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试题黎明通知习题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黎明的通知》⼀、问答思考题1.黎明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为什么⼀定要诗⼈提前通知⼈们它的到来呢?2.“黎明”⽐拟了什么?它从何时、何地来?它的使命是什么?参考答案:1.提⾼号召所有的⼈都能觉醒起来,⾏动起来,积极投⼊迎接黎明的各项战⽃,“黎明”不会遥远,胜利的曙光就在前头。
2.“黎明”⽐拟为能“带光明给世界”、“带温暖给⼈类”和“⽩⽇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形象,象征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黎明”“踏着露⽔”,“借着最后⼀颗星的照引”“从东⽅”⽽来;它的使命是“带光明给世界”,“带温暖给⼈类”。
⼆、阅读下⾯的诗歌,完成后⾯的练习。
周总理,你在哪⾥我们对着⾼⼭喊:周总理——⼭⾕回⾳:“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命征途千万⾥,他⼤步向前不停息……”我们对着⼤地喊:周总理——⼤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穗上,还闪着他⾟勤的汗滴……”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簧⽕红呵,伐⽊⼯⼈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上,他亲⼿给披的⼤⾐……1.这⾸诗的体裁是()A.抒情诗B.说理诗C.既是叙事诗也是新诗D.既是抒情诗也是⾃由诗2.与⽂段破折号⽤法相同的⼀句是()A.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B.我们想念你——你的⼈民想念你。
C.想念你呵,想念你,——想——念——你……D.你就在这⾥呵,就在这⾥!——在这⾥,在这⾥,在这⾥。
3.请选出下列诗句停顿和重⾳都标对的⼀项()A.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B.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穗上,你不见︱那沉甸甸的︱⾕穗上,还闪着︱他︱⾟勤的︱汗滴…… 还闪着︱他⾟勤的︱汗滴……C.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D.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穗上,你不见︱那沉甸甸的︱⾕穗上,还闪着︱他⾟勤的︱汗滴…… 还闪着︱他⾟勤的︱汗滴……4.诗⼈多次重复“他刚离去,他刚离去”的作⽤是()A.表现周总理⽣前没有⼀刻停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练习题(含答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练习题1.下面这段节选出自于艾青的哪首长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怀念?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把他的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他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这首诗感情真挚深切。
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说说这首诗给你带来哪些情感体验。
3.阅读《艾青诗选》节选片断,回答问题:(甲)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乙)我带着金黄的花束,我带着林间的香气,我带着亮光和温暖,我带着满身的露水快起来,快起来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1)(乙)段中的“我"是指代什么?(2)这两首诗分别作于1937年和1942年,正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
请结合时代背景谈谈诗人歌咏了什么精神?4.作家聂华苓说:“艾青的诗,好在那雄浑的力量,直截了当的语言,强烈鲜明的意象。
”请结合艾青诗作,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艾青诗歌特色的理解。
5.《艾青诗选》中的《吹号者》写于1939年,请结合《吹号者》节选内容,说说《吹号者》一诗中“号声"的意蕴。
在震撼天地的冲杀声里,/在决不回头的一致的步伐里,/在狂流般奔涌着的人群里,/在紧密的连续的爆炸声里,/我们的吹号者/以生命所给与他的鼓舞,/一面奔跑,一面吹出了那短促的,急迫的,激昂的,/在死亡之前决不中止的冲锋号,/那声音高过了一切,/又比一切都美丽,……/他被一颗旋转过他的心胸的子弹打中了!/他寂然地倒下去/没有一个人曾看见他倒下去,/他倒在那直到最后一刻/都深深地爱着的土地上,/然而,他的手却依然紧紧地握着那号角;/听啊,/那号角好像依然在响……6.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表格的横线处填写相应人物姓名。
第六册黎明的通知(精选)-初三语文<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3>黎明的通知</SPAN><FONT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教学设想</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face="Times New Rom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第一课时</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教学内容和步骤</SPAN><FONT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二、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SPAN><FONT size=3><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作者:请参看</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SPAN><SPAN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教学设计</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艾青诗选》名著导读及习题精练1.联系创作背景,分析“礁石”这一形象的多重内涵。
礁石艾青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954年7月25日2.结合你读过的名著中的人物事迹,谈谈对《艾青诗选》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的理解。
3.艾青诗歌里,歌颂“光明”是永恒的旋律。
根据两个创作高峰期,他不同的诗歌风格特点,判断下面哪句诗属于1978年以后的作品?并简述理由。
A.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世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B.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判断: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名著选段,请回答问题。
“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1)诗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
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______________”。
(2)这节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5.2021年是人民诗人艾青诞辰111周年,为缅怀诗人,纪念诗人的杰出成就,歌唱艾青伟大的诗魂,学校准备开展以下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学校举办艾青诗歌朗诵会,从下面三首诗歌中选一首作为开场第一首,你会选哪一首?请简述理由。
(理由从表现形式、语言、意象、情感等角度均可)《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光的赞歌》(2)请你仿照《我爱这土地》,以“我爱这”为题,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福州市黎明中学2021-2022第二学期初三语文4月月考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2分)走进古典文学的殿堂,我们在自然风光里徜徉。
我们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①,江春入旧年”感受时序交替,新旧更迭;从崔颢的《黄鹤楼》中的“晴川历历汉阳树,②感受明丽之景色;从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③”感受塞外的壮丽景色;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的“急湍甚箭,④”感受江水的迅疾;从陶弘景《达谢中书书》中的“夕日欲颓,⑤”感受到自然的生机。
读唐诗宋词,听诗人词人心曲。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感受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⑥”的博大胸怀;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读出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⑦”的关切之情;在《望岳》中读出杜甫“⑧,一览众山小”的远大志向;在《饮酒》读出陶渊明“⑨,⑩”闲适惬意;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读出苏轼“,”对亲人的的美好祝愿。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10分)2021年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在各大院线热映,迅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作为第一部表现“长津湖战役”历史事件的战争片,该片叙述了中国人民①(A.自 B.志)愿军第九兵团凭借钢铁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击败了美军最精锐的部队,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地区的感人故事。
此役打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国威和军威,一举扭转了战争。
这段令人甲(A.振聋发聩 B.荡气回肠)的历史首登银幕,无疑具有特殊②(A.sù B.shū)而重大的意义。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乙(A.屹立 B.迄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里程碑。
从《上甘岭》到《长津湖》,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始终有着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革命英雄主义的人物模式以及阳刚悲壮的审美价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重述抗美援朝历史,无疑有着鲜明的现实性和启示性,丙。
(1)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郑州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
(2)“黎明”的任务是:________诗人的任务是: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案】(1)艾青;蒋正涵(2)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解析】【分析】(1)《黎明的通知》是艾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他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
(2)诗人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把人们的期盼道出,“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就是黎明的任务。
诗人是传达黎明的祈愿的使者,“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就是诗人的任务。
摘抄下来即可。
故答案为:⑴艾青;蒋正涵⑵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把握《黎明的通知》的作者。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得出“黎明”的任务及诗人的任务。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浦①王安石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①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
(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一)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诗人的任务是:告诉他们 /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2.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时间,“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方位地点,“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3. 简要分析“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反动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二) 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
①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在诗歌中,“我”是被自己的地主父亲送到大堰河手中的,在父母心里,我,是个不祥之人,在他们那,我,没有享受过父母对孩子的宠爱,甚至还有后来“我”回家后,觉得自己是做了父母家的新客了。
《艾青诗选》中考选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阅读《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练习。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填空艾青的诗中经常会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被称为象征。
2.“黎明”的任务是什么?诗人的任务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答: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3.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东方”“海上”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___________,“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___________而来的情状。
答: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
4.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和④两节的意境并填空。
答:这两节诗歌通过露水、汹涌的海(或最后一颗星)等意象,说明了“黎明”历经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5.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认识,以下诗歌不是艾青创作的是(D)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B.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C.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D.跳舞着的流水呀/在你途中的泥沙/要求你的歌声/你的流动呢6.杨匡汉在《艾青评传》中说:“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①艾青的很多诗都以太阳、光、火等作为诗歌意象,如《火把》《向太阳》等;②艾青的作品感情充沛,催人奋进,像太阳一样有着永恒的魅力,像火把一样给人温暧,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级综合素养作业语文科试卷1、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制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
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2)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3),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4)戍鼓断人行,。
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5)有桃花红,,。
(秦观《行香子》)(6)李商隐的《无题》运用双关谐音、比喻的修辞写对爱情忠贞(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着奉献)的诗句是:,。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通过对天气的感知,来表达心中的悲凉与无奈之情的句子是:欲说还休,。
2、小华同学在学习欧阳修《醉翁亭记》时,对“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中的“渔”“鱼”两字产生疑惑。
请你运用学到的知识为他区别这两个字。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7分)跟着书本去旅行,脚步如书页,翻动着历史长河的星星点点:踏着古人的足迹去湖南常德,寻“桃花源”,文人雅士畅游的精神家园;登岳阳楼,,览山河之胜景,悟“古仁人”之意蕴;抑或纵马隆中,小憩茅庐,听英雄“三分天下”的;走完古迹还看“今朝”,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待晴日看,分外yāo ráo ;最后回到“故乡”,看到xiāo suǒ的绍兴,感鲁迅在中国文化和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fēng gōng wěi jì。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1) yāo ráo ( ) (2)xiāo suǒ( ) (3)fēng gōng wěi jì( )4、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袖手旁观高谈阔论红妆素裹B.极目远眺高谈阔论广袤无垠C.袖手旁观谈笑风生广袤无垠D.极目远眺谈笑风生红妆素裹5、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踏着古人的足迹去湖南常德,寻“桃花源”,畅游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初三语文试题黎明通知习题精选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黎明的通知习题精选
题型一
在下列诗句中找出能明确证明黎明的身份和性质的句子
①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②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③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④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
⑤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此题意在考查同学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对文学作品中形象的理解应从此形象的身份、地位、性质、个性特点、
思想品质等方面人手。
要了解诗中形象的身份性质,需要对形象的所作所为作一点分析,明”“温暖”“白日”“慈惠”这些词语正说明了形象的特点。
解答②③⑤
题型二
黎明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为何又要诗人提前通知呢?
A.黎明到来的时候,只有诗人醒着,需要诗人提早通知,好让大家早做准备
B.且黎明希望诗人的提前通知,能使沉浸在“迷雾”中的人们早日起来斗争,迎接胜利的曙光
c.在当时黑暗的社会里,只有诗人是最敏感的,只有他能胜任这个任务
D.诗人和黎明是一致的,由诗人来提前通知,就等于黎明自己通知一样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主旨和艺术构思的理解。
诗歌的主旨有赖于巧妙的艺术构思,诗人出于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捕捉到了具有新意的形象,开掘出新鲜而深刻的
思想内涵。
如果能对诗人写作本诗时的背景和写作意图有所了解的话,回答本题应很容易。
解答B
A组习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出汉字。
祈()愿灼()痛垃圾()
污秽鼾声渗()合
2.解释意思并造句。
先驱——
街衢——
流离——
虔诚——
3.本诗开头两节中有三个代词,请说明其指代的对象。
“我”指:“你”指:
“他们”指:
4.艾青的诗歌洋溢着奔放的热情,具有深厚的现实性和战斗精神,本诗的题材类型属于下面哪一类?
A.记录农民的痛苦、不幸B.高唱反法西斯之歌
c.讴歌民族的觉醒和革命英雄主义D.歌颂光明和希望
5.联系诗歌具体的语言环境及写作背景,品味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②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B组题
读下列节选诗文,答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诗人啊,你起来吧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④我从东方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⑥借你正直人的嘴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⑧请他们来欢迎我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6.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意思。
①汹涌:②灼痛:
7.用文中原话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
诗人的任务是:
8.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3、4两节的意境,填空。
“露水”“最后一颗星”形象地表明了“黎明”到来的,“东方”“海上”
则具体说明了“黎明”到来的,“汹涌着波涛”则说明了“黎明”历经而来的情状。
9.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诗人啊,你起来吧!”这是一句感叹句。
②“露水”“启明星”“海”等富有特色
的事物展现了“东方欲晓”的生气勃勃的景象。
③这里的“正直人”不仅仅是指性格,更从诗人的思想高度去揭示其“歌颂光明,宣传真理”的重任。
④第八节中“白日的先驱”指“黎明”,“光明的使者”指诗人。
10.简答,借助背景资料说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的含义。
习题答案
A组1.略2先驱:走在前面引导的人,即先锋。
街衢:街道。
流离:因灾难、战乱而转移离散。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造句略3“我”指黎明;“你”指诗人;“他们”指被通知的对象4.D5.①这两个动词是扫除污秽的意思,诗中暗喻黎明希望敌占区的人民起来斗争,用自己的力量扫除旧社会的“垃圾”,用战斗来迎接胜利的到来②运用了通感和比喻的手法,草上的露珠是圆润的,诗人化视觉为听觉,来比喻歌唱者唱得圆润婉转。
B组:6.水猛烈地向上涌zhu6烧得发痛7。
黎明:“将光明给世界,又将温暖给人类”;诗人:“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8.时间,方位地点,迢迢长路和惊涛骇浪9.①X②√③√④X10.诗人希望借助黎明的通知,去打破xxx派对敌占区人民的蒙蔽和谎骗,扫除萦绕在那些人们心头的迷雾、悲观论,让所有正遭受着苦难的人民立即行动起来,准备迎接这“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黎明。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