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气象因素与花生生长的影响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气象条件对花生生产的影响作者:温燕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50期摘要:气象条件对花生的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
良好的气象条件,可以促进花生生长,提高花生产量;不利的气象条件,会抑制花生各生长期的发育,造成减产[1-2]。
本文利用2009—2018年三门峡市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对温度、降水、日照等气象条件的分析对比,对花生各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
关键词:花生;气象条件;影响作物产量的高低,在农业技术措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主要决定于当地的气候条件。
因此,摸清作物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乃是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资源,预防和避免气象灾害,争取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三门峡市大豆产量的气候条件分析,初步找出影响大豆产量的气候条件的利弊所在,为大豆的稳产高产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一、大豆产量与降水量的关系:根据大豆生长的特性和菏泽的气候条件来分析,大豆产量与八月的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六月的降水量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而与七月份的降水量则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各月相关系数见下表)。
即大豆的产量随六、八月(特别是八月)的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七月份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
花生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河南省是我国花生产量大省。
三门峡市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其中山地约占54.8%,丘陵占36%,平原占9.2%,可谓“五山四陵一分川”。
大部分地区在海拔高度300至1500米之间。
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使本地呈现“光照充足,降水变率大,旱多涝少”的气候特点。
由于三门峡地区土壤以黏土、红土为主,土壤较为疏松肥沃,空气含量高,花生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三门峡市花生作物高速发展,种植面积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播种面积高达3.33万hm2。
1 ; ;花生播种出苗期1.1 ; ;温度花生出苗期包括发芽出苗期和幼苗期,5月中上旬为花生播种出苗期。
数据分析显示,进入5月上中旬以后,气温稳定在14~19 ℃之间,是花生播种出苗期生长所需的最佳温度。
影响花生出苗的因素
花生是国家重点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目前全国种植面积有6000多万亩,各地花生产量差别很大,花生出苗率的多少对花生产量的影响很大,综合各地情况,影响花生出苗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气候因素
低温高湿是影响花生出苗的主要因素,当气温连续七天低于12度时,花生不易出苗,所以低于12度忌种花生,因为当气温低于12度,且土壤湿度较大时,易造成粉籽现象,严重影响花生出苗。
二、播种深度
花生的播种深度易3—5厘米,过深则影响出苗。
三、过早剥壳
过早剥壳易使花生粒干燥,吸水后易脱皮,影响出苗,所以花生脱壳最适宜的时间是播种前的7-10天。
四、种衣剂
花生包衣所用的种衣剂的质量直接影响花生的出苗,含有有机磷成分的易对花生产生药害,须慎重使用。
五、连茬种植
连茬种植易导致地块缺少花生需要的微量元素,导致花生病害严重,易造成烂根现象,出苗不好。
六、种子问题
好的种子是出苗的前提,所以种前要优选种子,将烂种筛掉,才
能保证正常出苗,适时播种,打破休眠,增进种子及时发芽出苗。
七、土壤及肥力
透气性好,土壤肥力好的地块出苗好
八、病虫害严重
地下害虫及土壤病菌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出苗,用适当的种衣剂包衣是减少病虫害的增加出苗的有效途径。
九、除草剂药害
前茬除草剂残留或者播种后所用的除草剂出现药害,都是影响出苗的因素。
综上所述,花生出苗的影响因素与种子、气候、种衣剂、土壤及除草剂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所以要增加花生的出苗率一定要优选适宜的种子,选择合适的地块,依据合适的温度及湿度,适期播种,同时用安全高效的种衣剂进行种子的包衣,为花生的丰收打下基础。
桐柏2011年气候事件分析及对农事活动的建议【摘要】农业生产一直是比较薄弱的产业,其丰产与否依赖于当年天气条件的好坏。
在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中,气象灾害首当其冲,除了直接造成灾害外,可间接引起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分析本地的重要气候事件及气象灾害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对促进桐柏县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气象灾害;农事活动;建议0.引言农业是桐柏县的支柱,天气的好与坏,不仅仅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也间接影响着整个县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很有必要加强气候事件分析,以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2011年桐柏县天气持续异常,和去年相比依然是干旱少雨占据着全年,大风和冻害也时有发生,对农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当年的农作物有一定减产。
1.桐柏县的气候概况1.1桐柏县历年气候特点桐柏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雨量集中,秋季气候凉爽,冬季干燥寒。
多年平均气温15.0℃,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为-16.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最高气温为39.6℃。
作物生长期年平均292天,无霜期年平均23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68.1小时,0℃以上持续期329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49.8毫米。
降雨量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
在时间分布上,一年内降雨呈两头少中间多,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月至9月,7月最多。
1.2桐柏县2011年的气候特点1.2.1气候特点分析年平均气温15.1℃,比历年平均值偏高0.1℃;年总降水量855.4mm,比历年平均值偏少294.4mm;年日照总时数1683.8小时,比历年平均值偏少284.3小时。
年内共出现8次暴雨日,最大的一次出现在7月24日,日降水量为59.6mm,因降水强度不大,加上长期缺雨干旱,故未造成灾害。
干旱是今年的主要气候特征,全年除了2月、11月降水稍偏多外,其它月份降水均严重偏少,给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全球花生产量的影响随着地球温度的不断攀升,气候变化已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全球性问题。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悄悄地拨动着自然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
在这场无声的变革中,花生这一重要的农作物也未能幸免。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气候变化对花生产量的直接影响。
正如干旱的土地渴求雨水一样,花生的生长周期对气候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
温度的升高和降水模式的改变,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改变着花生的生长节奏。
在这场戏中,花生不得不面对提前或延后的播种期,不稳定的生长季节,以及收获时的不确定性。
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花生的产量,还可能对其品质造成负面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还通过影响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和分布范围来间接影响花生产量。
就像夜晚的阴影里潜藏着未知的危险一样,温暖湿润的气候为病虫害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宜的生存环境。
在这样的条件下,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都可能增加,给花生生产带来更大的挑战。
农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来应对这些威胁,这无疑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此外,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土壤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进一步限制了花生的生产潜力。
正如一棵树需要深厚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才能茁壮成长一样,花生也需要良好的土壤条件和适量的灌溉水来保证其健康生长。
然而,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这些基本条件正变得越发难以满足。
土壤侵蚀、盐碱化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等问题日益严重,对花生生产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比如,通过改进花生品种来提高其抗旱性和抗病性;调整种植结构和耕作方式来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护工作来保障花生生产所需的基本条件。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大对气候变化科学研究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总之,气候变化对全球花生产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它不仅直接改变了花生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还通过多种渠道间接地对花生生产造成了威胁。
影响花生产量的关键因素花生产量的关键因素是多样化的,包括环境因素、栽培管理措施、品种选择和病虫害防治等。
以下是一些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因素。
1.气候条件:花生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较高。
温度适宜可以促进花生的生长和发育,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花生的生长。
花生喜欢温暖的气候,生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在20°C-30°C之间。
此外,花生对充足的降水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需要水分充足。
2.土壤条件:花生喜欢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土壤的pH值应在5.5-6.0之间,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花生的生长。
土壤中富含有机质和充足的养分对花生生长也很重要。
3.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对于提高花生产量至关重要。
不同品种的花生可能对环境条件和病虫害有不同的适应能力,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品种可以减少生长期间的压力和病虫害的发生。
4.种植密度:适当的种植密度对花生产量也有很大影响。
种植密度过大会使植株竞争养分和阳光,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而种植密度过小则会导致利用土地面积不充分,降低产量。
5.施肥管理: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花生产量。
花生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需求较高。
适量的化肥施用可以满足花生生长发育的需求,但过量施用化肥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
6.灌溉管理:水分是花生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合理的灌溉管理,保持土壤湿度适宜,可以提供足够的水分供应,促进花生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
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如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轮作、合理施用农药等,可以减少病虫害对花生的危害,提高产量。
综上所述,花生产量的关键因素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品种选择、种植密度、施肥管理、灌溉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和合理管理这些关键因素,才能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分析河南省花生种植期间可能遭遇的气象灾害及预防措施
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花生种植区之一,种植期间可能会面临以下气象灾害:
1. 风灾:花生嫩叶和幼花容易被狂风刮落,或者因强风摩擦导致花粉脱落,影响授粉和花果结实。
预防措施包括及时修剪枝叶,控制行距,加强支撑,利用防护网等。
2. 霜灾:花生期间遇到霜冻天气,容易导致花果脱落,生长势弱,产量减少。
种植者可以在霜期前及时灌水,增加土壤湿度,提高空气湿度,采取覆盖保温等措施。
3. 干旱:花生生长过程中,水分是不可缺少的。
干旱天气会导致花生缺水,影响花果质量和产量。
预防措施包括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利用秸秆、压土等进行保墒。
4. 高温:高温天气会影响花生生长,导致花蕾和幼果脱落,产量减少。
预防措施包括及时浇水降温,加强覆盖措施,避免干旱和高温天气的影响。
总之,花生种植期间需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产量和质量。
桐柏县栽培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分析作者:王付山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8年第4期桐柏县种子管理站科技人员按照上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计划,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县内开展了为期2年的大田种植农作物资源调查、收集工作。
截至2017年6月,桐柏县种子管理站已将全县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调查完成。
调查数据分别汇总于表1(粮食作物类)、表2(经济作物类)、表3(油料作物类)。
一、桐柏县基本概况桐柏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为亚热带季风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 ℃,日照时数2027 h,积温5460 ℃,无霜期227 d,降水量1158 mm,其中,7月最多,雨热同季。
全县东西长76.1 km,南北宽49.3 km,总面积为1914 km2。
桐柏县是淮河发源地,自然特点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县内以浅山、丘陵为主。
县域海拔145.2 m,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 m。
县东部为淮河流域,面积1302 km2;西部属长江流域,面积612 km2。
全县常年耕地面积为75 598 hm2,植物资源区系复杂,种类繁多,物种资源十分丰富。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开展情况自2015年5月立项以来,桐柏县种子管理站成立了调查小组。
结合工作实际,采用野外调查采集和走访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历经25个月,对辖区内利用的粮食、经济、油料三大类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共收集317个品种,农业利用面积为69 255 hm2。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结果(一)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面积及品种数量从表1可以看出,粮食作物种质资源共244个品种,利用面积为46 894 hm2,占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2%。
其中,谷类作物共有188个品种,利用面积为10 619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53.6%;豆类作物有38个品种,利用面积为4336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5.7%;薯芋类作物有18个品种,利用面积为1939 hm2,占总播种面积的2.5%。
桐柏气象因素与花生生长的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对花生各生长期的生理特性和桐柏的气候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桐柏花生种植在5月份期间种植最为合适,7月份重在疏松土壤做好田间排水的结论,并为花生生产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对桐柏花生的科学种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花生种植;气象条件;生育期;建议措施
0.引言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的最南端,南方气候特点明显,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湿润,从回龙乡到吴城乡一带,土壤多为风化沙岩土,透气性好,磷钾含量高,很适宜花生生长,所产花生以皮薄、米饱、色鲜、味美、出油率高而闻名遐迩,被誉为“桐柏珍珠”。
在2009年,桐柏县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花生标准化示范县,花生已成为我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花生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不但受栽培条件、生产技术的制约,而且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较大。
分析本地气象因素对花生生产的影响,对花生生产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气象条件对花生各生育期的影响
根据我县地理条件及气候特点,花生生产以夏播麦茬豫花14号花生为主。
1.1播种出苗期
花生播种后,在一定的温度、土壤湿度、空气等环境条件下,种子首先吸水膨胀,内部养分代谢活动增强,逐步实现“露白”、“顶土”、“出苗”等过程。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对气象条件的好坏具有一定的要求。
1.1.1温度
适当的温度是花生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出苗,常会引起种子霉烂。
温度过高,如超过45.0℃,花生胚根发育受阻,发芽率下降,花生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0℃,最适温度是23.0℃。
5月份桐柏的历年平均气温20.9℃,最高36.7℃,最低5.2℃,5cm地温为22.3℃,很适合种子的生长发育,因此在此期间播种较为合适。
1.1.2水分
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吸水量相当于本身重量的50%~60%时才能萌动。
幼苗出土需要的最适水分是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左右。
高于70%
或低于40%,花生都不能正常发芽出苗。
桐柏5月份的历年降水为111.9mm,其土壤含水率在52%左右,对花生的发芽生长极为有利。
1.1.3空气
花生种子发芽出苗期间代谢旺盛,需要有充足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因此土壤水分过多、土壤板结或播种过深,通气不良,幼苗生长势弱,造成烂种而影响全苗壮苗。
桐柏黄岗一带为沙岩土,透气性好,适合其生长发育。
1.2幼苗期
花生从播种到出苗,需要5-10天的时间,5月下旬到6月中旬,我县花生进入幼苗期。
1.2.1温度
此期最适宜于茎枝的分生发展和叶片增长的气温为20.0~22.0℃。
日平均温度超过25.0℃,可使苗期缩短,茎枝徒长,基节拉长,不利于蹲苗。
平均气温低于19.0℃,茎枝分生缓慢,花芽分化慢,形成“小老苗”。
5月下旬到6月中旬,我县历年平均温度为23.9℃,与幼苗生长需要的最适气温符合率达99%。
1.2.2水分
幼苗期花生植株需水量较少,这时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低于最大持水量的40%,根系生长缓慢,根瘤形成少,新叶不能展现,花芽分化受抑制。
高于最大持水量的65%,易引起茎枝徒长,基节拉长,不利于花器官的形成。
此期,桐柏的历年降水量为142.0mm,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4%,充足的水分确保了幼苗期的生长。
1.2.3光照
此期最适日照时数为8.0~10.0小时。
超过10.0小时,花生茎枝生长过快,造成徒长,花期推迟;少于6.0小时,茎枝生长迟缓,花期提前。
而桐柏的日照时数为195.9小时,平均为7.0~8.0小时,对茎枝生长及花芽分化极为有利。
1.3开花下针期
花生生长经过团棵期后就进入了开花下针期。
此期桐柏已进入夏季,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
花生根系迅速增粗增重,固氮能力迅速增强,并开始对花生供应大量氮素营养。
叶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增强,50%以上的前期花形成果针,10%苗株的幼果形成定形果。
1.3.1温度
此期最适宜的日平均气温为25.0~28.0℃,低于22.0℃或高于30.0℃时,开花数量显著下降,而且开花不齐。
桐柏在此期间的日平均温度为26.4℃,与花生开花下针需要的最适气温相吻合,有利于花生的开花下针。
1.3.2水分
花生开花下针期对水分要求高,反应也最敏感。
在0~15cm土层内,以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为宜。
当土壤水分低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0%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断开花;当土壤水分达到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时,会引起茎叶徒长,由于土壤孔隙的空气窒息,造成烂针烂果。
此期桐柏的历年降水量为229.2mm,土壤湿度百分率占田间持水量的65%~75%,在遇较大降水时应注意及时排水。
1.3.3光照
开花下针需要最适日照时数为6~8小时,每日光照少于5小时,植株生长瘦弱,开花数显著减少多于9小时开花量也会降低。
此期桐柏的日照时数为176.5小时,日平均日照时数为6小时,利于植株的生长开花。
1.4结荚期
桐柏花生结荚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此期已是盛夏,气温高,雨水多,作物生长加快。
此期是形成产量的最重要的时期,也是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盛期。
此期所形成的荚果约占单株总果数的80%以上,果重增长量占总量的50%左右。
适宜的气象条件,使土壤墒情和空气湿度及日照始终保持在花生结荚所需的最佳状态,为花生丰收提供了关键性的保障。
1.5饱果成熟期
从8月下旬开始到9月上旬,桐柏花生进入饱果成熟阶段,也是花生生长由盛而衰的转变时期。
此期最适气温为25℃,低于20℃,地上部茎枝易枯衰,叶片易脱落,光合产物向荚果转移的功能期缩短。
如果温度高于上述界限,营养体功能期延长,荚果产量显著提高。
此外,荚果充实饱满需要良好的通气条件,最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
高于最大持水量的60%,荚果籽仁充实减慢,烂果、芽果增多;低于最大持水量的40%,根系易受损,叶片早脱落,茎枝易枯衰,影响荚果的正常成熟。
桐柏在此期间的平均温度为24.4℃,降水量为71.1mm,土壤湿度百分率占田间持水量的44%,日照时数121.7小时,平均日照时数为6小时,适宜的气温、较少的降水、较好的土壤通透性、充足的光照等气候条件对花生成熟饱果都非常有利,使花生营养体功能期有效延长,荚果产量高,花生果荚大而饱满,保证了桐柏花生的高产优质。
2.建议和措施
根据桐柏气象因素对花生生产的影响,对花生生产应注重以下几点。
2.1因地制宜,搞好品种选择
我县属麦茬直播夏花生区,连作面积大,因此在品种选择上要选用高产、早熟、抗病性、抗重茬好的品种。
2.2适期早播
花生播种时间要在5月10日左右,这样不但可以延长花生的生长期,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增加有效积温,而且可以错开后期低温、多雨、光照不足造成的花生早衰现象,保持花生活棵成熟,提高产量。
2.3做好肥水管理
在施肥上掌握“氮减半、磷加倍、钾全量”的原则,氮、磷、钾及微肥合理配置,以提高花生的抗性,减轻病虫危害,实现果大、果饱、品质好。
3.小结
桐柏气候温暖湿润,春天气温回暖快,5~6月、9月份降水较少,7月降水最多,光照充足,和花生生育期对气象因素的要求基本吻合,且有富含磷钾的沙岩土,透气性好,特别适应早熟型珍珠豆型花生的生长。
引进早熟优质抗逆性品种,适时早播,采用花生地膜增加积温,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是花生进一步增长丰产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费秋英,古建泉,唐国芳等.应用气象概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01-64.
[2]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罗汉民,阎秉耀,吴诗敦等.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2:28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