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作业参考答案

马克思作业参考答案

马克思作业参考答案
马克思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共20题,100分)

1、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从根本上来说,这两大阵营划分的标准是 ( )

A、是否承认世界的同一性

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C、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D、对意识有无能动性的不同回答

正确答案: B

2、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种观点是一种(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 A

3、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它由体温推动,由食料支持。没有食料,心灵便渐渐瘫痪下去,突然疯狂地挣扎一下,终于躺下,死去。”这里所表达的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B

4、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最终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继承和发扬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总结科学的基础上,把哲学物质观提高到现代水平。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 )

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

正确答案: B

5、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的观点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A

6、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机器人已具备了相当发达的“大脑”。维诺格勒在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里制作的机器人能独自行走和拿起一定的物品,能“看到”东西并分析看到的东西,能服从指令并用人类语言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理解”能力。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表明( )

A、智能机器人能够进行实践活动

B、智能机器人也能产生意识

C、智能机器人的活动与人有着直接联系

D、机器人智能最终将战胜人类大脑

正确答案: C

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表明( )

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

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

C、时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

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

正确答案: D

8、马克思指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存在的

B、人与自然界是两个完全分离的世界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在自在世界基础上建造的属人世界

D、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正确答案: C

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

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正确答案: B

10、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两种属性

B、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正确答案: B

1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指( )

A、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D、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正确答案: C

12、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

A、人们的一切活动

B、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C、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D、人们的精神活动

正确答案: B

13、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 )

A、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B、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

C、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

D、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

正确答案: D

14、“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A、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正确答案: D

15、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实质( )

A、否定一切

B、把肯定与否定绝对对立起来

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的因素

正确答案: B

16、“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句话的实质是(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相对主义

正确答案: B

17、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B、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融合

D、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正确答案: A

18、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杀盗非杀人”,这些说法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B、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正确答案: B

19、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 )

A、多元论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正确答案: A

2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正确答案: C

二、判断题(共20题,100分)

1、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正确答案:错误

2、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正确答案:正确

3、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正确答案:错误

4、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产生与辩证思维方法无关。

正确答案:错误

5、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替代人类的思维。

正确答案:错误

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正确答案:正确

7、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正确答案:错误

8、假象是一种错觉。

正确答案:错误

9、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正确答案:错误

10、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正确答案:错误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错误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正确答案:错误

13、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正确答案:错误

14、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答案:错误

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正确答案:正确

16、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正确答案:错误

17、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正确答案:错误

18、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正确答案:错误

19、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

正确答案:错误

2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正确答案:错误

三、多选题(共22题,110分)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这是因为( )

A、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B、理解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C、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D、包括了辩证法的所有内容

正确答案: ABC

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问题

C、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问题

D、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 AC

3、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正确答案: ABD

4、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正确答案: BD

5、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可能导致( )

A、庸俗进化论

B、庸俗唯物主义

C、激变论

D、政治上的改良主义

正确答案: ACD

6、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

A、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B、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C、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D、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观点的依据

正确答案: CD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

A、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B、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C、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正确答案: ABCD

8、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正确答案: BC

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总体和局部的统一

B、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正确答案: BD

10、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担当者( )

A、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担当者

B、分子是热运动的担当者

C、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担当者

D、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担当者

正确答案: ABCD

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B、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人们可以在网络社会中生存

正确答案: ABC

12、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同时要认识到东西部的发展差距是由于一些复杂的历史和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要从根本上改变西部面貌,需要几代人长期艰苦努力,决不能一蹴而就。这是因为( )

A、矛盾的普遍性总是寓于特殊性之中

B、没有一定的量变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

D、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正确答案: BC

13、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正确答案: ABD

1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正确答案: AC

1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最后根源

正确答案: ABC

16、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

A、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B、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C、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D、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ABCD

17、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哪两类现象( )

A、物质现象

B、自然现象

C、生活现象

D、精神现象

正确答案: AD

1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

A、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D、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

正确答案: BCD

19、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B、折衷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ACD

20、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B、全盘否定

C、批判地继承

D、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正确答案: ACD

21、某山村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矾矿以来,办了三个矾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矿烟,致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D、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 AB

2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 A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