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敦煌文化的介绍敦煌文化介绍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独特而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密不可分,它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共有洞窟492个,壁画数量达到4.8万平方米,收藏了大量的佛教经典、壁画、雕塑和文物,展示了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
这些壁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传统文化,代表了唐代以来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除了莫高窟,敦煌文化还表现在敦煌古城和敦煌文献上。
敦煌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堡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和商贸中心。
它的城墙高大厚实,城门雄伟壮观,城内有寺庙、驿站、商店等建筑,展现了古代商业城市的繁荣景象。
敦煌文献是敦煌古代写本的总称,包括经典、史书、文学作品等大量文献。
这些文献在文学、历史、宗教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教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由于丝绸之路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敦煌文化融合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印度文化和回鹘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
敦煌文化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多种文化融合的产物,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敦煌文化的影响远不止于中国,它还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敦煌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被誉为“东方艺术的奇迹”,它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对于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敦煌文献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对于世界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文化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特的一部分,它以莫高窟、敦煌古城和敦煌文献为代表,展现了丝绸之路上的繁荣和交流。
敦煌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瑰宝,对于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世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诗词: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之瑰宝
敦煌诗词文化是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重要分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
敦煌诗词主要指的是在敦煌地区创作、流传和保存下来的古代诗词作品,其中最早的作品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
敦煌诗词文化的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等。
在这个过程中,敦煌诗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如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民间疾苦等,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对人生的思考。
敦煌诗词的作者既有当时的文人雅士,也有普通的百姓。
他们通过诗词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者有王之涣、王翰、张籍等。
敦煌诗词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同时,敦煌诗词也因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灿烂的敦煌历史文化这曾经是一块被历史特别眷顾的地方,也曾经是一块被历史深深遗忘的地方。
这个地方拥有者众多充满色彩和韵律的象征符号,当破译出的这些符号回响着中古时代文明的声音的时候,人们传扬这样一个名字——敦煌。
在现在的中国版图上,敦煌不过是西北边远地区的一个县级城市但在历史上,它却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文化现象,为我们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敦煌位于中国西部绵延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
两千多年前,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征伐匈奴,派大将霍去病率军进入河西走廊,重创匈奴,使河西归入汉朝版图,随着军事上的胜利,汉王朝在河西先后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敦煌郡设置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敦煌从此成为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地。
为了从经济上保证这一基地的巩固,汉代一方面从内地往敦煌大量移民,一方面又征发军队来此戍守,移民和戍卒在敦煌开荒屯垦,兴修水利,同时也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敦煌,使敦煌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为敦煌逐步发展成为西部的军政中心和商业城市奠定了基础。
此后几个世纪,敦煌之所以一直作为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基地,除了战略上的重要性之外,与其经济的繁荣是分不开的。
敦煌不仅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战略要地,而且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之前,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中亚的商业贸易通道,一直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则扼其咽喉。
从这里,人们把西方的文明带到中国,又把中国的文明传播到西方,随着西汉时期对敦煌地区的开发,汉文化开始进入河西。
魏晋时,敦煌涌现出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从而奠定了浓厚的汉文化基础;同时,敦煌又敞开胸襟,接纳了来自西方的文化,使敦煌成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世界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地,成为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独特现象。
不仅如此,历史上的敦煌,还是多民族杂居之区,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先后有大月氏、乌孙、匈奴等族繁衍生息,又有鲜卑、吐谷浑、吐蕃、回鹊、党项、蒙古等族统治经营,这使得敦煌历史文化由于少数民族的加入而五彩缤纷,辉煌灿烂。
敦煌历史文化知识1、敦煌历史沿革“敦,大也;煌,盛也”。
盛大辉煌的敦煌承载了4000多年文明史,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建臸史。
远古时期敦煌属三危地域。
距今四五千年,中原部落战争失败后被迁徙到河西的三苗族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是有史记载敦煌地区最早的先民。
夏、商、周时期,敦煌属古瓜州地,三苗族的后裔羌戎在这里游牧定居,属玉门火烧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月氏和乌孙民族相继驻牧敦煌,后月氏将乌孙驱逐异乡,称雄河西。
秦汉时期秦末汉初,匈奴赶走大月氏独占敦煌及河西地区。
汉武帝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沉重打击了匈奴势力,统一了河西,并派张骞“凿空”西域,通过“列四郡、据两关”(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移民屯田,保证了丝绸之路贯通中西,从而揭开了敦煌辉煌历史的崭新一页。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敦煌郡,派将军赵破奴调集酒泉、张掖等郡人工筑敦煌城,至后元元年(前88年)敦煌郡陆续辖敦煌、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
敦煌建郡后,为西汉王朝经营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代大宛,赵破奴败姑师国俘获楼兰王,都以敦煌为粮草、兵马供应基地。
东汉丝绸之路“三通三绝”,敦煌伴随丝路的兴衰而兴衰。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仓慈、皇甫隆先后任敦煌太守,他们抵臸豪强,保护西域商旅,改进农耕技术,使百姓蒙惠。
东晋十六国时,中原地区“五胡乱华”,战火烽起,但敦煌地区则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教振兴。
从公元317至437年,敦煌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北凉等割据政权统辖。
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由沙门乐僔开凿了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后迁往酒泉,这是历史上敦煌第一次作为封建割据政权国都。
421年,北凉灭西凉,敦煌归北凉。
439年,北魏统一河西,敦煌经济文化再度繁荣,佛教兴盛。
南朝刘昭引《耆旧记》赞其为“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隋唐时期隋朝统一全国后,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敦煌解说词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的西部,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
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
敦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当时汉武帝在这里设立了敦煌郡,标志着敦煌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从那时起,敦煌就开始了其辉煌的历史。
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敦煌成为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各种文化、宗教和艺术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敦煌文化。
敦煌莫高窟,也被誉为“千佛洞”,是敦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址。
这里有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2415尊彩塑,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这些壁画和雕塑,以精美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生动地描绘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景,展现了古代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
除了莫高窟,敦煌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遗址,如阳关、玉门关等,它们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口,见证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和开放。
此外,敦煌还有世界文化遗产——雅丹地貌。
这里的风蚀地貌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壮观的感觉。
敦煌的音乐文化也非常独特。
敦煌琵琶曲是中国最早的器乐作品之一,它的旋律优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敦煌还有丰富的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都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
许多国际学者都对敦煌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敦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敦煌文化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
敦煌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研究。
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应该珍视它,保护它,让它的光芒照耀世界。
甘肃省敦煌市人民政府市长孙玉龙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城镇人口9.4 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8.7平方公里,城市人均住宅面积33.4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6.8平方米。
敦煌历史悠久,汉唐时期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咽喉重镇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境内现有石窟遗存、长城关隘、烽燧驿站等各级各类文物点24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
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宝藏,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雅丹地貌景区是国家级地质公园。
另外境内还有玉门关、汉长城、白马塔、悬泉置遗址、西千佛洞、阳关、渥洼池等众多文化品位较高、历史积淀深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敦煌是1979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撤县设市。
1992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为旅游开发区。
1998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敦煌机场扩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敦煌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了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观赏区,以阳关渥洼池为代表的沙漠绿洲旅游区,以鸣沙山·月牙泉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区,以玉门关汉长城为代表的古战场观光区。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0896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144万元,旅游接待人数10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82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11805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2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6元。
但是,目前敦煌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无论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敦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相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何尽快缩小差距,把敦煌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旅游名城是摆在敦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最大课题。
敦煌诗词文化
敦煌,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曾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也是众多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
在敦煌,诗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许多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都与敦煌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曾被贬至敦煌任职。
在敦煌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了许多描绘敦煌风光的诗篇。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使至塞上》,诗中描绘了敦煌的荒漠景象和壮美的风光,成为了中国诗词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王维,李白、王昌龄等著名诗人也曾在敦煌留下足迹。
他们的诗作不仅描绘了敦煌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在敦煌的诗词文化中,还有一部分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那就是敦煌曲子词。
敦煌曲子词是敦煌地区民间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有反映民间生活的作品,也有抒发文人情感的篇章。
这些曲子词以其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和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总之,敦煌作为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其诗词文化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敦煌的诗词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文人的高超艺术才华,也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介绍敦煌演讲稿三分钟敦煌,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是一个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
莫高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敦煌这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地方。
首先,敦煌以莫高窟为代表的艺术瑰宝闻名于世。
莫高窟始建于16国时期,历时约1000年,形成了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一座宝库。
莫高窟内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全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这些壁画和彩塑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瑰丽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其次,敦煌还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敦煌曾是中国通往西域和中亚的重要驿站,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在长期的交流中,敦煌吸收了多种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因此,敦煌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者和传播者。
最后,敦煌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莫高窟的入选,不仅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认可,也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举措。
同时,这也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欣赏到敦煌的瑰宝,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总之,敦煌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宝库,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敦煌的瑰宝,推动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发扬敦煌的文化精神,让敦煌的光芒照耀世界。
西域文化体系之——敦煌文化敦煌,一个神圣的名字。
敦煌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
敦煌是艺术的殿堂。
那些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
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
在这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汉文、古藏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梵文,文种繁多;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宗教、文学、民族、民俗、语言、历史、科技等广泛领域。
敦煌文化艺术又称莫高窟文化艺术,被称为东方世界的艺术博物馆。
它保存了公元四世纪到十世纪的洞窟735个,彩塑三千余身,壁画45000平方米,唐宋木构建筑五座。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这里成立了敦煌文物研究所(后改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保护、研究工作。
1900年农历5月26日,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这个藏经洞,那些古代文献赫然堆满整个窟室。
由此,产生了一门世界性的学科--"敦煌学"。
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收藏敦煌遗书最多的单位,以其丰富的馆藏,为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敦煌是全人类的敦煌。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汉之前,这里居住着月支、乌孙等民族。
西汉初,漠北的匈奴赶走月支,占领敦煌。
元狩二年(前121)西汉军队打败河西匈奴,敦煌与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王朝版图。
元鼎六年(前111)西汉在敦煌设郡,与酒泉、张掖、武威并称河西四郡。
在敦煌之北修筑了长城,在西部设立了阳关、王门关。
从此,敦煌成为西域进入河西走廊与中原的门户和军事重镇。
为了巩固敦煌的战略要地,政府从内地移民来此定居,调遣士兵屯田戎守。
西汉王朝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经过东汉王朝与曹魏政权的继续经营与开发,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
中原文化在这里生根和发展,儒家经典得到传播。
关于敦煌的文创敦煌是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一个古代城市,以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遗产而闻名于世。
敦煌地区的壁画、石窟和文物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敦煌文创的重要源泉。
敦煌的壁画是其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
这些壁画大多出现在莫高窟内,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代表。
壁画以丰富的题材和精湛的技艺而著称,内容涵盖了佛教、道教、儒教、历史、人物等多个方面。
其中,以佛教题材最为丰富,展现了佛教的教义和敦煌地区的宗教文化。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敦煌的石窟也是敦煌文创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窟是由人工凿刻而成的岩洞,主要用于供奉佛像和修行。
敦煌的石窟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的洞窟,如莫高窟、五泉窟等。
这些石窟保存了大量的佛像、壁画和经书等文物,是研究敦煌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同时,石窟也成为了敦煌文创的灵感之源。
通过对石窟的艺术元素和历史故事的挖掘,设计师们创作出了各种形式的文创产品,如文创礼品、服饰、家居用品等。
这些产品在传承敦煌文化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和艺术的体验。
敦煌文创还包括了敦煌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如展览、演出、出版物等,将敦煌的文化和艺术带给更多的人们。
这些文创活动不仅让人们更加了解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也为敦煌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同时,敦煌文创也为当地的手工艺人和设计师提供了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敦煌的文创产业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敦煌的文化。
通过文创的方式,将敦煌的历史和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们,让敦煌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同时,敦煌的文创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敦煌的途径,让人们更加亲近和热爱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
敦煌的文创以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成为了敦煌的一张亮丽名片。
通过对敦煌壁画、石窟和文物的研究和创作,设计师们将敦煌的文化与时尚、艺术相结合,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
敦煌文化简介
敦煌文化主要是指4到14世纪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在敦煌地域产生的文化。
当前,研究敦煌文化主要依据敦煌石窟和藏经洞资料。
敦煌石窟的内容反映了古代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建筑、服饰、交通、饮食、家居、音乐、舞蹈、行医、婚丧嫁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等等,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敦煌石窟所承载的敦煌艺术,表现形式和技巧都达到了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度,被誉为世界艺术长廊、人类文明的宝藏。
藏经洞资料包括大量的佛经、佛画,以及经、史、子、集、语言文学、社会经济类和民间往来档案文书,涵盖汉文、藏文、梵文、于阗文、吐火罗文、粟特文、回鹘文、西夏文、蒙文、叙利亚文等中古时期活跃在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文字文献资料。
敦煌文化的内容几乎囊括了今天人文社会科学及理工农医各学科的各个方面。
敦煌文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写了世界中古时期的历史,把中国学术也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敦煌石窟和藏经洞资料构成的“敦煌学”被称为“国际显学”,是当今“大国学”重要组成部分。
敦煌自古是多民族汇聚的地方,又是丝路重镇,文化交流频繁,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印度文明、两河文明、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罗马文明都在敦煌留下印迹,佛教、道教、祆教、景教、摩尼教等各种宗教都曾在这个地方传播,显示出中华文化强大的包容性。
当前,世界古代文明中,除中华文明仍保持强大生命力外,其他古代活态文明均已消失。
学者普遍认为,敦煌文化是古代中华文化的缩影,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