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4.21 KB
- 文档页数:11
2024-2025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下学期初三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取缔颤巍巍正襟危坐气冲斗牛B.诀别秫秸秆催枯拉朽纷至沓来C.狼藉狙击手恍然大悟珠两悉称D.奔弛流水账漠不关心负箧曳屣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别.扭bié畸.形jī蓦.然mò豢.养juànB.着.落zuó黝.黑yōu斡.旋wò稽.首qǐC.粗犷.guǎng挑.逗tiǎo炽.热chì诓.骗kuāngD.惩.戒chěng颤.抖shàn归省.xǐng停滞.zhì3.以下各项说话得体..的一句是()A.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B.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C.凡作文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哈利·波特》一套。
D.我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4.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抑扬顿挫直截了当淋漓尽致不记其数B.好高骛远殚精竭虑博闻强识阴谋诡计C.梦寐以求刚愎自用按步就班桀骜不驯D.逆来顺受脍灸人口无精打彩深恶痛疾5.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感慨./灌溉.嘹.亮/眼花缭.乱B.田畴./踌.躇掂.量/拈.轻怕重C.伛偻./褴褛.咆.哮/刨.根问底D.晦.暗/教诲.寒噤./正襟.危坐6.学校就汉语学习现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带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宫阙(què) 婵娟(chán) 凄凉(qī) 伛偻提携(yǔ)B. 琅琊(yá) 烂柯人(kē) 金樽(zūn) 觥筹交错(gōng)C. 阴翳(yì) 庐陵(líng) 潜形(qiǎn)宠辱偕忘(xié)D. 朝暮(zhāo) 骚人(sāo) 萧然(xiāo) 波澜不惊(l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勾勒哆嗦瞑想首当其充B. 鼓噪潮汛池沼聪耳不闻C. 分娩诚挚灼伤苦心孤诣D. 惭作私塾幅员先发治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 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少小离家老大回, 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 我心里隐隐作痛。
B. 她总是希望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 这种攀比心理把她害得很苦。
C.我十分仰慕这位科学家, 但当我见到他时, 内心却有点诚惶诚恐。
D.登高望远, 看到高山大川, 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 我心潮澎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 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 近期到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5.请选出没有修辞手法的一句()A. 天生的聪明, 优美的资质, 温柔的性情, 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B.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 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C.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好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D.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 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子上, 一边的还在, 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而语文教师, 面对的是自以为的“已知者”②所以语文教师需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③自然科学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④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 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 将已知转化为未知⑤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 让他们恍然大悟, 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A. ③①④⑤②B. ③①②④⑤C. ④⑤③①②D. ④⑤②③①7、默写(1)江山如此多娇, ________。
语文初三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chóu chú)B. 箴言(zhēn yán)C. 缄默(jiān mò) D.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班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B.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大家的尊敬。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学校决定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
B.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梢。
C. 太阳从东方升起。
D. 河流在山间蜿蜒流淌。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开得真美,夏天的树长得真绿,秋天的果实真甜。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B.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
C. 学习是快乐的。
D. 学习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权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诗人______的诗句,出自其作品《______》。
7.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9.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宋代文学家______的名句,体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三、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们,你拿到的这份试卷总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你要在150分钟内完成答题。
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祝你成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天地无私,草木有情。
看“(1),(2)”的飘洒明丽(温庭筠《商山早行》),“(3),(4)”的孤旷空寂(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5),(6)”的茂盛青翠(范仲淹《岳阳楼记》);听“(7),(8)”的荒芜沧桑(许浑《咸阳城东楼》),悟“(9),(10)”的新旧更迭之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清晨,薄雾还没有完全散去,太阳便升起来了,横卧在山坡上的小山村,在金色的朝晖里醒来了,雄鸡嘹亮的报晓声,“吱呀”打开大门声,小孩追逐(xī)闹声,大人互相问候声,都依次地响起。
随着袅袅的炊.烟渐渐散去,小山村里飘来饭菜的香味和大人吆喝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
之后,勤劳的老农戴着斗笠,牵着(wēn)顺的老牛,在熹微的晨光中走向广袤.的田野,开始一天的劳作。
他们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着美好的未来。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xī()闹②wēn()顺(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炊.烟②广袤.(3)文段中的“熹”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画。
(2分)(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袅袅”作形容词的三个义项。
文段中“袅袅的炊烟”的“袅袅”意思是(2分)【袅袅】niǎo niǎo形①形容烟气缭绕上升:炊烟~|~腾腾的烟雾。
②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垂杨~。
③形容声音绵长不绝:余音~。
3.阅读《水浒传》中的两个片段,回答问题。
(6分)①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
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
2024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计20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蹑(niè)手蹑(niè)脚B. 纤(xiān)维C. 沮(jǔ)丧D. 轻蔑(miè)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 融汇贯通B. 颠扑不破C. 咄咄逼人D. 振聋发聩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由于他平时勤奋好学,因此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
D.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萎靡不振(wěi)B. 草长莺飞(zhǎng)C. 汗流浃背(jiā)D. 风驰电掣(chè)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有趣:形容词)C. 他把书放在桌子上。
(放在:动词)D. 这里的风景真美。
(这里:副词)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喜欢看小说。
(小说:名词)B. 这本书很有趣。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6分)(8分)你和朋友小新决定研学山东,品味齐鲁。
小新查阅资料后,做了下面的笔记与你分享。
齐鲁大地,人文荟萃。
五岳之首泰山在这里bá地而起,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奔涌入海,儒家创始人孔子在这里修书讲学①——齐鲁大地zuò拥“一山一水一圣人②。
”天下泉城、千年运河、齐国故都、牡丹之乡等③……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不胜枚举。
礼仪之乡是她恒久的名片,富强文明是她不变的追求!齐鲁文化,底蕴深厚,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动人心魄的革命历史文化、催人奋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了当代山东文化的独特气质。
无论是博大精深的孔孟思想④、还是驶向深蓝的开放意识,都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
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使它展览出永恒的魅力。
1.小新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
请你帮小新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A.拨坐zài dìngB.拔坐zài diànC.拨座zǎi diànD.拔座zǎi dìng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2分)A.①B.②C.③D.④3.第二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2分)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应弘扬和传承齐鲁文化,使它展览出永恒的魅力。
4.研学途中,小新记录了自己的见闻感受,其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曲阜:孔子故里,儒家圣地。
游“三孔”,诵《论语》,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对世界的巨大影响。
孔子被尊为“至圣”,当之无愧....。
B.泰安:泰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风景壮丽,文化深厚。
望日出东方,群峰生辉,顿感豪情满怀;赏石刻题字,遒劲刚健,令人叹为观止....。
C.济南:趵突泉边,访李清照纪念堂;大明湖畔,谒辛稼轩纪念祠。
两位宋代词人的很多作品都饱含真挚的家国情怀,可谓大相径庭....。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词不属于文言文中的通假字?()A. 虽B. 师说C. 知D. 知己2.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的?()A. 阿长B. 蟋蟀C. 三味书屋D. 百草园3. 下列哪个成语出自《论语》?()A. 学而不厌B. 知无不言C. 言多必失D. 诲人不倦4.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背影》?()A.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B. 他走了,他走了,他走了!C.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D. 你快走,我没事。
5. 下列哪个句子出自《我的叔叔于勒》?()A. 他是个有身份的人,有地位的人。
B. 我希望是一次看见你!C. 你快走,我没事。
D. 我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走的。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父亲分别时的感人场景。
()2. 《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小说,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3.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散文,描述了作者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
()5.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散文,讲述了作者与阿长的故事,以及阿长对《山海经》的热爱。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背影》中,作者在车站与父亲分别时,父亲买橘子时有一个动作是______。
2. 《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______。
3. 《论语》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说”是指______。
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里的美女蛇的传说,是阿长告诉作者的。
()5.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为作者买来了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感人场景。
2. 简述《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叔叔给家人写信时,自称是“福贵”的原因。
3. 简述《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
2024年部编版语文初三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题干: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购物(wù)溜达(dǎo)购物(guò)漂泊(bó)B. 炽热(chì)悠闲(xián)沉着(chén)憔悴(cuì)C. 谦逊(xùn)煽动(shān)悲恸(tòng)沉默(mò)D. 谨慎(jǐn)炽热(zhì)沉重(zhòng)憔悴(cuì)2、题干: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无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每周开设一节作文写作课。
C. 这次比赛,他不仅赢得了第一名,而且还获得了最佳运动员奖。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他这次考试的成绩进步很大,老师表扬他是学生中的佼佼者。
B. 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经历,大家都听得如痴如醉。
C. 在中学生辩论会上,他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获得了阵阵掌声。
D. 春天到了,公园里百花争艳,美不胜收。
4、在下面的语段横线处填入的三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对于秋天,诗人笔下总是别有一番韵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是诗的季节。
A. 秋天,是诗意的灵媒;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
B. 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秋天,是诗意的灵媒。
C. 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秋天,是诗意的灵媒。
D. 秋天,是诗意的灵媒;秋天,是一幅斑斓的画;秋天,是一首迷人的歌。
5、请根据拼音写出下列词语的正确汉字。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娉婷(pīng)压榨(yā)鸠占鹊巢(jiū)矫揉造作(jiǎo)B. 箴言(jiān)冠冕(guàn)间不容发(jiān)相得益彰(zhāng)C. 勾当(góu)诓骗(kuāng)箪食壶浆(sì)强聒不舍(guō)D. 豢养(huàn)撩逗(liáo)舍身求法(shě)前仆后继(fū)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阻遏推崇拮据心会神疑B. 筹划嗔视思绪寻章摘句C. 颓唐箫索缄默吹毛求疵D. 诘问萌发沉腼衰草连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 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 真是汗牛充栋。
B. 这次的学习经验交流会, 学校很多同学和老师都认真聆听了我的发言。
C.领导们应该事先未雨绸缪, 正确防范问题的出现, 而不是出现问题以后亡羊补牢。
D.交通网络飞速发展, 铁路桥梁鳞次栉比, 人们出行方便快捷。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A. 共产党员罗霄同志的一生, 代表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的革命品质。
B.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C.复习中, 不少同学存在着复习重点不突出, 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的甚至记住了前面的知识, 又忘记了后面的知识。
D. 健身场所的不断增加、健身设施的日渐完善, 为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了条件。
5.下列句子中, 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 置身江南, 漫步在光滑如镜的青石板上, 江南的柔情就在你的脚下。
B. 在阴雨天里, 雨滴落在青黑的瓦上, 绽开了瓣儿, 像是慢镜头, 格外柔美。
C.独自醉眼看光景时明时暗, 感觉自己就是泡在酒糟里, 浑身没有一点点儿力气, 轻盈得似要飘起来一般。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㊁积累与运用(23分)1.(8分)①飞鸟相与还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佳木秀而繁阴 ④窈窕淑女⑤君子好逑 ⑥但愿人长久 ⑦千里共婵娟 ⑧后天下之乐而乐ʌ评分说明ɔ每空1分㊂错字㊁漏字㊁添字,该空不给分㊂2.(9分)(1)(3分)①溯 ②蕴 ③q ián(2)(3分)B(3)(3分)C3.(6分)示例一:林冲:他原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其妻子被高衙内看上而多次遭到陷害,他选择妥协和退让,直到在草料场再次遭到陆谦㊁富安等三人放火暗算后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他们,走上了造反的道路㊂感悟:人不能始终抱有幻想,更不能逆来顺受㊁委曲求全,要敢于与黑恶势力作斗争㊂示例二:保尔㊃柯察金:他从小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十月革命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后因高强度的工作和久病缠身,失去工作能力且双目失明㊁全身瘫痪;之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㊂感悟:无论处于怎样的人生逆境,我们都应该积极面对,英勇顽强㊁不畏艰难㊁自强不息,敢于与命运抗争㊂示例三:徐海东:他出身贫寒,入学后因在 贫儿对富儿 争斗中奋起反抗,遭到地主子弟和先生痛打,从而脱离学校;长大后,参与反对克扣工资的工人罢工,之后参加连队,开始革命生涯㊂感悟:面对欺凌㊁打压,要保持正直,坚定地追求真理,敢于反抗㊂ʌ评分说明ɔ按等级评分,不按点评分㊂四等0分,无情节且感悟错误或没有感悟;三等1-2分,情节不支持,感悟不准确;二等3-5分,有情节支持,感悟基本正确,;一等6分,情节充分恰切,感悟深入或全面㊂二㊁阅读(67分)(一)(7分)4.(3分)远远望去,长江浩荡悠远,雾气笼罩的碧波奔流不息㊂ʌ评分说明ɔ长江特点2分( 江面悠远 ㊁ 雾气笼罩 ㊁ 水波碧绿 ,一点1分,写两点即可),语句通顺㊁完整1分㊂5.(4分)第一问:结束钓鱼后,停船靠岸;卖鱼买酒后,踏着月光归家;喝醉后,靠着钓竿酣眠等场景㊂第二问:闲适自乐㊁悠然自得㊂ʌ评分说明ɔ第一问3分,第二问1分㊂其他答案,酌情给分㊂(二)(16分)6.(3分)B7.(3分)(1)拜见(2)应允,许可,同意(3)通 促 ,催促8.(6分)(1)(4分)邓元锡十七岁时,就能推行(利用)社仓法,让家乡人得到实惠㊂ʌ评分说明ɔ 行 惠 各1分,句意对2分㊂(2)(2分)邓元锡在家著书,撰写了‘五经绎函史“一书㊂ʌ评分说明ɔ 著述 1分,句意对1分㊂9.(4分)①好学,态度谦虚:他喜好经史之学并不断学习,虚心向黄在川㊁罗近溪㊁邹东廓㊁刘三五等诸多老师学习㊂ ②守孝道,孝顺长辈:他顺从大母的意愿,考中举人;为赡养老母放弃入京会试㊂ʌ评分说明ɔ每点2分㊂意思对即可㊂ʌ参考译文ɔ邓元锡字汝极,号潜谷,江西南城县人㊂他十三岁时,跟从黄在川学习,喜好看经史诸书,当时人认为这样不利于科举考试㊂邓元锡十七岁时,就能推行(利用)社仓法,让家乡人得到实惠㊂他听说罗近溪公开讲学,便跟从他游学㊂继而又去往吉州,拜访诸位老先生,要探求明白经史之学(的奥义),于是想要放弃科举考试㊂他的大母不同意(他这么做)㊂后来,他通过了嘉靖乙卯年的乡试㊂但他的志向在于奉养老母,(最终)没有再去参加举人入京的会试㊂他还曾向邹东廓㊁刘三五拜师学习,掌握了他们学术的要旨㊂后来,居家潜心著书,写成了‘五经绎函史“一书㊂他多次被当权者举荐,万历壬辰年,被授予翰林待诏一职,府㊁县各级官员都来敦促他上路赴任㊂第二年,他出发前到母亲墓前告别,却于七月十四日在母亲墓地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㊂(三)(20分)10.(3分)B11.(3分)甲:③ 乙:① 丙:②ʌ评分说明ɔ一空1分㊂12.(4分)示例一:不能删㊂ 探索 一词大词小用,(1分)双引号强调(突出)了对 我 童年时期对虫子一系列做法的否定,不是探索而是残害,(2分)表现了 我 年少无知时对生命缺乏敬畏感(1分)㊂示例二:能删㊂ 探索 一词体现了童年时期的 我 充满了对未知世界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分)不加双引号更能突出事件的真实性㊂(1分)ʌ评分说明ɔ 不能删 答题要点: 大词小用 突出强调 不是探索而是残害 对生命缺乏敬畏感 一点1分㊂意思对即可㊂答 能删 的最高只能给3分㊂意思对即可㊂13.(5分)①虫子让 我 真正爱上凤山,而凤山的散步锻炼让 我 的身体渐渐康复㊂(1分) ②弱小虫子能自食其力㊁顽强生存,(1分)激发了 我 对生命㊁对死亡的思考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1分)学会了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与相惜,精神世界更加健康㊂(2分)ʌ评分说明ɔ意思对即可㊂14.(5分)本文的情节与描写是引发 我 联想㊁思考㊁反思的起点,也是抒发 我 的人生感悟以及表达文章主题的载体㊂(2分)‘蝉“中的情节与描写,增加了说明文的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2分)更能让人体会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㊂(1分)ʌ评分说明ɔ意思对即可㊂(四)(12分)15.(3分)D16.(4分)①科考旅行能获取新知识㊁尝试新体验㊁感受新视角,点燃了人们心中对知识与探索的渴望,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㊂ ②文旅行业逐步回暖,科考旅行唤醒了人们对出游的无尽向往与对生活的满怀热忱㊂ʌ评分说明ɔ一点2分㊂意思对即可㊂17.(5分)示例一:A路线㊂理由:科考旅行要头脑冷静㊁理性选择;(2分) A路线时间较短,费用较低,更符合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㊂(3分)示例二:B路线㊂理由:此路线可以领略少数民族及异域风情,获取新知识㊁尝试新体验㊁感受新视角;(3分)作为世界第三大工程的滇越铁路也更具有科考价值,更能突出研学的意义㊂(2分)ʌ评分说明ɔ意思对即可㊂(五)(12分)18.(3分)D19.(6分) 渗 :铺地材料透水透气,铺设留有缝隙㊂蓄 :斜屋面引水汇入地沟㊁鱼池或水池㊂用 :积存雨水用于生活㊁灌溉㊂排 :利用地势引导雨水排入沟渠㊂ʌ评分说明ɔ一点2分,答出三点得满分㊂意思对即可㊂20.(3分)示例一:高楼(城市)㊁飞鸟及倒影体现海绵城市 渗-蓄-排-用 等建设理念㊂示例二:飞鸟与城市㊁水融为一体,象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㊂ʌ评分说明ɔ元素1分,寓意2分㊂意思对即可㊂三㊁写作(60分)21.(60分)略㊂。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质量阶段检测(四)综合练习学校班级姓名学号温馨提示: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你看清题目,认真答题,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卷上,卷面的文字书写规范、工整、清楚,(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10分)确认过“掌纹”找到对的人①将新兴技术毫不吝啬地搬上荧屏,让观众一饱黑科技奇观的眼福,是好莱坞电影长期以来的噱头和卖点。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早已是影视黑科技中的常客。
《变形金刚2》年轻的男主角和他的小伙伴们过关卡时骗过了值班的士兵,却栽在了人脸识别技术上;《碟中谍4》出现了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隐形眼镜;《惊天危机》临危受命的查宁·塔图姆借助虹膜扫描进入地库;2014年新版《机械战警》中,墨菲第一次公开亮相就在人群中扫描所有人的脸,瞬间发现了一个逃逸多年的通缉犯,并将其制服。
②在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虽然电影里的黑科技不可完全复制、粘贴到现实生活中,但科学家们已通过相应的技术原理逐步拉近荧幕与现实的距离。
“指纹开金库”“扫脸抓逃犯”等一些传奇桥段早已走下神坛,披着“指纹解锁”“刷脸支付”的亲民外衣步入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③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是指利用人体与生俱来的生理特性和长年累月形成的行为特征来进行身份鉴定的一种识别技术。
该技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远高于口令、密码或者ID卡等传统方式。
举个例子,只要将你的目标特征(例如指纹和脸蛋儿)通过扫描设备告诉你的手机,从此它就对你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了,除了宝宝本尊,其他任何人都无法解锁。
这的确是一件又方便又安全还很酷的事情。
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体特征都可以当作目标特征来用,它必须满足唯一性和稳定性等基本要求。
目前可用于身份识别的人体特征包括指纹、虹膜、面部、掌纹、静脉等生理特征和步态、笔迹、声音等行为特征。
⑤犯罪甄别对身份识别技术的迫切需求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英国和法国都开始研究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utomatic Finɡerprint Identification System,AFI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指纹自动识别,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⑥此后,针对不同目标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相关研究也变得更加系统化。
1964至1965年,数学与计算机学家Woody Bledsoe等对基于现代计算机的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大量研究。
1987年,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Leonard 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
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九年级语文(四)第 1 页共11 页R.G.完成自动虹膜识别系统。
⑦近年来,以深度学习算法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为生物特征识别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其准确率得到提升,尤其是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识别准确率均已超过了95%。
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运用指纹的国家之一。
据《睡虎地秦墓简》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公安人员”凭借“手迹六处”破获了一起盗窃大案。
20世纪初近代指纹学传入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统一使用《中国指纹分类系统》。
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开启对于自动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研究。
经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各项识别技术已成应用体系,多个领域已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2016年世界人脸识别的最高准确率99.5%即由我国Face++团队创造。
⑨目前,我国拥有世界上准确率最高的人脸识别算法、最小的虹膜识别模组(经过封装的独立功能模块,可兼容多种设备平台,以便快速进行二次开发,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不少厂商也已拥有指纹识别自主算法及核心专利。
⑩虹膜、人脸、指纹识别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数码相片、3D打印的冒牌货顶替上位的情况,那么,还有更多可供识别的生物特征吗?当然有!最新研究热门——多光谱掌纹识别。
○11多光谱掌纹识别是一种新型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它以人体的掌纹作为目标特征,通过多光谱成像技术采集生物信息。
受限于光波在皮肤组织中的传播特性,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380—780nm)只能到达人体皮肤组织的真皮层,采集的信息仅限于掌纹纹线。
而多光谱相机的光波涵盖了部分近红外波段(780—3000nm),可以采集到更深层次的皮下组织的光学特征信息,也就是隐藏于真皮层与皮下组织之间的静脉纹络。
○12尽管被冠以“掌纹”的名号,但其实多光谱掌纹识别算得上是多模态和多种目标特征融合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典范。
这种新技术将皮肤光谱、掌纹纹路与静脉脉络三种可识别特征结合,一次性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大大增加了目标特征的可区分度。
根据中科院声学所、法国Le2I实验室和日本本田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该项技术的识别精度可以达到99.9%以上,远超常规的指纹和人脸等识别方式。
○13基于KubelkaMunk理论的光波与皮肤组织交互模型表明,人类皮肤组织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反射能力取决于皮层厚度、血红蛋白浓度和氧饱和度等参数。
因此,皮肤组织的光学特性与人工材料有着天壤之别。
在多光谱成像的过程中可以轻易采集到目标特征的光谱信息,利用皮肤组织独有的光学特性,配上合适的辨别方法,就可以准确区分人类皮肤与人工材料。
以现有的模式识别技术,区分精度可高达96.4%,使得基于木质纤维、硅胶、塑料等人工材料的仿制品无处遁形。
○14目前尚未出现关于成功制造出光学特性能够以假乱真的人工合成皮肤的报道。
也就是说,即便是用户的目标特征信息被泄露,想要做出可以骗过多光谱扫描设备的仿制品,需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技术和经济成本,相对于触手可及的数码相机或3D打印机,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多光谱掌纹识别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15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高大上”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将从电影屏幕走进现实生活。
更多像多光谱掌纹特征这样的新型目标特征将被开发利用,惠及各行各业,我们的生活也将因此变得更加便捷。
1.“多光谱掌纹识别技术”的先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2.分析第⑭段画线句中的“几乎”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3.请分析文章第③段最先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分)九年级语文(四)第 2 页共11 页(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4-7题。
(16分)拾荒万吉星①深秋的凌晨,天气已经转凉,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用了多年的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捶打着酸痛的腰。
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
她小心翼翼地抱起来,发现婴儿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
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哪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
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钱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
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
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
一束阳光从窗户里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
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了一条《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
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还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并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們直接买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九年级语文(四)第 3 页共11 页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4. 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4分)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
5. 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4分)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掲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6.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7.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4分)二、古诗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
(17分)甲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