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中国西北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中国西北地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在新疆伊犁、塔城、喀什等地,寒冬采冰储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等到来年夏天出售到市场上。下图为伊犁河及其支流吉尔格朗河示意图,这里曾是伊犁河谷最大的采冰场,但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据此完成1~3题。

1. 新疆伊犁寒冬采冰储藏主要用于

A. 制作冰雕景观,发展冰雪旅游

B. 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

C. 获取淡水,缓解用水紧张状况

D. 夜间纳凉,调节室内气温

2. 吉尔格朗河成为伊犁河谷最大采冰场的主要原因

A. 水质较好,运输便利

B. 水量丰富,产冰量大

C. 水流缓慢,透明度高

D. 河道较浅,易于开采

3. 导致近年来伊犁河谷采冰规模越来越小的原因是

①气温升高②降水减少③发现新的采冰区④机器制冰的大量出现⑤水质污染加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1. B 2. A 3. D

【解析】

1. 根据材料,寒冬采冰储藏待到来年夏季售卖使用,因此,冰是用于夏季对付酷热的,选项中,用于传统冷饮原料和食品保鲜最合适。

2. 根据材料信息,冰要运到市场售卖,吉尔格郎河位于伊犁河流上游且紧邻交通要道,水质较好、运输便利,选A。

3. 采冰规模越来越小不外乎因气温升高,冰的来源减少;同时,机器可以制冰不必采冰储存,同时河流水质污染加剧,冰的质量下降,这都导致采冰规模减小。

蒙古包是我国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是“家”、屋的意思,是蒙古等民族传统的住房。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图为该区域蒙古包的景观图片。

读图,回答4~5题。

4.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该地河流补给主要是冰雪融水为主B.自然景观属于温带荒漠

C.农业生产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

5.该区域住房蒙古包呈圆柱形、包顶呈拱形的自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圆柱形包身受风的阻力小,不宜被吹倒

B.该地冬春季节雨雪多,包顶呈拱形利于收集雨水(雨雪)

C.该地全年降水少,包顶呈拱形利于收集雨水

D.该地冬春季节多风沙,圆柱形包身受沙尘影响大

【答案】4.D 5.A

【解析】

4.该区域蒙古包的景观图片显示,该区域地形坦荡、草原广阔,由此判断,该区域应该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该区域附近没有拥有丰富冰雪的高大山地,因此该地河流补给主要是雨水,而不是冰雪融水,A错误。图片显示,该区域自然景观属于温带草原,不是荒漠,B错误。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大多以游牧为主,C错误。内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居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D 正确。

5.该地离冬季风源地近,冬春季节多大风,圆柱形包身受风的阻力小,不宜被吹倒,A正确。该地居内陆,冬春季节受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降水稀少,包顶呈拱形不是为了利于收集雨水,B错误。该地包顶呈拱形利于雨水和积雪下泄,不是为了收集雨水,C错误。圆柱形包身有利于减轻风沙对蒙古包的破坏,而不是圆柱形包身受沙尘影响大,D错误。

内蒙古河套灌区(下图所示)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用水主要来自黄河。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补充灌溉。据此完成下列6~8题。

6.“井渠结合”灌溉主要是为了

A.降低地下水矿化度B.降低地下水位

C.弥补河水水源不足D.治理土壤盐渍化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不适合“井灌”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该地每年10—11月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其目的是

①灌溉增产②淋盐排盐③补充地下水④储水保墒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6.C 7.D 8.D

【解析】

6.由“近年来随着引黄水量的减少,部分灌区实施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方式”分析,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应对黄河水量不足,蒸发强,灌溉用水量大的问题,故C项正确。井水矿化度比河水高,所以不能降低矿化度,治理盐碱化,同时也不是为了降低地下水位,故ABD项错误。

7.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下水矿化度分析,丁地矿化度最高,抽取灌溉易造成盐分在地表积累,所以最不适合“井灌”的是丁地,故选D正确。

8.该地每年10—11月已经进入农业生产淡季,定期引黄河水集中浇灌耕地,其目的不是①灌溉增产和③补充地下水。通过引盐度低的河水可以溶解地表因蒸发析出的盐分,降低土壤盐度,同时补充因夏季蒸发而减少的土壤水分。故②④正确,选D项。

【点睛】

地下水中的盐分不会随水蒸发离开地面,相反会在地表析出集聚。

读“我国西北地区部分区域图”,回答9~11题。

9. 结合图可以看出

A. 该区年降水量自南向北依次递减

B. 该区1月份气温自东北向西南递增

C. 图中甲地的植被主要为草原

D. 图中乙地的植被主要为森林

10. 图中乙地的生态问题严重,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最合理措施是

A. 退耕还草

B. 合理利用水资源

C. 种植薪炭林

D. 开发利用风能

11. 图中甲地的生态问题主要为

A. 森林破坏

B. 土地荒漠化

C. 水土流失

D. 湿地萎缩

【答案】9.D 10.A 11.B

【解析】

9.结合图例和图中的经纬网,可以看出该区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依次递减,1月份气温自北向南递增,甲、乙两地的年降水量都在200~400 mm之间,植被类型主要应为草原。

10.乙地的年降水量接近400 mm,位于农牧过渡地区,过度农垦易导致荒漠化的产生。最合理的治理措施就是退耕还草,恢复天然植被。

11.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因而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读图,完成12~14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