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实验-紫外
- 格式:ppt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11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一、引言紫外(UV)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和透射特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而了解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研究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性。
二、实验方法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石英比色皿3. 待测物质溶液4. 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
b. 校准分光光度计,设置较低的基准波长,比如190nm。
c. 准备工作曲线样品溶液。
2. 测定待测物质的吸收和透射特性a. 将待测物质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石英比色皿中。
b. 将一个比色皿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记录吸收光谱曲线。
c. 将另一个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测量透射光强。
3. 制备工作曲线a. 取不同浓度的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分别倒入石英比色皿中。
b. 分别测量吸收光强,绘制工作曲线。
4. 分析实验结果a. 根据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找出吸收峰的波长。
b. 利用工作曲线,通过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中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待测物质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我们观察到在特定波长处有吸收峰。
根据工作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并通过工作曲线计算了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然而,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可能出现在较高的波长,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所选用的分光光度计可以测量更高范围的波长。
否则,我们可能会错过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其次,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吸收峰的强度不明显,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样品浓度,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通过实验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4.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以及物质的纯度检验。
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一般为200-800nm,其中200-400nm为紫外区,400-800nm为可见光区。
当物质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时,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不同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吸收光的波长和强度也不同。
因此,通过测定物质的吸收光谱,可以实现对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础。
该定律表明,在一定波长下,溶液的吸光度(A)与溶液的浓度(c)和光程(l)成正比,即A= εcl,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管、容量瓶、比色皿、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溶液的配制:根据待测样品的浓度,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
2. 吸收光谱的绘制:将标准溶液和待测样品分别置于比色皿中,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3. 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 待测样品的定量分析: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²大于0.99。
2. 待测样品的定量分析:将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待测样品的浓度为X mg/L。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概述仪器分析是化学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来分析和识别物质的性质、结构和组成,从而为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提供数据和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三种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与操作,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测定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其浓度。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测定苯甲酸的吸收光谱,并根据吸收峰的强度和位置,判断苯甲酸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苯甲酸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80nm处有一个吸收峰,证明其有芳香环结构;同时,其对紫外光谱的吸收强度与浓度之间呈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
实验二: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析痕量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来测定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
实验结果表明,硬度水样品中钙和镁的含量分别为0.4mg/L和0.5mg/L,与标准值相接近,说明该方法可靠。
实验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可以用于分离和识别化合物中的各种成分。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来分析香料中的各种成分,并通过母离子扫描和碎片离子扫描来确定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香料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醛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该香料的主要特征。
同时,根据高准确度的质谱数据,我们还可以对这些成分的分子结构和碎片离子进行进一步分析,为该香料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结论通过对三种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的使用与操作,我们深入了解了仪器分析的原理和技能,掌握了多种化学和生物信息分析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加深了对化学和生物学的认知和理解,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Vc 、苯甲酸、水杨酸三种有机物紫外吸收曲线制作一、技能目标1、熟练使用T6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2、掌握有机物紫外吸收曲线的制作方法;3、掌握应用紫外吸收曲线进行有机物定性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紫外吸收光谱法是根据有机化合物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当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有机化合物时,紫外光中某些波长的光辐射就可为该化合物的分子所吸收,发生(π→π*或n →n *)跃迁,透过有机化合物的入射光减弱的程度与该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其定量关系式:kcl II A ==0lg ;若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就可获得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试剂:1.0mg/LVc ,1mg/Ll 苯甲酸,1mg/L 水杨酸,蒸馏水 仪器:T6型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一套),100ml 容量瓶1个,1ml 移液管1支,洗耳球1个,10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吸水纸、擦镜纸若干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仪器开机预热15~20min ;(2)、按照测定方法设定测量参数; (3)、将三种标准储备液和未知液均配成浓度为10μg/ml 的待测溶液(配制方法自定); (4)、以蒸馏水位参比,于波长200~350nm 范围内测定三种溶液的吸光度,记录吸光度值于表格中(表格自己设计); (5)、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分别绘出三种物质的吸收曲线,并确定出最大吸收波长,在图上注明;Vc 的紫外吸收曲线λ/nm A λ/nm A 苯甲酸的紫外吸收曲线λ/nm A λ/nm A 水杨酸的紫外吸收曲线λ/nm A λ/nm A第二部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未知物含量一、技能目标1、熟练使用T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掌握应用紫外吸收曲线进行有机物定性分析的方法;3、掌握标准曲线法测定步骤。
二、实验原理当用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有机化合物时,紫外光中某些波长的光辐射就可为该化合物的分子所吸收,发生(π→π*或n →n *)跃迁,透过有机化合物的入射光减弱的程度与该化合物的浓度成正比,其定量关系式:kcl II A ==0lg ;三、仪器和试剂1、试剂:1.0mg/LVc 、1.0mg/L 苯甲酸、1.0mg/L 水杨酸、未知样浓度4~6μg/ml (Vc 、苯甲酸、水杨酸中的一种)、蒸馏水2、仪器:T6紫外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一套、100ml 容量瓶1个、10ml 比色管6只,比色管架一个,1ml 吸量管1支、10ml 吸量管1支、洗耳球1个、100ml 烧杯1个,500ml 烧杯1个,洗瓶1个、吸水纸、擦镜纸、标签纸若干。
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一实验目的了解不同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了解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以及掌握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近紫外区(200-400)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值、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绘制的未知物的吸收光谱与标准谱图相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苯在230-270nm之间出现有精细结构的B带是其特征吸收峰,中心在254nm附近,其最大吸收峰常随苯及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苯在190-210nm上还有E1、E2带吸收,其摩尔吸光系数高,属强吸收。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UV紫外分光光度计试剂:苯(分析纯),乙醇,正己烷,苯酚。
四实验步骤1、配制溶液:取4只50ml的容量瓶,分别标号为1,2,3,4,。
在1号和2号容量瓶中分别加入6滴苯,3号和4号容量瓶中分别加入6滴苯酚。
然后在1号和3号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无水乙醇溶液,定容至50ml,摇匀,静置于桌面。
2号和4号容量瓶中再分别加入正己烷溶液,定容至50ml,摇匀,静置。
2、测定溶液:在带盖的石英吸收池中,相对环己烷,从220-320nm进行波长扫描,制作并得到吸收光谱。
3、分析图样:观察各吸收谱的图形,分析不同溶剂对苯的吸光度的影响,了解不同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五结果分析所得吸收光谱图样如下:图1:苯的吸收光谱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图2:苯+正己烷图3、苯+乙醇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1012345200250300图5:苯酚+正己烷 图6:苯酚+乙醇Sample-1吸光度(A b s )波长(nm)图4:苯在正己烷和乙醇中的吸光度的比较 红色:苯+乙醇 蓝色:苯+正己烷-1 012345200250 300实验分析结果如下:1、由图1可得苯蒸汽的吸收光谱图样,用手心将装苯的比色皿焐热再进行测定是为了排除干扰,准确得到苯的吸收光谱。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维生素C片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测定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01姓名:丁翔学号10402010141指导教师:徐卫红日期:2013年5月3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UV 的结构,了解仪器的开、关程序。
2.了解化合物max λ的测定方法和UV 的含量测定。
二、仪器和试剂仪器:UV-240IPC 、T6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抗坏血酸、维生素C 片、水等。
三、实验内容1.max λ的测定(1)抗坏血酸溶液:准确称取0.1329g 的抗坏血酸标样,加水溶解于100ml 的容量瓶中定容(储备液A ,准确吸收储备液A5ml ,加水于50ml 容量瓶中定容得到B ,吸取此溶液约1ml 于50ml 的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备用。
(2)检查仪器,打卡电源预热,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
(3)以水做空白,测定上述溶液的max λ2.吸收系数法测定维生素C 片中抗坏血酸(已知抗坏血酸的565%=E ),(1)准确称量,于研钵中研碎,准确称取0.1g 粉末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50ml 振摇,再加水至刻度,摇匀得到C 溶液,将此溶液过滤,弃去起先的10ml 滤液,收集续滤液,并吸收5ml 于5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摇匀(样品液D ,准确吸取此溶液5ml 于5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得到备用液E )(2)在max λ处测E 溶液吸光度,并计算。
3.标准曲线法测定维生素C 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1)抗坏血酸标准溶液:准确吸收抗坏血酸储备液A5ml ,加水于50ml 容量瓶中定容。
分别吸取此溶液1.00ml ,2.00ml ,3.00ml ,4.00ml ,5.00ml ,于5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
(2)在max λ处分别测定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3)吸取样品液D3ml 于50ml 容量瓶中加水定容得到F ,在max λ处分别测定其吸光度,计算。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1.标1溶液,浓度为测定max λ如下表1-1波长/nm 205210 215 220 225 230 235 240 245 吸光度 -0.013 -0.013 -0.011 -0.006 -0.001 0.005 0.0110.023 0.039 波长/nm 250255 260 265 270 275 280 285 290 吸光度 0.055 0.075 0.087 0.095 0.087 0.070 0.046 0.031 0.015波长/nm 295 300 310 320 330 340 350 360吸光度 0.004 0.000 -0.002 -0.002 -0.003 -0.003 -0.002 -0.002根据上表可作出下图1-1200220240260280300320340360380-0.020.000.020.040.060.080.10吸光度波长 /nmB由上图可知最大吸光度出现在max λ=265nm ,在max λ处测定标准溶液标2、标3、标4、标5的吸光度及E 、F 的吸光度如下表1-2和表1-3表1-2序号 标2 标3 标4 标5吸取的体积ml 2 3 4 5浓度g/L 0.5316 0.7974 1.0632 1.3290浓度mol/L 0.003020 0.004531 0.006041 0.007551吸光度 0.203 0.265 0.335 0.408表1-3 序号E F 吸光度 0.075 0.0422.5650==l cl A 由上可知ε,根据表1-2可以分别计算出ε,如下表表1-4 表1-4序号 标2 标3 标4 标5ε 0.011897 0.010351 0.009814 0.009563平均ε 0.010406代入E 溶液的吸光度可得维生素C 片中抗坏血酸含量实际计算值c=0.001276mol/L3.根据上表作出图1-2,如下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200.250.300.350.40吸光度浓度mol/LBLinear Fit of DATA1_BParameter Value Error t-Value Prob>|t|---------------------------------------------------------------------------A 0.06302 0.00655 9.62215 0.01063B 45.35496 1.18022 38.42914 6.76453E-4由上图可知A=0.06302+45.35496c对于F 溶液,代入其吸光度,可得维生素C 片中抗坏血酸含量实际计算值c=0.000463mol/L五、实验结果及讨论该实验结果为:有上述数据可知,用吸收系数法跟标准曲线法测量抗坏血酸中维生素C 的含量差值较大,可能原因如下:1.因为抗坏血酸中的维生素C 容易氧化,影响了实验的测量数据;2.因为仪器本身有误差,造成实验数据部准确。
仪器分析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培养实验思维和分析能力。
实验器材: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火焰光度计3.原子吸收光谱仪4.质谱仪5.气相色谱仪6.液相色谱仪7.电化学分析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组成结构;2.了解常见的分光光度计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3.尝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给定物质的吸收光谱;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二: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火焰光度计的原理和构造;2.探究不同火焰的颜色与物质的关系;3.使用火焰光度计进行定性分析,鉴别不同金属离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组成部分;2.熟悉原子吸收光谱仪的操作方法;3.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定量分析给定溶液中的金属元素;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四:质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质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质谱仪进行物质的质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五: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研究气相色谱仪的原理和结构;2.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气相色谱仪对给定混合溶液进行分离和定性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六:液相色谱仪的原理和操作1.了解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和构造;2.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3.使用液相色谱仪分离和定性分析给定混合溶液中的化合物;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七: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1.学习电化学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掌握电化学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解读;3.使用电化学分析仪器进行溶液中物质的定量分析;4.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仪器分析实验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