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秋浦歌 悯农》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语文《秋浦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秋浦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秋天浦江的美景,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体会古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秋浦歌》的诗意,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熟读并背诵《秋浦歌》,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点:诗句的翻译和诗意的理解,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播放PPT,展示浦江秋天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秋浦歌》的兴趣。
2. 诗句解析: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秋浦歌》,并对诗句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句,描绘诗句中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秋浦歌》板书内容:秋浦歌山明水净夜来霜,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秋浦歌》。
2.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美景。
3. 写一篇关于《秋浦歌》的观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解析、讨论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秋浦歌》的诗意,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诗句翻译和意境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辅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如《登鹳雀楼》、《望洞庭》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秋浦歌》这首古诗,不仅描绘了浦江秋天的自然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小学二年级语文《秋浦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单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秋浦歌》。
该诗歌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丰收的喜悦,分为两节,共八句。
具体内容包括:秋天的到来、大雁南飞、稻谷成熟、枫叶红、菊花黄、果实累累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秋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感受秋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如“大雁南飞”、“果实累累”等。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学会描绘秋天的景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词,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分析生词和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4.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秋天的景色,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
5.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自然段,示范描绘秋天的景色。
6. 随堂练习学生仿照例题,选择一个自然段进行描绘。
7. 课堂小结8.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2. 内容:生词:大雁、南飞、稻谷、成熟、枫叶、菊花、果实、累累重点句子:秋天的到来、丰收的喜悦描绘秋天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课文中的词语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2. 答案示例:秋天到了,大雁南飞,稻谷成熟了,枫叶红了,菊花黄了,果实累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但部分学生描绘秋天时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关于秋天的诗句,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对秋天诗歌的欣赏能力。
《悯农》教案《悯农》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悯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悯农》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预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同学体会农夫劳动的辛苦,初步培育同学敬重劳动,疼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通过这样一个同学饶有爱好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同学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
《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
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同学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
现在孩子过于娇惯,许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铺张现象日益严峻。
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意对同学的情感训练。
当然,这种训练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同学,而是结合多媒体,引导同学细细品尝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
想不想?(好)那咱们抓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音乐。
)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2、好吧,今日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熟悉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
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优秀6篇)《悯农》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的内容,能按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体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古诗挂图,小朋友的书。
活动过程一、分组引导幼儿讨论1白米饭从哪里来的?2是怎么来的?容易吗?二、教师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锄禾日当午”中的“锄”是锄草的意思;“禾”是指庄稼。
“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
2、“汗滴禾下土”是农民的汗水一滴滴地到禾苗下面的土里。
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盘”指碗,“餐”指粮食,“皆”是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三指导幼儿朗诵:1韵律节奏为:每一句的前两字相连,后三字相连,中间略停顿。
2重音字为:日、午、土、餐、粒粒。
辛苦。
四.结合学古诗,带幼儿去田间观察农民劳动的情景,从而帮助幼儿自然而然地习得古诗。
五、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悯农》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
2、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3、会背诵课文。
4、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看课文插图。
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
(出示课题《锄禾》)2、教学“锄禾”。
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
(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
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
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读一读“锄禾日当午”。
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2024年小学二年级语文《秋浦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浦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朗读与欣赏,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以及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秋浦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如“秋浦、石径、白鹭、青天”等,提高词汇量。
3. 了解《秋浦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对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朗读与欣赏,文化背景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景色,引出本课课题《秋浦歌》。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接着学习生字词,讲解课文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石径斜”、“白鹭上青天”,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秋浦歌》2. 生字词:秋浦、石径、白鹭、青天等。
3. 课文主要内容:描绘了秋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画面。
答案:例:秋天来了,石径斜斜地伸向远方,白鹭在青天上自由地飞翔,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
2. 作业题目:了解《秋浦歌》背后的文化背景,简单介绍作者。
答案:例:《秋浦歌》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王之涣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明快著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秋浦歌》的内容和意境。
《悯农》教案《悯农》教案(精选15篇)《悯农》教案1活动目标: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古诗、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
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
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古诗《悯农》优秀教案(精选5篇)古诗《悯农》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悯农》优秀教案(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古诗《悯农》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敬和关爱,懂得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默写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培养学生关爱农民、珍惜粮食的情感。
教学难点:1.诗歌的背诵和默写。
2.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绅及其创作背景。
2.邀请学生谈谈对农民的了解和印象。
二、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齐读,加强记忆。
三、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意思。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四、感悟诗歌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诗人对农民的赞美之情。
2.学生谈谈自己阅读诗歌时的感受。
五、诗歌背诵与默写1.学生自选方法进行诗歌背诵。
2.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
3.学生进行诗歌默写,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故事。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农民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悯农》诗歌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本诗的理解。
教学反思:1.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农民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引导:“对,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辛勤的汗水。
那么,我们平时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思考并回答:“要珍惜粮食,不浪费每一粒米。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农民伯伯在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他们脸上的汗水代表着什么?”学生回答:“要尊重和珍惜。
《悯农》语文教案(优秀3篇)《悯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
教学重点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并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借助画面,引入课题孩子们,我们今天吃的大米饭是怎么来的?(出示挂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齐读课题,解题义。
悯:哀怜。
悯农:同情农民。
二、教师范读,学生看书听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三、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句,把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1、不认识的字,请大家帮帮忙(抽学生上台展示)。
2、觉得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小朋友们注意,教一教大家。
3、教师检查,注意指导读准“谁”、“知”、“辛”、“农”的读音。
4、你用什么好办法把这些生字娃娃给记住。
(1)注意区别“午—牛”的字形。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光字头)这个偏旁。
(3)鼓励学生用联系生活实际和“合一合”的方法记忆生字。
5、这些生字娃娃都有好朋友,它们手拉手就成了朋友,你愿意给它们找几个朋友组成词吗?生生、师生交流,学会积累词语。
教师总结:平时注意从生活中、课外读物中积累词语。
四、再读诗句,注意读通顺、流利1、听朗读录音带。
2、读给同伴听。
3、读给老师听(跟录音带)。
五、借助画面了解古诗的意思1、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2、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3、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请听朗朗的妈妈是怎样对朗朗说的(录音):朗朗,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朗朗妈妈的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六、美美地朗读诗句,要注意读出感情朗读停顿参考: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小学语文《秋浦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秋浦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鉴赏以及作者生平介绍。
详细内容如下:1. 诗歌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 词语理解:掌握诗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如“秋浦”、“石楠”、“松柏”等;3. 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4. 作者生平:了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赏析诗句,了解作者生平;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意境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2.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词语理解和诗句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特点,引出课题《秋浦歌》;2. 朗读诗歌:学生自读,教师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3. 词语理解: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4. 诗句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5.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每组派代表分享;6. 作者生平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秋浦歌》2. 内容:诗人:白居易诗句赏析:秋浦、石楠、松柏等情感:珍惜友谊、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秋浦歌》,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意境;(2)结合诗句,画出你心中的秋浦景色;(3)了解白居易的其他作品,选一首进行朗读和赏析。
2. 答案:(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复述;(2)学生自由发挥,画出心中的秋浦景色;(3)学生选择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行朗读和赏析。
北师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第 1 课2课时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阅读课设计者所在学校
学习目标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
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学习重点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劳动情景,从中感受劳动者无私奉献、团结向上的精神。
学习难点3、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教师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背景及作者简介
流程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修改
一、了解诗人,初读古诗,激发兴趣。
1、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曾学过一首古诗叫《静夜
思》,你还能背下来吗?
2、激情谈话,介绍背景,了解李白。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对,他
是诗人李白。
当李白在秋浦时,感觉到
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好像已经走到了
一个死胡同,看不到出路与光明,以至
于他也像一般的文人墨客一样,听不得
秋日的猿鸣,但是当他一旦接触到火热
的生活和激情的迸发,那怕是与他平常
的生活全不相干的体力劳动,他也能够
从中吸取生活的力量,感受人生的真谛,
从而在心灵上获得洗礼,在灵魂上得到
新生。
于是,他可以迅速忘却自身的所
遭受的不幸和挫折,昂起头来,热情地
讴歌生命,赞美劳动,世间一切美好的
东西,都会让他再次萌发创作的灵感。
他笔下的冶炼工人的劳动情景是一番怎
样的场景呢?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秋浦歌其十四》。
(师板书课题)
指名背,再齐背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自由读诗,边读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或者你读懂了什么?
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古诗一、二句,作者从视觉的角度,
通过侧面描写,向人们展现了一个热火
朝天的劳动场面。
⒈生自学,并在小
组内交流:自己读
懂了什么?
⒉检查反馈:
(1)、作者给我们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第一句是全景,只见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在夜幕中远远望去,景色非常壮观;第二句是近景,可以看见从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时而有腥红的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
(2)、通过“乱”这个字,你体会到什么?品味作者的用词之妙。
(3)、作者的心情如何?
2、古诗三、四句,作者从视觉、听觉的角度,通过正面描写,体现了工人们那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1)、“郝”什么意思?你感受到什么?
(2)、在这样的劳动状况下,工人们的心情如何?怎么体会到的?
(3)、想象一下,工人们是怎样劳动的?(4)、看到这样的劳动情景,此时,作者的心情如何?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和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5)、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什么?,(6)、教师小结:如果说诗歌的前三句是通过主要是通过画面来表达诗人内心所受到的视觉冲击的话,那么在诗歌的结尾,则是通过音响效果来重现诗人当时所感受的听觉震憾,连"寒川"都不能自已,那么就更不用说天生浪漫,感情丰富的李白了。
他在这一瞬间,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满头的白发,而又一次感到生命的可贵,体验到劳动的崇高,于是他的内心再也无法消沉,他的灵感又一次焕然喷发,于是大笔一挥,创造出了一幅有声有色,无比壮观的秋夜冶炼全景效果图,言简意赅又淋漓尽致地千载之下,我们都似乎可以体会到李白在写作此诗时那种欲罢不能,不吐不快的创作欲望。
(6)、指导朗读。
(7)、齐背古诗,边背边想象情景。
感受诗人在亲临这种火热的劳动场面后,所引起的兴奋、欣喜而又夹杂着新奇、赞叹的多重感情体验,然后通过品读来回味。
郝的本意是因为羞愧而脸红,
工人们的脸庞因为炉火的烘烤,因为劳动的紧张,在月色的笼罩下和炉火的辉映中,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
繁重的体力劳动,并没有压垮他们,相反,他们在这种艰苦的创造性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豪迈与振奋,所以,他们才能够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昂扬地放歌,那高亢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编织成一曲粗犷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赞歌,甚至使得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指读体会
工人们这种乐观向上,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
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三、回顾学习经过,总结古诗方法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三)、巩固练习
三、升华感悟
四、拓展延伸
(1)查——查资料
(2)读——多诵读
(3)明——明诗意
(4)悟——悟诗情
学习第二首古诗
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爱学习,还非常喜
欢挑战自我,刚才我们学习了《秋浦歌》,
聪明的你,运用我们刚才学习的古诗方
法来学习第二首古诗《悯农》,今天想接
受老师的挑战吗?
1、自学古诗《悯农》,提出自学要求
(1)各小组选派自学小组组长
(2)通过故事学习“四字诀”,自学
古诗,小组合作
(3)十分钟后汇报自学结果
3、小组汇报自学古诗情况
(1)教师对诗歌节奏给予相应点拨,对
学生的朗读给予指导。
(2)教师提出国家对今日农民的各项惠
民政策。
(3)体会“犹”字的含义,让学生充分
认识劳动者的艰辛,伟大,于今天农民
的生活作对比,认识社会制度的弊端对
劳动人民的危害,理解古诗。
4、比较两首古诗的异同
5、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觉得自己的表
现怎没样?
八、教师总结,出示作业
1、《秋浦歌》共十七首,我们只学了
其中的两首。
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的十
五首,我们来个《秋浦歌》朗诵会。
2、请结合今天学习的《古诗二首》,
写写你亲身经历或亲眼看到的劳动场
面。
用学过的方法,自
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
内容?有什么不懂
的地方?
2、作者想要表达什
么?
3、学生小组试讲,
逐句理解。
4、自由读全诗,
连贯讲诗意。
5、思考议论,加深
理解。
6、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
作者什么样的感
情?这种感情作者
是如何表达的?朗
读体会。
有感情地朗读,想
象情景。
先小组讨论,再集
体讨论。
板书设计悯农秋浦歌
丰收壮观同情赞美
查(字音、字义、作者及背景、诗题)
读(字音、节奏、感情)
明(整体感知诗歌的大概意思)
悟(抓住重点字词体悟诗情)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