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834.50 KB
- 文档页数:33
1目的为了规范商品砼试验室对水泥的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依据。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民用建筑的砼及制品中的水泥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的检测。
3编制依据3.1GB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3.2GB/T1346-200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3.3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3.4GB/J2419-2005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3.5GB/J 208-94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3.63GB8074-87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3.7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3.8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4作业项目概述4.1细度: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普通、矿渣水泥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4.2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4.3凝结时间:•普通水泥初凝不得小于45min,终凝不得大于10h;硅酸盐水泥终凝不得迟于6.5h。
4.4强度: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规定的数值。
4.5水泥试样: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5作业准备5.1人员有建筑材料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记录员各一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5.2仪器设备试验筛(负压筛或水筛)、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量水器(最小刻度为1ml,精度1%)、天平(能准确称量至1g)、标准养护箱、雷氏夹膨胀值测量仪(标尺最小刻度为1mm)。
胶砂搅拌机、胶砂振动台、试模及下料漏斗、抗折试验机、抗压试验机和抗压夹具、金属直尺。
水泥作业指导书1. 作业目的: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实验器材和材料:- 水泥- 沙子- 石子- 水- 搅拌器- 模具- 平板- 尺子- 塑料薄膜- 砂纸- 手套和口罩(保护措施)3. 实验步骤:a. 准备工作:- 将实验器材和材料按照所需数量准备好。
- 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b. 制备水泥砂浆:- 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水泥、沙子和石子,并加入适量的水。
- 使用搅拌器将混合物搅拌均匀,直到形成均匀的砂浆状物质。
c. 浇注水泥砂浆:- 将制备好的水泥砂浆倒入模具中,确保填满整个模具。
- 使用平板将砂浆压实,使其均匀分布并排除气泡。
- 在砂浆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水分的蒸发。
d. 养护水泥砂浆:- 将模具中的水泥砂浆放置在阴凉通风处,等待其充分凝固和硬化。
- 在养护期间,保持砂浆表面湿润,以促进其硬化过程。
e. 检验水泥砂浆:- 在水泥砂浆彻底干燥后,将其取出模具并进行外观检查。
- 使用尺子测量水泥砂浆的尺寸和分量。
- 使用砂纸打磨水泥砂浆的表面,使其光滑。
4. 安全注意事项:- 在制备水泥砂浆时,注意佩戴手套和口罩,以防止对皮肤和呼吸系统的伤害。
- 搅拌器使用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 在浇注水泥砂浆和养护期间,注意防止砂浆溅到眼睛或者其他敏感部位。
5.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和原理的简要介绍。
- 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的详细描述。
- 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
-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描述。
- 实验结论和对实验的总结。
以上是水泥作业的指导书,希翼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匡助。
祝你顺利完成实验!。
水泥生产与作业指导书第1章水泥生产概述 (4)1.1 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4)1.2 水泥生产流程及主要设备 (4)1.3 水泥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4)第2章原料的选择与处理 (5)2.1 原料的种类及要求 (5)2.2 原料的破碎与储存 (5)2.3 原料的配比与均化 (6)第3章粉磨工艺 (6)3.1 生料粉磨 (6)3.1.1 原料配比 (6)3.1.2 破碎与输送 (6)3.1.3 粉磨 (6)3.1.4 生料粉储存与输送 (6)3.2 水泥熟料粉磨 (7)3.2.1 熟料破碎 (7)3.2.2 粉磨 (7)3.2.3 水泥储存与包装 (7)3.3 辅助粉磨设备 (7)3.3.1 破碎设备 (7)3.3.2 输送设备 (7)3.3.3 粉磨设备 (7)3.3.4 储存设备 (7)3.3.5 环保设备 (7)第4章烧成工艺 (7)4.1 窑炉类型及工作原理 (8)4.1.1 湿法旋窑 (8)4.1.2 干法旋窑 (8)4.1.3 立式磨 (8)4.2 烧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8)4.2.1 碳酸钙分解 (8)4.2.2 硅酸盐反应 (8)4.2.3 熟料烧结 (8)4.3 熟料冷却与储存 (8)4.3.1 熟料冷却 (9)4.3.2 熟料储存 (9)第5章水泥制成 (9)5.1 水泥配料与粉磨 (9)5.1.1 配料原理 (9)5.1.2 配料方法 (9)5.1.3 粉磨工艺 (9)5.2 水泥的储存与运输 (9)5.2.1 储存 (9)5.2.2 运输 (10)5.3 水泥质量控制 (10)5.3.1 质量指标 (10)5.3.2 质量检测 (10)5.3.3 质量控制措施 (10)第6章环保与节能 (10)6.1 废气处理与环保措施 (10)6.1.1 粉尘处理技术 (10)6.1.2 废气脱硝与脱硫 (10)6.1.3 废气排放与监测 (11)6.1.4 环保措施 (11)6.2 节能技术与设备 (11)6.2.1 热能回收利用 (11)6.2.2 电机节能 (11)6.2.3 生产线优化 (11)6.2.4 节能设备选型与应用 (11)6.3 环保法规与标准 (11)6.3.1 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11)6.3.2 地方环保法规与政策 (11)6.3.3 环保标准与要求 (11)6.3.4 环保监管与执法 (12)第7章生产设备维护与管理 (12)7.1 设备维护保养 (12)7.1.1 日常维护 (12)7.1.2 定期维护 (12)7.2 设备故障排除与维修 (12)7.2.1 故障诊断 (12)7.2.2 故障排除 (13)7.2.3 维修 (13)7.3 生产设备管理 (13)7.3.1 设备档案管理 (13)7.3.2 设备使用管理 (13)7.3.3 设备维修管理 (13)7.3.4 设备备品备件管理 (13)7.3.5 设备更新改造 (13)第8章安全生产 (13)8.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13)8.1.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4)8.1.2 地方及行业安全生产法规 (14)8.2 安全操作规程 (14)8.2.1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4)8.2.2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4)8.2.3 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4)8.3 预防与应急处理 (14)8.3.1 预防 (14)8.3.2 应急处理 (14)第9章质量检测与控制 (15)9.1 原料质量检测 (15)9.1.1 矿物原料检测 (15)9.1.2 辅助原料检测 (15)9.1.3 检测方法与设备 (15)9.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5)9.2.1 原料配比控制 (15)9.2.2 粉磨过程控制 (15)9.2.3 烧成过程控制 (15)9.2.4 冷却过程控制 (16)9.3 成品水泥质量检测 (16)9.3.1 水泥物理功能检测 (16)9.3.2 水泥化学成分检测 (16)9.3.3 检测方法与设备 (16)9.3.4 检测结果处理 (16)9.3.5 质量控制体系 (16)第10章水泥应用与技术服务 (16)10.1 水泥产品应用领域 (16)10.1.1 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商业建筑、办公楼等,水泥作为混凝土和砂浆的主要成分,为各类建筑物提供坚实基础。
《水泥工艺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码:I0203733一、学时总学时:16 实验学时数:16二、实验的作用和目的《水泥工艺学实验》课程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一门技能课。
考查课。
《水泥工艺学实验》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要求,掌握水泥物理性能的基本理论,能应用物理检验理论解决物理检验中出现的问题。
逐步具备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应有的素质。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处理实验数据及正确表达分析结果的方法。
2.掌握水泥物理性能检验基本原理。
3.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三、实验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本实验为必做内容。
四、课程简介该实验课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的衍生的实验课程,它包括了水泥密度(包括真密度和体积密度)测定,水泥细度(包括筛析法与勃氏法)测定,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的检测,水泥胶砂的流动度及强度的测定等水泥性能检测实验技术。
该课程共开设了6个必修的基础实验。
五、实验的方式与基本要求1、实验方式本课程全部采用验证性实验方式进行2、基本要求(1) 了解常用测试仪器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常用各种测试仪器的调节和使用方法;(3) 掌握实验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 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注:1、实验要求分必做、选做;2、实验项目类型分演示性、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七、实验指导书及参考资料1、教材名称:《水泥工艺实验》作者:姜玉英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水泥质量及化验技术》作者:丁志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硅酸盐材料物理性能检验》作者:雷春哓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制定:材料教研室执笔人:曾利群审定人:×××日期:。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制备工艺流程,掌握水泥生产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水泥熟料制备过程中各阶段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学习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水泥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原料的制备、生料磨制、熟料煅烧、水泥粉磨等阶段。
本实验主要涉及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粉磨三个阶段。
三、实验设备及材料1. 实验设备:(1)水泥制备实验装置:包括破碎机、球磨机、立式窑、冷却机、粉磨机等;(2)性能检测设备:水泥细度测定仪、凝结时间测定仪、安定性测定仪等;(3)其他设备:天平、温度计、湿度计等。
2. 实验材料:(1)原料: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2)辅助材料:石膏、助磨剂等;(3)水。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制备(1)破碎:将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原料进行破碎,使其粒径小于30mm;(2)配料:按照水泥熟料配比,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称量,加入适量的石膏;(3)混合:将配料后的原料进行混合,使其均匀。
2. 生料磨制(1)将混合后的原料送入球磨机进行磨制;(2)磨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使原料充分润湿;(3)磨制至生料细度达到要求。
3. 熟料煅烧(1)将磨制好的生料送入立式窑进行煅烧;(2)控制煅烧温度在1400℃左右,煅烧时间为2小时;(3)煅烧过程中,注意观察窑内熟料的变化,防止窑内结皮、粘窑等现象。
4. 水泥粉磨(1)将煅烧好的熟料送入粉磨机进行磨制;(2)磨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助磨剂,提高磨制效率;(3)磨制至水泥细度达到要求。
5. 性能检测(1)水泥细度测定:采用筛析法测定水泥细度,应符合国家标准;(2)凝结时间测定:采用维卡仪测定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应符合国家标准;(3)安定性测定:采用雷氏夹法测定水泥的安定性,应符合国家标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生料制备:本实验中,生料细度达到要求,原料混合均匀。
2. 熟料煅烧:煅烧过程中,熟料颜色呈白色,无结皮、粘窑等现象,熟料质量合格。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指导书《水泥工艺技术》实验须知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水泥工艺实验是水泥工艺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验:1、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验证所学理论知识;2、熟悉仪器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把握差不多的试验方法;3、进行科学研究的差不多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及操作程序;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全面、规范地完成实验内容,详细做好实验记录;3、按要求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好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1、实验分小组进行,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谐实验的有关工作;2、岩相实验分两大组,每人独立完成实验,工艺实验分三组,3、对实验规定的内容,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实验报告独立完成。
三、实验室规定为了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和治理,确保实训(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训(实验)教学改革方案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实训(实验)适应,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目的,对进行实训(实验)的学生特定如下守则。
第一条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为,准时上实训(实验)课,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
第二条树立良好的学风。
实验前认真预习,力争目的明确,原理清晰,方案可行;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实验中头脑清晰,细致观看,认真操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按时完成实验,结果合理可靠;原始记录真实完整;按时交实验报告,内容简明,数据完整,字迹清晰,讨论就实验质量、实验成功失败要点、发觉的问题等具体深入展开;第三条进入实训(实验)室必须着装整齐,不准穿拖鞋进入实训(实验)室;第四条实训(实验)室内不准谈天、进食、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第五条实训(实验)过程中的废料必须倒入指定的地点,不准随意排放;第六条爱护实训(实验)器材,节约实训(实验)材料,使用仪器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水泥的作业指导书1.试验项目:水泥密度(GB/T 208-1994)2.试验原理:将水泥倒入装有一定量液体介质的李氏瓶内,并使液体介质充分地浸透水泥颗粒。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水泥的体积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体积,从而算出水泥单位体积的质量即为密度,为使测定的水泥不产生水化反应,液体介质采用无水煤油。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李氏瓶、恒温水槽、无水煤油。
4.试验过程:⑴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到0至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
⑵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⑶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水泥60g,称准至0.01g。
⑷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
⑸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⑹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水泥密度ρ(g/cm3)按下式计算:水泥密度ρ=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5.试验结果处理: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g/cm3。
1.试验项目:水泥细度(GB/T 1345-2005)2.试验原理:采用45μm方孔筛和80μm方孔筛对水泥试样进行筛析试验,用筛上筛余物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水泥样品的细度。
3.试验主要仪器设备:方孔筛0.09mm、方孔筛80μm、方孔筛45μm、负压筛析仪、天平。
4.试验过程:⑴称取已过0.09mm方孔筛的水泥样品(80μm方孔筛为25克;45μm方孔筛为10克),精确至0.01克⑵将称取的水泥样品放到80μm或45μm方孔筛内,将方孔筛放置在负压筛析仪的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分钟。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掌握水泥的主要成分和性能。
3. 熟悉水泥的实验操作步骤。
4. 分析水泥质量与原料配比、生产工艺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主要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原料经过高温煅烧、粉磨而成的粉状材料。
水泥的主要成分包括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等。
水泥具有较好的粘结性、强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水泥磨、高温炉、烧杯、搅拌器、筛子、水等。
2. 材料: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生石灰、石膏等。
四、实验步骤1. 原料准备:按照实验要求,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原料。
2. 粉磨:将称取的原料放入水泥磨中,进行粉磨,使原料达到一定细度。
3. 煅烧:将粉磨后的原料送入高温炉中,在约1500℃的高温下煅烧,使原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水泥熟料。
4. 粉磨:将煅烧后的水泥熟料送入水泥磨中,进行粉磨,使熟料达到一定细度。
5. 调和:将粉磨后的水泥熟料与适量的石膏、生石灰等辅料进行调和,形成水泥生料。
6. 粉磨:将调和后的水泥生料送入水泥磨中,进行粉磨,使生料达到一定细度。
7. 质量检验:按照国家标准对水泥进行质量检验,包括细度、强度、安定性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细度:实验所得水泥细度为300目,符合国家标准。
2. 水泥强度:实验所得水泥强度为42.5MPa,符合国家标准。
3. 水泥安定性:实验所得水泥安定性合格,符合国家标准。
4. 原料配比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原料的配比对水泥性能有显著影响。
当石灰石含量较高时,水泥强度和安定性较好;当粘土含量较高时,水泥的早期强度较好,但后期强度增长缓慢;当铁矿石含量较高时,水泥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较好。
5. 生产工艺对水泥性能的影响:实验中发现,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粉磨细度等生产工艺对水泥性能有显著影响。
适宜的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有利于提高水泥的强度和安定性;适宜的粉磨细度有利于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水泥试验作业指导书篇一:水泥试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试验室对水泥的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等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作为检测依据。
2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民用建筑的混凝土及制品中的水泥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强度的检测。
3 编制依据3.1 GB/T1345-201X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筛析法》3.2 GB/T1346-201X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3.3 GB/T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3.4 GB/T2419-201X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3.5 GB/T 208-1994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3.6 GB/T 8074-201X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4 检测项目概述4.1 细度: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大于300m2/kg,普通、矿渣水泥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
4.2 安定性: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4.3 凝结时间:?普通水泥初凝不得小于45min,终凝不得大于10h;硅酸盐水泥终凝不得迟于6.5h。
4.4 强度: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规定的数值。
4.5 水泥试样: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9m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情况,但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
5 检测准备 5.1 人员具有江苏省建设厅颁发的建筑材料试验岗位证书试验员不少于3人;所有试验人员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且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证书。
5.2 仪器设备试验筛(负压筛或水筛)、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水泥净浆搅拌机、?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沸煮箱、雷氏夹、量水器(最小刻度为1ml,精度1%)、天平(能准确称量至1g)、标准养护箱、雷氏夹膨胀值测量仪(标尺最小刻度为1mm)。
水泥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一节水泥品质试验水泥细度检验方法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用80Um检验水泥细度的测试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以及指定采用本标准的其他品种水泥。
二、仪器设备试验筛,负压筛分析仪,水筛架和喷头三、试验步躲1、负压筛法1)筛分析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OPa范围内。
2)称取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分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
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O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水筛法1)筛分析前,使水中无泥、砂,调整好水压及水筛架的位置,使其能正常运转。
喷头底面和筛网之间距离为35—75mmo2)称取试样50g,置于洁净的水筛中,立即用淡水冲洗至大部分细粉通过后,放在水筛架上,用水压为0.05士0.02MPa的喷头连续冲洗3min。
筛毕,用少量水把筛余物冲至蒸发皿中,等水泥颗粒全部沉淀后,小心倒出清水,烘干并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3、手工干筛法在没有负压筛析仪和水筛的情况下,允许用手工干筛法测定。
4、试验筛的清洗试验前必须保持洁净,筛孔通畅。
四、试验结果计算F-ms*100/mF一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m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m—水泥试样的质量(g)计算结果精确到0.1%负压筛法与水筛法或手工筛法测定的结果发生争议时,以负压筛法为准。
水泥的烧失量试验一、仪器设备高温炉,分析天平,瓷卅锅、干燥器、培蜗钳等二、试验步骤称取通过筛孔的烘干水泥时称准到O.0001g;重复灼烧称量,至少两次质量相差小于0.5mg,即为恒量。
至少做一次平行试验。
三、结果整理烧失量(%)—[m-(m2-m1)]*100/m m一烘干水泥试样质量,gml一空用蜗质量,gm2一灼烧后水泥+培病质量,g烧失量测定结果允许偏差测定值绝对偏差相对偏差>50<0.91.0~1.550~30<0.71.5~2.030-10<0.52.0~3.010-5<0.33.0~4.05~1<0.24.0~5.01~0.K0.055.0~6.00.1-0.05<0.0066.0~8.00.05~0.0K0.0048.0—10.0O.01~0.005<0.OO11O.0-12O.005-0.OOKO.000612—15.O<0.OOKO.0001515.0~20.O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方法规定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体积安定性的测试方法。
水泥生产与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第1章水泥生产概述 (4)1.1 水泥的定义与分类 (4)1.2 水泥生产流程简介 (4)第2章原料选择与处理 (5)2.1 原料种类及质量要求 (5)2.1.1 石灰石 (5)2.1.2 粘土 (5)2.1.3 铁矿石 (5)2.1.4 硅石 (5)2.2 原料破碎与储存 (5)2.2.1 破碎 (6)2.2.2 储存 (6)2.3 原料配比设计 (6)第3章粉磨工艺 (6)3.1 生料粉磨 (6)3.1.1 生料粉磨设备 (6)3.1.2 生料粉磨工艺流程 (7)3.1.3 生料粉磨操作要点 (7)3.2 水泥熟料煅烧 (7)3.2.1 水泥熟料煅烧设备 (7)3.2.2 水泥熟料煅烧工艺流程 (7)3.2.3 水泥熟料煅烧操作要点 (7)3.3 水泥粉磨 (8)3.3.1 水泥粉磨设备 (8)3.3.2 水泥粉磨工艺流程 (8)3.3.3 水泥粉磨操作要点 (8)第4章水泥质量控制 (8)4.1 水泥物理功能检测 (8)4.1.1 样品准备 (8)4.1.2 标准稠度用水量 (8)4.1.3 凝结时间 (9)4.1.4 强度检测 (9)4.1.5 粉磨细度 (9)4.2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 (9)4.2.1 氧化钙(CaO)含量 (9)4.2.2 硅酸三钙(C3S)含量 (9)4.2.3 硅酸二钙(C2S)含量 (9)4.2.4 铝酸三钙(C3A)含量 (9)4.2.5 铁铝酸四钙(C4AF)含量 (9)4.2.6 氧化镁(MgO)含量 (9)4.2.7 烧失量 (9)4.3.1 原材料质量控制 (9)4.3.2 粉磨工艺控制 (9)4.3.3 烧成工艺控制 (10)4.3.4 水泥储存与运输 (10)第5章混凝土概述 (10)5.1 混凝土的定义与分类 (10)5.1.1 按水泥品种分类 (10)5.1.2 按强度等级分类 (10)5.1.3 按用途分类 (10)5.1.4 按施工方法分类 (10)5.2 混凝土的功能要求 (11)5.2.1 工程功能 (11)5.2.2 施工功能 (11)5.2.3 环境适应性 (11)第6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1)6.1 原材料选择与要求 (11)6.1.1 水泥 (11)6.1.2 砂 (11)6.1.3 碎石 (12)6.1.4 掺合料 (12)6.1.5 外加剂 (12)6.1.6 水 (12)6.2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2)6.2.1 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等设计要求。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水泥生产技术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水泥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掌握水泥原料的加工、水泥熟料的煅烧以及水泥成品的生产过程,熟悉各类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水泥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内容1. 水泥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水泥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原料加工、熟料煅烧、水泥磨粉、水泥包装等环节。
2. 原料准备原料准备主要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燃料等原料的破碎、筛选、混合等过程。
3. 原料加工原料加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破碎:将原料破碎至一定粒度,以满足后续煅烧过程的要求。
(2)筛选:对破碎后的原料进行筛选,去除杂质,提高原料质量。
(3)混合:按照一定比例将不同原料混合均匀,为煅烧提供合格的原料。
4. 熟料煅烧熟料煅烧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预热:将混合好的原料预热至一定温度,以减少煅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煅烧:将预热后的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煅烧,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熟料。
(3)冷却:将煅烧后的熟料迅速冷却,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熟料质量。
5. 水泥磨粉水泥磨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磨粉:将熟料磨成细粉,以满足水泥质量要求。
(2)分级:对磨好的水泥粉进行分级,去除不合格的细粉。
6. 水泥包装水泥包装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称重:将水泥粉称重至规定重量。
(2)包装:将称重后的水泥粉包装在袋中。
三、实训设备与仪器1. 原料破碎机2. 筛选机3. 混合机4. 煅烧窑5. 冷却机6. 水泥磨粉机7. 包装机8. 皮带输送机9. 电脑控制系统四、实训过程1. 实习生按照实训指导书的要求,熟悉各类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实习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原料准备、原料加工、熟料煅烧、水泥磨粉、水泥包装等环节的实际操作。
3. 实习生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现问题并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试验一按照国家标准,标准稠度用水量,可以调整用水量和固定用水量两种方法测定1.试验目的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实验,作为凝结时间与安定性试验所需标准稠度水泥浆的用水量2.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标准稠度与凝结时间测定仪(如:图13—10),净浆搅拌机,普通天平,量筒,刮刀,0.9m方孔筛。
图13一lO标维稠度与凝结时同测定仪(a)认针支架;l一铁应;2一金属圆棒;3一松紧螺丝;4一指针;5一标尺;(b)姨锥和链模;(C)试针和圆模3.试验方法(1)试验前应检查仪器。
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搅拌机应运转正常。
(2)水泥试样应充分拌匀,通过0。
9m m方孔筛,并记录筛余物数量。
然后,称取水泥试样400g,倒人用湿布擦过的搅拌锅内,采用调整用水量法时,按经验确定初步用水量。
采用固定用水量时,先用114cm3水。
.(3)将搅拌锅放到搅拌机上,放下搅拌翅,开动机器,同时徐徐加入已称量的拌和水,水量准确至0.5cm3。
从开动机器起拌和5 min。
(4)拌和完毕,立即将净浆一次装入锥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试锥下面固定位置上,将试锥降至净浆表面,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自由沉入净浆巾,到30s时,拧紧螺丝,记录试锥下沉深度。
用调整用水量法时,以试锥下沉深度28±2 m m时的拌合水量为标准稠度用水量。
如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试锥下沉深度达到28±2m m为止。
4.结果计算(1)用调整用水量法时,按下式计算标准稠度用水量P(%)。
(2)用固定用水量法时,按下式计算标准稠度J丑水量P(%)。
P=33.4-0.185S式中 S——测得试锤下沉深度(m m)。
当试锤下沉深度小于1 3 m m时应采用调整用水量法测定。
试验二水泥安定性试验1.试验目的检验水泥中游离钙对安定性的影响.,2.仪器设备净浆搅拌机,沸煮籍(图1 3—1 1),普通天平,量筒,直尺,小刀.,0.9 m m,方孔筛。
水泥工艺技术实训指导书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材料系实验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学会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2、学会光片的浸蚀;3、认识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
二、实验用具1、反光显微镜;2、水泥熟料光片;3、抛光粉(Al2O3粉);4、抛光机、抛光板;5、无水乙醇(分析纯);6、浸蚀剂:蒸馏水、1%氯化铵水溶液和1%硝酸酒精溶液;7、滤纸及擦镜纸;8、电吹风机。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一)光片的抛光将磨好的光片在抛光机或抛光板上用少量抛光粉加无水乙醇进行抛光以除去表面磨痕。
反复抛光,直至光片表面光滑如镜,镜下观察无明显划痕并可见矿物大致轮廓时为止。
(二)光片的浸蚀1、浸蚀剂及浸蚀条件抛光好的光片,其矿物表面仍覆盖着一层约千分之几毫米厚的非晶质薄膜,使晶体的轮廓界限及显微结构分辨不清,需用适当的浸蚀剂作用于光片的表面,先使非晶质薄膜溶解,进而引起矿物表面不同程度的溶解或生成带色彩的沉淀,方能显现出矿物的清晰轮廓及显微结构特征。
常用的浸蚀剂和浸蚀条件如下表所示。
表一常用浸蚀剂和浸蚀条件1、观察含方镁石的熟料光片将光片抛光好后,不需浸蚀,直接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
方镁石(MgO)的特点是:晶体呈圆粒状或多角形,周边有暗影,突起高,浅粉红色。
观察时宜适当缩小视场光阑。
2、观察含游离氧化钙较高的熟料光片将抛光好的光片在蒸馏水中浸蚀一定时间(20℃,8s ),在滤纸叠上吸干,再用电吹风机冷热风交替吹干,即可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
游离氧化钙(f-CaO)的特点是:呈彩虹色,晶体为圆粒或卵形,分散于硅酸盐矿物之间或被包裹于A矿(C3S)之中,有时成堆聚集成游离氧化钙(f-CaO)矿巢。
3、观察正常硅酸盐水泥熟料光片将光片抛光好后,在1%氯化铵水溶液中浸蚀适当时间(20℃,3~5s)在滤纸叠上吸干,再用电吹风机吹干,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1)A矿(C3S)呈蓝色(少数深棕色),晶体多为板状、片状或短柱状。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按照我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上岗,缩短毕业后的适应期,在校学习期间,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的学习,更要侧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环节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水泥生产过程的程序和方法、水泥质量检验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本课程设计了两个综合实验,将水泥生产过程程序串接在一起,随着教学进程分阶段完成,既让学生了解了水泥生产程序和操作要点,又了解了不同配料方案对水泥生产过程和质量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水泥生产程序的理解,加深对水泥质量管理方法的理解,并掌握水泥物理性能检验的具体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实验教学的考核与评价】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进行评分,计入该门课程的总成绩,比例为30%。
实验一光片的制备【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了解光片的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片基本技术。
【实验教学地点】校内岩相实验室【实验资料来源】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实验教学要求】1.了解光片的制备过程;2.每人至少制备一个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硫磺光片。
【考核要点】学生所制光片的质量【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二反光显微镜的构造与调节【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熟悉反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学会反光显微镜的调节。
【实验教学地点】校内岩相实验室【实验资料来源】教研室自编教材、资料【实验教学要求】1.熟悉反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附件、用途及使用须知;2.学会反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教正;3.学会反光显微镜的维护保养;【考核要点】反光显微镜的构造、调节【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教材的内容和步骤对以上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三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观察【实验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在反光显微镜下观察硅酸盐水泥熟料的方法,认识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主要矿物,初步了解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显微结构与熟料煅烧过程与质量之间的关系,知道岩相分析可以成为熟料质量控制手段之一。
1目的规范和指导水泥的试验操作。
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水泥的试验。
3工作内容3.1取样及试样处理3.1.1试样取样部位及方法应符合以下规定a)袋装水泥在袋装水泥堆场取样。
采用取样管,随机选择 20 个以上不同的部位,将取样管插入水泥适当深度,用大拇指按住气孔,小心抽出取样管。
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b)散装水泥在散装水泥卸料处或输送水泥运输机具上取样。
当所取水泥深度不超过 2m 时,采用取样管,通过取样管内管控制开关,在适当位置插入水泥一定深度,关闭后小心抽出。
将所取样品放入洁净、干燥、不易受污染的容器中。
3.1.2试样数量:水泥按编号取样,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
(检验样和封存样)总量至少 12kg。
3.1.3样品制备样品缩分可采用二分器,一次或多次将样品缩分到标准要求的规定量。
水泥样要通过 0.9mm 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样品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
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
存放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3.2水泥细度检验操作方法3.2.1仪器设备3.2.1.1试验筛a)试验筛由圆形筛框和筛网组成,筛网符合 SSW0.080/0.056GB 6004 要求,负压筛应附有透明筛盖,筛盖与筛上口应有良好的密封性;b)筛网应紧绷在筛框上,筛网和筛框接触处,应用防水胶密封,防止水泥嵌入。
3.2.1.2负压筛析仪a)负压筛析仪由筛座、负压筛、负压源及收尘器组成,其中筛座由转速为30±2r/min 的喷气嘴、气压表、控制板、微电机及壳体等构成。
b)筛析仪负压可调范围为 4000~6000Pa。
c)负压源和收尘器,由功率 600W 的工业吸尘器和小型旋风收尘筒组成或用其他具有相当功能的设备。
3.2.1.3天平:最大称量为 100g,分度值不大于 0.05g。
3.2.2试验步骤a)试验前水泥样品应充分拌匀,通过 0.9mm 方孔筛,记录筛余物情况,要防止过筛时混进其他水泥;b)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 4000~6000Pa范围内;c)称取试样 25g 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 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
指导书
1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指导书
<水泥工艺技术>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水泥工艺实验是水泥工艺技术课程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
经过实验:
1、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验证所学理论知识;
2、熟悉仪器原理、性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基本的试验方法;
3、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内容及操作程序;
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全面、规范地完成实验内容,详细做好实验记录;
3、按要求整理实验数据,填写好实验报告。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分小组进行,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实验的有关工作;
2、岩相实验分两大组,每人独立完成实验,工艺实验分三组,
3、对实验规定的内容,小组成员要积极参与,分工协作,实验报告独立完
成。
三、实验室规定
为了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实训(实验)教学质量和实训(实验)教学改革方案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实训(实验)习惯,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对进行实训(实验)的学生特定如下守则。
第一条学生应按照课程教学要求为,准时上实训(实验)课,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
第二条树立良好的学风。
实验前认真预习,力争目的明确,原理清楚,方案可行;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实验中头脑清楚,细致观察,仔细操作,严谨求实,勇于创新;按时完成实验,结果合理可靠;原始记录真实完整;按时交实验报告,内容简明,数据完整,字迹清楚,讨论就实验质量、实验成功失败要点、发现的问题等具体深入展开;
第三条进入实训(实验)室必须着装整齐,不准穿拖鞋进入实训(实验)室;
第四条实训(实验)室内不准聊天、进食、喧哗和打闹,不准抽烟、随地吐痰和乱扔纸屑杂物;
第五条实训(实验)过程中的废料必须倒入指定的地点,不准随意排放;
第六条爱护实训(实验)器材,节约实训(实验)材料,使用仪器设备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损坏、丢失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并按学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条在指定位置进行指定项目的实训(实验),不准擅自离岗、窜岗。
非本次实训(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未经允许不准动用;
第八条实训(实验)时应精心操作,细心观察现象,认真记录,原始记录要真实完整,不准随意涂改,所得数据必须经指导教师签字认可。
实训(实验)结束后认真清理实训(实验)器材,将仪器恢复原状,经检查批准后方可离开实训(实验)室;
第九条实训(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严格遵守<实训(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凡违反上述规定者,指导教师和检查人员可终止其实训(实验),成绩以零分计。
若造成其它后果,肇事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赔偿并写出书面检查,还将视情节轻重和认识态度进行进一步处理。
实验一光片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光片的制作过程;
2、初步掌握制片基本技术;
3、至少做一个熟料光片
二、实验用具
1、铁锤、光片模具、电炉、瓷坩埚、机油、油刷、滤纸;
2、磨片机、磨片玻璃板;
3、抛光机、抛光板;
4、 100#~1000#金刚砂(SiC)、抛光粉(Al2O3);
5、硫磺粉;
6、反光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1、将光片模具内薄薄涂一层机油;
2、用铁锤将水泥熟料或敲成小块(约3~5mm),取3~5粒均匀分散置于光片模
具底部;
3、将盛有硫磺粉的瓷坩埚放在电炉上加热至硫磺熔融;
4、将熔融硫磺倒入光片模具中(注意勿冲乱原来矿粒位置),待硫磺冷却凝固
后,脱模出来即成光片;
5、将脱模后的光片在玻璃板和磨片机上用金刚砂加水进行粗磨—中磨—细
磨,至光片表面平整,磨痕细而均匀为止;
6、将磨好的光片在抛光机或抛光板上用抛光粉加滴无水乙醇重复抛光以除
去表面磨痕,使之2光滑如镜,无明显擦痕,在300倍镜下可见矿物大致轮廓,则光片制成。
四、实验要求
在教师指导下,每个学生至少制作合格光片一块。
五、思考题
1、制作光片的关键步骤有哪些?
2、绘出光片制作工艺过程的框图。
实验二反光显微镜的构造与调节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反光显微镜的原理、构造、附件、用途及使用须知;
2、学会反光显微镜的调节与校正;
3、学会反光显微镜的维护保养。
二、实验用具
1、 XJP-100型单目倒置金相显微镜;
2、擦镜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