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的三个研究范畴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展示设计概述一、展示设计的含义展示,英文“display”,它源于拉丁语的名词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展示活动,“展示”是展示会的简称,展示的概念是“展览”概念的展扩。
所谓展览就是将物品摆出来给人们观看的意思,而展示活动是强调公众参与活动,不仅仅是接受信息,而且要反馈信息,深入地参与其中进行实践和体验,这绝不是一个览字所能包含得了的。
而“示”的意义包含有明示、暗示、示范、演示等意义,不仅有静态的含义,还有动态的含义。
展示活动和展示艺术,以其直观、形象、系统、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艺术魅力,使观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到市场信息,获得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知识。
展示活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强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
现代展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广泛领域并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展示环境的设计也是一个以环境艺术设计学科为主,涉及其它多种关系科学设计领域。
在设计方法和程序上,展示环境设计具有室内设计、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等方面的特点,但同时它又具有自身的专业特征。
展示设计本身已经超脱了上述相关学科,由“三维设计推进到了四维设计乃至超维设计”,它的空间不是一个“上下、前后、左右”的概念,还充满了人流及信息的转换,是一个流动的空间,并且还应加入人的感觉因素,如触觉、嗅觉、听觉等。
展示设计本身并不是最终目的,它是通过设计运用视觉传达手段,并通过空间规划、平面布置,借助道具、设施、照明技术,对展示空间环境进行再创造,将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展现给观众,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为达到这个目的所进行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即为展示设计。
二、展示艺术的发展概况(一)原始形式及初期发展形式远古时期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图腾崇拜所产生的岩画、陈列偶像、宗教画的山洞、祭坛、庙宇、神殿,就是最早的展示形式。
展示设计的范畴和现实意义展示设计作为一种以信息收集、策划、传播和接收反馈为主要目的的设计活动,其拥有与广告和视觉传达相同的重要元素和意义,只是前者是以三维空间为传播的基础,而后者以二维作为传播的主要手段。
展示设计的范畴涵盖了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领域,从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教育等,而从其设计构成的范畴来说涵盖了平面设计、人体工程学、建筑设计、影像技术以及声音设计等不同的技术领域,并且展示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方法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条多元整合的设计链。
无论是商业化的展示还是公众性的展示,都对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作为一种主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其肩负着深远的社会责任。
不仅在传播产品的信息,推销展品,还肩负着提高社会欣赏力和知识力的推动重任。
就其具体的社会意义而言,它不仅在教育科研方面,还在商业竞争与城市发展方面,特别是在文化传承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科研方面以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科技馆以及记录和展示知识文化、艺术展览为主体的展示空间,给展览者和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其不同的知识类型不仅能促进人类的多元化交流,还可视为一定时期的人类文明史的纪录册。
对现在或者将来的人认识和研究关于教育思想与科学实践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些具有文化气息的展示场所,对当时的社会气氛也会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开阔视野和吸取新的知识信息,如图1—12所示。
图1—12美国儿童艺术博物馆(二)商业竞争和城市发展方面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的展示,其不仅是商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也是促进其良性竞争的关键因素。
同时一个城市商业和贸易中心的规模大小,反映着城市的富裕和繁荣程度。
而商业和贸易中心的空间展示的品质则反映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
美丽而丰富多彩的展示空间也把整个城市空间装点得五彩缤纷,如图1—13所示。
图1—13意大利Cdmper鞋店(三)文化传承方面各种文化性和教育性的展会和展馆反映着各个时段社会知识文化的水平,同时也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载体。
展示设计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展示设计的概念展示设计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充实内涵的课题。
就字面意思而言,展示有展出、陈列、示范、体现的意思。
展示,英文为“display”,源于拉丁语“diplico”和动词“diplicare”,表示展现事物的状态和行为。
展示的概念是展览概念的扩展(展览,即是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
展示活动是公众参与的活动,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反馈信息,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主体。
目前展示设计正以它的综合性、广泛性和社会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对展示一词的理解及其涵括的范围应该更为广泛——凡是人类视觉感官能够接受的一切行为和形态的事物都是展示的内容,在这里展示活动是一种通过视觉传达信息的广义形式。
也有人提出展示设计是一种立体形式的视觉传达。
定义:通过对展示空间环境的创造,采用一定的视觉穿插手段和照明方式,借用一定的道具设置,将广泛的信息和传达内容艺术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以期对观众的心理、思想与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展示设计主要包括总体设计、空间设计、版式设计、色彩设计、照明设计、陈列与道具设计、展示施工布展等。
它通过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创造符合展示特点的视觉形象。
展示设计师应具备的素质:1、广阔的知识面2、把握展览总体计划的能力3、组织、协调和指挥展览全局的能力第二节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展示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而又广泛的联系,人类在物质与精神上的一切交流无不与展示活动联系在一起。
现代展示设计的理念形成于上世纪末,而人类对展示设计的应用要早得多。
一、展示艺术的萌芽与演变1、远古时代远古时代,尤其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出现的具有展览形态的活动,如悬挂图腾、物物交换等,是展示展览的萌芽时期。
当时,人们将商品直接裸摊在地,并有意识的分类陈列,后期还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
2、封建时期到了封建社会时期的展示形式,主要体现在宗教化活动和商业活动两大方面。
商业展示设计教案授课教师:马川授课班级:11艺术设计(本)02、《商业展示设计B》教案教学大纲:《展示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二、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展示设计的基本定义。
1-2展示设计的发展概述。
1-3展示设计的分类。
1-4展示设计师的专业必备素质。
重点:揭示展示设计的本质和内含,了解展示设计的目的和类型。
难点:通过事例来说明展示设计的细致分类。
第二章展示设计的基础原理基本要求:1-1展示空间。
1-2展示色彩。
1-3展示道具。
1-4展示照明。
1-5展品陈列。
重点:展示空间色彩、照明、版面、道具等对空间氛围塑造的方法。
难点:熟练掌握展示设计的要素并熟练运用于实践练习当中。
第四章展示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授课学时:41-1动态的空间形式。
1-2展示功能区域的分隔。
重点:通过此课让学生了解展示设计功能分区与空间形式。
难点:展示设计的功能分区。
第六章营销空间的展示设计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1-1店面总体展示设计。
1-2店面招牌设计。
1-3店面展示装修施工图的绘制。
难点:通过绘制精确的效果图来制作展示设计模型。
三、实验:1、实验项目一览表2、实验项目目的和要求:[序号1].[展示设计的手绘练习]:掌握各种手绘工具的运用以便日后草图的绘制。
通过绘制中式家具,让学生了解家具的基本结构及认识中式风格造型,作为开课实践一的练笔重点部分。
同学们参与讨论,表达出对各式工具的手绘感受。
每位同学通过运用不同的手绘工具绘制出若干各式种类的展具,做小草稿,最后选取一款最得意的展具设计制成定稿,写上设计说明。
[为[34、实验指导书、参考书指导书:《展示设计基础》朱淳、邓雁编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参考书:《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精品教程-展示设计》李远、宋春艳编着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四、 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40,其中理论学时16,实验学时24。
五、12六、第一章展示设计的概述授课学时:4基本要求:1-1展示设计的基本定义。
1-2展示设计的发展概述。
人类的活动由目的、条件、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
展示设计活动亦如此,它是一门以明确功利为目的、以时空艺术为主角、以视觉传达为基础的涉及方方面面知识的学科,其研究范畴也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展示设计的社会性、经济性价值的认识和定位
有效认识展示活动的这种社会性和经济性价值,是作出展示目标和设计意图的前提。
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初,必须作出性质定位、目的定位,这是保证展示活动有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
因而要涉及包括社会学、经济学、营销学、市场学、统计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
2、展示设计环境或条件的判断和定位
展示设计要研究实现其目的的环境或条件,这是决定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基础,在以消费者、展商、展示品等所构成的展示要素中,以消费者为中心是进行设计的根本宗旨。
如何制定展品策略、判断市场供需把握消费心理、推出主导产品、建立前瞻性生产和营销计划以及如何运作广告媒体,提出科学的宣传方式、有效传达信息,这些都是要面临的问题。
3、展示设计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基础
视觉传达、环境空间、陈列方式等是展示设计具体化所要研究的主要方面。
作为一种视觉设计,展示活动是通过展品、图片、文字、图表、展具、装饰、光电、声像、宣传品等元素来构成具体化的基本内容,故要求设计师作出性质定位、媒介定位、形式风格定位,并具备把握信息通量、知觉心理、形式符号以及具体的造型、文字、结构力学、材料工艺、制图识图、模型、照明、电脑等方面的能力,因此要涉及诸如环境学、建筑学、造型学、符号学、制图学、艺术史、美学、
色彩学、材料工艺学、电脑图学等方面的内容。