状态下焓值(查焓墒图)

设备风量设计:(概算)

[ρ(设备功率)*860*0.8/0.29(空气比热)/5(温差)]+Q1+Q2

=Q(送风量)

Q1-----人的潜散所须风量

Q2-----建筑所须风量

13,照度软件计算

如:300LUX

高度:2.5M、2.7M、3.0M、4.0M、6.0M

瓦特数(W/M2) 11.6、11.7、12.2、13.6、16.5

1kw=860kcal/h

14,换气消耗量

在室内的人需要每小时30 CMH(m3/h)/人的新鲜空气.

市内场所别所需的换气次数/小时

住宅(客厅) : 1-3次, 住宅(寝室) : 1-2次

学校(教室) : 6次, 学校(图书室) : 8次

剧场: 5-8次, 办公室: 6-10次, 医院: 2次

商场(店铺) : 6-10次, 餐厅(食堂) : 6-10次, 歌舞厅(夜总会) : 7-20次饭店(礼堂) : 6-12次, 饭店(厨房) : 20-60次, 饭店(房间) : 1-2次

饭店(洗手间) : 5次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3-2) 3-3)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 得c d ≤b d ≤a d ≤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四、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它称为位移曲线(也称? S曲线) -位移曲线直观地表示了从动件的位移变化规律,它是凸轮轮廓设计的依据 凸轮与从动件的运动关系 五、凸轮等速运动规律

???? ? ?? ?? == ====00 0dt dv a h S h v v ? ?ω?常数从动件等速运动的运动参数表达式为 等速运动规律运动曲线 等速运动位移曲线的修正 ,两轮的中心距α=630mm ,主动带轮转速1n 1 450 r/min ,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10kW 。试求:V 带中各应力,并画出各应力1σ、σ2、σb1、σb2及σc 的分布图。 附:V 带的弹性模量E=130~200MPa ;V 带的质量q=0.8kg/m ;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fv=0.51;B 型带的截面积A=138mm2;B 型带的高度h=10.5mm 。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崔鹏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5) 1.1设计题目 (5) 1.2设计基本参数 (5) 1.2.1室外参数 (5) 1.2.2 土建参数 (6) 第二章负荷计算 (7)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7)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7) 2.1.2内围护冷负荷 (8)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8)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9)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9)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0)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8)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21) 4.2汇总于下表 (22) 4.3送风量计算 (23) 4.4新风量计算 (23)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4)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7) 6.1气流组织计算 (27)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9) 7.1风管的布置 (29)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30) 参考文献 (33)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暖通空调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根据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主要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 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 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主要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 型 13、最常用的疏水器主要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 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

机械设计转动惯量计算公式-参考模板

1. 圆柱体转动惯量(齿轮、联轴节、丝杠、轴的转动惯量) 8 2 MD J = 对于钢材:3 410 32-??=g L rD J π ) (1078.0264s cm kgf L D ???-M-圆柱体质量(kg); D-圆柱体直径(cm); L-圆柱体长度或厚度(cm); r-材料比重(gf /cm 3)。 2. 丝杠折算到马达轴上的转动惯量: 2i Js J = (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i-降速比,1 2 z z i = 3. 工作台折算到丝杠上的转动惯量 g w 22? ?? ??? =n v J π g w 2s 2 ? ?? ??=π (kgf·cm·s 2) v -工作台移动速度(cm/min); n-丝杠转速(r/min); w-工作台重量(kgf); g-重力加速度,g = 980cm/s 2; s-丝杠螺距(cm) 2. 丝杠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驱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s cm (kgf 2g w 122 221??? ??? ??????? ??+++=πs J J i J J S t J 1-齿轮z 1及其轴的转动惯量; J 2-齿轮z 2的转动惯量(kgf·cm·s 2); J s -丝杠转动惯量(kgf·cm·s 2); s-丝杠螺距,(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fg). 5. 齿轮齿条传动时折算到小齿轮轴上的转动惯量 2 g w R J = (kgf·cm·s 2) R-齿轮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6. 齿轮齿条传动时传动系统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转动惯量 ???? ??++=2221g w 1R J i J J t J 1,J 2-分别为Ⅰ轴, Ⅱ轴上齿轮的转动惯量(kgf·cm·s 2); R-齿轮z 分度圆半径(cm); w-工件及工作台重量(kgf)。 马达力矩计算 (1) 快速空载时所需力矩: 0f amax M M M M ++= (2) 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 t 0f t a M M M M M +++= (3) 快速进给时所需力矩: 0f M M M += 式中M amax —空载启动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f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摩擦力矩(kgf·m); M 0—由于丝杠预紧引起的折算到马达轴上的附加摩擦力矩(kgf·m); M at —切削时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加速力矩(kgf·m); M t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切削负载力矩(kgf·m)。 在采用滚动丝杠螺母传动时,M a 、M f 、M 0、M t 的计算公式如下: (4) 加速力矩: 2a 106.9M -?= T n J r (kgf·m) s T 17 1= J r —折算到马达轴上的总惯量; T —系统时间常数(s); n —马达转速( r/min ); 当 n = n max 时,计算M amax n = n t 时,计算M at n t —切削时的转速( r / min )

暖通空调复习答案

(0757)《暖通空调》复习思考题答案 一、填空题 1、集中采暖系统主要由热源、输送管网和散热设备三部分组成。 2、根据供暖系统散热方式不同,主要可分为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3、以对流换热为主要方式的供暖,称为对流供暖。 4、辐射供暖是以辐射传热为主的一种供暖方式。 5、利用热空气作为热媒,向室内供给热量的供暖系统,称为热风供暖系统。 6、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与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系统中设置了循环水泵,主要靠水泵的机械能使水在系统中强制循环。 7、蒸汽采暖系统按干管布置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蒸汽采暖系统。 8、蒸汽采暖系统按立管布置特点的不同,可分为单管式和双管式蒸汽采暖系统。 9、蒸汽采暖系统按回水动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蒸汽采暖系统两种形式。 10、集中供热系统都是由热源、供热管网和热用户三大部分组成。 11、热负荷概算法一般有两种:单位面积热指标法和单位体积热指标法。 12、我国目前常用的铸铁柱型散热器类型主要有二柱M-132、四柱、五柱三种类型 13、最常用的疏水器主要有机械型疏水器、热动力型疏水器和热静力型疏水器三种。 14、按照通风系统的作用动力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15、通风房间气流组织的常用形式有: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中间送上下排等。 16、局部排风系统由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等组成。 17、有害气体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18、自然通风可分为有组织的自然通风,管道式自然通风和渗透通风等形式。 19、风机的基本性能参数有风量、风压、轴功率、有效功率、效率、转数。 20、常见的避风天窗有矩形天窗、下沉式天窗、曲线形天窗等形式。 21、通风系统常用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 22、一般把为生产或科学实验过程服务的空调称为工艺性空调,而把为保证人体舒适的空调称为舒适性空调。 23、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2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2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每年不保证一天的日平均温度。 26、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27、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有许多方法,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是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 28、按所使用空气的来源分类,空调系统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混合式系统。 29、根据空调机组的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分体式和组合式三种形式的空调机组。 30、空调系统常见的气流组织形式有上送下回方式、上送上回方式、中送风方式、下送风方式。 31、空调系统常见的空调送风方式有侧向送风、散流器送风、孔板送风、喷口送风、条缝送风、旋流送风等。

暖通常用计算

暖通常用计算: (1)水泵轴功率计算 P=2.73HQ/η P轴功率,单位w,H扬程,单位m;Q流量, 单位m3/h. (2)膨胀水箱容积计算 50~60℃热水系统,V=0.017*Vsys 7~12℃冷水系统,V=0.0063*Vsys Vsys系统总水容积 1、泵的效率及计算公式: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η=Pe/P 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 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有效功率即: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Pe=ρg QH (W) 或Pe=γQH/1000 (KW)ρ: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γ: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 (N/ m3)g:重力加速度(m/s)质量流量Qm=ρQ (t/h 或kg/s) 2、关于风机的计算公式具体可见 3、泵的叶轮扬程计算公式扬程=功率X泵效率/流量/密度/重力加速度你没说已知条件。H=(Dω)^2/8/g=(0.165X2900X2X3.14X2900/60)^2/8/9.81=31.96米其中D——叶轮直径g——重力加速度ω———叶轮角速度(弧度/秒) ^2——平方。公式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导来的。 离心式鼓风机的工作原理 当电机转动带动风机叶轮旋转时,叶轮中叶片之间的气体也跟着旋转,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这些气体,气体流速增大,使气体在流动中把动能转换为静压能,然后随着流体的增压,使静压能又转换为速度能,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而在叶轮中间形成了一定的负压,由于入口呈负压,使外界气体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立即补入,在叶轮连续旋转作用下不断排出和补入气体,从而达到连续鼓风的目的。同等功率下,风压和风量一般程反比。 同等功率下,风压高,风量就会相对低,而风量大,风压就会低些,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电机的功效率。 风管的长度完全根据需要来定,设计风管要考虑风机的风压、流量,还要考虑送回风距离、沿程阻力等,风机前后的风管不一定很长,如果为了降低噪音,可加消声器。 风速X风口截面积=风量! 通风系统的设计一般是在系统及风量已确定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计算风管的段面尺寸和阻力,进而确定风机的型号和动力消耗。常用的系统设计计算方法是假定流速法,它的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 绘制通风系统轴侧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暖通空调习题解答

第二章热负荷、冷负荷与湿负荷计算2-1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是如何确定的? 答:本部分在教材第9页 《规范》规定,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取夏季室外空气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取室外空气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而言)。 这两个参数用于计算夏季新风冷负荷。 2-2 试计算北京市夏季空调室外计算逐时温度。 答:参见计算表格。 2-3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是否与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相同? 答:参见教材第10页 不同,因为规范对两者定义就是不同的。 《规范》规定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作为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 《规范》规定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取冬季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从定义上可知同一地点的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要比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更低。 2-4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在何种工况下使用?

答:见教材第10页 《规范》规定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用于计算全面通风的进风热负荷。 2-5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如何确定的,在何种工况下使用? 答:《规范》规定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夏季通风室外相对湿度取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这两个参数用于消除余热余湿的通风及自然通风中的计算; 当通风的进风需要冷却处理时,其进风冷负荷计算也采用这两个参数。 2-6 在确定室内空气计算参数时,应注意什么? 答:见教材第10页 (1)建筑房间使用功能对舒适性的要求、工艺特定需求; (2)地区、冷热源情况、经济条件和节能要求等因素。 2-7 建筑物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哪些?如何计算? 答:《规范》规定,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修正)耗热量两部分。见教材第13页 (1)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即按照基本公式计算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暖通空调最常用的设计计算公式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总热量:Unit:kcal/h 1RT=3.5kw 1P=2.324kw 1kw=860kcal/h 1k=4.27J 1.QT=QS+QL 空气冷却:QT=0.24*&*L*(h1-h2) QT-----空气的总热量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L -----室内总送风量M3/H h1 -----空气的初焓值kJ/kg H2 -----空气的终焓值kJ/kg 2,显热量: Unit:kcal/h QS=Cp*&*L*(T1-T2)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 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3,潜热量: Unit:kcal/h QL=600*&*L*(W1-W2) W1 ----空气最初水分含量kg/ kg W2 ----空气最终水分含量kg/ kg 4,冷冻水量: Unit:L/S V1=Q1/4.187*(T1-T2) Q 1-----主机制冷量(KW), T1-T2 -----主机进出水温差 5,冷却水量: Unit:L/S V2=Q2/4.187*(T1-T2)

Q2=Q1+N Q2-----冷却热量KW T1-T2 -----主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N -----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6,电机满载电流计算: Unit:A FAL=N/1.732*U*COS@ 7,新风量: Unit:M3/H L0 =n*V n -----房间换气次数V -----房间体积 8,送风量: Unit:M3/H 空气冷却:L= QS/ Cp*&*(T1-T2) QS -----显热量kcal/h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9,风机功率: Unit:KW N1=L1*H1/102*n1*n2 L1 -----风机风量(L/S) H1 -----风机风压(mH2O) n1 -----风机效率n2-----传动效率,直联传动取1;皮带传动取0.9 10,水泵功率: Unit:KW N2=L2*H2*r/102*n3*n4 L2 -----水流速(L/S) H2 -----水泵压头(mH2O) n3 -----水泵效率=0.7~0.85 n4 -----传动效率=0.9~1.0 r -----液体比重(水的比重为1kg/l) 11,水管管径: Unit:mm D=35.68*根号L2/ v L2 -----水流速(L/S) v -----水设计流速(m/s) 12,空气加湿量: Unit:g R=LX*1.3*(h1-h2)

暖通专业公式

注册暖通工程师专业考试公式 1.围护热阻及厚度的计算:R0=R n+R j+R w=1/αn+∑αjδj/λj+1/αw,R0围护结构的传热阻,R n内表面换热热阻,R w 外表面换热热阻,R j本身热阻。两个对流热阻和一个导热阻。厂房外门的最小热阻,是墙的热阻值的60%,墙的最小热阻值的计算:R min=α(t n-t w)/[△t y*αn]。α围护结构温差修正系数,t n室内计算温度,t w室外计算温度,△t y冬季室内计算温度与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的允许温差,αn围护结构内表面换热系数(室内空气对流换热系数)。所有数据值均可查表得到。传热系数K=1/R。αn=1/Rn。表面换热系数是表面换热阻的倒数。 2.管道保温厚度的计算:热流恒等原理:温度与热阻之比相等,δ=λ(tl-tn)/[αw(tw-tl)]。λ围护的导热系数, α保温外表面换热系数,tl室外露点温度,tn室内温度,tw室外温度。建筑的体形系数是指表面积与体积之比。 3.散热器公式求进出水温度:F=Q/K(t pj-t n)*β1β2β3β4,, Q热负荷,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t pj散热器内热媒平 均温度,t 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组装片数修正系数,连接方式修正系数,形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K=α(t pj-t n)^b,a和b给定。散热器的数量:N=F/f,f是指单片散热面积。 4.阻力系数△p=SV^2。网段和管段阻力系数。Q=GC p(t n-t w)=αKF(t n-t w),Q =0.28C pρwn L(t n-t w), K围护结构的传 热系数,F为围护结构的面积。三个重要公式。水的比热为4.187*10^3Kj/(Kg.K)。空气的比热为1 Kj/(Kg.K)。空气的密度为 1.2Kg/m3。伯努方程和传热方程和压力方程。换热器面积计算:F=Q/[K*B*△t pj]。K传热系数,B 污垢系数,△t pj=[△t a-△t b]/ln(△t a/△t b),热媒与取热介质△ta为两进口温度之差,△t为两出口温度之差。5.流量公式:L=vπD^2/4。排放浓度:η=1-exp[-FW e/L],Y2=Y1(1-η)。F烟极板面积,W e有效驱进速度,L烟气 量.exp表示e的指数函数。 6.水泵的功率:N=HQ/(36 7.3η)=ρgHQ/(3600*1000η)KW .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0.002342H/[△t*η]。水泵的 流量计算:G =0.86Q/△t=3600Q/(4200*△t)=3600Q/(Cp*△t)。风机质量流量:G=3600Q/( Cp△t)。体积流量:V=G/ρ。不同温度ρ=RT/p。风机的功率N= QP/(1000*3600*η)。Q单位m3/h,P单位Pa。N单位为KW。 7.车库通风量计算:L=G/(Y1-Y0),G为CO散发量g/h,Y1库内CO浓度规定标准,Y0室外CO空气浓度。注意G 与Y1、Y0单位统一。地下汽车库换气量计算:L=nV,次数,体积。 8.有害气体体积浓度C与质量浓度Y换算公式:Y=CM/22.4,空气的摩尔质量为22.4,Y单位mg/m3,C的单位为 ppm=mL/m3。吸咐剂的用量:W=V*Y*η*t/q0。V体积流量,Y有害气体浓度,η吸附效率,t有效使用时间(穿透时间),q0每公斤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的量。 9.大气污染排放规定新建污染源计算结果严格50%,Q=50%*Q c(h/h c)^2,污染物标准,h c排放烟囱高度,h实际烟 囱高度。过滤器出口含尘浓度Y2=Y1(1-η1)(1-η2). 10.除湿量公式:W=Lρ(d w-d n),L体积流量,ρ空气密度,d w室外空气湿度,d n室内空气湿度。 11.表冷器设计冷量:Q=Q N+Q x包括室内冷负荷和新风冷负荷,Q N=G(h N-h0),Qx=G(h w-h N)。回风的焓值即为室内空 气的焓值即h N,h O为送风焓值,h W为外风焓值。 12.混风温度计算:L1t1+L2*t2=(L1+L2)t。Gn*hn+Gx*hx=(Gh+Gx)ho风盘的送风量计算:G=Q/△h,L=G*3600/ρ。 13.声音的叠加:∑Lp=10lg[∑10^(0.1Lp)] 14.建筑的放热量:Q=Q N*(1+1/COP)。Q N机组的额定制冷量。 15.蓄冷槽的容积计算:V=QsP/(1.163η△t)。Qs空调日总负荷,P容积率。 16.机修制冷修正:φh=qK1K2,K1温度系数,K2化霜系数。 17.显热回收效率:η=(t w-t p)/(t w-t n),t w进口温度,t p出口温度,t n室内温度。全热回收效率:η=(h w-h p)/(h w-h n)。 h w进口焓值,h p出口焓值,h n室内空气焓值。 18.单位风量耗功率W=P/3600η,节能标准:系统最小新风比:Y=X/(1+X-Z),X总新风比,Z最大新风比。理论制 冷系数:ε=(h1-h4)/(h2-h1)。 19.案例分析:供暖10题,通风12题,空调14题,制冷10题,其他4题。 第一章供暖 1、集中供热系统的热负荷概算:A供暖热负荷(体积热指标法、面积热指标法Q=qfF)B通风热负荷(通风体积指 标法)C空调热负荷(单位面积空调热冷指标)D民用建筑全年耗热量:供暖全年耗热量Q=0.0864NQh(ti-ta)/(ti-toh),N供暖期天数,Qh供暖设计热负荷,ti室内计算温度,ta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oh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供暖期通风耗热量Q=0.0036TvNQv(ti-ta)/(ti-tov)。Qv通风设计热负荷,N供暖期天数,Tv 供暖期内通风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Ti室内计算温度,ta供暖共室外平均温度,tov冬季通风室外计处温度。空调供暖耗热量:Q=0.0036TaNQa(ti-ta)/(ti-toa),Ta供暖期内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N供暖期天数,

暖通空调专业设计公式集合

暖通设计常用公式总结 序 号 名称公式内容备注 1 水采暖系统热 水循环水泵耗 电输热比 t ) a 14 ( 0056 .0 △ L Q N Q EHR ∑ + ≤ = ∑ = η εN:水泵功率(kw) Q:供热量(kw) η:电机和传动效率 △t:供回水温差(℃) ∑L:室外主干线总长度(m) 《公建节能》 5.2.8 2 风机单位风量 耗功率 t P W η 3600 s = W s:单位风量耗功率[W/(m3/h)] P:风机全压值(Pa) ηt:风机、电机及传动总效率 《公建节能》 5.3.26 3 空调冷热水系 统输送能效比η? = T H ER △ 002342 .0H:水泵设计扬程(m) △t:供回水温差(℃) η:水泵在设计工作点效率 《公建节能》 5.3.27 4 热量与水量转 换公式 3600 tρ? ? ? = △ P C L Q Q:制冷量(kw) L:水流量(m3/h) C P:水的比热4.18[kJ/(kg·℃)] △t:温差(℃) ρ:水的密度,1000(kg/m3) 5 热量与风量转 换公式(全热) 3600 ρ h? ? = △ L Q Q:制冷量(kw) L:风量(m3/h) △h:焓差(kJ/kg) ρ:空气密度,1.2(kg/m3) 6 热量与风量转 换公式(显热): 3600 ρ t? ? ? = △ P C L Q Q:制冷量(kw) L:风量(m3/h) C P:空气比热1.01[kJ/(kg·℃)] △t:温差(℃) ρ:空气密度,1.2(kg/m3) 7 除湿量与风量 转换公式: 1000 ρ d? ? = △ L W W:除湿量(kg/h) L:风量(m3/h) △d:湿度差(g/kg) ρ:空气密度,1.2(kg/m3)

暖通空调计算题

6-8:室内空调设计温、湿度为t=25℃, φ=55%,室内冷负荷为80kw,湿负荷为36kg/h,送风温差为10℃,求送风量和送风状态参数(h、t、φ)。 解:由室内要求t N =25℃,φ=55%在i-d图上确定室内N状态点的焓值分别是h N =kj/kg, h w =76kj/kg,如图 kg kj /80003600 / 3600080 1000=×= ε 过状态点N做热湿比线kg kj /8000=ε与15℃等温线相交S送风状态点h S =37.5kj/kg, φ=85% 3.确定房间送风量G s kg h h Q G S N /2.55.375380 =?=?= 6-10:图6-7的全空气露点送风空调系统,已知室内冷负荷为100kw,湿负荷为36kg/h, 室内设计温、湿度为26℃、55%,室外干湿球温度为30℃、25℃,新风量占总风量的30%,求系统送风量、新风冷负荷和空气设备的冷负荷。 解:由室外空气计算参数,t w =30℃, t ws =25℃和室内要求t N =26℃,φ=55%在i-d图上确定N,W状态点的焓值分别是h N =56kj/kg, h w =76kj/kg, 1.确定室内送风状态点M 计算室内热湿比 kg kj /100003600/36000100 1000=×= ε 过状态点N做热湿比线kg kj /10000=ε与φ=95%相交得出送风状态M焓值42kj/kg如图

kg kj h h h h h h RO RM m M M R O R M /623.056 7656 ==??=??== 确定房间送风量G s kg h h Q G S M /5.4262100 =?=?= 3.新风负荷 ()()kw h h G Q R O O 3556763.050=?××=?= 4.空气冷却设备冷负荷 ()()kw h h G Q S M M M 704262=?=?= 6-11:同上题,已知冬季建筑热负荷为75kw(显热),湿负荷为36kg/h,室内设计温、湿度为22℃,55%,室外冬季温、湿度为-5℃,70%,送风量、新风量同上题,求冬季室内热湿比、送风状态点、新风热负荷、空调机中空气加热设备的热负荷及喷蒸汽的加湿量(kg/h)。 解:1.根据式6-9P125求送风温度t S。 ℃37005.1575 22=×??=?? =P R s C M Q t t 2.确定室内送风状态点S 计算室内热湿比 kg kj /75003600/3600075 1000'?=×? =ε 过R点作热湿比线kg kj /7500'?=ε与t S 相交得出送风状态S焓值42kj/kg如图

暖通空调设计计算公式及负荷计算公式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总热量:Unit:kcal/h 1RT=3.5kw1P=2.324kw1kw=860kcal/h1k=4.27J 1、QT=QS+QL空气冷却:QT=0.24*&*L*(h1-h2)QT-----空气的总热量 QS----- 空气的显热量QL-----空气的潜热量 &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L -----室内总送风量M3/H h1 -----空气的初焓值kJ/kgH2 -----空气的终焓值kJ/kg 2、显热量: Unit:kcal/hQS=Cp*&*L*(T1-T2)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 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 -----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3、潜热量: Unit:kcal/hQL=600*&*L*(W1-W2)W1 ----空气最初水分含量kg/ kgW2 ----空气最终水分含量kg/ kg 4、冷冻水量: Unit:L/SV1=Q1/4.187*(T1-T2)Q 1-----主机制冷量(KW), T1-T2 -----主机进出水温差 5、冷却水量: Unit:L/SV2=Q2/4.187*(T1-T2)Q2=Q1+NQ2-----冷却热量KW T1-T2 -----主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N -----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6、电机满载电流计算: Unit:AFAL=N/1.732*U*COS@ 7、新风量: Unit:M3/HL0 =n*Vn -----房间换气次数 V -----房间体积 8、送风量: Unit:M3/H空气冷却:L= QS/ Cp*&*(T1-T2)QS -----显热量kcal/h Cp ---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 kgT1 --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 T2 --空气最终 的干球温度& -----空气的比重取1.2 kg/m3 9、风机功率: Unit:KWN1=L1*H1/102*n1*n2L1 -----风机风量(L/S) H1 -----风机风压(mH2O)n1 -----风机效率 n2-----传动效率,直联传动取1;皮带传动 取0.9 10、水泵功率: Unit:KWN2=L2*H2*r/102*n3*n4L2 -----水流速(L/S) H2 -----水泵压头(mH2O)n3 -----水泵效率=0.7~0.85 n4 -----传动效率=0.9~1.0r -----液体比重(水的比重为1kg/l) 11、水管管径: Unit:mmD=35.68*根号L2/ vL2 -----水流速(L/S) v -----水 设计流速(m/s) 12、空气加湿量: Unit:gR=LX*1.3*(h1-h2)LX -----新风量(m3/h) h1 -----室内设计温度下的焓值h2 -----室外最低状态下焓值(查焓墒图)设备风量设计:(概算)[ρ(设备功率)*860*0.8/0.29(空气比热)/5(温差)]+Q1+Q2=Q(送风量)Q1-----人的潜散所须风量Q2-----建筑所须风量 照度软件计算如:300LUX高度:2.5M、2.7M、3.0M、4.0M、6.0M瓦特数(W/M2) 11.6、11.7、12.2、13.6、16.51kw=860kcal/h 换气消耗量在室内的人需要每小时 30 CMH(m3/h)/人的新鲜空气.市内场所别所需的换气次数/小时住宅(客厅) : 1-3次, 住宅(寝室) : 1-2次学校(教室) : 6次, 学校(图书室) : 8次剧场: 5-8次, 办公室 : 6-10次, 医院 : 2次商

暖通风管风量如何计算

暖通风管风量如何计算 通风工程风管的选择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实际中风量,风速,但是风管风量怎么计算呢? 风管: 风管尺寸=风量/风速风量=房间面积*房间高*换气次数 有个例子:风量4万,风速9m/s,得风管尺寸=40000/9/3600=1.23平方 1.23=1.5*0.82 所以风管尺寸为 1500*800 Q:1、例子中的3600是既定参数吗? 2、这个风管尺寸计算公式,对排烟,排风管道尺寸计算通用吗? 3、求风口和排烟口尺寸计算公式——或者求暖通基础知识学习文档,手里的设计规范对现在的我来说太太高深,还是从基础打起吧 一小时有3600秒,除以3600是因为计算公式前后的单位要统一。这个公式对所有风管计算都适用,但是9m/s这个风速值不是固定值,需要由你来设定。排烟排风的公式都是一样的算法,这个9m/s的风速需要根据噪音要求调整的,楼主可参考下采暖通风设计规范消声部分,还有矩形风管的规格建议用标准的,施工规范里的是1600,没有1500。 管道直径设计计算步骤 专业制作与安装——铁皮风管——不锈钢风管,通风工程

以假定流速法为例,其计算步骤和方法如下: 1.绘制通风或空调系统轴测图,对各管段进行编号,标注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一般按两管件间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管件(如三通,弯头)本身的长度。 2.确定合理的空气流速 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对通风、空调系统的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流速高,风管断面小,材料耗用少,建造费用小;但是系统的阻力大,动力消耗增大,运用费用增加。对除尘系统会增加设备和管道的摩损,对空调系统会增加噪声。流速低,阻力小,动力消耗少;但是风管断面大,材料和建造费用大,风管占用的空间也增大。对除尘系统流速过低会使粉尘沉积堵塞管道。因此,一定要通过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定合理的流速。根据经验总结,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可按表6-2-1、表6-2-2及表6-2-3确定。除尘器后风管内的流速可比表6-2-3中的数值适当减小

人手一份,暖通设计最常用的公式!

人手一份,暖通设计最常用的公式! 人手一份,暖通设计最常用的公式! 常用设计计算公式 总热量:Unit:kcal/h 1RT=3.5kw 1P=2.324kw 1kw=860kcal/h 1k=4.27J 1、QT=QS+QL 空气冷却:QT=0.24*&*L*(h1-h2) QT-----空气的总热量 QS-----空气的显热量 QL-----空气的潜热量&-----空气的比重取1.2kg/m3 L-----室内总送风量M3/Hh1-----空气的初焓值kJ/kg H2-----空气的终焓值kJ/kg 2、显热量:Unit:kcal/h QS=Cp*&*L*(T1-T2) Cp---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kgT1--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3、潜热量:Unit:kcal/h QL=600*&*L*(W1-W2)

W1----空气最初水分含量kg/kg W2----空气最终水分含量kg/kg 4、冷冻水量:Unit:L/S V1=Q1/4.187*(T1-T2) Q1-----主机制冷量(KW),T1-T2-----主机进出水温差5、冷却水量:Unit:L/S V2=Q2/4.187*(T1-T2) Q2=Q1+N Q2-----冷却热量KWT1-T2-----主机冷却水进出水温度N-----制冷机组耗电功率KW 6、电机满载电流计算:Unit:A FAL=N/1.732*U*COS@ 7、新风量:Unit:M3/H L0=n*V n-----房间换气次数V-----房间体积 8、送风量:Unit:M3/H 空气冷却:L=QS/Cp*&*(T1-T2) QS-----显热量kcal/hCp---空气的比热取0.24kcal/kg T1--空气最初的干球温度T2--空气最终的干球温度 &-----空气的比重取1.2kg/m3 9、风机功率:Unit:KW

暖通设计相关资料及常用全参数选择

冷凝水系统的设计 风机盘管机组、整体式空调器、组合式空调机组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必须及时予以排走。 1、冷凝水管的布置 ①若邻近有下水管或地沟时,可用冷凝水管将空调器接水盘所接的凝结水排放至邻近的下水管中或地沟内。 ②若邻近的多台空调器距下水管或地沟较远,可用冷凝水干管将各台空调器的冷凝水支管和下水管或地沟连接起来。 2、冷凝水管管径的确定 ①直接和空调器接水盘连接的冷凝水支管的管径应与接水盘接管管径一致(可从产品样本中查得)。 ②需设冷凝水干管时,某段干管的管径可依据与该管段连接的空调器总冷 量(KW)按下表查得。 3、冷凝水管保温 所有冷凝水管都应保温,以防冷凝水管温度低于局部空气露点温度时,其表面结露滴水。采用带有网络线铝箔贴面的玻璃棉保温时,保温层厚度可取25mm。 冷凝水干管管径选择 说明:DN=15mm的管道不推荐使用。立管的公称直径,应与同等负荷的水平干管的公称直径相同。 4、冷凝水管设计注意事项 ①水流方向,水平管道应保持不小于千分之一的坡度;且不允许有积水部 位。 当冷凝水盘位于机组负压区段时,凝水盘的出水口处必须设置水封,水 封的高度应比冷凝水盘处的负压(相当于水柱高度)大50%左右。水封 的出口,应与大气相通。 ③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时,一般可以不必进行防结露的保温和隔汽处理。 ④采用镀锌钢管时,通常应设置保温层。 ⑤冷凝水立管的顶部,应设计通向大气的透气管。

⑥设计和布置冷凝水管路时,必须认真考虑定期冲洗的可能性,并应设计 安排必要的设施。 水箱容积计算 当95-70°C供暖系统 V=0.031Vc 当110-70°C供暖系统 V=0.038Vc 当130-70°C供暖系统 V=0.043Vc 式中V——膨胀水箱的有效容积(即相当于检查管到溢流管之间高度的容积),L; Vc——系统内的水容量,L。 膨胀水箱设计安装要点 膨胀水箱安装位置,应考虑防止水箱内水的冻结,若水箱安装在非供暖房间内时,应考虑保温。 膨胀管在重力循环系统时接在供水总立管的顶端;在机械循环系统时接至系统定压点,一般接至水泵入口前,循环管接至系统定压点前的水平回水干管上,该点与定压点之间,应保持不小于1.5-3m的距离。 膨胀管、溢水管和循环管上严禁安装阀门,而排水管和信号管上应设置阀门。 设在非供暖房间内的膨胀管,循环管理体制、信号管均应保温。 一般开式膨胀水箱内的水温不应超过95°C 水泵的配置与选择 冷水泵的选择 通常选用每秒转速在30~150转的离心式清水泵,水泵的流量应为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1.2倍(单台工作时取1.1,两台并联工作时取1.2)。水泵的

《机械设计》第九版 公式大全

第五章 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 受拉螺栓连接 1、受轴向力F Σ 每个螺栓所受轴向工作载荷:z F F /∑= z :螺栓数目; F :每个螺栓所受工作载荷 2、受横向力F Σ 每个螺栓预紧力:fiz F K F s ∑> f :接合面摩擦系数;i :接合面对数;s K :防滑系数; z :螺栓数目 3、受旋转力矩T 每个螺栓所受预紧力:∑=≥ n i i s r f T K F 10 s K :防滑系数; f :摩擦系数; 4、受翻转力矩M 螺栓受最大工作载荷:∑=≥ z i i L ML F 1 2max max max L :最远螺栓距离 受剪螺栓连接 5、受横向力F Σ(铰制孔用螺栓) 每个螺栓所受工作剪力:z F F /∑= z :螺栓数目; 6、受旋转力矩T (铰制孔用螺栓) 受力最大螺栓所受工作剪力:∑=≥ z i i r Tr F 1 2 max max max r :最远螺栓距离 螺栓连接强度计算 松螺栓连接:[]σπσ ≤= 4 21d F 只受预紧力的紧螺栓连接:[]σπσ≤= 4 3.1210 d F 受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连接: 受轴向静载荷:[]σπσ ≤= 4 3.12 12 d F 受轴向动载荷:[]p m b b a d F C C C σπσ≤?+= 21 2 受剪力的铰制孔用螺栓连接剪力: 螺栓的剪切强度条件:[]σπτ ≤= 4/2 0d F 螺栓与孔壁挤压强度:[]p p L d F σσ≤=min 螺纹连接的许用应力 许用拉应力: []S S σσ= 许用切应力: []τ στS S =

S σ:螺纹连接件的屈服极限;B σ:螺纹连接件的强度极限;p S S S ??τ:安全系数 第六章 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 普通平键强度条件:[] p p kld T σσ≤?= 3 102 导向平键连接和滑键连接的强度条件:[]p kld T p ≤?= 3 102 T :传递的转矩,N.m k :键和轮毂的接触高度,h k 5.0=,h 为键的高度,mm l :键的工作长度,mm ,半圆头b L l 5.0-=;圆头b L l -=;平头平键L l = d :轴的直径,mm []p σ:轴、键、轮毂三者中最弱材料许用挤压应力,MPa []p :轴、键、轮毂三者中最弱材料许用压力,MPa 花键连接强度计算 静连接强度条件:[] p m p zhld T σ?σ≤?=3 102 动连接强度条件:[]p zhld T p m ≤?=?3 102 ?:载荷分配不均系数,与齿数多少有关,一般取8.0~7.0=?,齿数多时取偏小值 z :花键齿数 l :齿的工作长度,mm h :齿侧面工作高度,C d D h 22 --= ,C 倒角尺寸 m d :花键的平均直径,矩形花键2d D d m +=,渐开线花键1d d m =,1d 为分度圆直径,mm []p σ:花键许用挤压应力,MPa []p :花键许用压力,MPa 第八章 带传动 1、带传动受力分析的基本公式 F F F F -=- F F F F -== αf e F F ?=

机械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集(一)

运动学篇 一、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距离、速度、加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1)路程=初速度x时间+加速度x时间^2/2 2)平均速度=路程/时间; 3)末速度-初速度=2x加速度x路程; 4)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5)中间时刻速度=(初速度+末速度)/2 6)力与运动之间的联系:牛顿第二定律:F=ma,[合外力(N)=物体质量(kg)x加速度(m/s^2)] (注:重力加速度g=9.8m/s^2或g=9.8N/kg) 二、旋转运动:(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类似,注:弧度是没有单位的) 单位对比: 圆的弧长计算公式: 弧长s=rθ=圆弧的半径x圆弧角度(角位移) 周长=C=2πr=πd,即:圆的周长=2x3.14x圆弧的半径=3.14x圆弧的直径 旋转运动中角位移、弧度(rad)和公转(r)之间的关系。

1)1r(公转)=2π(弧度)=360°(角位移) 2)1rad=360°/(2π)=57.3° 3)1°=2π/360°=0.01745rad 4)1rad=0.16r 5)1°=0.003r 6)1r/min=1x2x3.14=6.28rad/min 7)1r/min=1x360°=360°/min 三、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联系: 1)弧长计算公式(s=rθ):弧长=圆弧的半径x圆心角(圆弧角度或角位移) 2)角速度(角速度是角度(角位移)的时间变化率)(ω=θ/t):角速度=圆弧角度/时间 注:结合上式可推倒出角速度与圆周速度(即:s/t也称切线速度)之间的关系。S 3)圆周速度=角速度x半径,(即:v=ωr) 注:角度度ω的单位一般为rad/s,实际应用中,旋转速度的单位大多表示为r/min (每分钟多少转)。可通过下式换算: 1rad/s=1x60/(2x3.14)r/min 例如:电机的转速为100rad/s的速度运行,我们将角速度ω=100rad/s换算成r/min 单位,则为: ω=100rad/s=100x60/(2π)=955r/min 4)rad/s和r/min的联系公式: 转速n(r/min)= ω(rad/s)x60/(2π),即:转速(r/min)=角速度(rad/s) x60/(2π); 5)角速度ω与转速n之间的关系(使用时须注意单位统一):ω=2πn,(即:带单位时为角速度(rad/s)=2x3.14x转速(r/min)/60) 6)直线(切线)速度、转速和2πr(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使用时需注意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