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机械效率的测量
- 格式:ppt
- 大小:5.56 MB
- 文档页数:55
11.5(2)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11、5机械效率(第二课时)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实验目的】1.学习安装滑轮组。
2.学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单滑轮组、双滑轮组、铁架台、细线、钩码,还要_______、_________等4、实验注意点:采用向上拉弹簧秤,在实验中,应该如何拉动弹簧测力计?应该___________方向上做_________运动 5、影响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素有哪些?动滑轮重力、滑轮与绳子间摩擦、绳子重、被提升物的重力 6、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1)有用功一定,减少额外功。
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 (2)额外功一定,增加有用功。
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论(1)、对于同一滑轮组,额外功一定,所加重物越___,机械效率越高。
(额外功一定,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2)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有用功一定),动滑轮个数越多越_____,越____,但机械效率越_____。
(动滑轮个数越多,_____越多)(3)根据的关系选择实验所用的滑轮组.8、如实验中缺少刻度尺,能否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同步训练】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同一滑轮组进行实验探甲乙(2)请在方框中画出进行第一次实验的装置图(每个钩码重2N).(3)分析比较表中的数据,你认为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1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图1 图2(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无关。
课前导入
机械效率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
③用百分数表示。
总小于1。
有用功:
额外功:总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知识讲解
一、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竖直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s G h
结论:
①动滑轮质量越大,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④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如图所示,定滑轮重2N,动滑轮重1N。
物体A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8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0.2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6m/s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拉力F的功率为1.8W
D.拉力F的大小为
5N
C
二、斜面的机械效率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沿斜面向上,缓慢拉动测力计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注意事项: F s
G
h
如图,斜面长为L 、高为h ,物体重为G ,用一个水平推力F 将物体匀速推上斜面的顶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斜面的效率为
B .斜面的效率为
C .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
D .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增加值
F
B
归纳总结
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测量和计算
二、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和计算。
初二物理功的知识点: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理:η=W(有)/W(总)=(Gh)/(Fs)×100%
②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③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④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4. 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设计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能利用实验探究的数据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掌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杠杆、滑轮、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 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概念,并针对性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往楼顶上搬运较重的货物时,常常看到搬运工人搭上一个滑轮组,就可以把货物轻松地拉上去,这是为什么?生:滑轮组可以省力……师同学们说得很好,那这样是否省功呢?生:没有,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实际上任何机械都要多做额外功,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师我们能用实验来探究说明吗?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教师组织学生参照教材P88页图11-4-3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过程、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和帮助,提醒学生要正确记录数据)2.老师提醒学生注意:(1)必须匀速竖直拉动弹簧测力计,否则无法读出拉力大小;(2)h、s中可以测量一个,用s=nh的关系求出另外一个;也可以都不测量,利用推导式η=W有/W额=Gh/Fs=G/nF计算机械效率;(3)本实验控制滑轮组相同,改变钩码重,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物重的关系(相同情况下,提升的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高);(4)还可以控制钩码重相同,换用不同的滑轮组重做几次实验,可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摩擦的关系(相同情况下,动滑轮重越大、摩擦越大机械效率越低).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动滑轮重、提升重物的重力、机械摩擦.师摩擦力越大会使吊起同样重的物体时使用的拉力越大,使机械效率降低;如果动滑轮重不变,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如果物体重不变,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总的说,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摩擦力、机械本身重力有关.要提高机械效率,应尽量减小摩擦和机械本身重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被吊物体重力(最大限度的意思是在绳子能承受的范围内).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轻机械自身重力、减小机械部件间的摩擦、尽可能增加提升的物重.例题1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2)表中第1次实验数据有错误,改正后计算其机械效率为 .(3)比较两次实验的机械效率可得出结论: .这里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填字母)A.类比法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4)改变图中滑轮组的绕线方法,提起同一重物时,不计摩擦及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1)如图,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2)如图,物体有三段绳子承担,s=3h,h=0.1m,所以,s=3×0.1m=0.3m.所以第一次实验中绳自由端上升的距离0.2m是错误的.按s=0.3m代入(3)第1和2次实验时物体升高的距离,使用的同一个滑轮组,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所以,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控制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的重、绳重、摩擦等都不变,只是改变提起的物体重,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4)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跟滑轮组的绕法没有关系.答案:(1)匀速;(2)60.6%;(3)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B;(4)不变例题2 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v 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求:(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在1~2s内,拉力F做的总功W总及有用功W有.解析:本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涉及到功、功率、机械效率等物理量的计算,能从题目提供的图中得出每秒内的相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1)由图象得出在2~3s内的拉力F,由v-t图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速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利用P=W/t=Fs/t=Fv求拉力做功功率,知道拉力F和物重G大小,以及S与h的关系,利用效率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由F-t图象得出在1~2s内的拉力F,由h-t图象得出重物上升的高度,求出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利用W=Fs求此时拉力做的总功,再利用机械效率公式η=W有/W 总求出此过程中做的有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