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中历史 1.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大象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34.50 KB
- 文档页数:8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2.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
自此“公天下”被“家天下”所取代。
(2)王权特点: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具有神秘色彩。
学科%网(3)行政制度: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到的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内容(1)分封对象: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2)诸侯义务: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3)诸侯权力: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设置官员、建立武装、等。
3.影响(1)积极影响①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卿大夫—士”。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的统治;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自己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⑪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3.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核心:。
5.内容(1)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2)诸侯与、卿大夫与的关系,依此类推。
(3)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6.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精品学案设计一个表格,把分封制下王与诸侯的关系表达清楚。
【核心突破】1.夏商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影响:内容: ①确立了王位的世袭制度,有时是兄终弟及,有时是父死子继。
②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中央有国王统率大小官员治理国家,在地方封侯、伯,管理地方。
影响:①王位世袭制度的确立为后世长期使用,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点。
②夏商建立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着直接影响。
2.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内容: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王把某一地区的土地连同该土地上的人民封赐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侯国,拱卫王室。
②受封的诸侯要承担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③受封的诸侯有权利把自己封区内的土地和人民封赐给自己的家族和亲信以为卿大夫,并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影响:①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扩大了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②分封制下诸侯权利相对较大,随着某些诸侯势力的壮大,又破坏了分封制度本身。
3.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定义:宗法制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用以规定宗族内嫡庶的办法,是一种基于血缘关系来确立、巩固父系家长在相互之间本宗族中的地位的制度。
相互关系:①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体现。
【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这句话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夏商的制度区别很大 B夏商的制度有继承关系C商周的制度区别很大 D商周的制度有继承关系2.史书中记载的“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所反映的是A封建制度的建立 B实行分封制 C行省制度的实行 D推行郡县制3.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4.周初实行分封的主要目的是A排除异性贵族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巩固统治 D掠夺地方百姓5.《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前须知: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早在远古时代,活跃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就已经初具国家规模。
公元前2070年,治水有功的禹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四百年后,商朝取代夏朝,夏商时期出现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制度和分封侯、伯为主的地方政治制度。
公元前11 世纪,武王伐纣,灭亡商朝,建立周朝,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西周在实行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的基础上,对奴隶主贵族实行分封,分封的诸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具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从而形成等级森严的分封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为了保障分封制中各级贵族权利的特权,西周实行以嫡长继承制、大宗管理小宗为特征的宗法制。
为了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各种礼乐制度,周礼成为维护奴隶主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
宗法制和礼乐制保证了奴隶主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三代的政治制度具有血缘关系维系、世俗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尚未高度集中以及具有相对延续性等特点,公元前8世纪少数民族攻占镐京,西周灭亡。
历史进入春秋战国大分裂时期。
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纷纷瓦解,出现春秋五霸;战国时期七雄改革,封建制度确立。
胸有课标: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和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梳理初探1、夏商时期有哪些主要的政治制度?西周怎样建立和灭亡的?西周有哪些政治和经济制度?深度探究1:周礼对诸侯饮宴列鼎有严格的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九鼎成为王位的象征。
王位世袭制在中外历史上一度盛行。
我国的王位世袭制从谁开始的?秦朝王位世袭制怎样变化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制度怎样受到冲击并终结的?想一想,当今世界还有哪些国家仍然实行王位世袭制?梳理初探2、西周在地方为何实行分封制?分封对象、层次与分封的国家分别怎样?分封的诸侯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分封制有何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东周时期分封制怎样逐步瓦解的?深度探究2:《荀子·儒效篇》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知识梳理】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王位世袭制(1)确立背景:约公元前年, 建立夏朝。
(2)正式建立:禹死启继,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3)政治影响:“”的局面逐渐形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制。
2.商朝的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制度:设有相、等,掌管政务。
(2)地方制度:封侯和伯,定期向纳贡,并奉命征伐。
3.夏商时期王权特点: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史称西周。
2.目的:对被征服地区进行有效统治的同时拱卫王室。
3.内容(1)分封对象:周武王把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①王族:如燕、鲁、卫、晋等。
②功臣:如齐等。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如宋、陈等。
(2)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
(3)诸侯权利: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4.影响(1)积极影响①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②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有利于文化交流与认同;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③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2)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一)宗法制1.目的:加强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1)以继承制为核心。
(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是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礼乐制度1.目的:更好地维护和宗法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 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重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学习模块】 (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学什么?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分析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的标志、王位世袭的方式 标志: 夺王位。
方式: 相传, 。
2、怎么学? 请同学们注意总结夏商时期政治的特点: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王权有神秘色彩,有完整的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学会了吗? 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的国君是( ) A .舜 B .尧 C .禹 D .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学什么?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二子目内容,概括出分封制的概念,指出它的特点,归纳它的发展与演变状况,分析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影响。
分封制概念:西周时,周王把 以外的广大地区 和 分别授予 让他们建立 拱卫王室。
分封制下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命令 等 分封制下受封者的权利:在自己封疆内再分封,设置 建立 征派 分封制的目的: 分封制的影响:积极 消极 2、怎么学? 请同学们注意:第一,各个自然节的阐述的中心。
第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如“周公辅佐成王图”、西周分封示意图来理解和认识分封制。
第三,要有大局观念,从总体上把握分封制的演变。
第四,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学会了吗?“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是指 ( )A .分封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郡县制(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学什么?请同学们阅读第三子目内容,概括每个自然节的中心话题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概念阐述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权以实现其政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国家的消失而消失。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习目标: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学习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自主学习:一、分封制1分封制的内容?2.分封制的目的?二、宗法制1.宗法制的目的?2.宗法制的内容?精讲释疑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二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评价?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2.“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3.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二.材料解析题材料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于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札记-王制篇》材料二:天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一《盂子·告子》材料三: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
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
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
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知识梳理】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1)夏启夺得王位后,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__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________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在商代,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_____。
2.行政管理制度商朝中央设有相、________等,掌管政务;地方封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作为方国首领,定期向商王________,并奉命________。
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1)分封概况:①西周建立后,________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________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建立诸侯国。
________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
②诸侯在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________和________分赐给士。
(2)义务关系:①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镇守疆土、________、交纳贡赋和________的义务。
②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________等义务。
(3)历史作用:①通过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________—________—士”。
②通过分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西周的________,形成了对周王室________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随着________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1)实施目的:加强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________之间在权力、________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基本含义:是用________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________、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________性质的制度。
(3)主要内容:①周王是________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王位由________继承;周王的其他儿子被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________,但在自己的领地内为大宗。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自主学习】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夏朝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2.王位世袭制(1)建立:禹死后,启夺得王位,_____被_____所取代。
(2)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
(3)方式: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_____。
3.王权具有神秘色彩: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_____的方式来决定。
4.行政管理制度(1)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_____,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背景:公元前1046年,_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3.内容(1)分封对象:_____、_____和_____的后代。
(2)分封内容:_____和人民。
(3)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_____的命令,有为周天子_____、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_____的义务。
(4)层层分封:诸侯、卿大夫进行再分封,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_____“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1)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_____;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消极:受封诸侯在领地内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役等,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_____和_____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_____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特点:核心是_____4.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王位及各种爵位由_____继承。
(2)大宗和小宗关系:_____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3)周王的地位:周王_____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_____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梁启超说:“吾中国社会之组织,以家族为单位,不以个人为单位,所谓家齐而后国治是也。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一、【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概念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等;了解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分析并理解三者之间的渊源继承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会结合相关材料分析并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
懂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等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理解中国当今改革的必要性和挑战性。
【重点难点】1、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2、难点:分析理解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教学方法】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所形成的“世袭制”“分封制”以及“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都有着深远影响。
本课重点讲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而且重中之重讲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
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料如小字注释、人物图像、实物图像、示意图等,使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高考考点】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一) 从禅让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 __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
启即位,标志着原始社会后期的被______所取代。
“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3.商朝:(1)中央:王位世袭制有时;有时。
王权具有了色彩。
中央设、等,掌管政务。
(2)地方:封、,有向商王纳贡和奉命征伐的义务。
(二)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建立:公元前_______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案例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Ⅰ、教学目标王位世袭制、分封制与宗法制的识记、理解与应用。
Ⅱ、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 、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二、西周的分封制1、主要内容及特点2、作用及发展演变三、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2、特点及基本原则3、实质及作用重点:分封制、宗法制难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Ⅲ、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史料、提问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Ⅳ、讲述内容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约公元前2070年,禹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
关于夏为什么是王朝而不是部落的原因:部落是按血缘结合在一起的;国家按地区来管理的,禹治水成功后,就把天下分为九州,派“九牧”去管理,这表明夏已具有国家的职能,而不是靠氏族的血缘关系来维系。
还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的就是: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
关于国号为什么是夏的原因: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
唐朝张守节则认为“夏”是大禹受封在阳翟为“夏伯”后而得名。
“夏”是从“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变为部落名,遂成为国名。
关于王位世袭制是否是社会的进步以及原因:传说中,禹一方面奉行“禅让”同时也积极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虽推举伯益为首领,但启凭借实力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从而结束了这种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王位世袭制确立,它通过“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形式,保持着王位在家族内部的承继,“家天下”的局面从此确立。
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的开始,它用“天下为家”的局面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的局面,但这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自主学习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的确立公元前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
启即位后,___制取代了____。
王位在____传承;商建立后,有时_______,有时______。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夏商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在中央国王统率____治理国家;地方主封__、__,他们即是臣服于__的方国首领,也是__的高官,要定期向____,并_____。
3.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影响: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___和____有直接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制的建立公元前____年,____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为了进行____的统治,周朝实行分封。
武王把一定的____和____,分别授予___、___和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___王室。
___辅佐成王,平定______的叛乱,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分封。
2.分封制的内容与作用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_____的命令,为周天子____、____、____和_____的义务。
诸侯可在封疆内对____进行再分封,有_____、_____、_____的独立性。
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___对地方的治理,扩大了统治区域。
3.分封制的衰落西周后期,王权衰弱,____受到破坏。
春秋时期的______,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
_____,周王室完全失去了______。
三、西周的宗法制1.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西周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_____直接演变而来,是用来规定_______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__的稳定。
最大特点是_____。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有____的权利,称__宗。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______的关系,宗法制在____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2.宗法制的深远影响宗法制保证了___在政治上的__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______的稳定和团结。
重点问题归纳:1.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影响:内容:影响:2.设计一个表格,把分封制下王与诸侯的关系表达清楚。
权利义务周天子诸侯3.什么是宗法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5.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对西周的统治起了怎样的作用?典型例题1.右图反映的是周朝一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最大的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B.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和小宗C.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2.右图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政治制度?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3.“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内外服制度 B、郡县制度C、宗法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4.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A:相、史B:卜、祝C:卿士、师D:相、卿士5.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6.(2007年广东卷)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农耕生产的是7.(2006年上海卷)《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梨8.(2007年海南卷)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
这说明A.贝用于占卜B.贝用于祭祀C.贝是装饰品D.贝是货币9、分封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A“周王---卿---诸侯---士”的等级序列B“周王---诸侯---大夫---士”的等级序列C“周王、诸侯---卿---士”的等级序列D“周王---诸侯---士---卿”等级序列10.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妻妾一般称谓妻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 C、大哥(25岁)妾二 D、二哥(22岁)1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1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13、宗法制度下,确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依据是A、功劳的大小B、知识的多少C、血缘的亲疏D、对周王的忠诚程度1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展了西周的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 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15、依据西周的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中出现九个鼎的现象,这说明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迷信C.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青铜铸造业更发达16、《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17、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共同特点是强调的DA.等级关系 B.政治关系 C.臣属关系 D.血缘关系18.历史典故“问鼎中原”中的“鼎”,反映了周朝有严格的礼制,周礼主要是为了B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维护宗法制C.确保等级制度的划分 D.防止诸侯争霸19、阅读下列材料:“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烽火台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的军事设施。
史载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女子名曰褒姒。
可遗憾的是褒姒自进宫以后从未开言一笑,于是周幽王便采纳了奸臣虢石父的计谋,无故点燃烽火台狼烟,引得四方诸侯前来救驾。
当众诸侯汗流浃背赶来时,见到的却是烽火台上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于是愤然离去。
这时,褒姒看见众臣属的狼狈样,果真“扑哧”一声笑了。
为此,周幽王大大奖励了虢石父。
公元前771年,犬戎入侵西周。
当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企图招集兵马时,却无人来救,都城镐京沦陷,周幽王被杀于骊山(陕西临潼附近)。
自此,历时长达二百七十多年的西周灭亡了,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请回答:(1)周幽王为何知道烽火点燃,诸侯必至?(2)上述现象反映了西周社会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3)你认为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何种关系?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2)材料二中揭示了什么重大历史问题?(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到春秋,周王和诸侯的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何在?21.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有着深远影响,对中国近代也有较大影响,甚至对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也有着影响。
同学们试以分组扮演形式讨论宗法制下形成的“尊宗敬祖”和“认祖归宗”的传统思想对于今天大陆和台湾关系有什么样的积极影响?22.随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我国开始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政治上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变。
请回答:(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长期割据的历史根源是什么?(3分)(2)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4分)23、西周时期,有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有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
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
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又该怎样划分?(8分)参考答案:19、(1)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
(2)反映了西周分封制具有的权利与义务统一的特点。
(3)西周的灭亡与其政治制度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西周末年,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势力的膨胀;但根本原因是周幽王的政治腐败。
20.答案:(1)规定:诸侯要定期朝觐述职,违反者要受到周王的处罚。
关系: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
(2)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周王不再受到诸侯的尊重。
(3)自西周晚期,周朝统治开始发生重大危机,王权日趋衰弱,逐渐失去了对诸侯控制的能力;分封制规定,诸侯虽然是周王的臣属,但在其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国君,拥有用人、财政、军事等方面的独立大权。
从而使一些诸侯趋势坐大,不再服从周王的命令。
21.提示:①回顾台湾和大陆现状形成的历史原因,认清两岸关系是一种中国内政关系,两岸人民是一脉相传的血缘关系。
②尊宗敬祖和认祖归宗思想对于台湾的回归有着积极作用,是台湾多数人民的共同心愿。
台湾和大陆是血浓于水的关系,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
22.答:(1)西周推行的分封制,使受封诸侯有相对大的独立性,他们的势力日益膨胀,超过周王室。
(2)①积极作用: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②原因: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各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均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于自己势力的增长,导致诸侯王与周王力量对比的变化,形成地方割据,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受到破坏。
23.答:(提示)按照当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的法则,这位诸侯王的王位应该归其妻子生的儿子(即小儿子),家业主要也是留给其妻子生的儿子,但大儿子(即妾生的儿子)也可以分得一定的家业。
如果是现在,这位诸侯王的遗产应该分别由其大、小儿子和女儿按赡养义务的履行程度平等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