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c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16
基于LCC理念的变电站接地材料选择【摘要】本专题通过对镀锌钢、镀铜钢材料的导电性能、热稳定性、耐腐蚀性的比较,用lcc理念重点分析了镀锌钢、镀铜钢作为变电站接地材料的经济性比较,推荐镀铜钢作为变电站的接地材料。
【关键词】lcc理念;变电站;接地材料0.概述接地网作为变电站交直流设备接地及防雷保护接地,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接地装置直接影响继电保护动作的正确性;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不合格的接地网将对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而且接地工程作为隐性工程很容易被人忽视,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升高及容量的增加,短路电流也越来越大,二次控制系统敏感性较高,接地不良引起的事故扩大问题屡有发生。
因此,接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接地电阻要求越来越高,对接地系统散流要求高, 对接地系统热稳定要求高。
因此,变电站接地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接地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我国传统接地体大多采用钢材质,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早期电力系统设计技术多借鉴前苏联相关技术,另外我国自身铜储探明量的不足,加上西方国家过去对我国的封锁,中国不容易取得铜。
为节约有色金属,在20世纪50~60年代提出“以钢代铜,以铝代铜”,所以一度大量选用钢材和铝材。
而国外(除前苏联国家,中国和印度以外)以铜材以及镀铜钢材料作为主要接地材料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而且被相关的国际标准(如:ieee和iec)推荐为主要的接地材料。
如ieee80-2000在导体的选择方面,明确指出:“铜材为最主要的水平接地导体材料,30%和40%的镀铜钢材料也作为水平导体材料,垂直接地体的材料则主要为镀铜层不小于0.25mm厚度的镀铜钢接地棒。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使用镀锌扁钢作为接地材料,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镀锌钢并不能解决接地装置腐蚀问题,像华北电网天津北郊500kv变电站投运8年后开挖检查发现,接地装置腐蚀严重,有的甚至已被腐蚀断,不得不投巨资更换成铜接地装置。
电力二次设备LCC模型构建及应用探讨发表时间:2018-01-26T16:57:56.62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28期作者:高海龙高杰[导读] 国家电网公司从08年开始倡导开展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并结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在一些具体的工程建设(主要是一次设备)中进行试点应用。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 221000) 0 引言寿命周期成本(LCC)是产品概念阶段和产品处置之间的时间间隔内的累积成本。
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是经济分析的一个方法,用于对包括产品的采购成本和业主成本的产品总成本的评估。
国家电网公司从08年开始倡导开展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研究,并结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在一些具体的工程建设(主要是一次设备)中进行试点应用。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给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下达了“继电保护设备基于LCC 招标采购应用及供应商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的课题任务。
本文结合该研究课题,根据在某市供电公司的调研,建立了适合二次设备的LCC模型,并提出LCC在二次设备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应用建议。
1 继电保护设备LCC模型通过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某市供电公司的调研,参考电力行业LCC通用模型,建立以继电保护为代表的二次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LCC)模型:LCC = CI + CO + CM + CF + CD 式中:LCC表示全寿命周期成本;CI表示初始投资成本;CO表示运行成本;CM表示检修成本;CF表示故障成本;CD表示退役成本。
各部分成本的详细成本要素如下:设备残值1.1初始投资成本(CI)设备初始投资通常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的支出成本以及招标采购过程中的其他费用。
二次设备由供应商直送项目现场,运输费用含在采购价格中,无仓储费用;同时二次设备主要在设备安装后做验收检验,监造、出厂试验、抽检等工作只是选择部分批次开展。
因此,继保设备初始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和其他费用。
LCC分析报告范文LCC(Life Cycle Costing)是一种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维护过程中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费用的分析方法。
LCC分析旨在通过综合考虑产品的购买、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阶段的费用,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经济指标和数据支持,以便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做出优化的决策。
1.LCC核算的目标和范围:LCC分析的目标是明确评估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费用,包括购买费用、使用费用、维护费用和报废费用等。
在进行LCC分析之前,需要明确分析的范围,以确定哪些费用需要纳入考虑。
2.数据收集和处理:进行LCC分析需要对各个阶段的费用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这包括从供应商获得成本数据、维修保养数据、使用数据等,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进行适当的折现和调整,以得到准确可靠的LCC结果。
3.LCC模型的建立:LCC模型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将各个阶段的费用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列。
在建立LCC模型时,需要考虑不同阶段费用项的权重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和模拟,以反映真实的情况。
4.LCC结果的评估和分析:通过LCC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需要进行评估和分析,以便决策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比较不同方案的经济效益。
这包括对不同方案的总费用、平均年费用和每单位生命周期费用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找到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5.决策支持和优化建议:通过LCC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经济指标和数据支持,以支持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决策。
在LCC分析的基础上,可以为决策者提供优化建议和方案,以提高产品的经济性和竞争力。
LCC分析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的产品设计和决策过程中。
例如,在工业制造领域,LCC分析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不同设备和技术的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方案;在建筑和房地产领域,LCC分析可以评估不同建筑材料和设计方案的经济性,指导设计和施工方案的选择。
总之,LCC分析是一种综合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费用的分析方法,可以为产品设计和决策过程提供相关的经济指标和数据支持。
毕业论文分类号查询毕业论文分类号查询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毕业论文已经成为大学生们完成学业的重要一环。
而为了方便管理和检索,每篇毕业论文都会被赋予一个分类号。
这个分类号不仅能够帮助学校和图书馆对论文进行整理和存储,也方便其他学者和研究人员查找相关研究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毕业论文分类号的查询方法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毕业论文分类号的含义。
毕业论文分类号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IP)或国际图书馆分类法(LCC)等标准制定的,用于对论文进行主题分类和编号。
它由一串数字和字母组成,代表了论文所属的学科领域、专业方向和具体主题。
通过查询这个分类号,我们可以迅速定位到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那么,如何进行毕业论文分类号的查询呢?目前,有几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所需的分类号。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的在线目录进行查询。
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会将毕业论文的分类号纳入到自己的图书馆系统中,方便师生和其他读者进行检索。
通过输入论文的题目、作者或关键词,我们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分类号。
此外,一些图书馆还提供了专门的论文数据库,可以根据学科、年份等条件进行筛选和搜索,更加方便快捷。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图书馆的分类索引进行查询。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国际图书馆分类法都有详细的分类索引,包含了各个学科领域的分类号范围和具体主题的分类号。
通过查阅这些分类索引,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的分类号范围,从而更加准确地找到所需的分类号。
此外,互联网上也有一些提供毕业论文分类号查询服务的网站。
这些网站通常会收集和整理各个高校的毕业论文分类号,提供便捷的查询功能。
我们只需要输入论文的题目或关键词,就能够找到相应的分类号。
当然,我们在使用这些网站时要注意选择可信度高、权威性强的网站,以免查询结果不准确或存在安全风险。
毕业论文分类号的查询对于学术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
lcc功能激活条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LCC功能即生命周期成本功能,是一种用于管理产品或项目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的方法和工具。
在产品或项目的不同阶段,LCC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讨论lcc功能激活的条件,探讨其意义以及对企业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对LCC 功能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解释了文章的目的和整体结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LCC功能,包括其定义、激活条件以及意义。
最后在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最终得出结论。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LCC功能的激活条件以及其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lcc功能的激活条件,以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lcc 功能以及激活该功能的具体条件。
通过对这一话题的分析,我们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lcc功能的重要性和激活的意义,为读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和理解lcc功能。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指南,以促进lcc功能的更广泛应用和推广,从而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愿本文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探索lcc功能的激活条件,拓宽视野,提高技术应用水平。
2.正文2.1 什么是lcc功能:Lcc功能是指行车辅助系统(Lane Centering Control)的功能,它是车辆自动驾驶技术的一部分。
实现Lcc功能的关键是通过相机、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并由车辆内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处理,以实现车辆的自动控制和行驶。
Lcc功能可以帮助车辆在车道内保持稳定驾驶,减少司机疲劳驾驶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Lcc功能中,车辆会通过识别车道线和周围车辆等目标,自动调整方向盘和车速,保持在车道中心行驶。
ICC C会议论文分级的依据主要是影响力,论文的质量以及会议接收率。
当然,这三个因素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第一等级的会议一般对文章篇幅限制很小,基本上和杂志对篇幅的限制一样,比如Infocom一般要求不超过双栏排版的12页。
基本上发表在这一等级会议上的文章都具有发表在杂志上的水准。
而且因为无线网络发展的速度,大家甚至更愿意文章发表在一流会议,而不是杂志上。
从影响力来看,基本上所有做无线网络的人都会关注这一等级会议的文章,并以自己有文章发表在这些会议上为荣。
理所当然的,这些会议上文章的引用率一般都远远高于发表在普通会议甚至是杂志上的文章。
高回报自然意味着高风险,这一等级会议的接受率往往低的惊人,甚至到了有点“变态”的地步。
比如Infocom2005的接受率是17.2%,MobiHoc 2005的接受率是14.2%,而MobiCom 2004只有8%!基本上一篇文章要发表在这些会议上,得同时具备想法新,内容有深度,而且做的要完整。
难度很大。
我列举的这三个会议,MobiCom, MobiHoc规模较小,只接受无线网络研究的论文,而Infocom的规模要大不少,基本覆盖了网络的各个方面。
第二等级的会议通常对文章的篇幅限制较多,一般都在5-6页。
文章的质量比起第一等级来说要低,但总体来说还说得过去。
要在这些会议上发表文章,想法新,内容有深度和做的完整这三点具备其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如果想法新,甚至另外两个还可以再商量。
发在这些会议上的文章,通常会被引用上几次,但大部分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他们的接受率基本可以接受,大概在30%左右。
但是比起计算机领域别的专业来说,接受率还是低了一些。
没有办法,谁让大家一窝蜂都去做无线呢?我列举的这几个会议,ICC和Globecom 基本涵盖通讯,网络的各个方向,接受的论文都在1000以上。
WCNC, PIMRC和MSWiM基本集中在无线网络上。
第三等级暂列几个。
LLC 谐振变换英文原文:杨波的博士论文,全文已上传至Hqeepower 译4.1 简介:在前面的章节中,讨论了前端DC/DC变换的技术热点和趋势。
这一应用的主要驱动力就是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高功率。
维持时间的要求对系统性能构成很大的挑战。
第二章提出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和提高效率。
对于高压输入的情况,改变绕组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系统的性能,但是需要附加,元器件,绕组和控制电路。
非对称绕组方案是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但是它仅仅适用于非对称半桥拓扑。
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诸如不连续输出电流和不平衡应力。
为了跟上和向前发展这些电源趋势,高频率,高效率,以及好的封装形式是我们现在探索的一些方法。
一种能兼顾高效率和高频率的拓扑是解决这些所有问题的关键。
利用第二章的技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电源的性能会得到改善。
但是所有这些模型没有一个针对PWM变换的开关损耗。
即使对零电压开关来讲,开通损耗会很小,但是关断损耗仍然限制了PWM变换频率的提高。
80年代,大家集中精力研究的谐振变换由于其开关损耗非常低,因而能够工作在高频状态。
对于谐振变换来讲,串联谐振(SRC),并联谐振(PRC),以及串并联谐振(SPRC,也叫LCC谐振)是三种主要的流行拓扑结构。
这三种拓扑的分析和设计已经非常系统。
下面将研究这三种拓扑在前端变换中的应用。
4.2 三种传统的拓扑结构本部分将对三种传统的拓扑结构在前端DC/DC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分析。
主要目标是分析输入电压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对每一种拓扑开关工作频率都设定在200KHz左右。
4.2.1 串联谐振变换半桥串联谐振变换的电路图如Fig4.1.串联电路的直流特性如Fig4.2.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为串联联结。
它们组成一个串联谐振腔。
串联谐振腔和负载是串联联结。
从图中可以看到谐振腔和负载为电压分压的关系。
通过改变输入谐振腔Va的频率来改变谐振腔的阻抗。
这个阻抗将和负载一起分担输入电压。
由于是一种串联方式分压,因而SRC电路的直流增益总是小于1。
煤气化和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的生命周期成本评价刘敬尧 2007101034221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量急剧增长,电力供应短缺问题日益严峻;然而,我国的能源结构、能源分布状况以及能源利用技术决定了我国供应以燃煤发电技术(Coal-fired, C-F)为主,这种能源消费方式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因此,需要从能源、经济和环境(Energy、Economy和Environment,简称3“E”)方面考虑,大力发展和利用清洁而经济的发电技术。
随着石油价格的迅猛增长,作为替代燃煤发电的主要技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 IGCC)[1]和天然气联合循环(Natural Gas Combined Cycle, NGCC)[2]是解决电力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Heijungs介绍了几种用于评价不同产品/过程的环境性和经济性的决策支持方法,其中包括输入输出分析法、物流分析法和生命周期评价等[3]。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和生命周期成本评价(Life Cycle Cost Assessment,LCCA)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LCA主要用于揭示各发电方案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环境效应,从而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环节和关键排放物;而LCCA着重考察各方案的经济效益,其目的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核算各方案的生命周期总成本,以C-F、IGCC和NGCC作为发电方案,从环境和经济两个层面来综合分析比较各技术方案的优势和不足,为燃煤发电替代技术提供科学的定量依据。
2 LCA-LCCA方法2.1 LCA环境毒物学和化学学会(SETAC)指出LCA用于评估产品/过程的能量和物质利用,以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寻求改善环境影响的机会以及如何利用这种机会[4]。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LCA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步骤制定了详细的标准。
LLC 谐振变换英文原文:杨波的博士论文,全文已上传至Hqeepower 译4.1 简介:在前面的章节中,讨论了前端DC/DC变换的技术热点和趋势。
这一应用的主要驱动力就是高功率密度,高效率和高功率。
维持时间的要求对系统性能构成很大的挑战。
第二章提出了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和提高效率。
对于高压输入的情况,改变绕组的方法可以很好的改善系统的性能,但是需要附加,元器件,绕组和控制电路。
非对称绕组方案是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但是它仅仅适用于非对称半桥拓扑。
还介绍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诸如不连续输出电流和不平衡应力。
为了跟上和向前发展这些电源趋势,高频率,高效率,以及好的封装形式是我们现在探索的一些方法。
一种能兼顾高效率和高频率的拓扑是解决这些所有问题的关键。
利用第二章的技术,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电源的性能会得到改善。
但是所有这些模型没有一个针对PWM变换的开关损耗。
即使对零电压开关来讲,开通损耗会很小,但是关断损耗仍然限制了PWM变换频率的提高。
80年代,大家集中精力研究的谐振变换由于其开关损耗非常低,因而能够工作在高频状态。
对于谐振变换来讲,串联谐振(SRC),并联谐振(PRC),以及串并联谐振(SPRC,也叫LCC谐振)是三种主要的流行拓扑结构。
这三种拓扑的分析和设计已经非常系统。
下面将研究这三种拓扑在前端变换中的应用。
4.2 三种传统的拓扑结构本部分将对三种传统的拓扑结构在前端DC/DC中的应用进行评估分析。
主要目标是分析输入电压的变化对性能的影响。
对每一种拓扑开关工作频率都设定在200KHz左右。
4.2.1 串联谐振变换半桥串联谐振变换的电路图如Fig4.1.串联电路的直流特性如Fig4.2.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为串联联结。
它们组成一个串联谐振腔。
串联谐振腔和负载是串联联结。
从图中可以看到谐振腔和负载为电压分压的关系。
通过改变输入谐振腔Va的频率来改变谐振腔的阻抗。
这个阻抗将和负载一起分担输入电压。
由于是一种串联方式分压,因而SRC电路的直流增益总是小于1。
编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题目变换器学生姓名学号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指导教师二〇XX年X月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变换器摘要近现代随着能源价格的增高和需求的增大,工作效率的高低成为了 DC/DC 变换器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
为了追求 DC/DC 变换器的大功率和高效率,需要不断地改进变换器的结构和器件。
传统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可以有较大的功率,并且可以较好的实现 ZVS,提高效率。
但是相对的却限制了负载的范围,反向二极管的恢复也成了问题并且在输入大电压时效率很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着研究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移相全桥 PWM ZVS 变换器、全桥 LC 串联谐振变换器、全桥LC 并联谐振变换器和全桥 LCC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并指出了其中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对比介绍了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对 LLC 串联谐振全桥 DC/DC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基频分量近似法建立了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主开关管实现 ZVS 的条件,推导了边界负载条件和边界频率,确定了变换器的稳态工作区域,推导了输入、输出电压和开关频率以及负载的关系。
之后又设计了一个变换器电路,计算了相关参数,并且对元器件进行了选择。
本文使用UC3861 进行开关控制,设计了它的闭环电路。
最后用 saber 软件分别进行了满载、半载、轻载和空载的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DC/DC 变换器,全桥,UC3861,LLCiFull bridge LLC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AbstractIn modern times with increasing energy prices and increased demand,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index of DC/DC converter. In order to pursue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power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structure and device of converter is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phase shifted full bridge PWM ZVS converter has some bad place.It limits the load range. Reverse diode recovery has become a problem when the input voltage and high efficiency is very l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try to study the full bridge LL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ircu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hase shifted full bridge PWM ZVS converter, full bridge L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and the full bridge LC parallel resonant converter and the full bridge LC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Then their shortcomings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is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element simplification method, the mathematics model of the converter is obtained, and the conditions to achieve ZVS are given. Steady working region of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is confirm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depending on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load conditions are given.Then, a converter circuit is designed, its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selected its components. This paper uses UC3861 for switching control and designed the closed-loop circuit. Finally uses the saber software to analyze some different situation of load.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confirm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accurate.Key Words:DC/DC converter; Full bridge; UC3861; LLC目录摘要 (i)ii 第一章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 1 -1.2 谐振变换器研究现状..................................................................................................... - 1 -1.2.1 移相全桥 PWM ZVS DC/DC 变换器.................................................................. - 1 -1.2.2 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 2 -1.2.3 LC 并联谐振变换器............................................................................................. - 3 -1.2.4 LCC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 - 3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4 - 第二章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变换器................................................................................ - 6 -2.1 引言................................................................................................................................. - 6 -2.1.1 拓扑图................................................................................................................... - 6 -2.1.2 全桥 LLC 谐振变换器的优缺点.......................................................................... - 6 -2.2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原理................................................................................ - 6 -2.2.1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等效电路.............................................................. - 6 -2.2.2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区域............................................................ - 10 -2.3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过程...................................................................... - 12 -2.3.1 开关管工作在区域 1(f m<f<f r)....................................................................... - 12 -2.3.2 开关管工作在区域 2(f>f r)............................................................................. - 14 -2.4 频率特性....................................................................................................................... - 16 -2.5 空载特性....................................................................................................................... - 17 -2.5 短路特性....................................................................................................................... - 18 -2.6 本章总结....................................................................................................................... - 19 - 第三章闭环控制电路的设计..................................................................................................... - 20 -3.1 UC3861 的简单介绍..................................................................................................... - 20 -3.2 UC3861 的工作原理..................................................................................................... - 21 -3.3 闭环电路的设计........................................................................................................... - 22 -3.4 本章总结....................................................................................................................... - 22 - 第四章参数设计及仿真结果..................................................................................................... - 24 -4.1 参数设计....................................................................................................................... - 24 -4.1.1 性能指标要求..................................................................................................... - 24 -4.1.2 主电路参数设计................................................................................................. - 24 -4.1.3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 28 -4.1.4 fmax、fmin、死区时间设计.............................................................................. - 28 -4.2 saber 仿真结果.............................................................................................................. - 29 -4.2.1 满载..................................................................................................................... - 29 -4.2.2 半载..................................................................................................................... - 34 -4.2.3 轻载..................................................................................................................... - 38 -4.2.4 空载..................................................................................................................... - 40 -4.3 本章小结....................................................................................................................... - 42 - 第五章全文总结及展望........................................................................................................... - 43 - 参考文献................................................................................................................................. - 44 - 致谢..................................................................................................................................... - 45 -第一章引言1.1课题背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提升,有关 DC/DC 变换器的应用变得很普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就多了起来。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专业:财务管理学生:李昌仓指导老师:李太后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国内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大量高新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管理方式使得这些高新信息技术所产生的信息资源在企业内无法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资源的综合运营能力已成为体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整合了客户需求、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供应商资源的ERP系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工具。
本文主要通过ERP在国内外企业应用状况的对比分析,对ERP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目前ERP在我国企业应用状况的考察、思索以及对相关资料、数据的分析、研究,运用案例、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总结、提炼和阐述,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实施人员可以在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的约束下,对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达到提高ERP实施的成功率,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的目的。
另外,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总结了目前在我国企业ERP的应用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如何成功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ERP 财务管理企业管理ERP in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Major: Financial ManagementStudent:Li changcang Supervisor:AbstractWith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domestic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the growing challeng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of informa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to be widely applied,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makes the high and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es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inside can't get full and effective use of.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the enterprise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capacity has becom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reflects the important symbol,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ustomer demand,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management activity, supplier resources ERP system is being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s improving the core competitive power of enterprise powerful tool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ERP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application statu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RP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the application is discussed. Based on current ERP in our country,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pplication situation, as well as to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thinking of the data analysis, research, by using case, contrast analysis methods are summarized, and refine and the elaboration, mak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ersonnel and implementing personnel can in time, cost, and human resource constrain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plan, organize, coordinate and control and evaluatio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ERP implementation, and further promote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urpose. In addition, based on some typical cases, summed up the present in our country enterprise ERP application of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how to succe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nanc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discussed.Key words:ERP finance management company management目录1 导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选题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选题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论文思路与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论文研究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论文研究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ERP概论及相关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ERP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ERP相关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ERP财务管理在ERP中的重要地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ERP系统的主要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ERP系统中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财务预测与决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财务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EEP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ERP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账房先生”变为“管理者”......................................................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实现财务与业务同步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