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4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图为90多岁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
这个地方是()A.卢沟桥B.柳条湖C.上海D.南京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答案:A2.国民政府组织的下列会战中发生最早的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解析: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
答案:A3.对下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解析:日本以亚洲各国人民的解放者自居,实际上它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便是铁证之一。
答案:C4.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日军宣布投降后,顺溜背负血海深仇,追杀坂田,坂田畏罪自杀。
全面侵华期间日军在中国的累累罪行不包括() A.旅顺大屠杀B.制造潘家峪惨案C.南京大屠杀D.用中国活人做试验解析: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制造的惨案,与“全面侵华期间”这一时间信息不相符,其他三项均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答案:A5.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
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A.营救被困英军B.对日军形成包围C.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D.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C项正确。
答案:C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解析:由“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D项正确。
答案:DB组(能力题)7.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
课时分层作业(十六)(限时20分钟)[▲组基础达标塚]1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
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 .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A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学生笔记记录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这是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故选A项。
]2.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崭新的阶段”是指()A .抗日战争的爆发B .全民族抗战的实现C.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D .民主革命全面开始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与进步。
因此,B项正确。
]3. 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 .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 .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 .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 .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D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故选D项;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排除A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不是新四军,排除B项;延安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排除C项。
]4 •下表反映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A.平型关大捷 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C [由“破坏交通战” “拔掉据点”可知是百团大战,故选C项。
]5.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毙伤日军约六万多人。
英国《泰晤士报》称“ 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
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A.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B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C .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 .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C [英国《泰晤士报》把长沙大捷称为“同盟军……之胜利”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C项。
第16课抗日战争课程标准: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战1.历史背景(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中国军队虽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失陷。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时间:1937年12月。
(2)罪行: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1)时间:1941年初。
(2)罪行:在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七三一部队”(1)地点:中国东北。
(2)罪行: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1.敌后战场(1)百团大战: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的战役。
②特点:主动出击。
(2)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与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
第16课抗日战争基础巩固1“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
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
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 )A.一·二八事变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答案B2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答案A31937年,美国《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
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答案D4“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
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该材料直接反映了( )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B.国共两党合作携手抗战C.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D.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不利局面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淞沪”“抗战亘于三月”等关键信息。
由此可知,其反映的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的状况;B、C、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
答案A★5全面抗战初期,著名的漫画家汪子美在上海《救亡漫画》上发表了《首挫其锋》(如图)。
图中的日军在遭受打击的同时,还紧紧地盯着手中的表。
这一设计意在说明( )A.广大的日本民众不愿意侵华B.侵华日军在精神上萎靡不振C.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被粉碎D.中国军队的战斗力逐渐增强答案C6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表战争爆发时1942年日本投降时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东南亚中国战场太平洋、印度洋战场中国战场(不含东北)东南亚、太平洋战场35个师团10个师团7个师团37个师团15个师团111多万人不到10.9万人这一材料能充分反映( )A.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敌人B.日军在全世界都发动了侵略战争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7胡适受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影响,认为“新民”的意思是要改造中国的民族,要把这老大的病夫改造成一个“新鲜活泼”的民族。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入侵、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测试题知识点:抗战的暴发1.“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这第二天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恶运,赫赫名城,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此推断这场战争暴发的缘故是( )A.卢沟桥建城B.卢沟桥名望太大C.中国军队与日军交火D.日本军队挑衅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2.以下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3.以下属于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战役有( )①淞沪会战②太原会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全面侵华开始后,日本提出了三个月衰亡中国的打算。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材料说明淞沪会战的踊跃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成功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粉碎了日军迅速衰亡中国的打算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5.八路军总部在一道战役预备命令中指出:“由于国际形势的变更,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踊跃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成功的战斗,创建显著的战绩,阻碍全国的抗战局势。
”依照这一命令所开展的军事行动是( ) 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徐州会战D.百团大战6.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那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咱们应该重兵卒。
”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B.抗击日本入侵者应学习前人的战术C.必需依托政府军队抗战D.中国共产党依托群众,实行全面抗战知识点:日本入侵者的暴行7.“丽水收复后,鼠疫蔓延,一个月来掩埋尸棺已达四百余具。
吴圩一村八十余户,染疫死者八十余人,城郊哭声不断。
”造本钱地鼠疫蔓延最可能的缘故是( )A.国民党忙于内战不顾民生B.外来人口涌入丽水,人口密度太高C.山洪暴发,鼠害蔓延D.日军实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的结果8.对漫画中的“教科书”观点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A.日本曾遭原子弹轰炸B.日本解放了亚洲人民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戮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知识点:抗战成功的缘故及意义9.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的由中国共产党提交《中共中央为发布国共合作宣言》:“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此刻,只有咱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课时作业 16 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后B.一·二八事变后C.七七事变后 D.八一三事变后解析:由题干“东北”“脱离了我的家乡”“在关内流浪”等信息分析判断,东北沦陷这一“悲惨的时候”应指九一八事变后。
答案:A2.针对抗战初期的某次战役,西方学者称其为“自日本建立陆军以来第一次显要的战败”,国民政府宣传机构则称“歼敌三万余众”。
该战役是(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C.淞沪会战 D.南京保卫战解析:平型关大捷中,中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故A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约3万余人,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日方宣布死伤4万余人,而且淞沪会战不是日本战败,故C 项错误;南京保卫战,中方失利,故D项错误。
答案:B3.下图是冯玉祥在1939年所作的漫画。
画上的白话“打油”诗是:“妈妈在前爸爸在后弟弟播种哥哥打寇男女老少齐报国仇多产粮米把倭打走”。
该漫画的主旨是( )A.嘲讽日寇对华侵略B.鼓励发展农村经济C.号召百姓积极抗日D.赞扬国共合作抗日解析:该漫画的主旨并不在于嘲讽日本的侵略,而在于号召百姓积极抗日,故A项错误;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的目的是抗日,故B项错误;材料中全家齐上生产抗日,体现出了号召百姓积极抗日的主旨,故C项正确;材料与国共合作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4.齐涛在《中国通史教程·现代卷》中说:“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
”“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
材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B.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C.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改编D.全国性抗战局面已经形成解析:根据题目中“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战局面,故A项错误;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是在抗战后期,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工农红军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之前,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
材料题:第16课抗日战争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1937年中共洛川会议材料二读图:请回答:(1)中国人民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什么抗战路线?(2)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政府在抗战中有什么积极表现?(3)依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二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三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剑桥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和日本停战投降的理由。
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怎样?(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促使日本最终停战的具体原因。
参考答案1.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第(2)题注意回答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3)题要答出根本原因、外因等。
答案:(1)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2)表现:①联共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②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入缅作战等战役;③争取国际援助,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3)全民族的抗战;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美国、苏联等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参战或世界人民的支持;战争的正义性. 2.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内容提取信息回答日本宣战和停战的理由,并从本质上理解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态度;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联系材料概括出日本投降的原因。
第16课抗日战争一、选择题1.1937年10月30日,蒋介石在日记中记述道:“今谢晋元死守(上海)闸北一隅,任务与目的已达,故令其为荣誉之撤退,不必再作无谓之牺牲矣!”材料所反映的会战()A. 促使抗战进入相持阶段B.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 首次表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的决心2.某同学制作抗战前期国民党正面战场著名战役的网页,设置了“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三个栏目。
如果要补充一个同类栏目,最恰当的是()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C. 淞沪会战D. 滇缅战役3.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4.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事件是()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九一八事变C. 卢沟桥事变D. 八一三事变5.“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铸成壕堑,有死无退”该材料直接反映了()A.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B.国共两党合作携手抗战C.中共领导敌后抗战D.抗战相持阶段的不利局面6.1937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这表明国民政府()A. 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B.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C. 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D. 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7.曾任国民党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蒋介石)坚持抗战到底誓不投降,为了这一点,我钦佩他,事实上这是很难坚持的,这八年是相当艰难的岁月,但他从未动摇过决心。
第16课抗日战争拔高习题一、选择题知识点一全民族的抗战1.有者认为,中国的近代也是一段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不断明晰和加强的时期。
以下事件中最有助于强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的是( ) 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答案:解析:结合所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是在外族侵略下逐渐形成和强的。
其中灾难最深重的是日军侵华,其造成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危机,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全民族抗战,项符合题意。
2.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与其进行秘密接触,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
对此解正确的是(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答案:解析:据题干时间“1935年”和蒋介石秘密接触中国共产党要求谈判可知,此时国共两党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蒋介石虽尚未放弃武力剿共的方针,但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排除A项,选项;B、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3.蒋介石曾密电张良:“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可也。
”密电中“沈阳日军行动”是指( )A.九一八事变B.七一五事变.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答案:A解析:依据“沈阳”可知本题选A,其他三项事发地分别在武汉、上海、卢沟桥。
4.1938年4月,国民党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指出:“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补充抗战部队;对于华侨回国效力疆场者……施以特殊训练……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并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这主要反映了抗战初期国民党( )A.完全放弃了其片面抗战路线B.加强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战.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D.在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答案:解析:“完全放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国民党主张联合所有抗日力量,而不仅仅是加强同共产党的合作,故B项说法不全面;加强军队、充实民众武力、训练华侨、援助各地抗日武装,等等,可以说明此时国民党主张全面抗战和积极抗日的决心,故项正确;D项在题干中体现不出,错误。
第2课抗日战争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开始于()A.1931年B.1932年C.1935年D.1937年思路解析: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以卢沟桥事变为标志,而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
答案:D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制造的最大规模的屠杀是()A.南京大屠杀B.河北潘家峪惨案C.旅顺大屠杀D.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思路解析:可以直接排除C项,它是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制造的。
A、B、D三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河北潘家峪惨案有1200多人被杀害,七三一部队的细菌战则杀害了3000多人,而南京大屠杀则超过了30万人。
答案:A3.阅读下列材料: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1940年《军政杂志》请完成:材料中的“朱彭”指哪两个人物?“此役”是哪一次战役?思路解析:主要考查对百团大战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可依据材料的出处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人物:朱德、彭德怀。
战役:百团大战。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形式主要是()A.运动战B.围歼战C.防御战D.游击战思路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答案:D2.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组织的重大战役不包括()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思路解析:百团大战是八路军领导进行的,发生在敌后战场。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开展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战役。
答案:D3.下列史实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淞沪会战②卢沟桥事变③台儿庄战役④百团大战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思路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8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在1937年7月7日,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3月,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最先发生和最后发生的事件。
高中历史第16课《抗日战争》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下图为90多岁的日本老兵多立太郎,前来日本当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下跪谢罪。
这个地方是( )
A.卢沟桥B.柳条湖
C.上海D.南京
解析: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答案:A
2.国民政府组织的下列会战中发生最早的是 (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D.徐州会战
解析: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次大规模的会战。
答案:A
3.对下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证据是( )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解析:日本以亚洲各国人民的解放者自居,实际上它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便是铁证之一。
答案:C
4.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日军宣布投降后,顺溜背负血海深仇,追杀坂田,坂田畏罪自杀。
全面侵华期间日军在中国的累累罪行不包括( ) A.旅顺大屠杀B.制造潘家峪惨案
C.南京大屠杀D.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解析:旅顺大屠杀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制造的惨案,与“全面侵华期间”这一时间信息不相符,其他三项均发生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
答案:A
5.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
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 A.营救被困英军
B.对日军形成包围
C.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依据教材基础知识可知C项正确。
答案:C
6.“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解析:由“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可知D项正确。
答案:D
B组(能力题)
7.日本统帅部修改的大正时期《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规定:“以中国为敌时,其作战要领如下:初期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保护帝国权益和日本侨民。
”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 )
A.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
B.华北事变八一三事变
C.七七事变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出D 项正确。
答案:D
8.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说明
( ) A.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B.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C.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D.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
解析:国共合作早在南京失守前就已实现,故A项错误;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9.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热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发生于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解析:从材料中“华北”“一百团人”可以判断此战役为百团大战,这一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依此判断,可排除A、D两项;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战役,排除B项。
答案:C
10.漫画《七七与切切》反映了( )
A.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
B.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失败而告终
C.北洋军阀的统治被推翻
D.蒋介石“围剿”红军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解析:“七七”是指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切切”是指日本侵华的失败。
答案:B
11.(10分)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
勇的奋战,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
……我们真诚地追悼这些死者,表示永远地纪念他们。
”
请回答:
(1)毛泽东提出“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4分)
(2)“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的标志是什么?(2分)
(3)结合毛泽东的话,概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入手,概括相关史实;第(2)问的关键是理解“全国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的含义;第(3)问可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概括说明。
答案:(1)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等战役,中共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