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说不尽的“雁”意象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言说不尽的“雁”意象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情感常常被诗人和词人通过不同意象表达。而在诸多意象中,大雁不仅成为怀乡思亲的意象,还成为表现坚贞爱情和边塞爱国之情的媒介。同时诗人和词人也力图用大雁意象实现诗词的个性化。雁,化身为唐诗宋词,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展现出多姿多彩的身影。

一、借雁抒离思

雁是大型候鸟,不善于远距离飞翔,它总是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这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雁在诗词中多以离思的形象出现。如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有这样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闻雁》中写道:“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还有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怀》:“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北风、落叶、归雁触发了诗人怀念故乡的深情。又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二、借雁叹孤寂

雁之孤凄,似乎孤与雁联系在一起时颇多。张炎的一首《解连环、孤雁》可谓对雁之含蓄孤凄最有寄托:“楚江空晚,恨离群万里,怳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残毡拥雪,故人心眼。”“楚江空晚”,起首便诉空旷质感,“楚江”与“空晚”更显寂寥。雁于此等空旷之境,“离群万里”,低沉茫然。一个“恨”字,刻画入微地写出它离群之前的恋、离群之时的苦、离群之后的茫然。孑立于旷野之楚江,雁犹豫再三:下得寒塘否?然而,放眼漠漠黄沙、瑟瑟枯草,荒蓼之所,离群于万里之外,又到哪里去另寻栖身之所呢?“只寄得、相思一点”,这一点相思来得何等无奈、何等悲凉啊!孤雁内心之情感,让人不禁扼腕一叹。

三、借雁表忠贞

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因见一雁被杀,另一雁悲鸣不去投地而死而写下《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感动了一辈又一辈人的句子竟源于一只雁。大雁尚且如此,何况是有灵有性的人呢?《孔雀东南飞》中写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雁与人对待爱情的忠贞何等相似啊!王国维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四、借雁抒爱国情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北宋名臣范仲淹的

这首《渔家傲》,写于他率师西北边陲,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但很快他就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还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范仲淹年轻时就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

五、借雁展独特个性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雁”意象大多被用来抒写离愁别绪、情爱相思、伤时感怀等情感,但也有借雁来实现诗词个性化的诗人。比如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有一首《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云游生活。十年

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感伤,积聚在心头,所以一遇到可以倾诉的人便要一吐为快。“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此时诗人恰好目接风送秋雁之境,于是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剪不断、理还乱,他不得不寻求另一种超脱,即“散发弄扁舟”。李白虽然一生都在追求功名与理想,但却永远保持着一份自由自我的超然与纯真。

美国著名的环保主义者利奥波德在《大雁归来》一文中把大雁在迁徙中的叫声说成是“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大雁也许不会知道,它们的歌声曾带给多少人创作的灵感,而它们的身影却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作者表达特定情感的意象,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其韵味让读者含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