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13
稳定性筛选莪术油亚微乳及体外溶血性评价杨金兰; 陈忠敏; 冯丽霖; 王富平【期刊名称】《《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9(033)011【总页数】8页(P191-198)【关键词】莪术油亚微乳; 处方; 稳定性; 溶血性【作者】杨金兰; 陈忠敏; 冯丽霖; 王富平【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重庆40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4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1]。
与其他传统药物剂型相比,注射剂的生物利用度更高、起效更快、疗效较好,特别是在一些危重症患者和不能口服给药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
尽管国家对于中药注射剂的提取技术没有统一标准,同一产品在不同提取方式、不同批次、不同厂家获得指纹图谱相似性存在差异,但目前依然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注射剂常使用增溶剂提高中药有效成分的稳定性、溶解性,降低刺激性等,但其临床应用依然有限。
如莪术油注射液,尽管莪术油具有抗肿瘤[3]、病原体、抗血栓、抗溃疡、抗早孕等多种作用[4],但由于其处方中主要通过吐温-80增溶[5],吐温-80会引起家兔红细胞溶血和形变,且溶血率呈浓度和时间相关性增加[6],同时有较大的刺激和过敏作用,其使用浓度和应用范围受限[7],导致莪术油注射液目前只被应用于消炎、抗病毒领域[8]。
为解决此问题,大量研究集中在用其他药用辅料替代吐温-80,如林海东在制备莪术油亚微乳注射液中,采用大豆油、精制蛋黄磷脂、油酸、伯洛沙姆(F68)为辅料,可室温下放置6个月基本稳定,以期避免原注射剂辅料所引起的副作用[9]。
祁鸣[10]用大豆油、蛋黄卵磷脂、F68、油酸、维E、甘油为辅料,稳定常数Ke平均最低为58.2%,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结果显示稳定性良好,至少可储存12个月,体外无明显溶血作用,对兔耳静脉血管无明显不良刺激。
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疗效。
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进步下,中药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
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重视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成立了许多研究机
构和药材种植基地。
这些机构致力于对中药的研究和创新,推动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中药现代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一批中药注射剂问世,这
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药注射剂的研发不仅提高了中药的疗效,还方便了患者的使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使用生物技术、分子生物
学等现代科技手段对中药进行研究,提取和纯化中药有效成分,开发新的中药制剂。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中药的疗效更加稳定和可靠。
另外,中药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的制药工艺。
通过引进先进的制药设备和生产
工艺,中药制药的生产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制药工艺的现代化使中药的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药也走向了国际化。
中药的现代化发展吸引了许多
国际学者和企业的关注。
中药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总的来说,中药现代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到科
技的应用和制药工艺的现代化,中药得以逐步走向现代化。
中药的现代化不仅提高了疗效,也为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药注射剂(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注射剂亦称针剂,是将药物经过提取、精制、配制等步骤而制成的供皮下、肌肉、静脉注射的制剂,具有剂量准确、药效迅速、适于急救、不受消化系统影响等特点。
中药注射剂是指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等注入人体的制剂。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
与其他中药剂型相比,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的特点。
中药注射剂在抢救神志昏迷、不能口服的重症患者和急救等方面,一直发挥着独特作用。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方面具有化学药品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中药注射剂的疗效高于部分化学药品。
中药注射剂这一我国独有的,具有卓著疗效的药品是中华民族的国宝。
二特点1.优点(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如不能吞咽或昏迷的患者;(4)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以用于疾病诊断。
2.缺点(1)使用不便且注射时疼痛,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性;(2)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三分类1.按分散系统分,注射剂可分为溶液型注射剂、注射用无菌粉末、混悬型注射剂和乳浊型注射剂等。
2.根据临床用药需要,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主要有静脉注射、脊椎腔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等。
四中药原料1.中药注射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
由于注射剂直接注入体内,质量要求很高,组成药味越多越难研制,故其组成药味数宜少,最好不超过3味。
纳入国家标准的109种中药注射剂涉及原料药143种,其中在药物组成中只出现1次的100种,出现2次及超过2次的43种。
这43 种原料药,共计在单方和复方中重复出现160次。
以上重复出现的原料药,其功能较多地集中在清热(15种,其中清热解毒药10种)、补益(5种)和活血化瘀(4种)方面。
摘要:目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再评价的关键问题之一。
方法:本研究分层随机抽取某医院2013年1月~12月份使用热毒宁注射液住院病历120份,通过药品说明书推荐及药物利用研究来综合评价该医院2013年热毒宁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初步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模式。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该医院2013年热毒宁注射液除溶媒选择(98.33%)和给药频次(100.00%)外,其他六项评价指标合理性百分率平均值普遍偏低(西医辨病43.33%,中医辨病22.50%,中医辨证19.17%,给药剂量26.67%,给药浓度63.79%,给药时间33.33%),八项指标合理性总得分百分率平均值亦不高(51.56%),且超剂量与超浓度使用情况严重(aDDDs/aDDCs=13.79/23.29,dDUI/cDUI>1)。
结论:因此应加强热毒宁注射液临床监测工作,并进一步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与安全性再评价研究模式。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合理性;安全性;说明书;限定日剂量;限定日浓度;药物利用指数;评价标准Revaluating th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ReDuNing injection inclinical use: An integrated approach[Abstract] Objective:Rationality and safety is one of the key issues of revalu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TCMIs) in clinical use. Methods: In this study, 120 medical records, which from the certain hospital during 2013, were selected randomly and evaluated by instructions recommendation and drug utilization research (DUR). Results: There were poor rationality and safety, such as in disease differenti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disease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he administration dose, concentration and course of ReDuNing injection, and especially in overdosage and super-concentration administration. Conclusion: In brief, it should strengthen to monitor ReDuNing injection in clinical use,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model of research on th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TCMIs. [Key words]ReDuNing injection; rationality; safety; instructions; defined daily dose (DDD); defined daily concentration (DDC);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 criteria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因其独特的功效以及给药迅速、起效快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不良反应、再评价及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它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主要有中药溶液型注射剂(含水针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
中药注射剂起效快,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病毒感染等重症患者。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现代科学技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现代剂型。
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是中药注射液与中药粉针(冻干粉)。
中药注射剂克服了传统中药剂型起效慢、应用范围窄的弱点,具有起效快、作用强、作用靶点多等优点。
但由于中药注射剂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标准欠缺、原料的均一性得不到有效控制,再加之生产企业良莠不齐,这些都影响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和疗效。
目前国内市场约有100多个中药注射剂产品在生产销售,主要应用在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感染等治疗领域。
一、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概况1中药注射剂发展简史第一支中药注射液1941年诞生于太行山革命老区武乡县,当时前卫生部长钱信忠为解决柴胡口服剂型疗效不好的缺点,建议部队卫生材料厂将柴胡进行蒸馏提取制成针剂。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后,第一支中药注射剂诞生了。
临床使用柴胡注射液治疗疟疾以及一般发热症状效果显著,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柴胡注射液的问世,标志着中药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柴胡注射液首开中药注射剂之先河,当时柴胡虽然制成了针剂,但主要功效仍然是“透表泄热”,仍在中医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使用,基本保留了中药的主要特征,是典型的中药注射剂。
1954年12月武汉制药厂对传统柴胡注射液重新鉴定,确定疗效并投入大批生产,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注射剂品种。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上海等地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
中药注射剂:春渐暖花渐开2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药品GMP认证管理中心第12号审查公示期结束,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现场检查的神威药业“非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含中药提取)”引起业内关注,有媒体称之为“首家非最终灭菌中药注射剂通过新版GMP认证”。
引人关注的还有去年4月和10月SFDA下发的两张批文:来自成都百裕科技制药有限公司的银杏内酯注射液(国药准字Z20110035)和天津天士力之骄药业有限公司的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国药准字Z20110011)。
而据悉,上一个获批的中药注射剂是天士力的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时间是在2006年12月30日。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多年来,经过监管部门和企业在质量管理、标准提升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中药注射剂正朝着规范、有序的方向稳步发展。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及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
政策导向:趋紧趋严提高标准发生于2006年的“鱼腥草注射液事件”对于中药注射剂产业来说可谓祸福相倚。
2006年6月1日,SFDA下发《关于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的通告》,提出因上述注射剂产品不良反应有增加的趋势,决定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品种。
随后,国内100多家生产企业的上述产品被迫停产。
2007年底,国家正式颁布《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以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要求新申请中药注射剂按照新的质量标准实施,使企业获得中药注射剂批文难度加大。
2009年1月,SFDA发布《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拉开了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的大幕。
同时,在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中,提高中药注射剂和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标准成为工作重点;中药注射剂再注册管理工作也把重点放在了对处方、生产工艺、药品标准和说明书的审查和评估方面。
2009年7月,SFDA又发布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质量控制要点》和《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
2023年-2024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题库综合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郁金类药材中经验鉴别质量最佳的是A.黄丝郁金B.绿丝郁金C.温郁金D.桂郁金E.姜黄【答案】 A2、来源于豆科,以心材入药的是A.桑寄生B.苏木C.沉香D.通草E.鸡血藤【答案】 B3、柴胡注射液为柴胡经水蒸气蒸馏制成的灭菌水溶液,是我国自行创制的第一个中药注射液,它使传统中医药在危急重症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可能。
中药注射剂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注射剂日益受到医药界的关注,它将成为我国制药产业在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优势项目。
A.溶液型注射液B.乳状液型注射液C.混悬液型注射液D.注射用无菌粉末E.油溶液型注射液【答案】 A4、《中国药典》规定,皮类饮片的丝宽为A.1~3mmB.2~3mmC.1~2mmD.2~4mmE.3~4mm【答案】 B5、药材浸水中,水被染成黄色,先端呈喇叭状,内侧有一短缝的是A.西红花B.红花C.金银花D.洋金花E.款冬花【答案】 A6、下列哪种细胞内含物加硫酸不溶解A.草酸钙结晶B.碳酸钙结晶C.硅质D.菊糖E.钟乳体【答案】 C7、将处方中部分药材细粉与其余药料制得的稠膏经加工制成的中药片剂称为A.提纯片B.全粉末片C.半浸膏片D.全浸膏片E.分散片【答案】 C8、5%NaHCOA.含两个以上α-OH蒽醌B.含两个以上β-OH蒽醌C.含一个β-OH蒽醌D.含一个α-OH蒽醌E.无含氧取代基的蒽醌【答案】 B9、花鹿茸具一个分枝的是A.单门B.二枉C.莲花D.三岔E.四岔【答案】 B10、(2020年真题)羟苯乙酯用作中药合剂的抑菌剂,其用量不得过()A.0.3%B.0.5%C.0.03%D.0.05%E.0.1%【答案】 D11、中药注射剂中铅每日使用不得超过A.12μgB.3μgC.6μgD.2μgE.150μg【答案】 A1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是A.《神农本草经》B.《证类本草》C.《新修本草》D.《本草经集注》E.《本草纲目》【答案】 C13、某药材为类球形的种子团,直径1.5~2.7cm。
2023年执业药师之中药学专业一自测模拟预测题库(名校卷)单选题(共30题)1、树皮富含挥发油的药材是A.八角茴香B.辛夷C.川芎D.厚朴E.荆芥【答案】 D2、大黄为常用中药之一,系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具有泻下、抗菌、抗肿瘤、利胆保肝、利尿、止血等作用。
A.番泻苷B.大黄酸葡萄糖苷C.番泻苷AD.大黄素葡萄糖苷E.大黄素龙胆双糖苷【答案】 C3、具有缓释作用的是()A.水丸B.蜜丸C.糖丸D.蜡丸E.滴丸【答案】 D4、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A.分子态>无定形>微晶态B.分子态>微晶态>无定形C.无定形>分子态>微晶态D.无定形>微晶态>分子态E.微晶态>分子态>无定形【答案】 A5、适合于制成注射用无菌粉末A.水中难溶且稳定的药物B.水中易溶且稳定的药物C.油中易溶且稳定的药物D.水中易溶且不稳定的药物E.油中不溶且不稳定的药物【答案】 D6、柴胡注射液为柴胡经水蒸气蒸馏制成的灭菌水溶液,是我国自行创制的第一个中药注射液,它使传统中医药在危急重症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可能。
中药注射剂被认为是中药现代化的一个标志,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注射剂日益受到医药界的关注,它将成为我国制药产业在未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优势项目。
A.药效迅速B.适用于口服不便的患者C.较口服制剂使用方便D.制备过程复杂E.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答案】 C7、海金沙的药用部位是A.叶或茎叶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B.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C.叶或树干提取的结晶D.孢子E.虫瘿【答案】 D8、槟榔的横断面显A.菊花心B.车轮纹C.朱砂点D.大理石样花纹E.云锦纹【答案】 D9、丹参的主产地是A.辽宁B.湖北C.四川D.新疆E.河南【答案】 C10、影响纸色谱分离的主要因素是A.分离因子B.比表面积C.介电常数D.熔距E.比旋光度【答案】 A11、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传统古典中药书籍中均有记载,并将其列为药材之"上品"。
浅谈中药注射剂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中药注射剂(TCMI)的问世,改变了中药以口服给药为主的传统给药方式,突出了速效和高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用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
中药注射剂的研发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积极探索和重要创新,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范围的扩大,不良事件的报道逐渐增多,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
其原因主要有药物因素和临床应用不合理等。
前者包括历史原因和质量标准不统一,后者包括中西药合用、剂量使用不规范以及方证药证不对应。
我们应当积极面对问题,从药厂、医生以及政府三方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有效的防范措施:一是严格把好药物制剂关;二是倡导方证对应的用药理念,最大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三是加强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强化市场监督管理。
标签:中药注射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中药注射剂(TCMI)的问世,改变了中药以口服给药为主的传统给药方式,突出了速效和高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用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
近20年来,中药注射剂的研发成为重要现代化热点方向之一。
主要有溶液型注射剂(含水针和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2]。
1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1.1开发现状及特点目前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已达105种,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另外,还有作为西药申报和批准上市的植物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具有注射剂的优点,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医药的特色。
中药注射剂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危害小、作用靶点多、疗效确切等独特优势;但中药注射剂也存在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落后无法与国际接轨等劣势。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是在中药制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
作为我国独创的新剂型,中药注射剂肩负着促进我国中药振兴和发展的重大使命[1]。
参考文献[1]傅喆暾,马明华,赵勇.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分析和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 16) : 90 -91.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 但是发展缓慢, 至1941年, 八路军在太行根据地XX武乡成立了野站卫生部卫生材料厂(后定名为利华药厂),研制成功了柴胡注射液, 开了中药注射剂之先河。
1954 年12月XX制药厂对传统柴胡注射液进行了重新鉴定, 确定疗效,投入大批生产, 成为国内工业化生产的第一个中药注射剂。
20世纪50、60年代还研制出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
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达700多个, 5中国药典6 1977年版(一部) 收载了23种中药注射剂。
20世纪80年代中药注射剂达1400种左右。
1985年以后, 国家法定标准收载的中药注射剂达72种。
新药上市及地标整顿以后, 国家标准的中药注射剂为105种。
[4]李春兰, 李学林, 陈天朝影响中药注射剂发展的因素和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0 ,3(16):0157-0159在20 世纪30 年代就开始了中药注射剂的创制研究,但发展较缓慢。
20 世纪40 年代第一个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的成功研制标志着中药注射剂的诞生。
1954 年12 月,柴胡注射剂在XX制药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成为国内第一批工业化生产的中药注射剂。
60 年代兴起了研究热潮,相继研制出“抗601 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 多个品种。
这一时期的中药注射剂有的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与此同时,1963 年版的《中国药典》第一次收载了中药注射剂。
2.2 中药注射剂的迅猛发展进入20 世纪70 年代,由于质作为中药创新的重要体现,中药注射剂已有60 多年的历史。
在这60 多年中,中药注射剂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种类稀少到种类众多,从数量增多到质量上升的各种阶段。
现在随着国家投入和各种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的逐渐增多,以及社会重视程度的加大,中药注射剂正朝着不断提高注射剂的质量、优化临床使用和确保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安全、有效这一方向发展。
随着各种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药注射剂将越来越成熟和完善.1 中药注射剂的定义1.1 《中药注射剂学》的定义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2]。
1.2 《中药药剂学》的定义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称为中药注射剂[3]。
1.3 2005 版《中国药典》的定义指药材经提取、纯化后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4]。
1.4 著名学者周超凡研究员提出的定义中药注射剂一般是指在中医药理论与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其他天然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功能主治用中医药术语或同时用中医药术语与相关的西医药术语联合表述的供注入体内的各种无菌制剂[5]中药注射剂是我国独创的新剂型,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液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1]。
[1]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S].卫医发政发[2008]71号.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频繁发生,其导致的过敏反应可能造成休克和死亡等严重后果,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和双黄连注射剂安全性事件,波及到了整个中药行业,严重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生存和发展。
使得近年来中药注射剂的新药研制和开发十分困难,导致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严峻考验本文综合文献,归纳总结,对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发展进行总结并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中药注射剂研究发展的应对措施,为中药注射剂的生存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1 中药注射剂的发展历程中药注射剂虽然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此方面的研究,但发展缓慢,60年代兴起了研究热潮,但进展不大。
进入70年代,中药注射剂逐步被人们认识并接受,80年代后中药注射剂又掀起了研究热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药注射剂的诞生与发展的历程,正处于我国由贫穷落后走向脱贫致富、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因此在其研制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及问题。
受研发条件、仪器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工艺制造水平低、质量标准不完善、药品稳定性差等问题在中药注射液中广泛存在,在临床中也相应地出现了大量的不良反应。
目前,注射剂的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管道化和自动化,高速离心、膜过滤、冷冻干燥等新技术,使注射剂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4 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实施案例据悉,注射用双黄连即将成为我国首个采用指纹图谱控制产品质量的中药注射剂,那么,注射用双黄连指纹图谱是如何实施的呢?注射用双黄连指纹图谱标准实施过程中完成的主要工作有:4.1 指纹图谱标准的研究及方法建立4.1.1 原料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金银花指纹图谱的研究;连翘指纹图谱的研究;黄芩指纹图谱的研究。
4.1.2 提取物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金银花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连翘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黄芩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研究。
4.1.3 半成品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成粉前药液指纹图谱的研究;成品指纹图谱标准的建立。
[1] 王刚,X世璧,浅谈中药注射剂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3(16):00120 世纪90 年代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药品标准来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以确保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疗效和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规X化发展。
《中药注射剂研制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技术要求》、《加强中药注射剂质量管理》等先后出台。
虽然在1990 年,双黄连粉针剂作为世界上第一支中药粉针剂型诞生,并进入工业化生产。
但这一时期批准的新的中药注射剂的数量很少。
1990 年版的《中国药典》未收载中药注射剂,1995 年版和2000年版均只收载中药注射剂2 个品种。
2005 年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4 个,另外在部颁标准中收载中药注射剂70 个品种。
按照国家近年来颁布的相关注册审评办法和政策,部分品种调整后,目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共计117 个品种[5][5]田原, 我国中药注射制剂发展现状及前景述评[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 1) : 35 -38.中药注射剂绝大部分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6][6]王丽华,袁耀辉.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需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 11) : 881.中药注射剂是在我国传统中药长期临床用药基础上研究开发的新剂型,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
它突破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相对其他中药剂型,具有以下优点:起效迅速可靠、生物利用度高。
注射剂中的药物成分以液体状态注入人体组织、血管或器官内,快速分布于靶组织或受体,作用迅速,并且注射剂不经胃肠道的代谢,避免了肝脏的首过作用,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确保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药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存在吸收过程,适用于抢救危重患者,打破了传统中药只适合治疗慢性病的思维,为中药对急症、重症的治疗开辟了道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7]。
[7]王梅,X国强,王志锋,中药注射剂的发展现状与分析展望[J]. 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0156 -0158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和药物: 对于由于神志不清、昏迷、惊厥及消化系统功能不佳而难以进行口服用药的患者,采用注射剂是较为合理有效的给药途径。
一些药物由于自身的理化性质,不易被胃肠道吸收或吸收后容易失活,还有一些药物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8]。
[8]黄江虹.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相关因素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 5) 1271 -1272.具有中医药的特点: 中药注射剂在满足注射剂使用要求的同时,还以中医理论原则为指导,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进行辨证论治。
如穴位注射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时、定位、定向的药效,可针对一些特定的疾病起到快速治疗的作用[9]。
[9] 安英子,X明花.探讨中药注射剂的特点、不良反应原因及其预防[J].中国实用医药,2010,5( 4) : 176 -177.目前,中药注射剂主要存在原料药质量不稳定、成分复杂、处方不合理、制剂工艺不规X、质量标准不完善、临床使用不当等问题。
药材是生产中药注射剂的源头,源头质量关如果出现问题,将很难保证中间体和终产品的质量。
质量标准不完善及要求过低难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10]。
[10]李金玲,薛强,X聪聪,唐勤,徐晓玉,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J],中药与临床,2012,3(3):61-62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超滤原理及特点:中药注射剂在有效成分提取过程中,有些杂质较难去除,如鞣质、蛋白质、树脂、淀粉等,从而影响了注射剂的澄明度、刺激性等质量指标。
一般来说,超滤膜孔径约为50~10 000A,可以截留的孔径为1~20Nm,相当于分子量为300~300 000的各种蛋白质和高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截留相应粒径的胶体微粒。
用截留分子量1~30 000的超滤膜基本上可以保证有效成分的通过,而将分子量数万至数百万的杂质和热原阻截,可达到去除杂质、保留有效成分的目的[11]。
[11]杨艳.王文正.何葆华,超滤技术在中药注射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03(12):005-007超滤膜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煎煮液无需冷却或加热可直接过滤,减少生产环节,降低能耗;(2)膜的性能易于恢复,除菌彻底,膜本身可直接灭菌;(3)对中药有效成分分离效率高,可有效去除非药效成分、色素、细菌及热原。
提高产品的澄明度和纯度;(4)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且可连续操作,适宜于大规模生产;(5)对单方和复方中药均适用。
在中药注射剂生产过程中,超滤主要应用于有效成分分离及除热原两个方面。
中药注射剂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目前在临床用药中占主导地位的中药产品属于中药西制类,它们的剂型和生产工艺有别于传统中成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