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燃料与燃烧化学
- 格式:pdf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57
课题: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燃料及其燃烧值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要求:⑴、知道燃烧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⑵、知道什么是燃料的燃烧值及其单位,会查燃料燃烧值表。
2、通过学习,会计算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阅读有关内容懂得利用燃料、节约能源的意义,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掌握燃烧值的概念和单位,根据燃烧值的定义会计算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2、燃烧值是用于反映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物理量,在应用燃烧值定义计算问题时,在理解燃烧值的实际物理意义基础上解答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是教学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㈠、引入新课:1、复习内能、热量等概念,指出本章进一步学习内能的应用。
2、同学们是否知道“海湾战争”,为什么美国人大动干戈?除了一些政治原因外,中东地藏中最吸引工业发达国家的是什么?——石油。
石油经过分馏法可提练出汽油、煤油和柴油。
它们都是燃料。
生活中烧水、煮饭、取暖时,需要热量,它们大多是从哪里来的?内能是人类使用的最大量的一种能量,获得内能的途径之一是燃烧燃料。
㈡、新课教学板书:第三章:内能的利用热机一、燃料及其燃烧值:1、燃料的燃烧值:指导学生阅读,提问1:燃料燃烧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提问2:在这个过程中能的转化情况怎样?板书: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放出热量。
提问3:你说出燃料的种类和常用的燃料吗?分固体(木柴、煤等)液体(汽油、柴油、酒精等)气体(煤气、天燃气、氢气)组织学生看课本P30图3-1,并讨论图注中所出的问题。
四口之家一个月需要的内能,即吸收热量是一定的,这些热量由燃料燃烧放出。
用木柴需要150千克,煤只需75千克,而液化气只要30千克。
从某种意义上讲,木柴不如煤,煤不如液化气。
(提问:如何区别燃料之间上差异?)引入燃烧值的概念。
2、燃料值的定义,单位。
1千克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料的燃烧值。
单位: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燃烧值是用来比较计算不同种类的等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的多少。
【燃料及其燃烧过程】燃料与燃烧【燃料及其燃烧过程】燃料与燃烧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三章燃料及其燃烧过程与设备硅酸盐制品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
热量的来源:1、燃烧燃烧产生,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资源丰富,但价格低廉2、以电为热源,即电能转化为热能。
效率高,但相对短缺。
目前硅酸盐行业热源以燃烧为主。
第一节燃料的种类及组成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过发出热量并能利用的可然物质燃料的种类按状态分:固体燃料:木碳,煤等。
其中煤又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
液体燃料:石油及其制品。
气体燃料:天然气、人造煤气。
按来源分:天然原料:人工原料:一、固体燃料:煤的种类及特点:按国家标准,分为三类:褐煤、烟煤、无烟煤1)、褐煤:外观褐色,光泽黯淡。
水分含量高,热值低,密度较小,含氧量高,化学反应强,极易氧化和自然。
常作为加压气化燃料,锅炉燃料2)、烟煤:挥发份含量高、灰分及水分较少,发热量高。
可划分贫煤、焦煤、气煤3)、无烟煤:挥发份含量低,燃点较高,燃烧时没有粘结性。
、固体燃料的组成及换算:常用两种表示方法:元素分析法:C、II、0、N、S、A、M工业分析法:挥发分、固定碳、A、M1、元素分析法:C、H、0、N、S、A、MC:煤中含量最多的可燃元素,一般含量为15-90%以两种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碳与氢、氮、硫等元素结合成有机化合物碳呈游离状态:II、可燃元素,一般含量为3-6%以两种形式存在:化合氢自由氢:与化合物组成的有机物,如Cnllm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1)收到基:以实际使用的煤为基准而测出的煤各元素的质量百分组成。
收到基收到基水分Mar有两种:外在水和内在水2)空气干燥基:以实验室使用的风干煤样为基准而测出的煤各元素的质量百分组成。
空气干燥基分析基干燥基:以无水的煤为基准而测出的煤各元素的质量百分组成。
燃料与燃烧课后答案【篇一:燃料及燃烧除计算外的课后题(2) 】物质的碳化程度说明煤炭的种类及其特点。
答:根据母体物质炭化程度不同可将煤分为四大类,即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泥煤:质地疏松、吸水性强、含氧量最多,含碳最少。
使用性能挥发分高,反应性强,含硫量低,机械性能很差,灰分、熔点很低。
碳量较高,氧和氢含量较少,挥发分产较低。
粘结性弱,极易氧化和自然,吸水性较强。
烟煤:与泥煤相比,挥发分较少,密度较大,吸水性较小,含碳增加,氢和氧含量减少,具有粘结性。
无烟煤:含碳量高,密度大,吸水性小,挥发分极小,组织致密而坚硬,热值大,灰分少,含硫量低。
2、说明煤的化学组成。
答: c h o n s灰分(a)、水分(w)5、说明煤炭灰分的定义,怎样确定煤炭灰分的熔点和酸度?煤炭灰分的酸度与灰分的熔点有什么关系?答:灰分( a)所谓灰分,指的是煤中所含的矿物杂质在燃烧过程中经过高温分解和氧化作用后生成一些固体残留物。
灰分的熔点:灰分是多种化合物构成的,因此没有固定的熔点。
它是指灰分在软化到一定程度的温度。
灰分的酸度:是指灰分中的酸性成分与碱性成分之比。
酸度越大,灰分熔点越高。
7、煤的化学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答:应用基c%+h%+o%+n%+s%+a%+w%=100%分析基 c%+h%+o%+n%+a%+w%=100%干燥基 c%+h%+o%+n%+s%+a%=100%可燃基 c%+h%+o%+n%+s%=100%煤的工业分析内容是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百分含量。
8、煤的发热量: 1kg 煤完全燃烧后所放出的燃烧热叫它的发热量。
单位 kj/kg 。
9、什么是煤的高发热量和低发热量?答:高发热量:指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冷却到使其中的水蒸气凝结成 0℃的水时所放出的热量。
低发热量:指燃料完全燃烧后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冷却到 20 ℃时放出的热量。
煤的耐热性是指煤在加热时是否易于破碎而言。
12、什么是煤的粘粘性和结焦性?答:粘粘性指的是粉碎后的煤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加热到一定温度时,煤的颗粒互相粘结形成焦块的性质。
一《燃料与燃烧》习题解答第一篇 燃料概论1. 某种煤的工业分析为:M ar =3.84, A d =10.35, V daf =41.02, 试计算它的收到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的工业分析组成。
解:干燥无灰基的计算:02.41=daf V98.58100=-=daf daf V Fc ;收到基的计算 ar ar ar ar V M A FC ---=10036.35100100=--⨯=arar daf ar A M V VA ar = 9.95 FC ar = 50.85干燥基的计算: 35.10=d AV d = 36.77;88.52100=--=d d d A V FC2. 某种烟煤成分为:C daf =83.21 H daf =5.87 O daf =5.22 N daf =1.90 A d =8.68 M ar =4.0; 试计算各基准下的化学组成。
解:干燥无灰基:80.3100=----=daf daf daf daf daf N O H C S收到基: 33.8100100=-⨯=ard ar M A A95.72100100=--⨯=arar daf ar M A C C H ar =5.15 O ar =4.58 N ar =1.67 S ar =3.33 M ar =4.0干燥基: 68.8=d A 99.75100100=-⨯=ddaf d A C C 36.5913.0=⨯=daf d H H 77.4913.0=⨯=daf d O ON d = N daf ×0.913 =1.7447.3913.0=⨯=daf d S S干燥无灰基:C daf =83.21 H daf =5.87 O daf =5.22 N daf =1.90 S daf =3.80二3. 人工煤气收到基组成如下:H 2 CO CH 4 O 2 N 2 CO 2 H 2O 48.0 19.3 13.0 0.8 12.0 4.5 2.4计算干煤气的组成、密度、高热值和低热值;解:干煤气中: H 2,d = 48.0×[100/(100-2.4)]=49.18 CO ,d = 19.3×1.025=19.77 CH 4,d = 13.31 O 2,d = 0.82 N 2,d = 12.30 CO 2,d = 4.61ρ=M 干/22.4=(2×49.18%+28×19.77%+16×13.31%+32×0.82%+28×12.30%+44×4.61%)/22.4= 0.643 kg/m 3Q 高 =4.187×(3020×0.1977+3050×0.4918+9500×0.1331)=14.07×103 kJ/m 3= 14.07 MJ/ m 3Q 低 =4.187×(3020×0.1977+2570×0.4918+8530×0.1331)=12.55×103 kJ/m 3= 12.55 MJ/ m 3第二篇 燃烧反应计算第四章 空气需要量和燃烧产物生成量5. 已知某烟煤成分为(%):C daf —83.21,H daf —5.87, O daf —5.22, N daf —1.90,S daf —3.8, A d —8.68, W ar —4.0,试求:(1) 理论空气需要量L 0(m 3/kg ); (2) 理论燃烧产物生成量V 0(m 3/kg );(3) 如某加热炉用该煤加热,热负荷为17×103kW ,要求空气消耗系数n=1.35,求每小时供风量,烟气生成量及烟气成分。
《燃烧与燃料》讲评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燃烧与灭火、能源利用、二氧化碳制取及性质进行巩固。
2、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答题策略的训练,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剖析错因,提高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方法和规律。
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根据试卷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复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
1. 知道试卷中考到了哪些知识点,自己已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尚未真正掌握;2. 在失误的问题上,哪些是记忆失误,哪些是理解性失误,哪些是方法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3. 这次考试中哪些知识是自己的最大障碍,其原因是什么;4. 准备重点听老师评讲哪些知识,自己将如何做好补救工作。
学生课外延续:1.改正错题,并分析自己在考试过程中出错的原因。
2.统计得失分率。
学生分析本人卷面的得失分情况,对自己掌握某些知识点的情况作简要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制定对策;统计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丢分,算出比率,引起学生的重视,并提出改进措施。
比如学生对属于理解和运用一些知识点方面存在问题的,要求学生有所针对性进行知识的再认识,通过复习教材、适量练习,巩固自己掌握的知识体系;对于因时间不够、考试心理紧张、马虎等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如“正确”和“不正确”的选择时学生的不认真、不仔细而造成的丢分),则要求学生把平时练习当作考试,做到认真审题时的“眼到”、“手到”和“心到”,解题过程中的细心仔细,解题后检查的一丝不苟等等,从而提高解题的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因非智力因素影响学生答题效果而造成的丢分。
要求学生写试卷分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作业,反思且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方法,总结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身优势或认清自身不足,避免学生处于一种模模糊糊的学习状态而没有及时地反思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