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浅述(现代金融经济学-陆家骝)
- 格式:ppt
- 大小:711.50 KB
- 文档页数:24
作者: 陆家骝
作者机构: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行为金融与金融经济学研究所,广州510275
出版物刊名: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78-190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经济增长;成本-收益方法;总量成本函数;总量维持成本;产业机会成本
摘要:根据市场经济的“不完全市场”的经验逻辑形态,对经济增长的过程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经济的“总量成本与收益”的分析框架。
问题的关键部分是把经济的总量成本函数和总量成本决定因素引入经济增长理论,取代总生产函数和总产出决定因素作为经济增长分析的基础。
与基于单一产业模型的规模收益递增假设不同,模型假设是:规模和可变比例的收益递减是经济的结构化长期增长的必要条件。
换言之,产业形成和产业维持所实现的成本收益均衡过程是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金融脆弱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摘要】本文基于金融脆弱抑制经济增长为视角,通过定量分析我国金融脆弱性,构建金融脆弱性综合指数,运用直观分析、平稳性检验、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动态研究我国金融脆弱性与经济增长关系,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金融脆弱性经济增长实证分析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
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和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增长。
然而,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事实表明金融体系内部存在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性源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监控三方面的脆弱性,风险积聚现象日益严重,严重抑制了经济的良性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首次公布的《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显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在逐渐增加。
一、文献回顾国内外关于金融脆弱性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典型文献较少,主要集中于对金融脆弱性成因机理的研究。
(1)早期金融脆弱性研究。
开金融脆弱性研究之先河者马克思从货币自身的脆弱性出发来研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马克思认为,货币自生成之日起就具备了固有的脆弱性。
无论是价格围绕商品价值的上下波动、单位货币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力还是其支付手段职能非正常的执行使得债务循环失去可持续性,其脆弱性都将滋长。
随后其又结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蜕变,以资本的社会化进程为依托,提出了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
延续马克思对货币脆弱性的初始分析,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货币的脆弱性根源于人们持币动机过强导致货币供给不足,需求乏力。
艾文.费雪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经济周期视角下独辟蹊径,认为金融脆弱性由过度负债的债务累积,导致通货紧缩引起的,而这根本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
早期理论过分重视经济周期对金融脆弱性的作用,后来的研究开始注重外力或内在偶然事件的一时激化下危机的生成机制。
(2)金融脆弱性理论的形成与系统性发展。
二战后至1970s,资本主义经济普遍“滞胀”及开放经济下的金融自由化、国际化进程,使得危机逐渐广泛化和复杂化,金融危机发生的根源,在新形势下更加倚重金融制度内在脆弱的特性。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坚实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工作和社会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熟悉金融、投资、财务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金融投资的理论、方法与技能,了解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动态及趋势,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能够胜任银行、证券公司、其他金融单位或公司的金融投资、理财等管理和咨询工作。
二、研究方向1、金融市场与投资2、公司财务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四、学制与学分学制2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规定要求。
实行学分制,要求至少修满30个学分,学位论文不记学分。
五、课程设置----------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参考书目杂志类:1.Journal of Finance2.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3.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4.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6.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7.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8.The 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9.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10、《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1、《金融研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12、《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著作类:1、哈姆.威勒等著,陈云贤等译,《证券组合投资与选择》,中山大学出版社,1995年2、John.Hill著,张陶伟译,《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工具》(新版),华夏出版社,2000年3、康纳尔著,张志强等译,《公司价值评估》,华夏出版社,2001年4、陈建梁主编,《银行业风险评估理论模型与实证》,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5、保罗.克罗格曼等著,《国际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6、爱斯华斯.达摩德伦,《公司财务理论与实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7、斯蒂芬.佩因曼,《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8、新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9、詹姆斯.C.范霍恩,《财务管理与政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10、滋维.博迪,亚历克斯.艾伦, J.马库斯,《投资学》,2000年11、刘树成,沈沛,《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年4月12、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9月13、李扬,王松奇,《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2月14、厉以宁,《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15、陆家骝,《现代金融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6、杨云红,《金融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16、陆家骝,《货币分析的结构与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17、叶中行,林建中,《数理金融》,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17、刘波,《中国证券市场实证分析》,学林出版社,1997年1月18、沈艺峰,《资本结构理论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19、吴敬链,周小川,《公司治理结构、债务重组和破产程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6月20、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21、R.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年3月22、R.科斯,A.阿尔钦,D.诺斯,《财权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11月23、O. 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8月24、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3月25、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26、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27、约塞夫·施蒂格利茨,《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结构的失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3期51-6028、玛格丽特.M.布莱尔,《所有权与控制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8月29、哈罗德. 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月30、唐.埃斯里奇,《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6月31、威廉森,《治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2、杨海明,王燕,《投资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33、陈舜,《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34、李时银,《期权定价与组合选择》,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35、Avinash K. Dixit,Robert S.Pindyck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朱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36、弗雷德.威斯通、郑光、苏姗. 侯格,《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7、Jurgen Eichberger, Jan R. Happer,《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38、Thomas E. Copeland, 《Financial Theory and Corporate Policy》, Addison-Wesley, 199239、William L. Megginson, 《Corporate Finance Theory》, Pearson(有中译本),199740、Donald H. Chew, Jr., 《The New Corporate Finance-Where Theory Meets Practice》, 2nd edition, McGraw Hill Inc.,199941、Joel M. Stern and Donald H. Chew, Jr., 《The Revolution in Corporate Finance》, Blackwell,199842、 Janette Rutterford edited,《Financial Strategy: Adding Stakeholder Value》, John Wiley & Sons Ltd ,199843、Genesis Typesetting,《Strategy Issues in Finance》, Butterworth-Heinemann Ltd,199444、G. Willian Schwert Clifford W. Smith, Jr.:,《Empirical Research in capital Markets》, McGrew-Hill Inc.,----------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199245、Richard A .Brealey, Stewart C .Myers,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金融经济学》教学大纲(4P)《金融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205193课程负责人:课程中文名称:金融经济学课程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程学分数:3课程学时数:54授课对象:金融学、金融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公司理财、投资学一、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本市场的行为主体跨期资源最优配置的行为决策理论,以及作为资本市场行为主体决策结构的资本资产定价和衍生金融资产定价理论,以此达到能够运用现代金融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现实资本市场行为主体投资和融资决策行为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熟悉不确定性条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决策和资产选择理论,掌握期望效用理论、资本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以及有效市场理论等内容,重点掌握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理论、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和有效市场理论等。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内容学时 1.导论:理解金融经济学 3 2期望效用理论 3 3.个体风险态度极其度量 6 4.资产组合理论 3 5.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 6 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3 7.套利定价理论 3 8.Arrow-Debreu经济 3 9.套利与资产定价 3 10.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 3 11.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2.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价格 3 13.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4(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 3 15.资本市场理论(一) 3 16.资本市场理论(二) 3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导论1.1 金融与金融系统1.2 金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 金融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演进 1.4 金融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第二章期望效用理论2.1 个体行为决策准则2.2 VNM期望效用函数第三章个体的风险态度极其度量3.1 风险态度3.2 风险厌恶的度量3.3 风险厌恶度度量的性质3.4 几种常用的效用函数3.5 随机占优第四章资产组合理论4.1 两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选择4.2 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比较静态分析4.3 多资产模型下的最优资产组合的性质第五章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资组合选择5.1 均值-方差分析的假设条件5.2 资产收益与风险的度量5.3 两资产模型下的有效组合前沿5.4 加入无风险资产的均值-方差有效组合前沿5.5 有效组合前沿的性质5.6 两基金分离定理第六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1 无风险借贷及其对投资组合有效集的影响6.2 标准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6.3 特征线模型6.4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扩展第七章套利定价理论7.1 资产收益风险的因子模型7.2 精确因子模型与套利定价理论7.3 极限套利与APT7.4 极限套利与均衡7.5 作为套利结果的APT第八章 Arrow-Debreu经济8.1 Arrow-Debreu证券市场8.2 状态价格8.3 市场的完全化8.4 参与者的优化8.5 市场均衡第九章套利与资产定价9.1 一般市场结构9.2 套利9.3 无套利原理9.4 资产定价基本原理9.5 风险中性定价与鞅第10章期权定价理论及其应用10.1 期权10.2 期权价格的性质与界10.3 美式期权以及提前执行10.4 完全市场中的期权定价10.5 期权与市场完全化第11章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1.1 完全市场中的均衡11.2 最优配置与风险分担11.3 代表性参与者11.4 加总11.5 基于消费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第12章不完全市场中的资源配置与资产定价12.1 消费与证券价格12.2 约束下的最优配置12.3 实质完全市场第13章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3.1 存在生产机会的Arrow-Debreu经济13.2 公司的投资决策13.3 融资决策13.4 基本框架外的公司财务第14章不完全市场下的公司财务理论14.1公司融资中的代理成本14.2 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14.3 公司财务的金融契约理论第15章资本市场理论(一)15.1 市场有效性15.2 有效市场的类型15.3 市场有效性检验第16章资本市场理论(二)16.1 资本市场之谜16.2 资本市场之谜的经典理论解释16.3 资本市场之谜的行为金融解释四、教材与参考书教材:王江著《金融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新资源因素与现代经济增长
陆家骝
【期刊名称】《广东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本文通过生产可能性曲线这一经济分析工具将组织制度、知识技能和金融体系等现代经济增长因素纳入经济资源的范畴,从而使得"经济资源"的概念有了演绎属性的逻辑界定.根据这种新的经济资源观,本文对组织制度、知识技能、金融体系等新资源因素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依据这些分析对我国新世纪资源发展的方向提出了一点看法.
【总页数】7页(P14-20)
【作者】陆家骝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新资源要素和经济增长发展理论 [J], 白钦先;杨涤
2.基于创新资源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研究 [J], 高树华;张文松
3.区域创新资源、创新水平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J], 樊友丹;王晓颖
4.区域创新资源、创新水平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J], 樊友丹[1];王晓颖[2]
5.论我国经济增长中新资源因素的创设 [J], 季燕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